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编辑推荐

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S版


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S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上

8.朱德的扁担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教学反思: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知识点整理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知识点整理

【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字词学习】

字:抽、茅、陡、挑、鞋、累、藏、冈

词:带领、队伍、井冈山、敌人、坚守、粉碎、围攻、储备、斗笠、敬爱

四字词:翻山越岭、山高路陡

【重点句子】

1.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3.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中心思想】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发生在朱德身上的一件事情,朱德身为总司令,却和普通的官兵们一起挑粮。赞扬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

【作者简介】

朱良才生于1900年,是湖南汝城人,他一生南征北战,一生都从事于思想政治工作。早年间保卫过黄洋界,围剿过张辉瓒,曾断臂沙场,晚年作为开国上将,他是第一个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朱德的扁担》是他的一篇佳作,等传世佳作,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军之良才”。

【朱德简介】

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课文讲解】

通过学习《朱德的扁担》,我们可以学习到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他虽然为总司令,却和官兵们一起劳动,一起挑粮食,以身作则,不惧艰苦,所以我们也应该要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动动脑筋想一想】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答:因为战士们不想让朱德同志那么累,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想让他歇一歇。后来不藏了是因为朱德同志连夜又做了一个扁担,还写上了朱德记,战士们在敬佩他的同事更加不好意思藏扁担了。

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内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让人在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①。[句导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句导读:“不远”点明了当时敌人随时都会进犯井冈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带领队伍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出产②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句导读:“常常”表明去茅坪挑粮的次数多。]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难走。[句导读:“五六十里”说明挑粮的路远,“山高路陡”说明路难走。]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句导读:“每次”“谁”说明总是这样,从不例外,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红军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粮。虽然山高路远,但每次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句导读:“也”表明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⑤,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句导读:写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粮的情形。]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样跟敌人打仗。[句导读:写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⑦藏了起来。[句导读:因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劳累,所以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句导读:“不料……又……还……”点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见了,越发敬爱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句导读:“越发”写出了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并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

字词导读

①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②出产:本文指人工生产。

③常常:经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势险要,行走困难。

⑤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例句)爱迪生经过不断研究,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

⑦担

⑧敬爱:尊敬热爱。(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们敬爱的老师。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带有扁担图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带领的红军队伍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时的图片资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扁担图。

(1)教学“扁”“担”,并用“担”做扩词练习。

(2)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1)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2)教学“德”。字形指导: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半部是“一心”。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并板书)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对照拼音,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朱德扁担同志一支队伍井冈山出产草鞋斗笠打仗

(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学生汇报。

3.认读词语。

4.指导学生书写。

(1)按照生字的间架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扁、担”的书写。

(3)学生各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1)播放课件(会师时的图片),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啊!(看图)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②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师小结:红军会师后,面临着吃粮的困难,经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下还有敌人,这种危险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挑粮?(引发学生讨论)

4.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讲课前教师要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的革命精神。

2.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词语卡片;朱德和红军战士们共同挑粮的图片;歌谣投影。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2)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4.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朱德的高尚品质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习前两句。

(1)朱德爷爷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2)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3.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1)轻声读后面的课文,画出答案。

(2)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心疼藏又找来写上)

(3)“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不料”的语气。

(5)口头填空:

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一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1.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如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2.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为说话提供了材料和内容,课堂训练为说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给多音字组词。

斗难

2.比一比,再组词。

3.语文趣味练习。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争鸣×(十)万火急=(千)载难逢

4.战士们开始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二走近伟人

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请学生猜谜:“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随着学生说出谜底,出示扁担的图片。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老百姓主要用扁担来挑水和挑重物。现在在我国的农村,有些偏远山区道路崎岖,不能通车,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扁担来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扁担的课文。

2.出示课题:朱德的扁担,并齐读课题。

3.你们知道朱德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请学生回答,师补充。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你们一定想知道他的扁担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写他的扁担呢?下面我们来欣赏课文的情景朗读,初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4.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二、认读本课生字。

1.结合图片和组词,认读生字;

2.通过打气球的游戏进一步认识生字;

3.认读词语,再次熟练认识生字。

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老师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来解决,出示问题。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请学生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2.为什么要下山挑粮?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生活艰苦,吃粮食很困难。

3.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为什么?

