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语文教案:《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语文教案:《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议论文主体段落结构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分析总结规范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章法。

2、片段练习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近年来,议论文作为高中语文作文的常见文体之一,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由于运用这一文体进行写作,能够更好地行文,使学生获得更高的作文分数。这就使议论文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高中生在学习议论文时,常常把握不了议论文的重点,导致有些学生写议论文时写得漫无边际,不能围绕论点展开;有些学生写议论文时出现逻辑错误论据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有些学生写得语句枯燥乏味,整篇文章就是围绕几句话反复的说,使文章显得特别空洞。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掌握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章法。

教学难点:

例后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点拨式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不重视段落的训练,这是不少学生写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很多同学认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只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就可以了,中间部分可以敷衍了事。而事实上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固然重要,中间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那是因为,结构的严谨和内容的充实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否则,议论文就会缺乏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因此,我们这节课就议论文的主体段落的写作方法和例后分析进行讲解。

二、议论文主体段落结构写作讲解

(一)、议论文主体段落的构成

首先,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两段典型的议论文主体段落。

范例1

①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③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④盖茨在自己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⑤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范例2

①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②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 ③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④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谈意气》

注:意气: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高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同学们读完后,思考:这两个优秀段落在结构层次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注:两个段落都由五个句子组成,都分为三个层次: ① // ② ③ ④ // ⑤

A、起始部分:①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分论点)。

B、事例部分:②—④句。引述事例论据。

C、总结部分:⑤句。分析事例,得出结论。

这两个段落为我们写作优秀议论文主体段落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式!下面,我们就以此方法为例,进行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章法的讲解。

(二)、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章法

A、表述观点

例1: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例2: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思考:比较这两个分论点,它们在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M.jaB88.CoM

结论:

①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

②另外,“是”字句和双重否定句也是陈述分论点的常用句式。

根据表述观点的讲解,进行拟写分论点的训练。

练习一

请以“勤”为话题,拟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落的观点句(即分论点),字数不限。( 除观点句外,还可适当增加阐释、引申观点的句子。)

根据学生拟写的分论点,进行点拨总结。

参考:

1、勤奋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2、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

4、勤能补拙,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5、勤奋出天才。

一个议论文的主体段落,有了鲜明的分论点之后,还需要论据对其进行论证。那么,我们如何来叙述事例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一下讲解。

B、叙述事例

例1: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③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④盖茨在自己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思考:这部分共3句话,这3句话分别叙述了什么内容?

结论:叙述事例一般要几句话,内容要围绕分论点,交代人物的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

练习二

请为刚才所表述的观点句(分论点)拟写一个事实论据,内容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行动及行动的结果。(100字以内)

结合学生课下搜集整理的关于“勤奋”的人物事例所写的议论文片段进行点评,并展示示例。

参考:(以观点句“勤能补拙,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例)

古代有个名叫陈正之的人,他的天资并不聪明,读书每次只能背诵50个字。然而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他成了一个博学之士。

C、议论分析

例1:⑤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所以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

思考:这句话是如何分析评价盖茨的?

结论:挖掘盖茨成功的原因。这种方法叫因果分析法。

写作关键:找准因果关系。

原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本段论点)

结果:“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事例结果)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 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等等

例2: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思考:这句话是如何分析评价邰丽华的?

结论:从反面对她进行了假设,并推导出不成立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假设分析法。

写作关键:找准假设关系。

假设的条件:“无意气”(论点的对立面)

推导出的结果:“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事例结果的对立面)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思路: 反面假设—展示结果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

标志词: “假如”、“试想”、“如果”、“倘若”等。

练习三

用因果分析法或假设分析法对刚才所拟写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要求紧扣起始句(分论点),特别注意找准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

参考一:正是因为陈正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才弥补了他的不足并化拙为灵,成了一个博学之士。

参考二:假如当初陈正之懈怠于学习,没有比别人更勤奋的练习,他还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化拙为灵、成为一个博学之士吗?

