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m.jab88.COm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引导]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一步加紧侵略中国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灭亡中国,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随之开始了全面民族抗战。

导入新课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板书)

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引导学生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

(3)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表示“准备应战”。

(4)国民党正式接受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5)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二、南京大屠杀(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

讨论: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后有什么感想?对于日本战后几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最近的教科书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强调: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质,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一笔血债。对于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定历史事实的行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三、血战台儿庄(板书)

1、血战台儿庄(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以下重点内容:指挥——李宗仁;时间——1938年春;战果——歼敌1万多人;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板书)

提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了哪些大的军事行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1)在枣宜战役中,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一度击退日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2)三次长沙会战,重创日军,迫使日军北撤。(3)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痛击日军。

四、百团大战(板书)

1、背景

百团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动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指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2、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介绍百团大战的简况:发动时间——1940年秋;指挥——彭德怀;规模——八路军105个团约20万人;进攻重点——华北日军交通线和据点。

3、意义

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有关百团大战历史意义的课文。

[小结]

1、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2、南大屠杀:中国军民被屠杀30万人以上。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4、敌后战场: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作业布置]

让学生思考“课后题”。

相关知识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难点是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中更能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一课,同时也能看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全民族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应对日本的入侵东三省有所了解,才能在本课中看到日军侵华范围的扩大,同时了解一些相关地名所处的位置,如卢沟桥,,最好能看电影《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中国军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课改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而本课历史资料相对较多,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采用师生谈话交流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获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翻寻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资料。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收集卢沟桥的图片,收集影像资料《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远东际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事件之经过》部分片断。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下阅读《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2、学习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课件展示:“卢沟晓月”图片、“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图片,简介“卢沟桥”。
提问: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鼓励学生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大概经过。(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美丽的景色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但又产生疑问。)
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这是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竞相参与展示自己口才的环节。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点评学生的看法。)
教师总结并简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面对日军的入侵,我们没有坐以待毙,数十名烈火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并让学生找出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两位将士名称。
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十分激烈,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双方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最终失守了。但是卢沟桥的炮声音也吹响了全民族抗日的号角。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是已经放下武器、没有抵抗能力的军人和军警。
 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结合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讲述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两幅图片资料)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让学生在动感画面中去体会日军的残无人道。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记下日本人欠了我们多少条人命。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这些材料没有任何的夸张、虚构,而是血淋淋的实实在在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些材料都选自二战后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事件之经过》。
[投影显示]
远东国际法庭经过两年半漫漫长夜的审讯,(开庭共八百一十八次,审讯记录达四万八千多页)在1948年11月4日上午开始举行宣判。那个长达一千二百十八页,打破世界记录的判决书便宣读了八天之久。宣布各被告的个别刑罚是在11月12日下午(最后一庭)举行的。对松井石根,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的是绞死刑。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说:“1937年12月13日早晨,当日军进入市内时,完全没有遭遇到抵抗。”“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南京市像被捕获的饵食似的落到了日本人手中;该市不像是由有组织的战斗部队所占领的;战胜的日军捕捉他们的饵食,犯下了不胜计数的暴行;日军单独地或二、三成群地在全市游荡,任意实行杀人、强奸、抢劫和放火,当时任何纪律也没有。许多日军喝得酩酊大醉,在街上漫步,对一点也未开罪他们的中国男女和小孩毫无道理地和不分皂白地予以屠杀,终至在大街小巷都遍地横陈被杀害者的尸体。”“中国人像兔子似地被猎取着,只要看见哪个人一动就被抢杀。”“由于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在日方占领南京的最初的两三天功夫,至少有一万二千非战斗人员的中国男女和儿童被杀害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借梅汝璈先生的话来分析:法庭的语言是慎重的,估计是保守的。以上这些认定都是根据法庭认为确凿可靠的证言而写入判决书的。然而,仅仅从以上几句话里已经可以看出日军是怎样穷凶极恶、无法无天,以及我数十万呻吟于敌人铁蹄下的南京无辜同胞其命运是何等地悲惨!判决书上这寥寥数语不啻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地狱写真图。”
但是,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政府却总是闪烁其词不敢面对。而且随着右翼势力的兴起,日本国内不断出现否定其侵略的历史,引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可以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掩盖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沉渣泛起的表现。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并没有真诚地向亚洲各受害国人民,尤其是向中国人民道歉!提醒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但要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课件展示:“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学生很快认出图中人物,对此事议论发言阐述自己观点。这一话题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过渡: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一个民族。国难当头,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致对外。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
三、共赴国难: 
课件展示:《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枪口对外,齐步前进!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其战斗序列如下:
课件展示: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图。(课件展示文字、图片时,教师走入小组,倾听、分析。提问学生并进行简明扼要总结,纠正学生偏颇的观点。)