从井冈山上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课文中是如何描述朱德挑粮的情景?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心疼朱德军长。

你的东西被人藏起来你会怎么办?朱德找到他的扁担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5.你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5个字吗?

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专用的扁担,任何人都不能拿走。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大家对于朱德在扁担上做记号的行为,有什么反应呢?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四、总结课文,提示主题。

1.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个怎样的人呢?(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2.齐读最后一段。(带着崇敬之情)

3.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

五、作业布置。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请阅读一些革命伟人的故事。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内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让人在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①。[句导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句导读:“不远”点明了当时敌人随时都会进犯井冈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带领队伍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出产②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句导读:“常常”表明去茅坪挑粮的次数多。]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难走。[句导读:“五六十里”说明挑粮的路远,“山高路陡”说明路难走。]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句导读:“每次”“谁”说明总是这样,从不例外,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红军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粮。虽然山高路远,但每次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句导读:“也”表明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⑤,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句导读:写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粮的情形。]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样跟敌人打仗。[句导读:写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⑦藏了起来。[句导读:因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劳累,所以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句导读:“不料……又……还……”点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见了,越发敬爱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句导读:“越发”写出了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并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

字词导读?

①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②出产:本文指人工生产。

③常常:经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势险要,行走困难。

⑤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例句)爱迪生经过不断研究,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

⑦担

⑧敬爱:尊敬热爱。(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们敬爱的老师。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带有扁担图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带领的红军队伍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时的图片资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扁担图。

(1)教学“扁”“担”,并用“担”做扩词练习。

(2)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1)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2)教学“德”。字形指导: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半部是“一心”。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并板书)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对照拼音,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教案。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朱德扁担同志一支队伍井冈山出产草鞋斗笠打仗

(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学生汇报。

3.认读词语。

4.指导学生书写。

(1)按照生字的间架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扁、担”的书写。

(3)学生各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1)播放课件(会师时的图片),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啊!(看图)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②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师小结:红军会师后,面临着吃粮的困难,经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下还有敌人,这种危险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挑粮?(引发学生讨论)

4.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讲课前教师要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的革命精神。

2.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词语卡片;朱德和红军战士们共同挑粮的图片;歌谣投影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2)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4.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朱德的高尚品质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习前两句。

(1)朱德爷爷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2)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3.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1)轻声读后面的课文,画出答案。

(2)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心疼藏又找来写上)

(3)“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不料”的语气。

(5)口头填空:

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一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1.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如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2.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为说话提供了材料和内容,课堂训练为说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给多音字组词。