参考三:这说明,即使是天资不聪明的人,只要有勤奋的精神,也是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化拙为灵的。

完整的议论文主体段落展示:

勤能补拙,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古代有个名叫陈正之的人,他的天资并不聪明,读书每次只能背诵50个字。然而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他成了一个博学之士。正是因为陈正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才弥补了他的不足并化拙为灵,成了一个博学之士。

——《说勤》

三、课堂总结:规范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章法

1.表述观点(起始部分):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2.叙述事例(展开部分):引述事例一般要几句话,内容要围绕分论点,交代人物情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

3.议论分析(总结部分):分析事例要与观点结合起来,常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谨记:

文无定法。本节课学习的章法只是规范议论文主体段落的最基本的写法,同学们以后写作还要多思考,多积累,多动笔,方能下笔有神。

四、写作练笔

以“学会倾听”为分论点,运用课文《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为例进行议论文主体段落的结构练习。

主要人物分析

项羽

自矜功伐:

(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优柔寡断 胸无城府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刘邦

能屈能伸 圆滑狡诈 勇毅果断

虚心请教,善于接纳意见

学生习作展示:

1、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能为世人所叹息。西楚霸王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不积极听取范增给他的建议,刘邦的谢罪让他动了恻隐之心,所以在项庄舞剑时,他还拿不定主意,让刘邦跑掉,最后错失良机,乃至一败涂地!如果项羽学会倾听,接纳他人意见,又怎会造成“自刎乌江”的局面!由此可见,倾听是多么重要。

2、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往往成就大业。楚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懂得倾听,在得知项羽要攻打过来的危急关头,他听取张良的建议,亲自向项王请罪。在鸿门宴上听取张良、樊哙的意见,成功逃回霸上,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刘邦善于倾听,虚心纳谏,才铸就了后来的成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只安排了一个课时。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学生对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也收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虽然议论文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我认为,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指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扩展阅读

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善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教师导语: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预设各种可能:

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

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 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

学习设想:

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因此学习抒情主要就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第一环节:温习经典

教师导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寄情于物,托志于物。同为“咏雨”,不同的人因性格不一,处境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同。试为下列“咏雨”诗词寻找相应的作者。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不须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第二环节:解析美文

1.触景生情类

文段一:月亮悄悄地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上。月光静静的洒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宛转的月光奏鸣曲。文段二: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驱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的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的蹂躏他们,毁灭他们。思考:作者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2.托物言志类

文段一:我有一间小屋,面朝广阔的大海。海是碧蓝碧蓝的,像极了天空的颜色。有时天空氤氲着,有着雾霭和流岚;有时天空很晴朗,显得清新自然,苍穹下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阳光轻轻地弥漫在每个角落,我可以坐在院中的躺椅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泡上一壶茶,然后慢慢地品。一杯完了,也不愿再沏一杯。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曾言:“一杯为品,二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当我看到茶叶在水中游动,看到地上的小草竞相生长,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飘零纷飞,一种无法言喻的恬静便会在我心头荡漾开来。在这淡淡柳如烟,灼灼美颜颜的景色中,对生活还有更高的要求吗?

文段二: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疑义相与析

思考:在文段一和文段二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三、下笔如有神

1、课内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两首精短小诗,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提示:“某一物象”的选择很关键。因为要求写的两句话“语意相对”,那么,选择的这一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应有正反两种评价,其实就是要写的两句话中一句是褒扬,一句是批评;应选择具体的事物,最好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绝对不能选抽象的事物,也不能选“人”。同时,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定的文学情趣、一定的哲理,给人一定的启示。

如:竹

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的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昙花

每绽放一次,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

过分地展示自己,终究不能成就永恒。等等。

可提示以下事物,如

腊梅 浮萍 猪 飞蛾

蝉 牛 彩虹 露珠

风 蜡烛 橡皮 眼睛

气球 粉笔

高一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目的:

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3.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4.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教学重点:

