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第1课时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 “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

②离子的生成途径:

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 “根”、“碳正离子”

“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 ,甲基的电子式为 ,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例】(2010山东卷,9) 和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与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与 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 和1.12L 均含有0.1 个氧原子

解析:A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错;之间的转化, , 是原子核的变化,不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 ,故D正确。

答案:D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初步分类

2、纯净物和混和物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

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

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

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

⑸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 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 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3、单质、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如白磷是4原子分子晶体: ,红磷是多原子分子如图

它们的固态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其固态也属分子晶体;碳、硅、硼的固体是原子晶体。

②同种元素形成的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有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由此两个方面证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导电传热。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4、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类见前页表

(1)氢化物: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2)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

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Beo等。

注意: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两性氧化物)的对应(化合价一致)水化物是含氧酸或碱。

b.少数几种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跟酸,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分别可以看成是含氧酸、碱失去水的剩余部分,又称酸酐,酸酐(其中相应元素R的化合价相同)),如SO3是硫酸的酸酐,SO2是亚硫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至于NO2既不是硝酸也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d.通常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和碱金属、某些碱土金属还能形成化合价为-1价的过氧化物,如Na2O2和BaO2以及超氧化物,如KO2。

(3)酸:由氢和酸根组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是一种电解质,在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其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①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

a.强酸与弱酸  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常见酸的强弱:

强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

b.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4)碱: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NH3?H2O除外),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碱。如:

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 Ca(OH)2为微溶性强碱;Fe(OH)2  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NH3?H2O为可溶性弱碱

(5)盐:由金属(或NH4+)离子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除金属和酸根外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KCl?MgCl2?6H2O。

(5)络合物: 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 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6)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如Mg3N2、CaC2一般不称盐类而属于氮化物、碳化物

【例1】(2010山东卷,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 与 反应生成 , 与 反应除生成 外,还生成 ,故B错;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 ,故C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 ,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答案:A

【例2】(湖南雅礼中学)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A.(1)、(4)、(13) B.(2)、(5)、(11)

C.(7)、(8)、(10)、(14) D.(3)、(9)、(12)

[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例3】(2010河南省平顶山市调研考试)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还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请把硫酸在下列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

(1) 浓硫酸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______________;

(2) 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有气体放出:______________;

(3)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吸水性 (2) 强氧化性 (3)脱水性

第3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就是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体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③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如: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性质主要包括

①氧化性、还原性②酸性、碱性③稳定性④络合性(2)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

①物质结构。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②物质的浓度对化学性质也有影响,如浓H2SO4与稀H2SO4的性质不同,浓HNO3与稀HNO3的性质不同等。

Cu十H2SO4(稀)——不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解析: A中苯和四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

答案:C。

【例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3+3H+,产生了Al(OH)3 胶体,从而可净化水;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的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A。

第4课时 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1)同位素的实例

H有三种同位素:11H、12H、13H;O有三种同位素: 816O、817O; 118O有三种同位素:612C、613C、614C ;Sn有十种同位素: 50112Sn、50114Sn、50115Sn????50124Sn, U有二种同位素: 92235、U92238U 。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2)同位素的稳定性

(3)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用612C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

示踪原子:用614C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60C。等核能,如2H,235U等⑶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例如:11H、12H、13H、612C、613C、614C、92235、U92238U 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8种核素(但属于3种元素)。

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O2(氧气)和O3(臭氧),红磷(P)和白磷(P4),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l、以下说法正确的足…………………………( )

A.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2、已知自然界中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氧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3、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4、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都属于主族元素 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5、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

A.橡胶 B.蛋白质 C.尼龙 D.纤维素

6、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单质

7、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 )

A.同素异形体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系物

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下列字样:主要成分(单位:mg/L)Ca:20.2,K:39.1,Mg:3.27,Zn:0.06,F:0.02,重碳酸:7,偏硅酸:4,不含CO2。回答下列5—10题:

8、标签上的“Ca、K、Mg、Zn、F”是指………… (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9、标签上的“重碳酸”“偏硅酸”是指………… ( )

A、碳酸分子和偏硅酸分子 B、碳酸和偏硅酸的正盐

C、HCO3-和SiO32- D、碳酸和偏硅酸的酸式盐

10、某矿泉水瓶标签上“不含CO2”说明………… ( )

