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五、位置与顺序
第一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一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事物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4、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情感体验
(1)、结合学生参加过的活动,谈话引入。
师:上周学校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参加了。今天老师还得到一个好消息,森林里也在举行运动会,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
(2)感知“前后”的意义
(课本60页)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在让同桌学生相互说说)师:谁能把小朋友们看见的情景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小动物们再继续跑,你想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师:说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现在的前后位置是怎样的?同桌互说后再全班汇报。
(可给合这个变化,进行思想教育)即:师: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象动物们赛跑那样,会出现暂时落后的情况,暂时的落后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气馁,继续努力,最终会超过别人的。
师:现在你们看看我。老师在你的那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黑板在老师的——?老师在黑板的——?找一个学生合作,某某在老
师的哪一面?换一个位置合再问。师:请你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背对的方向是?(板书):前后
二、对所学加深理解
(1)、“填一填”赛车:谈话引入:你们看完了动物赛跑,精彩吗?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更精彩的比赛场上去,(课本60页下面的插图)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动物们的赛车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动物有小兔、熊猫、小猫、小熊、松鼠你们想扮演小动物们进行赛车比赛吗?说说比赛的情况后。
(2)、结合实际,加深对前后意义的理解师:刚才有同学没有参加成赛车,很失望,现在教师就有一个活动让同学们都参加(全体起立),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是谁?后面有几个人?你这一列一共有几个人?然后向后转,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渗透前后是相对的、变化的)三、练习巩固知识练一练(课本61页练一练第2、3)1、儿童乐园笑笑她们看完了森林运动会,又来到了“儿童乐园”。小朋友们请观察,她们现在正在做什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然后再说给大家听。(结合园中情景,渗透思想教育——她们很遵守公共秩序)问:笑笑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从前面数笑笑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这一排一共
有几个人?
2、公园——动物园师:小朋友们看,笑笑她们现在又准备到哪里去?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现在我们和笑笑她们一起去动物园,我们已经走到了公园,下一站是什么地方?该怎么走?(认识路标)小朋友再看看到动物园还有几站?你是怎么知道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站牌)那么现在我们要从动物园返回火车站,要走几站路?
3、数学故事
让学生看图后,自己想象编出故事,先讲给同桌听,再讲给全班
四、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些什么?
第二课时上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6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你能根据图上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吗?(生板:小白兔、小鸟图)
2、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板:上下。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
(2)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
②你能根据图上松鼠的位置把他贴到黑板上吗?(生板:松鼠图)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
(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他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如果小蝴蝶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大家小组合作,一起讨论。
(5)指导看书、书写。根据小朋友判断的各个动物的相对位置,把书本主题图的填空补充完整。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观察过你的同桌吗?你能发现他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吗?,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3、感受上下的相对性。
(1)按小组长的要求摆放学习用品。
(2)分组活动。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说书架上物品摆放的位置。
(1)课件出示书架和物品,请同学们用“上”、“下”相互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3)集体反馈。
(4)谁说得好,为什么?
2、分房子。
(1)动物园里建了一栋新房子,准备分给小狗、小兔、小猫和大象,请你给它们分一分,并用“上”、“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反馈。
3、第63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1)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反馈。
(3)指名板书图。
第三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身体验,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生活中,我们左右手配合起来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充满趣味。)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验“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小考官”游戏
师:×××,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4、小组合作摆文具,同桌互问互答。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联系实际,应用巩固。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议一议:上下楼梯。(课本练一练第5题)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想一想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2、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般要用右手,今天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我们就下课吧。
第四课时教室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教室的路线。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教室这一真实情景的具体描述,对前后、左右、上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条理得表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延伸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此阶段的学生普遍重视参与,但在活动中很少动脑筋。因此,教师加以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并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本单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相启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学困生突破方法

适当把握教学要去。“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应避免抽象的让学生判断。“左右”的西安队形仅供学生了解,不做教学要求。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表示。

课时划分1、前后1课时

2、上下1课时

3、左右1课时

4、教室1课时

课题前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四驱赛车。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学前预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

生: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生:最前面是谁?

