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9课亚洲革命风暴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9课亚洲革命风暴”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9课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背景1、19世纪上半期,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亚洲的侵略;(1)根源: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3)方式:倾销工业品(廉价商品),掠夺原材料;(4)区域:①沦为殖民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②沦为半殖民地:奥斯曼帝国,伊朗,中国;(5)后果:西方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①政治上:使亚洲人民失去了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②经济上: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6)认识①欧洲列强的扩张掠夺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亚洲革命风暴的根本原因;②驱逐外国侵略者,成为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强烈愿望;③亚洲革命风暴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性;2、亚洲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勾结,遭到人民的反对;(反封建性)二、亚洲革命风暴的基本概况1、主要目的: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2、性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大起义

五大起义

时间

备注

①爪哇人民反荷起义1825~1830最早②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1838~1842③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

⑤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反殖民主义

4、历史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2)表达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项目

基本概况

①19世纪上半期,遭到俄国、英国的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②封建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横征暴敛,激化了阶级矛盾;

时间

1848年~1852年;

主力

巴布教徒;

内容

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目的

建立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正义王国”;

提示

与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国”理想相似;

结果

1852年,起义被镇压而失败;四、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殖民者的高压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的不满;(根本原因)①部分封建王公不满殖民者的兼并政策;②印度土兵受到民族压迫,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恶劣;(2)下层人民极端困苦,要求改善生活;2、概况(1)导火线:密拉特事件;①时间:1857年;②直接因素:英国殖民者宗教歧视——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印度土兵使用;③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普遍的不满;④结果:引发了密拉特起义,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开始;(2)领导: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3)主要力量①印度土兵:中坚力量;②人民群众:起义的支持者;③封建王公:起义的领导者;(封建落后阶级)(4)起义中心:德里;占西;(5)英雄人物:占西女王;3、英国对策:(1)改变在印度的统治政策,;

项目

概况

点评

目的

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①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反映英印统治策略的改变;根本之点是加强英国的殖民统治;②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③承诺不再侵犯封建王公地主的特权和地产(2)派往中国、伊朗的侵略军调回印度;4、结果

项目

概况

结果

1859年,英军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失败

之因

①英国实力强大,采用分化策略;②起义力量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③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④根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历史意义(1)性质特点: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的反英民族大起义;(2)历史作用①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②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传略活动;※归纳总结:1、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1)具有反殖民反封建性质(最突出);(2)波及亚洲众多国家地区;(3)采用武装斗争形式,带有宗教色彩;(4)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导致失败之根源);2、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比较

项目

基本概况JAB88.cOm

①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②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③都成立了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侵略者;④显示了人民群众反侵略的斗争精神;⑤都属于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⑥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要矛盾不同

中国: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运动根源;由中国和印度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印度: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主要性质不同

中国:反侵略反封建性;印度:反英侵略;

领导阶级不同

中国:农民阶级领导;印度:封建王公领导;

运动主力不同

中国:农民是主力;印度:印度土兵是主力;