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进入一个新阶段。
多媒体显示画面:《八路军挺进晋西北》《新四军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待场景。
最后,学生共同朗读(课件展示):
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
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同胞们,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学生齐读悲壮的《八百壮士歌》,受到鼓舞。在歌曲《大刀进行曲》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3、课堂小结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4、课堂练习:
选择题:
1、日本老兵东史郎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拜祭,向亡灵忏悔谢罪,在他所拜祭的纪念壁上赫然写着多少人遇难
A.30000B300000C220000D18000
2、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下列哪一个城市
A.北京B沈阳C上海D北平
3、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4、日军进攻北平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申仲明
时政小论文: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今日本右翼势力却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请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一观点
或者思维碰撞(讨论)
(1)“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子虚乌有”吗?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5、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三、共赴国难: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八路军、新四军
四、评价:
如果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心中泛起了爱国的意识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我就成功了。如果无所谓,我就彻底失败。同时也让学生正确认识国民党将士在抗日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从未上过初二的课呢,如何反思啊。情况特殊!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复习学案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1.

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师长等壮烈牺牲。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到93页的内容,回答1—2问题: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

日军在南京的杀人比赛。上图为南京大屠杀中的两个杀人恶魔:向井敏明和野天毅。他们曾被日本奉为“英雄”。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又向哪些地方发动了

大规模进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94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

3.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日军杀人手段

有哪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

的中国士兵达多少人?看右方图片,你有何感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回答第4题:

4.说说与这两付臂章有关的历史。

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其他战争罪犯。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演讲时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近代以来,我们要牢记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

1.(2010安徽)“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A.台儿庄B.南京C.卢沟桥D.沈阳

2.(2010湖南岳阳)“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红军长征胜利C.全民族抗战开始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3.(2010湖南永州)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4.(2010福建三明)“……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

5.(2010广东广州)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6.(2008山东省)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7.读图题

(1)图一中此地曾发生过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图一图二

(2)图二反映的信息与日军的哪一暴行相关?

(3)面对日军的咄咄逼人之势,两党的表现如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体会淞沪会战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通过简述中国守军抗日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史料研读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凶残罪行为例,让学生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统编教材中“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研读史实的能力,从而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系方法,形成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淞沪会战中,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队一致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华暴行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师: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卢沟桥之歌》,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

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一、七七事变

师:回望1937年的卢沟桥,我们不禁想问:“1937年的卢沟桥见证了什么?”

生: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藉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方拒绝后,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县城,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师:假如日本兵没有失踪,一切会随之而改变吗?

生:士兵失踪纯属借口。

师:为什么全面战争挑起于1937年的卢沟桥?

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约,《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日本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三省。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师:日本按原定计划,将魔爪伸向华北,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也就是说,早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侵略者已虎踞北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敌人,可以说“蓄谋已久”!

师:为什么全面战争挑起于1937年的卢沟桥?”

生:1936年,日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战略要地——北平,仅有西南面的卢沟桥由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

师:如果日本夺下卢沟桥会怎么样?