最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想一想,你们能提出关于“前后”问题?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教学反思:

课题上下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

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察小鸟、松鼠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1、说一说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老师提问:“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

P64填一填

2.松鼠在什么位置?

师:为什么又说松鼠在上面,又说松鼠在下面呢?

师:和小鸟比松鼠在上面,和小兔比松鼠在上面,比的对象不同,上下位置都不同。

3、讨论:还能提出关于“上下”的问题?如果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1、摸鼻子眼睛嘴巴的游戏;

2、说出“眼睛”“鼻子”“嘴巴”的上下关系。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生:比的动物不一样

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生:自由发言

生:把附页中的动物头像减下来,贴在图上,并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上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左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用哪只手写字?请你举手。(右手)另一只手是什么手?(左手)

2、我们的左右手还能干什么?

3、找出自己身上其他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左右脚、左右眼、左右耳朵……

二、新课学习

1、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左边的同学举左手,右边的同学举右手。

2、请你说说你的左边都有谁?你的右边都有谁?

三、摆一摆

1、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把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摆好。

2、让学生从左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3、让学生从右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四、玩一玩

师:你能把小猫带到小兔家去玩吗?

小猫向上走()格,再在向右走()格

也可以小猫向右走()格,再向上走()格

五、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师:请一生上台举师:他举的是右手吗?(是)

师:他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你们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

师:为什么举的都是右手,不在同一边了?

师:对了,同学们注意到了他和大家是面对面的,方向不同,所以左右就正好相反。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是面对面,那左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不是同一个方向,所以就不在同一边了。

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体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在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放松运动。拍手游戏:

师:现在你们是面对面,左右是相同还是相反(相反)?

(3)面对面做运动,体会左右的相对性(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正好相反的)

师: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告诉大家左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站的方向不同了,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3、联系实际,运用提高。(出示P67第6题)

(1)师:老师还想请教聪明的小朋友,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

师:他们都是靠自己右边走的吗?如果我们不靠右走,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结: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靠右走,你们能做到吗?

(2)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3题):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头部运动和拍手运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和同学握握手

板书设计:左右

左手右手

教学反思:

课题教室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能力目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具准备教室挂图。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干净、整齐、有电视……)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练一练第2题

新课标第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六、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一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信息窗1,及第69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

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

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

(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

(2)师生比赛。

(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课后练习题】

1、(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右边数起的第()个。(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个,这个小朋友是()。(3)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4)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个人。

2、猜猜。我在2的前面,我是(),我比2少1,我是()我在5的后面,我是(),我比5多3,我是()我在6和8的中间,我是()从左数,草莓排第4,一共有()个水果从右数,西瓜排第3,一共有()个水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数(一)教案


第五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单元目标要求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单元设计意图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数1~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同桌合作活动,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数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各数。使学生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情引趣

二、认识1~5

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指导写数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2、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过观察例1,从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通过在图中看一看、数一数,数出1-5,再引出相应的个数可以用对应的数来表示。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通过写数练习,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借助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认数、学习数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通过想想做做1、2、3题,多种形式的练习,做一做,小组或全班交流,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

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课题:认数1~5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1~5各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会按一定顺序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在写数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更规范地书写1~5各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把1-5各数写端正。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复习回顾

二、进行练习

三、总结全课

通过复习写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书写姿势开始,帮助学生尽快地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练习,渗透物数对应的思想,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0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

2、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体会0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与难点: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活动激趣

二、深入学习

通过汽车轮子,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生活中蕴含的新知识“0”。通过萝卜的生活情境、直尺上的0和生活情境中的0三个层次理解0的具体含义;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会读会写0;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通过想想做做1、2、3题,写一写、写数、找规律填数,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多角度、多方位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中体验成功。