相关阅读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19世纪前半期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殖民国家对亚洲国家的殖民统治;殖民主义的罪恶;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表现。
2.能力要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殖民主义的罪恶,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判断历史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整节内容的学习和总结,让学生归纳由此得出的结论以及认识,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及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对殖民主义的评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设计: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具体的历史事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和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他们有什么共同影响呢?(学生回答:殖民扩张和掠夺)是的,不管是新航路开辟还是工业革命,都让欧洲国家疯狂地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饱受奴役。有矛盾就有斗争,有压迫就有反抗,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人民不会甘心受剥削和压迫,他们会不断地斗争和反抗。到19世纪中期,亚洲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就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高潮,即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亚洲革命风暴》。
二、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落实
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本节课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什么是亚洲革命风暴?
2.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是什么?
3.到19世纪中期,亚洲哪些国家被沦为了殖民地?哪些国家被沦为了半殖民地?
4.殖民国家给亚洲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哪些危害?
5.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什么?主要有哪些表现?
其次,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起来一一作答并总结和纠正。
1.所谓亚洲革命风暴,就是指在19世纪中期,亚洲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反抗殖民统治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
2.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包括两个方面:①19世纪上半期,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同殖民势力相勾结,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3.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经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逐渐被沦为半殖民地。
4.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摧毁,手工业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同时,促进了亚洲国家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主要表现为五次大的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首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在掌握前面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1.通过学习殖民国家给亚洲国家所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评价殖民主义?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其次,在学生已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叫学生起来作答,并予以纠正、补充和说明。
1.首先,要明确分析此问题的方法,即必须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其次,对殖民主义的评价,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最后,要得出结论,殖民主义给亚洲带来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即殖民主义的罪恶是主要的。
2.①对殖民主义的罪恶应深恶痛绝;②通过对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原因的认识,我们要认识到亚洲的腐败与弱小。联系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三)教学反馈
联系课本后的作业和《三维设计》上的相关作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五次重大起义和把亚洲风暴推到顶点的三次起义;2、侵略伊朗的两个国家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概况;3、印度民族起义的主要原因、主力、领导、导火线、时间、中心、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一、亚洲革命风暴
1、原因: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
①过程:A、19世纪上半期,亚洲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已经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B、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
②危害:A、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摧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B、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有骨气的上层人士也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2、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因为亚洲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与殖民势力相勾结
3、表现:五次重大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其中后三次起义把亚洲风暴推到了顶点。
4、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①原因:A、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蚕食,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激起人民强烈不满。
②时间:1848——1852年
③概况: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5、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侵略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印度民族起义
1、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激化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①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后,采取高压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②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土兵实行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恶劣,土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
2、概况:①主力:印度土兵
②领导:封建王公——拥立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
③导火线:密拉特事件——起义军占领了首都德里
④中心:占西——涌现出占西女王等英雄人物
⑤起讫时间:1857——1859年
⑥失败原因: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与分化并用的两手策略镇压了起义
A、改变在印度的统治策略,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封建王公取得起义的领导权和他们的叛变,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B、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
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②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③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军,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1、关于列强对亚洲的侵略
①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者的足迹便踏上亚洲,开始在亚洲的殖民活动。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出于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追求,加强了对亚洲的侵略,使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把整个印度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自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成为欧洲列强尤其是英法两国的经济附庸。伊朗、中国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凭借武力进行扩张和直接抢掠财富,是殖民主义者在整个世界近代史上都不曾放弃的侵略手段。然而,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方式,存在着些明显的区别: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此,西方列强采取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直接抢掠、征收贡赋和以获取高额商业利润为目的的垄断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以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为此,西方列强采取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以扩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主。
③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前,亚洲国家大多处在封建社会,社会经济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大量手工业者失业和农民破产,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属。
2、亚洲革命风暴特点
①具有双重性质。从整体看,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②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先进阶级参加,也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国家的斗争都是以宗教为旗号,如拜上帝教、巴布教等;领导者为封建王公和农民领袖;绝大多数国家没有提出新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
③规模大、范围广,波及亚洲众多地区。各国的运动在客观上起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如英国为镇压印度民族起义,不得不把派赴伊朗与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

高二历史教案:《亚洲革命风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几乎同时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反抗和斗争。

3.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性质和五次重大起义。第二,印民族大起义的起因、概况和意义。

重点分析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由对资本的渴求转变为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侵略方式也由野蛮掠夺变为商品输出。这种转变必然导致列强加紧其的侵略活动,使众多的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本课重点。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人民起义突出体体现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其他内容。所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中“亚洲革命风暴”一目中的第一段小字内容和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的不同,分析其特点,以揭示殖民主义的本质。

讲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起义的原因,认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通过让学生了解起义的经过、规模,以及回忆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

难点分析

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本课难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瓦解的反革命政策,使印度人民大起义遭到失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分化瓦解起义阵营政策的罪恶阴谋。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应结合教材所讲的英国殖民者的两手策略,着重分析起义前、后不同时期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阶级力量的配备,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阅读分析图片、文字资料,逐步掌握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

3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积极、消极影响,逐步形成辨证分析事物的方法。反思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养成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难点:工业革命爆发的条件

说明:

1.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初中已有涉及,高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探讨工业革命这一本身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极具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极其必要。

2.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较难形成完整概念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运用1851年伦敦世博会视频资料,导言: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召开,它向世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伟大。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革命引领着英国走向现代化,引领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运用1851年伦敦世博会视频资料,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形象生动地展现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及革命性影响:引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点出本单元主题——工业社会的来临。

2、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教师提出一个总的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通过图片资料、课文文字资料的展示,层层设问,分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教师出示材料一,请学生朗读,提问:《垄断法》的推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产生什么作用?

