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语文上9天鹅,大虾和梭鱼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9天鹅,大虾和梭鱼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不合作就办不成事的道理。

2.学习生字,积累“费力、拼命、使劲”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的原因。

重点

难点1.学习生字,积累“费力、拼命、使劲”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天鹅、大虾和梭鱼

合伙①的人们如果不是心一条,

什么事也办不好,

闹来闹去白费力②,

到头来,只能是自寻烦恼③。

第一部分(第1小节):合伙做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不合作,就什么事也办不好。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

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句导读:写天鹅、大虾和梭鱼想合伙拉车。]

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

拼命④地拉呀,拉呀,

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句导读:写拉车的结果是大车一步也动不了。]

车子虽说不算重⑤,

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

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

梭鱼一心⑥想往水里跳。[句导读:天鹅、大虾和梭鱼在拉车时,它们的劲没有向一处使,没有很好地合作。]

节导读:写出了三种动物在拉车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天鹅、大虾和梭鱼拖一辆大车往不同方向跑,大车一步也动不了。

究竟⑦哪个拉得不对,

我们管不着,

只知道,大车至今还在原处,

未动分毫⑧。[句导读:不合作就办不成事。]

第三部分(第4小节):写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从反面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

字词导读

①合伙:合成一伙(做某事)。(例句)这个节目是由我和小明合伙表演的。

②白费力:白白费力气。

③自寻烦恼(fánnǎo):自找烦闷苦恼。(例句)这不过是个小失误,你不用如此担心,自寻烦恼。

④拼(pīn)命:把性命豁出去;以性命相拼。(例句)听到枪声,人们拼命往山上跑。

⑤重:在这里读作zhònɡ。

⑥一心:专心,全心。

⑦究竟:到底。

⑧分毫(fēnháo):比喻极细微。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

生字、新词卡片;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图片;课文录音。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2.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出示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你们认识这三种动物吗?知道它们的本领吗?

学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教师板书:天鹅)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教师板书:大虾)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教师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板书:梭鱼)认读“梭”。

3.教师介绍:“梭”是一种织布用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枣核。(边说边演示)这种形状就是梭形。梭鱼就是由于其身体的外形特点而得名的。

4.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费力拉套拼命虽说弓着如果往后大虾很重跑步

它们这么使劲拉车的结果怎样呢?(看课件演示)学生回答。(板书:至今未动分毫)引导学生说说“至今”“未动分毫”两个词语的意思。

3.除了刚才我们学习的词语,你还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

4.做识字游戏:教师以词语的形式抽生字(组词不要跟书中雷同),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片。(如教师问“虽然”的“虽”在哪里,学生举起“虽”的卡片,重复说“虽然”的“虽”在这里)

三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读课文。全班汇报朗读。

2.根据汇报,指导学生示范朗读。读“未动分毫”时,一字一顿,加重语气。

3.开展朗读比赛。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让大车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价,先是学生自评,然后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评价要具有针对性、鼓励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互相促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合作就办不成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的原因。

生字、新词卡片。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1.指名朗读课文。每个同学读一个小节。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3.它们那么费力地拉,车为什么还是未动分毫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拉车的经过

1.课文哪几个小节描写了天鹅、大虾和梭鱼拉车的故事?(第2~4小节)

2.它们三个是怎样拉车的?在课文中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有关的语句。

句子1: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

句子2: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追问:什么是“上了套”?(指导看课文的插图)仔细观察,天鹅、大虾和梭鱼怎么给自己上的套?(它们把绳子的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拴在大车上。)

4.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出恰当的语气呢?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5.展示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尝试背诵。

(1)投影出示练习。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它们都给(),()地拉呀,拉呀,大车()。

(2)根据填空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

三分析拉不动车的原因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天鹅、大虾和梭鱼为了拉车,不仅给自己上了套,还拼命地拉。结果如何呢?(板书:一动不动)

2.为什么车子一动不动呢?请你默读课文的第1小节,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有关的语句。

句子:合伙的人们如果不是心一条,什么事也办不好,闹来闹去白费力,到头来,只能是自寻烦恼。

4.结合这段话,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大车不动的原因。

5.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教师板书:不合作未动分毫)

7.再次朗读这一小节,加深理解。

四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2.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让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贯穿于整个课堂中。

2.在这节课的结尾,为了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合作就办不成事”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合作的小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形象地领悟到合作的重要性。

1.给下面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下(虾)(大虾)包(跑)(跑步)主(往)(往来)

虫(虽)(虽然)要(腰)(弯腰)市(闹)(热闹)

2.默写自己感兴趣的一小节。

3.读一读,背一背,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写下来。

人心齐,泰山移。三人同心,黄土变金。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团结谚语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天鹅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达鼻孔前方。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三教学实录(节选)

学习第二小节。

图文对照,自读理解。

边读边想: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给自己上了套,什么是上了套?(看图)它们拼命地拉呀,拉呀,为什么大车一动不动呢?它们是怎样拉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1:天鹅、大虾和梭鱼它们把绳子的一头绑在大车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身上,这就叫上了套。

学生2:天鹅拼命地往天上飞,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所以大车一动不动。

实验演示未动原因。

教师:小组内合作实验,想一想天鹅、大虾和梭鱼它们三个是怎样用力拉车的?

学生3:我们组用文具盒做的实验。文具盒当大车,三个同学扮演天鹅、大虾和梭鱼,然后向三个不同方向推,结果文具盒一动不动。

学生4:我们组用桌子做的实验。

…………

教师小结:天鹅、大虾和梭鱼它们虽然合伙一起拉车,也都很用力,但是劲没往一处使,所以大车一动不动。

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天鹅大虾和梭鱼》复习资料整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天鹅大虾和梭鱼》复习资料整理

原文

合伙的人们如果不是心一条,

什么事也办不好,

闹来闹去白费力,

到头来,只能是自寻烦恼。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

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

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

拼命地拉呀,拉呀,

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

车子虽说不算重,

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向云里钻,

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

梭鱼一心想朝里跳。

究竟谁是谁非,

我们管不着,

只知道,大车至今还在原处,

未动分毫。

字词

合伙、费力、自寻烦恼、梭鱼、拼命、大虾、究竟、原处、分毫

句子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

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

车子虽说不算重,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向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朝里跳。

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zhāo②cháo

二、清晨,一轮朝()阳挂在天空。

2.我家的大门是朝()东的。

三、看拼音,写汉字。

héhuǒpīnmìnɡshēnchū

四、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天鹅伸着脖子要,大虾弓着腰使劲,梭鱼一心

想。它们不是一条,所以大车至今未动。

参考答案

一、zhāocháo

二、合伙拼命伸出

三、示例:好像大象睡觉现在

四、向云里钻往后靠朝水里跳心

二年级语文上6阳光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佳子关心奶奶的感情,懂得要关心、体贴老人。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积累“绿茵茵、灿烂、礼物”等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的含意。

重点

难点1.理解佳子的想法和做法,感受佳子对奶奶的爱。

2.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的含意。

教学

课时两课时

阳光

清晨,佳子走出房门,来到绿茵茵①的草坪上。[句导读: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段导读:写清晨,佳子来到草坪上。

初升的太阳射出金色的光芒。[句导读:“金色的光芒”点明阳光明媚。]草坪上开满了鲜艳②的花朵。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天上飞着。[句导读:“叽叽喳喳”写出了小鸟很多、很快乐。]啊,大自然多美呀!佳子高兴得又跳又唱。乌黑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③下闪闪发亮。[句导读:写出了佳子在享受美好的阳光时的快乐心情。]

段导读:这段话从上写到下,由景写到人,写出了阳光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世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清晨佳子在洒满阳光的草坪上玩耍。

佳子玩儿累了,坐在草坪上休息。[句导读:写佳子坐在草坪上休息。]啊,裙子上洒满了灿烂④的阳光!这时,佳子心里闪出⑤了一个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⑥送给奶奶。”[句导读:因为佳子喜欢阳光,所以产生了要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想法。]

段导读:写佳子想把阳光当成礼物送给奶奶。

佳子的奶奶腿不方便⑦,不能出门。[句导读:写奶奶不能出门的原因是腿不方便。]她总念叨⑧:“要是能晒晒太阳,该多好哇!”[句导读:句中“总”“要是……该……”写出了奶奶想晒晒太阳的愿望。]佳子小心⑨地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佳子对奶奶的爱。]

段导读:写出佳子关心奶奶,她打算把阳光小心地包在裙子里送给奶奶。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佳子想奶奶的腿不方便,决定把阳光包在裙子里送给她。

