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想象意境,品意趣

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了童话中奇妙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品读故事开头,结合原文,体会巨人的孤独。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学读出了自私,有的同学读出了知错能改。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

①师引导:这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板书:孩子)

②预设: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听到了小鸟悦耳的歌声。

(3)引导体会巨人的形象。

①师引导: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

②师指名回答。(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

③师引导:他在那儿住了多久?

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④师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巨人害怕孤独)(板书:怕孤独)

3.读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师引导:有一天,巨人回来了,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玩。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玩。”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

禁止入内

违者重惩

(3)师指名交流,相机引导: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4)示例1:一个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个脾气暴躁的巨人。

(5)指导朗读。

①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指导读出“叱责”的语气。

②师指名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

③师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4.朗读课文,感受巨人的花园的变化。

(1)朗读第6~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引导生交流。

①师:(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预设:巨人的花园,仍旧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吗?(预设:凄凉)

②师生合作朗读。师读第1句,生齐读第2句。女生读第3句;男生读后面部分。

③师引读第8自然段,生齐读第9自然段。(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①(课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巨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小组讨论:巨人的花园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奇特、可爱的景象?

④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以巨人说的话为语言训练和文本涵泳的突破点,引导学生比较,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师生情境对话,让“想象的角度增加、广度开阔、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温度”,把学生带入洋溢着趣味的童话中,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话文体特点。

板块二 语言实践,说醒悟

1.出示图片,引导质疑。

(1)师: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呢!(课件出示巨人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

(2)师引导生看图:此时的巨人在干什么?

(3)示例: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

(4)师引导质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结合我们前面读到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5)预设:之前巨人还那么生气,现在巨人为什么和孩子们和好了呢?

2.品读故事结果,语言实践,体会巨人的醒悟过程。

(1)师指导:请自由朗读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转变?用横线画出写巨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2)师引导交流: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师指名朗读。

②师提问:春天为什么不到这儿来了?你明白吗?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4)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课件出示:

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

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①师生合作朗读。师读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读后面一句。

②师引导: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们在一起)

(5)小练笔。

师引导: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请写下来。

课件出示:

小练笔:

巨人终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1:没有孩子的地方,鲜花凋谢;有孩子的地方,鲜花盛开。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鲜花盛开,桃树绽出绿芽,到处草翠花开;没有孩子的地方鲜花凋谢,到处都被冰雪覆盖。

⑤师引导: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颗冰冷的心开始变得温暖了,你们说的这些,用书上的一句话说,就是--(出示课件)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我的花园里,孩子们是最美丽的花。

⑥师小结:不管怎么说道理就是一个,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板书:孩子是春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巨人变了,他不再孤独,变得快乐;不再自私,变得宽容。

【设计意图】学生经由情境感知进入意境领悟,进而迁升至与巨人心灵契合的心境感悟。这一阅读境界的提升亦是学生言语境界、言语情怀的重新构建。

板块三 总结拓展,写童话

1.想象围墙拆除后的景象。

(1)师引导: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

(3)课件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

(4)师引导生想象巨人把花园分享给孩子们后,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①师引导:巨人把花园和孩子们分享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

②预设: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示例1: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

示例2:巨人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

2.生齐读14、15自然段,感受他们的幸福。

(1)师引导: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课件出示段落)

(2)生有感情地齐读14、15自然段。

3.结合生活,领悟童话中的道理。

(1)师引导:巨人懂得了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所以他变得快乐了,他的花园变得四季如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这种美好的画面,我们不仅在童话世界里能够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你们在生活中有与人分享带来快乐的小故事吗?(生自由交流)

(2)师小结:是啊,快乐就是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与关爱。虽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没有童话那样神奇,但同样也会带给人许多欣喜。正如诗人布朗宁所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希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音频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4.完成练笔,感受童话的魅力。

(1)师引导: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仿佛和巨人同悲同喜。孩子们,你们愿意成为童话中的一员吗?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把这个故事写下去吧。

(2)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

课件出示:

