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 )。(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 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扩展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一、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 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 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 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 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 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 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 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 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 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 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 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 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

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

①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 (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数学教案

第4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说明简单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知识间的联系,能说明比较分数大小的理由,说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及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练习认识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的意思,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还能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更好。

二、分数的意义

1、初步认识

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看看每个分数,在图里涂色表示这个分数。

交流: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这里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分数几分之几的意思,可以把一个图形按分母几平均分,表示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2、分数的组成

做练习十一第2题出示第2题,让学生看图填空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指出:每个分数都表示它有几个几分之一。

板书:每个分数都表示有几个几分之一

口答:2个1/3是( ) 4个1/7是( )

5/9里有( )个1/9 7/10是( )个1/10

3、分数大小比较

①练习十一第3题

让学生根据图意填空,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用图上表示分数的涂色部分比出大小,还可以看分母相同时,比较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反而小。

②做练习十一第4题

要求想想魅族分数可以怎样比?前两组和后两组的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简单的加减

1、做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计算得数并填写,指名两人板演。

问: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计算加法和减法?

2、做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2. 5 5 7 9

3. > >

4.  

5.

6. = - =

教学反思:

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

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要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练习一(1)》《练习一(2)》《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练习二(1)》《练习二(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练习三(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三(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四》《复习(1)》《复习(2)》《千克的认识》《克的认识》《练习五》《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六(1)》《练习六(2)》《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除法的验算》《练习七(1)》《练习七(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八(1)》《练习八(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被除数有0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练习九》《复习(1)》《复习(2)》《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练习十》《平移和旋转图形》《轴对称图形》《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周长是多少》《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数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综合实践活动“多彩的”分数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了解一些分数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通过操作和直观,能说明自己的想法,感受不同分数是有联系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数感。

3、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与活动的奇妙,培养乐于合作的意识、习惯,提升操作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出示几个用涂色方法表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图形。

1/2 、 1/3、 1/4、 1/8各表示什么意思?

2、观察“活动准备”的条形图

想一想 “1”里面有几个1/2、1/4、1/8、1/16,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要用到的“分数条”

3、动手制作

①让学生看第111页上的分数条,观察思考:有没有几个分数合起来等于另一个分数?

②剪出第111页分数直条,剪出每一个分数。

③按要求做一个正方体。

二、游戏活动

(一)“抢1”游戏

1、明确规则

①游戏前分别正方体掷正方体,谁的分数大,游戏开始就谁先掷。

②两人轮流掷,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把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铺在白色直条里。

③谁先把自己的“1”正好铺满,谁就赢得1分。

④如果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在“1”里铺不下,这次掷出的无效,下次轮到时再掷,直到正好铺满“1”为止。

⑤两人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

2、游戏示范

3、合作游戏

4、交流分享

(二)“清0”游戏

1、明确游戏规则

①没人都用两个1/2的彩条把“1”铺满,并确定谁先开始掷正方体。

②两人轮流掷,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比剩下的分数大,本次算无效,等下次再掷。

③谁先把自己图中的彩条全部拿走,表示先完成“清0”,谁就赢得1分。

④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

2、游戏示范

3、合作游戏

4、交流分享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不仅要上出数学味,更要上出活动味。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更加深了对于“1”和几分之一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尺、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2.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注意什么?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与练习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3.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4.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 》教案(三)


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解含有分数的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进一步认识比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及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对应的思想,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感受分数除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探索实践的成功体验,并能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解答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整理与练习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分数、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分数与比的知识,开展相关探索实践活动,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索实践的能力。

二、反复读关系句,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黑兔只数的 2/7 是白兔的只数

2.一批水泥,用去了 2/5 。

3.五年级期末跳高测验有 3/4 的同学及格

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2/9

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6

三、对比练习

第一组

1.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计划造价30万元,实际造价是原计划的 9/10 ,实际造价多少万元?

