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敲敲听听。

1. 谈话:音乐是美妙的,音乐又是神奇的,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

2. 谈话:在这些不同的容器中老师已经倒入了同样多的水。听一听,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用筷子敲击各种容器,发出声音。

3. 通过交流,使学生发现:容器不同,敲出的音就不同。

4. 提问:那么如果把水倒入相同的容器中呢?

(学生交流,猜测两种情况:水同样多,敲出声音相同。否则反之。)

5. 学生分小组实验操作。

要求:(1)在7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同量的水,用筷子敲一敲,你能发现什么?

(2)在7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不同量的水,用筷

子敲一敲,你能发现什么?

6.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杯子,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相同;

同样的杯子,不同量多的水,敲出的声音不相同。

水越多,音越高。

7.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1)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后交流。

(2)也可把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制作杯琴。

1.谈话:现在请大家根据杯琴的制作原理,完成杯琴的制作。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校音,根据电子琴的音加水、减水校音,得出每个杯中大约各有多少毫升水。

记录在表格里:

杯的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音 do re mi fa so la si 水的毫升数 3. 指名汇报实验记录。

4. 学生小组活动,一起编编唱唱。

5.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感受生活的乐趣。

三、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1页。

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孔子学琴》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孔子学琴》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孔子学琴》教案

29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孔子)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4、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4、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sèbìkěnchīyì

鼓()()恭毕敬诚()如醉如()()扬顿挫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第二课时

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二)、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激情洋溢炉火纯青

1.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2.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的乐曲声迷住了。

3.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的地步。

(三)、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年级语文《孔子学琴》教学反思范文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孔子学琴》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课文思路比较清晰,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词,“一晃十天过去了,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段,也代表了孔子学琴所经历的过程。上课时,我抓住这几个时间词,先让学生理清思路,划分好阶段,列出表格让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填重点词句,再从时间上感受孔子好学、不知疲倦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以孔子学琴经历的阶段和孔子在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为切入点逐步的深入课程。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学生画出孔子学琴的句子来感受孔子身上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毕恭毕敬”体会孔子的耐心和态度认真、专注。“又、丝毫不会厌倦”体会孔子的好学、不知疲倦。在通过孔子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感受孔子不知满足的品质,引出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自然段是略讲的部分,直接通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孔子有什么想法而过了。第四自然段是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谈感受,如“激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却仍不满足。体现出孔子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体会的过程中,加以朗读的指导。第五自然段,感受当师襄的情感正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定的时候,琴声戛然而止,这原因是什么?体会孔子终于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非常激动。当你历尽艰辛终于达成某个目标或愿望时,你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他惊异孔子知道作曲的是谁了,佩服的是孔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个别的有所提高。

不足之处有:课堂参与度不够,好多同学都没有回答问题、与老师交流的经历,整个课堂气氛凝重,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时间掌控不准,练习朗读的时间过程,以至于后来的扩展部分没有讲上,在通过一个故事两者做出对比,来进一步感受孔子的优秀学习品质但这部分没用上,也使课堂结构不完整。教师引导不恰当,孔子的琴艺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满足,依旧学习新的内容,好了还要求更好,这个词语可以用什么表示,精益求精学生不知道,最后还是老师说出来了,足以看出学生平时成语积累也很少。在讲课伊始,对于除了这个句子还有那句你感受深刻,画了什么词是描写孔子学琴的。这个问题问了好久都没问出结果,有的不在第二自然段找,有的说的不到位,觉得这部分的处理很不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对称》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感知对称

本课的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提出问题: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唤醒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原有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板书关键词: 对折 完全重合

并揭题:图形的对称

这里多媒体演示的精美图片配以逼真的声效,是传统教学形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二)引导探索,研究对称

这部分我分为两个层次来教学:

