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
1小麻雀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语文教材分析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给以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是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词,达到熟记的目的。
3.体会有关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5.小结:
原来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6.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留有思考,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地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要体会小姑娘那种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还需要细细读课文,认真揣摩,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本课。
2.抄写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在家长的监督下熟读课文,并听写今天的新词。
第二课时
一、援引思考,导入新课
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学得也不错。这节课我们接着来体会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_____”线勾出。
(1)检查学生查找的情况
(2)全班齐读这句话: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快乐”之后又“惧怕”?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种感受吗?不妨让大家分享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明白,从哪些语句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与“惧怕”。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4.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博学的人。
三、课文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文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尤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
四、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制作成文化走廊板。
2.参考父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学期的读书计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龙
单元说明
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今天它又有新的含义。本单元以“龙”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片拓展阅读课文和“语文天地”。四篇不同体裁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龙是什么、龙的象征意义,以及龙的文化等,表达了中华民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骄傲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语文天地”注重了对龙文化的渗透。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两项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龙的传人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要脉络。了解“龙的传人”的由来以及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提起龙,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你们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吧。对于龙,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我们还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列出每个自然段的提纲。注意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注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
(3)同位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2、出题检测,培养质疑能力。
(1)初步理解文章后,学生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四人一组,交换题目,互相测测。
(3)评议谁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谁回答得比较确切?小组内评选小问号和小博士。
3、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交流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可顺势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理解龙到底是什么?
(1)指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龙到底是什么的?
(2)精读2、3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龙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对龙的不同认识(远古时期、唐宋以后、今天)。理解“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的意思,结合龙的挂图理解“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并体会这一部分的修辞手法。对于“《周易》、图腾”两个词语可稍加解释。
学习第二部分,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1)默读4—7自然段,然后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2)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补充哪些?
(3)课文中有哪些带“龙”字的成语?请找出来。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表达出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之情。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请女同学读第七自然段,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搜集带有“龙”字的成语、寓言故事等。
板书设计:
远古时期龙是什么唐宋之后
今天龙的传人
威力无比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权力象征
欢腾完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朗读、积累的情况,学唱歌曲。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二、练习:
1、交流自己搜集的带有“龙”字的成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积累。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3、教师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出示歌词,学生学唱这首歌。针对歌词,提出问题,请同学解答。
4、出示练习:
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的憧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是()的象征,又象征着(),中国龙是集各种能力一身,象征着()。
5、学生填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用“之所以……是因为……”说一句话
6、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生一起释疑。
7、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这一问题
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即: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8、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龙的传人,你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龙的知识。
作业设计
把《龙的传人》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预习《大人们这样说》。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原因:至高无上的权利
自由欢腾完美
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反思:
在学《龙的传人》这堂课时,我和孩子们情感充沛,感情激荡。首先我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情激发的情境——请章旭同学给大家表演唱《龙的传人》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到大家最为熟悉的歌曲部分时全班情不自禁齐声高歌,此刻,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形成了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一“场”中学习语文,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学后,对怎样使孩子对龙的认识更加立体、丰满,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如果教学时运用网络,能让学生充分感知龙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龙文化对中国人性格的塑造、龙文化对民族精神形成的作用。此外,如果让学生在“龙文化”层面上进行一种尝试性或趣味的练习,比如:交流龙的传说故事、龙的诗歌、龙的成语、龙的绘画,本地龙文化的现象等等,这样,就本课而言,更有利于我及时考察学生文本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的激发学生探究龙文化的兴趣。所以在本周的班会活动中设计安排了以上活动,对本课教学进行了丰富有益的补充。
大人们这样说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想与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爸爸怎样说的?妈妈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作业设计: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话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爷爷怎样说的?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妈妈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
龙——腾飞的中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小练笔。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同学间展开擂台赛。
二、练习巩固
1、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爷爷、奶奶说的龙和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
3、品读,感受作者激情。
指名同学扮演诗歌中的人物: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朗读课文,想象他们对我们说话时的情感。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应该怎么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用心听,能否听出来?(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从感情方面说说读得怎样?)
4、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让你的同位给你评评,并记录下来。
5、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老师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这些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7、美读,与作者共鸣
我们注意了关键的词句,把这些词句读好了就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美美的读读这篇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回顾全文,想想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你同意吗?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事实或查阅的资料。
1、看一看:
出示:八达岭、嘉峪关、黄河、长江三峡的图片。
2、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图片像什么?你感受是什么?