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3)生发挥想象,自由进行小练笔。

(4)师指名交流,全班评议。

5.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师指导: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这些童话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课下同学们可以去图书室阅读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人分享的快乐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拓展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知识。

1.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侧重认知性阅读。

初读课文,认识这个美丽的花园。在课堂的开始我就以这个美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文。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对这个美丽的花园印象深刻。

3.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这一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自私的语句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

4.拓展想象的空间。

如巨人赶走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作者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类文链接

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编辑推荐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听写生字词,集体订正。

二、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除了高傲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有没有喜欢的意思?(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有些小气;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4.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鹅的叫声,音调________郑重,似厉声________。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________;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________大叫(从这四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研读、交流。

如:

(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3)作者是怎样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堂里的堂倌一样。)

3.回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头颈、叫声、步态、吃相。)

五、体会情感。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白鹅

头颈

叫声

步态

吃相

高傲 有趣

教学反思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发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准确识记并书写。

2.阅读理解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3.表达运用

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课题,解题趣

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预设:巨人)

(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4)课件出示巨人图片。

①师引导: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②预设:太超常了。

③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设计意图】这节课一开始就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因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意境的枢纽。所以本次课我从情趣基调入手,用“巨人”这个形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之境”,从而让学生对童话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块二 学习字词,析词趣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

(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②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会认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啸(xiào) 缕(lü) 搂(lǒu) 颊(jiá)

会写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惩(chénɡ) 踪(zōnɡ) 啸(xiào) 私(sī) 颊(jiá) 拆(chāi)

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②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③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④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课件出示三组生词)

叱责 北风呼啸 快乐欢叫

自私 冰雹疯闹 增添春意

脸颊 小鸟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开 景象可爱

①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②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③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④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⑤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词亦需“语境感”。词语归类中的三组词语分别指向巨人、花园、孩子,这种词语上的运用妙在其营造的语境,让学生的语感和境感在诵读中得到了融合。

板块三 初识人物,感文趣

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设计意图】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巨人的花园》是篇童话,在感知环节将“文体意识”融入其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教师订正。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这到底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划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划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

(二)体会作者讨厌的理由。(1-3小节)

文中母鸡最让你觉得讨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特别是”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聋子是听不到声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母鸡真的很爱夸耀自己,吵得让人心烦。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从中感受到,当我们在工作,写作业时,母鸡不停地叫着,影响我们。

3.”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由此可以想象,两只母鸡为了抢吃的厮打起来,两败俱伤。

4.”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小结:作者举了这些例子来说明”讨厌“母鸡的理由,作者能写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对母鸡的仔细观察。如此让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讨厌了呢?

(三)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的理由。(4-10小节)

1.文中有一段总的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你能找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鸡具体做了什么,使作者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

(1)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①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②课件提示“歪着、挺着、看看”。引导理解: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像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③师问: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板书

④小互动:老师读,学生做母鸡的动作。

⑤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它不仅是一只负责的母鸡,还是一只慈爱的母鸡,哪些句子又具体写了母鸡的慈爱?(指名汇报)

出示句子2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课件提示“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②课件提示“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导理解:它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③师: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板书

④所有的女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⑤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它负责、慈爱还很勇敢,哪些句子能体现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①课件提示“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指名回答(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②课件提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引导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指名回答(“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板书

④带着这种感受,男同学读上一句,女同学读下一句。

⑤师: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敢)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课件提示“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汇报(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②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板书

③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⑤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名汇报(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⑥师: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带着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读这一句。

⑦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的品质的最好浓缩。

⑧返回到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问: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

学生一起回答(赞美母亲)

四、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虽然都是写动物,《猫》一课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自己写动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课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2张,边看边讲。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板书

4.师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课件出示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组读,再齐读。

5.最后我提议大家说一句赞美妈妈的话。(让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①说说赞美妈妈的话。

②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没完没了

喜欢: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对母鸡的喜爱

教学反思

文章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2: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的态度--永远不反抗,可第6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母鸡是一定出击的,这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时,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书签要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

2.理解警句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句子,增强学生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新课教学( )分钟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书写提示

