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三》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P80-81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2、挑战聪明题:P81思考题,独立做,小组交流想法,再汇报。你先填哪个数,为什么?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P31第7题。
4.P30第4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根据3+0=3和0+3=3你有什么发现?
5.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P31第6题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第5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第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13张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1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2个小朋友在玩球,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5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原来有3只小羊,后来有2只小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3.P27-284、8两题。
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5-2=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3和7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题。
3.第10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5辆车,要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做评委。然后交换。
四.小结: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案
第十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P31第7题。
4.P30第4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根据3+0=3和0+3=3你有什么发现?
5.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P31第6题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第5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第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学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连续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解答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检验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上。
【教学重、难点】
分析两个问题的先后顺序,确定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检验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练习六,明确这一练习的专项训练连续两个问题。
用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克服两个问题带来的困难。
二、探索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六第3、5、7题。小组合作完成第1、2题,读题看懂题意,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全班展示你是怎么想的。自主解决第4题。
三、加强训练
读题说题意,交流解题思路。
列算式进行解答,小组竞赛。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训练,你对连续两个问题的解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吗?请你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左右》教案(六)
学习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 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空间概念。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 理解“左、右”的 相对性。
探究案
一、自学释疑
结合身边的实物,找到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左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右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请你举起来。这只手就是右手。
探究点二 、做动作记右手,
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左动作。
(1)用你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2)伸出你的右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3)模仿老师行队礼。
探究点三、认识左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这只手就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伸出你的左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探究点四、区分左右手
(1)想一 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
(2)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左手做什么?
(3)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4)跟老师说儿歌:
我伸出左手去
我 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探究点五、区分左右面
(1)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找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坐在你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3)整理书桌:请把铅 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4)小游戏: 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
(5)按要求摆一摆:香蕉摆在西瓜的右边。菠萝摆在西瓜的左边。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左右,通常我们回答问题时举起来的手,是我们的右手,这一方向就是我们的右方。另一只手的方向就是我们的左方。
放学后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随堂检测
1、按要求,说一说。
(1)蚂蚁怎么走才能到南瓜处。
(2)蚂蚁怎么走才能吃到苹果。
(3)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 来回答吗?
2、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3、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②十八写成81③二十写成2
5.做一做1-3题。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七7-11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十位个位
11
17
20
理解数位的含义。
掌握数的写法。
第六单元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
地计算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13-10=
师:怎样算?
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
让学生回顾10以内的一图四式,学习十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
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学重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练习纸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复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4.口算。
10+7=13-3=8+2=17-7=
14-3=1+9=15-10=11+6=
5+4=13+2=16+2=16-3=
19-9=7+3+5=15-4-10=
12-2+8=2+8-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检查练习情况。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
巩固练习
1.指导练习练习十七的第2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2.练习十七的第3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练习十七的第3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4.游戏。(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很快地算出每一个算式地得数,并根据要求涂上适当地颜色,最后汇报涂出来的是什么?(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游戏。再涂颜色。
第六单元第5课时
教学内容排队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情境,引出课题
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组交流: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
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排队,体验排队中有关数学信息,并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
四、
五、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学生练习巩固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六)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科书o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数一数”,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后面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基础的。教学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比多少”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同样多”“多”“少”等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判断时往往凭直觉,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基于以上的了解,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画课件、作业纸、彩笔。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趣
师: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咱们就一起学数学了,走进数学的殿堂去享受数学的乐趣你们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请看……。
1. 多媒体播放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片
2.思考:看完了动画片,你从小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咱小学生也要像小动物一样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3.找数学信息,引入新课
师:在这幅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师:像4只小兔、3只小猪、2只小鱼……这些数量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这节课咱们就走进《比多少》的数学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致,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也利用动画片中的画面对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学习“同样多”。
(1)比较兔子和砖的数量
师:在这幅主题图中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预设生:小鱼、小猪、小兔子......