三、巩固练四、总评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等,会用=、和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感、观察能力,能比较两数的关系。(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通过森林情境,一方面找出比较的素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图形的直观,抽象出=和,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把感性材料强化感觉效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等,会用=、和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感,初步的观察能力,能比较两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会写、写好难写的数字。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复习回顾

二、

进行练习

三、总结评价

勾起学生的经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

学生刚入学不久,识字量有限,因此独立完成练习困难较大,教师的细致指导体现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

反思

课题:认数6-9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中理解6—9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6—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9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9以内的物体个数。3、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理解6~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6~9各数。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通过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创设套圈情境,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中理解6—9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通过数数,写数,补圈等活动,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6—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9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9以内的物体个数。通过想想做做1、3题画一画、比一比,采用不同形式巩固新知,学生思维活跃,练中有乐,乐中有效

课题:认数6-9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2、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

二、

进行练习三、总结评价

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填写,并且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想想做做4、5、6、7题填数、读数、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想想做做”第8题比较和填数活动,学生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认数10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发散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深化

四、总结评价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例题中从观察、数数、到动手操作捆小棒等活动,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想想做做1、2、3、4、5、6、7题游戏、捆10根小棒、数数、写数、比较,10的意义,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义。

课题:练习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

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会写、写好难写的数字。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复习回顾

二、

进行练习

三、总结评价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例题中从观察、数数、到动手操作捆小棒等活动,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想想做做1、2、3、4、5、6、7题游戏、捆10根小棒、数数、写数、比较,10的意义,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义。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5.17加减混合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今天,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成现实吧!课件出示,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支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都做对,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师出示口算题:

(1)3+5=5-2=3+2+3=

(2)8-7=7+2=10-5-2=

(3)10-6=5+4=3+2+4=

(4)4+6=8-5=7-2-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3+2+3和10-5-2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3+2+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探究新知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有一天,丑小鸭,不,应该是白天鹅和它的几个姐妹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出示教学挂图)

1.学习例1。

(1)先出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画面。

启发:根据画面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这个问题。

提问:怎样求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

(师板书4+3,再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

(2)提问: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老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3的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提问:为什么要在4+3的后面减去2?

引导回答: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了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师: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生自由发言。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来思考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提问: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引导回答: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2.学习例2。

(1)出示画面: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师引导生看第三、四幅挂图。

(2)引导学生说图意。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3)提出什么问题?

(4)如何列式?根据回答列式为4-2+3。(师板书)

启发思考: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生汇报。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引出: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提问,第二步用哪两个数相加?引出: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来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摆小棒,写算式

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子上摆7根小棒,然后拿走3根,最后又增加4根。

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师:小朋友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师:看,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们是要小朋友们帮忙的。

出示第67页的做一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图意吗?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学生独立试着写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同学们有了小动物们的帮助,学习的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5-3=6+2-3=9-3+2=7-6+5=

2+7+1=3+7-4=8-1-3=10-4-4=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样?你看到谁表现的最好?

你打算以后怎么办?向谁学习?

谁能说一个在你的家中发生的,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来解决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3–2=54–2+3=5

72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与位置》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与位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与位置》教案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五、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二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

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侧面前面后面

五、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案


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进行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因而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和前后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通过教室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学生认识上下、前后比较容易,而认识左右较难,所以教材先安排上下、前后的方位学习,再安排认识左右的方位学习。“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教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单元设计意图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位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活动,学生初步具有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正确的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联系生活运用。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课后延伸围绕自己身体上的组成部分辨认左右,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通过“想想做做”第2、3题,围绕学生间的座位关系的讨论,学生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该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方向,能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单元教学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方向与位置,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个单元包括“东南西北”和“看望老人”两节,前者是学习辨认方向,后者是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学会辨认方向是学会看路线图的前提。“东南西北”一课,先让学生在教室外进行辨认方向的活动,再回到教室内辨认地图上的方向。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要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题目东西南北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