斗难

2.比一比,再组词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教案。

3.语文趣味练习。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争鸣×(十)万火急=(千)载难逢

4.战士们开始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二走近伟人

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朱德的扁担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山上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9朱德的扁担
【教学要求】
1.认识“扁、担、志、支、队、伍、冈、远、产、鞋、斗、仗、疼、藏、料、越”16个生字,会写“斗、产、仗、担、支、扁、冈、远”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山高路陡、越发、敬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含义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出示课件2)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出示课件3)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出示课件4)请大家看扁担图。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扁担”两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且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5)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出示课件6/7)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生产草鞋打仗(出示课件8)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出示课件9)
(三)阅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课件10)一起读读“斗笠”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课件11)看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出示课件12)让学生看扁担的图片。
引导学生注意看扁担上的字。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真挚情感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朱德的哪些做法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画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出示课件13)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出示课件14)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出示课件13)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通过“五六十里”表现很远,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出示课件14)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出示课件13)
现在,大家再想一想:朱德同志让人心疼的地方有哪些?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小结: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休息。(出示课件15)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chíbiǎndanyuǎnfāng
()()()
shēnɡchǎndǎzhàngshānɡānɡ
()()()
二、多音字组词。
tiāo()nán()
挑难
tiǎo()nàn()
三、选词填空。
敬爱亲爱
1.我和()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2.()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
参考答案:
一、支持扁担远方生产打仗山冈
二、挑水挑事困难灾难
三、1.亲爱2.敬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重点句子、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衔接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出示课件9)读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让人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他的名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出示课件10)读句子: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整体回顾,总结升华情感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扁担上写的名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课外拓展,了解伟人事迹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研究方法,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出示课件11)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扁担一()队伍()的斗笠
一()粮食一()草鞋()的工作
二、连线。
穿粮食研究朱德
戴山路藏起名字
挑草鞋写上扁担
走斗笠敬爱打仗
三、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2.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3.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
2.云的颜色有、……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4.是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参考答案:
一、1.根支圆圆担双辛苦
二、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走山路研究打仗藏起扁担写上名字敬爱朱德
三、1.更加2.派3.险
四、1.两2.黄色红色紫色3.还有很多种颜色4.太阳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山上
会师挑粮藏不藏敬重
山下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先说优点:一、这一课,我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并深受教育。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再说不足之处: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需要我不时地提醒学生来维持课堂纪律。
同课异构
《朱德的扁担》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军长,队伍上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找扁担”
1.大家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担。而且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穿戴挑
藏找写
资源包
精彩片段
《朱德的扁担》教学片段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朱德”)
师: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从网上找的。
师: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扁担
师:(板书: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可以用来挑粮
师: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可以用来挑水
师:(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方便
师: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的名字,生齐读。)
师: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朱德
师:(板书: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扁担
师: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
生齐:朱德
师:课文写了谁的什么?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突出了——
生齐:“朱德”和“扁担”
师: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板书: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板书: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板书: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朱德同志同志又找人做了一根扁担。
师:(板书:做)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师读要求)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容易读错的生字。)
师: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扁担井冈山生产斗笠藏起来不料越发
(指名读)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师: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出示长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朱德同志
师:他去干什么呀?
生:去挑粮
师: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不是,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的。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齐读)
师: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2句。
师: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1:我知道了时间是1928年。
生2: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3: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毛主席
师:1927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这是谁呢?
生:朱德同志
师: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会师
师: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增多了
师:力量更——
生:强大了
师: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2: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3: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4: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山上
师: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师:(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担”字是一个提手旁加一个“元旦”的“旦”字。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上把这节课学的8个生字都写一写。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备课资料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生字扩词
产()()()
担()()()
远()()()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让人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1.这一段有()话。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在文中画出。
3.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的扁担,是因为他在扁担上写下了_________。
4.你认为朱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红军战士们看到朱德军长白天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晚上整夜整夜研究打仗,怕他身体吃不消,都来劝说朱德军长。想象一下,他们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生产出产产业担水担子负担远近远方遥远
二、1.62.大家看了心疼3.他的名字4.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三、老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要爱惜身体呀!挑粮这样的小事我们去就行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4、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篇课文中,你认识了谁?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

2、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边写边讲解朱的演化过程)指名认读指导

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一到两句话就可以了。)

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

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

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指名读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一担水”。

(3)(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方便

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朱德记),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6、指名读课题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课件出示,教学“冈”)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课件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

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解说守的演化)指出“攻”“守”是一组反义词。

敌人把我们红军紧紧围住,就想把我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要坚守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

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指名读,齐读)

教学生字“必”(必的汉字演化过程)谁能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

3.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课堂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2.重点学写“志”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3.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民谣导入:

1.出示歌谣

同学们,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朱德挑谷上山,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范读,指名读,齐读)

知道这首民谣是讲什么吗?(朱德挑粮)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击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1)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①“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

你觉得朱德怎么样?

②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

②是啊,这么远的路,而朱德他们是走的我们这样的路吗?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什么是“山高路陡”?指导读好这个词

③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④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

(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

⑤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一起读好这句话。

(3)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哪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

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一块儿苦,一块儿乐!

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

1.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提高读写能力

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山高路陡

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教学中,先通过介绍朱德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再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让学生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课堂上主要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

二年级语文上16朱德的扁担教案反思作业题(部编版)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3.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新偏旁同字框。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教学难点】

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国家副主席朱德爷爷。(课件出示1)朱德图文

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朱德爷爷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biǎndānzhìwǔjūnzhànshìzěn

扁担志伍军战士怎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扁、担、军、战、怎”,整体认读音节“志、伍、士”。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朱德扁担抽出敌人斗笠打仗心疼不料敬爱山高路陡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战士们心疼,把藏起来,

在刻三个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6)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扁担志伍军战士怎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士”加“心”是“志”;“亻”加“五”是“伍”,“冖”加“车”是“军”。

