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科版)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教材简析
《未来的智能汽车》是第4单元的一篇以现代科技为内容的主体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未来用计算机控制的全新智能汽车。文章通过想象向人们介绍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未来智能汽车舒适、安全、快捷、方便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思维创新和表达能力训练,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理解“科技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惬意、智能”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
2?理解、体会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与功能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
教学准备
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汽车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高科技产品——未来的智能汽车。板书课题,理解“智能”的意思。
2?播放影视资料,了解汽车的发展史。
3?汽车发展到了今天,与人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和认识一种智能汽车,它将把我们带入未来崭新的科技时代。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本文中了解到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
思考文章说明的内容——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
3?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优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从智能汽车的优点入手,直奔课文中心内容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写说明文一般情况都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即说明介绍性的语言,而这篇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却不是直接用说明性的语言。请快速读课文的1~3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2?理解故事。
为了说明未来智能汽车的优点,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想象的故事。
3.理解重点句子。
(1)“他惬意地坐到座位上,安全带自动系在他身上。”
理解“惬意”的意思并造句,再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舒适、方便)
(2)“一路上,汽车好像长了脚和眼睛一样,自动躲开障碍物,转弯,超车,洪刚则在座位上边喝牛奶,边欣赏着窗外美妙的景色。”
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智能汽车的什么优点。
(3)“瞧,洪刚的这辆车够神吧!”
怎样读好这句话?练读。指名读。
这辆车神在哪儿?它与现在的车有什么区别?(出示图片,指名回答)
(紧抓一个“神”字理解,承接上文:它神在舒适、安全、方便、快捷;引起下文:它神在无人驾驶,无方向盘。它靠什么来行驶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齐读第4自然段。
(1)这辆智能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用笔画一画。
(2)看这些组成部分,想想智能汽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特点全部自动化)
5?自由读第5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2)教师引导:这部分装置首先确定了你在哪儿和去哪儿,然后帮你选择最佳路线。
(3)打个比方理解,这部分就像汽车的什么?(大脑,指挥员)
(4)再体会读这一段。
6?分组合作学习6、7、8自然段。
(1)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打个比方来说明。
(3)汇报学习第6自然段的情况。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红外线摄像机——计算机光学感应仪器——综合分析——发出指令
(扫描、监视)
(4)汇报7、8自然段。学生自己板书6、7、8自然段打的比方。
7?再默读4~8自然段。
看看这一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整体——部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弄懂未来智能汽车的特点和功能,把枯燥的智能汽车原理知识变得有趣味。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法。)
四、创新思维,训练能力
1?做活动。
(1)创设情境。有一天,有个买车的人来到智能汽车公司,你们都是公司的业务员,你打算怎样把汽车的特点和功能介绍给他呢?
(2)同桌练练。
(3)指名表演。
2?欣赏未来智能汽车的图片。
3?创新想象。
你还想让未来的智能汽车具备哪些功能,使它们更加完美呢?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汽车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进入了科学时代。未来的智能汽车又使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从小就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板书设计
7?未来的智能汽车
整体特点舒适、安全、快捷、方便
全部自动化爱科学
部分功能交通信息的自动处理(大脑,指挥员)
自动控制(司机,驾驶员)
故障自动诊断
自动空调(环保员,清洁工)学科学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情朗读
上节课,我们了解和认识了未来的智能汽车,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大家愿不愿意把这种高科技产品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师生评议并相机指导。
(通过朗读,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随意出示这19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交流识记方法。
3?出示重点字,如:“统、捷”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准。
4?出示词语卡片:障碍、欣赏、瞧一瞧、控制、包括、系统、位置、选择、扫描、巡回、快捷、惬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7?练习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8?出示多音字:供。学生查字典注音、组词。
三、实践活动,训练能力
1?搜集有关汽车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汽车,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该车的特点功能。
2?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发明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第八课《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日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新型”
“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非()足()发()付()
刑()罪()促()废()寸()
占()周()且()浅()
店()绸()阻()线()
粘()调()祖()践()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练习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了解课文中的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三)朗读课文。
(四)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句子训练。
教学过程
(一)通过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消音玻璃。
(二)讲读课文。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特点: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丝网接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作用:防盗。
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2)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由读)
罪犯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在里面夹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又和电源相接通、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的特点才有它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用了3个“可以”一个“也可以”,说明“夹丝网防盗玻璃”用途很广泛。)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例如:铅笔的用途可广了,老师可以用它备课,学生可以用它写作业,工程师可以用它设计图纸,画家也可以用它勾画蓝图。
(6)引导学生看课文开头。指名读课文前三句。这三句讲的什么?
(警察破获一起企图划破玻璃盗窃展品的案件,而报警的却是玻璃。)
(7)思考: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好处:
①引人读兴。
②为后文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和用途埋下了伏笔。
(8)指导朗读第一段。
2.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①读课文;②想问题;③划句子;④谈理解;⑤看开头;⑥朗读课文。
3.按照总结出的学习方法4人一小组学习第二、三段。
第二段讲的是“夹丝玻璃。”
特点:非常坚硬,受击安然无恙,碎了藕断丝连。
作用:高层建筑采用,保证安全。
理解:“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成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安然无恙”指很安全,没有受到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但受不到任何伤害。
“藕断丝连”是一种比喻,它比喻表面上好像断了关系,可实际上仍然牵连着。本课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然粘在一起。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安全可靠。因此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好处:承上启下。
第三段讲的是“变色玻璃”。
特点: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调节室内光线。
理解:“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看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调节室内的光线。”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变色玻璃”的特色和作用,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有关变色玻璃的知识。
如:变色玻璃为什么变色?变色玻璃又是怎样制成的呢?原来在生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之中加入一些光敏感物质,再经过高温处理,就制成了“变色玻璃”。由于加的那些光敏感物质微粒很小,又均匀地分布在玻璃中,因此不影响透明度;当遇到强光照射的时候,那些小微粒迅速分解成许多能阻挡光线的银离子,使玻璃由暗变黑,等外界的光线变弱了,那些银离子又重新恢复成原来的小微粒,这时玻璃又由深变浅了。
“自动窗帘”——因为变色玻璃能自动调节光线,阻挡室外视线的作用,所以叫“自动窗帘。”
开头:“还有一种‘变化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好处:直接引入、清楚明白。
4.小组汇报后,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5.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独立按照上面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然后指名作汇报。
6.第四段讲吸热玻璃。
特点:使房间冬暖夏凉。
作用:阻挡强光和冷气。
理解:问世——本文指市场上,吸热玻璃已经诞生并且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了。
在学生汇报对第4段的理解时,教师适时处理思考·练习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吸热玻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1)指名读这句话,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吸热玻璃”对人类的帮助很大。在炎热的夏天里,它挺身而出,把强烈的阳光拒之门外;使人们感觉不到热;在寒冷的冬季里,它又挺身而出,把冷空气挡在门外,使人们感觉不到冷……)
(2)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在春季里,农民辛勤地把种子撒向田间;在秋季里,农民又把丰收的果实奉献给人们。)
开头:“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啊!”
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7.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8.第五段讲“吸音玻璃。”
特点:消除噪音。
作用: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开头: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好处:引人注意。
9.指名汇报自学情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0.巩固1~5段的内容。
教师可分别指5名学生分别扮演:“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吸音玻璃”到前面进行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11.齐读第六段。
思考:第六段主要讲的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懂得,主要说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段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读一读,并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寒冷的冬季,“吸热玻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
——“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教材简析
《中国圆梦飞天路——“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描写“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变成现实,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的壮观场面,体会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本课10个要求认识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强国的重要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嫦娥吗?你知道关于嫦娥飞天的神话故事吗?你知道敦煌石窟的飞天壁画吗?(板书:飞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流传了几千年,飞天壁画也是闻名于世的古老艺术,它们共同寄托着中国人美好的梦想(板书:梦)。那么梦想实现了,就叫——圆梦(板书:圆)。孩子们,2003年10月15日,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圆了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你们知道中国圆梦飞天路是指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中国圆梦飞天路——“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伊始,从学生感兴趣的神话传说入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在激趣之余,又相机释题,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读文,注意: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反复多读几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读、默读,或比赛记,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千年梦想?强国圆梦?意义、祝愿)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问题: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莫高窟飞天图片,讲一讲万户飞天的小故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课件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2~4自然段。
①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讲述了“神舟”5号飞天的过程?
②在飞天过程中有哪些壮观的场面?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
(3)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用充满自信的语气读出“神舟”5号飞天的壮观场面。
3?“神舟”5号发射成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为之振奋,自由读5、6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然后读给大家听。
(创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关键就在于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位置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中,努力构建了民主、和谐的氛围,在生生、师生的平等交流中让学生体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四、积累迁移
1?在阅读中识字的基础上,认识课后10个生字,练读,比赛抢读。
2?拓展阅读:时事新闻关于“嫦娥一号”升天的资料,练习阅读。
(充分阅读后的随文识字水到渠成。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资料或人类的太空生活的科学资料,合作制作一期手抄报在班内展示交流。板书设计
中国圆梦飞天路
——“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千年梦想
?
强国圆梦
?
意义、祝愿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十年后的家乡”,教材分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提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想象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路。第2自然段对口语交际提出要求:(1)要以自己的知识积累、现实生活和当代科技发展水平为基础展开想象;(2)想象要合理。
设计理念
宽松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是学生展现真心、真我、真性情的润滑剂;必要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是学生彰显个性、展示自我的基础;教师睿智、诙谐的点拨、引导以及评价、总结是把话题引向深入,使学生智慧开花、经验共享、发展语言、提升认识、陶冶情感的助推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展望家乡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美好情感。
2.合理想象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并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表达。态度自然大方。
3.形成积极互动、乐于交流的良好交际氛围。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家乡某一方面的特点,大胆想象,语言规范,条理清晰地表达出家乡十年后的变化情况。
2.想象合情合理。
3.创设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互动。
教学准备
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2.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发言提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1.歌曲激情。
播放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学生倾情欣赏。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大屏幕上的美景。
2?谈话激情。
同学们,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曾经家喻户晓,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它曾教育感染过很多人。你们想不想说说自己的家乡?
3.激情导入。
(1)谈谈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同学们,“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李谷一的这首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好境界之中。家乡是每个人都关心、眷恋的地方,无论你身在何处,身居何位,只要你是一个有情的人,哪怕是家乡的一座青山、一片绿水、一朵白云,都会牵动你的情丝,引起你无限的遐想。请同学们根据几天来的调查与访问,谈一谈你对家乡过去和现在的了解。
(2)指名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总结并板书,如:饮食、建设、医疗、住房等等。
(优美的旋律,美丽的家乡风景图,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情绪,把学生情感带入课堂主题,让学生体验到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调动情感。在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才不至于逼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才会使想象合情合理。)
二、自主读书,明确话题
1.读书思考。
同学们,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经验和思考,现在我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进步和改善,教材为我们准备了一个话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9页,默读话题指导语,思考:本次话题的内容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学思考。
2.指名回答,教师适当选择并补充板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主读书,边读边思,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三、启发思考,拓宽话题
1?启发思考。
同学们,以上内容都是书中介绍给我们的,然而,会学习的人都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亲历来学习,大家有没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作为今天谈话的内容?医疗卫生方面、尊敬师长方面、电子信息方面的内容都行,请同学们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能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整理出来拿到课堂上作为大家学习的内容,真是善于学习的人。
3?启发逆向思考。
同学们,我们再次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家乡就此停步不前,或不改变某些陋习的话,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是什么样?从反方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想这样的思考,更能给我们敲响警钟。
4?指名说一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知道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把握教材并超越教材是当代教师备课能力中重要的一点。教材必有它的局限性,它所列的内容范围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一定是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可以做必要的增删,因为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实际经验的内容才有可能是“活水”。另外从正反两方面展望未来的家乡,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的启迪。)
四、充分想象,练说话题
1.自由练说。
你们对家乡的了解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一定希望自己的家乡十年后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家乡父老亲朋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象吧,想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可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想象,想象要充分合理。
2.同桌练说。
想好并列好提纲的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互相提一提意见。
3.小组练习说。
只有多听多看才能多学,才能启发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见闻。同桌都准备好的,可以自由组成四人小组说一说。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小组练说,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学习与交流方式,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规律。)
五、师生互动,演说话题
1.指3名学生演说,教师和学生随时质疑、提问。
同学们刚才的练说都很认真,老师也深受感染,大部分学生也都做好了准备,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望十年后的家乡?
(1)指名说,请某同学到教师的位置,教师则坐到学生的位置。
(2)师生共同质疑提问。
从以下几方面质疑: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流畅、想象是否合理、态度是否大方。也可请提问的同学到前面示范。
2.修改自己的话题,再次全班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几名学生并激发其自告奋勇到前面演说,其他同学和老师作为倾听者,随时提出质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激活师生的知识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学生才有可能妙语如珠,学生的真心、真我、真性情才能显露出来。)
六、适时总结,深化话题
从同学们今天的话题交谈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是家乡的好儿女,你们热切盼望家乡的建设能够“日新月异”;盼望家乡的医疗事业能够迅速发展,解决父老亲人看病难的问题。有句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我要说:“家乡兴衰,我的责任!”只要家乡的每一个人,都能把建设自己的家乡作为己任,等同学们10年或20年学成归来时,为家乡的发展蓝图添抹一笔重彩的话,那么家乡人幸福生活一定会千年万年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节课的活水源头是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正如艾青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果学生没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或者说学生不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那么上面学生说得再好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此深化主题,犹如画龙点睛。)
语文七色光四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四”是由“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大家一起来”4部分内容组成的。“练”共有两道题:一是正确辨析同音字;二是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日积月累”是积累有关爱科学、学科学的名人名言。“知识窗”是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大家一起来”是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查找和搜集现代科技新成果的资料,举行“爱科学,学科学”的读书交流活动。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信息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构建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探索知识、运用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综合技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处理
变教材板块式呈现方式为情境式呈现方式,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吻合的现代科技乐园教学情境,使教材的4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统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会准确地判断和使用同音字,会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区别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语。
2?积累有关爱科学、学科学的名人名言。
3?通过了解信息高速公路和开展“爱科学,学科学”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新成果及它们在现代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现代生活与工作,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
2?正确辨析同音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同音字、形近字课件。
(2)信息高速公路的示意图。
2?搜集关于爱科学、学科学的名人名言。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同去“现代科技乐园”看看,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创设情境导入,充满激励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二、积累知识,进入“练一练”
1?读句子,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上“?”。
“现代科技乐园”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宝藏。看,许多汉字宝宝都是同音字,它们来迎接我们了!(课件出示句子,括号里有几组同音字。)
(1)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的字义有什么不同?(同桌互读互说)
(2)单独的同音字宝宝你们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各自的句子大家庭里,你能准确找到它们的家吗?(按要求在书上独立完成。)
(3)同桌互查,订正。
(4)指名交流,评价。
2?组词语。
你发现这些字的构字规律了吗?