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简介(可展示幻灯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要求:理清作者基本的观点与论证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拟出内容结构提纲。

快速阅读检测提纲:

1.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点列出作者认为要改造的理由。

3.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标题

明确:

侧重点可在第三小题,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标题,在概括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概括标题、如何筛选重要语句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或

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2.你认为本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明确:

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分析。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用,没有必要都讲给学生,只需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即可)

1.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

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

引证法

对比论证

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2.本文语言准确、鲜明。作者还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

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肤浅”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和“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作者不但用这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而在“深刻”“丰富”之前却未加“何等”,是在后面用了“得多”二字,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再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也是很准确的。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常常”一词也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了全称判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又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用词是很有分寸的。

语言的鲜明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这样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显得鲜明有力。另外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加以对比,也是十分鲜明的。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的生动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很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在描绘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时,连用了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揭示,气势连贯,揭露深刻。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师可以选出课文中重要的语句,和学生一起分析其特点,以下略举一二:

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

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

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

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有的放矢”的解说。

“实事求是”的解说。

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

三、启迪思维,深究问题

1.第一部分中,提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究竟有哪些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提示:在这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895年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具体事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有关史料。

2.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有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四、能力训练

概括总结: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参考答案:此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解答后可以让他们选出认为是最标准的答案。

善待生命


第二课时
导语设计
歌曲导入
放歌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歌词: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缤纷世界/太多的爱恋/儿时的理想是否还给了从前/明天的梦自己如何去实现/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莫让白发怜红颜/留下蹉跎空悲叹/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让爱尽美尽善
万千选择/有失有得/祝福希望/和现实重合/超越自己让终点成为新起点/再爱一次让时空浓缩缠绵/悲欢离合/感动一瞬间/把今天的日历写满/明天的计划排好版/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心无悔无怨
教师:上天是公平的,给我们认识自我的机会只有一次,不管你是否看清楚了自己。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写到了对生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言而喻,这将启示我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但现实往往不能令人乐观:因学业受挫、升学压力、感情纠葛,与师长、同学的矛盾而轻生的学子实在不少。我们有理由大声高呼:要热爱生活,善待生命。
信息筛选
教师引导: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描不完的图画、发不尽的议论、抒不尽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
1.请阅读“话题探讨”栏目中的两段引文,看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罗素关于生命,提出了哪些观点?
明确:奥斯特洛夫斯基:充实地度过一生,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请同学们谈谈。
3.阅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领会生命的意义。
合作探究
汇总学生搜集的和老师提供的材料。
投影显示:
1.素材宝库
(1)1956年,德国诗人海涅得了重病。当他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便不顾医生和亲人的劝阻,开始安排他最后一部作品《回忆录》的写作计划。他每天咬紧牙关伏案疾书6小时。在临终前几小时,医生见他实在不行了。强行藏起了他的纸笔,但海涅仍然坚持要医生把纸和笔给他。直到弥留时,海涅还轻轻地说:“医生,给我纸和笔吧!”
(2)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对细菌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一次,一艘轮船到波尔多,巴斯德听说这艘船上乘客患了黄热病,立即赶往那里,希望能发现一种细菌。别人劝阻他:“你这样去是有危险的。”巴斯德毫不迟疑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实验。”并说:“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说完这些,他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细菌流行的船只。