做几个有趣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一句喜欢的格言。

出示:【出示课件11】

1.看提示

旁边提示我们写书签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12)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板书: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格式更美观 )

2.写一写【出示课件13】

(1) 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四、日积月累

1.下面是关于读书的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课件出示14】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3.教师讲解:【课件出示15、16、17】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意思是:年少时不刻苦勤奋学习,等到将来必有后悔之时。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意思是: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不断进步就不迟。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是: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4.把这些警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出示课件18】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9】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课下请同学们把今天的所学再复习一遍。

2.布置作业:会背会写日积月累,并动手写一个书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出示课件20】

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满幻想

区别近义词

仿写描写季节的句子:抓住特点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格式更美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们交流了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学习辨析近义词,会抓住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同一季节。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要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

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训练、交流、展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今后一定注意改正这一点。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我们学会了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四)

二、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2.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

3.我们说话和作文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

师:这样的手法叫做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示例: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三、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

杆--肝(肝脏)--秆(麦秆)

消--俏(俊俏)--峭(陡峭)

捕--浦(黄浦江)--哺(哺育)

油--轴(车轴)--届(应届)

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

师:小学生常用的识字方法:

1.图解识字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马、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

2.猜谜识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十字头,秃宝盖,撇着撇着一小点儿”(索);“三个人到二年一班去听课”(奉)等,

3.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人儿土上坐”(坐);“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

4.编故事识字法。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右”字(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5.部件识字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换偏旁法)如,记忆请、情、清,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

四、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说的是哪一类人吗?选一两个说一说。

课件出示:

千里马 老黄牛 百灵鸟 领头羊 小蜜蜂

纸老虎 变色龙 铁公鸡 应声虫 哈巴狗

师:这些词语都是含有动物的三字成语,它们都代表着一种人物。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百灵鸟:指嗓子清脆;声音好听;唱歌好听的人。

领头羊:一群人的领头人。

纸老虎:是指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常用来比喻见风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意味着一毛不拔,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

哈巴狗:用来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2.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造着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冒号的基本用法有: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题中这三句话中的冒号都是第(4)种用法。

示例:

小杰真是个粗心的孩子: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却找不到眼镜了,好不容易妈妈帮他找到眼镜,刷牙时又忘了挤牙膏,刷到一半才感觉到不对劲。迷迷糊糊吃完了早饭去上学,结果妈妈在后面大声喊:“你的书包!”

3.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鸡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师: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叹词。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无论是在句子的前边还是在后边出现,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停顿。

示例:这些句子中的叹词都是表明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书写提示。

师:书写一篇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字距要比行距小;

2.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3.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六、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古诗。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理解诗中重点词语。

不论(lùn):无论。

山尖(jiān):山峰。

无限(xiàn)风光: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

尽(jìn):全,都。

占(zhàn):占领。

3.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4.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5.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

(4)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明确: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6.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7.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与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二、 精读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勾画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地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有从天边升起来,便目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一片浅蓝、转眼间、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2、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通过多次、细致地观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变化规律。)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插图,学生观察并作详细描述。

投影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投影图2:(覆盖片)天空出现红霞

投影图3:(覆盖、抽拉片)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

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跳一跳地往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图1的景象。

4、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

课件出示句子1: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思考:日出时太阳的形状、颜色和亮光各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小半边脸-圆东西)课件演示

(红--深红)

(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读句子,缩句。

(2)再扩句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所填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太阳在上升的过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

(3)

课件出示句子2: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从“冲、跳”这两个词体会到什么?(“冲”体现了太阳上升时有力量、势不可挡、“跳”体会到太阳冲破云霞,如释重负、可爱)

总结:1、颜色:红得很、红得可爱、深红;

2、亮光:没有亮光、发出夺目的亮光、;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3、上述内容从色彩和亮光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海上日出的“壮 观”。

课件出示句子3: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地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有从天边升起来,便目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日出前天空、云彩的颜色)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日出时的动态美)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日出后)

观察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使人颇感壮观。

三、总结、扩展

1. 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 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2. 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 得很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