同学们,汉字王国不但有许多同音字,还有许多形近字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可千万别认错呀!
(课件出示形近字)
(1)引导学生观察,寻找每组形近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独立组词、区分字义。(同桌赛一赛,看谁速度更快,更准确。)
(3)探究:你发现这些字的构字规律了吗?(它们都是形声字,构字规律是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另一部分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
(4)拓展:从学过的生字中找出形声字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自主的练习、交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启发探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三、品读激趣,步入“日积月累”
“现代科技乐园”里有许多精练的语句折射着中外名人“爱科学、学科学”的人生价值,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吗?
1?品读感悟,引导记忆。
(1)(课件分别出示人物肖像及所说名言)学生自由诵读。
(2)指名诵记名言,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3)这么好的名言,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起来。
2?拓展延伸,汇报交流。
这3句名言是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搜集了不少“爱科学、学科学”方面的名言,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名言和你读这句名言的体会。(生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例:(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德国)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中国)
(在“日积月累”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那就是品读感悟,引导记忆;拓展延伸,汇报交流。在自主诵读理解中,鼓励学生背诵,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诲;学生搜集、积累名言,开发和利用了课外语文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
四、链接现代科技成就,走进“知识窗”
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科技成就举世闻名。请看“知识窗”——《信息高速公路》。
1?板书“信息高速公路”。
读题质疑:“信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上建设的“路”和“车”指的是什么?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读文解疑。
学生默读短文,找到疑难问题答案的相关语句,用笔画出来。
3?汇报交流。
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4?直观感受。
教师课件出示信息高速公路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
(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形象的图像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原则。)
五、小结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动手实践,“大家一起来”。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和搜集现代科技新成果的资料(图片、文章等)。
2?阅读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书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踏进“现代科技乐园”,了解了我们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家喜形于色,拍手称赞。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爱科学、学科学”读书交流活动,让大家共享现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二、展示自我
1?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现代科技新成果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有关书籍名称向小组同学展示。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科技新成果,由收集人或读书人作汇报交流,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每组不重复汇报相同内容。
4?评选这次交流活动的最佳推荐员,表扬鼓励。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自我,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进步。)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我国的科技新成果。(“神五”、“神六”上天的情景等)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提供形象具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四、总结全课,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畅游了现代科技乐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同学们,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老师相信你们只要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远大抱负,就一定能攀登上科学高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科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科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三课时《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课件出示)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课件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课件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
——叔本华(德国)
(课件出示):
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课件再现):
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
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
(一)比记忆
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
耿嘀咕
①(gěng)老师②心里犯(dígū)
朕嘀嗒
嗤嗤愕
③她(chī)地笑了④我惊(è)了
媸媸谔
插崎
⑤一段(chā)曲⑥书山有(qí)路
播琦
(二)比眼力
投影
1、认准字,读准音。(生认读)
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
3、教师范写:
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
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
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
①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
勇气与自信
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设计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广度;以品为手段,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潜心涵泳,读、思、悟结合,课内外结合,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达到三个维度的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能力目标:认真体会作者对小泽征尔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对表达教学设计文章中心的作用。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和意图。
教学设备:1、课件出示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2、课件出示本课有关的生字、新词及重点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课件出示:播放音乐家小泽征尔1979年第四次访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
2、这个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的指挥家谁认识?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4、谈话交流,引出课题。4、是乐谱错了。(板书)
二、解题入手,开启新课
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这句话的意思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
3、默读课文,标画出不懂的问题。
4、速读课文,理清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四、与生沟通,引出话题
1、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词语:优秀洒脱、与众不同、才华横溢、了不起、富于自信、不同凡响、令人敬佩、勇于挑战……
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富于自信的人?(板书:不同凡响、富于自信)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
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
(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
(4)、面对庄严的考场,面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么,小泽征尔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3、读一读:
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
课件出示:
1、这次,他向评委提出:乐谱出错了。“不可能,乐谱是不会有错的”。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小泽征尔的话用肯定语气读)
2、“是的,乐谱怎么会有错呢?”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的话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
(1)、教师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范读。
(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
六、超级访问,与大师对话
课件出示:1、小泽征尔访华演出的录象。
2、小泽征尔获得的各国音乐学院学位称号。
面对这位著名的指挥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七、熟读课文,练习复述
八、总结:本课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走近大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教会了我们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只有自信的人,才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让我们师生以这个格言共勉吧!
课件出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英国;
信心比天才重要——希腊。
板书教学设计
4、是乐谱错了
小泽征尔不同凡响行为:两次停下
著名指挥家重新演奏
富于自信语言:是乐谱错了
大吼:不,是乐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检查复述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我们在被他精湛的指挥艺术折服的同时,更佩服的是他超凡的自信。我想他的形象会深深地印刻在你们的脑海中,他在考场上那种出色的表现,你们一定记忆犹新。那谁愿意为大家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在讲述时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1、指名复述。
2、复述后师生评价。
二、绿色通道,OK检测
1、课件出示本课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当学生读准字音时,课件屏幕将出现“OK”的字样与声音。
2、记忆大比拼:学生随意在本课17个生字中,说出他记住的字并交流记忆方法。
3、奖励记忆之星。
4、特别的你:课件出示——分析重点字,如:凝、素、符,看谁的记忆方法好,记忆汉字有技巧。
5、金色手指显神威:课件出示——重点指导承、素、冠的笔画与结构,其他的生字,在小组内交流写字经验。
三、携手自信,共闯难关
1、词语大关。课件出示:舒缓、和谐、附和、权威、凝固、试探、素质、桂冠。
2、开火车,读词语。
3、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体会。
4、练习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四、阳光互助,句子演练
课件出示:
1、只有具备自信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2、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受环境影响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
(1)、读句子,看一看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小组内交流。
(2)、用画曲线的词语造句。
五、滴水藏海,日积月累
在本课中,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在妙词佳句的积累卡上。
六、文笔展示,话题写作
1、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充满自信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事例吗?
2、你在书报中,还知道哪些优秀人物自信的故事?
3、练习写一个有关自信话题的片段。
七、布置作业:做一个小小的读书卡。
课外阅读,选取有关自信的故事、诗歌、教学设计文章等,并把你读的好书记
下来,下节课推荐给大家。
八、结束语: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让书香温暖你们金色的童年,将来做一个有学问而且富于自信的人。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语文学习的拓展与迁移,把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起大语文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2、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4、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做一个最棒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如果你经过努力,成为了“最棒的”,可是别人却没有发现,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最棒的玉米》,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自读体会。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学习收获。
(2)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预设如下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再交流互动,最后全班交流,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a、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棒的玉米?
b、开始老婆婆为什么不摘最棒的玉米,难道说它不棒吗?
c、最棒的玉米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配有音乐的动画。学生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逐段读文。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对学生给予恰当的点拨。
(1)找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①一定是最先摘我了,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
②奇怪呀,怎么不把我摘走呢?一定是老婆婆的眼睛不好,没注意到我。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
③明天她一定会摘我的。
指名读三个句子。
教师提问:“一定”是什么意思?读三个“一定”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读出最棒的玉米从开始时的充满自信到内心逐渐有了疑虑时语气及感情上的变化,再谈出感受。)
(2)是什么原因使最棒的玉米感到伤心和绝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它的这种心情?应该怎样读?看到最棒的玉米这样伤心和绝望,你想对它说什么?把你想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语段:“我一直以为自己最棒,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最差的玉米。自负过头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现在只有被火热的太阳烤,被风吹雨打,直到烂掉为止了。”指名读、范读、齐读,用低沉的语调、悲哀的语气读出伤感的情绪。在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直”、“以为”、“最差”、“一定”、“只有”、“直到”等词语的语气和语调。在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玉米说的话。)
(3)当得知自己被当作来年的种子的时候,最棒的玉米有什么表现?对于它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4)理清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师生共同归纳出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充满自信-→自我安慰-→并不灰心-→伤心绝望-→恢复自信。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都不要失去自信心。比如,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被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积累迁移
1、在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再充满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自学课后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五)实践活动
把《最棒的玉米》这篇童话改编成你喜欢的形式,比如课本剧、诗歌、童谣、评书、快板等。
(六)布置作业
搜集以树立自信心为主题的文章,并把你喜欢的感人描写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赞扬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部分。教材由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文字提示和一幅插图组成。文字提示分为3部分:一是启发学生选择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二是对“说”提出的具体要求:选择一位同学,赞扬他(她)的好品质或某方面的长处;要把理由说充分,说具体。三是对“听”提出的具体要求:要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提出建议。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力求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和尽情表达的兴趣,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倾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补充或提出建议。表达要有条理,态度真诚、大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
2.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实践,使学生能够理由充分、具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把赞扬他人的事说清楚、说具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
一些能表现值得赞扬的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值得赞扬的好人好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1.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美”,美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向往、追求和歌颂的。下面请看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自制多媒体课件)一组组值得赞扬的画面。(工人叔叔头顶烈日建设楼房;一位少先队员在扶老人过马路;同学们在认真值日;一个小孩子为奶奶洗脚;少年在进行才艺表演……)
3.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按着“时间—地点—谁在做什么—如何做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这样的思路说。)
4.学生互评,教师及时点评叙述的事件是否完整,语言是否连贯,谈的观点是否正确。
5.谈话引入: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尊敬长辈,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多才多艺……这节课我们就来赞扬身边的同学,也来体会一下欣赏、称赞他人的快乐感觉。(揭示话题)
二、利用教材,指导学生
1.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同学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赞扬?(指名说)
2.怎样让我们的赞扬真实、得体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
3.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人称去赞扬同学。
(2)叙述的事件要具体,思路要清楚。
(3)赞扬同学要发自内心,态度真诚。
(4)要认真倾听,可给予补充或提建议。
4.主题交流,小组合作。
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各有各的长处,看谁最先发现了身边同学身上的美?(组内交流)
5.全班展示:“猜一猜”游戏。
同学交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赞扬的人是谁?
要求:(1)不点明被赞扬同学的姓名。
(2)同学们猜一猜,并且说出理由。
(3)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6.互相评议。
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7.现场采访被称赞的同学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点儿什么吗?
8.活动。
(1)播放音乐,学生自由选择对象,面对面,敞开心扉称赞同学。(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2)小结。
三、拓展话题,延伸训练
1.想一想,除了当面口头称赞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赞扬之情?
例如:(1)改换歌词用歌声赞美;(2)画简笔画;(3)写文章……
2.学生自主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称赞别人。
四、总结激励
用心发现他人的美,发自内心地赞扬他人,不仅使我们心与心之间架设起了真诚的桥梁,更让我们学会了欣赏,在发现美、赞扬美的同时,自己的认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
15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傣族小村寨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了村寨的人们如何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告诉人们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资源,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设计理念
本文文题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去理解文章,并深入地谈自己的感受。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较为深刻,让学生们用联系文中实例的方法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版、坝、菠等11个生字,会写族、印、萝等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的原因。
2.理解课文最后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傣族村寨风光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观看傣族村寨风光片。
今天老师做导游,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去领略一下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叫做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的美丽风光。(播放橄榄坝小村寨的风光片。)
2?在片中,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树木、很多的水果、鱼塘、农田、家畜……)
3?看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橄榄坝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富裕……)
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要告诉同学们,除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画面之外,橄榄坝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紧挨着原始森林。(继续播放风光片,橄榄坝旁的原始森林。)
5?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神情,那你们好奇的是什么呢?
(挨着原始森林,为什么自己还要种那么多树呢?)
6?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
3.男女生分组读文,纠正字音。
4.指名读文,检查读文情况。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书思考,深入感悟
1.橄榄坝的人紧靠着原始森林,他们为什么不去旁边的原始森林采摘、砍伐、猎取现成的资源发家致富,而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种树呢?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画。
学习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句: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热带雨林是个“百宝园”。
关键词:“百宝园”:林中有珍贵乔木,树下生药材,树上长美味菌类,还有珍贵动物。
关键词:“绿色蓄水库”:整存零取。
小结:正因为原始热带雨林是“百宝园”,是“绿色蓄水库”,(引出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此,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水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2.橄榄坝的人们是怎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呢?
学习第2自然段。
关键句:这个小小的傣族村寨,真是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
橄榄坝的人们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学生读文。)
3?结合橄榄坝的例子谈一谈橄榄坝的五业兴旺,和他们爱护森林、保护水源之间的关系。学习第4自然段。
(如果人们不爱护森林,随意滥砍滥伐,森林也会有消失的一天。如果没有了森林这座“百宝园”,人们就不能烧柴、盖房子,不能打猎、采药材,没有了森林,动物们都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森林这座“蓄水库”,不再能细水长流,人们无法再种植水稻,发展农业;鱼塘都会干涸,就发展不了渔业……)
教师总结:也正是因为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橄榄坝的人才更加懂得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好处,他们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默读全文,说说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为什么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给出的关联词语叙述课文大意。
因为……所以……如果……就……
3.做课后练习第3题,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完成“自选词语”。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要求认的11个生字的认识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区别形近字:族—旅稻—滔编—偏牧—放雀—省
重点强调:写“印”字时左边不要丢掉中间一短横;“律”字是双立人旁。
三、拓展延伸
1?查找破坏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实例。
2?让学生结合家乡的自然情况,提出保护森林、草原和城市绿地的建议。
教学反思: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是“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然后又以美国“黑色风暴”为例,具体说明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重点应是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2.能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2.能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书写本课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大自然五彩斑斓、美丽、富饶,不仅给我们创造了生存的环境,还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大自然中也有一些可怕的、灾难性的事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录像。
(录像出示:雪崩、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强烈的视觉映象冲击学生的感官,在上课之初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好铺垫。)
2?启发提问。
看完课件后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片段,内心有什么感受?
预设:(1)这些灾难太吓人了!
(2)大自然太可怕了!
3?揭示课题。
是的,这些灾难太可怕了!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加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应该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引题能够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对“大自然”的报复有个较清楚的概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激情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二、自主读书知环保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带着问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同学们,看到课题相信你一定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学贵有疑,所以老师提醒大家,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那么这篇课文你想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预设:(1)大自然为什么会报复我们?
(2)我们要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师桌间巡视。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间讨论交流。
(1)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3)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检查读书情况。
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你们一定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句话的?