“奶奶,奶奶,我给您带来了最好的礼物!您瞧,多好的阳光!”[句导读:佳子关爱奶奶,为奶奶着想,她把阳光带回来送给了奶奶。]

段导读:写佳子回家告诉奶奶自己给她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裙子里面却什么也没有了。[句导读:写阳光不见了。]佳子急得都要哭了。

段导读:写裙子里的阳光不见了,佳子非常着急。

奶奶把佳子搂⑩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句导读:“搂”“很久很久”表明奶奶感受到了佳子的爱,非常感动。]她望着佳子的脸,微笑着说:“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句导读:从奶奶的话中,我们不难理解佳子对奶奶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使奶奶心里暖融融的。]

段导读:写奶奶感受到了佳子的爱,心里充满了阳光。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佳子没能把阳光送给奶奶,可奶奶说阳光在她心里。

1.学习生字,积累“绿茵茵、灿烂、礼物”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佳子心情愉快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与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对应的图片)。

一从课文题目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板书词语:阳光

2.请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当你读“阳光”一词的时候想到什么?(温暖、明亮。)

3.你感受到过温暖吗?(当妈妈抱着我睡觉时,觉得很温暖;春天到了,我觉得很温暖……)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朗读词语。

绿茵茵草坪照射叽叽喳喳累了灿烂礼物念叨搂在怀里望着微笑

4.小组自学生字,想想每个生字的记法。

5.比较区分“坐、作”。

出示练习:放学了,我()在椅子上写()业。

三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佳子。)“佳”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清晨,佳子到草坪上玩儿,把灿烂的阳光包在裙子里带给奶奶。可是阳光不见了,奶奶笑着告诉佳子,阳光跑到了奶奶的心里。)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声读第1、2自然段,体会佳子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轻松、愉快、高兴。)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说给大家听。

2.投影出示句子:“啊,大自然多美呀!”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话。

3.第2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请同学再读课文。

4.看本课插图,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1)请一名同学读第1、2自然段,大家看图听读。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看图填空。

①草地上开满了花儿,好像。②小鸟在天上飞着,好像。

(3)说说图上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景物图上没有画出来,请你边想象边说。

(4)师生齐读:“啊,大自然多美呀!”

5.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1)观看课件,在老师的引领下,尝试背诵。

(2)小组相互检查,巩固背诵。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字词作业

1.《阳光》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课文主人公佳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不方便,不能出屋晒太阳,她便用裙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佳子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这篇课文在趣味中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课堂上教师始终是围绕“读”展开教学的。有彰显个性的个别读,有烘托情感的齐读,还有分角色体会的表演读,尤其是能创设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读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佳子关心奶奶的感情,懂得要关心、体贴老人。

2.结合上下文,理解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课件1(生字、新词的投影);课件2(第3~7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复习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朗读给予评价。

2.全班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复习生字、新词。教师出示课件1,演示词语,请学生变换形式读熟。

绿茵茵射出叽叽喳喳累了裙子念叨包起来灿烂搂在怀里礼物

微笑望着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佳子送奶奶阳光的原因

1.佳子是怎么想到要把阳光送给奶奶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3、4自然段,用线画出来。

2.出示句子1: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出示句子2:佳子的奶奶腿不方便,不能出门。

出示句子3:她总念叨:“要是能晒晒太阳,该多好哇!”

3.分别请三个同学读这几句话,大家边听边体会,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4.学生汇报。

句子1表现出佳子对奶奶的爱。

句子2写出了佳子的奶奶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原因。

句子3表达了佳子的奶奶希望到户外晒太阳的强烈愿望。

5.结合课文内容想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佳子产生了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想法。

投影出示填空:因为(),所以佳子想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6.再次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了解佳子的品质

1.请同学读第5、6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佳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她懂得奶奶的心思,就把奶奶最想得到的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送给奶奶。)

2.再次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标画出最能表现佳子品质的句子。

3.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

4.汇报。

出示句子1: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表现了佳子的孝心。)

出示句子2:“奶奶,奶奶,我给您带来了最好的礼物!您瞧,多好的阳光!”(想到奶奶就要看到灿烂的阳光,佳子的内心十分激动。)

出示句子3:佳子急得都要哭了。(阳光不见了,佳子非常难过。)

5.用对比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

投影出示句子,请一名同学来读。

(1)佳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2)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你体会到了什么?(佳子生怕把阳光弄丢了,因此,她小心地包住阳光,表现了佳子的孝心。)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体会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1.佳子为丢失了阳光而急得要哭出声来时,奶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一个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2.学生汇报。(奶奶的做法:搂在怀里很久没有放开,微笑着说。奶奶的话: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

3.奶奶为什么会这么做?(奶奶用自己温暖的怀抱安慰佳子。)

4.奶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

(奶奶虽然没有亲眼看到灿烂的阳光,但是,奶奶被佳子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阳光”指的是佳子的爱心、孝心。在奶奶的心中,佳子的爱心是最有价值、最温暖人心的。)

五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觉得佳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投影出示。

佳子是个()的孩子。

六拓展延伸

佳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了把爱送给别人,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们班里也要开展“送爱心”的活动,把我们的真心和诚意送给最需要的人。我们把爱送给谁呢?用什么方式送呢?班内讨论。

1.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

1.照样子,给下列字加偏旁并组词。

例:因(因为)(茵)(绿茵茵)

平(平时)(坪)(草坪)不(不是)(怀)(怀抱)

2.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1)太阳光芒射出初升的

初升的太阳射出光芒。

(2)鲜艳的花朵草坪上开满了

草坪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汉字数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尘不染(三)思而行(四)海为家

(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九)霄云外

4.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有关太阳光和太阳能的小知识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太阳可以说是所有生物的母亲,有了太阳的照耀,地面才富有生气,才会有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才能生生不息。

太阳能是太阳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地球上处处皆有太阳光,人类可直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无须运输。其次,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最后,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

二年级语文上10征友启事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在考虑自己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积累“欢迎、兴奋、怨言”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积累“欢迎、兴奋、怨言”等词语。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不同而引起不同结果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征友启事

小牛想找个朋友①,便贴出一张征友启事②: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③联系……”[句导读:这是第一张征友启事。从四个“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小牛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符合他需要的朋友。]

段导读:小牛很孤单,想找个朋友,就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山羊、猎狗、花猫、马驹都兴奋④地跑过去看。[句导读:“兴奋”写出了大伙儿看到刚贴出的征友启事时的心情。]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句导读:写大伙儿都很失望。]结果,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段导读:小动物们看了征友启事,都摇头走了,小牛没有找到朋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牛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贴出后的结果。

小牛跑到老牛那儿去诉苦⑤:“唉,世界这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句导读:从小牛的诉苦内容可以感受到小牛的抱怨和伤心。]

段导读:写小牛跑到老牛那儿去诉苦。

老牛听了小牛的怨言⑥,教⑦了他一个办法。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小牛跑到老牛那儿诉苦,老牛教了小牛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⑧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句导读:“或者……或者……或者……一点……”写出了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小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他既考虑到了自己的需要,又考虑到了别人的实际情况。]

段导读:小牛又重新写了第二张征友启事。

⑨新:初次出现。

⑩热闹:景象繁盛活跃。(例句)元宵佳节,大街上非常热闹。

团团:形容旋转或围绕的样子。

新⑨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栏前就热闹⑩起来。[句导读:“热闹”写出新的征友启事引来了不少朋友。]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句导读:“团团”说明想做小牛朋友的动物多。]

段导读:写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事既考虑了自己的需要,又考虑了别人的实际情况,引来了不少朋友。

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我陪你一起晒太阳!”

马驹说:“我和你一起学耕田!”

段导读:写出小牛有了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等朋友。

不一会儿,小牛就有了许多朋友。

第三部分(第6~13自然段):写小牛贴的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贴出后的结果。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自主积累词语“欢迎、兴奋、怨言”。

2.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动物的图片。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呢?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于是写了一张“征友启事”。(板书课文题目:征友启事)

3.齐读课文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4.学生质疑。

什么是启事?这张征友启事上写了什么?小牛征到朋友了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比一比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和生字做朋友。

2.再次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生字。

3.自学生字。思考:运用哪种识字方法容易记住生字?

4.学生汇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5.游戏巩固。

给动物挂牌:出示小牛、猎狗、马驹和花猫的图片,指名让学生在图片下贴上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6.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

征友启事陪伴耕田联系猎狗兴奋怨言或者牛栏围住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辅导就是解答学生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通常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剩下的部分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

2.在本课教学中,就“两张征友启事有何不同”这一问题采取了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小动物的头饰。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复习字词。

2.听写字词。集体订正。

3.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这头小牛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了解小牛征友的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2.思考:谁找朋友?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说?