(2)教师出示漫画一、二、图片一,材料二(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条件。

(3)教师对英国工业爆发的必然性进行小结。

本环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基础上的技术革新。引导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可能性(资金劳动力市场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和必要

性(市场)诸要素考虑问题。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曾具备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探究能力。

(1)第一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对促进工业革命的作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垄断法》的推行,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这种机制也为英国社会的进步起到深远的影响。

(2)漫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条件: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通过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手工工场的发达表现在实现精细的分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的养成。发达的劳动分工是“劳动生产力最伟大的进步”(亚当﹒斯密),使机器的发明成为可能,熟练工人则凭借丰富的经验成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者。这样,发达的手工工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3)18世纪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它拥有了广阔世界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极大激发技术革新的热潮,这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在这些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一场技术革命首先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它表面平静,但威力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次大革命。

3工业革命的进程。

本教学环节包括:工业革命的含义、进程、扩展。

(1)教师通过对材料三的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工业革命的含义。

(2)在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采用“讲议”结合的方法,简述工业革命进程,重点分析技术革新各环节的相互推动作用。

(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实现了手工劳动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制的转变。(两个转变—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

(2)工业革命进程。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各个环节是互动的。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先概述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是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开始的标志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在英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是新兴行业,较少受旧的行规的束缚;它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1764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钟表匠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的诞生。同时,“水力”解放了“人手”,但受制于自然,技术革新要求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

教师提问:万能蒸汽机是怎样研制成功?瓦特的研制与珍妮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珍妮机的发明依靠的是工匠的经验,格拉斯哥大学仪器修理工使瓦特具备了实践经验,牛顿则给予了科学知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提供直接的理论帮助。在人类长期生产过程中,一直遵循:生产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发明技术,从技术中产生科学。万能蒸汽机的的研制是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它适用于各种生产工厂,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称为“万能蒸汽机”

教师概述工业革命的发展、完成:蒸汽机的推广需要强大的能源和坚固的金属材料,这推动了煤炭业和钢铁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发展又需要解决运输问题,蒸汽汽船的使用,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兴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进程是是各种技术革新的传动到互动的过程,最终实现生产的机械化。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标志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

(3)教师运用地图,略述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4)教师出示材料四:提问:“分工、水力、蒸汽力”这三个伟大杠杆“伟大”在哪里?

引导学生得出:分工—机器发明成为可能;水力—解放人力;蒸汽力---摆脱自然的制约这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雷霆万钧版的力量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教师运用图片二、三、四、五、六、资料五:引导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观念。

(2)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辨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教师在分析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时,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会徽,引导学生反思。

本环节教育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方面——对人类社会: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对英国:称为“世界工厂”,奠定19世纪称霸世界的物质基础;引起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加速城市化,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总体提高。

消极方面——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了新的社会问题。今天人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进步,还应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5小结

(1)教师出示结构式板书,简单概括。

(2)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概括工业革命完整概念

(3)教师发表结束语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展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即将于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

博会所宣扬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人类终于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进步,还应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资料附录〕

材料一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已经颁布《垄断法》,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提供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据统计,到1851年为止,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个人的发明积极性。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38页

漫画一(选自网络)漫画二(选自网络)

图片一(根据教材地图册编制)

材料二

英国手工工场里已实现了精细的分工。如每织一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一枚小小的胸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的操作。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反复操作的环节,使运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

同时,精细的分工,使工人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因而具有了某种特长,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和机械师,他们已经具备发明机器和使用机器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39页

材料三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图片二(根据王荣堂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制作)

图片三(选自教材地图册)

图片四(选自人教版教材)图片五(选自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5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

1760年1个0个

1851年13个7个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是一个小国,位居欧洲西北角,北海之中,面积24.4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不到6000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被动跟随西欧文明的主体。但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再变为世界大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

——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1)“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指的是什么?

(2)这些因素是怎样推动英国“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为欧洲的强国,再变为世界大国,最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最强国”的?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工业革命则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两点是促成英国强国地位的主要因素。

[课件]

见附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4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