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上册《乘与除》数学教案
乘与除
教学内容:课本第79 ~ 80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春游情景图、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
2、看图列式,并说想法。
看看大家乘与除的本领学得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用乘与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与除
二、新课探究
1、出示 “秋游”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草地上野餐?)
生汇报师板书:8×3=24(人)
答:一共有24人在草地上野餐.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共有24人在野餐,谁能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四人一小组讨论:
汇报:
①草地上有24个小朋友在野餐,每组有3人,可以分成几组?
列式:24÷3=8(组) 答:可以分成8组。
说意义:也就是求24里有几个3?
②草地上有24个小朋友在野餐,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几人?
列式:24÷8=3(人) 答:每组有3人.
说意义:表示把24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把一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所以说乘除法是一对好朋友.
3、 题2
师: 野餐开始了,小丁丁为了活跃气氛出了一道有趣的应用题,请看大屏幕:
桌上有一本故事书和一 本字典,故事书厚2厘米,子典厚8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书的几倍?
(1)学生列式解答(强调求倍数)。
(2)师:如果要把这道除法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应怎样改?
一本故事书厚2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书的4倍,一本字典 厚多少厘米?
2×4=8(厘米)
想:2的4倍是8,所以2 ×4= 8
同一幅图,我们编出了8是2的几倍,2的4倍是几,真聪明,那老师给你们一个爱的鼓励。
生活中还有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三、 应用
1、出示题3
好,野餐之后,小朋友还带来了饮料和面包,你们仔细看着三个壶,哪个最大?一起说。这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咱们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1)2壶茶可以倒满__个杯子?
算式:-----
(2)4个牛奶壶和3个橙汁壶哪个容量大?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讨论一下,结合刚才我们知道的那些数学信息,来想一想到底哪个壶的总量最大。
汇报:
4壶牛奶 4×2=8(杯)
3壶橙汁 3×4=12(杯)
因为:8杯〈 12杯 所以:3壶橙汁量多。
我们刚才把不一样大小的壶转化成了一样的杯子,然后再进行比较,就能准确地比出谁多谁少。
2、出示题4
分完了饮料,咱们再来分面包,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女生说:我们女生领18个面包 男生说:我们男生领4盒面包
现在比一比,是女生领的面包多还是男生领的面包多?这次我们独立思考,看看到底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本子上试一试。(已完成的击掌一次坐正)
①把盒转化成个 4×6=24(个) 24个>18个
答:男生领的面包多。
②把个转化成盒
18÷6=3(盒)
3(盒)<4盒
答:男生领的面包多。
一个用乘,一个用除,都比出了男生领的面包多,那么这两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把个变盒,把盒变个)。
小结:不管怎么比,都要把刚才不一样的面包的个数和面包的盒数转化成一样的。因此,我们小朋友在进行比较时,如果不能直接比较,就要根据已知条件把它转化成统一的计量单位,然后再比,明白了吗?
3、出示题5
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来说说看。
要想知道 一共有多少 条鱼?你们会吗?