3.再次默读课文。数一数小牛征了几次友,结果怎样。(两次。第一次没有找到朋友,第二次找到了朋友。)

4.为什么这两次的征友启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

三比较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

1.出示小黑板,左右各一个启事。

2.指名分别读两张征友启事。

3.说说两张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是做到以上几点,一个是做到其中一点。)

4.再以小牛的身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张征友启事。

5.如果你是小动物,看到第一张启事,有什么反应?小动物们看了启事后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试着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6.小动物们看到了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事,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7.小动物们答应和小牛做朋友了,试着用开心的语气朗读课文。

四情境表演,加深感悟,拓展延伸

1.分小组合作表演。

2.通过两次征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可让学生以“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出自己想对小牛说的话,从而培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2.教师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分角色朗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比一比,再组词。

2.照样子,填空。

例:一(个)朋友

一(则)启事一(只)山羊一(条)猎狗

一(个)办法一(朵)白云一(座)大桥

3.趣味语文阅读。

一哭一笑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一名人小故事——伟大的友谊

恩格斯一直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他和马克思生活在同一城市,几乎每天通信,在革命事业上互相鼓励、促进。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

二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这两张“征友启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这两张“征友启事”不同。

教师:你读书很认真,发现了不同。谁说说哪里不同?

学生2:我发现第一张“征友启事”是:“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第二张“征友启事”是:“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

教师:你真棒!你找得很全面。

教师标出:“一起……,一起……,一起……,一起……”“或者……,或者……,或者……”。

学生3:我觉得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就是第二张比第一张多了“或者”。

教师:说得棒极了!你不仅找到了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而且进行了对比,抓住了不同的关键点。

教师:正是由于这一词之差,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4:小牛贴出第一张“征友启事”,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贴出第二张“征友启事”,找到了许多朋友。

教师:你认为这一词之差,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学生5:因为小牛开始要求太高,那些小动物都不能全部做到。

学生6:我想是因为小牛开始光想自己的需要了,没有想到别人。

学生7:后来,老牛教给他一个好办法,他把“一起”换成了“或者”。这样,山羊、猎狗等小动物,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

[教学分析]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直奔文章的重点内容,抓住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读文。通过对比读,自主发现两张启事仅“一词之差”的不同。然后,紧紧抓住“或者”这一词之差,引导学生发现、得出用词略有不同,导致结果迥然不同的结论。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到了“只想自己”和“既想自己,也考虑别人”这两种与人交往的原则和态度。

二年级语文上12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连蹦带跳、昨天、试一试”等词语。

重点

难点理解课文第7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段导读:概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①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②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哇,你把这半口袋③麦子驮到磨坊④去吧。”[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段导读:写故事的起因,讲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干活儿——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⑤了去路。河水哗哗⑥地流着。小马为难⑦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马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动脑筋,遇到事就依靠别人,自己不去尝试。]

段导读:写小马遇到了困难。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⑧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句导读:这句话用了“……请您……好吗”的句式,体现了小马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牛说:“水很浅⑨,刚没⑩小腿,能蹚过去。”

段导读:写老牛告诉小马河水很浅,能过河。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句导读:这句话用惊讶、激动的语气读。]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句导读:这句话写松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水很深。]

段导读:写松鼠告诉小马河水很深。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段导读:写出了小马遇事不动脑筋,自己不去试试。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听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话,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决定回家去问妈妈。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句导读:这句话要读出难为情的语气。]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句导读:妈妈的两个问句让小马反省到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都是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经过亲自试了的结果。]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句导读:写小马难为情,深知自己的无知。]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句导读:这句话是老马教育小马的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妈妈告诉小马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并亲自实践,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这一段讲了妈妈耐心地教育小马,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句导读:写小马亲自试试,小心地过了河后知道了水的深浅。]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起总括的作用,讲小马小心地过了河,进一步说明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连蹦带跳、昨天、试一试”等词语。

生字、新词卡片。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板书课文题目)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对照着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对照拼音,自学课文。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8个自然段。)

4.指名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

三再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对照着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自学。

3.开火车朗读生字。

4.去掉生字卡片上的读音,认读生字。

5.投影出示本课的词语,学生认读。

马棚一匹马做事麦子驮到磨坊一条小河伯伯淹死昨天叹气

亲切试试深浅

6.把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认真地朗读。

四小组学习,分享识字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2.汇报识字的方法。

(1)熟字相加:木+朋=棚马+大=驮口+华=哗麻+石=磨

口+又=叹+刀=切口+拉=啦矢+口=知

(2)熟字加偏旁:故+亻=做

(3)记词组:深—浅(意思相反)

3.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玩猜字的游戏。教师指字,同学猜字。

五开展朗读比赛

分组练习,展开比赛。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洪亮。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教师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

一复习回顾,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老牛和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

2.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对话。

3.(出示松鼠和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呢?说出你的理由。

5.拓展思维: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看板书质疑。

2.找出不懂的词语。

(1)难为情——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该怎样读?

(2)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3.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4.拓展思维: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它们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5.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四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

1.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板书:试)

2.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蹚过去)

3.小马蹚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不深不浅)

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情况不一样呢?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学完课文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亲自做)

六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1.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设计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发生了变化吗?(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它们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生字,再组词。

口(叹)(叹气)刀(切)(切菜)故(做)(做工)

大(驮)(驮着)式(试)(考试)朋(棚)(马棚)

2.填空。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袋)粮食

一(个)口袋一(个)办法一(头)老牛

3.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一马字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比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比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二实践名言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

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

三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带上小马头饰,学生分别带上老牛伯伯和小松鼠的头饰)

教师:老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学生1:能。因为水很浅,刚没小腿,我蹚过,一点儿危险都没有,绝对不会被淹死的,根本不用害怕,只管放心过好了。

教师:这样啊,那我可要马上过去了。

学师2:(旁白)正当小马准备蹚过去的时候,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

学生3:(带着小松鼠的头饰,激动地大叫)别过河,别过河,你会被淹死的!

教师:(做出吃惊的表情)水很深吗?

学生3:深得很,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教师:(做害怕的表情)啊?这么深哪!刚才牛伯伯不是说水很浅,才刚没小腿吗?我到底应该听谁的呢?这可怎么办呢?哎,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牛伯伯、小马、松鼠的对话精彩不精彩?

学生齐答:精彩。

[评析: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其中,改变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童话世界里。学生尽情地朗读,自然地揣摩小马的心理变化。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学生的表现欲,还使语文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朗读,提高了朗读水平。]

教师:此时的小马感到很为难,因为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到底谁说得对,你快告诉小马吧。

学生1: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所以他觉得水很浅,而松鼠身材小,所以他觉得水很深。

教师:你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快。这个回答让大家都感到很满意。

教师:此时,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2:我会用一根木棍往水中放,试试水有多深。

学生3:我觉得可以用“扔石子”的方法试一试,河边一定会有石子的,如果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响,就说明水很深;如果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小,就说明水不深。

学生4:老师,如果我是那匹小马,我会自己下水试一试,如果觉得不是很深,就蹚过去;如果感觉有些深了,有危险了,就赶紧掉头回来。

教师:你很聪明,也很勇敢,敢去尝试,还为自己找了退路。

教师:可书中的小马想到回家问妈妈。你来评价一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大屏幕出示:的小马。)

学生5:胆小的小马。

学生6:不爱动脑筋的小马。

学生7:懦弱的小马。

教师:你都知道“懦弱”这个词了,可真了不起。

[评价:课堂教学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进行,学生的情感体验越发深刻强烈。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文的方式,来体验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使认知活动高度有效。]

教师:小马回家后,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学生1:不好意思。

教师: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了?

