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突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缘溪行 (沿着)
2.具答之 (详细)
3.咸来问讯 (都)
4.落英缤纷 (落花)
5.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6.便扶向路 (沿,顺着)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8.欣然规往 (计划)
9.不复出焉 (再)
10.延至其家 (邀请)
11.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12.斯是陋室 (这)
13.可爱者甚蕃 (多)
14.亭亭净植 (立)
15.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全都)
16.尝贻余核舟一 (赠)
17.雕栏相望焉 (左右相对)
18.石青糁之 (涂)
19.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20.矫首昂视 (举)
21.其船背稍夷 (平)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满)
23.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24.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可数的样子)
2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26.男有分,女有归 (职分,职业)
27.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28.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29.虽乘奔御风 (即使)
30.良多趣味 (真的,实在)
31.绝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
32.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33.夏水襄陵 (上,漫上)
34.不见曦月 (指太阳)
35.飞漱其间 (冲刷)
3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将要坠落)
37.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38.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9.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十六)
40.是日更定 (完了,结束)
41.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43.随波而逝 (去,往)
4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古义今义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遂与外人间隔断绝来往事物在时间或
空间上的距离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充足
说如此像这样这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白色
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与“详”相对
一百许里大约许可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时而偏东,时而偏西泛指人或事物
鸢飞戾天者到达罪过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律,如“满
腹经纶”
至于夏水襄陵到了……的时候表示另提一事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林尽水源 (消失)
2.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3.复前行 (向前)
4.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
5.处处志之 (做标记)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著名)
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显出灵异)
8.无丝竹之乱耳 (使……感到混乱;使……受到扰乱)
9.无案牍之劳形 (使……感到劳累)
10.不蔓不枝 (蔓,枝,可译为“长枝蔓”“生旁枝”)
11.苔痕上阶绿 (长上;变绿)
12.香远益清 (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幽)
1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驰的快马)
14.回清倒影 (清波)
15.晴初霜旦 (降霜)
16.空谷传响 (在空荡的山谷里)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乃:(1)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 (竟然)
2.其:(1)欲穷其林 (这)
(2)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词,代指渔人)
3.寻:(1)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2)寻病终 (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 (动词,丢下)
(2)屋舍(shè)俨然 (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 (中间)
(2)晋太元中 (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6.志:(1)处处志之 (名词作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 (志,与“所”连用,所做的标记)
7.绝:(1)沿溯阻绝 (断,断绝)
(2)绝多生怪柏 (极)
(3)哀转久绝 (停止,消失)
8.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由)
(2)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9.清:(1)回清倒影 (清波)
(2)清荣峻茂 (水清)
10.欲:(1)夕日欲颓 (将要)
(2)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指人间)
11.一:(1)上下一白 (副词,全)
(2)惟长堤一痕 (数量词)
12.白:(1)上下一白 (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13.更:(1)是日更定 (读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两小时)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ɡènɡ,还)
14.大:(1)见余大喜 (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与“小”相对)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2.诎右臂支船 (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的)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略无阙处 (通“缺”,断开,缺口)
6.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7.余挐一小舟 (通“桡”,撑船)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之:(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案牍之劳形 (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忘路之远近 (无义,表定语后置)
(4)渔人甚异之 (代词,代桃林的奇景)
(5)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为:(1)不必为己 (为了)
(2)为宫室器皿 (雕刻)
(3)中轩敞者为舱 (是)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替)
3.其:(1)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
(2)故人不独亲其亲 (自己的)
(3)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代方仲永)
(5)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指苏黄)
(6)不能名其一处也 (其中)
(7)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
(8)其真无马耶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质就不感到简陋了。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我的身心。
5.(2014枣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江水清清,树木苍翠,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充满无限趣味。
8.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弄潮儿迎着风浪前进,在惊涛骇浪中恣意穿行。
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倒映的影子,只有长堤在雪中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一个点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船,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5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公输盘服 (被说服)
2.请说之 (解说)
3.不可谓仁 (对人亲善、友爱)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
7.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方法来)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9.环而攻之 (包围)
10.多助之至 (极点)
11.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12.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1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15.委而去之 (放弃)
16.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17.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1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19.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20.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21.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22.妻妾之奉 (侍奉)
23.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2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25.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
26.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
28.非梧桐不止 (栖息)
2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为人所信服)
3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31.一鼓作气 (振作)
32.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
33.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36.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接受)
37.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指身高)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3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40.能谤讥于市朝 (议论)
4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指责)
42.吾与汝毕力平险 (用尽)
43.且焉置土石 (哪里)
44.年且九十 (将近)
4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削减)
(二)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3.吾既已言之王矣 (名词作动词,告诉)
4.吾义固不杀人 (名词作动词,讲道义)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名词作动词,入侵)
7.犀兕麋鹿满之 (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作动词,限制)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作动词,震慑)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11.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痛苦)
12.劳其筋骨 (使动用法,使……劳累)
13.饿其体肤 (使动用法,使……饥饿)
14.空乏其身 (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
15.行拂乱其所为 (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16.动心忍性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动用法,使……坚忍)
17.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8.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19.忠之属也 (形容词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21.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22.齐师败绩 (名词作动词,大败)