预设:(1)不应该破坏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
(2)要保护大自然,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破坏了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合作交流议环保
1.自读课文,查找事例。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请各小组统一答案后填在表格里。
表格示例:
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造成的自然灾害(小组合作交流,不仅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锻炼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1)捕捉护林益鸟后,破坏树林的生长。
(2)捕杀黄鼠狼造成鼠害成灾。
(3)1934年美国东部因破坏森林、草原而遭受黑色风暴袭击。
4.延伸学习,加深理解。
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伤害而造成的自然灾害?
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预设:沙尘暴、酸雨、虫灾……
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不去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四、探究升华做环保
1.理解词语,加深环保意识。
(1)阅读理解。
说到“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两个词?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大家结合实际来理解这两个词语。
谁能说说这里的“食物链”指的是什么?
预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或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师生共同归纳。
食物链: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形成一种包含几个环节的食物链。草食动物吃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这是最基本的食物链,也叫营养链。食物链中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趋向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生态平衡:指一定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如麻雀吃果树害虫,同时它的数量又受到天敌的控制,三者的数量在自然界中达到一定的平衡。
2.小组讨论。
生态平衡为什么不能被破坏,如果被破坏会怎样?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不要破坏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4?小结。
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通过小组内交流汇报和讨论,举一些实例理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让他们尝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板书设计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食物链:大鱼—→小鱼—→虾米—→浮游生物
生态平衡:不能破坏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预设:(1)知道了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
(2)了解了什么叫“食物链”。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体现了整体性阅读。)
二、指名读文,圈画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2.反复认读,巩固识字。
(1)出示带注音的字,指名领读。
(2)去掉注音再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3)老师随意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读,考查学生识字情况。
三、归类识字
1.本文共有13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按结构给它们分类。
2.指导写字。
教师对难写的字进行统一的指导,规范学生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警”字的长横要写长,托住上半部分;“蠢”的撇捺伸平些,盖住下面的两个“虫”字;写“愚”字时,下面“心”的卧钩的起笔、收笔要参照上半部分的宽窄来定。
(2)左右结构的字“啄”,写时引导学生想象,找窍门记住不要丢掉第九笔的“丶”。
3?评价提高。
学生书写时,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出示出来,并集体评价,再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归类识记汉字,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四、发出倡议唤环保
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了解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有环保意识,我提议,同学们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通过此项活动,引导学生重视环保,注意“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激发学生环保的热情。)
五、总结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八
地球只有一个
这是一首颇具童趣的小诗。这首小诗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比作我们亲爱的“妈妈”,把人类比作“妈妈的女儿”。小诗旋律优美动人,语言清新含蓄,让人读了不禁沉醉其间。这样的小诗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畅想理想世界的欲望,并产生愿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而努力,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而奋斗的决心。
设计理念
1?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魅力,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2?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歌,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调动学生的内在体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认识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用最美的词汇、最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吗?预设:蓝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妈妈的微笑……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谁赋予我们的呢?(预设:家、祖国、大自然、地球……)对,是地球,地球给了我们一切,然而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又该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做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阅读“快乐读书屋八”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篇文章,相信读后你一定会有收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并用笔圈出要认的字,反复读几遍。
2?结合学生读书的情况,针对学生读书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做相机指导。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测读书效果。
4?指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他们的看法多给予鼓励)
三、细读课文,感悟主题
1?读文前提示,从中提炼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思考: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好,我们该做些什么?可以在书中画出有关的语句,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归纳和整理。
3?讨论交流读书的收获,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生活的质量更好,我们应该做:
(1)保护环境的使者:栽下爱的花朵淌过蓝色的河流飘过洁白的云朵
穿上五彩的衣裳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银波
嫩绿的竹林温馨的小窝
(2)维持和平的使者:放飞和平的白鸽开辟友谊的长河
保护地球中的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存
消灭战场让战场成为历史
四、精读段落,深化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指导3、4小节和6、7小节。
(1)当你读这两小节时,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语言描述)
(2)在朗读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语气表达情感,让听的人和你产生共鸣,你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让别人仿佛也看到那美丽的画面?(舒缓、欢快)
(3)练习朗读。
(4)指名读后师生评议。
(5)竞赛读或教师范读。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1?指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配乐)
2?出示认字卡,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齐读、背诵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会背的背,背不流利的跟着读。)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我们理想中的地球是那样的美好,然而,你们知道吗?负载着60亿人口的地球已经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展示图片资料),面对这样的家园,我们少年儿童应该比成年人更关心自己和地球的未来。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做些什么呢?(生自由诉说)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第40课《小孩与树木同价》和第41课《小鸟的呼唤》,回答文后问题。
3?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规范地抄写在本子上,然后读给家长听。
4?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保护地球的心愿。
板书设计
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环境的使者维护和平的使者
\/
负起神圣的职责
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在学习本单元几篇有关生态平衡的文章后,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使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拉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和能力,树立地球小公民的责任心,增强环保意识。教材内容清楚地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即“保护环境,你打算怎么做?结合生活实际说给大家听”。图中小朋友的话,提示了口语交际的部分内容和方式。
设计理念
1?口语交际话题要关注生活,倾向于小问题。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话题属于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切忌做大,要把大主题缩小,让学生认识到,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才能将这一主题回归学生生活,让每个孩子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同时又要体现出对生活的适度拔高、提炼和浓缩。
2?口语交际任务要具有指向性,致力于增强学生交际密度。口语交际是每个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指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尽可能多地为每个学生参与交际实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创造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表达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2?说话态度要认真诚恳,举止大方端庄,语言要清楚简练。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1?发言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听明白。
2?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及时补充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不重复表达。
教学准备
结合交际内容制作的短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了解交际话题
1?回忆单元内容。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过的文章,你能概括地说说,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吗?谈谈学习后感受。
2?观看短片,搭建互动平台,引出话题。
(短片素材建议:美丽的自然风光——地球遭受的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
同学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看起来是个很大的话题,其实它与我们息息相关,环保话题随处可见。(短片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交际内容: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结合实际谈一谈。
(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把大主题缩小,结合实际,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操作。)
二、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调动全员参与
1?明确口语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1)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2)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话题交流。
(1)独立思考想点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想出的点子,并说出理由。小组成员要注意倾听,发表不同的看法。比比看谁的点子有创意。
(2)全班交流,师生参与评价。(教师评价倾向于学生交流中随意插话现象,引导孩子认真听。对表达时语言逻辑性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随时把交际中要注意的问题落实在实际中。)
(3)发表看法,评选出“金点子”。(如①见到破坏环境的现象要及时劝告。②周末组织几个同学到社区当义务环保劝导员或宣传员。③同桌合作办小报宣传环保。④为校园或社区设计环保广告牌。⑤提出环保建议等。)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让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为环保献计献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检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1)两组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不同角色。
①一同学打球后去洗脸,洗完脸抱着球就跑了,学校的自来水龙头大开着。
②一个小孩捉了一只青蛙,边走边玩。
(2)全体学生评议:如果你见到这种现象该怎么做?直接与表演者对话,彼此互评。在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听的时候围绕对方的发言思考自己的发言思路。
(3)请同学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参与评价。
(表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4?设计环保广告。
(1)小组讨论,为一处环境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
(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佳广告语。
5?谈话小结,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本节课收获。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付诸于行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环保广告语,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延伸活动
课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讨论为保护环境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付诸行动。
板书设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会认、写“彤、陪、霞、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感受诗歌特有的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
1、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2、课件、生字卡片3、小黑板
前置作业:
1、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互助互教。
红彤彤晚霞陪伴戏水扬起浪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诗的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3、精读课文,想象一下,说说:太阳在不同的国家里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在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4、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
教学流程:
一、激趣、质疑: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太阳是属于你的,属于我的,属于全世界的,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课题:太阳是大家的齐读课题,重读“大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前置作业,明确1、2项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书,完成任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小组内检查、交流学习效果,(互教互助,补充,注重本组内的被帮扶者)
3、汇报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小黑板: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指导写字:学生观察、教师指导“霞”“彤”、学生练写。
三、精读、感悟
(一)、出示前置作业,明确3、4项内容的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二)、小组交流: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
(三)、班内交流汇报:
1、汇报交流问题3,引导想象太阳在不同的国家里都做了哪些好事?相机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体会“太阳是大家的”。
(1)、、学生汇报:一天中太阳做了哪些好事?(师板书)
(2)、让我们到文中去看看太阳做的好事吧!(课件:第二段---学生齐读)引导朗读,体会: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一洒,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个什么画面?(学生说一说)
.是呀,有了太阳,才有鲜花竞相开放的快乐,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此句(展示读)
.“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这一“拔”,让你又想到了什么画面?(学生说一说)
.是呀,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勃勃生机,那就让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吧。
.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谁去过海边?去海边都干什么了?齐读这一句“她陪小朋友---浪花”……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呀,有了太阳,鲜花争奇斗艳,小树茁壮成长,小朋友无比快乐。让我们带着她们的欢乐再一起读读这一节吧!(学生齐读)
.太阳属于花草树木,属于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所以我们说(太阳是大家的)。
(3)、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着第二小节的写法进行续说。
教师引导:太阳除了为人们做好事,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来返读第一小节.
2、研读第一小节:(齐读)
(1)、(课件出示:这就是红彤彤的晚霞。)多么鲜艳的颜色啊!太阳将她那一抹金光洒在天空,让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天空被染红了,白云也被染红了,多美呀!让我们到文中去欣赏吧!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第一节。
(2)、汇报读(评价),再读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学生谈谈感受。
老师引导:是啊!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说说看。(学生说一说)
(4)、看到美景再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太阳把这美景献给了大家,给予了大地的光和色彩。所以,我们说(太阳是大家的)。
3、研读三、四小节:
过渡:忙碌了一天的太阳,她也会和我们一样进入甜美的梦乡吗?请小声读读诗歌的三、四小节。(学生小声读)。太阳进入梦乡了吗?太阳趁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去干什么了?(去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带去快乐)
(1)、研读第三小节: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了,你的心情怎么样?(独自感受读)
她到别的国家去干什么?(做好事)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第三节。
.是呀,太阳多辛苦呀,她不仅要在我们国家做好事,还要在其他很多的国家去做好事。(还想到了什么?)
.是呀,太阳要走到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去,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一个太阳带来的温暖,所以我们说(太阳是大家的)
(2)、研读第四节:
A、过渡:太阳是属于全世界的,太阳之所以要到别的国家去,是因为(齐读第四节)
B、如果能把“也有”读好,就更能让大家明白。(再齐读)
C、.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感受就更深刻了!是呀,他们多么渴望太阳早点去呀,多么渴望太阳给他们带去生机,带去幸福。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末三句)
D、太阳将温暖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说(太阳是大家的)让我们把三四节连起来读读。
是呀,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等她,盼她。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完成前置作业4)(抽生说,再写,汇报)
四、情感升华:
1.太阳一定会把光明与温暖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化成动情地朗读吧!(齐读诗歌)
2.孩子们,太阳是属于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属于全世界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祝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分享到太阳下相同的温暖,相同的爱!让和平永驻人间!
五、作业超市
★我要把这首诗背下来。(必做)
★我想抄写这首诗中感兴趣的诗句。(必做)
★★我要续写诗歌的2小节和4小节。(选做)
10、《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6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
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前置作业: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我还会把下列词语读给同伴听:
竹筏脖子无奈发愣凝视嫌疑狭窄段落漆黑
壮胆苏醒小镇鼻子犹豫交换竖立
我能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了------------------------------------------------------。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或让学生说说学校升旗仪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想。
4.引入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出示前置作业: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检查、汇报。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快速记住。
2.轮读作业中的生词,交流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交流课文内容,以及课文叙述的顺序。
5.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四.集体交流反馈。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2、读作业1中的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分组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内容,及时补充。
5、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完成作业2.
6.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六、课堂总结,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
1、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是什么样子?
2、读课文4—11自然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用“——”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语句,讨论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用“~~”画出描写有关我动作、神情的语句,仔细品读一下,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想说:面店老板————————————————————
这位中国留学生————————————————
10、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重难点:
重点:抓住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语句,以及描写“我”的表情和动作的语句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前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是什么样子?
2、读课文4—11自然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用“——”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语句,讨论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用“~~”画出描写有关我动作、神情的语句,仔细品读一下,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想说:面店老板————————————————————
这位中国留学生————————————————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整体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运用情况。
2.回顾梳理。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及作者叙述的顺序。
二、出示前置作业,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前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是什么样子?