学生2:难为情。

教师:大家知道小马最后过河了。在妈妈说的话中,哪句话对小马的触动最大?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再来评价一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学生3:勇敢的小马。

学生4:胆大的小马。

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内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让人在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①。[句导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句导读:“不远”点明了当时敌人随时都会进犯井冈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带领队伍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出产②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句导读:“常常”表明去茅坪挑粮的次数多。]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难走。[句导读:“五六十里”说明挑粮的路远,“山高路陡”说明路难走。]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句导读:“每次”“谁”说明总是这样,从不例外,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红军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粮。虽然山高路远,但每次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句导读:“也”表明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⑤,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句导读:写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粮的情形。]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样跟敌人打仗。[句导读:写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⑦藏了起来。[句导读:因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劳累,所以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句导读:“不料……又……还……”点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见了,越发敬爱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句导读:“越发”写出了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并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

字词导读

①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②出产:本文指人工生产。

③常常:经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势险要,行走困难。

⑤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例句)爱迪生经过不断研究,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

⑦担

⑧敬爱:尊敬热爱。(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们敬爱的老师。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带有扁担图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带领的红军队伍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时的图片资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扁担图。

(1)教学“扁”“担”,并用“担”做扩词练习。

(2)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1)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2)教学“德”。字形指导: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半部是“一心”。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并板书)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对照拼音,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朱德扁担同志一支队伍井冈山出产草鞋斗笠打仗

(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学生汇报。

3.认读词语。

4.指导学生书写。

(1)按照生字的间架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扁、担”的书写。

(3)学生各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1)播放课件(会师时的图片),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啊!(看图)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②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师小结:红军会师后,面临着吃粮的困难,经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下还有敌人,这种危险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挑粮?(引发学生讨论)

4.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讲课前教师要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的革命精神。

2.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词语卡片;朱德和红军战士们共同挑粮的图片;歌谣投影。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2)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4.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朱德的高尚品质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习前两句。

(1)朱德爷爷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2)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3.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1)轻声读后面的课文,画出答案。

(2)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心疼藏又找来写上)

(3)“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不料”的语气。

(5)口头填空:

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一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1.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如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2.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为说话提供了材料和内容,课堂训练为说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给多音字组词。

斗难

2.比一比,再组词。

3.语文趣味练习。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争鸣×(十)万火急=(千)载难逢

4.战士们开始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二走近伟人

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二年级语文上11小猫刮胡子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否则会弄巧成拙。

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狡猾、耐心、白花花”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猫妈妈所讲的道理。

重点

难点1.理解猫妈妈所讲的道理。

2.了解小花猫碰得头破血流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小猫刮胡子

咯吱,咯吱,主人的两腮满是白花花①的肥皂沫,他正对着镜子,聚精会神②地刮胡子。[句导读:“咯吱,咯吱”“聚精会神”写出了主人刮胡子时的动作和神态。]

段导读:写主人聚精会神地刮胡子。

小花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③地看着主人刮胡子。[句导读:“仰着脑袋”“一眨不眨地看着”形象地写出了小花猫的天真与好奇,为下文“小花猫刮胡子”作了铺垫。]

段导读:写出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的神态。

主人刮完胡子,走了。

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④老长的,太难看,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⑤的。[句导读:写了小花猫的想法和动作。]

段导读:写小花猫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小花猫学着主人刮干净了胡子。

晚上,小花猫追捕⑥老鼠。老鼠很狡猾⑦,从墙上一个小洞里钻了过去。

段导读:写小花猫追捕狡猾的老鼠。

小花猫追了过去,却一头撞在墙上,撞得鼻青脸肿。[句导读:“却”“鼻青脸肿”说明小花猫出乎意料地受了伤。]

段导读:写小花猫刮掉胡子后追老鼠受了伤。

猫妈妈看见了,耐心⑧地对小花猫说:“你的胡子好比⑨一把尺子。你能不能从洞里钻过去,先要用尺子量一量。你把尺子刮掉了,当然⑩会碰得头破血流!”[句导读:猫妈妈耐心教育小花猫,一共说了三句话,字里行间饱含了猫妈妈对小花猫的关心。猫妈妈的话不仅告诉了我们“猫的胡子的作用”,而且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段导读:写猫妈妈耐心教育小花猫,告诉了小花猫胡子的作用很重要。

从那以后,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小花猫刮掉胡子的后果和猫妈妈的耐心教育,小花猫明白了自己胡子的作用。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生字,积累“狡猾、耐心、白花花”等词语。

生字、新词的投影。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在它们的世界里,也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小花猫的故事。(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读题目,引发学生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学生的质疑: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尝试着揭开这些谜题吧!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自己朗读课文。对照音节,读准字音。生字要多读几遍。

3.集体认读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去掉音节,再次朗读生字。

(3)出示词语的投影,认读词语。

刮胡子肥皂脑袋干净镜子追捕狡猾耐心晚上旁边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4)同学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①数笔画记忆法:脑袋血脸

②给熟字加偏旁变成新字:石+皮=破日+免=晚舌+刂=刮钅+竟=镜

冫+争=净犭+交=狡犭+骨=猾钅+占=钻

4.指导学生书写。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围绕着“小猫刮胡子”这件事情,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自学后交流。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读的训练上,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在教学时教师先从插图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第一幅插图的段落,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边看课文边看插图,注重读的训练。例如:“小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这一句中“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一眨不眨地”要重读,从语气上让学生感觉出这是一只调皮的、好奇的小猫。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否则会弄巧成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猫妈妈所讲的道理。

词语卡片;重点语句投影。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发音。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主人是怎样刮胡子的?小猫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学,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汇报。(主人刮胡子小猫看着)

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呢?自己朗读课文,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2.学生汇报,老师出示有关的句子。

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3.教师板书:难看——干干净净

4.想一想,如果你是那只小猫,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鼻青脸肿

3.什么是“鼻青脸肿”?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4.教师注意倾听,表扬勇于表达的学生。

5.此时的小猫会想些什么呢?(莫名其妙,非常委屈,急于知道自己受伤的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1.是啊,小猫受伤后,猫妈妈是怎样给它讲清楚道理的?

2.朗读这部分课文,找出猫妈妈说的话。

3.投影出示猫妈妈所说的话,分析小猫受伤的原因。

4.听了妈妈的话,小猫是怎样做的?(再也不刮胡子了。)

1.本节课中,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的道理。

2.注重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去朗读,把重点放在理解猫妈妈的话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朗读感悟,用或心疼、或担心、或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的话,通过多角度的朗读明白猫妈妈说的话。

3.最后,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想想小猫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妈妈放心,怎样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白花花)的肥皂沫(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胡子

(用力)地刮胡子(平静)地说(呆呆)地看着

2.语文趣味练习——读儿歌,猜谜语。

脸上长钩子,两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大象)

3.为什么猫离不开胡子?

一猫

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巴五部分,全身有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老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缩进和伸出。猫在行走时爪缩进去,以免发出声响,而且能防止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五指,后肢有四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凸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性驯良。行动敏捷,善跳跃,喜爱吃鼠类,有时也吃蛙、蛇等。

二教学设计(节选)

1.复习课文内容,指导看图说话。(复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复习前三自然段的内容:(出示课文第一张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吗?”(画的是小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板书:一眨不眨地看着)

(2)你觉得图片中的这只小猫是只怎样的小猫呢?(好奇、可爱、调皮、爱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读、说、感悟。(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1)设疑:“这只可爱的小花猫等主人刮完胡子走了后,它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一起去瞧一瞧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请同学们在这个自然段中用‘’画出小花猫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小花猫怎么做的句子?”(边读边画)

(3)检查汇报,指名画答案。

(4)分组讨论并交流。(教师提示:讨、论两字都是言字旁,一定要开口说话才叫讨论交流。)

①小花猫看了主人刮胡子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②理解“老长老长”,练习口头说话。(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

③细读细节描写,想象说话。

小花猫怎样刮胡子的,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动动手,模拟小猫刮胡子)

(出示课文中的没胡子的小猫图)胡子刮干净了,小猫满足吗?照照镜子,它会说些什么呢?(作照镜子状,想象说话)

(板书:刮得干干净净)

二年级语文上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人山人海、庄严、仪式”等词语。

3.根据课文描写的升旗仪式,想象其庄严而隆重的场面。

重点

难点1.学会用给熟字换偏旁、换部分等方法识字。

2.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含意。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元旦的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①,庄严②隆重③的升国旗仪式正在进行。[句导读:“人山人海”点明了人多,“庄严隆重”写升国旗仪式的盛大庄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元旦的清晨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多。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国旗班的旗手擎④着五星红旗,护旗队员身着礼服,肩披金色绶带⑤,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正步走向旗杆。[句导读:旗手擎着国旗,护旗队员身着礼服,肩披金色绶带,正步走向旗杆,这些都表现了升国旗场景的庄严和隆重。]

段导读:描写国旗班的旗手的穿着和动作。

升旗手庄严地接过国旗。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军乐队奏起国歌。国旗护卫队员行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行举手礼,群众肃立注目。[句导读:介绍了不同身份的人在升旗时向国旗行不同的礼。]在雄壮⑥的国歌声中,鲜艳⑦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段导读:写升国旗场景的庄严隆重,以及人们观看升旗仪式时的举动。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升国旗场景的庄严隆重。

字词导读

①人山人海(hǎi):形容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极多。(例句)每逢节假日,公园里总是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

