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上册《春联》微课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上册《春联》微课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上册《春联》微课学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春联的作用、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聚焦写作方法;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赏读课文,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春联的作用、特点,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联,明确文体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春联》。(板书课题)

2、介绍课文文体。

二、学联,精读感悟

(一)圈画关键词句,理清春联的作用、特点。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画春联的作用(生默读画句子,师巡视。)

2、生汇报。(板书:增添气氛)

3、请1、2组读第二自然段,3、4组读第3自然段用上刚才的学习方法(圈画关键词句)找出春联的特点。

4、生汇报。(板书:讲对仗和谐动听)

(二)学习春联的内容及表达方法。

1、读联,体会意境。

①师:第一自然段列举了4幅春联的例子,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并画出来。

②教师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板书:音律美)

2、换联,体会写法。

这段话用了四个例子,用了一种方法——举例子。春联仅仅这四个例子吗?老师用这几幅替换看看行吗?(出示课外春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鹊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三)学习春联特点

1、什么是对仗?

2、用文中例子理解。“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3、补联。

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春人

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年丰

三、送联,语言实践

1、出示春联。

古今书籍凭君选书播四海新文化

满腔医术为人民华佗再世送白衣

园丁辛苦一堂秀桃李成材四海春

四季平安年年好五谷丰登步步高

前程绚丽似锦好景明媚如春

2、选择送给书店、医院、学校、农民伯伯和正在上大学的弟弟。(课后学生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春联)

作业:

1、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起源、别名、历史上第一幅春联等等);

2、搜集春联,班级举行“春联荟萃”展览。

板书:

春联

增和

添谐

气动

氛听

讲声

对律

仗美

延伸阅读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板书设计

13.麻雀

“爱”

强大的力量

搏斗拯救

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凶猛)感(弱小)

唤回动怜爱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母鸡

讨厌喜欢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新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挑战一下下面的练习。

1、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

(2)120里面有()个十;

(3)42里面约有()个十;

(4)58里面约有()个十。

2、口算

20÷5=42÷7=70÷7=59÷3≈81÷4≈

3、70×3可以看成是()个十×3等于()个十,就是()。

对前面知识掌握不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二、讲授新知

(一)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同学们,元旦节快到了,为了把我们的教师装点的更漂亮,学校特意准备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如何解决呢?

列式80÷20

2、怎样口算80÷20?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80÷20=4(组)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80是8个十20是2个十

8÷2=480÷20=4(组)

(2)做除法,想乘法:20×(4)=8080÷20=4

(3)80里面有几个20(4个20是80,所以80÷20=4

(二)探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算理。

光用气球装扮我们的教室是不够美观的,所以学校又买来了150面彩旗,每班分50面,可以分几个班?

(1)学生独立解决。

(2)给同桌交流一下的算法。

方法1:()个50是150,150÷50=()

方法2:15÷5=()150÷50=()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式子,我们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是整十数,在口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1)相乘法算除法。(2)根据表内除法来算

(三)探讨估算的方法

下面的题目你会算吗?

想一想83÷20≈80÷19≈122÷30≈120÷3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数的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三、巩固提升

1、争分夺秒(抢答题)

60÷20=90÷30=180÷30=240÷40=

62÷20≈93÷30≈184÷30≈240÷37≈

2、对口令(女生说乘法,男生对除法)

30×2=40×3=80×3=90×5=

60÷30=120÷40=240÷80=450÷90=

3、火眼金睛(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80÷40=800÷40=8000÷40=

9÷3=90÷30=900÷300=

4、解决问题:

四年级265人去旅游,每辆车现乘40人,需要排几辆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
2.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
3.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
3.快速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设,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出示鹅的各种神态及活动图)

2.引出课题和作者。师:你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不是白鹅而是白公鹅?