师:老师也很喜欢小兔子,现在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师生一起数,师顺势在白板上圈出4只小兔子。
师:小兔子在干什么?(搬砖)咱们把小兔子和砖都请到画面的左侧。
运用白板的拖动、克隆技术将4只小兔和4块砖摆成上下两行(注意一一对应的摆)。仔细看看,从这儿你有什么发现?(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2)指名学生在白板上操作
刚入学的孩子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在幼儿园学习了连一连、圈一圈等方法,所以在这里设计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白板上画出来。然后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重点说出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小兔没有剩余,砖也没有剩余,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3)小结:孩子们刚才通过数一数、连一连、圈一圈等方法,探究出了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你们还记得吗动画片中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猪?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动画片中有4只小兔子和3只小猪,它们在盖房子,引入下面的学习活动。
2.深入探究“多”或“少”
(1)激趣
师:房子盖好了,调皮的小兔子和小猪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咦,它们藏哪儿了?先让孩子们猜一猜,然后在画面上找一找。指名让学生用白板中的橡皮擦出小动物,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比较小兔和小猪谁多、谁少。
师:小猪和小兔想考考小朋友,让咱们比比它们谁多、谁少,这个问题难住大家了吗?
出示4只小兔和3只小猪图(上下两行),比较谁多谁少。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一数、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直观比较出小兔多、小猪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用语言叙述:一只兔子和一只小猪连在一起、一只兔子对着一只小猪、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猪圈起来......,最后小兔有剩余,所以小兔多,小猪少。
(3)比较图中其它事物的“多”或“少”
师:我们学会了比较小兔和砖、小兔和小猪的多少,其实在这幅图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你还会比较哪些物体的多少呢?学生叙述。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连一连、圈一圈等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无论是连一连还是圈一圈,都是一个对着一个,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上的一一对应(板书)。
3.随练:同桌合作给图形涂色,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决定谁先涂。
(1)涂的同样多
第一位同学在作业纸(一)上任意涂,然后同桌涂,注意和前面同学涂的同样多。
(2)一个涂的多一个涂的少
其中一位同学在作业纸(二)上任意涂,另一位同学要涂的比前一位涂的“多”或“少”。
(3)师用手机拍照、上传。
(4)同桌汇报想法和做法,全班评价。
三、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兔子和小猪总算是心服口服了,小兔子还邀请大家到它的新家和其它小动物做游戏呢。(课件出示小动物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场景)可是有几只小动物没有来,原来它们做作业碰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课件出示超链接动物图,让学生选图作答。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边操作边叙述,有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全课总结
请孩子们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察生活中的“多”与“少”,并向你的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说说什么是“多”、什么是“少”、什么是“同样多”。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案(六)
课前百事通
目标导航船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6.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位置。
创意开场白
【方案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
【方案二】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引入新课。
【方案三】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课堂一点通
课堂巧活动
【活动一】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1.出示交通灯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2.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活动二】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1.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2.练习。
(1)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2)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 ),在另一个同学的( )(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知识全突破
知识点 认识上下前后
【问题引入】上下前后各是哪个方向?
归纳总结:方向是相对的。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为例,站直身子,眼睛看到的为“前”,身子后面为“后”,头顶上面为“上”,脚下为“下”。
【例题1】小朋友排队做早操,小明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
(1)队伍中哪个是小明?在他头上画“○”。
(2)这一队伍一共有( )个小朋友。
答案:(1)从前面数第5个 (2)8
目标我知道
1.我要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我要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我能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我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随堂小挑战
1. 看图填( )。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熊猫排在( )。
(2)松鼠排在( )的后面。
(3)猴子排在( )的前面,在( )的后面。
(4)大象排在第( )。
答案:(1)5 (2)老虎 (3)大象 松鼠 (4)4
答案:上 下 上 下
我的反思
课后显神通
牛刀小试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第七课时: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5-25-35-4(5-5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16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