6+7+8=21(条) 这个当然可以,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乘与除,你能用乘法计算吗?(小组讨论)
汇报:
① 把第3个鱼缸里的鱼多放一条鱼给第1个鱼缸。
3×7=21(条)
② 3×8-3=21(条) (乘减)
③ 3×6+3=21(条) (乘加)
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当我们做不相同的数时,你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相同的数,就能用乘法计算了。
四、拓展与提高
师:今天野餐后的节目是:跳长绳,请看大屏幕
(1)二(1)班有35名同学参加冬季早锻炼。如果每9人一组跳长绳,一共可 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2)如果剩下的同学每2人一组打乒乓球,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反馈:
(1)35÷9=3(组)……8(人)
答:一共可以分成3组;还剩8人。
(2)8÷2=4(组)
答:一共可以分成4组。
(3)摆圆片验证。
(通过这道情景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妙用,也体会到乘、除法等运算恰到好处地运用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我会用乘与除编题目。
2、单位不一样要化成统一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我会了乘加,乘 减。
4、有的题目方法不一样。
小朋友们的收获真大,其实生活中有 许多数学问题希望我们小朋友做小小有心人,进一步的去发现这些问题, 并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乘与除
8×3=24(人) 24÷3=8(组) 24÷8=3(人)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掌握有关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强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难点:知道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总数。
教学准备: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算(课堂练习纸第一题)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 ),表示 。
……………( ),表示 。
2、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 )。
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二、基础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3、小丁丁手中有2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其中红气球占总数的( )。红气球占黄气球个数的( )。
4、根据下图所给分数,圈一圈:
说方法:
1、数总数
2、再看分母
3、最后看分子
5、填空:
1) 1分米是1米的( )。 1厘米是1米的( )。 1克是1000克的( )。
2)4个是( ); 5个( )是 ; ( )个 是。
三、综合练习:
1)饲养小组养了36只小兔,其中的是灰兔,灰兔有( )只。黑兔有4只,占总数的(-)。剩下的是白兔,白兔有( )只,占总数的(-)。黑兔占灰兔的(-)。
2)一叠手工纸,红色的有27张,占,这叠手工纸共有( )张。是兰色手工纸,有( )张。
四、拓展练习:
1)45个◎的是( )个◎; 32个※的( - )是8个※。
2)在( )里填上>、<或=:
1( ) ( ) ( )
( ) ( )1 ( )
( )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填空:分数的分母表示被平均分成的(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 )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大的比分子小的分数要大。
2 按分数圈一圈
七、板书设计:
分数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教后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除多位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初步学会两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试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进一步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并掌握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方法: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难点 运用除法的基本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列竖式计算:
132÷31=
(1) 学生计算
(2) 核对计算结果
132÷31=4……8
(2)132÷11怎样计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尝试解决,你们可以选择桌上的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算一算,写出横式表示分的过程,也可以选择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教师给出思考提示:
思考提示:(横式)
① 132根小棒,你准备拿几捆几根?
② 准备怎么分?
思考提示:(竖式)
①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② 商的第一位是几,应写在哪一位上面?为什么?
③ 商是多少?
(学生试做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同时也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3)学生汇报:
(横式)(让学生实物投影演示)
132根,我们拿13捆2根小棒,把132支铅笔平均分成11份,
第一步,先拿出11捆,每人一捆,也就是10支,算式是110÷11=10
第二步,分掉了110支,还剩22支,再继续分,将剩下的22支平均分成11份,每人分到2支,算式是22÷11=2
10+2=12,也就是(所以)132÷11=12。
答:每个队员能分到12支。
(竖式) 132÷11=12
核对计算过程并叙述计算过程:
先用11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13,13里面有1个11,商的十位上写1,1×11=11,13-11=2,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22除以11,商的个位上写2,2×11=22,正好分完。答:每个队员能分到12支。
注意提问:①在竖式中,
②横式与竖式的比较,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通过学生的汇报和交流,加深对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同时也培养学生倾听伙伴见解的好习惯。]
2、比较“132÷11”与“132÷31”的区别?
(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所以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同样是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算式,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掌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除多位数。(出示课题)
三、练习:
1、试一试:
300÷20 300÷25 300÷12 300÷37
(1) 不计算,先说说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2) 计算
(3) 核对答案
(4) 比较这4题的区别:
小结:我们可以比较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的大小来确定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通过前3小题新知识的模仿练习与第4小题的练习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2、改错:
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也可用在计算前先确定一下商的最高位与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验。
3、竖式计算,并验算
528÷22 514÷24 600÷25
(1) 竖式计算,并验算
(2) 核对计算结果
(复习验算方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4、 学生尝试:3648÷27=
1) 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
2) 列竖式计算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运算法则后,尝试解决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检测练习:528÷22 528÷62 列竖式计算并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P59--61
教学目标:
1、 知道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2、 会描绘平面图形的周长。
3、 能推导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 培养学生归纳和推导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周长的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自己买过衣服或裤子吗?