3. 要获得丰富的作文内容,写好文章还要讲究方法,联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4.作者运用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全文 写法指导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

那我们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时,有XX前、XX时、XX后的顺序,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2.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3.很多诗歌包含着真挚的情感。

教师小结: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识字加油站。

1.小组合作:

(1)借助工具书,识字,认识诗人的名字。

(2)介绍诗人:小组内集体讨论对于诗人的了解,互相补充,并记录。

(3)把不了解的诗人记录汇报。

2.汇报:

(1)学生认读生字。

(2)小组汇报诗人情况,教师补充。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教师小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事物颜色的句子。

第一句话是描写白桦树的颜色的。银霜指的是白桦树白的像涂了银霜。

第二句话是写白雾的白中透着天空的淡蓝和青苍的颜色。

第三句话是写草滩的绿、菜花的黄及湖水的蓝的。

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2.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的好处。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罗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这些词使描述的物体更加形象、具体。

(2)仿写诗歌。注意让诗歌更加形象、具体。

学生仿写汇报:

夏天的花,

多么的绚丽啊!

红的似火,

粉的如霞,

白的如雪。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华兹华斯

2.学生体会上述诗句,教师引导。

3.拓展:你还知道其他描述诗歌的句子吗?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只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引导听者灵魂到诗的意境。--〔古罗马〕贺拉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索秘密。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从哪听说的宝葫芦的秘密?

2.奶奶为什么经常讲故事给“我”听?

3.体会童话故事语言的童趣。

三、学习第5~18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课文,思考:“我”和奶奶的规矩是什么?

2.除了课本提出的要求,“我”还可能提出哪些要求让奶奶讲故事?

3.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1)出示句子,生讲述故事。

(2)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理清故事的层次。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中间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生试着讲奶奶讲的宝葫芦的秘密。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学习第19~21自然段

1.王葆听奶奶讲了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小组合作读第19~21自然段,在文段中找一找答案。

2.“我”遇到了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也期待可以得到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怎样帮助“我”呢?

3.出示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截图(与宝葫芦的来历和作用相关联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四人一组创编故事。

(1)点拨: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有一天……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王葆想……果然……

(2)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五、拓展阅读

1.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本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2.课件展示王葆得到宝葫芦后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宝葫芦给王葆添了这么多麻烦,最终他会怎样做?王葆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自己可从此得了一个经验教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

3.看到王葆的经历,你还希望有一个宝葫芦吗?说说理由。

[教学板书]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自我介绍

听宝葫芦的故事

“我”想有一个宝葫芦不劳而获,带

来的不是幸

福,而是烦恼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质朴,想象奇妙,适合这一学段的学生阅读。在课文的讲解中,我注重对故事的引导,通过简单的故事,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创编故事,体会不劳而获并不能成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激发他们阅读后续故事的兴趣。

不足之处:学生不能完全发散思维,尽情地想象,对于“奇妙”的理解不够透彻。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

2.能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各种方式,找出文本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重点细节……身临其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文章通过哪些事来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本课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做铺垫。

二、品悟语言,感受英雄。

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内容,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雨来是个英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提示默读课文的要求)

汇报交流:

(一)预设交流一:雨来和鬼子的对话。

1.课件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谈感受。

2.分角色表演读。

(二)预设交流二: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学生谈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宁死不屈的精神)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语言,指导朗读。

3.追根溯源,了解英雄之谜。

师:雨来小小年纪,为何能在鬼子面前表现出如此的英雄气概?

课件出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小结: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强不屈;利用自己的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设计意图:

课文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三、讨论段落间的联系。

小组讨论:既然第三、四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了雨来的家乡美,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第三、四部分写鬼子阴险狡诈及雨来的表现,能反映出雨来的坚强不屈;第五部分写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第六部分写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雨来优秀品质的

体现。

设计意图:

明确段落与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多次提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段话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源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太阳落下去以后,芦花村依然是那么美,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然活着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乡亲们痛惜失去小英雄雨来的悲愤而暂时沉默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总结:文章中对三处景物的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设计意图: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对雨来的了解,实现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

【板书设计】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读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河沿枪声响

(6)雨来没有死

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不畏强敌、坚强不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新课教学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预设: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板书: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四、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3.作业: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内容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模拟撞船

1.(课件播放)“玛丽号”肇事,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人们就要葬身鱼腹了。

2.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诺曼底号”,你能还原一下发生海难时船上的情况吗?想象“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恐怖场面。

3.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行船环境慌乱的逃生伟大的船长)

二、研读赏析

1.课文中有许多场面描写,赶快在课本上标画出来读一读。

(1)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2)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课文开头写夜色,写雾,目的是什么?