3、谈一谈:你还觉得祖国的那里像龙一样?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试着在第五段后面再写几句。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仿写一个或多的小节。
交流
四、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叶公好龙》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妈妈:龙在腾飞
老师:巨龙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富有激情的诗。作者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祖国腾飞的蓝图。文章以“龙”为喻,把中国比做腾飞的巨龙,向世人讲述了新时代人们赋予龙的新含义;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伟大祖国。根据本文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写了哪些人讲述的龙的含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条理。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进一步理解每一节的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悟,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含义”这个问题,可着重引导学生从第四、五小节中体会。如第五小节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事物作了形象的比喻?从这些形象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题得到升华。
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激情的散文诗,适合诵读。教学中,重视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读,同桌互读,师生互读等,读出激情,读出韵味,加深了学生对本文情感的理解。
课后的仿写同学们说得不错,基本都抓住了我们现在国家日益发展的现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我班同学是这样写的:
舅舅对我说,
北京就是一条气魄的巨龙,
它在迎接2008,
它在迎接旭日东升,
它又在搏击万里长空。
叶公好龙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首案编写李俊芳
一、教学内容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运用了情感教学法,师生互动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效果。)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设计意图:提倡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读书交流会
一、读书交流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生活,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呢?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交流读书生活,从中掀起读书热潮。)
三、我读过的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何况我们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头,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开始采访活动。
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读一读被采访人的回答。
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设计者:肖春华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
窃读记
教学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体会提炼作者的写法。
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设计者:肖春华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板书设计:闲书多看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教学内容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板书设计: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教学内容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铺垫孕伏.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可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其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予以重点体会,然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教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后反思: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第一组单元分析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1草原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教师准备:
制作相关的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对才草原的认识比较浅显,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如果不能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很难体会淳朴善良的蒙古族同胞对汉族同志的满腔热情,更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末尾所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来安排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文,结合看到的影视作品,谈对草原的认识。
2、文章写了草原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一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读书做笔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及手段
1、看图学习做笔记的方法
2、结合已有经验谈体会
学法指导
观察、体悟、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谈体会。
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
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作业
自学第一课练习做笔记
板书设计
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一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学会使用工具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实物示范,表演练习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作业
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词语,并在书上摘抄词的解释。
板书设计
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一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练习掌握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练习、交流、展示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预习第一课,做笔记、查工具书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作业
继续预习第一课
板书设计
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二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1、师恩难忘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预习展示,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五、分段读课文。
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二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1、师恩难忘
教学基本内容
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及手段
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
诵读感悟、分组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上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采用“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写景散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课文后面编有思考练习。《山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课文前编有阅读提示。它们为我们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运用好。另外,“单元导读”,简要说明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使我们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可忽视。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除了主题相同,四篇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所以,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情况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如下单元学习目标,我就不读了。
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各2课时,略读课文各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各2课时。
1.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对景物的描写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课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有这些,我就不读了。
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首先,出示单元导语,请大家自读,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之后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词语是本课的二类字,第二组是两个多音字,第三组是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
检查巩固之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指导写字。在这里我预设的是“悠和津”字,提醒学生“悠”字上面中间竖要短,下面心字要扁宽。“津”字右边横画较多,注意长短变化。老师们教学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选择生字进行指导。
三、概括课文内容
1.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交流之后总结出,作者按顺序拜访了: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这些老朋友。
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回答,方法指导:写景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2.简单解题:其实作者就是进山看景,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景物写活了。
这也是一个课后练习题,在此通过学生的简单交流,自主解决了。
二、自读交流环节
请大家自读课文找自己最喜欢、最欣赏是那个朋友,读出感情并圈关键词并作批注。之后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重点指导第三段古桥和第四段树林的朗读。
(一)古桥一段
1.首先借助古桥图片体会古桥与老人的形似。
(出示古桥图片)看这座古桥,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桥身上一道道的沟壑,就像老人的皱纹。
2.以“德高望重”为基点品味古桥的高贵品质
①作者说古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你怎么理解?学生交流之后,请大家进入角色:现在,你就是这座饱经风霜的古桥,请你诉说你的故事。(出示第三段:把第三自然段中第二人称的四个“你”字换成“我”)
②学生练读之后指名读
③教师引读:古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无数人马从你身上踏过,你不觉得累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你依然如旧,你不觉得苦吗?
再指名读,在反复体会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古桥的高尚品质。
最后总结:你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称得上是德高望重啊!