②庄严(zhuānɡyán):庄重而严肃。

③隆重(lónɡzhònɡ):盛大庄重。

④擎(qínɡ):举。

⑤绶(shòu)带: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

⑥雄壮:(气魄、声势)强大。(例句)雄壮的歌声响彻云霄。

⑦鲜艳:色彩艳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人山人海、庄严、仪式”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了解到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

3.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体会自主识字的乐趣。

生字、新词卡片;升旗仪式的录像资料(含有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画面)。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升旗仪式吗?(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学们表达得真清楚。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像。

2.看了录像资料,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既可以结合录像资料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朗读课文,请你们用笔在文章中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

2.分小组自学。把生字圈出来,在认读字下面画上“”。

三看图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学习词语,认识生字

1.看课件,认识词语。

(1)在大屏幕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学生们一边观看画面,一边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学生们在观看中,说出相应的词语,教师把这些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国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仪式、国旗班、护旗队员、乐曲、口令、护卫、元旦、庄严)

(3)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升旗仪式有关的词语呢?(冉冉升起、旭日东升、人山人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2.把词语朋友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

3.同学们,这些词语中的生字需要大家记住。请大家看一看书,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学,在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下面做记号。

(2)做“猜字”游戏,巩固读音。

(3)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旗、严、式、曲”四个字。(“旗”运用部件构成法记忆。“严”提示“亚”的倒八字写法。“式”字不要多加一笔。“曲”采用熟字“由”加一笔的方法记忆。)

(4)其余生字的记法由学生自由汇报。

(5)做“生字、新词接龙比赛”游戏。巩固读音,强化记忆。

(6)挑选生字“严”“式”进行扩词训练。

严严肃庄严严格严厉森严式仪式算式等式样式公式

四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1.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这段话共有几句?(1句。)

3.观看录像资料(含有人山人海的场面和庄严隆重场景的画面),你能用书中的词语说一说录像中的内容吗?

4.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5.教师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观看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描绘出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的场景。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生字作业、字词作业

1.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最庄严、最神圣的升旗仪式。虽然课文内容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浓浓爱国情是学生不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演一演,并一起讨论为什么喜欢,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习课文,读懂第2、3自然段的意思,了解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2.根据课文描写的升旗仪式,想象其庄严隆重的场面。

3.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生字、新词卡片;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资料;学校升旗仪式的录像资料。

一复习回顾,激发兴趣,开展“词语接龙比赛”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朋友。现在我们来玩“词语接龙”游戏。希望每个同学用自己洪亮的声音来问候生字、新词朋友们。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依次朗读。

3.课文中介绍的是怎样的升旗仪式?(板书:庄严隆重)

二插图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表达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第一幅图:国旗班的旗手擎着五星红旗正步走向旗杆;第二幅图: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2.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第2、3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1.再次观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的:武警战士、整齐的队列、天安门城楼;想到的:升旗仪式是庄严而隆重的。)

2.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旗手——擎着;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正步走向旗杆。)

3.如果你是一名观众,看到这样的一支队伍,会怎样想?如果你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想呢?(光荣而自豪!)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升旗仪式庄严隆重的场面

1.教师的导语:在国旗班的护卫下,这支队伍走到了旗杆前,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呢?自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标出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4句话。)

2.分别请四名同学朗读这四句话,并说说这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写升旗手,第二句话写军乐队,第三句话写所有在场人员,第四句话写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3.再读,哪些语句体现了升旗仪式是隆重而庄严的?(升旗手庄严地接过国旗,军乐队奏起国歌,护卫队员行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行举手礼,群众肃立注目,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4.理解词语。

肃立:恭敬严肃地站着。庄严:庄重而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作者按照升国旗的顺序,细致而生动地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里,我们的祖国就像初升的太阳,会越来越强盛。

六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观看学校升旗仪式的录像,说一说升旗仪式的过程。

2.小组交流后,班级汇报。

1.在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对于场面感强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冶学生性情的同时,让他们也能够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这节课教师安排了学生唱国歌的环节,这样使课堂教学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地投入到爱国旗、爱祖国的情境中。

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词语。

(人山人海)的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隆重)的仪式

(金色)的绶带(火红)的太阳(精神抖擞)的队员

2.照课文内容填空。

元旦的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正在进行。

3.为什么说“鲜艳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国旗、国徽和国歌

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体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国徽: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由政府制定或采用。中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二爱国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三课堂实录(节选)

学习“升旗前”这一部分。

教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读,然后举手)

教师:读了第1、2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体会到了人很多。(教师板书:人多)

教师:文中这两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人多,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勾出来。边读边勾。(学生一边勾一边小声读)

教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描写人多的词语介绍给大家?

学生:是“人山人海”。

教师:找得真好,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自由读一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学生自由读)

教师:我们一起读词语,体会、感受一下人多。(学生看着屏幕齐读词)

教师:把它放到句子中,应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人的多?(出示句子)自由练读这个句子。

教师:谁来读读?让我们感受感受人的多。

(抽学生读)

教师:感受到人的多了吗?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学生:你读得很流利,但让我们感到人还不是很多。应该把写人多的词语读重一点儿、慢一点儿,才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多。

教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评委,你不但表扬了他的优点,而且给他提了意见。你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

(该学生点头,很投入地读,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学生:我觉得你读得真好,就像眼前真的看到那么多人一样。

教师:你读得很好,评得也好。是的,把写人多的词读慢、读重一点儿,同时边读边想象,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再练读练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投入地自由练读。)

教师:大家练读得很投入,带着你们的理解与想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教师:这么多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是早上来的,从书上说“元旦的清晨”看出来的。

教师:这么多的人这么早就来等候升旗仪式了,从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1:我体会到他们很渴望马上看到升旗仪式的迫切心情。

学生2:我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很激动。

学生3:我感受到他们都在热切地等待着。

(教师板书:热切、渴望、激动)

教师:现在咱们也在等待着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你心里激动吗?(学生齐答:激动)那让咱们也怀着热切的心情来读这一句。(学生齐读)

教师:(出示句子)这么多的人涌向广场,聚集在这里。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情景。整个升旗仪式的现场让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庄严。

教师:升旗仪式庄严肃穆。该怎样读才能既表现出人的多又表现出场面的庄严呢?自由练读一下。(学生自由练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耳朵上的绿星星》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耳朵上的绿星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保护环境,懂得给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明白只有你给别人一分爱,你才会得到更多的爱,才会有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有关互敬互爱、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文题目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老师很有感情地讲故事,直至讲到“没有比这更美丽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把生字读准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开展读书比赛。请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练一练,然后推荐或自我推荐读全文。

5提问:读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学习书写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选出难写的字,看笔顺表自己书写。

(4)按正确的笔顺在书上描红。

(5)指导书写,教师板书示范。

(6)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自读入境,质疑深情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星星为何会挂在耳朵上?颜色怎么会是绿色的?耳朵上的绿星星到底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评议。

3小松鼠过生日,它想怎样打扮才会漂亮呢?(生回答。)

4指导朗读: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应该怎么读?小草、玫瑰又是怎样说的?试着读一读。

(期间采用各式各样的读:抽读、范读、齐读、赛读等,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小松鼠为何高兴,小草、玫瑰为何不愿意。)

5过渡:小松鼠没摘小草,也没摘玫瑰,空着手回家了,生日晚会上它会漂亮吗?

(1)生自读“晚上……心里甜滋滋的”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们都来祝贺小松鼠的生日。大家一见到小松鼠,都叫起来:“啊!小松鼠今天真美丽!”(教师范读这句话)出示卡片“祝贺”。想想看,朋友们会用什么方式祝贺小松鼠的生日?谁能用“祝贺”说话?