23.朝服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动词,穿戴)
24.私我也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2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26.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2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
28.面山而居 (名词作状语,面向着)
29.帝感其诚 (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感动)
30.惩山北之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说:(1)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2)请说之 (说明,解释)
2.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3)能谤讥于市朝 (指公共场所)
(4)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3.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4.起:(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子墨子起,再拜 (站起身)
5.子:(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夫子,先生,老师)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您)
6.见:(1)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2)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3)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4)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露出)
7.争:(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争夺)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直言劝告)
8.已:(1)胡不已乎 (停止)
(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已经)
9.类:(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
(2)不可谓知类 (事理)
10.虽:(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
(2)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愉快)
2.子墨子九距之 (通“拒”,抵挡)
3.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 (通“御”,抵挡)
5.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横”,梗塞,不顺)
7.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8.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9.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0.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1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
13.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
14.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之:(1)长跪而谢之 (他,指唐雎)
(2)时人莫之许也 (代词,指这件事)
(3)先帝称之曰能 (他,指向宠)
(4)彼其受之天也 (它,指聪明才智)
(5)辍耕之垄上 (往,到)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的)
(7)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8)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造云梯之械 (这种)
(10)天下顺之 (他,指得道者)
(11)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不译)
(12)登轼而望之 (他们,指齐军)
(13)由此观之 (代词,这件事)
(1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的)
2.为:(1)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
(2)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3)必为有窃疾矣 (是)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替)(制造)
(5)此为何若人 (是)
(6)乡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了)
(7)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为了)(动词,做,接受)
3.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由于)
(4)困于心 (介词,在)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吾义固不杀人。
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地杀人。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同这个害偷盗病的人的情况一样。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会因此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可以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呼喊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愿接受。
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应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的本性。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凭实情处理。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
10.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1.甚矣,汝之不惠!
你呀,太不聪明了。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 (属于)
2.称前时之闻 (相当)
3.仲永之通悟 (通达聪慧)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泯然众人矣 (消失)
6.环谒于邑人 (四处拜访)
7.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8.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9.刮目相待 (擦)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
11.与蒙论议 (谈论,商议)
1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13.会宾客大宴 (恰逢)
14.众妙毕备 (都)
15.虽人有百手 (即使)
16.几欲先走 (跑)
17.群响毕绝 (消失)
18.狼亦黠矣 (狡猾)
19.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20.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21.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古义今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曾经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写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
泯然众人矣普通人大家
卷卷有爷名父亲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跑行走
两股战战大腿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是但是
出郭相扶将外城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古代专门掌管经
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当中夹杂着当中
虽人有百手即使虽然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词。
1.邑人奇之 (以……为奇)
2.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 (以……为利)
4.宾客其父 (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8.不能名其一处 (说出)
9.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10.妇手拍儿声 (用手)
1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12.一狼洞其中 (打洞)
13.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胁迫)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
15.狼不敢前 (上前)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2.闻:(1)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3.然:(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的样子)
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5.当:(1)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 (应当)
6.见:(1)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 (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认清,识别)
7.指:(1)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指出)
8.绝:(1)以为妙绝 (副词,极)
(2)群响毕绝 (动词,消失)
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 (名词,姓名)
10.妙:(1)众妙毕备 (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 (形容词,美妙,奇妙)
11.作:(1)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2)百千齐作 (动词,指发出声音)
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 (动词,间断)
13.是:(1)当是时 (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
14.止:(1)止有剩骨 (通“只”)
(2)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15.前:(1)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16.敌:(1)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17.意:(1)意暇甚 (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企图,打算)
18.市:(1)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19.将:(1)将军百战死 (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 (动词,搀扶,领,带)
20.帖:(1)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 (动词,通“贴”,粘上)
21.机:(1)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 (名词,重要的事务)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3.满坐寂然 (“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
6.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 (介词,把)
2.其:(1)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 (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其中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屠户)
3.之:(1)久之 (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4.乃:(1)乃不知有汉 (竟)
(2)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5.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 (动词,题)
6.故:(1)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缘故)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知识,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以)
(6)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道道关隘,越过一座座山峰。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6.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啊。
7.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在(他)面前。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穿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232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