2.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视频,指导学生感受遇难时人们慌乱的逃生场面。

(1)要是有一条救生艇该多好哇。(出示救生艇图片)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2)读课文,了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刚解开救生艇的绳索,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现在你的语气应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人制止这样混乱的场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1)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船还有二十分钟才会沉没,还有逃生时间;如果不听指挥,马上可能被打死;灾难发生时船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关注着整条船的情况;船长不愧为英雄,应对措施到位,及时制止了混乱……)

(2)其实船长做到的还有很多,大家赶快找一找,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小心翼翼全体安静!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把克莱芒救出去!)

(3)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船长工作认真、业务精良既有英雄的果断、力挽狂澜,又有照顾见习水手的柔情一面)

三、提出疑问,小组交流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是把自己给忘了吗?

预设2: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

(1)同学们的问题很好,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

预设:也许事发突然,他只想到要救别人,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已意识到船肯定要沉,作为船长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已确认了自己应在的位置。无论结果怎样,他已将自己排除在被救者之外,做到了真正的舍生忘死。尤其是船沉时,他的坚定、庄严、悲壮,更使我们确信,他早已选择以身殉职,“忘”只是表象,“放弃”才是实质,放弃生还意味着选择与伟大同生,英雄的人格美得以体现。

3.让我们为拯救他人生命的船长和船员一起道一声谢谢吧!(课件展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音乐起!)让我们以无限悲痛的,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小结: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在灾难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己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

[教学板书]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 做人之道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整个环节的设置和课堂流程都比较顺畅。二是分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和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语言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老师:

您好!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惑,能请你给我一点指点吗?我将非常感谢。

来到这所新的学校,彼此都很陌生,朋友很少,我也并没有在意。可渐渐我发现同学们开始远我,说我是胆小鬼,不是男子汉。难道男子汉就是他们说的那种一起打架讲哥们义气,敢站起来和老师顶嘴的人吗?我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解,请您告诉我,什么样的人才能是一个男子汉呢?

此致

敬礼

你的学生

一、说一说,感受男孩

这是一个小男孩,我从“_______________”中发现了小男孩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示例:这是一个小男孩,我从“我叫爸爸打你”中发现了小男孩天真的特点。

提示:(1)忍俊不禁的“执拗”。

①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那山上恐怕是没有棒冰的。”我们感到非常抱歉。

②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

(2)精致美丽的“谎言”。

①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

②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的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3)“肆无忌惮”的童真。

①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他用汉语拼音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②车快开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二、想一想,品评男子汉

示例:这是一个男子汉,我从“_______________”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男子汉

这是一个男子汉,我从“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捂住脸干什么?“他”回忆起上海的生活,动情地哭了,但“他”的刚强又使“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他的哭,所以“他”“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中看到了一个刚强的男子汉。

三、品一品,赏析妙语

“_______________”这句最妙,因为_______________。

妙语: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最妙,因为用了比喻手法,大词小用,把历史发展中的规律用来概括要“抱”和要“走”的交叉变化,既准确又含蓄、幽默。

精妙语句2:当实在不能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明确答疑:生动地表现了他吃得十分专心,“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说明经常吃。

精妙语句3: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

明确答疑:他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但连棒冰都不能吃就不能忍受了。“小心”表现了他希望得到肯定回答的心态和神情,愿意在吃上作一些牺牲

精妙语句4: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

明确答疑: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精妙语句5: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明确答疑: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准确表现了他对没有能实现独立做事的目的的失望和遗憾。

