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

摘要:稀土金属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的明星,也成为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本教学设计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基于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结合时事热点及化学实际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提升能力,而且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稀土元素,科学视野,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1 课程背景

1.1 “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之“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因其具有独特的荧光、磁性、催化、吸附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金属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战略资源之一。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在稀土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2011年5月,我国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时间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观注。作为时事热点之一的稀土元素不管是从中学生科学技术普及,还是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科学视野”栏目大多为当今化学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热点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把它当作学生课后阅读材料来处理。事实上“科学视野”栏目具有开拓学生视野、拓宽教师命题思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等多方面功能,近几年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特征的新宠。因此,结合化学实际和时事热点设计好“科学视野”课程,不仅符合新课标对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更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联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能力:了解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相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法学习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学习。通过稀土元素与Ca、Mg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类比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稀土元素突破解题心理局限,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习科技知识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稀土元素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一般性质。

4.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PPT课件、知识类比、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

5.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①录像放映:稀土之争(凤凰卫视)

②解说:中国用约23%的稀土资源提供了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的赣州——我们的家乡,现在正以“土的价格”消耗比黄金还贵的资源。

③什么是稀土?它有哪些迷人的性质以至于当年邓小平会称赞“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观看录像

获取关于稀土资源的时事材料。

了解稀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稀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通过“稀土之争”录像的片断放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对稀土的重要性及相关时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好科学技术建设秀美家乡的使命感。

阅读指导

一、 稀土元素

1.稀土元素

图片和实物展示:单质及氧化物

阅读课本:

稀土元素:镧(La)系及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性质相似,矿物共生、难分离。常用“RE”或“R”表示。

获取直观感性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了解稀土元素名称来源,元素符号,元素种类。

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第一认识”。

讲解

2.单质的化学性质

单质比较活泼,与冷水反应稍慢与热水反应快,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一般生成R2O3。

知识构建:单质化学性质及方程式书写。

2R+6H2O = 2R(OH)3+3H2↑

2R+3O2 = R2O3

了解稀土元素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通过与所学Ca、Mg的性质进行比较从而增强认识。

讲解,指导实验

二、 稀土化合物

1.氧化物:稀土氧化物主要以R2O3的形式存在,也有其它价态氧化物。通常难熔点高、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CO2。

实验一:观察密封完好的La2O3,取少量溶于稀盐酸。

现象及反应:白色粉末,溶解。La2O3+6HCl = 2LaCl3+3H2O

实验二:观察长时放置在空气中的Nd2O3,取少量溶于稀盐酸。

现象及反应:棕色粉末,溶解伴有少量气泡。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气泡?

结果: Nd2O3+3CO2=Nd2(CO3)3

Nd2(CO3)3+6HCl= 2NdCl3+3H2O+3CO2↑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根据信息提示,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

练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CaO的性质进行类比。

讲解,指导实验

2.氢氧化物R(OH)3

3.稀土草酸盐R2Y3和碳酸盐R2(CO3)3

稀土氢氧化物、草酸盐和碳酸盐均难溶于水,易溶于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工业可用来分离稀土和制备稀土氧化物。

实验三:把实验一的溶液分成四份分别滴入①氨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④草酸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均产生白色沉淀

思考并写出前三个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La3++NH3·H2O= La(OH)3↓+NH4+

La3++3OH- = La(OH)3↓

2La3++3CO32-= La2(CO3)3↓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练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Ca2+、Mg2+的性质进行类比。

(在实验中也可选择实验二的溶液,生成的粉色沉淀)

介绍

三、稀土的萃取分离提纯

图片展示:工厂生产串级萃取分离车间。

看图了解稀土的萃取分离提纯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稀土萃取分离领域创造的科技成果。

介绍

四、稀土的用途—神奇的金属

相关图片展示

说出你所知道稀土的用途。

打火石、磁铁、荧光灯、显示器……

激发学生对稀土材料的认识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播下种子。

作业布置

1. (福建高考题)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1)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 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 + H2O2+ H2O = Ce(OH)4+

2.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从钕铁硼磁铁废料中回收稀土氧化物。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心理局限。