2、读课文4—11自然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用“——”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语句,讨论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用“~~”画出描写有关我动作、神情的语句,仔细品读一下,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想说:面包店老板————————————————————
这位中国留学生说:—————————————————
三、全班交流汇报。
1、了解我漂流失事后的状况,完成作业1。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2、交流,汇报,有关老板的语句,完成作业题2(1),教师出示重点句子,进行研读。
第一句:“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1)、请同学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从“双手一摊、无奈及老板说的话中你体会到老板此时是个什么样的人?(预设学生会说:老板太小气了,老板太没有人情味了……)
(3)、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第二句话:“他见“我”醒来,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4)、自由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此时的老板是大方的,具有人情味的)
(5)、再带着刚才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小组读。)
(6)、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呢?(预设学生会说:老板的态度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相机引入下一个问题)
3、多向对话,体会我的爱国情感。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过渡:“是啊,“便宜的面包老板不愿给我”却“愿意帮我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聚焦我的所作所为。
(2)、请同学们来汇报:作业2(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有关语句。
出示重点句: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A:读出我的虚弱。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想想“趔趔趄趄”是什么意思?(可结合”我”现在的身体情况,或用自己的话说,或查字典等)
从“趔趔趄趄”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我身体虚弱,处境危险。)
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进行朗读指导。
B、读出“趔趔趄趄”背后的那一份坚定。
同学们,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换五星红旗的呢?对!是在我拖着受伤的身体,可能还滴着血的情况下拒绝的。同学们,此时的我饥饿难耐啊,我最想得到的就是----面包。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的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来交换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出示句子:“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我当时动作和表情的词语。(板书:动作和表情。)(愣、凝视)
“凝视”是怎样看,这时我心里可能想些什么?(预计学生会说:国旗是中国的象征,我怎么能用国旗交换面包呢?也可能会说:我饿死也要保护这面国旗。)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重点句;所以--------“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小结写法:在文中,我几乎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却用我的动作和表情,(指板书说)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板书(内心感受。)
C、读出我的爱国之心。
出示句子“我犹豫了一下,把五星红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那么鲜艳。”
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我当时动作和表情词语。从“犹豫”“慢慢解下来”、“再展开”等一系列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五星红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依然保持着她的神圣与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板书:爱国之心)
再带着对国旗的尊重读读这句话。(多方式读)
教师引读:是啊,五星红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依然保持着他的神圣与庄严,堂堂中国男儿怎能抛弃祖国尊严呢?所以我最后决定――齐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写法指导:在这句话中,我也一个字也没说,也用我的――动作和表情,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指板书说)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D、最后,深情地读课文6―10自然段。
四、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齐读课文11—12自然段。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理解我的爱国心感动老板。(板书:感动老板)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播放音乐《红旗飘飘》,教师总结:行动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行动胜于千言万语。读完全文,相信课文中那感人的一幕一定会深深地烙在大家的脑海里。那么,如果此时这位面包店老板和这位中国留学生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2、学生完成交流作业3,学生说一说。
六、总结本课: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的心是一样的。尊重、理解、关爱,永远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品质。阳光是大家的,地球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愿世界人民都多一份关心与理解,让我们共同拥有着美好的人间。
11、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前置作业:
1、我搜集了许多有关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我要与同学交流。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不但会正确认读下列词语,还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具体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名不虚传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构思奇特游人如织爱不释手
尼姑最好叮嘱掏钱诚恳遗憾宾馆一模一样销售
3、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先写了朋友介绍木雕;再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完成作业1)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前置作业,小组内检查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
(一)、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情况。(1)生字条中生字,边读边组词。
(2)、解决作业2,检查词语及理解。
2、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引导学生评议。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课文的顺序: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评价。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自主完成。
默读课文5---14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想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5、我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
11、《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3、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并恰当灵活的运用。
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5---14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想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我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以下两组词语:
第一组-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写木雕)
第二组-游人如织,五官端正,爱不释手,一丝遗憾。(写人)
(指名读,齐读,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适当造句)
2、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及叙述的顺序。
二、学生根据前置作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1、出示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5---14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想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我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
2、提出学习要求,学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走近少年,初识少年的形象
主要抓以下三句话,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卖木雕少年的形象。
1、根据反馈,出示以下句子:(5—9自然段中)
·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着。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2、仔细读这三句话,说说:从这几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学生会抓以下两方面来说:如-我读出了那个少年非常想让我买他的木雕//那个少年的态度非常诚恳……)
3、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读这几句话,把少年的非常想和诚恳的态度读出来吧!(先指名读,再分组读,齐读。)
(二)走进少年,体会“沉甸甸”的中非友情
导语过渡:刚才我们从少年的“言行”中体会了少年的内心活动。这个少年,仅仅是因为我买不了他的木雕,做不成生意而流露出一丝遗憾吗?(板书:一丝遗憾)少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流露出一丝遗憾呢?我们继续深入体会.
1、出示句子: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用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体会这三句话,体会少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流露出一丝遗憾,进一步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边读边想,拳头大小的木雕小象墩怎么会“沉甸甸”呢?(学生可能只会从表面上去理解,既然是木头做的东西,一般都是“沉甸甸”。)
(2)教师引导:在这几句话里,“沉甸甸”不只是字面上的“沉甸甸”,其实,课文中“我”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这三句话,一边读,一边思考。
(学生能够体会到: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从“不用钱”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沉甸甸的心情,带着这一份沉甸甸的情谊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吧。(学生齐读。)
(4)、老师小结:原来,这位非洲少年那一丝遗憾,并不是因为我不买他的木雕呀。怪不得他还给我送木雕呢。(板书:送木雕)
3、资料补充,加深理解
(1)、过渡: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吗?还送给我什么?让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2)、出示补充材料,打出相关图片与文字:周总理访问非洲;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看病;中国政府帮助修建坦赞铁路;中非合作北京峰会;胡锦涛主席非洲八国之行。
(3)、看着这些资料,你能说说少年除了送给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还送给我什么吗?
(少年除了送给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还送给我的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深深的感激,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老师小结:难怪少年对我说——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第三句:“不,不用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相机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看着面带笑容、露出两排洁白牙齿的黑人少年,你想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说一说后,总结,评价。
五、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12*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共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下列词语,互教互助。
倒塌弥漫腐烂臭气呈现探测仪废墟液压钳挣扎
搜索犬协助属于范围狂吠不止任务载誉而归闻名遐迩
2、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3、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地震图片,学生谈看后感受,老师介绍阿尔及利亚地震。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阅读资料袋,了解中国救援队的相关资料。
二、出示前置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
四、班内交流回报:
(一)、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完成作业1)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及时正音。
2、认读前置作业1中的词语(自由读、领读、指明读、齐读)
3、说说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二)、完成作业2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回答,指名汇报,其余补充。)
(三)、讨论:中国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划出句子,交流感受,完成作业3)
1、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2、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探讨: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什么感激中国国际救援队?
4、总结:“中国万岁!“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过渡:是呀,爱是永恒的,爱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不管我们的肤色如何,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否相同,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五、拓展训练:
老师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救援的纪实报道。
2、图片赏析。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世界各地哪里出现了危险,哪里就有中国救援队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可敬的队员们说:
4、教师小结:是啊,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五、结束全文。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呼: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三、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四、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五、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
援救技术高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一课《举手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露lù
lòu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偏()急()兄()分()
扔()扁()隐()况()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
仍然心照不宣一份情况偏偏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课外活动。
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秘密(老师的爱)露馅儿(不自信)
从容(自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抢、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上下结构的字:室。
b.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教学反思:
第二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坚硬——→氧化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
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晏子的机智过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
2.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数:I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2.以“选择读段”法来汇报晏子进楚国时“楚王怎样侮辱”、
“晏子怎样反驳”以及“结果如何”的,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用更简洁的浯言来概括,分小组进行练习。如:“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三次板书的基础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减缓学生概括全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4.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小组研究,解决问题。
如:生提问:晏子是如何令楚于感到理屈的?
(1)生读书,研讨问题。交流看法:
(2)、汇报交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3)语言训练: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读出这种感觉,;
5.师从不同角度提问:楚王为什么侮辱晏子?你认为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导朗读。
(教师意想不到的发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概括楚王是什么人可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练习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反问句等。
(抓住训练点进行表达方式的培养,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介绍晏子生平,完善学生对晏子整体人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晏子说一句敬佩的话。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之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对晏子的敬慕之情,表达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四、课堂练习
1.说出描写人物智慧的3个词语,如有胆有识……
2.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小事,练习用对话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机智。
五、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加深对本课人物的理解。
2.开故事会,讲一讲春秋战国时期自己喜欢的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结果
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见楚王下等人下等国赔着笑
酒席上齐人是贼国风不正赔不是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能说会写”围绕单元主题“关心尊重他人”,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关心同学”。通过本节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自然得体地表达对同学的关心与问候。
设计理念
本设计结合单元主体课文《举手的秘密》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谈一谈、演一演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问候,并请学生自由推荐以“关心他人”为主题的美文,收集有关“关心他人”的名人名言,进行课外扩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间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合作、评价等多种交际形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问候,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习完课文《举手的秘密》后,请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1.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2.指名学生发言,谈感受。
是啊,课文中的老师对待学生既宽容又友善,既关心又尊重。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心和尊重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说一说。
在你得到亲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可曾想过我们也应该把关心和帮助无偿地给予他人?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以“关心同学”为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师板书课题)
二、营造氛围,展现生活
既然本次口语交际以“关心同学”为主题,那请大家先说一说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交流后发言。(也可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说感受。
是啊,同学生病了,你送去问候是关心;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是关心;主动为同学补课、每天送同学回家等,这都是关心同学的表现。有人说,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带给他的磨难。看来关心真的很重要。那么你在给予别人关心时要注意什么,请想一想。
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
(1)说话要恰当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2)要使用礼貌用语。
对学生表述不准确的,师可适当点拨。
三、情境引路,激活再现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就充分发挥你的交际能力,自主选择素材进行实景交流。
1?交际素材。
(1)平时爱说爱笑的小华最近沉默了……
(2)小英是名优秀的学生,可是最近成绩下降得特别快……
(3)小江生病住院了,几天没来上课……
(4)小华是个守时守纪的孩子,可最近却天天迟到……
(5)小东家受灾了,损失惨重,他情绪很低落……
(6)上学时小田不慎把书包和文具弄丢了,他急得哭了……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组内交流,充分发表看法,师巡视,适当参与其中。
3.组内练习表演。
4.指名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演。
5.评价表演。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自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6.评选优胜者。
四、扩展延伸,推荐美文
是啊,关心他人,付出无私的关怀和问候,收获的是快乐!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描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文章?请把它推荐给大家。(学生自由推荐收集的美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关心、帮助他人的名人名言,你能把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一下吗?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与本次交际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并相互交流。
五、总结
1.本次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2.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要给有困难的人以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那样,我们将会在付出真诚关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我们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对我们的关心、问候和帮助,无论这份关心来自父母、亲人、同学,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科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峪yù屯tún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远看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草地夜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学生对老红军为了革命,舍己救人的品质能够初步感到,但是关系到文章中的更深那种战友情,同志情,恐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个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老红军是群像的代表,学生理解起来更有困难。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初步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熟读课文。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一人行二人行一人行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帮我行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板书:顶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板书;光明大路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
草地夜行
一人行二人行一人行
稀烂的路激励行光明的路
一步一挨哄着行迈开大步
催我行
背我行
顶甩
教学反思:
第12课《莫高窟》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枫桥夜泊》《乌衣巷》是第6单元“快乐读书屋”中的内容。本单元以“名胜古迹”为主题,这两首古诗也都是描写我国江南名胜古迹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夜泊枫桥时所写,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愁绪。《乌衣巷》是唐代刘禹锡所作,通过写乌衣巷这个原来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居住之地的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是写所见景物,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慨,在结构、写作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前者直抒情怀,写景有静有动,有明有暗,江边江上,以夜景的宁静清冷与作者愁怀相融合,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后者颇含深义,以“野草花”“夕阳斜”的景物描写出朱雀桥北乌衣巷的残破,以“堂前燕”极其精练含蓄的今昔对比,让人回味无穷。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很多诗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课堂教学要做的是架起一座通向诗境的桥梁,粗通诗意,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诵读让学生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增加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基本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其旅愁与怀古的感情和意境,两首古诗同时教学,要把握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相应音乐、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铺垫诗情
1.引入新授,感知诗味。
古诗言简意丰,往往一个词、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甚至一段人生,让人遐想,引人深思。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之前的唐朝,到枫桥边,到乌衣巷口,透过诗句来体会诗人那如烟的旅愁,那无穷的感慨。
2.读通诗句,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诗句。
(2)指名来读两首诗,大家订正。
3.对照注释,粗通诗意。
(1)同桌间对照注释,进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境。
(2)指名说还有哪些句子听不懂,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说诗意,集体订正。
二、反复吟读,感知诗韵
出示诗的节奏,学生反复吟读诗句,要读出节奏和韵味,自由读、指名读、组合读、齐读。
三、用心品读,体会诗境
1.枫桥边的旅愁。
旅途的乡愁,是每一个游子心中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的乡愁……那么,诗人张继旅途思乡之愁又是通过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呢?请大家用心品读《枫桥夜泊》来回答。
对学生回答进行点拨,说明作者通过景象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恰当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特点。
2.乌衣巷口怀古。
怀古,是诗人对人生变化的一声叹息,深远而沉重。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而刘禹锡凭借一句“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怀古的绝唱。看似平常,却不寻常,诗中哪些是寻常之事,却又因时光流逝而变得不寻常?请大家品读后说一说。
同学交流。教师指出“野草花、夕阳斜、堂前燕”是诗人所见之物,物是人非,表达出诗人对社会变迁、人生变化的无限慨叹。
四、音画诵读,把握诗眼
1.通过配乐、出示画面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两首古诗。
2.同学交流其他借景抒情的诗文。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当一次小导游”,这是一次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由文字和插图两部分内容组成,文字部分交代了什么是导游,然后指出怎样当好导游,以及当导游的基本要求,插图可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设计理念
精心创设情境,为口语教学构建必要的情境与氛围,这是决定口语交际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举措;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应努力实现交际的多向互动、沟通,为口语交际的实效提供保障;对小学生口语交际来说,环境和活动是自由表达、评议的源泉,是产生思想感情的渠道。言为心声,如果学生感到交往互动是生活中一项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需要,必将无拘无束,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向生活投去独特的视角,对家乡名胜、景点的风光进行自由的描述,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导游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做到说话时语言准确、流利,力求生动形象;态度自然、亲切;举止文明、大方。
教学重、难点
1?搜集资料的能力。
2?向人介绍时,语言要准确、流利,力求生动形象;态度要自然、亲切;举止要文明、大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画面,感知家乡美
(播放家乡风光课件)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生辨认)
咱们家乡还有哪些好去处?
刚才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两三句话概括地说说吗?(生描述)
(课件播放家乡风景,一方面能拉近学生和生活的距离,激活心中库存语言;另一方面能催发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激情,为下面创设教学情境、交际互动以及发散思维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是啊,人们都说咱们家乡是风景优美的宝地,因此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面对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这可让我们旅游局的同志犯愁了,因为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又要来临了,可是他们的导游不够。现在他们委托我招聘一部分学生做“小导游”,你们愿意来应聘吗?