生: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

师:卢沟桥恰恰是平汉线上的咽喉,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以平津作为后方,一路畅通无阻的南下,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而此前中国国内长期动荡,经济发展迟滞也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危机四起”。

师:面对此情此景,卢沟桥畔的守军怎么办呢?

师:为什么歌中反复强调“男儿坟墓在此桥”?为什么中国军人抱着必死的信念誓死捍卫卢沟桥?

生:体现坚决抗战,士兵的勇敢,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光荣传统。

师: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在保卫北平的南苑战斗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激励将士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而他,和他的二十九军一起,践行此诺,战死沙场。无数的中华儿女们正如二十九军将士宋哲元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132师师长赵登禹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世流芳!

师:七七事变后,日军怎样进一步扩大侵略?

生: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陷落8月13日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1月12日上海沦陷。因此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师:1937年的卢沟桥枪声响起后,走向历史前台的是什么?

中共: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的响亮口号。

人民:在中共领导人的号召下,对于英勇抗敌的二十九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

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连七八岁的小儿也端着水盆供二十九军士兵磨刀之用。远在广州街头的擦鞋童标仔也决定将自己一天劳动所得捐献出去,支持抗日。身处异国他乡的新加坡华侨陈嘉庚,成立了筹赈会,后又成立“南侨总会”,发动侨胞出钱出力出人,支援抗战,用实际行动支持祖国抗日救亡。

国民党:在全国民众的压力之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师: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应该怎么做才能打败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生:在这个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摈弃前嫌,通力合作。

师: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全国人民踊跃参军,共同奔赴抗日战争,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

从此“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团结全民族进行抗战成为1937壮歌中的最强音!

朱自清先生在他1939年7月7日写的文章《这一天》中是这样说的: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两年后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师: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说,“睡狮醒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生: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师:是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所谓畏惧的奔向了战场,而他们身后的爹娘们也深明大义。

四川安县王者成送给他身处战场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边写道: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些话语昭示了当时的人们深刻的明白了”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捍卫祖国,就是捍卫自己的家园!中国人连死都不怕,何惧日本侵略者!

三、淞沪会战

师:看,1937年的上海火车站在遭受日军轰炸之后,有这样一个经受了战争摧残,孤独无望的孩子,他的父母不知去向,家国破碎而他只能痛哭。这些画面令人心寒,到底发生了什么?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师:微笑的儿童,静谧的田野也不能幸免于战火,国民政府组织了70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本也先后出动了海陆空军装备现代化武器的部队近30万人,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死伤5万余人;面对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同样死伤惨重,伤亡27万人。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曾任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的冯玉祥说过,“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战场成为“血肉磨坊”,令人叹惋,好在战火无情而人有情。

淞沪会战中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98师第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身先士卒,要求全营官兵“团结战斗、坚守阵地,爱我中华,杀敌立功”,最终在宝山战役中舍生取义,以身殉国。后人写诗“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悼念姚子青及其带领的英烈们。

1937年10月,日军攻入上海市区,副团长谢晋元率八百名官兵坚守西行仓库四昼夜,打退一万多名日军先后六次进攻,毙敌两百多名,击毁坦克两辆。此后有人创作《八百壮士歌》,让谢晋元团官兵不屈的精神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四方强敌不敢当。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把八百壮士做榜样。

——《八百壮士歌》

师:听罢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民族英雄的英勇、中国不会亡的信念

师: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战场,热血不会冷却,人民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把胶州路改名为晋元路以示纪念,今天,谢晋元们依旧是我们的榜样,留存于你我心中!

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就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师: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师:曾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党师长黄维感叹“一寸山河一寸血”,而我们更要振臂高呼“万里长城永不倒”!因为,面对日本现代化的屠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的血肉铸成的新的长城!由于日军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四、南京大屠杀

师: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侵略军去寺庙烧香念佛,乞求胜利。而文豪泰戈尔听说此事后认为这简直是对人类善良的绝大亵渎和讽刺。于是他愤然提笔写下了《敬礼佛陀的人》的长篇诗歌,鞭笞魔鬼们所谓的“善心”。

把他们走过的绿野和闹市的道路,

用鲜血染红了之后,

必定会引起哭泣与哀号……

——1937,泰戈尔《敬礼佛陀的人》

师:南京城在哭泣,它为何而哭?曾经的都城南京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的是怎样的蹂躏?