师:课文里的白公鹅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自由大声朗读。

2、师巡视指导,点拨、相机把有关词语写在黑板上。

三、以读带检,披文入情

1、交流、认读黑板上的词语:军衔、荣膺、掂量

2、同学们读得真用功,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朗读句子的机会。看看谁最厉害。

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①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学生读,教师适当指正,要求学生读通读顺即可)

②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老师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读,齐读一遍)

③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品句,先让学生自读,说说这句话白公鹅留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个词看出来?引出派头。让学生读出派头的语气,再通过派头理解板正的姿势,老师可加上表演)

那它的步态又是怎么样的呢?引出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白公鹅的步态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划一划。

2、相机交流句子: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它走路的特点:慢条斯理(让学生把慢条斯理写在课题的旁边)。它是怎样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呢?用课文中的句子具体说一说,引出第二句话。

①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你又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它的慢条斯理呢?引出“不慌不忙”和“先再然后再”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去掉关联词读一读。

平时它是这样慢条斯理的走路,在遇到其他情况的时候它还是这样子吗?引出:

②、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③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的、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两句话又回归到句子:“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进行朗读。

五、总体整合,回归派头

1、是呀,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白公鹅总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这才是上将的派头。来,让我们把这个句子送给这只白公鹅!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喜欢这只白公鹅吗?说说理由。

六、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某种小动物。

板书:

14*白公鹅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派头

先……再……然后……再

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学案


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本数学四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和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教学设计: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种图形,谁来说一说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呢?

生答。

师:在这三种图形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为什么?

生答。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直线,因为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作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

师:太好了,那咱们闭上眼睛一块来想象一下。准备好了吗?: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用彩笔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1、师:同学们,画完了吗?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的一样吗?

师:让我也看看你们画的。果然画的不一样,想贴黑板上吗?谁愿意贴?

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2、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

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同一平面里的两条直线竟然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不简单,仔细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生:能。

师:为了大家叙述起来方便,咱们给它们编上号。我们一起编吧。

师: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哪几号作品能够分在一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如果生不能说出。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说直线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那也就是说这些直线都可以再延长。那我们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一些,你会发现什么呢?

生:看似不相交的直线,延长后都相交了。

师:那这种图形,到底是属于相交,还是属于不相交呢?

生:相交。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所以没有看到它们相交在一起,还以为不相交呢,其实它们是相交的。

师:所以说,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把它们延长后能够相交在一起,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相交。也就是说,这些看似不相交的直线,也属于相交。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生:看似相交属于相交,相交成直角也属于相交,他们组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师:分类标准不统一,就无法正确给这些图形分类,所以这种分类方法不成立。

3、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相交图形;一类为不相交图形。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1、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指不相交的图)这一类相交了吗?是不是因为这两条线画得太短了?说说你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发现这两条直线不管怎么延长也不会相交。

生2: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之们的距离,如果距离一样,肯定不会相交。(请学生量一量)

师:这位同学不仅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想出量的方法,真不简单!量了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画得再长些,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相交?由此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板书不相交)

师: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管怎么延长永远不会相交的现象,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板书:互相平行)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平行?

师:这两条直线我们可以称为(互相平行)。你们知道为什么加互相两个字吗?

生答。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这句话里少了一个前提条件,大家看,老师的这个讲桌面上的这条线和黑板上面的那条线相交吗?

生:不相交。

师:但是我们能说它们互相平行吗?

生:不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没有在同一个面上。

师:对,也就是说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

生: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这时教师归纳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揭示垂直的概念。

研究相交的一类图形:

师: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相交、平行也就是不相交)再来看看相交的这一类,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

生:形成交叉点和角。

师:出现了哪些角呢?

生:直角、锐角、钝角

师:那幅作品相交形成直角?

教师适时引导: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

生:可以用三角板、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验证。

师: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两条相交成直角的直线在数学中叫什么?

师:对了,就叫互相垂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

师:(出示定义)自己读一读吧。

师:(课件演示)这条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条直线也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引出课题-----垂直与平行)

四、习题设计

1、摆一摆

师:咱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A、拿出一根长的,和一根短的小棒。摆一摆,使他们互相平行,再摆一根短的小棒,使它跟长的小棒互相平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根短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B、这次摆一根长的和短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短的小棒使它跟长的小棒互相垂直,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根短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3、出示主题图,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总结:这节数学课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了垂直和平行,我们今天只是初步认识这两种现象,其实在这两种现象中还蕴藏着非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数学课中继续研究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学教

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结合词语手册划词)”等15个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⒊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⒋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教

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导学

设计

一.读通课文

⒈借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在书上注上拼音。

⒉文中划词,抄写2遍。(按词语手册上要求的)

⒊完成作业本第1、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三.课文研究

⒈读完课文,你能否说出课文谢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⒉各个景点各自有哪些特色,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⒊感受着颐和园优美的景色,你想对它的建造者说些什么?