2?小导游的条件就写在我们教材的89页,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阅读。
3?指名说应聘条件(口语交际要求),教师相机板书:熟悉景点,搜集资料;语言准确、流利;态度自然、亲切;举止文明、大方。
4?这些条件是作为一个导游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优秀的导游什么样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导游介绍景点录像片)
5.你从这位导游身上看到了什么?(提示生从讲述的顺序、是否抓住了景点特点等方面加以评价)
6.小结: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一定要熟悉游览的地点,了解与景点有关的资料。向游人介绍时,语言要准确、流利,力求生动、形象;态度自然、亲切;举止文明、大方。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或值得一看的景观时要按顺序、抓特点(板书),才能吸引游人。
(“导游招聘”可激发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而对录像中优秀导游的评价这一环节紧扣教学主旨。为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互动交际指明方向,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有衡量依据,倾听他人发言有评价标准。)
三、启发示范,尝试表达
1.分别练说,同桌相互提建议,再改进自己的解说词,准备应聘。
2.先由一位应聘考生登台应聘。教师与学生担任评委和游客。游客对导游没讲清楚或自己还想了解的地方要进行问询。
3.之后进行质疑、评议、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第1轮这位同学的应聘、学生评价等,起示范作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导游的要求”,即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实践“导游的要求”,再次明确努力方向。)
四、小组练说,准备应聘
分小组自由组成“旅游团”,并给“旅游团”命名,小组内选定一处景点,借助课外收集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充分展示,互说互评。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际上有障碍的学生,让小组长对组员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活动。
(注重开放教学时空,拓宽交际渠道,重视学生的交际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交际机会。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集体智慧。对说话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全面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交际互动,正式应聘
1.展示表演。
选一小组,边展示资料及图片边介绍相应的景物。
2.反馈意见。
你对“导游员”的导游服务满意吗?你认为还有哪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3.各小组人员轮换“导游”和“游客”的身份,再进行现场应聘,再评价,看谁的表现最优异。
4.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争当“小小导游员”。
5.学生自由交流、评价。
6.组织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的“导游小组”“优秀导游员”。
(此环节是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体。教学中,采用点面结合、层层深入的方法,注重学生交际的“量”与“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述说机会、足够的交际空间,自主述说,自主评议,以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的效果。)
六、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1.把口语交际课自己当导游推荐、介绍某处景点的资料整理成稿件,办一期“我说家乡美”的墙报。
2.总结全课,提出希望,结束本课教学。
(扩展延伸环节,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说写环节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板书设计
当一次小导游
内容: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
要求:1.熟悉景点,搜集资料
?2.按顺序、抓特点
?3.语言准确、流利
?4.态度自然、亲切
?5.举止文明、大方
语文七色光六
教材简析
围绕单元主题“名胜古迹”安排了4项内容:练——通过组词辨析形近字,通过选词填空辨别同义词;日积月累——积累与黄鹤楼有关的对联;知识窗——列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8个名胜古迹;大家一起来——搜集名胜古迹的图文信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设计理念
课内与课外结合,书本学习与自我实践活动结合,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强调趣味性,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重视合作性,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形近字的读音、字形和用法;区别近义词,选择填空。
2.进一步了解黄鹤楼,积累与黄鹤楼有关的精彩对联或名句。
3.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够围绕名胜古迹的专题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剪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专题,如“首都名胜组”“西湖名胜组”“东北名胜组”等,在课前收集相关名胜古迹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学生在外地读书。一天,父母接到了他从学校寄来的信。父母看完了信,吓得面如土色。信的正文是:别人都有命,唯独我没有命。有命拿命来,没命送钱来。
老夫妻俩就这一个独生子,一看这信,心中火烧火燎,他们怀疑儿子闹出了人命案,于是便赶快把银行的全部存款提出带上赶路。但是,他们来到学校一看,儿子安然无恙。他们拿出信来气冲冲地问儿子出了什么事。儿子一看,惭愧地低下了头。原来,他在信中把“伞”字写成了“命”字!
原来如此!老夫妻俩又累又气,瘫倒在地上!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一个与错别字有关的笑话的方式导入。目的是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兴趣。
二、字词训练,学习运用
1.你平时有没有犯故事中那个学生的错误呢?想一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2.仔细比较8组形近字,说说每组字有什么异同,并组词语。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汇报。
4.过渡:不管是形近字还是近义词都要认真区别,准确运用。出示“宏伟、雄伟、雄壮”3个词语,选词填空。
5.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及用法。
宏伟:指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雄伟:雄壮而伟大。
雄壮:气魄、声势强大。
不同之处:“宏伟”的适用范围较广,它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规划、蓝图等;“雄伟”和“雄壮”的适用范围较窄,通常一个是指建筑物,一个是指气魄、声势。
三、欣赏对联,怡情益智
1.过渡:“宏伟、雄伟、雄壮”3个词语都分别用在描写名胜古迹上,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副与黄鹤楼有关的对联。
2.自由读,指名读,背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与黄鹤楼有关的对联或诗句?
四、游览名胜,开阔视野
1.过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下面我们随着电视镜头到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去游览一番。
2.多媒体演示或展台出示我国一些名胜古迹图像。说一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3.阅读教材,看看这些名胜古迹分别在什么地方。
五、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1.小组内展示搜集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或收获,教师桌间巡视。
2.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发言,每组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内容。
3.教师及时鼓励评价。
4.小组根据本组的专题筛选材料,整理粘贴。
5.贴在展板上,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编辑”。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
14哈尔威船长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七
断尺
教材简析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3.了解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4.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
1.断尺的来历。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我”的心情?
(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
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
(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
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
(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
(“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
(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
(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写法
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
六、扩展阅读
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
七、拓展练笔
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ǐ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习《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②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③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值得赞颂的事
教材简析
《值得赞颂的事》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主题是“舍己为人”。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该单元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部分为一幅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设计力求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和从各种媒体收集的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养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2.进行写事的训练,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发生在本班或本校学生、老师中的值得赞颂的事;收集最近媒体报道过的值得赞颂的事,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何为“赞颂”?
2.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值得赞颂的事。(指名说)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
如何才能把你知道的这些“值得赞颂的事”写具体?
师逐条整理并板书习作要求:
1.写最受感动,最值得赞颂的事。
2.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要把经过写具体。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指导看图,启迪思路
1.仔细看图。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这幅插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看图想象。
根据这幅图想象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把原因、经过、结果3部分串联起来,说这件事情的经过。
四、指导选材,先说后写。
1.想想自己见过、听过的值得赞颂的事。
提示: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它感动了你,你就可以去赞颂它,自由地抒发你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
要求:选取你印象最深的画面、你认为最值得详细描写的情节。重点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下工夫。
2.组织好语言,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
3.选取典型当众说,大家评一评,重点是细节描写。
4.根据评议,充实构思,动笔写作。
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构思有问题的学生选材、构思。
五、品读赏析,体验成功乐趣
1.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
2.根据评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乐趣。
六、激励总结,提升情感
同学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完成了本次习作,你们真棒!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感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九课《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召”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援”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爱”;“键”和“健”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撤”的中间是“育”易写成“”;“榴”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10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跃进防守——镇守
阻拦——阻挠增援——支援
妄想——妄图诡计——阴谋
击溃——击退索性——干脆
疑心——怀疑
反义词:
湍急——缓慢密集——稀疏胜利——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键(关键)
暖(温暖)健(健美)
撤(撤兵)瓢(瓢泼)
撒(撒手)飘(飘扬)
链(表链)泻(倾泻)
涟(涟漪)泄(泄气)
榴(石榴)召(号召)
溜(溜冰)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狈(狼狈)
均(平均)坝(堤坝)
赴(奔赴)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1自然段为一段。
第2~8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四段(9)
五段:第一段(1)
第二段:(2)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第五段(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讲红四团
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1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必须夺桥)
(三)讲读2、3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教师边提问题边板书:(飞夺)
出示幻灯:
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
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简图如下:
(板书:抢时间)
(四)讲读4、5自然段。
默读4、5自然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困难:①饥饿和疲劳;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困难”的句子,另一个读“克服”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五)讲读6~8自然段。
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解决课后思考、练习3(1)。
(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险”,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自由读7、8自然段。
想一想: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画出表示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指导学生抓动词深入文章内容,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板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千钧一发”的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
突击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所以称之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出示投影片或录像演示攻天险的内容。
结合画面说一说红军战士是怎样攻夺天险的?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但仅仅几个动词难以表示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战士们奋勇杀敌人的战斗情形,很有必要放录像片或投影片,补充必要的战斗场面,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读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斗争精神。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六)讲读第9自然段。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
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齐读第9自然段。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第1自然段决定夺取泸定桥,结尾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板书:渡过天险,奔赴前线)
(七)总结课文。
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八)解决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用带点词造句。
①理解“关键”、“千钧一发”的词义;②读词所在的句子,并体会在其中的意思。举例:
关键:上课专心听讲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千钧一发:在洪水将要冲塌王大伯家房屋的千钧一发之际,是解放军战士把王大伯抢救了出来。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第十课《丰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
草地夜行
教材简析
这是《红军长征回忆录》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红军老战士寻找到掉队的红军小战士“我”,为了帮助“我”赶上大部队,在出现险情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突出了老战士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由有感情地朗读引出理性的思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幸福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在本文中的读音,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过对环境、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介背景: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最可怕的是在每一块草皮下面都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吞没。那里的气候十分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70年多前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阅读课文,引出重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小红军在行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板书:困难重重一步一挨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老红军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第3~10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
(1)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
请为大家读一读。
(2)老红军见到“我”为什么大声嚷?是批评“我”吗?
请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板书:见面激励谈话鼓劲
(3)老红军为什么要背“我”走?
板书:天色渐暗背上“我”赶路
(4)老红军掉进泥潭后,是怎样舍己为人的?(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语言来体会老红军的优秀品质。)
(5)认真朗读描写老红军牺牲那一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着他对小红军的希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体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
“顶”和“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红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帮助小红军脱险。
板书:突陷泥潭临终嘱咐
(6)两人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甚至还来不及熟悉老红军的音容笑貌。可是他们的言行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吧。
请同学们先自己选好角色练习朗读,然后小组分角色朗读。(播放音乐,学生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还是一样茫茫无际的草地,仍是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此时此刻的环境更加恶劣,道路更加险难,他为什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进呢?这与文章开头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细细体会一下。
老红军的牺牲以及他的嘱咐,激励了小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革命队伍。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读出小红军的决心。
四、感悟深化,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的。
作者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意味深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请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吗?(播放音乐)
3.大家还知道什么感人的长征故事,请讲给同学们听听。(推荐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五、认识生字,扩展阅读
1.出示要认的字,学生自己认读。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要认的字。
3.教师出示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4.出示“落”,学习它在本课中的读音“là”,再分别用“luòlà”的音练习组词。
5.请同学们读一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25课《草地颂歌》,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小学阮慧凌)七律·长征
教材简析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以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用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全诗采用七律的形式,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是一首歌颂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借助书下注释,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品悟诗情。在深入而有层次的读文中,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红军队伍那气势磅礴的革命英雄气概,从而达到熏陶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
录音机、《长征》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审清题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毛泽东”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带领全国劳苦大众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七律·长征》就是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完成时,他诗兴豪发而写下的不朽之作。(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你能知道什么?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内容是写“长征”的。
二、读诗解意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诗中不认识的字,注释中如果没有标注,可以自己查字典。为了把诗句读通,要多读几遍。
2.再次自由读诗。
要注意断句,争取读得流利。
3.同桌互读。
要注意倾听,对同桌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给予指正。
4.指名读。
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5.自学诗意。
(1)结合注释,自己边读诗句,边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把弄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读诗句,讲诗意。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指导。
预设学生不明白的地方:
①腾细浪:翻起的小波浪。在这句诗中,是指五岭那气势雄伟、蜿蜒曲折的山势,在红军眼中,就像江河中的微波一般。
②走泥丸:滚动的泥丸。在这句诗中,是指乌蒙山尽管气势磅礴,广大无边,可在红军眼中,只把它看做滚动的泥丸。
③暖、寒:是给人的两种感觉。“暖”表现出的是一种愉悦、开怀;“寒”则表现的是惊心动魄,仿佛还心有余悸。
诗句的理解可结合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的历史背景。
(4)完整地讲一讲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大致理解即可。
三、品诗悟情
1.深读细想。
诗中提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哪些山,哪些水?从哪儿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读后汇报。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那种豪迈气概。“五岭”只是腾起的“细浪”;“乌蒙”只是滚动的“泥丸”;水拍云崖,我们感到的是征服后的愉悦;面对桥索纵横,红军表现的是神勇无惧。这是何等气概!
3.请学生胸怀对红军的无比崇敬之情,激情饱满地来诵读此诗。
(1)个人练读。
(2)指名读。
(3)评议指导后再读。
(4)听课文录音。
(5)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及语调的抑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熟读成诵
1.根据提示背一背。
提示:……远征……,万水千山……。
五岭……,乌蒙……。
金沙……,大渡……。
……岷山……,三军……。
2.去掉提示,再背一背。
五、落实认字
用卡片出示要认的字,引导学生识记。
六、拓展阅读
为学生准备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领学生诵读,并鼓励学生课下背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题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8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具学具
胶片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
1、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莫泊桑福楼拜
虚心求教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悉心指导
↓↓
勤学善教
引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更加,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因此,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3清明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第一网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读一读入木三分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我改变为观察自行车。
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
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
三、口语交际购物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我的观察日记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
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三单元了解古代文化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在学习中成长”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纪宇的《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孔子学琴》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推敲》一课说明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字的敬畏》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橱、贾、”等4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查、府”等53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课时安排: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2课时
12、《孔子学琴》。。。。。。。。。。。。3课时
13、《推敲》。。。。。。。。。。。。。。1课时
14、《字的敬畏》。。。。。。。。。。。。2课时
15、《和时间赛跑》。。。。。。。。。。。2课时
《综合学习三》。。。。。。。。。。。。。1课时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会读文中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诗句,明白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体会小书橱和读书给“我”带来的
收获与快乐。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中的情感。
2.巧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让认读生字轻松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实际,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分析:
l课前预习,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一方面可以读读诗句,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诗句中涉及的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也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所在。教学时可以把相关的故事、图片及音像带入课堂,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形象起来,使诗句的理解充满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尽可能多地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故事及典故。
2.老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图片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2.教师导入: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文题目,通过阅读知道关于这个小书橱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感受作者的书香世界吧!