(3)小松鼠对着镜子看,她惊讶地发现了什么?请用“”勾画出来,出示卡片“惊讶”,引导学生体会“惊讶”的意思。

(4)讨论:小松鼠为什么会惊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学生自己读小松鼠的发现,体会绿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绿星星的样子。

学生自己练习,休会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美。

(7)通过读书,你知道“绿星星”是谁吗?它们为什么要来打扮小松鼠?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体会“打扮”、“心地善良”、“甜滋滋”的意思。

(8)你觉得小松鼠美丽吗?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习小松鼠,做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读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请学生戴上自己准备的头饰分角色在小组里读一读。

3抽生分角色朗读。

六、拓展迁移,积累感悟

课后收集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小故事。

二年级语文上4天路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4天路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4天路
【教学要求】
1.认识“清、晨、牧、吉、祥、岗、铁、路、巨、送、康、祖、此、酒、幸、福”等16个生字,会写“巨、龙、此、神、奇、吉、青、送”等8个生字,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难点】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青藏铁路图片、重点句子图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孩子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什么字。
师板书“路”
师:对,是路字,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字。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生:公路、铁路、泥泞的山路、公园的石子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实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出示青藏铁路图片)
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后面有个链接。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后面专门加了一个链接。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学习字词,扫除障碍
师:刚才孩子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孩子们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出示词语,指名教读。(出示词语课件)
教师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五、精读课文,探索学习
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生畅所欲言,并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出示建设铁路的照片)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1)生:我找到了第一小节的“看到神鹰披着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你说得真好,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吗?
师:这崇山峻岭只有神鹰才能飞过,但青藏铁路修到了这;这天路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播放图片)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2)生:我找到了第二小节的“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能表达天路的神奇)
师: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孩子们点评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们能像他这样,读读这个小节吗?
师:是啊,这条青藏铁路就犹如一条巨龙,突破重重困难,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来到了青藏高原。(播放青藏高原图片)这条路神奇
吗?
生:神奇。
再次返回,读句子:“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3)孩子们,还有那一小节和这个小节相似?(第四小节)
师:你认为这两个相似的小节所表达的藏族人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达了盼望,一个体现了铁路建成后的欣喜。
师:你很会读书,体会得很细致。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盼望的心情,以及修通铁路之后欣喜的心情吗?(能)
师:请男同学读1、2小节,女同学读4小节。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藏族人民心情的变化。
过渡:孩子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出示人们欢庆铁路通车的图片)“孩子们,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4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孩子们,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
“孩子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想想,你还能从这首歌里听出什么。”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jùlóng()shénqí()从cǐ()
jí()祥qīng()藏sòng()来
二、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清晨(chénchéng)牧民(mùmǔ)吉祥(yàngxiáng)山岗(gǎnggāng)
铁路(tiětiē)巨龙(chénjù)欢送(sòngguān)安康(kànkāng)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牧场()的山岗
()的天路()的歌声
参考答案:
一、巨龙神奇此吉青送
二、chénmùxiánggǎngtiějùsòngkāng
三、青青高高神奇幸福
板书设计:
4.天路
巨龙
祖国的温暖雪域高原(牧场、山岗)
翻山越岭
课后反思
《天路》是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作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这一重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们广泛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为什么把这条铁路称之为天路?这条铁路经过哪些地方?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多地了解建设者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播放了大量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解读文本所需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如补充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图片,青藏铁路的路线图,补充了几个“世界之最”的图片,这些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修建铁路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2.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可以实现课堂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堂课上,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是查找了资料,也进行了有次序的归类,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有条不紊的、简洁明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3.大量阅读,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播放或学唱这首歌曲,从音乐的氛围来感受文章的内涵,更能感受到这条铁路建成的意义与建设者们无私的付出。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天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歌词了解“天路”的含义,理解“天路”的设计与建设之难,体会“天路”建成的意义之大以及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2.理解“霞光、神鹰、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结合歌词后的文字了解“天路”的含义,理解“天路”的意义之大。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查阅搜集西藏及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自主探究“天路”。
1、导入,自主质疑。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质疑的方法。现在请同学围绕“天路”,来谈谈自己的困惑。这条路是什么路?这条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天路?(教师相机板书主要问题)
2、自读,学做批注
同学们这么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也能行。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逐步学习做批注的方法。请同学选择其中部分方法做批注。
二、品读课文,用心感悟“天路”
1、学习1、2小节。
(1)画出这两节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青藏高原风光),结合体会藏族人民对修建铁路的盼望。
(2)抓住“清晨”、“黄昏”两个词,体会这两个时间意向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感受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盼望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3、4、小节。
(1)解决问题: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简介中的第一段,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2)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3)勾画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结合“青稞酒”、“酥油茶”等体会诗歌语言体现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4)这条“神奇的天路”给藏族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结合“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的意境体会藏族人民实现心中愿望后的幸福、快乐的心情。(观看课件感受青藏铁路穿山越岭的壮观气势)
三、读唱结合,升华诗歌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踏上神奇的天路,坐上音乐火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播放歌曲《天路》,出示青藏高原风景图)。
资源包
《精彩片段《天路》课堂精彩片段
一、诵读颁奖词,真情引入“天路”。
师:(声情并茂地诵读一段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同学们猜猜这是为谁写的颁奖词?
生:这是2005年感动中国授予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
师:是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总是深深打动着我们,那么,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到底建造了一条怎样的铁路,以致于感动了全中国呢?看完视频后,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一下(播放青藏铁路视频。)
生:“神奇”“伟大”“不可思议”“壮观”“了不起”“天路”……(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天路”。
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预习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生2: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生3: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教师相机板书主要问题)
师:同学们这么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也能行。(幻灯:解决问题。我能行!)
师:请看学习要求,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读。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并适当做批注笔记;
(2)小组讨论交流,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同学间要互相倾听、纠正
和补充。
[评析]让学生充分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其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又让小组讨论探究,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三、品读全文,用心感悟“天路”师:西藏地处祖国的边疆,虽有青青的牧场,却被高高的山岗挡住了发展之
路。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谁来说一说藏族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生:修建铁路。
师:在这样一个辽远的边疆地区,偏僻的雪域高原,修成一条铁路,对他们
来说,是多么大的期盼啊!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谁能用声音将你们的期盼读出来。
师: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女孩站在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家乡。(教师板书“盼”)
师:同学们读出了一个“盼”字,老师觉得十分贴切,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从诗中哪些句子可看出来?
生1:2、3、4、小节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喜悦的心情。。
师: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课后链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生1:它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
生2:它在几乎不能修路的地方建成了,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青藏铁路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师: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生:(齐读)“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师:诗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
生:“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生1:把路都修建到只有神鹰才能飞上去青藏高原上了,能不神吗?
生2:青藏高原太高了,远远望,就想一片吉祥的云飞过蓝天,很神奇。
师:你们说得真好,谁能带着这种神奇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师:青藏铁路修建在这只有神鹰才能飞过的莽莽的“世界屋脊”上,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师一边描述一变播放课件图片。)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所以说这是一条——
生:(齐读)神奇的天路。
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生:“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师:说说理由?生谈感受
师:(课件出示)请大家观看课件感受青藏铁路穿山越岭的壮观气势。
师:的确,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就像感动中国颁奖词说的那样:“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观看图片,用青藏铁路之最,证明筑路的艰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评析]图片、视频直观、生动的展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天路”的含义,降低了学习难度,优化了反馈与评价的过程,学生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为语文学习的高质量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
师:青藏铁路的竣工,引起了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有机会见到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1:你们真厉害!你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向你们致敬!……
师: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你们想不想去西藏看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踏上神奇的天路,坐上音乐火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播放歌曲《天路》,出示青藏高原风景图)
[评析]用图片、音乐和语言扣击学生心扉,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引发学生思考,让深刻的道理慢慢渗透学生心田,激发起建设者的赞美,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团结的渴望,落实教学难点。
备课资料
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2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34公里,1984年建成运营。新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进入拉萨市,全长1118公里。建设工期为6年。设计年输送能力为客车8对,货流密度500万吨。新线于2001年2月开工,2002年开始从南山口向南铺轨,2004年在安多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铺轨,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并提前实现全线铺通。2006年7月正式通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沿线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地震、雷击等灾害严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
国外媒体评价青藏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
随着这条1118公里长的“天路”从格尔木成功铺轨至拉萨,世界铁路建设史、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以及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的生活史都掀开了新的一页。
国际社会称青藏铁路是“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短短4年多时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就宣告全线贯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这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奇迹。
1954年,西藏和平解放仅3年,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在拉萨会师,世世代代饱受交通封闭和贫穷落后之苦的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雪域高原第一次有了通向祖国内地的“幸福路”“光明路”。今秋十月,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世界屋脊”的大门又因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而向世界敞开,古老的青藏大地将因此乘上钢铁巨龙驶向现代文明。
西藏人民是青藏铁路的最大受益者。青藏铁路带来的进出藏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的增长以及运费的下降,不仅能拉动西藏三、二、一产业快速发展,为西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及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提供持续动力,而且必将进一步密切西藏与国内各省区市的血肉联系,增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高原自然风光和古老雪域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展示、保护、弘扬和发展架起一座“金桥”。
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结束西藏不通火车漫长历史的民心工程,建设伊始,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通道,而且要以人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成就。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世界性难题的挑战,广大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顽强拼搏、求是创新,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忍受着“生命禁区”一次次难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不仅以奇迹般的高速度将铁路铺向拉萨,科学妥善地处理了重大工程与高原环境保护的关系难题,在冻土工程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而且培育了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为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送了新的动力。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祥()巨()吉()青()
样()臣()古()清()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选词填空
神鹰祥云巨龙歌声
1.()披着霞光。2.()翻山越岭
3.()传遍四方。4.()飞过蓝天
三、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天路被人们青藏铁路称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天路”指的是,人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条路。
参考答案:
一、吉祥样子巨大大臣吉祥古代青山清晨
二、神鹰巨龙歌声祥云
三、青藏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
四、青藏铁路建在很高的地方,离天最近