(2)换一换:“想”减“相”换“乍”就是“怎”。“但”减“亻”换“扌”就是“担”,“站”减“立”换“戈”就是“战”。

(3)减一减:“偏”减“亻”是“扁”。

(4)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扁、战”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7):“扁、战”田字格课件。

“扁”:半包围结构,属于左上包围:左上包围类型的字包围部分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扁”字“户”部要斜长,下面的部分要写端正。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突出包围圈。

“战”:左右结构,左右差不多大,右部“戈”斜钩写长而舒展,不要写成“弋”。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8):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爷爷,了解了他和扁担的感人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biǎndɑnduìwutónɡzhìzhànshì

()()()()

1.抄写本课会写字,各四个。

3.搜集我国十大元帅。

答案:

1.扁担队伍同志战士

2.略。

3.中国共产党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诱导试学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他是谁?请同学们再次呼喊他的名字。(生:朱德)(师板书:朱德)我们听到了朱德与什么之间发生的故事。(生:扁担)(师板书:扁担)我们已经了解了朱德是用扁担往山上挑粮,为什么要挑粮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2.师简介历史背景(课件出示9)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3.大家看朱德准备去挑粮了,(课件出示10:出示课文插图)你看这就是朱德,还有那一根扁担,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扁担上写有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为什么扁担上会刻有这些字呢?(战士们藏扁担)

二引导探学

1.同学们,老师今天要代表朱德军长给咱们班的小战士下一个任务,比一比那一组的同学完成的任务最出色。

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想想: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讨论交流:

A.战士们不想让朱德挑粮是心疼他,从哪些句子看出挑粮很辛苦?(课件出示11)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要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让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B.战士们每次天不亮就出发,到了天黑才回来,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让生从“满满的、整夜整夜”体会朱德的辛苦,生练习积累ABAB的词语,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板书:满满的整夜整夜)

(课件出示13)(让生体会作者连续用三个动词,形象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生练习动词使用如:听广播等,让学生用三个动词进行描写某种事物,如:小猫跑过去、猛地一扑,抓住了那只可恶的老鼠。)

C.正是因为大家关心朱德,想让他多多休息,所以藏起了扁担,可为什么又不藏了?

(让学生理解“敬爱”,从而感受人物品质——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板书: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4.教师小结

朱德的精神感染着大家,后来战士们还编了一首歌谣:(课件出示14)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一直到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他还到十三陵水库和大家一起挑土修水库。

5.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三、开导活学

同学们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洒满了革命先辈的鲜血,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的就是他们。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选一个自己最受感动的,在国庆节后我们举行一个“讲故事、祭先烈”活动,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形象生动。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朱德的扁担》讲给大家听。

2.朱德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3.照样子写一写。

(穿着)草鞋()旗号()红领巾

答案:

1.略。

2.因为朱德以身作则,和同志们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敬爱他。

3.(打着)旗号(带着)红领巾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满满的整夜整夜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赞扬人物品质的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先已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抓关键词“藏、同甘共苦、劝、做扁担”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一)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二)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三)体会“劝”

1.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战士们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交流)

(四)体会“做扁担”

1.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战士们的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不料)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地劈、认真地削、仔细地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样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连夜赶做的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资料包

说课案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2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3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五、说效果

通过了解文章大意,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朱德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āndàntóngzhìduìwuzhànshìzěnyàng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挑难

()()()

三、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2.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3.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天上飘着白云。(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1.黄叶落下来。()的黄叶()落下来。

2.小鱼游着。()的小鱼()游着。

五、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朱德同志用扁担来干什么?

2.为什么战士们会藏起他的扁担?

3.为什么朱德同志在他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

六、重点段落品析。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草鞋,斗笠,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选词填空。(把词语写到文中横线处)

带着挑起穿着

3.从短文内容我们了解到,朱德同志是位能与战士们的人。

七、猜字谜。

平反之后泪双流

答案

一、扁担同志队伍战士怎样

二、chǔ(处理)tiāo(挑起)nán(难题)

处挑难

chù(到处)tiǎo(挑拨)nàn(困难)

三、1.储藏2.尊敬3.经常

四、1.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2.成群的小鱼快乐地游着。

五、1.下山挑粮食。

2.心疼朱德同志,担心他太累。

3.怕战士们再藏起他的扁担。

六、1.zhàngtèngliào

2.穿着带着挑起

3.同甘共苦

七、猜字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训练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四、归纳总结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五、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训练