A、这种矿泉水是纯净的 B、CO2不能溶解在这种矿泉水中

C、这种矿泉水没有分解出CO2 D、这种矿泉水灌瓶前除去了CO2

11、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12、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单质,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13、下列物质固态时,必定是分子晶体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 B、非金属单质 C、碱性氧化物 D、含氧酸

14、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一种金属的位置向后移一位,正好符合化学规律。这种金属和这条化学规律是………… ( )

A、银、质量守恒定律 B、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C、铜、金属活动顺序表 D、铁、元素周期表

15、美国发射的航天器已将我国研制的磁谱仪带入太空,其目的是探索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带正电荷、质子带负电荷。以下可表示物质酸和碱中和反应实质的是… ( )

A、H-+OH+=H2O B、H++OH+=H2O C、H-+OH-=H2O D、H++OH-=H2O

16、无机化学中也存在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无机物是………… ( )

A、NH4CNO与尿素CO(NH2)2 B、H2O与D2O

C、[Cr(H2O)5Cl]Cl2?H2O与[Cr(H2O)4Cl2]Cl?2H2O

D、Si(OH)4与H4SiO4

17、下列化学式及结构式中,从成键情况看来不合理的是………… ( )

18、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为………… ( )

A、2nO+2 B、2nC+nN C、2(nC+nN) D、2nC+nN+2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含阳离子的物质一定含阴离子

B、阴、阳离子相互作用不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均属于强电解质,都易溶于水

D、由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0、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形成沉淀;②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③石蜡催化裂化;④碘受热变成碘蒸汽;⑤照相底片被感光。其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④

21、下列车员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 )

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钾、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

22、航天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份之一,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C2O3与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B、C2O3与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C、C2O3与CO都具有还原性 D、C2O3与C的燃烧产物都是CO2

23、下列变化能够实现的是………… ( )

①弱酸与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 ②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③两种酸的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④复分解反应中既没有生成水,也没有生成沉淀和气体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 )

A、3-n B、6-n C、6+n D、3+n

25、最近,科学家用一种称为“超酸”的化合物H(CB11H6Cl6)和C60反应,使C60获得一个质子,得到一种新型离子化合物[HC60]+[CB11H6Cl6]-。该反应看起来很陌生,但反应类型上可以跟中学化学里某个熟悉的化学反应相比拟。该化学反应是………… ( )

A.Zn+2HCl == ZnCl2+H2↑ B.NaOH+HCl == NaCl+H2O

C.NH3+HCl == NH4Cl D.H2O+CH3COOH =H3O++CH3COO—

26、对于复分解反应:X+Y=Z+W,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Z是强酸,则X或Y必有一种是酸

B、若Y是强碱,X是盐,则Z或W必有一种是弱碱

C、若W是弱碱,Z是盐,则X或Y必有一种是强碱

D、若X是强酸,Y是盐,反应后可能有强酸或弱酸生成

27、“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H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含有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的盐如KAl(SO4)2,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

A、CaOCl2 B、(NH4)3Fe(SO4)2 C、BiONO3 D、K3[Fe(CN)6]

28、被誉为“太空金属”的钛,在室温下,不与水、稀硫酸、稀盐酸和稀硝酸作用,但易溶于氢氟酸,其原因可能是………… ( )

A、氢氟酸的酸性比其他酸强 B、氢氟酸的氧化性比其他酸强

C、氢氟酸的还原性比其他酸强 D、钛离子易与氟离子形成可溶性难电离物质

29、我国的稀土含量丰富,稀土元素可用RE表示。在提纯过程中可以向稀土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2SO4,使稀土元素转化为沉淀,反应为:………… ( )

RE2(SO4)3+Na2SO4+xH2O RE2(SO4)3?Na2SO4?xH2O(x=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在强碱溶液中进行 B、产生沉淀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沉淀属于复盐 D、产生沉淀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0、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在自然界镓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如Al2O3中。用NaOH溶液处理铝矿(Al2O3)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通入适量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发生后一步反应是因为 ( )

A、镓酸酸性强于铝酸 B、铝酸酸性强于镓酸

C、镓浓度小,所以不沉淀 D、Al(OH)3是难溶物

31、(北京理综)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 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C. 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 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二、非选择题