四.疑难征集

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五.课堂密码

你想启用什么密码呢?(注:密码为小组活动时的行动命令,小组学习开始时师生背2句古诗,结束时背2句,旨在加强学生古诗积累。)

共学

过程

学生共学

教师导学

一.预习交流

⒈上台交流收集到的颐和园的资料。

⒉小组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入学文

⒈本文写了那几个景点?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追问: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⒉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试着寻找长廊的美,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写下理由。

交流汇报。

⒊小组合作学习:

1到6小组品读“万寿山”

7到11小组品读“昆明湖”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景色之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在边上写上你的想法。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品读“滑”字的用法。

⒋小练笔

自由写作

三.作业

作业本第5、6题。

⒈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长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实,不仅仅是长城,我国有很多景观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第18课《颐和园》。(板书课题)

对于颐和园大家都做了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⒉课文初探

通过预习,抓住本文几个主要的景点,理清写作的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览顺序

⒊品读课文

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之美,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标注一下。

颜色美、形状美、图画美、风景美、心情美

引导学习后两个景点

景点的内容、美丽之处,重点句子品读

朗读指导

重点语句分析

⒋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的记叙顺序,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或者教室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导学案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教师工作地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祝福的话想对老师说,那么,今天在课堂上把自己心中想对老师说的话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老师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的科学知识,还传给我们无数做人的道理。师生情,这是人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

板书课文题目: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掌握生字

(一)教师范读。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

(二)学生自读。模仿老师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2、卡片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崇浸项老涌塑霞编茁衷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区分字音:

翘舌音:崇(chong)

前鼻音:浸(jin)

平舌音:塑(su)

(四)齐读全诗,特别注意读准一些易错的字词。

(五)再读全诗,想这首诗有几节,主要写什么,并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一)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二)理解诗句意思。

1、谁“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老师)指名读句子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崇高”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尊敬。)(可查词典)

3、过渡: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这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老!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每个有成就的人所作出的贡献都包含老师的辛劳。)

(2)分别说说“浸透”和“蕴含”的同义词。

(浸透一渗透蕴含一包含)

(3)比较朗读: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这教师的心血!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前者语气比后者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5、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想起我们最崇敬的人—老师,作者心中不禁涌起感情的波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老师,您好!

“老师,您好!”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饱含深情、无比感激的语气)

(三)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2背诵诗歌第一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背诵诗歌第一小节,再次体会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二、细读第二小节(6—9句)

(一)学生自由读,并思考,这一小节歌颂了什么?

(教师事业的美好与神圣。)

(二)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描述了老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到的哪些作用?

(传授科学知识,教会做人的道理。)

2、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3、过渡:为什么教师的事业那么“美好”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往下读。)

4、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制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哪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1)指名读句子:谁来表现一下?

(2)反复朗读,说说下列词语分别指什么?

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

(“春蚕”指老师,“理想的丝线”指教学成果,“甘露”指教师的心血,“茁壮的新苗”指学生。

(3)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出老师的辛劳和亲切。

5、过渡:无数稚嫩的幼苗在辛勤园丁的不懈浇灌下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不图回报。同学们想对老师说什么呢?

出示句子: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的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老师,您好!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词语;“情不自禁”什么意思?

(指控制不住不住自己的感情,说明祝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

(3)提问:“老师,您好!”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的时候一样吗?

(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爱戴和无限感激之情;读的时候应饱含

深情,但后一句语气应比前一句更强烈。)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试背第二小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三、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怕苦,不怕累,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精心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对老师要有礼貌,尊敬老师,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下面我们唱一首赞歌吧!

师生同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四、作业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课件出示)

3.小练笔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或文章,长短不限。

五、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铺大道架金桥

浸心血蕴辛劳

崇高

教师事业的崇高而美好

塑人才照心灵

编理想洒甘露

美好

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蒲公英的梦》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展示污染图片。

[1.一边出示一边简述,观察体会。

2.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3.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呢?

4.蒲公英是多么憧憬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呀!面对痛苦的现实,弱小的蒲公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再次通过朗读来想象蒲公英美好的期待吧!]