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热点题,信息题的方法。

6.小结及说明

本教设计以时事热点新闻引出,以稀土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为主线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实验探究等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提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为什么对一些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化学题目难以着手?认知识心理学认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如果学生对该知识没有相关的知识记忆,必然会产生心理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通过对“科学视野”有效教学可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贮备、突破心理的局限、提升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选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以卤素的制备和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作为卤族元素复习的载体,本内容可以作为卤素知识综合应用的专题讲座。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卤素的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食盐、卤素单质。食用加碘盐是实现我国政府1991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范围消灭碘缺乏病”的重要举措,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宜以“探究教学”作为本专题内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最后获得知识和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课题),是一种学科内综合的课堂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氯气的制法迁移应用设计溴的制取,并从氯气能将Br-、I-氧化为单质Br2、I2的性质设计溴和碘的制备。

(2)学会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定量测定原理。

2.能力目标

(1)综合实验能力(溶解、蒸发、过滤、蒸馏、萃取、分液、气体制备、滴定)。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较复杂情境中找出

高一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 二氧化碳 记笔记 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 二氧化硫 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练习 强化训练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 变成无色液体 (D)在 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镁带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铁 (B)三氧化二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 )

(A)碳 (B)硫 (C)蜡烛 (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 2.C 3.C 4.C 5.A 6.B 7.B 8.D 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难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 ),

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

(A)发红光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 (E)发出淡蓝色火焰 (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不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1、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又学习了卤族元素,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

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P125-P127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

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变、氢化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阅读后小结:

1、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

O S Se Te Po ⅥA

氧硫硒碲钋

周期:二三四五六

2、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6;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主要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2、+4、+6

4、单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半导体,再到导体;②熔沸点逐渐升高;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化学性质:容易获得2电子,与氢化合越来越难,Te不与氢直接化合。

强调:①硫与金属化合时,一般都显-2价,如,Fe+S = FeS。

②与卤素相比,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素要弱。

5、化合物性质

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要求: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2

H2SO3 H2SO4 H2SeO3 H2SeO4 H2TeO3 H2TeO4

H2S H2Se H2Te

新课的延伸:

比较:硫与铁化合、氯与铁化合、氧与铁化合。说明什么?

教学小结:

从四个方面介绍氧族元素的相似与递变。

作业:P129一、三、1与2,思考。

课后小结:

高一化学教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一化学教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 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展示]海水晒盐图片。

[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

[板书]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的科学史话。

[思考与交流]

1. 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

2. 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

[板书]1. 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有毒气体

[提出问题]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1图4-15,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过渡]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由结构所决定,大家能否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图片,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1. 这些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 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如何?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3. 氯气和金属的反应有什么规律?

[小结]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过渡]氯气能与金属反应,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

[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有白雾形成。

[讲述]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称为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还可以与磷、碳等非金属反应。

[板书](2)与H2等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

[讨论]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在这些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氯气在反应中都是氧化剂,说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并建议学生闻氯水的气味。

[学生活动]闻氯水的气味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

[学生讨论](1)假设Cl2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Cl2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Cl2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Cl2分子、H2O分子外,还可能会含有Cl-,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 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

(3) 加Zn粒或Na2CO3粉末检验H+。

[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实验(3):有气体产生,说明生成了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应为盐酸。

[初步得出结论]氯水中含Cl2、H2O、H+、Cl-。

[提出疑问]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

[学生猜想]

(1) 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褪色呢?

(2) 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

(3) 氯水光照产生氧气,而氯水中Cl2、H2O、H+、Cl-都不可能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应该有一种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物质。

[实验验证]

(1) 一张干燥和一张湿润的红纸分别投入两瓶干燥氯气中。

(2) 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一瓶干燥氯气中。

[实验现象]干燥的纸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纸条褪色了。

[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含氧元素、光照能产生氧气的次氯酸(HClO)。

[板书](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小结]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

[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我们能否归纳出次氯酸有什么性质?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性(杀菌、漂白)、酸性。

[引申]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作用。此外,HClO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棉花、纸张的漂白,所以在棉纺厂、造纸厂里都用到氯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氯气还有哪些性质的用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研究性课题)

1. 了解在家庭利用自来水浇花养鱼时通常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原理。

2. 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重庆市区15万人被迫进行大转移。当氯气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手段逃生?

3. 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学设计说明: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大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则更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Cl2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首先展示一瓶氯气,瓶后衬白纸,以便清晰地观察Cl2的颜色,并让学生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少量Cl2飘进鼻孔,那么对Cl2的强刺激性学生回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讲授氯气的毒性及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方法,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通过“氯水成分探究”的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

3. 对氯气与金属的反应,限于课时的原因,我们没有增加演示实验,而是通过学生阅读图片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些化学反应。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94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