(3)1936年8月1日,鲁迅的体重是78.7斤。肺已烂掉五分之四,肋膜间积水,一直发高烧。8月7日,一个日本医生为他第一次抽出肋膜间积水就达200毫升。当时上海的一位欧洲的肺病专家,在给他检查身体之后,十分惊异地说:“若是欧洲人,五年前就死去了。”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鲁迅从8月1日到10月19日逝世时,共给青年作者和友人写了93封信,14篇文章。逝世前一周,他抱病参加了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逝世前3天,为曹靖华新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2天,写了《因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一文;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4)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老师,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仁德,以仁义待人,是一种美德。仁德容易得到吗?它怎样培养呢?”孔子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选择那些贤者去敬奉;对于自己来说,应选择那些仁者交朋友。培养仁德要从头做起。”假如仁德和生命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孔子严肃地说:“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相反,应该为了成全仁德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难道还有什么犹豫的吗?”弟子们恭敬地给孔子施礼都表示接受。
(5)王若飞同志被捕后,在狱中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的难友看了不解,问他道:“你和敌人斗争时天不怕地不怕,难道是怕死?”王若飞解释道:“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捍卫我们的真理。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6)“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哲学家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甘愿被处死的最早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
(7)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为戏剧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心病者》于1673年2月在巴黎皇家大剧院上演。他本人亲自扮演该剧的主角。此时,他的肺病已非常严重,加上受了风寒,只觉得头晕目眩,浑身无力。17日这天,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带病坚持演出,把阿尔贡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观众喝彩声阵阵。但大幕刚落下,莫里哀就昏倒在舞台上,演出结束后仅4个小时,莫里哀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戏剧艺术。
(8)1907年7月6日,革命党决定提前起义。徐锡麟向巡抚恩铭呈送名册时,突然发出暴动暗号,大声说:“回大帅,今日革命党起事。”一个战友向恩铭扔了一颗炸弹,不料没有爆炸,徐锡麟立即拔出两支手枪,左右开弓,恩铭身中七弹死亡。接着,徐又带领人们冲出大门,占领军械所,夺取枪支弹药,激战中他不幸被俘。敌人对徐锡麟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徐傲然挺立,坚决不下跪。敌人用剖心肝来威胁他时,他说:“恩铭死,我志偿!我志既尝,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当晚,威武不屈的徐锡麟被押上刑场,无所畏惧地倒在敌人屠刀下,他的心,被清朝官吏挖了出来,他的肝,被恩铭卫队掏去炒食。徐锡麟的肢体虽然破碎了,但他英勇捐躯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9)一些著名的伟人,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爱,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工作。法国剧作家易卜生经常扮演自己剧本里的重要角色。一次他扮演无病呻吟的人,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观众竭力叫好,认为他演得太逼真了,结果掌声未息,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了。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写作十分勤奋,一次从清晨写到吃饭的时候,刚坐到餐桌旁就失去了知觉,就这样去世了。83岁的歌德是死在写作桌旁的,他手里握着笔坐在圈椅上,仿佛还在闭目思索。78岁的气象学家道尔顿是在最后一次气象记录上签完日期而安息的。
(10)一位普通的自然科学研究员,他在观察一条毒蛇时,突遭它的袭击,他感到头晕,想打电话求救,却发现电话坏了。他知道自己会死,可是他却坐在桌前,记录自己死前的感受。“体温升到了39.5摄氏度。”“胃痛、身体燥热、耳鸣、眼睛很疼……”“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疼痛感慢慢消失,感到软弱无力,我想大脑已经充血了。”写完这段话,他与世长辞了。他就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施密特,终年65岁,他的这本日记仍珍藏在博物馆内。
(11)一个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并及时移植给了患者。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人重见光明。当记者采访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他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
2.名言集锦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生命短促,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远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卢梭
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谚语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佚名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
生命像一粒种子,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一个伟大的人生,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这样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辈子。——罗曼罗兰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生命如同语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耳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方法点拨
写作指导:古往今来多少名家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深刻认识。对生命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感悟生命有助于认识生命,认识人生,善待人生;感悟生命有利于提升生活的境界,去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拓展话题。善待生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们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等等都可作为子话题纳入思维中,都可以用作主题或中心。
2.寻找开口。能否找准一个切入点,将是作文成功的首要挑战。“善待生命”过于宏大,所以,开口一定要小,切不可滥发感慨,对“生命”泛泛而谈,比如可以写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有所追求,有所奉献,可以延长生命,也就是善待生命。以小见大,滴水藏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明确:
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人应该热爱生命
挫折使生命更加壮丽
真理比生命更宝贵
奉献使生命永恒
青年时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阶段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在于贡献的大小
苟且偷生遭人鄙视
能力提升
1.请以“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讲评时展示范文,让学生来评点,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范文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泊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唯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他。