五、展望未来。

1.虽然是场梦,但有梦就有希望,有努力就有可能将美梦变为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蒲公英美梦成真呢?2.带着把蒲公英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再次齐读课题。3.提出希望:保护环境十分重要。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文章内容较清晰,文体学生比较喜欢,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地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在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渲染,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现在的环境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此处让学生自己想象除课文中的汽车尾气、河流污染、噪音外还有什么环境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及问题的回答更能真实的放映出环境问题的刻不容缓,加强了环保意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导学案

学教

目标

⒈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⒊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教

重难点

由长城的特点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之间的连接。

知识链接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

导学

设计

一.读通课文

⒈借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在书上注上拼音。

⒉文中划词,抄写2遍。(按词语手册上要求的)

⒊完成作业本第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包括建筑情况、名言名句等)

三.课文研究

⒈读了课文以后,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⒉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顺序)是什么?

⒊文中作者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四.拓展学习

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给大家介绍的知识?

五.课堂密码

共学

过程

学生共学

教师导学

一.预习交流

⒈上台交流收集到的有关长城的知识,或者即兴描绘你看到的长城图片。

⒉小组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入学文

⒈作者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什么依据呢?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发言

⒉小组合作学习:

细读课文,讨论本文的观察顺序,本文的文章结构。

交流汇报。

⒊学生自己思考

(不但要合作,还要独立思考)

4.小组学习:

找出作者感想的句子,做一下批注,在组内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⒌理解讨论:

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奇迹。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板书课题)对于长城,我们都不陌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对长城的认识。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和相关名句。

⒈重点词语引入。

说出文中描写长城的四字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即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能由重点词语理解文章)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长城的特点的?

(本文的结构)

巡视指导

顺序:由远及近

结构:鸟瞰—近观—感受、联想

⒊引导品读:

了解了长城的特点和功能,你知道长城是谁建造的吗?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建造的呢?

4.重点品读

登上长城,引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想?

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若是自己登上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

朗读训练。

巡视辅导。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s版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s版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来?”“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体会?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写——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

2、运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课文

1、自主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到意外、惊讶的地方。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着重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

提问:老麻雀让你心灵震撼的举动是什么?

这样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品读理解重点词“石头似的落”、“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嘶哑”,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

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麻雀,能说说内心的感受吗?”进行思维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以老麻雀周围角色评价老麻雀的行为,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教师先从再运用煽情的语言,感染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并呈现作者原文中的结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最后交流能体现人或动物之间的爱的故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到爱的伟大力量。

四、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上册《白公鹅》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欣赏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两天,我们学习了《白鹅》(板书),大家一定记得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吧?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一起来填一填。演出表格。

2、学生填表并交流

白鹅

①姿态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②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

③步态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④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

二、粗读课文

1、

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又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与我们,所以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想想,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检查:

3、出示词语:

军衔腔调车辙涟漪勾当鱼饵禽类

荣膺攀谈掂量率领厮打撕咬主宰

泥泞凌乱径直慢条斯理耀武扬威

(1)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两个多音字。

(2)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

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

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

勾当:坏事情

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个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条河。

(3)一排排读词语,发现每一排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表示名称、动作)

4、出示句子,读一读。

(1)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3)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4)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5、梳理脉落:

(1)这只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填一填:()的白公鹅

(2)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相、玩相)

三、阅读欣赏

(一)欣赏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2、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预设:

(1)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它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

(2)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

(3)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为什么会每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4)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去掉“就是…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5)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用。]

3、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结写法。)

(二)欣赏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

2、又是怎样把它玩相的特点写出来的?同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预设:

(1)

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是什么意思?“它没把我放在眼里”又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它没把我放在眼里?与“有时……有时……有时……”比较,体会“要不……就…….”作用。]

(2)

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勾当”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按理说,做这些事应该—?而白公鹅却—?那是因为—?理解“主宰”]

4、体会作者情感:

(1)事实如此吗?

(2)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3)理解两个破折号的作用:转移话题;如果不用破折号这个意思应该怎样表达?

(4)对白公鹅这种放肆的行为,我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再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

(6)小结:白公鹅走相慢条斯理,玩起来大胆放肆,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白公鹅是那么可爱,我们禁不住也和作者一样喜欢上了这只白公鹅。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2、自由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白鹅》,谈读后感受。

五、写法对比

1、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结构上:先总体介绍特点,再从几方面具体写。《白鹅》是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白公鹅》是走相、玩相两方面;

(2)描写方法上,都赋予鹅人的感情,把它们当作人来对待,让人觉得亲切可爱;

(3)运用反语,写出鹅的可爱,突出对鹅喜爱的感情。《白鹅》中的“鹅老爷”“架子十足”“不胜其烦”;《白公鹅》中的“上将军衔、勾当、主宰”

《四年级上册《春联》微课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19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