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着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小编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第一课《窃读记》作者:林海音

一、字音

(窃)读qiè(腋)下yè贪(婪)lán(惧)怕jù饥肠(辘辘)lùlù

支(撑)chēng(踮)起脚尖diàn(依依)不舍yīyī

二、字形

辘(饥肠辘辘)檐(屋檐)腋(腋下)撑(支撑)

漉(湿漉漉)瞻(瞻仰)液(液体)掌(手掌)

三、词义

1、重点词。

贪婪:贪心而不知满足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

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

2、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忧——担心贪婪——贪心惧怕——害怕适宜——适合

反义词:担忧——放心贪婪——知足隐藏——公开暂时——长久

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品味语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快乐:“我”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作者在窃读中因学到了知识,获取了智慧,认识了书中的人物而感到快乐,惧怕的则是怕店员发现她只读书而不购买,而把她从书店里赶走,从此不让她来看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4、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5、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6、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我感受到作者非常想读书,已经迫不及待了。从“跨、踮、挤”等动词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为了尽早读到书而万分急切的心情。作者连把短发弄乱也不在乎,说明她非常想看书,而且也说明了书店的顾客很多。)

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张钫

一、字音

水(浒)传hǔ(彭)公案pēng(侠)士xá

二、多音字

接(济)jì旺(盛)shèng(藏)书cáng(绿)林好汉lù

(济)南jǐ(盛)饭chéng宝(藏)zàng(绿)色lǜ

二、词语积累

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三、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喜爱困难——艰难起码——至少鼓励——激励

反义词:喜欢——讨厌困难——容易起码——至多鼓励——打击

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

1、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述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老爷爷的交流对话,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表达了季老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爱之情。

2、重点句: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是指“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只有具备这三种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五、品味语句

1、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我的理解:“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与苗苗交流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列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表明了自己是支持儿童读课外书的。

2、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我的理解:“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学习偏科而说的,对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只有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我的理解:这句话是季老直接指出有些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早学比晚学好”。

4、我觉得,一个小孩子起码要背诵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我的理解:“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的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字音

伴(侣)lǚ(娱)乐yú毫不犹(豫)yù一(趟)tàng背(诵)sòng

二、多音字

(供)应gōng相(似)sì(处)分chǔ

提(供)gòng(似)的shì到(处)chù

三、词语积累

1、环绕娱乐感叹周游思考品味片段忽略意义方式毫不犹豫

2、近义词:毫不犹豫——毫不迟疑熟悉——熟识品味——品尝欣赏——观察

3、反义词:毫不犹豫——犹豫不决熟悉——陌生欣赏——讨厌

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

主题:本文作者以独自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了“以书为侣”的观点。进而说明了反复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挚爱以及用自己的读书方式将书读精的独特见解。

五、品味语句

(一)修辞手法: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设问)

2、这有什么关系呢?(反问)

3、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吧?(反问)

4、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反问)

5、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比喻)

6、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比喻)

(二)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既是上一自然段作者比喻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下一自然段要进一步说明的引子,在行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我的理解: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说明里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我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说明书在作者心中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这句话还与课文题目相呼应、相对照。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我的理解:“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通过“……就是……也是……”的层层递进,愈加表达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我的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特殊理解。首先,是指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同,即使是读同一本书,感受和收获也会各不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作者倡导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将一本书读精,读书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5、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的方法是:首先,通过读文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其次,品读精彩段落,感受文章写法妙处,试着续编故事;最后,在读某些细节,寻找自己忽略的地方,进而写体会、做积累。(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

第四课《我的“长生果”》

一、字音

喻yù扉fēi呐nà瘾yǐn囫hú囵lún

莎shā磁chí锻duàn鉴jiàn呕oǔ沥lì

二、多音字

禁止jìn差劲chà奔跑bēn播撒sǎ

情不自禁jīn差错chā奔头bèn撒娇sā

参差chī

出差chāi

三、词语积累

1、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花纹驳杂

黯然神伤千篇一律沉甸甸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大显身手眼泪花花真情实感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呕心沥血

2、近义词:愉悦——喜悦遭遇——遭受悲惨——凄惨领悟——领会

3、反义词:愉悦——不快悲惨——幸福寂寞——热闹模仿——独创

四、课文主旨(中心思想)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

己生活的影响,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五、品味语句

(一)修辞手法: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快之情。(比喻)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比喻)

3、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比喻)

4、后来,我又不满足于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比喻)

5、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比喻)

6、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引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我的理解:“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意。

我的理解:“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指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去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我的理解:“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4、小时候受过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我的理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的理解:“借鉴”,指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园地一: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如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

4、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在少年时代不知道发奋读书,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

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

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

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

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

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

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

二、形近字组词

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

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

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

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

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

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

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

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

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

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

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

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沉思(凝思)洒脱(潇洒)

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

分辨(争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精彩(出色)

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

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

鲜艳(素净)漫长(短暂)丰富(贫乏)

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

响亮(低沉)通明(漆黑)高傲(谦虚)

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

凝固(融化)清晰(模糊)热闹(冷清)