重难点

1、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
师:淘气和笑笑也特别喜欢出去游玩。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做完作业后,就一起到公园去玩耍。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境。)
师:天渐渐黑了,淘气和笑笑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迷路的情境。)
师:孩子们,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了。你们愿意学这种辨认方向的本领吗?
师: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学方向与位置。(板书:方向与位置。)
(二)实际观察,体验方位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
师:请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前操场去。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
(东边)
师:你能用手指一指东边吗?
(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学校的东边有什么呀?
师:你们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你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学校东边的许多景物。
师: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辨认东、南、西、北。
师:谁说说怎样找到东?
师:说得真棒!刚才我们用生活中的知识找到了东,你还有办法找到西方、南方和北方吗?
师:说得真好!咱们用手指一指西方,好吗?
(学生用手指向西方。)
师:你能说说学校的西方有什么吗?
师:说得真好!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呢?
师:咱们一起学学这首儿歌,怎么样?
师:在学这首儿歌时,能边学边做动作吗?
学生边学儿歌,边用手指方向。)
师: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面朝哪个方向?其他方向都在你的哪边?
师:转一下身,当我们面朝西时,再指指看,你的右面还是南吗?你发现了什么?
师:孩子们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不管我们怎样转动身子,东、西、南、北是不会动的。现在咱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怎么样?
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向着东方说一说:太阳公公,起床了!
向着西方说一说:太阳公公,晚安!
向着北方说一说: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向着南方说一说: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
师:真棒!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学校,看看学校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各有什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并标明四个方向。
(三)室内辨认,实现迁移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咱们快速回到教室坐好。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面朝北坐着,你能说一说教室的其他三个方向吗?
师:那怎样找东和西呢?
生:在外面我发现面朝北时,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孩子们都清楚教室的方向了吗?请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一说教室的方向。)
师:谁来指一指教室的方向?
(指定两名学生指教室的方向。)
师:你们真能干!在教室里也不会迷失方向。现在请各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上边是东,有的上边是西,有的上边是南,有的上边是北,行吗?
师:咱们来听听智慧老人的意见,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并配音: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绘制地图时对方向的规定,和这种规定不一致的小组,能自己上来修改吗?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才在操场上观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58页填一填,好吗?

(四)巩固练习,扩展运用
师:刚才我们看到淘气和笑笑在公园里迷路了,同学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回家吗?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到公园的路线图(多媒体出示图),你能看地图帮助他们回家吗?
师:你想帮谁找到家?
师:你们真能干!帮淘气和笑笑找到了家,他们要对你们说声“谢谢”。
师:这节课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在操场上辨认了东、南、西、北,又辨认了教室的方向,还绘制了地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辨别方向的办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问家长或看书,比一比谁搜集的辨别方向的办法多。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看望老人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会看线路图,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动线路。会根据给定的条件

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会看线路图,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动线路。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小小的地图(出例题图),从图上你们都看到什么了?

1、小明家、小刚家、小红家还有敬老院。

2、我看到了指向标,知道图的上方是北,下方是南,左方是东,右方是西。

3、小红家到敬老院60m,小明家到邮局20m,邮局到敬老院50米,小刚家到书店30m,书店到敬老院50米。

4、小明家在邮局的南面,邮局在敬老院的西面,小刚家在书店的东面,书店在敬老院的南面,小红家在敬老院的东面。

5、邮局在小明家的北面,敬老院在邮局的东面,书店在小刚家的西面,敬老院在书店的北面,敬老院在小红家的西面。

6、小红家在敬老院东面60米的地方,邮局在敬老院西面50米的地方,书店在敬老院南面50米的地方,小明家在邮局南面20米的地方,小刚家在书店西面30米的地方。

师:同学们看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觉得谁说得好?