3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从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中选择填空)。有人据此认为碘的非金属性比氯强,你认为对吗?(错对与否,都需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构化学家鲍林(Pauling)曾提出一条经验规则:设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m,其中(m-n)为 非羟基氧的原子数。而含氧酸的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m-n)有如下关系:

(m-n) 0 1 2 3

含氧酸强度 弱酸 中强 强 很强

实例 HClO H3PO4 HNO3 HClO4

请回答:

(1)按此规则判断:H3AsO4,H2SO4,HMnO4三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2)H3PO3和H3AsO3的分子组成相似,但酸性强弱相差很大,已知H3PO3为中强酸而H3AsO3为弱酸,试推断它们的结构式,H3PO3为__________,H3AsO3为_________。

34、硼酸晶体成片状,有滑腻感,可作润滑剂,硼酸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硼酸对人体的受伤组织有缓和的防腐作用,故可用于医药和食品防腐等方面

(1)根据以上所述可知硼酸应属于_____________。

A、强酸 B、中强酸 C、弱酸

(2)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分子或离子时,其最外电子层具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趋势。在硼酸分子中,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有_______个。

(3)硼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可生成挥发性硼酸三甲酯,试写出硼酸完全酯化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硼酸0.01mol可被20mL0.5mol?L-1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据此推测:硼酸在水中显酸性的原因是(写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双氧水(H2O2)和水都是极弱电解质,但H2O2比H2O更显酸性。

(1)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鉴于H2O2显弱酸性,它可以同强碱作用形成正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形成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作用形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做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H2O2也有极微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C 6、B 7、A 8、 B 9 、C 10、 D 11、C 12 、B 13、 D 14、 B 15、 A 16 、C 17、 B 18、 D 19 、B 20 、A 21、 B 22、 B 23 、D 24 、B 25 、B 26 、D 27 、A 28 、D 29 、CD 30 、D 31、B

32、错。非金属性指得电子能力,而此反应中I元素是失电子。

33、(1)HMnO4>H2SO4>H3AsO3

(2)

34、(1)C(2)3(3)H3BO3+3CH3OH B(OCH3)3+3H2O (4)H3BO3 +H2O →B(OH)4-+H+

35、(1)H2O2 HO2-+H+;HO2- H++O22-

(2)H2O2+Ba(OH)2= Ba O2+2 H2O;

2H2O2+Ba(OH)2= Ba(HO2)2+2 H2O;

(3)2 H2O2 HO2-+H3O2+

相关推荐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L-1

2.表达式:cB=n/V(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例1](2008?黄冈中学)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特别提醒: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例2](2008?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

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物的组成》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教案:《有机物的组成》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各类有机物的主要官能团及其作用

3.掌握按官能团的不同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并能指出有机物的类别 4.掌握有机物命名法规则

【基础知识梳理】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1.18世纪初,瑞典化学家 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有机化合物定义:绝大多数含有 元素的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物,此外,通常还可能含有

等元素。

3.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界限的是德国化学家 。

4.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大多数溶、沸点 , 导电, 溶于水,但 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 分解, 燃烧,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反应速率,一般需要加热和催化剂,常伴有。

6.利用,可以同时对碳、氢、氧、硫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7.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通过 理论初步归纳总结了一些有机反应机理。

8.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比较多,经常采用的是 和 等方法。另外还有 和 。

9.反应机理又称反应历程,指反应物转变成生成物所经历的过程。

10. 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二、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

1.烃: 。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有机物。

【注意】⑴烃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不都是烃。

⑵烃的衍生物不一定都是由烃取代或加成得到的。

2.基: 。

【注意】⑴基不带电荷。⑵基中必有未成对电子存在。⑶基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

【试一试】比较:⑴Cl,—Cl,Cl2,Cl— ⑵—OH,OH—⑶—NO2,NO2,NO2—

**必须掌握的烃基包括: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乙基(—C2H5)、正丙基(—CH2CH2CH3)、异丙基(—CH(CH3)2)、乙烯基(—CH=CH2)、苯基(— )等