二年级语文上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培养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2.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决定、解决、解放”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树立了这块石碑。

重点

难点1.学习课文,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

2.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树立了这块石碑。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①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句导读:交代了地点。]毛主席在江西领导②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句导读:“领导革命”说明当时毛主席肩负的责任重大,工作非常繁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住在沙洲坝。

沙洲坝是个缺水的村庄,村子里一口井也没有。[句导读:“是……也……”说明沙洲坝的环境非常艰苦。]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吃水非常困难③,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句导读:写出了挖井的原因——乡亲们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毛主席决定④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句导读:“决定带领”点明了毛主席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急群众之所急。]

段导读:写毛主席决定带领红军战士挖井的原因。

一天,毛主席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到村边勘察⑤水源,选定了一处地湿草多的地方,开始⑥挖了起来。[句导读:“勘察”“选定”“挖”写出了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经过。]乡亲们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也纷纷带着工具赶来了。[句导读:“纷纷”说明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挖到五米深⑦的时候,一股泉水喷涌⑧而出。[句导读:“喷涌而出”写出挖井成功了。]井挖好后,大家在井边铺上了鹅卵石。乡亲们的吃水问题解决⑨了。[句导读:“解决了”点明了挖井的结果。]

段导读:写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毛主席看到村里人吃水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⑩想念毛主席。”[句导读:这句话写乡亲们用立石碑、刻碑文的方法来赞颂毛主席身体力行、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品质。]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纪念毛主席,表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1.学习课文,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树立了这块石碑。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会怎样做?

2.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文题目,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1自然段

1.讲读第一句。把表示地点的词画出来。(瑞金、沙洲坝)

2.讲读第二句。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画出来。

(1)从“缺水”这个词能看出什么?

(2)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

(3)毛主席怎么想呢?(他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3.再读第2自然段,体会沙洲坝人民面临的吃水困难。

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毛主席的伟大

1.毛主席是怎么做的?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想象挖井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画出“带领”这个词。

3.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从中看出毛主席的什么品质?(表现了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的精神品质。)

4.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4自然段

1.出示课件,观看这口井的实物照片。说出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4自然段。

(1)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2)把这句话画出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毛主席解决的不仅仅是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他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他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时刻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的,谁来讲一讲?

5.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那些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关怀、帮助过自己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而且现在的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知之甚少,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授课前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背景有个简要的了解。教师应对毛主席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品质。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再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学会感恩。

1.学会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深厚情谊。

生字、新词卡片。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齐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的字是什么意思。

二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交流汇报。

(1)主席:某些国家的政府机关、党派或团体中某一级的最高领导职务。

(2)领导:带领并引导大家开展工作。

(3)勘察: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多用于采矿或工程施工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2.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士—土主—王忘—亡决—缺

(2)比较每组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字的音、形、义进行区别并组词。)

3.找出最难记的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记住。

(1)猜字谜:草字头,小横连,十张口,在下面。谜底:革

(2)熟字相加法记忆生字。

令+页=领巳+寸=导占+戈=战

四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按照字的结构归类。

2.观察生字表,看清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同桌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4.教师示范书写“革、具”,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规范书写。

5.学生观察后描一描。

6.集体讲评书写情况。

1.《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应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2.运用音像结合的手段创设情境。当教师将毛主席的光荣事迹进行深情描述之后,开始播放课件,使毛主席的光辉形象随着雄浑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震撼人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毛主席的距离。

1.比一比,再组词。

2.填空。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大家在井边铺上了鹅卵石。

大家把鹅卵石铺在了井边。

(1)老师拿起书。

老师把书拿起。

(2)我关上了水龙头。

我把水龙头关上了。

4.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字,组成成语。

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虎)头蛇尾

5.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旁边立石碑?

一走近伟人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二名人小故事

林肯曾发表过这样的竞选演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三题材解析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既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二年级语文上5一株紫丁香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朗读课文,懂得“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种紫丁香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老师深深的爱,引导学生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情谊。

2.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解除、疲倦、盛开”等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送给老师。

重点

难点1.理解“窗前一株紫丁香”代表着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把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表达清楚。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窗前一株紫丁香

踮①起脚尖儿,[句导读:“踮起”说明“我们”的动作很轻,怕打扰老师的工作。]

走进浓绿的小院。[句导读:点明“我们”来到的地方。]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句导读:写出“我们”对老师的尊敬。]

第一部分(第1小节):“我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了一株紫丁香。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句导读:句中“让”“伸进”“做伴”点明了“我们”的心愿,蕴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爱。]

节导读:写“我们”美好的心愿是让紫丁香绿色的枝叶夜夜陪伴老师。

您听,您听,

绿叶在风里沙沙②,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解除③一天的疲倦④。[句导读:句中“沙沙”“唱歌”“解除”都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希望用美妙的歌声为老师解除疲劳。]

节导读:写“我们”希望绿叶在风里的沙沙声能为老师解除疲劳。

您看,您看,

满树盛⑤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⑥您时时把我们挂牵⑦。[句导读:作者把“小花”想象成“笑脸”,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节导读:写盛开的小花能让老师感到欣慰。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快休息吧![句导读:这句是“我们”至真至诚的呼唤,体现了“我们”对老师的关爱。]

让花香飘⑧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⑨又香又甜。[句导读:句中“让”“准是”表明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祝福。]

节导读:这一小节把儿童纯洁、美好的心灵表现得淋漓尽致。夜深了,星星困了,孩子们催促老师快快休息,愿浓浓的花香飘进劳累了一天的老师的梦里,那梦美好而甜蜜。

第二部分(第2~5小节):“我们”种紫丁香是为给老师带来幸福和快乐。

字词导读

①踮(diǎn):抬起后脚跟,用脚尖站着。

②沙沙:拟声词,形容踩着沙子、飞沙等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

③解除:去掉;消除。

④疲倦(píjuàn):疲乏;困倦。(例句)父亲揉了揉疲倦的双眼,继续工作。

⑥感谢:用言语行动表示感激。(例句)我很感谢他对我的耐心帮助。

⑦挂牵:放在心上。(例句)母亲总是挂牵着远行的孩子。

⑨准是:一定是。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疲倦、解除、盛开”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小节,体会出“窗前一株紫丁香”表达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介绍紫丁香的资料片);生字、新词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能介绍几种自己喜欢的花吗?

2.老师请大家观赏一种植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播放课件)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窗前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1.自己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和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对照拼音认读生字。(采用随机读或者开火车读的形式)

3.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朋友呢?(小组学习)

4.学生交流汇报。

(1)“株、浓、伸、疲、倦”都是形声字。

(2)“帅”加一笔成为“师”。

(3)“甜”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表示舌头;右边的“甘”,表示甜。

5.哪些字比较容易写错呢?(指导书写“甜、绿”两个生字)

6.再次认读本课的生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的内容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呢?(5小节。)标出小节序号。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窗前一株紫丁香》。)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质疑)

5.学生质疑后,教师梳理。

(1)谁在窗前栽种了一株紫丁香?(2)为什么在窗前栽种一株紫丁香?