材料一“(日军在南京城)首先抢到的是食物,但其他值钱的,特别是容易携带的物品亦任意抢夺。住在屋子里的人也遭抢,只要抵抗就被打死。”

——《纽约时报》(1938年1月19日报道)

材料二“日本军队根本不管是否是其他部队的管辖区域,都进行抢劫……何况在已钉上司令部标牌的建筑物内,满不在乎地行窃,这也太过分了。”

——《中岛今朝吾日记》(日军16师团长)

材料三据原南京国际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3月—6月的调查表明,由纵火所造成的损失占南京城区市民家庭总损失的52%,动产中的损失有近50%被日本士兵抢去了。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师:如果把这几段史料每段用一个字高度浓缩概况,同学们会选用什么样的字眼?

生:烧、杀、抢、掠。

材料从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六周的时间内,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妇女惨遭蹂躏。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材料日本报纸报道南京失陷后,日军进行斩杀中国民众的“竞赛”。

师:难道中国人的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在他们眼中只是游戏的道具吗?日军的暴行实难理解!听到,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文字和图片,心情是沉重的,愤怒的,不甘和难以置信的。

据一份被美国情报局截获、解密的1938年1月17日由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自东京发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一份密电:“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的来函,提供充分的证明: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很多是极其残暴血腥的屠杀。”

师:据日本自己的资料显示,多少人因此丧命?又有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

生:30万!

师: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一直到达苏州,延展的距离是320多公里长、死难者身上的血重达1200吨、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这些骇人的数字,多么触目惊心;这样的人间惨剧,多么难以想象……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回望历史,叩问苍天:为什么日本侵略者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兽性尽显呢?为什么日本媒体会大肆报道明显违背国际公约的暴行呢?

材料回顾人类的千年历史,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战争期间的残忍暴行并非是一个种族或者一种文化的独有现象。文明的外表似乎过于单薄,人们能够很容易的将其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更是如此。

——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师:读到这样的文字,实在令人很痛心,但“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在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民族更走向了极端,在战场上的日军成为战争的附属品,成为了毫无人性的战争机器,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真正是人类的浩劫!

师:当我们似乎为战争的残酷而绝望的时候,亲爱的同学们,千万别放弃希望,在1937年的南京,那如地狱般的岁月中依旧有天使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大学教授、或许是公司职员,但在千千万万的南京人民心中他们是“活菩萨”、“守护神”。

师:他们以一己之力抗衡非正义的反人类的日军暴行,他们不仅伸出援手救助了25万难民,更用手中的纸笔、相机记录下发生在南京的一幕幕惨状,成为日后远东审判不可或缺的直接材料,更在当时就想方设法把日军屠城真相送出重围,使日本政府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将大屠杀主要责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将校80余人撤换回国。

师:他们的存在无疑彰显了那些身处战事中的国际友人们对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关怀与同情,他们的行为温暖了南京,温暖了中国,也温暖了今日的你我。

师:学完此课,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缅怀历史?

创作三行诗。

1.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2.吴广义《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

3.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4.李继锋《从沉沦到荣光——1931-1945抗日战争全纪录》

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兴趣,任选一个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抗日漫画,试着拿起画笔自己画一画。走出家门,寻访无锡的抗战痕迹,听一听战争中幸存者的心声。找一找我最喜爱的抗战歌曲,查一查歌曲背后的故事。

面对某些受到日本教科书蒙蔽的普通日本人,你有什么想对他(或者她)说的呢?不妨拿起笔写一写。

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的记忆犹在,让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说,“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66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