2.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实际造价27万元,是原计划的 9/10,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 1的量已知与未知分别怎样列式计算。

第二组

1.芳芳有卡片56张,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2/7 ,明明比芳芳少多少张?

2.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 2/7 ,正好少了16张,芳芳有卡片多少张?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组

1.某工厂有一堆煤,重 4/5 吨,用去 2/3 ,用去了多少吨?

2.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 2/3 ,正好是 4/5 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3.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 2/3 吨,还剩 4/5 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只列算式不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 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第一题的问题改成还剩几分之几,指名口答

以上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实际问题的特点,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比软、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第四组

1.甲农场在一块36公顷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分别求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

2.乙农场大豆的种植面积是36公顷。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求玉米的种植面积。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两个部分的比是4:5,但第(1)题己知大豆和玉米总面积36公顷,对应比里两部分的和,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要按每个部分的数量是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来计算;第(2)题已知数量对应的只是比的一个部分"4",求另一个部分"5"

对应的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要根据所求的这个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这组对比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的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以及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虽然都是依据比的意义来解答,但第(1)题是典型的按比例分配一实际问题,第(2)题可以把比转化成所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解答,也可以根据每个数一量所占的份数进行思考。

四、提高练习

少先队员收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60件,植物标本的件数是昆虫标本的 1/2 。两种标本各收集了多少件?

引导学生转化成植物标本的件数与昆虫标本的比是1:2来计算

五、综合实践

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

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1:3。

学生自由读题,并指名说出每题中的条件。

提问:根据两题中的条件,解决问题可以怎样思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第(1)题中面积是24平方厘米,可以列举出长和宽有几种可能,根据化简后长与宽的比是3:2,确定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第(2)题中周长是16厘米,找出长和宽的和是8厘米,再按长与宽的比是5:3,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

学生解答,得出结论:第(1)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4厘米;第(2)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5厘米、3厘米。学生根据长和宽的厘米数,在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两个长方形。

集体校对,让画错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并改正。

六、总结

教学反思:

(一)注重复习方法的引导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我力图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我认为数学教学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学生经过自己的练习而整理归纳出来的知识,学生理解会更深刻,记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重点引导学生 用代数思维解题,与初中接轨。

分数除法应用题老教材在解题方法上是以算术方法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1"的量是否已知,然后根据"1"的量知道与否决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在列算式的时候,注重量、率对应分析,即用公式模式:"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或部分量÷对应分率="1"的量。而新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则淡化了这种用算术解题的要求。更侧重于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侧重于用代数思想解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的意思,用代数思维解题即让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这样思路达到了统一。

新老教材的这种不同让我觉得,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变化,不能强化学生的算术方法解题思维习惯,而应及早的引导学生叩开代数思维解题的思维大门,让学生的的思维更加开阔,更灵活,让他们的想象飞的更高更远。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畅所欲言。复习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充分讨论交流。展示时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因为每一位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或鼓励都特有成就感,以后做什么练习都会乐此不彼地去完成。学生发言越来越大胆,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这一节课我由于设计问题偏多,学生交流时浪费了一定时间,达标测评由于时间不够没做,对学案要进一步的整理,合理安排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

第4单元 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第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千克、克和分数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千克和克

1、回顾千克和克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重大约是1千克吗?1克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2、估计体验。

你知道下面物体的重大约是多少吗?自己估一估、说一说。

(1)1个鸡蛋 (2)30个鸡蛋

(3)小朋友装了书的书包 (4)1个乒乓球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校正。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是怎么想的?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呈现第20题,让学生填空,并交流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5、做期末复习第22题。

口答。

(1)5/9里有5个( )/( );

(2)7/10里有( )个1/();

(3)4个1/5是( )/( ).

6、做期末复习第23题。

出示题里的表格。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7、比较分数大小。

(1)在○里填写“>”或“<”。

1/4○1/5 1/9○1/3

6/7○4/7 3/8○5/8

(2)下面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5 1/61/6

8、口答期末复习第24题。

提问:上衣的布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 (1)千克 (2)千克 (3)克 (4)千克

20. 3000 9 8000 2

21. 20+20+50=90(克) 90÷2=45(克)

23.