6.再次朗读课文,尝试解疑。

7.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也就是学生在窗前栽的。

学生2:因为“我们”希望紫丁香和老师做伴,所以要给老师栽种一株紫丁香。

四学习课文的第1小节,理解这一小节的意思

1.读一读第1小节,数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3句话。)

2.谁把紫丁香栽到了老师的窗前?(“我们”。)

3.“我们”是怎样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的?(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

4.哪个同学能够做出“踮起脚尖儿”的样子?(学生表演)

5.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浓绿”指的是特别的绿。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在这个小院子里,栽种着挺拔的大树,茂盛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学生2:我从“踮起脚尖儿”体会出“我们”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把紫丁香栽到了老师的窗前。

学生3:我体会出这件事情发生在夏季。

6.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五学习课文第2小节,体会这一小节的意思

1.“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一株紫丁香呢?朗读课文第2小节,思考。(“我们”希望紫丁香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夜夜和老师做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小节,体会出“我们”对老师的爱。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情感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理解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例如:读第1小节时要读得轻缓、深情,表现出孩子们悄悄为老师在窗前栽下紫丁香的纯真心灵;第2、3、4小节中的第一句“老师,老师”“您听,您听”“您看,您看”是孩子对老师亲切的呼唤,读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词语间的停顿,后一个词语要稍重读,从而表现出孩子们对老师真切的情意。另外,这三小节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孩子们美好的心愿。第5小节可读得语气轻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1.学习课文,理解“一株紫丁香”蕴含的情谊。

2.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送给老师。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含意。

课件1(生字、新词的投影);课件2(课文的配乐朗诵)。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1,认读生字、新词。(开火车朗读)

2.检查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3.“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蕴含了“我们”的心意,寄托了“我们”的心愿。这份心愿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歌。

二学习课文第3、4小节,理解诗歌的意思

1.朗读第3、4小节,想一想,“我们”的心愿是什么?(感谢老师。)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3.教师追问:什么是疲倦?什么是挂牵?

(1)疲倦:疲乏;困倦。(2)挂牵:放在心上。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小节,体会“我们”对老师的一片热爱之情。

三学习诗歌第5小节,体会诗歌的含意

1.在“我们”的心中,还有什么心愿呢?朗读诗歌第5小节。

2.学生汇报。(在“我们”的心中还有美好的心愿。夜深了,“我们”希望老师快些休息,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总结全文

1.同桌合作朗读这首诗,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

2.“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一株紫丁香呢?(老师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同学。同学们悄悄地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下一株紫丁香,把自己对老师深深的爱、无限的敬意寄托在花香中,为老师解除工作的疲劳,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牵挂;愿花香飘进老师的睡梦中,带给老师又甜又香的梦。)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己的成长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

3.出示练习。

亲爱的老师:

1.文章以儿童的口吻,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从儿童的角度写,使教师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应将这一主题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

2.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认识和了解“紫丁香”。

1.看拼音,写词语。

lǎoshī(老师)shíjiān(时间)shēnchū(伸出)lǜshù(绿树)

zuòbàn(做伴)mǎntiān(满天)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宁静)的小院(茂盛)的枝叶(美丽)的小花

(可爱)的笑脸(甜蜜)的梦乡(闪闪)的星星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您看,您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4.“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

一丁香

丁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有浓郁的香味,花冠长筒状。

二教师节的由来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如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三教学设计及意图(节选)

精读

1.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教师引读。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使其更好地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4.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3小节。引导学生:从“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儿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生自由发言)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教学目标:

1.学会 7 个生字,认读 7 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 “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 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 指名 3、4 个学生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 (师范读课文)

二、 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 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 “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 仔细观察“已” “己” ,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 头了, “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 4.组词,积累词汇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 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 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 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 要求:正确,尽量流利。 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 同桌互读,互查。 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 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 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 吹 已 艳 运 充

二年级语文上4日月潭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在学习中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的景色特点,产生对台湾宝岛的向往之情。

2.学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环绕、秀丽、吸引”等词语。

3.学习课文,了解日月潭的景色特点,体会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的景色特点。

2.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语句描写的景象。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句导读:点明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那里群山环绕①,树木茂盛②,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③。[句导读: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优美。]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句导读:点明日月潭水深、水绿的特点。]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句导读:这几句话介绍了光华岛把湖面分成了像太阳的日潭和像月亮的月潭。]

段导读:写了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句导读:薄薄的雾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④地倒⑤映在湖水中。[句导读:“隐隐约约”“倒映”勾画出了日月潭清晨的秀丽风光。]

段导读:描写了日月潭清晨的景色。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⑥地展现⑦在眼前。[句导读:“清晰”与“隐隐约约”形成对比,说明雾散了,美景清晰地展现出来了。]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⑧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⑨,就像童话中的仙境⑩。[句导读:描写了中午下雨时日月潭的奇特风光,与午晴时的美景形成对比,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日月潭的独特风景。]

段导读:描写了日月潭中午晴天、雨天的不同风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不同时间的秀丽风光。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句导读:这是一个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了日月潭是旅游胜地。

字词导读

①环绕(huánrào):围绕。

②茂盛(màoshènɡ):(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③名胜古迹(míngshèngɡǔjì):指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古迹,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例句)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④隐隐约约(yǐnyǐnyuēyuē):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例句)远处的山林里传来隐隐约约的鸟鸣声。

⑥清晰(qīnɡxī):非常清楚。

⑦展现:呈现。

⑧好像:似乎;仿佛。

⑨朦胧(ménɡlónɡ):不清楚,模糊。

⑩仙境:神话中仙人住的地方。

○11风光秀丽:风景清秀美丽。

○12吸:这里读xī。

1.学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日月潭风光的声像资料);中国地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指向台湾的位置,提问: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台湾。)

2.教师介绍台湾的有关情况。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欣赏驰名中外的日月潭的迷人风光。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章的大意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2.自学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字音。

3.反馈生字的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朗读。

(2)教师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附近美丽岛吸引片

4.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记忆生字。

(1)形声字记字法:附近华(2)给熟字加偏旁:不—环央—映少—纱

(3)形近字比较:名—各岛—鸟

5.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附近环绕中央小岛倒映仙境秀丽美丽吸引名胜古迹

6.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

2.读一读每句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学生1:第一句话主要介绍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学生2:第二句话介绍了日月潭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追问:“附近”是什么意思?(附近:指靠近某地。)

学生3:第三句介绍了日月潭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它坐落在群山之中,树木非常茂盛。

教师追问:“名胜古迹”“环绕”分别是什么意思?(名胜古迹:著名的风景区和古代遗迹。环绕:围绕。)

4.再读这段文字,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日月潭的景色一定非常迷人;日月潭坐落在群山之间,树木非常茂盛,空气一定非常清新……)

5.欣赏多媒体课件,感知日月潭的迷人风光。(播放多媒体课件)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1.引导学生质疑:日月潭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1:日月潭的湖水很深,湖水碧绿。

学生2:我了解到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因为湖中央有一个小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的一半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的一半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3:我了解到湖中央的这个小岛叫做“光华岛”。

3.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播放录像资料,从画面上能够清晰地看出日月潭的形状)

看了这段录像资料,能说出你此时的感受吗?(日月潭风光迷人,景色优美,名字非常巧妙……)

4.表达训练:出示投影,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学习本课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2.利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的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日月潭秀丽的景色。

2.学习课文中描写日月潭风光的语句,感受重点语句描绘出的景象。

3.背诵课文中感兴趣的段落。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表现日月潭清晨、中午不同时间段风光的录像资料;表现细雨霏霏中的日月潭的风光资料)。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准字音。

2.读字、读词,练习扩词。

央中央央求央告南南方南瓜南半球岛小岛岛屿岛国

3.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现在我们开展“读书接龙”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好。

4.哪个同学能够说出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呢?(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二学习课文,整体把握日月潭的特点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而且了解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日月潭的风光吧!

2.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日月潭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在文中标画出有关的语句。(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

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日月潭秀丽的景色

1.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日月潭秀丽的景色呢?自学课文的第3、4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标画有关的语句。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彼此的观点。

4.全班汇报,进行交流。

学生1:清晨的日月潭景色秀丽。

学生2: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日月潭上飘着薄雾,天上还有一闪一闪的晨星,山上闪着点点灯火,这一切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景色真美呀!

(1)教师追问:什么是“隐隐约约”?(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是很清楚。)

(2)观看课件,感受清晨日月潭的迷人风光。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学生3:天气晴朗的中午,日月潭的风光十分秀丽。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呈现在游客的眼前。

学生4:在蒙蒙的细雨中,日月潭似乎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细雨中日月潭的风光。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日月潭的迷人风光。

5.出示投影,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因为(),所以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台湾的日月潭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文章的叙述上,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围绕着“日月潭风光秀丽”这一特点,分别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日月潭的景色。在具体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作业本上。

五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导游词呢?

2.实践活动:我是一名小导游。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教师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设计得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

2.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自然段都背下来。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月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小月。

(1)今天的升旗手是张方。

张方是今天的升旗手。

(2)这本书是小军送给我的礼物。

小军送给我的礼物是这本书。

2.你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吗?

光华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3.你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日月潭,为什么?

一台湾省概况

台湾省简称台。在中国东南海上,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赤尾屿、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陆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高山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日月潭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去哪儿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又重新见到了光明。

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日月潭。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的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1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2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3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4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晴天、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读者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景之美、文之美,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语文上9天鹅,大虾和梭鱼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62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