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阅工具书解决。边读边思考自己的问题。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展示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1.自由读文,边读边将描写作者对小书橱喜爱的句子勾画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勾画的句子(第四小节)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在读中悟出对书橱的喜爱即是对读书的热衷。
2.指名读二、三小节,体会文字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课件展示
此处可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将学生和老师搜集的故事、图片等资料一一展示,对文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多了,朗读自然到位。
3.再读第四小节,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读好书的畅快淋漓。
四、高声诵读、畅谈感受。
1.将课文完整地高声诵读一遍,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2.将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介绍给大家,说说读书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诵、即兴创编。
1.在熟练朗读之后,完成背诵。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即兴创编。
2.课件出示,学生完成创编活动,并全班交流。
黛玉葬花,悟空习武;
琵琶舞,七色鹿等等。
二、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教师予以指导。
12孔子学琴
教材分析: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十一个生字,会读文中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重难点分析:
l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感到陌生,个别地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l依据本课提供的两条线索,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由孔子其人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探求他的精神世界。
3.板书课题:12.孔子学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学习提示: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课件出示其涵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是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深入理解。
1.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
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
孔子弹琴的程度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会弹,二是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三是令师襄如醉如痴,四是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孔子学琴的内心想法变化:一是不满足现状拜师学琴,二是想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三是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四是体会出作者是周文王,心情激动。
师襄几个阶段变化:奇怪——迷住、激动、如醉如痴——惊异、佩服、行礼。
2.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
“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的认真——一丝不苟。
3.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表现孔子治学的严谨——精益求精。
4.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是什么?最后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课件展示
二、想一想。
想一想: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认读生字。
2.请学生选出不好书写的生字。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记住这个字的好方法。
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五、课外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14字的敬畏
教材分析:
《字的敬畏》选自乔传藻关于写作的文集《文学的眼光》。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由了解到最终敬畏的过程:小时候乡俗的影响——老人们关于“敬惜字纸”的告诫;后来自己读书的体悟——感受到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禁感叹到:“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十个生字,会读文中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对汉字产生敬畏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
3.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对诗词《听张立本女吟》、小说《聊斋志异》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
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
2.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词较多,应该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有一些词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例如“含蓄”、“言简意赅”、“渲染”、“气象万千”,注意切不可就词解词,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
阅读理解不能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课前准备:
搜集《听张立本女吟》和小说《聊斋志异》相关资料,作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发思考。
1.板书《字的敬畏》。
2.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
“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教师导入: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巩固。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接段读文。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之情的。小组展开讨论。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交流自学体会。
第一部分(1)自然段: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
(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
(9)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第四部分(10):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3.教师把每一部分内容用简洁的“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如第一部分:产生疑问;第二部分:敬惜字纸;第三部分:感受文字生命力(感受神奇、创造奇迹、悟出道理);第四部分: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逐层深入。
1.默读第2、3、4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敬惜字纸”?课件展示
资料: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
2.指名读第5自然段。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
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课件出示古诗,学生根据预习理解诗词内容。
4.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
5.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课件展示
二、书写生字。
1.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2.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本课生字笔画简单的较多,要注意同意字、形近字的区别。
三、学后推荐阅读。
乔传藻《挑柴——童年纪事》
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当一个个人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回首往事,会发现一个个人生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有着光辉灿烂的一生,有的人却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有的人为自己无愧的人生感到安慰,有的人却因为没有珍惜而感到惭愧。
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的方式;应该有勤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应该懂得自己拥有的有限时光的宝贵。《和时间赛跑》便是一篇使我们思考生命、思考时光的文章。
课文从外祖母去世的悲痛引发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九个生字,会读文中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格言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懂得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知道从小珍惜时间。
重难点分析:
l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l体会“我”为什么会“还感到害怕”、“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谁、为什么、怎样和时间赛跑来回答问题。
教师导入:问题出现了,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文,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请教老师、问问同桌、联系上下文等等)。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认读。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提示:课文讲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第二部分:怎样和时间赛跑;
第三部分:结果怎样?
三、细读品味、深入感悟。
1.初步体会内心的触动。
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给自己触动最深的地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想法。祖母去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父亲的一番话让学生知道时光的流逝是残酷的现实;目睹大自然的变化——感触到时光一去不复返……
2.体会时间的珍贵。
课件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学生齐读、感悟。
3.深入体会内心的触动。
再读爸爸对“我”说的话。课件出示思考话题:爸爸是想告诉我什么?(他想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也会老去,也将会死去,我的心理非常害怕,所以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指导朗读第5、6、7自然段,教师小结:“我”没有一味的消沉下去,而是选择了“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
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指名读第8、9自然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2.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和时间赛跑,我有什么收获?(受益匪浅)
3.“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这句话含义深刻,是文章中心,更要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谈体会。课件展示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重点指导学生在运用中记忆生字。
2.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相互交流、抒发感受。
2.教师点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如果你也想和时间赛跑,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的芦苇》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的芦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抒情的写法,首先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接着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儿时与芦苇有关趣事的回忆,通过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全文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着童年的欢乐生活。生动感人,主题鲜明,同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构想】
本文的设计构想很简单也很朴实,芦苇之美部分的学习重在文本体会,趣事部分重要自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排比部分重要积累,通过读文和师生、生本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用文字表达的美与趣,培养学生语感,初步体会读书带来的美与惬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及词语。通过自读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三件趣事。
2.通过反复品读,结合课文体会“恬静”“飘逸”“缤纷的记忆”等词语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趣事。
4.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5.学习抓重点词语读书、联系生活实际读书和想象画面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揭示主题
板书: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故乡是抹不去的情丝。《诗经》中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杨柳,王维有言“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梅),余光中有言“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长江水)(课件展示,学生读诗句)故乡的一景一物都融在了游子的血液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事物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对于作家樊发稼来说,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芦苇。老师板书(芦苇)。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词语。
芦苇、缤纷、密如蛛网、恬静、飘逸、口哨、舵手、纺织娘、包裹
舵手,看舵的偏旁你就一定知道它跟什么有关?那什么是舵手呢?舵:控制行船方向的设备,多装在船的尾部。那你能猜出舵手的意思吗?你瞧,有些词通过查字典或猜想也可以知道词义。
再看“纺织娘”,你知道指的是什么吗?见过吗?(看图片了解纺织娘)你能快速地在书中找到描写纺织娘的句子读一读吗?“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你瞧,作者抓住了纺织娘身体、触须和羽翼特点,仅一句话就让我们知道了纺织娘的外形,写作时抓住事物特点多重要呀!
好了,同学们,其它的词语我们会在读文的过程中学习。
3.字词我们都认识后,相信读文更没问题了。请同学再一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美景和趣事,板书)
三、导读探究,感悟积累
(一)体会芦苇之美
1.师:那我们就先来感受故乡芦苇之美吧。
问:谁来读读文中描写芦苇之美的句子?(一片片,一簇簇……)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说说故乡的芦苇有什么特点?(多、长、绿、轻)
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体会一下芦苇的特点。(2人)
读着读着,你体会到那份“恬静和飘逸”了吗?(课件变红)说说你的感受?你瞧,我们读着读着,就明白了很多词语的意思呢。
那我们就读出这份恬静和飘逸。(指名读)
2.师:正是这芦苇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所以作者发着内心地说……(出示课件复沓1: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就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二)体会事情之趣
1.师过渡:这样朴实无华却飘逸美丽的芦苇在家乡随处可见,春天来临,它便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请同学默读第7、8、9自然段,思考:试着用简短的句子或短语概括每件事,写在这一段的旁边;再思考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这份童年的快乐,将句子画下来。
2.请同学们再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商量一下你每件事概括的语言,看能不能最简单;再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3.汇报交流
概括: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抓纺织娘
(读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朗读)
4.复沓2:正是因为有了芦苇,才有了我们童年的这些趣事,所以作者说“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就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三)感受缤纷的记忆
1.师:学到这,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段话(课件出示)没学。(1读)请你先来读读这段话,说说对此你有什么疑问?(这段没有芦苇)
是呀,没有芦苇我们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谁来再读一读(2读)。
问:这段写了故乡的哪些事物?(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
问: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生我养我的故乡呀,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比如:那小河,那野花,那油菜花,还有棉花。(课件出示,让学生体会这样体现不出缤纷的记忆,不美)
师:那我们就加上这些词一些来体会那缤纷的记忆吧,齐读(3读)。
师:你想看看这些美景吗?(课件出示图片,边看边读句子,4读)
2.师:这些事物如此之美,而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却是故乡的芦苇,由些我们更能体会到芦苇对作者的重要了,这也就是写这些美景的原因,更衬托出不起眼的芦苇的与众不同了,所以作者说(复沓3):“然而,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四、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师: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故乡的芦苇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抒发自己的情感。
(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单元整合,训练说话
师:故乡的芦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后面我们还要学习《老家的萤火》,它们的相似之处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虽然我们还不曾远离故乡,但我想故乡也一定有你难忘的事物,你能想一想,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吗?“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因为……。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永远都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10、九寨沟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自形,理解字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与难点:说说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示课题导入:如果说世界上真有梦境,那就是九寨沟。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剽悍的男神达戈用风云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女神不慎打破宝镜,碎片散落人间,变成114个晶莹的海子,于是地球上就有了一个“梦幻仙境”——九寨沟。板书课题。引导读题并质疑读题质疑: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如此取名?它是怎样的山沟?用神奇的传说导入本课,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读课文讲清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生字词:九寨沟县城构成恰似金丝猴善于上窜下跳若无其事敏捷出没诗情画意珍禽异兽高低错落2、理解词语:白练窥视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指名读,读准字音。正音。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方式解释。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自形,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指读课文4、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指名分自然段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正音。评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书写生字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猴的右边部分没有竖。禽的人字头应写得大些。重点指导易错字的正确写法五、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九寨沟何以得名,课文第一自然段讲得很清楚,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书:名字神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结:几条普通的山沟怎么会像童话世界呢?看来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第一自然段。交流说说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齐读。1、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关键词:神奇、童话世界,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词的感觉。2、指名读两个自然段。书写生字。朗读课文。了解九寨沟名字的由来,并能找出关键词来感受九寨沟的神奇。六、课堂练习。出示.摘抄词语:描写色彩的:描写湖泊的:描写山峰的:描写瀑布的:描写动物神情的:通过摘抄来感受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积累好词佳句。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1、田园诗情第1课时
教学目标:1、查字典学会文中的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起对自然的热爱。(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读课文,学生字词。荷兰图片课前准备:课件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读题。释题。(田园,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田园诗,一般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题材的诗,单纯简朴。)今天让我们去欧洲西部,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荷兰,欣赏哪里的无限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出示图片:解说荷兰是欧洲的花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荷兰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荷兰的草原也是绿意盎然,辽阔无垠。荷兰的牧场牛羊成群,悠然自得。播放课文朗读。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打开课本,用心聆听,感受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的。通过讲解了解何为田园诗,用心聆听,初步了解荷兰。二、指导初读课文讲清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划出不理解得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学思考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正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字词。三、检查自读效果你喜欢荷兰的哪一幅画面?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或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方式解释。有感情地介绍或朗读荷兰的一幅画面。四、指导读课文出示生字、词语:毛毡、牛犊、绿意盎然、辽阔无垠、悠然自得、寂静、默默无言、万籁俱寂指名分自然段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正音。评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五、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五、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总写荷兰印象:流动的奶牛图和鲜艳的郁金香图。2、3、着重描写了骏马图和天堂般的动物世界。4、5、6傍晚挤奶图和宁静的夜晚图。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六、指导写字六、指导写字书写生字词重点指导难写字七作业设计出示比一比组词:碧()顽()芒()载()架()壁()玩()茫()栽()驾()填词语()的草原()的原野()的骏马()的低地()的小鸡()郁金香()的牲畜()的绵羊练习课文内容完成练习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2、桂花雨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学写生字,理解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与难点: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课前准备:课件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活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齐读课题。联系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指导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先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用一句话说说每段的意思。(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交流反馈。学生自由交流,利用多种方式对词语进行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指导学会书写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正音。2、学写生字:观察结构,打算怎样记住它。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示范板书。3、学习其余生字。方法同前。1、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2、仔细观察分析,手指书空。仔细观察每一笔的起始位置。在书上描红。3、同前。重点指导书写易错字,如“尤、拣”等作业设计熟读课文抄写词语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9、泉城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理解课文第一段的格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前准备相关图片或影像资料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示课题。1、读课题。2、谁知道泉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3、教师小结简介大明湖。学生齐读课题。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泉城。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学生自学要求)1、学生读课文。2、再读课文。3、学生理解字词。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通过自学掌握10个生字的读音,记住字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交流1、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课件)济南大约一亩汇注悬崖组成昼夜吊桶粗细三堆拎到喧腾趵突泉晶莹剔透2、哪些字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指名学生读。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汇注:汇合在一起。悬崖:高而陟的山崖。昼夜:白天和黑夜。喧腾:喧闹沸腾。形容气势很大。晶莹剔透:光亮而透明。秋雨潇潇:课文是形容泉水的声音很小。潇潇:形容下雨。4、指名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默读课文,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认读生字词。