师:(生6)既说明方向,又说明距离。大家看图看得很仔细,表达得也很清楚。我们直接可以看到图上有(教师指学生说)邮局、敬老院、小红家、小明家、小刚家、书店、指向标,根据指向标还知道到他们的相互位置,还看到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个重阳节吗?是哪一天?

(是九月初九。)

师: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那一天,小红、小明、小刚他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书课题:看望老人),你觉得他们这个做法好不好?

师:对,我们要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好品质。

㈡探究新知:

师:三个人各自从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你能看图说出他们的行走路线吗?

小组讨论

汇报:请同学到台前一边说一边用教鞭在图上指出行走路线。

1、小红朝西走,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朝北走,走20米到邮局,又朝东走,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70米;小刚朝西走,走30米到书店,又朝北走,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80米。

2、小红往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往北走20米到邮局,又往东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70米;小刚往西走30米到书店,又往北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80米。

3、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到邮局,又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70米;小刚向西走30米到书店,又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80米。

4、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70米;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一共走了80米。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出了小红、小明和小刚的行走路线,你觉得谁说得好?

师:如果先说走多远,再说走的方向行吗?

师:我们在说行走路线时要先说走的方向,刚才有的同学说“朝

哪走”,有的同学说“往哪走”,还有的同学说“向哪走”虽然用词不一样但意思相同,都是面向哪走,在数学中通常说“向哪走”(板书:向___走)。说清走的方向,再说走多远。

师:小红向一个方向走就可到敬老院,小明和小刚中途拐了一个弯所以说他们的行走路线时是向哪走,再向哪走,要说两个方向。

师:同学们评价的都有道理,三个人去看望老人走的方向和走多远的叙述方法你会了吗?用这个方法能不能说一说他们各自回家的路线。

小组交流

汇报:

师:要说清走的路线,不仅要说走的方向,还要说走多远。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为每个小队准备了一份奖品,但要闯过两关才有机会寻找奖品。

㈢练习(计算机演示)

第一关:寻宝(见附图1)

师:同学们画的行走方向不同、距离不同,行走的路线就不同。同学们帮助小动物找到这么多的寻宝路线,哪条更可取呢?

师:我们做事时不要浪费无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关:小动物在哪里(见附图2)

师:知道走的方向和走多远,就可以准确找到小动物的家。

㈣数学活动:找奖品

1.活动说明:

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设立不同的起点(1至6),根据下列路线条在终点处(隐蔽的地方)放置一份与起点号码相同的奖品。小组长从教师手中随机抽取一张路线条,然后带领组员根据路线条中叙述的行走路线寻找奖品(奖品上的号码要与起点号码相同)。最快找到奖品的小组获胜。

2.活动要求:

⑴认路条:

起点1:向北走4米,再向东走5米。

起点2:向东走3米,再向南走6米。

起点3:向北走5米,再向西走4米。

起点4:向南走3米,再向西走8米。

起点5:向西走6米,再向北走5米。

起点6:向南走7米,再向东走4米。

⑵活动工具:米尺、粉笔

⑶要求:

①每个小队的小队长从老师手中抽取一个信封,再拿一把米尺和一支粉笔,到起点处站好。

②老师说开始,各小队同学到起点处集合,进行分工。

③活动时声音要小,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找到奖品后,快速回到位子上坐好。

介绍经验

㈤谈收获:

生1:我会找根据路条找方向了。

生2:我会叙述走的路线。

生3:我认为做一件事情光靠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又快友好的完成。

㈥扩展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会看一张小小的地图,老师这还有一张天津地图,你如果有兴趣,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研究一下天津地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时1

教学

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课前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算一算。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8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8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

c.完成书第69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9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1.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枝铅笔。

2.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角钱。

3.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角钱。

4.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角钱。

学生集体回答。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同桌两人换一换。

课题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

三、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1.选选算算:

1)出示教材第74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带50元,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意,再让学生分组活动。

教学后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52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