1、探索长方形对称轴,指导学生画对称轴。首先第一部分探索长方形的对称轴,学生通过折一折并得出结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左右对折。并向学生介绍,这样的折痕在轴对称图形中是特有的,被称为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同时课件演示折法,这样的演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的位置。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层次指导学生画对称轴上。教师在展示台示范用点划线画一条对称轴。并让学画对称轴。要求把另外一条也画出来。生自折自画自悟。教师深入,要是长方形在方格纸上,你还能找到别的方法画对称轴吗?(生说,师课件演示在格子图上数格子。)

教师继续深入,如果没有折痕,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讨论,得出取对边中点连线的方法。在交流时,课件出示用4把直尺测量找出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以此画出对称轴。

2、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

在第二层次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操作验证,再在书上画出结果。

展示的时候,先交流画2条对称轴的图形。

然后展示画4条对称轴的图形补充,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为什么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而长方形的对角线却不是对称轴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课件正方形4种对折方法的动态演示。

师总结:正因为如此,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长方形只有2条对称轴。(板书)

【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多媒体起到了粉笔和板书无法代替的引导作用,它使动作直观化,理论形象化,抽象具体化,明确了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的位置,在格子图上呈现三维动态来数格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配以动态演示和电脑展示台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很好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很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 探究提高,巩固对称

练习部分,我比较注重对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适当地顺序调整,拓展和延伸,使练习部分成为本课的亮点。主要分为3个层次来练习。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6个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接着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使用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完全看清操作过程。

这一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提高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题目要求学生先画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根据部分学生的答案,课件填表格。我适当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按照这样推断,那正七边形会有几条对称轴? 正十边形呢? 正一百边形呢?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规律: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3.综合练习

①比较复杂图案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4个复杂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对称轴)

②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关键点最准确。配合课件和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先找到对应的关键点,然后将这几个点相连。

【设计意图:针对所学知识重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阶段性地提高认识。越复杂的图形学生会觉得越困难,这时课件演示是最好的教学手段,让每一条对称轴都能直观、清晰呈现在图形上。】

(四) 总结反思,升华对称

首先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

其次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整理,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生活中的美。】

(五)创新设计,运用对称

请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方格纸)。

【设计意图:经历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最后安排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重点突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学生有较强的指导性。

图形的对称

对称 完全重合

长方形 2条

对称轴 正方形 4条

正几边形 几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很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出游的好时节。你们看丽丽一家准备到儿童乐园去玩。可是早上起床,丽丽就被穿什么衣服给难住了,你们能帮帮她吗?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有趣穿衣搭配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揭示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感受搭配,激活经验

1.穿衣中的搭配(初步感受有序)

①引入

师:(白板出示衣柜)丽丽可以怎样选呀?你说(一件黄色的,配裤子)像这样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配成一套,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丽丽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拿出信封袋里的学具动手摆一摆。

②操作

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下位巡视。

③交流、展示搭配方法。

投影展示:请两三个同学上台用电脑展示不同的搭配方法,逐个说明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及时将几种搭配拷贝下来,必行对比

生1:先选上衣。。。。..(到讲台前边演示边说选配的过程)

生2:先选裙子。。。。..

老师把你们的保留下来。(用照相机功能拍下来)

(2)对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的搭配方法?为什么?(M同学搭配得又快又有序)

指出:正像你们感觉到的一样,他们在搭配时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很有序,这样就不会重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保留有序的)刚才他是怎么搭配的?

(1)先用一件上衣和三条裙子搭配有几种?;另一件上衣和裙子呢也有几种,一共是6种(2)或者用一条裙子和2件上衣搭配一共有几种?一共有几个2?3个2(板书3个2种,2个3种)

④提炼,再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

请大家像他们一样再有序的摆一次,边摆边说搭配的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图片进行操作,激活了学生对搭配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无序的搭配和有序搭配的对比,将无序逐步引导有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凸显数学思维的有序性。】

三、归纳建模,领悟规律

师:如果丽丽的衣服增加了一件,上衣和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现在你能用实物图片来搭配吗?那你们能想到更简洁的方法把搭配的过程表示出来吗?(学生自由尝试)表示在纸上

1 2 A B 文字

3 4 5 C D E

(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我们发现用图形、数字或者符号来表示搭配的过程,更加怎样?(简洁明了)

(4) 改变例题的条件,拓展延伸找出规律。

增加一件上衣呢?增加一条裙子呢?