对折的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32 64

发现对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越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数学教案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较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集合图形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难 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如何运用集合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1.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2.教师:请同学们先快速看看教材第89~103页的内容,边看边回忆,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读、写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

比较分数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师: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基本练习。

看图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第一个强调“平均分”。

(2)说说第二个分数18各部分的名称,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说说第三个分数45的意义。

2.比较大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小结方法)

3.简单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2页第10题:说一说计算这些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材第114页第15题。

三、复习集合

1.三(1)班跳绳比赛名单:小明、小红、小华、小亮、小平、小军、小兰。

踢毽比赛名单:王兵、小红、小欢、小平、小兰、罗亮。

填写后说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三(1)班有40人,有25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3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多少人语、数兴趣小组都参加?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3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113页第13题。

(1)独立填写。

(2)说说理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反思】

通过对分数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对各个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拓展练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有新的层次的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P93-9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3/5 5/8 2/5 4/7 3/8

2.口答。

7个1/8是( ),3个1/4是( ) 5个1/9是( ),4个1/5是( )

引入: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分数,分数也可以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先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分数加法。

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说明:要求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就要把小明吃的5/8和小红吃的2/8合起来,要用加法,算式是5/8+2/8。(板算式)

引导:这两个分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板分母相同)

那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从图上观察5/8和2/8,看看合起来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试试看。

提问:你从巧克力上看出得数应该是几分之几?

引导: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块巧克力看成一个长方形,请每个小朋友把长方形的5/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看看一共是它的几分之几,然后在上面的式子里填上得数。

提问:得数是几分之几?

引导:同桌小朋友根据图上意思互相说说,为什么结果是7/8。 交流:为什么等于7/8,你认为可以怎样想?

指出:计算时,我们可以想5个1/8加上2个1/8就是7个1/8,就是7/8。

追问:为什么分母没变?

说明:计算的结果表示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不要单位名称。 2.分数减法。

出示“试一试”算式,让学生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请大家看图想一想图上怎样表示3/5-2/5的,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得数是多少,然后填写得数,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你的得数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算的?

指出:从3个1/5里面去掉2个1/5是1个1/5,就是1/5。(让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追问:为什么得数的分母还是5? 归纳方法。

引导:回顾上面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能发现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吗?

小结:这里学习的是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计算时都是想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或减几个几分之一算出结果。所以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想一想每题的意思,可以怎样算,再填写相应的算式、得数。

交流:每一题是怎样填的?4/6+1/6是怎样算的?5/6-4/6呢? 指出:从图上看,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两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第(1)题是怎样想、怎样算的?第2题呢?结果要不要写单位名称?

指出:和+以前学过的实际问题一样,求一共多少用加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注意分数计算时要正确。

四、课堂总结

引导:今天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用什么办法帮你理解计算方法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怎样算?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提供了一个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把这个长方形的 涂上红色,再把长方形的 涂上绿色,由此分别引出求和与求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加法意义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以及已经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考与收获,从而掌握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①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②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先出示一个橘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5.填空

( )大约重1克 ( )大约重1千克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7千克500克=( )克 23千克-15千克=( )千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认 识 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认识千克后自然要认识一个更小的单位--克,并且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关于千克和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对于估测能力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有待加强。由于课前教具学具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完全感知到克适用于哪些物体的单位,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讲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三)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2、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教具学具准备:光碟、长方形纸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与复习

1、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情境导入

1、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6、观察列式与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这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学生自由阅读理解:(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思考:还有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可以种些什么?

4.学习思考题。

(1)光碟出示第106页思考题:

(2)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

(3)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动画课件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 ,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 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 。 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 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 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4、 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   ……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习:(书本第100页第5题)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得多?

八、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7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