3.官能团: 原子或原子团。

** 必须掌握的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C=C

醛基(—CHO)、羧基(—COOH)、酯键 (—COO—)、氨基(—NH2)、酰氨基(—CO—NH2)、肽键(—CO—NH—)、

硝基(—NO2)、磺酸基(—SO3H)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烃

分子组成通式

饱和链烃 (烷烃)

链烃 烯烃

不饱和链烃 二烯烃

脂肪烃 炔烃

烃 环烃 环烷烃

芳香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

其它芳烃

2. 烃的衍生物

分类 饱和一元衍生物通式

卤代烃

烃 醇

的 酚

衍 醛

生 羧酸

物 酯

3.营养物质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单糖 葡萄糖(C6H12O6) 塑料

糖类 二糖 蔗糖、麦芽糖(C12H22O1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合成纤维

多糖 淀粉、纤维素(C6H10O5)n 合成橡胶等

油脂

氨基酸、肽、蛋白质

四、有机物的命名

1.系统命名法

无官能团 有官能团

类 别 烷烃 烯、炔、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主链条件 碳链最长

同碳数支链最多 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

编号原则 (小)取代基最近 官能团最近、兼顾取代基尽量近

名称写法 支位一支名母名;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 支位―支名―官位―母名

符号使用 数字与数字间用“,” 数字与中文间用“一”,文字间不用任何符号

2.正、异、新命名法 3.间、对、均命名法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第一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质量的单位,化学中的7个运算公式。本节课是堂复习课,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完成自主复习得出学生对这一讲的一些印象,通过主要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2.目标解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就是指这里出现的几个物理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公式也就是他们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就是指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有些思考难度的问题就不去理解它,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再去更多的训练运用这些公式,其中关键是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与变式练习来让学生形成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式。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符号:n。

(2)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 mol,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符号:NA。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微粒数(N)间的关系为:n=NNA。

3.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或kg?mol-1。

(4)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间的关系为:n=mM。

二、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m

(3)单位:L?mol-1或m3?mol-1

(4)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要点

①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是气态,不适用于固体、液体。 ②物质的量必须为1_mol。

③必须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即温度、压强。

2.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

(1)四条件温度:273 K压强:1.01×105 Pa基准:1 mol物质对象:气体(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气, 体或不相互反应的混合气体)

(2)结论:约22.4_L?mol-1。 (3)单位:L?mol-1。

3.阿伏加德罗定律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一定,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一定。所以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三、网络构建

问题1、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注意:①突出物质的量这一核心,它是其他物理量之间换算的纽带和桥梁,通常模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另一个物理量。

②注意换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准确。

③n、Vm、V(g)之间换算时,气体摩尔体积务必明确是何种状况下的,不可一律取22.4 L?mol-1(除非标准状况)。

④不同状况下,相同物质,状态可能不同。

【例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 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A.22.4apbNA  B.22.4abpNA C.22.4NAbbNA D.22.4pbaNA

[解析] a 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bpa,b 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bpaNA(mol),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aNA(L)。

[答案] D

[点评] 本类计算题往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展开,而且一般涉及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公式联合应用才能解答出来,故一定要熟知n=NNA=mM=c×V,并能够熟练使用其变式。

变式1 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A.11.2 L Cl2与4.25 g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 B.18.0 g重水(D2O)与20 g Ne所含有的电子数

C.标准状况下36 g H2O与1.204×1024个O2分子所占的体积

D.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A项中11.2 L Cl2是什么条件下的体积并未说明,所以无法确定Cl2的物质的量;B项中D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8.0 g D2O的物质的量为18.0 g20.0 g?mol-1=0.9 mol,所含电子数为0.9×10NA=9NA,而20 g Ne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C项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虽然相等,但在标准状况下状态不同。

答案:D

问题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要明确三点:①使用范围:气体;②三个“同”条件下,才能分子数相同;③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气态方程,限定不同的条件,便可得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多种形式,熟练掌握它们,在解答有关问题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

(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T、p相同,ρ1ρ2=M1M2。

【例2】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解析] 解法一: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当气体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气体的压强和摩尔质量成反比,因摩尔质量M(H2)p(Ne)>p(O2)。

解法二:根据气体定律pV=nRT=mRT/M,变形为pM=ρRT。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压强(p)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已知Ne、H2、O2的摩尔质量依次是20 g/mol、2 g/mol、32 g/mol,故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