“细”“粗”是平舌音“昼”是卷舌音。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学生自学,自己查字典来解释这些词语。可以同桌合作。本课生字较多,应多加强巩固。学生联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四、了解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要求1、教师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因为济南的泉水多,泉水天下闻名,所以然们称济南为泉城。)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段有几句话?3、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4、默读课文的第二句,看看这句话有几个分句,是从哪几个方面一说济南的泉水的?5、作者为了把不同的声音写出来,用了什么样的词来连接的?6、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7、师小结。学生分段读一读课文,其它学生评议。说说好的地方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提出后大家一起来改正。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3句话。学生读一读,回答(告诉我们济南有七十二泉,泉非常的多。)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这句话共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学生说一说:有的……有的……让学生了解济南有七十二泉,泉非常的多。泉的形态,泉的声音。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六、作业学习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9、泉城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2、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激起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1、了解泉城物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师导入:1、复习词语(默写)2、借助词语,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3、我们已经知道了济南的泉非常多,又非常美,而且有许多非常有名,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泉。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秋雨潇潇虎啸狮吼水声喧腾昼夜不息巩固掌握有关四字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读后,指名回答。(2)学生读后,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用~~~~~划出。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3)讨论“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指导朗读。(4)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说一说(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说珍珠泉的大小,第三、四两句说的是泉水的样子。)学生划出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后读一读。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读一读。了解珍珠泉的位置,大小,样子。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2、自学第三、四自然段。(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数一数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泉分别在什么地方?(用画出来。)有什么特点?(用~~~画出主要词语。)(2)教师检查,看学生自学情况。(3)练习朗读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趵突泉有什么令你难忘的特点?用~~~画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1)“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2)“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说明了什么?(3)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出示: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引导学生看图来理解。4、指导朗读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读一读课文。学生画出后读一读,然后可以讨论,并议一议。学生自学完后,检查。学生看图,并填表;名称
位置
特点
五龙潭
黑虎泉
学生完成表格以后,读一读课文。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趵突泉特点的句子。学生说一说趵突泉的特点。(位于七十二泉的首位,是第一名泉。)(说明了泉很大。)学生说一说。学生看图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五龙潭、黑虎泉分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趵突泉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总结全文:我们已经有游玩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你想说什么?板书:数量众多各具特色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各抒己见。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各抒己见,概括出泉城的特色。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第三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几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泉城《泉城》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介绍四大名泉:珍珠泉,玉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四节采用相同的结构,先介绍泉的位置,在描绘泉的特点,珍珠泉的“神奇”,玉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令热有身临其境之感。
九寨沟《九寨沟》这篇课文一生动的笔触,饱蘸对祖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好的自然景观。文章三,四节如数家珍似的像我们展示九寨沟的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动静结合,最后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田园诗情《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这也是一篇引领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文章。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意象,草原,奶牛,郁金香,骏马,绵羊等家畜,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书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
桂花雨《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念。作者的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感情,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情景之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2、学会单元39个生字,2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典范,感受荷兰风光,激起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
单元设计意图
1、让学生主要通过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2、通过朗读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3、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4、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练习3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读书时做记号。理解有关读书的名言。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写钢笔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与难点:学生学会读书时做记号。课前准备:挂图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1、学习读书时做记号,通过看图表,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2、预习《说勤奋》,开展实践活动,练习根据需要做记号小结: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看图表,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预习《说勤奋》,练习根据需要做记号通过看图表,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有关读书的名言。1.明确要求:体会一下,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个别读,集体读。讨论搜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理解有关读书的名言。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2.指导。教材中的两则名言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破的是读书的意义和好处。刘向的名言说的是善于善于读书,可以使人明理,开启智慧,从而克服愚昧无知。高尔基的名言告诉我们,精神食粮跟物质食粮一样重要,不读书,人的精神也会“饥饿”,所以我们读书也需“如饥似渴”。背诵。写钢笔字。教师范写。讲解注意点仿写。比一比。指导学生写得正确、端正、美观,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习作3第1、2课时
教学目标: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重点与难点:按书信格式学写信课前准备:课件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明确题意
明确学写书信的意义二、格式书信有固定的格式,1、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读习作3中的书信
认识书信的格式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
重点掌握书信的格式2、这里说一个顺口溜,
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3、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读读顺口溜,记住书信的格式
学写信封
三、指导写信同学们,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或者介绍自己的家乡。
自己练习写信
指导学生写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或者介绍自己的家乡。再次强调书信的格式。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无私奉献”。编有主体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和《开天辟地》,“快乐读书屋”中编有《购买上帝的男孩》和《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通过对这几篇赞美古今中外为别人、为人类甘心奉献的人物事迹的学习,学生们定会产生崇敬之情。在“能说会写”板块中编有“感谢”和“给助人老人的回信”,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了解感谢的技巧,习作既可以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又可以再次练习写书信这种常用文体。“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语言积累和知识介绍、“举办一次捐赠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扩展性、学科间的关联性和实践性。
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自己去体验、感悟,由衷地产生崇敬感,不可以刻板地说教和生硬地灌输。
7血染的实验报告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记录成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件事反映了卡尔施密特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标题“血染的实验报告”,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文章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专门描述、记录某项课题研究全过程与结果的报告类文体。具体讲,就是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卡尔施密特的关于毒蛇咬伤治疗的实验是用他自身当实验对象的,他的研究与记录都是他在被蛇咬伤后忍受剧痛、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他为科研而牺牲。他的记录,就是实验报告。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报告,是用血写就的实验报告,所以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
〔结构分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完整地记叙卡尔施密特所作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这是事件发生的过程。第2自然段写卡尔施密特在实验室里专心研究美洲巨型毒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第3自然段写老科学家不慎被毒蛇咬伤。第4自然段,具体写老科学家在知道自己将要死去的情况下,决心为人类留下人被毒蛇咬伤后的感受与生理反应的资料,于是,他忍受剧痛顽强做记录。第5自然段写老科学家将“实验”记录一直记到停止呼吸,也写了老科学家这份记录在医学史上的重大意义。
〔语意理解〕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句子用“芝加哥”起首,点明卡尔施密特是美国的科学家,“血染的实验报告”写于美国的芝加哥。“捐躯”,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科学事业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因此是崇高的事业。科学研究总有风险,轻则损财伤身,重则失去生命。历史上伟大的正义的科学家都是敢担风险的人,他们为科学甘愿奉献,不怕牺牲。卡尔施密特也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一句话具体勾勒出巨型毒蛇的凶猛形象。3、4、5分句写毒蛇之大,在笼子中盘五六圈儿,说明蛇体很长。蛇的大小与蛇身长短有关,体长则型大,型大则力大,力大则凶猛。第6、7、8分句描绘毒蛇之凶。它被关在笼中也不安分,时刻准备攻击人类。蛇的视力不强,它了解周围情况主要凭长舌。蛇的舌头神经极其敏锐,能准确感知周围物体的性质、大小、远近,为其捕食、进攻作出判断。“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这条笼中的巨蛇,高抬头,频吐舌,正是它判断周围情况的表现,是随时准备进攻的表征。蛇大,毒大,力大,又时刻准备进攻,自然其眼睛给人凶恶的感觉。对蛇凶恶形象的描写,为下文老科学家被蛇咬伤做了铺垫。蛇这样凶恶,自然危险四伏,靠近者随时有被伤的可能。老科学家全然不顾,甚至还拿着它观察,抽蛇血化验,为科研事业他毫无畏惧。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的毒主要在蛇牙。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蛇毒进入血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亡。施密特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疼,四肢麻木时,清楚自己中蛇毒了。
“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几句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又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作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其意虽未言明,却使人明了,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落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正是朴素的科研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所以,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巧妙地反映老科学家执著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老科学家的敬服、赞叹与纪念。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委婉地表达;直笔,直白地表达。曲笔与直笔有机相融,文章生动、耐读,也更能强烈地表情达意。比如,第1段,直写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篇便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个概括的了解。“67岁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设置了一个悬念,既扣题目,又促人读文。第2段写蛇的凶猛,是曲笔,全段无一个词语直写蛇的凶猛,也没写明它是毒蛇,而是在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中,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识。文章歌颂老科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对人类的贡献,是在通过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超常的表现后让人们自己悟出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情境导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②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③齐读这句话。
④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情景。
⑵精读课文。
①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②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③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的最强烈感受是什么?
④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⑤指导朗读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2.积累内化。
⑴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⑵完成选择词语填空。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可以分为形声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字。
⑵指导书写。
指导的重点:一类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博”容易误写成“”;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损、惧、肤、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4.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再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8开天辟地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是人类在幼稚时期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虚构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在古代,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对复杂的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幻想出一些有极大威力的神灵,这些神能够控制自然,能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先人迫切的要求与美好愿望。神话决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人类童年时代虚构出来的,是把自然力加以拟人化的产物。神话中的英雄都是神化了的人。神话表面上歌颂神,实际上是歌颂人类征服自然、反抗强暴的胜利。
文题中的“开天辟地”,就是开辟天地的意思,指宇宙的开始。人类在远古时就产生过疑问,这天地是怎样生成的?谁是天地的开辟者?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就虚构出一些开天辟地的故事。最早探讨开天辟地这个问题的当数屈原,他在《天问》中发出一连串关于开天辟地的疑问。正式记载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出现在汉代初年的《淮南子》里。大意说,上古还没有天地时,世界混沌一片。后来出来阴神和阳神,苦心经营天地,最终使阴阳剖分,八方定位了,阳神管天,阴神管地,形成世界。在这之前、之后,还有许多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直到三国时,徐整吸收众多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也吸收南方少数民族关于“盘瓠”或“盘古”的传说,加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开天辟地的盘古,填补了鸿蒙时代的这一段空白,盘古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本文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地创造世界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坚强勇敢、勇于创造和富有自我牺牲品格的优秀民族,热情地讴歌了高尚的为征服自然的奉献精神。
〔结构分析〕
课文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远古时的世界一片混沌,像巨大的鸡蛋,盘古孕育在大蛋里。这是故事的起因,讲盘古的孕育。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将天地劈开,又顶天立地支撑不让其合拢,直至累死。这是故事的经过,讲盘古成熟后的伟业,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先写盘古孕育成熟了,发现眼前漆黑,便劈开混沌的圆东西,使天与地分开。再写他头顶天,脚踩地,奋力支撑,并随天地的升高与加厚、身体也不断增高,直至天地不能重合,他也最终累死。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盘古死后泽被后人,仍造福于人类。这是故事的结尾,盘古不仅开辟了天地,而且把一切献给人类,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语意理解〕
“传说世界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
“混沌”,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庄子应帝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混沌没有七窍,和忽便用爷子、凿子给混沌凿七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结果混沌却死了。这个故事虽滑稽,却已包含开天辟地神话的概念。后来的传说中,混沌被丑化了。比如《神异经》说混沌是个像狗又像人熊的野兽,是个“睁眼瞎”。他抵触有德性的人,却对恶人服服帖帖。可见,人们对与黑暗差不多同义的混沌大无好感。本故事用这一句开头,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表达人们对黑暗的厌恶,对光明的追求。
“天地的开创者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
本故事中的盘古是作者综合以前诸多故事创造出来的。中国南方瑶、苗、黎等民族流传的故事中把“盘瓠”两字音转为“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尊。传说南海有绵亘三百里的盘古墓。又说有个盘古国,一国人都以盘古为姓。
“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阴”和“阳”最初的意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哲学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比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易经》把阴阳交替看做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庄子》体现道家学派观点,把世界之初解释为阴阳混沌,是盘古将混沌劈开,阴阳割离。阳气轻而清,自然上升为“天”,阴气重而浊,自然下沉为“地”。
“刚劈开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
盘古劈开天地,这是他创造世界的第一步。因为天地分开前是合在一起的,所以刚劈开也有重合拢的趋势。如不采取措施,则前功尽弃。另外,刚劈开的天地“相距很近”,天地空间太小,自然人们生活不会舒畅。从以上两点考虑,盘古必须设法阻止天地合拢。“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用身体当做支撑物去支撑。为了光明,为了人类的生存,盘古以血肉之躯奋力支撑着天地,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故事到这里已为人们塑造出一个壮丽的巨人形象。
〔写作特点〕
塑造了一个富于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的英雄。
中国神话的主要特点,往往是赞美了一些英雄人物为实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传统美德。本文是体现这一特点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的盘古,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英雄。为人民谋幸福的宏大理想,使他奋斗不息,他用自我牺牲去抗击死亡,将自己全部血肉与灵魂奉献给了一个光明、美好、可供后人自由共生的新天地。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献身的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盘古的行为与古代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关系。
2.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趣导入,了解文题。
①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能把你收集到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③能说说你对“开天辟地”这个词的理解吗?
⑵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①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时间、人物、事件说清楚。)
②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③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划为一大部分?说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⑶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①默读第一段,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指导学生抓住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沉”这些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②自由读第二大段,你有什么感受?(指导体会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注意抓住写动作的词语)
③从第三段中感受到人们对盘古的赞颂了吗?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内容?指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完成课后练习(1)。
⑷指导复述,完成练习(2)。
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个自然段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可以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但不要背诵课文。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自主完成。
⑵建议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①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分类,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可以运用形声字、熟字加减偏旁等方法。
②找学生指名认读。
⑵指导书写12个生字。
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如“创”字左边是“仓”不是“仑”,“拢”字右边是“龙”不是“尤”,“孕”字的笔顺先写“累”和“衡”笔画较多,注意写字时摆好各部分位置。
4.实践活动。
⑴查找一些神话故事。
⑵可以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快乐读书屋四
购买上帝的男孩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徐彦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由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救叔叔。于是,邦迪用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人之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上帝”从字面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天主教则称“天主”。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结构分析〕
这篇故事共有8个自然段,依故事发展顺序讲述的,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邦迪用1美元到处买上帝,却总被店主赶出来。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一个老者将“上帝之吻”牌饮料卖给小邦迪。这部分借小邦迪之口交代了他买上帝的原因,是为了救昏迷不醒的叔叔。一个贫困的孤儿用仅有的1美元执著地买上帝救叔叔,感动了老者,老者卖给他一瓶“上帝之吻”牌的饮料。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在老者的帮助下,小邦迪的叔叔得救了。老者卖给小邦迪的“上帝”只是一种精神安慰,实际是老者花钱请医疗组治好小邦迪的叔叔的伤。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老者给小邦迪的叔叔写信,说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语意解释〕