生:没有。
生: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胖约了小丁丁陪他去买裤子,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媒体演示:裤子太大了)
师:如果你是小丁丁,会和小胖说什么?
生:再换一条小点的试试。
生:这样太麻烦了,先要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师:你能向小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腰围吗?
生:腰围就是腰这里的周长。
师:谁想来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呢?
生边演示,边说明:从一端绕腰部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
师:刚才同学还提到一个词,就是周长。我们平时说不说腰这里的周长呢?那什么时候才用到周长,周长的概念到底如何?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
二、主体探究
1、 周长的概念
媒体演示
师:你知道小青虫爬的一周是桑叶的什么吗?
生:桑叶的边长
生:桑叶的周长
师:对了,从桑叶的一端开始沿着它的叶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那你说说我们在描叶子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把叶柄也描进去,它也是叶子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叶子,描描它们的周长。
生操作。
师:除了树叶以外,看看我们的教室里,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周长吗?
生:桌子、黑板、椅子……
生:周长是指平面图形的,应该说桌子桌面的周长。
小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师:你知道周长的单位是什么?
生:是长度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举例的黑板、桌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推导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计算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
图A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图B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2)猜测
长方形的周长和_____________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和_____________有关。
(3)证明你的猜测
(4)结论
长方形周长=_____________,正方形周长=_____________。
三、练习阶段
1、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
讨论:需要测量哪些边长?
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换成长方形,测量出其长和宽。
比较:(2)、(3)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相同但是面积不同,面积指的是图形的大小,而周长指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2、请你自己设计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是周长不同。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搭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画图(连线)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通过对事物搭配方案的设计与探究,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并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的建模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给事物进行不重复、不遗漏的组合搭配,并用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的足球队为了迎接比赛,正在紧张地训练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搭配一套漂亮的比赛服吗?(出示课题--搭配)
二、动手实践,归纳方法
1、设疑探究
(1)、师:现在有几种颜色的上衣和裤子可供搭配呢?(出示下图)
(生:三种颜色的上衣和两种颜色的短裤)
问:如果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一套运动服,行吗?
(个别学生回答,师演示)
(2)师:还有不同的方案吗?(有)接下来,就请大家小组合作,把可能出现的搭配方案写下来。(小组合作实践)
2、交流反馈
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有:
(1)拼搭法:
根据上衣来考虑:
根据裤子来考虑:
(2)连线法:
小结:我们在搭配时要注意什么?
有次序地搭配,这样才能既不重复,有不遗漏。
(3)师:想一想,能用一个算式来计算吗?
板书:3×2=6(种)
每1件上衣都有2条裤子可搭配,3件上衣,也就是3个2。
(4)师:如果还有4双球鞋可供选择,一共又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能用连线法来说明吗?算式又怎样列?
生草稿纸连线,并列式计算,汇报:3×2×4=24(种)
以上每种搭配方法,都会有4种球鞋可搭配,因此再乘4,得24种。
三、师生互动,灵活运用
1、模仿练习(P72-2)
师:其实,在生活中,需要搭配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你们看,在食堂买菜也能用到这个本领。(出示P72-2的图片)大家能根据要求,用连线的表达方式来搭配一下吗?算式怎样列?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并列式:3×4=12)
2、提高练习
师:小朋友的本领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学校食堂向你们推出了一个优惠活动:(出示红榜)
即日起,凡在本食堂购买两个不同荤菜的小朋友,可获赠任意一个素菜!