善待生命,我们就要让生命有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应该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而不应让别人意识到他仅仅是活着而已。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渴望拥有像你一样的生命。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在用行动维护它的尊严。而你靠发不义之财想得到别人的艳羡,只能遭人唾弃。名和利的紫罂粟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想让它与你一生为伍吗?抑或不为名不为利,像陆羽一样品着清茶洗涤自己的生命,感染身边的人们?不为名,本身生命便是精彩的,它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高;不为利,那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银更贵重。生命的高贵不体现在有权势上,而体现在能够善待生命上。钱财不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有人想用钱财弥盖生命的缺憾,殊不知,这真是欲盖弥彰,像葛朗台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贪污受贿者如此,勾心斗角者亦如此。纵使拥有百万家产,显赫身份,也换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泊名利,修身奉献,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一生。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谁都知道,但谁都知道的真理却并非谁都重视。拿生命当儿戏,将安全问题弃之不顾者大有人在。报纸、电视上播出的各种安全事故今天难道还少吗?人们总是把安全问题挂在嘴边,可又往往在大难临头之际还在庆幸自己幸运无比,自己是绝对的安全。一旦祸从天降,只有悔恨的份儿了,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哼哟”一声,恐怕已命丧黄泉了。生命就这样随风而逝。逝去了生命,又怎么可能去言说爱情的美好,自由的可贵呢?没有了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幻影。没有了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更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善待生命,要珍惜生命。
感悟赏评:本文从生命的意义谈善待生命,议论的角度明确而集中。作者援引大量典型例子辅佐论证,并且运用对比的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本文注重结构美,有节奏感,有一定的气势。作者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运用自如。行文骈散相间,参差错落;辞采华茂,音韵和谐;语言如诗如画,生动优美。
范文二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善待生命,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时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样的生命历程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寻诗意的天堂。要活得有意义,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得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有意义地活着,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充实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是壮丽的?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奋斗之泉浇灌了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季羡林先生所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硕果累累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麦田。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命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感悟赏评: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论述观点的文章结构模式,巧妙地将“对待生命的做法”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充实人生”的新颖观点。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作者对“善待生命”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课堂小结
我们在练习写作的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应善待生命。那么,请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地快乐地活着,生活中的磕碰、工作中的不如意、事业上的不顺心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给自己也给同学们最真诚的祈愿:学会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感恩生命,微笑面对每一天。
作业设计
搜集生活中有关“爱”的具体事例并作一番梳理。
设计点评
本设计主要围绕学习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写关于“善待生命”的作文两项内容展开。前者的学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后者重在写作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生命可贵、珍爱生命的意识。学生能够轻松地辨别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了解使用要求。但在写作实践中要做到游刃有余,更需日后多思考,多练笔。

高一语文热爱生命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热爱生命”,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热爱生命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

⒉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

重点

准确理解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

难点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放新课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

米舍勒爱冈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散文集》在法国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蒙田也是欧洲近代散文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三、阅读思考

㈠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繁难句子在文中勾画下来,注意体味。

㈡讨论·回答

师:蒙田的《热爱生命》以说理为主,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理——

⒈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的?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⒉提问: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

讨论并归纳:有四种。

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

⑵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⑶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

⑷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⒊提问: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

⒋提问:“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⒌提问:“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⒍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时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⒎提问: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朗读课文。(可全班朗读,也可个别读)

★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明确。

⒏提问: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慷慨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那种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⒐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⒑归纳中心

《热爱生命》通过对“度日”一词的含义的议论,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说明人们应当抓紧时间,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四、拓展思考

提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吗?

观点一: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观点二: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充分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做适当的点拨与评价。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加充盈!

六、作业

⒈请精心领悟、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⒉以“热爱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399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