“一个小男孩儿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1美元是微不足道的。小邦迪的叔叔是建筑工人,收入不高,作为被叔叔抚养的小邦迪当然不可能有多少钱。这1美元,也可能是省下的零花钱。他要用1美元去为叔叔买救命的药,已经是“倾其所有”了。“沿街一家一家地问”,可见他的执著。他家家不落,生怕漏了一家店而漏了可能买到的“上帝”。这是他对叔叔的爱的驱动使然。小小年纪有如此爱心,怎不令人无比感动?“上帝”不是一般生活用品,也不是治病的药品,不能购买。邦迪不懂这些。他认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说的,自然是救叔叔的灵丹妙药,于是便天真地认认真真地“沿街一家一家地买”。这一举动看似荒唐,却映出小邦迪心灵深处的美好的东西———金子般的心。
“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老者”,老人。“银发”,灰白的头发。第1、2分句交代老板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是一个颇有阅历的人。“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第3分句交代老板不但年纪大,而且心地很慈善。他没有武断地认为孩子捣乱、恶作剧,而是从弄清真相入手,因为老者阅历广,预料此中必有原委;因为慈善,才会不以坏人之心度人,而以君子之意看人,才可能深入了解。
“那个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来的。”
“翁”,年老的男子,即老头。“富翁”,泛指拥有大量财产的人。本文中的老者是“亿万富翁”,他的财产已超过“亿”,该是一个大富翁。“跨国公司”,指公司的业务超越本国,涉及两国或数国,说明老者的公司业务范围大,实力极其雄厚。“董事长”,企业、学校或团体,常组建董事会作为本单位领导机构。董事会的负责人叫董事长,他是这个机构的责权代表。“隐居”,原指对统治者不满或有厌世思想而在偏僻地方居住,不出来做官。本文仅指老者不再担任董事长,也不再过问公司事务,在远离公司的地方居住。“打发时光”,即消磨时间。“重金”,巨额的钱。这两句道出小邦迪叔叔得救的真相。老者的身份决定他十分富有。难能可贵的是这么有钱有势的人没有被铜臭污染,没有滋生霸气,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纯洁、富有仁爱的心。他不仅有慈祥的外表,而且有慈善的举动。他能帮助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孩子,也一定常向社会献爱心,施善举。值得注意的是,献几美元或几百美元,一般人可能做到,而老者却是以“重金”聘医疗组,这就决不是一般人所为,不具备无价的爱心是做不到的。
“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这是点题句,也是总结全文的点睛之笔。老者道出一个道理,上帝是虚拟的,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体现。世界是没有上帝的,因而靠上帝拯救生灵也是不现实的。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有爱心,就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关爱,一切困难与痛苦都可战胜,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老者在这里是在选择小邦迪的爱心,也在表明,之所以救助病人,正是追求爱、实践爱,更是在宣扬爱,他企盼爱满人间。
〔写作特点〕
1.在直叙中巧妙地插叙与补叙。
文章开场就直叙小男孩在买上帝,接着逐段沿着“买上帝”这件事直叙下去,直到故事结束。小男孩是谁?为什么买上帝?完全可以放在前边作交代,即写出事件起因,但作者却放弃了这种平板的写法。这些问题是要交代的,否则读者会如堕云雾。作者巧妙地采取“补”与“插”的办法,使这些问题明了化。作者在写老者与邦迪的对话中说清了买上帝的原委。
2.耐人寻味的标题。
用“购买上帝的男孩儿”作文题,很诙谐,也使人悬念顿生:上帝是神是人们崇敬的万物之主,怎么可以购买呢?必有蹊跷,看下去!这正是作者立此题的原意。
3.别开生面的结尾。
最后两个自然段很妙,它不仅是情节的自然结束,更是对主题的深化与升华。写此类文章,大都事完了,文章也就完了。此文却跳出常规的框子。写老者已将杂货店卖掉,去旅游了。他是不想让邦迪叔侄找到自己表示答谢。卖掉店铺,表明不再回来;旅游去了,居无定所。老者的言行已告知:答谢就免了!帮助别人不言谢,做无名英雄,使老者仁爱之心再上一个台阶。一般说,写到此处文章结束已相当妙了,但作者又设计了一个老者来信的细节,解释原委,点明上帝就是爱心这一真理,读到这里,不由人不拍案叫绝:多么严谨的结构,多么奇妙的构思!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的叔叔是怎么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的原因。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关于“爱心”的歌曲。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1.搜集相关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向家长请教,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条件的上网查阅,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2.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个小男孩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3.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⑴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⑵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救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部分时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读、互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4.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⑴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爱心?(播放歌曲)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为本单元后面的习作作铺垫)
⑵读演结合:让学生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注意加入人物表情、动作,再现人物品质。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⑴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同学之间交流。
⑵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相关文章。
资料
〔上帝〕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脚手架〕在建筑各种建筑物时,为施工便利而搭的架子。
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希腊的古代神话故事。
希腊全称希腊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南端,首都雅典。希腊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希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诸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荷马史诗,悲剧家埃斯库勒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都在世界享有盛誉。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关于神和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希腊人以想象中的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大神及其周围的男女诸神为主要系谱,并认为诸神具有人的形体和人的性格,从而编制了错综虚幻、丰富多彩的神话,反映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罗万象的朦胧的认识。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孕育出荷马史诗与雅典悲剧的土壤,而且对古罗马的神话与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乃至以后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要了解西方文化,研读希腊神话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讲的是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解除人类在漫漫长夜中的痛苦,冒着生命危险将火种偷来带到人间,并教会人类使用火种。人类生活改善了,但普罗米修斯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故事塑造了一个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英雄形象,盛情赞颂了普罗米修斯的丰功伟绩与坚韧顽强、永不屈服、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人”,指普罗米修斯,表明本文是以人为主的故事。“火种”,供引火用的火。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枝从天上偷来一颗火星带到人间,人类再从他这里点燃其他地方的火,普罗米修斯带来的那颗火星就是引燃别处火的火种。“天上”,希腊神话中说,人类头上的天空也是一个世界,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无上美好幸福的处所。
〔结构分析〕
本故事依事件发展顺序讲述的,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人间原本没有火,人们只能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普罗米修斯决心从天上偷来火种。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成功地把火种偷来带到人间,并教会人们使用火。第4自然段写他偷取火种,第5自然段写他带回火种,第6、7、8自然段写他教人用火。
第三部分(第9~15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因偷火而受到的严厉惩罚。先写宙斯决定给他严厉惩罚,再写他拒绝认错而甘愿受罚,最后写他承受刑罚的痛苦。
第四部分(第16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救。
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赢得人类的敬仰,称他为“人类的大恩人”。
〔语意理解〕
“人类没有火烧烤食物,就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这句话写人类没有火的生活质量低下。第一,从食用方面说,没火就不能烧烤食物,只能吃生的东西。第二,从照明方面说,没有火,就无法照明,就赶不走黑暗。这一句是从火的基本特性与功能上讲的。句末用省略号,表明无火给人类带来的不便与痛苦还有许多许多,不一一赘述。
“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神来到了人间。”
“这时候”,指人类没有火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是一名希腊神话中的天神,但他不是高级的天神。普罗米修斯是聪明、勇敢、善良的神,他当人们的老师,教人们文化和劳动等知识、技能,使人类满意和幸福。本文写他从天上偷来火种,是他为人类谋幸福诸多事件中的一件。
“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轰隆隆地从天空中驰过的时候,他跑上前去,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悄悄地偷取了一颗火星。”
这句写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的过程。句中的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是宙斯和凡人勒托的儿子。他常受天后赫拉的虐待,宙斯便把太阳授给阿波罗。由于他长得年轻漂亮、英姿勃勃,所以他特别受青年的崇拜。在他们看来,阿波罗是集礼貌、道德、英俊和青春活力于一身的完美形象。他的权力很大,不但是预言家的保护神,而且主管青春、畜牧、医药、音乐和诗歌,并代表主神颁旨宣诏。他的标志是弓箭、七弦琴和神盾。他是人们按照太阳想象出来的,说他行走驾着太阳车,太阳车的车轮喷着火焰。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忍人们受寒冷和黑暗的煎熬,曾向宙斯提出把火给人间,宙斯拒绝了。后来,普罗米修斯只好去偷。他只偷了一颗火星,偷的不多,他以为不会被发现。
“宙斯听到普罗米修斯偷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暴跳如雷。”
这一句写宙斯对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给人类后的愤怒,于是引出下文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灾难。“宙斯”是天上众神中的主神。宙斯统治着众神、人类和整个宇宙。他安排宇宙的运行,主宰人类的命运。他按照每个人、神的行为行使赏罚的权力。宙斯反对把火给人间。普罗米修斯把火偷到人间后,宙斯从天上高处望见遍地大火,嗅到了烟味,才问:“发生什么事?”诸神告诉他普罗米修斯偷走火种的消息。“暴跳如雷”,跳着脚喊叫,喊声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他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宙斯把这个任务交给火神去执行。”
本句承接上句写盛怒下的宙斯要用最严厉的办法处罚普罗米修斯。句中的破折号起注释说明作用,说明“严厉惩罚”的内容是“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黑海、亚速海同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带叫“高加索”。“悬崖”,高而陡的山崖。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的悬崖上,无法躲藏,无法活动,只能任由狂风吹,暴雨打,烈日晒。这样,被罚人更加痛苦。“火神”,名叫赫淮斯托斯。他是带两个奴仆维亚和克拉道斯(暴力和威力)去抓普罗米修斯的。火神和普罗米修斯关系很好,也赞成把火种带到人间,他是不得已才锁普罗米修斯的。
“白天,他的肝脏被秃鹫吃光了,到了晚上,肝脏又重新长出来。”
既写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折磨,写出他的痛苦,又写出他顽强的反抗,永不屈服。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从未屈服过。捉他时,他奋力反抗,是寡不敌众,力竭而败才被捉的。被锁后,他忍受风吹日晒,内脏还被秃鹫啄食。但他不屈服,在铁链下疯狂挣扎,甚至把秃鹫都吓得惊慌飞走。
“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这句是故事的结尾,总结了普罗米修斯的功绩,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进一步赞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谋幸福以及勇敢、坚韧、永不屈服的精神。“敬仰”,敬重而仰慕。普罗米修斯解除人们无火的苦难,使人们因有火而生活幸福,当然是人类的“恩人”,当然人民对他要崇拜、敬重、仰慕了。
〔写作特点〕
1.把神人性化。
本文与所有希腊神话一样,里面的神具有人形和人性,大英雄普罗米修斯被写成半神半人式的人物。作者把普罗米修斯想象成人的形象,赋予他人的情感、欲望和行为。他有同情心;他也会去“偷火”;他有人的语言,与人能沟通,教人们使用火;他也有人的内脏,和人一样有各种感觉。在故事中,他是神,也是人,是神中的叛逆,是人中的英雄。
2.在矛盾漩涡中写人。
故事有完整的情节,包括起因、发展、高潮与结局。故事中写了两个对立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和宙斯。前者爱人类,勇敢而富于叛逆精神;后者凶暴而残忍。两人之间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作者让主人公处在斗争中实施正义行为,展现不屈不挠的性格,展现高尚、宝贵的精神。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丰满,故事才起伏跌宕,主题才更为突出集中。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的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讲这个故事,了解人类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2.体会和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善良和勇敢。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这篇课文段落较多,故事内容耐人寻味,适合学生的探知和欣赏视角。教学时,主要进行兴趣阅读。
1.设疑导课。
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得到火种的吗?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2.读通课文。
⑴结合阅读提示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课文,同桌互读互评。
⑵在读通的基础上小组内先说说读后应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什么精神,从课文哪些段落能够看出来,再全班交流。
3.学讲故事。
在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记忆加深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讲故事。要防止学生是背课文而不是讲故事,告诉学生讲故事不是按课文的原话来说,而是可以合理地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谈举止,加上自己的体会、感受,要注意和“听”故事的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讲故事小组,先小组练说、互评,再由小组推荐代表以竞赛的形式到讲台上讲,最后评选出全班的“故事大王”。
4.拓展延伸。
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续讲故事:“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之后,宙斯会善罢甘休吗?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讲述一个自己创作的故事……”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请同学们将关于火种的其他来历在图书馆或网上进行查阅,然后在全班交流。
资料
〔茴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分裂成丝状,花黄色。茎叶供食用。果实长椭圆形,可以做调味香料。果实榨的油叫茴香油,供药用。
〔秃鹫〕鸟,身体大,全身棕黑色,头部颈部裸出,但有绒毛,嘴大而尖锐,呈钩状,以尸体和小动物为食物,也叫坐山雕。
能说会写
感谢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的语言,教材内容有两部分,四段文字和一幅同学握手的图画。文字是对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的要求。第一段话是举例说明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向别人表示感谢;第二段是告诉同学表示感谢的方式有哪些;第三段文字是提出表示感谢和接受感谢时双方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第四段话是请同学确定感谢话题,小组内双向活动交流,准备表演。一幅图画表现了表示感谢时的一种方式———握手,为学生确定口语交际提供参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表演,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语言。
2.借助情境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训练的兴趣,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选择适当的双向沟通方式。
2.能够真诚不夸张地使用感谢用语。
〔教学准备〕
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关情境的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激发情感,朗读导入。
⑴由学生朗读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是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朋友,是你们让我在人生路途中得到鼓励,让我不孤独。)
⑵讨论交流。
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感谢别人?
②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感谢别人的。
师: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发出由衷的谢意,你是怎样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先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师生评议。通过讨论出示说话要求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话,让学生分别谈一谈。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说话要求的第三段并总结出板书。
板书:
①感谢的态度应是真心实意的。
②感谢时要把话说清楚,要有礼貌,使用致谢用语。
③接受感谢的一方要有答谢。
2.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⑴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下午有位工人叔叔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换掉老化的灯管,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说些什么。
⑵学生准备。
教师向学生提出注意黑板上的几点要求。
⑶分组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练习时要互换角色,并且彼此提出意见。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⑷汇报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符合感谢的要求进行评价,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⑸贴近生活,向课外延伸。
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致谢的情境进行表演,培养学生随机选择适当感谢方式的能力。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⑹教师小结。
给助人老人的回信
教材说明
本次写话的内容是以帕特鲁普的身份给帮助他的老人写回信。教材由四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指出本次训练是以本单元课文《购买上帝的男孩》为基础,并简介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第二段文字是提出本次写话的要求:以帕特鲁普的身份写回信。第三段文字是提示动笔之前该怎么做,第四段文字提示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的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2.要注意表达清楚帕特鲁普内心的感受和应该表示的感激之情。
3.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要学会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他内心应有的真实感受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书写格式要正确。
〔教学准备〕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和《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⑴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⑵你都知道哪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
⑶还记得这位老人吗?出示《购买上帝的男孩》,配乐朗读文章。
⑷读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讨论写话内容。
⑴假如你是帕特鲁普,收到老人的来信后你会想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自己想一想。
⑵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自愿说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互评,注意感谢是否诚恳、发自内心,感谢的语言是否得体。
4.动笔习作,个别指导。
⑴明确书信格式。
⑵动笔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朗读欣赏,评比奖励。
⑴各组推荐佳作,逐一朗读,主要围绕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感谢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使用的语句是否得体来评价。
⑵对照佳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语文七色光四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项共有两个练习:1.照样子把反问句换一种说法;2.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第二项是“日积月累”:积累有关人生价值的名言警句。第三项是“知识窗”,通过阅读一些中外的神话,引导学生课外扩大阅读。第四项是“大家一起来”,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训练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能力。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顺序的能力。
3.积累名言警句。
4.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5.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3.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赠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此项练习包含两项内容。
(1)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①出示例句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这个句子是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个问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问句无须回答的特点。
③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意思就是例句中这个句子,把问句换了一种说法并加强了语气。
④自由读第一句,试着自己换一种说法,然后汇报,评价。
⑤小组内部独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级交流。
⑥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句子。
参考答案:
秋风秋水,他根本受不了!
不能就这么死去!
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意,说说它能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首先让学生弄清楚加点词和括号中的词的含义和词性,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再仔细品味教材中所给出的句子,结合语意、语境来谈。
参考答案:
从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含义上来说,加点的词语是不能被替换的。
2.日积月累。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名言,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诲。
⑴让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
⑵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句子都体现了什么意思。
⑶教师简单介绍诸葛亮和爱因斯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⑷反复诵读这两句话。
⑸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人要为他人、为社会造福的名言警句。
3.知识窗。
教材向我们推荐了几篇我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这类神话,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受人尊敬的神话中的人物是怎样为人类造福的。
⑴先让学生读读这些神话的名字,区分出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古希腊的。
⑵让知道这些神话的学生分别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讲故事之后,请学生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⑶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神话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⑷总结:这些神话,无论是古中国还是古希腊的,都反映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主人公都是为人类造福,这样才能流传千古,以至后人歌颂他们。
⑸请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神话讲给家人或好朋友听。
4.大家一起来。
⑴课前向学生发起倡议:为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在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在班级的范围内举办一次捐赠活动。
⑵召开讨论会,拟订计划,形成书面材料。
①举办这次捐赠活动的意义:为了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使他们能度过难关。
②确定捐赠对象,弄清楚这个捐赠对象的生活方面的情况。
③捐赠的钱物的分配。
④这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分工(钱物的接收人员、登记人员、保管人员及与捐赠人联系的人员等)。
⑶开展捐赠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活动要有秩序。
②态度要热情、平等。
③说话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的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⑷教师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资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帮助其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取荆州,攻取益州,夺得汉中。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他曾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后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13年返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其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1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科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81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