精妙语句6: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的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明确答疑:生动表现了不怕挨打又终于忍不住的情状。

精妙语句7: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

明确答疑:动了真情流泪,但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不愿意表示自己软弱,男子汉形象已经显现。

精妙语句8: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

明确答疑:

1)文学艺术对形象是有要求的,以此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2)个性鲜明形象丰富,比文学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感人。

精妙语句9: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

明确答疑:让孩子们独立成长,别约束他们,给他们以空间。

精妙语句10:他不愿意别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象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明确答疑:比喻。写出了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四、赏一赏,探究手法

问题一: 本文是如何组织安排材料的?(文章结构和一般文章有何不同)

(1)文章分为开头语、主体部分和结束语三部分

开头语:交待本文的写作对象,叙述中抒发对“男子汉”的关爱之情。

结束语:抒发从“我们家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

(2)主体部分按性格特点用小标题分类。

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如果不很好地组织材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作者在材料的组织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这就使文章条理清楚,眉目分明。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也是动了脑筋,按现在的顺序安排材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男子汉”的性格是怎样逐步显现的。

问题二:

明确:作者对“男子汉”的一举一动十分熟悉,文章写得很生动。如写“男子汉”吃大拇指,作者说“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起来”,生动地表现了“他”“吃得十分专心”;写“他”第一次买东西失败后,“好久没有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来表现“他”的“沮丧”;写“他”挨打后的流泪,“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的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生动地表现了“男子汉”想表现自己不怕挨打,又忍不住的情状;写“他”第一次到托儿所时,是“一声不响,很镇静地打量着”,表现了“他”的坦然。这些细腻的描写都来自细致的观察。

问题三:

本文语言生动风趣而又含蓄,请你结合具体句子是谈一谈

明确:文章的许多语言十分生动,如写“男子汉”的醉拳是“足以乱真”,“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写“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这些语言都使人如见其人。许多语言写得风趣、幽默,如写“男子汉”吃青菜:“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写“他”买橘子水:“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等等,使人忍俊不禁。许多话写的又很含蓄,如“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值得好好回味。

五、写一写 小试牛刀

把你小时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壮举,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出来。

六、深度探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述导入
1.今天我们就继续来阅读《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
2.请同学们先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吧!(复述)
二、朗读感悟
1.自读故事,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后花园里的情景。
2.对比交流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的句子。
(1)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
指导回来前的句子。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是呀,花园里多美呀,用你陶醉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巨人回来后,花园又是什么情景?
指导回来后的句子。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请你把惨状突出出来。指名读,指名评,再指名读,齐读。
3.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生气地把孩子们赶跑了,请同学们找出巨人赶孩子们时说的话。
4.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动作、神情如何?根据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分组比赛读,再指名做动作读。
5.读了这三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预案:这个巨人太霸道了!这个巨人好自私、好无情!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6.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孩子们时,在桃树下有一个小男孩却没有跑。请默读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导学生想象劝说巨人回心转意的语言技巧,例如开始对巨人说话要婉转,然后再让他醒悟)下面我们就来读读下面的部分,请划出巨人醒悟后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巨人这时说的话,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呢?该怎样读呢?读好巨人的心情变化。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②“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7.读了这篇童话后,你是否有什么体会或发现。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8.中心:《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通过巨人的花园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9.师: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三、拓展练习
1.改编童话
其实,我们人人可以创作童话。首先,让我们来改一改。角色变换一下:把巨人变成智慧爷爷的角色,把小男孩变成小巫的角色,题目变成《小巫的花园》。起因是:小巫和伙伴们在玩耍时发生了矛盾,于是他便把伙伴们赶出了自己家的花园,故事便开始了。
师生共同改写。
2.创编童话
(1)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等都特别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写自然的人特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让我们学着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篇童话。先想好要揭示的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通过对比的方法寄托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2)学生创编,大约15—20分钟后交流
选择其中的1-2篇由作者诵读,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习作。
四、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也可以阅读选读课文中有趣的童话故事《小青石》。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2022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567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