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物态变化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1.通过对水三态观察,学习用科学的语言归纳表述三态的特征。
2.通过阅读说明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习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课前预习】
1.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3.开水的温度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
【课堂导学】1、组内助学2、小组展示3、精讲点拨
【思考】: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水造福于人、水也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
你知道洪水从哪儿来的吗?天上下的雨水从哪儿来的吗?
【阅读课本P29章导图】:可知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
水在不同的状态下,水有不同的的特征。
【活动1】物质的三态
【思考】“云雨雾露霜雪雹”是水的何种状态?水有哪些状态?你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水有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_______________,液态有__________,气态有________。
【思考】:冰、水、水蒸汽,在冰转化成水、水转化成水蒸汽过程中,其形状、体积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总结】: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一般都有三态:。
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
【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状态,请仔细观察家中厨房里的不同物质分别举例:
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固态物质:_______________。
【思考】冰块是什么状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水的三种状态?
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常用的加热工具_____________。
【活动2】酒精灯的的使用(演示)
【阅读】:酒精灯的使用:强调个别使用注意事项
【总结】:酒精灯的使用:
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b、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禁止盖灭,不能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
【活动3】温度
【活动】:你们在实验中发现,水的三态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总结】: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云、雨、露、雾、霜、雪、雹就是水的状态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接近23℃;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7℃;
人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8℃左右;
【讨论】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
【活动】感受水的温度的高低。
【准备】热水、冷水、温水,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同时
放入温水中,回答感受。
【结论】。
【活动4】温度计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什么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毛细管、刻度、符号。
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量的。
测温液体是水银、酒精、煤油。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
(3)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_____。
【活动5】摄氏温标
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温标,标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摄氏度的规定: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_________的温度作为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分组实验】请同学们练习测量冰、自来水、温水的温度。
归纳操作过程:
(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4)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5)取出温度计(6)整理器材
体温计(见书后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寒暑表
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光测温度计
气体温度计(讲解)
伽利略温度计(讲解)
【阅读】课本33—34页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精讲点拨】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图1;图2;图3;图4;图5。
图2
图3图4
2.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3.下列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将正确的实验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
C.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
D.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课堂检测】
1.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态的变化与_______有关。
3.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泉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5、在酒精灯的使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物体时,物体放在内焰加热最好B.有时可以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D.燃烧的酒精洒出后,应用湿抹布扑盖
6.常温下煤油的特征是()
A.有固定体积和形状B.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
C.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D.有固定形状,没有固定体积
【课后固学】
一、基础题(A级)
1.把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直到完全烧干,先后经过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下列各物质状态与水银相同的是()
A.液化煤气B.食盐C.氧气D.二氧化碳
3.自然界中出现的“雾”,是属于水状态中的()
A.固态B.液态C.气态D.气、液混合态
4.下列物质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液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有(填序号)
(1)露(2)雪(3)铁水(4)干冰(5)水蒸气
(6)霜(7)雾(8)盐(9)碘蒸汽(10)玻璃
5.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6.人体正常的温度______,开水的温度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16℃读作____________。
7.一般而言,普通人洗澡时的适宜水温是()
A.20℃B.40℃C.60℃D.80℃
8.体温计:
(1)测温物质是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9.请指出温度计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1);
(2)。
二、能力题(B级)
1.如图所示是一只自制温度计的装置,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像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____和____中,并注意观察______。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物态变化》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题目预练:
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8℃,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2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方便除雪。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洒些凉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5.0℃的水放入0℃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
二.知识梳理:
(一)温度温度计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
(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________.
5.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________
(二)熔化凝固
6.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凝固过程要________热.
7.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________,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________
9.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能继续________;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能继续________
(三)
10.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________热,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
11.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_______下,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
1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其高低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________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________的高低;(2)液体________的大小;(3)液面上方________的快慢.蒸发有________作用.
14.沸腾的条件:(1)温度到达________
(2)能继续________
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________
(2)________
(四)
16.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叫升华,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
17.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
物态变化关系:
三.自我评价:
1.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可以像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物体的热胀冷缩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2.把冰水混合物移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不能确定
3.(2010宜昌)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B.凝固点低
C.密度小D.比热容大
4冰的质量一定增加的是()
A.-10℃的冰投入1℃水中
B.-10℃的冰投入1℃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D.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升高,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1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11.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数据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________比处于固态时大(选填字母序号).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体积
12.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
(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地球上水的循环.
【例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A3.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
(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3)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
须倍加爱护.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
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
【例2】观察图1.6-4情景并阅读文字,请你谈谈关于水的一点感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
4.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冰箱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例3】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上方?
(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5.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所示:
(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C探究体验
问题情景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呢?小红想:大自然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液化/汽化)形成的.液化做一做
①如图甲,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
看一看在瓶口(有/无)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___,其原因是:.
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1.6-8乙所示,瓶口______(有/无)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____其原因是:.
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热/遇冷)液化形成的.有小水珠
水蒸气遇冷液化。无水蒸气没有液化.
蒸发皿温度高,遇冷无小水珠
【例5】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的容量有一定限度,在10℃时最大为9g,20℃时最大为17g,30℃时最大为30g,当空气不再容纳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气温继续降低,是不是就可以降水?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降水.因降水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由于空气中不一定有水汽的凝结核,即使空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气温继续降低,水汽不一定形成小水滴,即云和雾,如果水滴不够大则会随气流飘浮,所以不一定降水。
文章来源://m.jab88.com/j/751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