上衣的件数 裙子的条数 搭配方法的种数 2 3 6 3 3 9 3 4 12 5 6 30 哎,你们有没有发现了一个秘密:上衣的件数、裙子的条数与搭配方法的种数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

回顾搭配过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搭配的?为什么这样搭配,这样搭配的好处又是什么?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出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规律(板书完整:规律)帮丽丽解决了难题,搭配好了衣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上衣和裤子的种数变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归纳、获得规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乘法原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从图形搭配体会符号思想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四、生活拓展,应用规律

1.早餐中的搭配

丽丽高兴地穿上了我们帮她配好的其中一套衣服,洗漱完之后该用早餐了。瞧!他们家早餐都有些什么呢?(带读早餐的名称)

课件出示: 先连线,然后列出算式

○牛奶 ○豆浆 ○果汁

○蛋糕 ○油条 ○饼干 ○馒头

3*4=12

2.游玩路线的搭配

丽丽一家出门了,他们来到儿童乐园门口,在游玩路线图下停下了,他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呢?从门口到摩天轮一共有有几条路线呢?

交流:多请几个同学说。

可以在路线上标一标数字。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述方法?

3.拉一拉,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丽丽她们来到魔术屋,进入这里必须要密码,密码就藏在这里。只要找到所有的两位数,就可以进入。怎么样,有信心帮到她们吗?谁愿意上来找一找。看来我们很顺利的帮助丽丽她们进入魔术屋。

4.魔术表演中小丑准备了不同的彩球和魔术棒,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你们能猜到小丑准备了有多少种彩球和魔术棒吗?

老师

彩球 魔术棒

1种 12种

12种 1种

2种 6种

6种 2种

3种 4种

4种 3种

5.刚才课前大家玩的剪刀石头布里也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规律实际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办法。】

五、全课总结

丽丽一家玩得很开心,你们呢,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今天,我们通过有序思考探索了搭配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简单的事物的搭配问题,并从中找到规律。

板书:一种事物数另一事物数=搭配种数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真好玩。留给你们一个思考题。

板书设计:

搭配的规律

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

2 2 3

3 4 3

6 8 9

一种事物数另一事物数=搭配种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搭配)》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木偶娃娃吗?小明正在商店买木偶娃娃。

2.出示情境图:

谈话:在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3.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谈话:你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

2.全班交流,凸显有序思考。

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因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也可以先选 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3.你还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示在自备本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凸显符号表示的优越性。

(实物投影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怎样连线的,体现有序思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用语言描述与现在用符号表示,哪个好?为什么?

5.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怎样用算式表示搭配方法的总数?(32=6)

6.小结:刚才我们把3个木偶与2顶帽子进行了搭配,怎样才能在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的思考)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观察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 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你怎样解决?(两种方法:9+6=15把上面两个问题结果相加;35=15)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本学期的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引入新课时,利用白板强大的媒体插入功能,播放一段2014年尚湖牡丹花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了铺垫。

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13年1月~7月尚湖风景区游客人数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出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利用注释功能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利用白板的调整透明度和隐藏功能,把直条变成线,再变成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第三部分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凸显折线统计图结构和特点,并结合短片的情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预测。

出示8月~12月尚湖风景区游客人数的实际数据,让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交流时利用白板的互动性突破画图的难点确定点的位置;

出示1月~7月和8月~12月两张游客情况统计图,利用白板的隐藏和拖动功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从而对去年整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再预测今年可能出现的情况,体现数据分析的完整性,又为深入分析数据、进行合理预测提供素材。

从游客增加引出停车难这一现实问题,出示尚湖风景区4月份私家车数量统计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合理的预测,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第四部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改组了课本上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进行练习:

情境一:我是小医生,利用白板的图片交互淡化功能,通过对制作合适体温变化图的研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制作折线统计图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数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