二、谈话导入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三、探究新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扁(扁担)(压扁)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志(志气)(志向)志(志气)(志向)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根(树根)(根本)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8个一类生字,16个二类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部件组合法、猜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春天下小雨时的美妙感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生字卡片、磁带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4个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歌曲《小雨沙沙》

2、刚才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小雨?你是怎么知道的?春雨滋润了万物,它多可爱啊!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春天的小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准字音。

3、叮咚:

(1)指读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2)读词语:叮咚拼读字词ding dong

(3)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都是口字旁)

(4)组词:叮咬、叮嘱、叮咛

4、哗:

(1)指读4——6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2)读词:哗啦

(3)hua形声字

5、指读第7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

6、指读8——11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应该读得快还是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再来读一读。

7、指读12——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应该读得快还是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再来读一读。

8、带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指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学习象声词

1、读一读课文中的象声词。

2、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象声词。(当当当、喵喵喵、叽叽、轰隆隆)

3、你还能说出几个象声词吗?

四、学习生字“伞”

1、下雨天出门,你一般会带上雨伞。出示实物,字理识字。

2、san平舌音

3、组词:雨伞、降落伞

4、书空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4个一类生字,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反复读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

2、顺

(1)shun

(2)讲一讲川+页(部首)=顺

(3)组词:顺利、一帆风顺、一路顺风、顺便、顺风耳、顺口溜、顺口、顺心、顺从

3、经

(1)jing

(2)组词:经常、经过、经理

(3)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书空

4、音

(1)yin整体认读音节

(2)在哪见过这个字?(音乐、音符)

(3)“音”字下面是“日”

5、森

(1)sen平舌音

(2)森林、森严、阴森

(3)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书空

三、复习巩固:复习生字、词语。

四、认读二类生字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 P14——读一读

1、自由读、齐读。

2、领读。开火车读。

3、写一写。

三、 P14——写一写

1、自由读、齐读。

2、领读。开火车读。

3、写一写。

四、 P15——找一找,说一说。

1、说几个象声词。

2、下雨时,仔细听一听,说说你的感受。

P15——唱一唱。

1、教师领读歌词。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试着唱一唱。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七、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

ding dong hua yin san shun jing sen

叮咚哗音伞顺经森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

要求:自学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预习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内进行。)

二、出示课题,介绍寒号鸟。

寒号鸟,也叫寒号虫,哺乳类动物,形状跟蝙蝠相似,体长一尺多,有冬眠的习性,睡时倒悬在树枝上。

三、检查预习情况,抽读生字词卡。

四、阅读第一节。’

1.指名读。

(1)谁能把这一节课文的内容用简笔画画出来。(指名两人分别画在小黑板上。)

全体同学默读,想想第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介绍什么。等一会儿看图是否画得对。

(设计把第一小节课文画一画这样的环节,不仅为了使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沟通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生活画面之间的联系,以求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发挥积极影响。)

(2)谁能看着图把第一节课文说一说。

指图看“崖”和“缝”。

(3)为什么说寒号鸟是把缝“当作”窝?

2.小结:这一节主要讲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由于它们是邻居,所以能经常见面、对话,才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五、阅读课文第二节至课文结束。

1.默读这部分课文。

读后问:(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学?(用表演的方法。)

(征求小朋友的意见,把学习方法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师“以学定教”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先引导学生确定表演的方式,不仅是为了强化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的兴趣,更是为了以表演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准备表演,阅读课文。

(1)指导读对话。

要表演就要把对话读熟。找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多读两遍,努力记住。

①男女同学分别读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

②寒号鸟哪两次话的内容是一样的?寒号鸟两次说的时候感情是不是一样的?第一次是怎样的?第二次呢?

比较:悲哀——哀号

⑧为什么悲哀?为什么后来竞哀号?

小结:这都跟天气有关系。

(2)体会描写天气的句子。

一.①找出描写寒号鸟悲哀地说和哀号时的天气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板书:初冬寒冬

比较:呼呼地刮狂吼(怎么呼,怎么吼,大家来试试。)

冷得厉害冷得像冰窑

②“天亮了,太阳普照大地”课文上没写出说的话,你看看课文,想想谁会说什么。

《小学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6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