88教案网

湘教版地理必修1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教版地理必修1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JaB88.Com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及综合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达其对地理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增强学生节水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通过物质运及其规律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7645

延伸阅读

1.2.4 水循环和洋流 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4 水循环和洋流 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从容说课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图文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在课后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家乡河流的相关资料,以增强感性认识和危机意识。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本节另一重点是学习海洋水体中最主要的一种运动形式——洋流。理解洋流的概念及按性质划分的两种类型:寒流和暖流。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洋流模式图上判断寒流和暖流,注意其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或西岸;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可以使洋流的成因这一难点得以很好的化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阅读,要注重让学生来观察、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最后将该图与全球洋流模式图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对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重在通过活动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图片资料生动演绎,印证原理。?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 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

附件下载

《水循环和洋流》答辩题目及解析


《水循环和洋流》答辩题目及解析

1.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2.采用地图法教学有哪些好处?
参考答案: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形象表达。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知识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地理图像和表现形式,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的改善课堂效果。
②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途径来记忆所学的内容往往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效率。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地图上看,在地图上找,填充地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图,把学生的各项感官都调动起来了。
对枯燥的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图像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③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a提高地理读图素养
地图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地理技能,需要形成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b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由于图像案例往往提供了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想要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
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学生举一反三、引申扩展、迁移模拟、类比评价等。
拓宽思维的广阔性: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
c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在图像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建立空间思维,而且还需要表达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④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地理图像除了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外,在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解释地理规律等方面也有着文字系统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图像系统增强,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这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也是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
3.简述寒暖流。
参考答案:
暖流和寒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洋流相对于它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一般情况下,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反之,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索马里洋流除外)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4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综合课

1课时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
在讲新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前年发生在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呢?有没有同学可以来给我们讲一讲关于当时蓝藻事件的一些情况啊?
太湖蓝藻于2007年5月29日集中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出现了水荒。
同学们讲的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无锡蓝藻事件使一些地区的自来水不再是清澈的水,而是绿色的,像加了绿色颜料的水。这些地区的饮水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都只能去市场买水,使得市场矿泉水(纯净水)供应紧张,水价抬升,整个无锡笼罩在饮水危机巨大阴影之中。
小小的蓝藻搅得无锡市近200万人口生活不得安宁。这样的生态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无锡太湖流域爆发蓝藻尽管有天气,位置,水位等客观原因,但这其中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水资源一旦受污染将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的水资源。
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在拯救生命。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人类的“生命之源”——水,了解水体的循环运动。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同学们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
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
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圈
1、定义: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8页图3.1水圈的构成图。回答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2、水圈的构成:
大气水:占0.00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陆地水:约占3.5%;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
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
冰川、2/3。
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
通过以上我们对水圈构成图的了解、分析,我们该怎么理解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呢?
学生讨论,回答。

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既然水体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那么陆地水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
(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现在我们看教材第54页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4页的读图思考题。

问题一:大气降水、冰川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问题二: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水位差,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流补给湖泊,反之则由湖泊补给河流,因而湖泊可以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民谚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
不对,井水是地下水的表现形式,它与河流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
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不是。
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就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请同学们看课本,读一下水循环的定义。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如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待会我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材第55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蒸发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的环节。海陆表面包括海洋、陆地、植物、矿物甚至人的皮肤中的水分,都会因为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其中海洋水体的蒸发占了主体。海洋水体被蒸发后进入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了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称为海陆间循环。
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大部分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在海洋中,形成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水分交换被称为海上内循环。
陆地上的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通过陆地、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
刚才我们说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现在我们就请同学来解答。
海水蒸发形成水汽上升,一部分被输送到陆地,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大气降水。
同学回答是很好。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的类型。有没有同学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来?
从这个水循环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有三个类型,那就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2、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地内循环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地理环境上的水循环主要发生的领域就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之间,这三个领域也构成了水循环的三个类型。
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没有同学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来?
3、水循环的过程(五个环节)
海陆间循环的主要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径流)。
从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中,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水循环的动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它的原因。
4、水循环的原因
从海水蒸发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辐射对水的影响。从降水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重力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有道理。水循环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水在常温和才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

(1)同学们课本上说这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循环是最重要,为什么?
(2)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l)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2)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人类从古到今一直梦想可以风调雨顺,那么这个梦想我们实现了吗?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目前人类有能力影响和改造?
人类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雨来影响降水和水汽输送环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水泥路面,修建水库等来影响蒸发,植树蒸腾,下渗等环节;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来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在影响,利用,改造水循环时,应充分考虑水循环,水平衡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避免可能对地理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在这一节中,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定义,它的类型、过程以及它形成的原因,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它的意义。整节书中,我们主要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它的意义。
回去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55页的活动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圈
1、定义: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构成:大气水:占0.00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陆地水:约占3.5%;
(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就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过程:(五个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原因: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圈和水循环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圈和水循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
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1)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会么?(不是)
(2)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水循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从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出发描述水循环过程。
小组合作绘制三种水循环示意图,即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实物展台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二:人类活动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
教师:修水库的作用之一是防洪。水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
教师:那么修水库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呢?(地表径流)
教师:同样我们思考植树造林影响水循环的那些环节呢?(蒸腾、下渗、地表径流)
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题
1、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
印证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这一地理意义。
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总结我们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缺水。有的是资源型缺水,有的是水质性缺水。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
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同时说明圈层之间的联系。
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的径流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问题
1、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引申雨水补给类型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2、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引导学生注意并讨论1、2月份断流的原因,补充冰雪补给类型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
另外补充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画图演示,强调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是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特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水圈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二)水循环的过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较难理解,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学生自己绘制水循环过程图,提高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探究17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明确水圈的组成、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水圈的组成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
2.读图2-3-2地球表面淡水的组成回答
①淡水在水圈的比重为.地球表面淡水由哪些水体组成?
②地球表面淡水组成中,比重最大的水体是,占%。
③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这些水只占了地表淡水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是指。
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3、读图2-3-3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
②海上内循环的环节
③陆上内循环的环节
④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么?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2.说出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3.说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举例说明。
学习重难点: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过程
(一)水循环的环节
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二:人类活动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

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
(三)河流补给类型
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净流量的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2、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四)反思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及存在问题

(五)当堂检测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图中代表蒸发环节的有、,代表植物蒸腾的是,代表陆上降水的是,代表径流的是、。
(2)A、C、F、D、E组成的水循环是,该循环中有等几个环节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改变或影响。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中,水循环过程中水汽量最大的是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是循环。
(4)水循环的存在十分重要,对于陆地有哪些意义呢?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
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
2、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
A.地表径流B.海水蒸发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c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C.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4、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住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稍向下凹;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现象。
(3)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
参考答案
预习学案
1、水圈 2、①2.526%冰川、地下淡水、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等。②冰川、68.72③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很少一部分
1、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2、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3①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或下渗、地下径流)②蒸发、降水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
1、促进水体更新、对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起调节作用、改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图略。
探究二:修水库可以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降水,增加下渗。
探究三:1、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2、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3、三江并流处,峡谷相间的地貌是内力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探究四: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大的季节,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少。
当堂检测
1、D2、(1)A、G,H,F,D、E(2)海陆间循环蒸发、降水、径流等(两个即可)(3)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4)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维持生态平衡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2、A3、C4、(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3)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0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