五、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

(鲜艳)的旗帜(奇丽)的小诗(欢迎)的阵势

(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欢腾)的人群

(无限)的乐趣(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

(粗壮)的枝干(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

(响亮)的歌声(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

(好客)的主人(狰狞)的面目(恶劣)的天气

(高傲)的头(坚硬)的冰渣子(高大挺秀)的身影

(茫茫)的大戈壁(悠悠)的驼铃声

(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

(古朴典雅)的石雕

(忽飞忽落)的小鸟(天高气爽)的早晨

(浩浩荡荡)的大军(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六、重点词语含义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形容冰雪覆盖树木的样子。

七、课文解析

第1课:《草原》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

《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

1.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杯水车薪:这个词语原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八、日积月累:

1、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3、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第1课:《草原》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③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①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②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③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④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⑤杯水车薪:这个词语原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⑥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

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

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

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

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

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

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

二、形近字组词

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

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

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

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

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

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

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

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

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

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

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

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沉思(凝思)洒脱(潇洒)

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

分辨(争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精彩(出色)

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

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

鲜艳(素净)漫长(短暂)丰富(贫乏)

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

响亮(低沉)通明(漆黑)高傲(谦虚)

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

凝固(融化)清晰(模糊)热闹(冷清)

五、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

(鲜艳)的旗帜(奇丽)的小诗(欢迎)的阵势

(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欢腾)的人群

(无限)的乐趣(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

(粗壮)的枝干(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

(响亮)的歌声(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

(好客)的主人(狰狞)的面目(恶劣)的天气

(高傲)的头(坚硬)的冰渣子(高大挺秀)的身影

(茫茫)的大戈壁(悠悠)的驼铃声

(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

(古朴典雅)的石雕

(忽飞忽落)的小鸟(天高气爽)的早晨

(浩浩荡荡)的大军(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六、重点词语含义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形容冰雪覆盖树木的样子。

七、课文解析

第1课:《草原》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

《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

1.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杯水车薪:这个词语原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八、日积月累:

1、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3、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加上标点符号换成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窃读记》知识点汇总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窃读记》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窃读记》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窃读记》作者:林海音

一、字音

(窃)读qiè(腋)下yè贪(婪)lán(惧)怕jù

饥肠(辘辘)lùlù支(撑)chēng(踮)起脚尖diàn

(依依)不舍yīyī

二、字形

辘(饥肠辘辘)檐(屋檐)腋(腋下)撑(支撑)

漉(湿漉漉)瞻(瞻仰)液(液体)掌(手掌)

三、词义

1、重点词。

贪婪:贪心而不知满足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

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

2、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忧——担心贪婪——贪心惧怕——害怕适宜——适合

反义词:担忧——放心贪婪——知足隐藏——公开暂时——长久

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品味语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快乐:“我”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作者在窃读中因学到了知识,获取了智慧,认识了书中的人物而感到快乐,惧怕的则是怕店员发现她只读书而不购买,而把她从书店里赶走,从此不让她来看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4、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5、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6、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我感受到作者非常想读书,已经迫不及待了。从“跨、踮、挤”等动词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为了尽早读到书而万分急切的心情。作者连把短发弄乱也不在乎,说明她非常想看书,而且也说明了书店的顾客很多。)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部分

(一)生字

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学生易错写成yōu

目的地——的读作dì

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

暂时——暂读作zàn

某——读作mǒu

奔向那里——奔读作bèn

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

全班之冠——冠读作guàn

分外——分读作fèn

禁不住——禁读作jīn

(多音字)

《水浒传》《济公传》——传读作zhuàn

绿林好汉——绿读作lù

一百单八将——将读作jiàng

恰似、如饥似渴——似读作sì

似的——似读作shì

美差——差读作chāi

差不多——差读作chà

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

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

惧诵编娱

具涌偏蜈

(二)难理解的词语

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一首。阙,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三)日积月累

1、课后积累

《窃读记》课后第二、三题均提出了积累要求。

表现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②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③吓雨天,六颗天。

……

2、园地积累

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

[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四)语文常识

1、《窃读记》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相关背景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3、《我的“长生果”》作者简介

叶文玲女作家。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4、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①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②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③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⑤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⑥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二、阅读部分

(一)重点段落语句

《窃读记》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走遍天下书为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我的“长生果”》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③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④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是薄发的基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表达方法

1、整体把握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走遍天下书为侣》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2、文本细读

⑴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窃读记》的三四自然段,其语言就极具特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人之多,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之切;作者还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生动表现心情的变化。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形象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就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口语交际.习作里要求学生说说写写自己的读书故事,《窃读记》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⑵从作者本意的角度细读文本

文本细读应该是读出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同学们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反而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观点。然后课文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内容: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交流角度:1、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2、在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基础之上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学习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再请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

口语交际锻炼目的:1、在口语交际课中展示自己的采访提纲或采访纪要;

2、在辩论时,引用搜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以及展示自己的阅读记录卡等。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三、日积月累。(表达思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四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三、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着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着(《自然史》)。

二、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82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