问:这样的话,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
(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后讨论方案并归纳思考方法)
3、自选练习
师:如果你们对食堂的菜谱还不太满意的话,可以从桌上任选一份新菜谱,进行“两荤一素”的搭配。
(菜谱分A、B、C三种,学生可根据掌握的程度任选一份)
菜谱A
菜谱B水煮牛肉 炒生菜
白灼草虾 炒空心菜
红烧扁鱼 炒鸡毛菜
糖醋小排 炒橄榄菜菜谱C
铁板牛肉串 炒杭白菜
红烧鸡腿 麻辣豆腐
茄汁鲳鱼 炒荷兰豆
油炸大虾 炒青菜
四、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略)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小红有4双袜子和3双鞋子,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案?
2 小明到科技馆有两座桥可走,过每座桥都有4条路可到达科技馆。他有几种不同路可走?
教后记: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 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办法数格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填写身高:
师:我们 学习的好朋友小巧、小亚、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该怎么表示,请大家帮助一下?(由于前面回忆了1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学们不难得出他们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体展示
老师说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导入:
师:这位体育老师说的对不对?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啊?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谁还记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体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亚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__________cm
小亚:我的身高是1米33。
_____________cm
小丁丁:我的身高是1米37。
_____________cm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把算好的数据填写在52也上,并完成52页的练习。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题1:
通过动画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长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蜗牛和蚂蚁赛跑,并回答问题。
(1)全长是100cm,也是_____m。
(2)蜗牛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3)蚂蚁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
例题2:
用这三块图形堆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知道 ,长度单位不仅仅可以比较长度之间的关系,更能比 较高度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学的难不难啊?
我们试一试自己学的水平好不好呢?
练一练:
填写合适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长2( )
(4)我用的课桌长45( )宽32( )
(5)尺长15( )
(6) 教室长7( )
(7)游泳池深145( )
请同学自己说,但要说清换算关系。
四.比大小: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数来表示动物的身高。
山羊 斑马 长颈鹿
68cm 151cm 5m 7cm
____m ____m ____ m
拓展提高:
1、 师:下面这些长度到5m还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组合作解决。
总结: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用整十数、整百数乘》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13页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到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去掉因数末尾的0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
的0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8×30 10×70 900×5 14×3 12×5
9×700 5×800 20×30 36×2 42×4
二、探究
1.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1)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2)要想知道小猴家到体育场的路程,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你是怎样知道小猴骑车所用的时间?
2.小猴家到体育场有多远?
(1)学生列式: 30×92=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
(3)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4)汇报展示:
方法1:3×92=276 方法2:3×92=276 ……
30×92=2760 276×10=2760
答:小猴家到体育场有2760米。 答:小猴家到体育场有2760米。
师:用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可以用推算的方法。
3.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6×12= 71×3= 16×5=
60×12= 71×30= 16×50=
600×12= 71×300= 16×500=
师: (1)说出你的口算方法。
(2)观察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用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可以先去掉因数末尾的0相乘,再在
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4.练习(第12页的像小巧那样计算)
2×43= 18×5= 6×91= 72×6=
20×43= 18×50= 60×91= 72×60=
200×43= 18×500= 600×91= 72×600=
三、巩固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70= 15×80= 3×230=
7×120= 15×800= 30×23=
12×700= 8×1500= 300×23=
2.拓展练习
15×40= 25×40= 5×80=
15×400= 25×400= 50×80=
150×400= 250×400= 50×800=
师:为什么这些题积的末尾“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0”的总个数不一样呢?
得出:用整十、整百数乘的口算,可以先去掉因数末尾所有的0后相乘,然后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0,添上的0的个数与去掉的0的个数相同。
3、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27,另一个因数是30,它们的积是多少?
(2)45的400倍是多少?
(1)200个16的积是多少?
四、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师: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方法进行口算,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去掉后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之和。
检测练习:练习册第P9
板书: 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推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去掉后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之和。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2
教学目标:
1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两步计算式题。
2能正确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用一位数乘和除,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率(计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学准备:课件与礼物(书签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42×2 56+7 86÷2 30×26 630÷9÷7
540÷3 43÷2 62-16 200÷50 360÷5×2
630÷9÷7能不能巧算?怎样巧算?添括号要注意什么?
