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目标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综合概括: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讲解、表达:在各自小组完成本组任务条件下,把本组所学内容传授给其他小组,并能回答同学间的质疑。
(三)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3.解决办法:(1)联系旧知;(2)按要求画示意图;(3)读图讨论,总结概括;(4)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带着任务学习课本、材料,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课时安排:l课时
四、教学过程:
意图/操作
教师活动(讲解/操作)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目的
导入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二战时,有一对情侣被迫分开了,女孩去了日本的东京,男孩去了美国的旧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将自己的思念装进瓶子当中,希望大海能够将她的思念带给彼岸的男孩。
请问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带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问题。
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板书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承转
好,请同学们学完我们今天的内容之后,告诉我这个美丽的故事的结局将会怎么样?
讲解基本概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类(根据性质分为寒、暖流)。
对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联系风带分布引出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地形阻挡、地转偏向力等。
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让学生观察洋流分布图
小组讨论、思考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
课件演示
洋流与盛行风的关系。
经过思考后,对比老师的,看看有什么区别,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总结归纳洋流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4.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提炼洋流分布模式图
后面详细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学生根据表层洋流分布图提炼。
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承转
我们前面详细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类、分布规律。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响
1.对两岸气候的影响
2.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动
1.解决课前“美丽的故事”提出的问题。
2.假如你要环游世界,请你设计一条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线!
看能否80天环游世界?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且让学生活学活用。
小结
归纳这部分内容以及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二、洋流的类型
暖流:从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风
四、 洋流分布规律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模式图
高一地理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具体表现,也为后面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我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受洋流影响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关注全球海洋环境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
依据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教材的基本内容,我把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设置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涉及的知识较广,内容也比较抽象,所以我把它设置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高一第一学期中期阶段,已经接受了约2个月的系统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与此同时,学生们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探索欲。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洋流分布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不同洋流的性质,具备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仅仅扮演知识探索的引路人的作用。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时内容的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法和学法,这些教法学法将在我后面的过程中一一体现。我希望通过这些教法学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我将播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视频和路线图,提问:请问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是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
环节二:新知学习。
在新知学习这部分,我设计了一条海上航行之旅,与学生一起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旅行中”快乐的学到知识。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一站,我会带学生到北大西洋,展示北大西洋两岸(拉布拉多半岛和卑尔根的)景观图和气候图,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气候和洋流分布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这两个地方会有截然不同的景观。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得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通过这一环节,既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二站,我会带学生重走哥伦布前往美洲之路,展示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的路线图,学生结合洋流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同样的距离,哥伦布两次到达美洲的时间相差很大。学生在分析之后得出,顺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我在提出课堂开始之前泰道坦尼克号的问题,补充,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三站,我会带学生来到四大渔场,给学生展示四大渔场的位置,让学生结合洋流分布图,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渔场。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得出四大渔场附近都有洋流流经。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我再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的上泛,最终形成渔场。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四战,我会带学生来到日本福岛。展示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材料以及中国大陆抢盐的材料,提问学生,大陆为什么抢盐?我们的盐真的受到污染了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得出洋流一方面可以稀释污染物,另一方面扩大污染面积。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增强保护海洋的意识。
海上航行之旅结束后,我将根据前面所总结的,给同学总结洋流的全球意义,促进全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学习完新知识以后,我将让学生思考我精心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包含了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考察。通过这些练习,我想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重点知识,同时通过练习来加强对难点的理解。
环节四:课堂小结
最后课堂小结环节,我将和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回顾完知识点以后,给学生讲解洋流对全球的意义:促进全球的物质交换、能量循环。使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采用纲目式板书,这样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利于彰显所讲地理知识的要点及其条理性。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的形式:
波浪、潮汐、洋流波浪风浪:海啸:风力作用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潮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
盛行风吹拂、海水密度差异、海水补偿运动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念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的类型: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3、寒暖流的判读
(1)通过等温线判断洋流性质:暖流由于洋流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或低,这样就导致海洋表面等温线发生弯曲,等温线的凸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寒流此图为北半球寒流暖流
此图为南半球
温度自上而下递增
温度自上而下递减
(2)通过纬度判断洋流性质: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即为寒流。暖流暖流寒流寒流
4、洋流的成因
风海流:
盛行风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密度流:
海水温度、盐度差异
密度差异密度流补偿流:
由上述原因
出发海区海水减少
相邻海区海水补充而形成
1.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①风浪②潮汐③洋流④波浪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
答案:D
2.欧洲西部是世界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分布区,请问它的形成与哪个洋流的作用密不可分?
思路解析:欧洲地处西风带内,其西部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的经过对欧洲西海岸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加上欧洲西部漫长的海岸线,加剧了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程度。所以形成了世界面积最为广阔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答案:北大西洋暖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7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