齐读本段。
(二)树林一段
1.引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分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青翠的树,作者却说——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①按我们的理解,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出示两句话对比读。
②请学生说说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拟人,直接叙述)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读
④接下来读这一段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想象:
这片树林是作者再熟悉不过了,他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现在,你就是李汉荣,你们都是李汉荣。你听,小鸟在呼唤你,瞧,露珠在和你交流眼神呢,每一棵树都在看着你,就这样,你沉浸其中,陷入了遐想,你已不是你——(音乐起)学生读我变成树的句子。
3.现在你是一棵树,你也是林中静立的一棵树,我们都是这林中的一棵树,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再次想象,齐读这一段。
在读中感受作者美妙的想象。
(三)以学促写——感心灵相通
拜访过了古桥和树林,作者一转头突然又见到更多的老朋友,他好激动啊!他热切的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
学生接读: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
出示这一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和拟人写法的综合运用。并说说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师总结:诗一般的韵律、诗一样的情怀把和“朋友”之间的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人倍感亲切。
然后出示练笔要求:
请你也到林中、山坡、田野、海边,学着作者用排比和拟人的句式和你的朋友们打打招呼。
学生练笔。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2.山雨
教材分析
《山雨》是赵丽宏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教学目标有这些,
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看到“雨”字,你想到哪些跟雨有关的词语,诗句?(大雨磅礴、和风细雨、细雨绵绵、狂风暴雨、等,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渭城朝雨浥轻尘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今天我们就去欣赏一场山雨。
二、检查预习
略读课文只有二类字。
(1)各种形式检查两组词语。
(2)句子: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指名读,齐读,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
(3)指名读课文,生边听边想:用一个词来概括山雨。
然后学生交流:“好一场的山雨啊!”
(嫩绿、浓浓、让人难以忘怀、滋润万物、色彩斑斓、无尽、焕然一新、柔和宁静、温柔轻盈、恬静)
师:这就是山雨带给你的独特的感觉。
三、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有明确表示顺序的词语“雨,悄悄地来了”“雨中”“雨,悄悄的停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来归纳。
四、自读交流话题
山雨飘然而至,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美美的读出来。并在空白处做好批注。然后组织交流汇报。
五、雨声雨色,走进山雨
重点提升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一)音韵美:
1.首先课件出示雨声,听到山雨的声音,你心情怎样?
2.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你怎么理解这连着的两个“由远而近”,和后面的省略号?
带着体会朗读:沙啦啦,沙啦啦……
总结:这样描写更能增加由轻到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动态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下这首神奇的歌谣。将“沙啦啦”调整至第二段后。师生合作读,学生人数又少到多读沙啦啦,沙啦啦,来体会雨声“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美妙。
4.渐渐地这无字歌谣变成了一首优雅小曲
课件出示这段描写:雨声里……
A读一读这段话,之后请学生谈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B让我们一起弹奏这首优雅神奇的小曲,你们是琴键,我们开始演奏。老师用手势指挥全班一个标点加一组,这样一组组加进来合作读。
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C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小组内自主编排,创意阅读,享受雨的音韵美。
D这“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眼中怎么就变成了神奇的歌谣,成了优雅的小曲?
学生交流。
师总结:这是作者奇特的想象,它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色彩美带着遐想朗读体会
出示这段描写
1.学生自由读。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这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色彩”。连用两个“流进”是指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雨中的“绿”美得让人难以忘却。
3.带着感受读出美。
五、雨后话雨,延伸拓展
1.课件出示朱自清笔下的雨和金波的《雨中的树林》,学生自读感受不同的雨。
2.总结:无论是赵丽宏的山雨,还是朱自清笔下的雨,还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雨是都美的。罗丹曾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是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3.草虫的村落
教材分析
《草虫的村落》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有这些,
教学重难点是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趣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草虫的村落你们留下了什么的印象?
生交流课文印象。
二、检查预习
1.各种形式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谧、巷”的书写。
2.快速地浏览全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不难找出是第二段
师指导:用上这句话,再联系课文的题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发现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方法指导: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来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自读交流构建话题
课件出示第一、十一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田野里?为什么在田野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为什么愿带你一起去草虫的村落去散步?看来这个村落里一定是有些奇妙之处。那就让我们同样作一次游历,看看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觉得奇妙的句子来,读出你的感受,并在旁边批注。
学生读划句子,交流自己的分析或体会。
老师重点抓住“村民和谐生活”和“音乐演奏会”两段文字进行指导。
A“村民和谐生活”一段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其乐融融。
B“音乐演奏会”一段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用“原来,在小虫子的世界中,蕴藏着多少啊!”进行小结,
四、练笔
1.关注写法
(1)你可曾见过田地、草地?我们都见过,怎么就没想到,怎么就没写出像作者这样令人赞叹的好文章呢?孩子们,如果此时作者就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想向他请教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之后总结作者的奇特想象将草虫的世界完美的展现出来。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黑体字部分是作者所见,红体字是作者所想)去掉红体字可以吗?学生自读,交流。
总结: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3.借文中“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来激发学生练笔。