[答案] D

[点评]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由气体状态方程和相关概念推导,不必死记。

变式2 (2010?江苏口岸中学月考)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B.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C.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 D.甲中所含的原子数比乙中所含的原子数少

答案:C

备选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1 mol水的质量是18 g?mol-1

C.氯化氢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22 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质量的单位是g,故选项A、B都是错误的;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才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C也是错误的。

答案:D

2.(2010?江西师大附中)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解析: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由于反应前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要减小,B错误。由于NO与O2反应,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D错误。

答案:C

3.(2010?长春市调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为NA

C.将0.1 mol FeCl3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1NA

D.1 L 0.1 mol?L-1乙酸中H+数为0.1 NA

解析: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A对;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22.4 L水的物质的量不为1 mol,B错;由0.1 mol FeCl3制得的胶体所含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C错;乙酸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1 L 0.1 mol/L乙酸中H+数小于0.1NA,D错。

答案:A

4.1 g 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x/28 mol-1  B.x/14 mol-1 C.14x mol-1 D.28x mol-1

解析: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1 g N2的物质的量为n(N2)=1 g28 g/mol=1/28 mol,N的物质的量为:n(N)=2n(N2)=2×128 mol=1/14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N(N)n(N)=x÷114 mol=14x mol-1。

答案:C

5.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可以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甲 物质粒

子数 标准状况下气

体摩尔体积 固体

体积 非标准状况下

物质的质量 溶质质

量分数

乙 阿伏加德

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 固体

密度 物质的摩

尔质量 溶液

体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解析:①中n=NNA正确;②n=VVm也正确;③中由固体的ρ和V只能求得固体的质量;④中n=mM正确;⑤由w和V(aq)无法求n,因为n=cV(aq)。

答案:C

6.(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2.3 g Na中含________mol 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________mol e-。

(5)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

解析:(1)0.3 mol NH3含氢原子0.9 mol,与0.45 mol H2O分子所含氢原子数相同,其个数为0.45×6.02×1023=2.709×1023。(2)含0.4 mol Al3+的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含SO2-4 0.6 mol。(3)0.04 mol C的质量为16 g+20 g-31.76 g=4.24 g,故C的摩尔质量为4.24 g0.04 mol=106 g/mol。(4)2.3 g 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1.1 mol e-,与足量水反应失去0.1 mol e-。

(5)a g气体所占的体积为bNA×22.4 L,则c g该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bcaNAL。

答案:(1)2.709×1023 (2)0.6 mol(3)106 g/mol (4)1.1 0.1 (5)22.4bcaNAL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高频考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样题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题指导】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

【命题解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原子轨能级是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和构型的重要因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周期性变化又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元素排布称元素周期表。

考点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高频考点1 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样题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和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末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C—C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H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解题指导】选A。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其中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氢原子的1s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C—H σ键,另外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C—C σ键。2个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1个π键。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对杂化轨道理论知识的考查也在不断加强,对元素原子杂化轨道及空间构型的判断主要采取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归纳记忆法。

考点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高频考点1 化学键与晶体类型

【样题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iO2和S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解题指导】选B。SiO2是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SO2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A错;CO2和H2O均为共价键,而且是分子晶体,B对;Na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HCl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C错;CCl4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K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D错。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高考命题主要考查了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同时隐含着考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高频考点2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

【样题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 ________ FeO(填“”);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 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1)利用能量最低原理等可知28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2)利用Ni2+与Fe2+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可知NiO的晶格能大于FeO的,故熔点:NiO>FeO。(3)利用信息知可类比NaCl的配位数可知NiO晶胞中Ni与O的配位数均为6。(4)由“均摊法”知每个晶胞中含有:一个La(8×1/8)、五个Ni(1+8×1/2),故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5)①在该结构中,碳氮双键中其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氮镍之间的键是由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Ni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②由于氧的电负性强,因此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形成共价键外,还可以形成氢键。③该结构中-CH3中的碳原子是sp3杂化、用于形成C=N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答案】(1) 1s22s22p63s23p63d84s2 (2)> (3)6 6 (4) LaNi5

(5) 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 ③sp2、sp3

【命题解读】“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582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