360÷5×2能不能巧算?为什么?说一说计算顺序。
一、导入
师:寒假已经结束,第一天开学,我们的好朋友乐乐就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出示P2页问题,边出示边读题)。它想让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么图案?
生:一只鸡,因为今年是狗年。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为还不知道答案。
师:请大家动笔算一算,涂一涂,看谁先得出结论,先得出结论的前5个小朋友就能得到欢欢送出的礼物。
二、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P2练习,教师巡视后集体校对。个别题目在校对时说明运算顺序。(分层练习1、用一位数乘和除2、混合运算)
76×8=608 98÷7=14 26×4=104
32×3=96 420÷6=70 83×3=249
936÷3=312 43×8×3=1032 809÷4=202……1
13066÷7÷6=73 3288÷6×7=336 563÷8=70……3
4×327=1308 444÷5=88……4 5527×4-1888=220
357×3=1071 132×2+431=695 858÷6+158=301
938÷7-45=89 4764-83×6=266 647+231×3=686
2227×7÷6=259 788÷4-89=108 1214÷6=202……2
生讨论
答案(按一步计算的先校对,再校对混合运算)
打五角星的说运算顺序(1、2、3运算顺序作比较。4、5、6运算顺序作比较)
图案:一棵树。
2、师:给前5位学生发礼物和讨论完整的学生发礼物。
三、练习
看谁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
4207÷7×3 846-117×4 984÷3+195
315+185÷5 724-324×2 3815÷7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乘除法的计算,你想告诉大家些什么?
检测练习:
1、竖式计算。
128×3= 417×4= 342÷9= 801÷7=
2、递等式计算。
61×4+156 330-195÷5 837÷9×8
板书: 乘除法计算复习
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算。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年与闰年》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年与闰年》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 P2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写出月份名称和月份的长短(天数)
2、知道平年和闰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年历卡,得到年月日的有关系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十分有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区分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区分平年和闰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年的年历卡 ,彩色水笔
一、导入复习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2、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3、学生小组交流,验证知识
4、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5、互动小游戏
6、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二、探究平年闰年的规律
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大小月的规律,那么平闰年有没有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1、观察1990年到2004年的年历
(1)小组活动
(2)交流规律
(3)提炼规律
为什么会每四年一闰?
2、观看闰年由来的媒体
所了解。]
(1)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0年 2008年 1984年
(2)讨论交流
(3)小结方法 ( 查日历、推算等)
(4)介绍百年不闰的小知识。
三、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说出来与大爱家分享一下。
四、作业设计:练习册
课后测试练习
(一)判断题。
1、凡是单数的月份都是大月。 ( )
2、二月份是28天。 ( )
3、平年和闰年相差1天。 ( )
(二)生活中的年月日
1、小淘气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他是()月()日住到外婆家的。
2、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它将历时6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共计()天。
3、小巧今年正好8周岁,可是她只过了两个生日,她是()年()月()日出生的。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整十数除两、三位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除法笔算。
2、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用一张卡片分先后出示乘法和除法).
先算上面的再算下面的题,并说明2个30是60,60里面有2个30,所以60除以30商2.通过这一练习为试商做准备。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为了体现全体参与,可采取一人说得数,其他同学判断对错的方法。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
计算后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计算过程。启发小结,投影出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时候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用求得的商和除数相乘.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究新知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举重比赛前,小猪和小羊在称体重。为什么要称体重呢?
小猪说我的体重是82千克,小羊说我的体重是30千克。
那么小猪的体重比小羊的体重的几倍多几千克呢?
怎么列式计算?
列出算式:82除以30等于几?
2、质疑引起思考:除数是一位数的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再看前两位.除数是两位的怎么看被除数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小胖的思路是:82里面有几个30? 那么82÷30,商是2。
82÷30=2……22
小巧的算法是:我用推算,8里面有几个3?那么8÷3,商是2;82÷30,商是2。那么82÷30=2……22
3、用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先试算,再进行交流,82除以3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位上?想想2写在那里?