师:孩子们,让我们也化身为小虫,到草虫的村落里散散步吧。来,闭上眼睛,开始我们的奇异之旅。
学生闭眼伴随着音乐想像。
师:小虫子,你们跟随着谁,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事呢?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吧,
3.交流练笔
五、小结
1.学生交流:草虫的村落就是
2.教师小结:草虫的村落如此妙趣横生,难怪作者——
学生接读课文第10、11三个自然段。
4.索溪峪的“野”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纯朴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用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的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有这些,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张家界、黄山、泰山、庐山、桂林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评论众山不同之处。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山大川的资料
2各种形式检查词语读音。
3.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学生用抓重点句法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如有困难,指导学生画出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并由此总结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法。
3.简单解题
(1)“野”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在这里它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明白在此“野”是指:不经人工雕琢、一切顺其自然返璞归真。
这是在阅读提示中的一个问题,学生讨论完全可以解决。
(2)引号
师:既然“野”在此是褒义,为何它上面加了引号?引号有以下三种用法,你认为在题目中它是那种作用?学生判断选择。
师总结:在题目中作者加了引号是为了着重指出这“野”的特点。
二、交流话题
1.带上“野”字走进你最欣赏的景点,找到最令你感动、让你难忘的镜头画下来,反复自由读,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2.学生交流。
三、品味“野”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重点指导品味动物的“野”和山的“野”
1.动物“野”
(1)课件出示“猴子撒尿”片段的描写。指名读。
(2)说说这只猴子给你的印象,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它?(调皮)
(3)作者原文是这样写的“那只调皮的家伙”,可是课本的编者将它改成了这样“那个调皮的小家伙”这样的改动有必要吗?生谈自己的看法,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
(4)山上的野物这么多为什么不选孔雀开屏、长颈鹿散步?而选择猴子撒尿这样一个不太文雅的镜头?
学生回答。
师引导:这个镜头体现了这段话中的那个词?(野性十足)
师总结:课文的选材很有讲究,紧紧围绕着一个“野”字取材。
2.山的野,重点“随心所欲”的美
(1)课件展示索溪峪的山
(2)用一个字来说说索溪峪的山给你的感觉。两个字?四个字?你想起了哪些描写山的诗句?
(3)自读找出作者描写了山的哪三个特点?并用心读读最喜欢的山的特点。
(4)品味美景
课件出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段文字。
“随心所欲”什么意思?如果用来形容朗读课文呢?(想高声重读就高声重读,想默默的读就默默的读)如果用来形容这索溪峪的山的长势呢?
师生接读:(师)我想高高的往上长,(生)你就直插云天;(师)我想挡住水不让它过,(生)你就横栏绿水;(师)我想长出一块斜斜的平面,让小鸟在这里栖息(生)你就旁逸斜出;(师)我觉得一个人孤单,想长成面对面的样子,(生)你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师)我想长成一个淑女的样子,(生)你就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学生体会读这随心所欲的山。
师:读着读着,我自己也好像这群山中的一座,如果你是这索溪峪的山,你想长成什么样子?
(7)积累语言
师:这么美的文字我们应该积累下来。
课件出示这段根据课文第二段改变的对联,学生齐读。
3.人的野
最后师生接读,简单品味人的野。
(师)大自然的灵气与秀美感染了每一位游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游人,来到了索溪峪,亲吻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你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姑娘一样……(生)一边攀谈,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也会像年过花甲的老人一样……(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你一定也会……(生)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平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我们在这山水中……(生)返璞归真了。(师)于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千言万语融汇成了一个字:(生)野。
四、课堂总结
一起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等你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景。
口语交际·习作一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分别从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建议:1.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2.走进音响世界,选择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听音响的录音,发挥想象进行说话或习作。3.回顾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选择第一个命题,由于本单元一直在学习如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这项习作也正是学习成果的一个反馈,当然因人而异,大家也可以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们。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习作的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学生投入感情、用心观察。
课上:
一、交流
同学们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一个个侧面。关于大自然,你肯定还知道很多,你想跟大家介绍什么?
二、想象
1.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墙角的爬山虎、蔷薇花,柴房里的织网蜘蛛,风中的小草;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
假如,你就是它们或它们当中的一员,在你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动人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呢?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作、天马行空的神游吧。
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可以边想边自言自语。)
3.睁开眼睛自言自语:说一说刚才在自然王国中所游历的经过。
三、互述
1.教师作要求阐述:把你在自然王国里所看到的景象、经历的事情以及独有的感受讲给同桌听。
2.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
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提出所讲故事的某些不足,可以帮助同桌修改故事。
四、分享
1.协作小组推荐本组成员中讲的最好的同学来叙述游历自然王国的经历。
2.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评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他的故事最令你感兴趣的什么地方?哪一点你最欣赏,最值得你学习?是不是运用了联想与想象,融入了自身的感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五、习作
1.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神奇的自然王国中一员了,你们就是那可爱又顽强的蚂蚁,那孤独又友善的老蜘蛛,那从地上到天上又到地上走一遭的小水滴。来,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的经历写下来吧。
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第一单元
1、师恩难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44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