引导学生明确:8不够除30,所以要把2写在个位上。
教师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商上2,完成计算。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让板演学生着重讲一讲商的位置和试商的方法.
5、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计算下列各题,指名板演,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
36÷10= 49÷20= 250÷50= 486÷60=
2.练习
(1)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商是几?商在什么位置上?可采用各人抢答,集体判断的方法。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1 50×( )<180 30×( )<96
70×( )<412 40×( )<98 60×( )<448
(3)判断下面各商是否合适?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检测练习:书本P22
97÷30 170÷30 252÷30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除两三位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书本P23-25整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试商的两位数除法.
难点: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2×4= 17×3= 18×4= 29×5= 63×3=
目的:
(1)口算时要从个位乘起
(2)注意进位
2、说说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20×( )
(2)40×( )
目的:通过说说怎样想的?生:想84里有几个20?算8÷2商4
复习首位试商的方法。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54×8( )430 29×4( )120
72×4( )280 43×6( )260
二、比较、探究
(一)第一种情况:看小
1、列竖式计算:
(1)296÷30=
(2)296÷20=
目的:通过竖式计算,比较不同点。复习除法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够除的,商就写在第二位上,不够除的,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商就写在第三位上。
做除法确定商的位置:想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
(2)确定商是几?窍门:首位试商
2、引入:改变296÷30为296÷32
小组学习:讨论试商时我们可以怎样想?
生:
(1)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商在个位,商是一位数。
(2)想29÷3
师:为什么这样想呢?对,我们在试商时又要看十位上的数,又要看个位上的数,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把32看成30。也就是首位试商。
3、练一练:
(1)下列各题中,可以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商是几?
生:看成20,想5除以2商2
(2)完整计算第2题
(二)第二种情况:看大
1、想一想:296÷39该怎样看?怎样想呢?
2、试一试:1人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3、练一练:268÷58
(三)将方法一般化:
师:我们在试商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仔细计算。
思考:155÷52可以怎样看?怎样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练习巩固
1、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是几?
2、学校买来160盆花,放在大礼堂28盆。剩下的花分给22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几盆?
四、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书本P23(4道题)
练习册:P18
课后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办法数格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 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练习纸,透明格子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引入:
1. 猜一猜:哪个图形大?
出示:
2. 到底哪个大,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3. 媒体演示,并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
4.小结:视觉会产生误差,比较图形的 大小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没有格子的可用透明方格纸放在图形上再进行比较。
展开
4. 讨论:
1.不满一格时,怎么办?(凑整)
2.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轴对称)
出示课题:面积
5. 探究面积的大小:
(1)数一数:
这3幅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一边数一边想一想怎样数又快又好?
(2)反馈:
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你是怎样数的?
7.动手体验,测量实物: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用方格纸测量一些身边学习物品的面积吗?
说一说刚才你测量的物体的大小。
巩固练习:
1.这些图形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面积呢?
(1)两人一组用方格纸比较。
(2)反馈
2.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数一数它的大小。
(1)哪个面积最大?
(2)有什么好方法?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平方分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平方分米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知道它的写法
2知道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与它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准备:准备的正方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互相说说学过哪几类单位?各有哪些?
1.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厘米、平方米
3.你能说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生: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二、 中心
1、师:拿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进行比较。
阅读书P5对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定义,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
2、师: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
3、师:你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吗?小组讨论
生讨论:可以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打1厘米为边长的方格,观察1平方分米里有几个1平方厘米。
生动手操作(通过1分米=10厘米,把边长分为10段打方格)。
得出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你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将100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搭成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
得出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练习
10dm=______m
10dm=_______cm
10cm=________dm
1m=_______cm
8m2=_________dm2
6 dm2=_______cm2
700dm2=_______m2
100cm2=_________ dm2
三、小结
师: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检测练习:
练一练: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6000平方米=( )平方分米
板书: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乘与除》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77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