情境二:我是小裁判、情境三:我是小博士,都是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经验分析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标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两个情境主要是利用白板隐藏错误选项,呈现隐藏信息,拖动正确的标题,组成一张合理的、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完整性、严谨性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情境四:我是科学迷,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科学知识选择正确地表示水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利用白板使统计图完整呈现。

四个情境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能对事情的发展作出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先通过引导学生说收获,回顾本课知识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统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最后我说说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课件):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多少 描点

线:增减变化 连线

标数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我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使用白板功能辅助教学,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喜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例题图)

1.这两位同学正在干什么?

出示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 )时到( )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 )时。)

3.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其实,我们可以将这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绘成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1.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能看懂这张图表示的内容吗?

(横轴上相临的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可以看出他们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折线上最高的点表示最高气温,最低的点表示最低气温;折线向上表示升温,反之降温,折线越陡表示气温变化越快)

指名结合统计图下的前两个问题汇报交流

3. 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 )时到( )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 )时。

三、制作统计图

1.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想自己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吗?

2.试一试统计表 提问: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3.组织交流,重点:怎样确定点的位置;连线时要注意什么;数据与日期是否具全

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这个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台数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由这些数据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南极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1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提问: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注意引导: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3.完成想想做做2

提问:统计图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五、你知道吗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

(复式统计图)

它有什么优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 老鼠 大象 乌龟 寿命/年 6 2 51 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

【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2. 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为比较总数预设)

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

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

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 理解平均数。

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⑤引入:男生中谁套中得最多?谁套中得最少?根据这个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可以把张明套中的一个移给李小刚,另一个移给陈晓燕。移多补少

反馈时,学生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个)⑦28表示什么?

28 4 = 7(个)⑧7表示什么意思?(图中的红色线条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⑨你能看出,7比谁套中的个数多?比谁套中的个数少?

小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⑩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在5~9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⑾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你独立完成在书上。10+4+7+5+4=30(个)

305=6(个)

⑿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

⒀现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呢?为什么?

仔细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得出结论: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整体水平。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⒁在解决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⑴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数量关系。(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⑵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⑶平均数都是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水平。

不同:总数不同,人数不同,平均数也不同。

【说明: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 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下面我们要利用刚才所学的关于统计和平均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你 判断下面哪些说法是不合理的。

(1)小丽走8步,共走了560厘米,她每步都走70厘米。(70厘米表示小丽平均每步走了70厘米)

(2)电梯有8个人,她们体重的和是400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是50千克。(求平均数的方法)

(3)两班共栽树120棵,每班不可能超过60棵。(平均每班栽树60棵,可能一个班栽树70棵,一个班栽树50棵)

和你同桌讨论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

②你想怎样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④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②你想怎么求?

独立解答,汇报结果。

⑤说说你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⑥你是怎么想的?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请你判断,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5.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⑦仔细观察统计图,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题,⑧回答这个问题你看的是哪一张统计图?(答句说完整)

第2个问题⑨你是怎么想的?只要看在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的箱数相等就可以了。

⑩请学生读第2题,你会计算吗?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竖式列在草稿本上)

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

【说明: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四、 课堂总结(略)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有2种。

五、课后拓展

小芳,小丽,小华三人在进行口算比赛。小芳说:我是冠军,小丽是第三名。我们3人平均一分钟完成了10道口算,每人完成的数量相差一题。 你知道她们一分钟各完成了多少道口算题吗?

四年级下册《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设计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浔中中心小学年__春_季__四_年级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主备人执教者

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

2、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生:(订正写错的字)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利用听写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干了一件()的蠢事,真让人后悔不已。

二、置身文中、换位思考,感受愚不可及。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要想把书读懂读好,就要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之中。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真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新课标第一网

生:(读文)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把刚才那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转换。

师:比较一下,老师所说的与你们怎么不一样。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之中。自己再来读读刚才你找到的句子,把他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2.生反三:

生:(继续读书,尝试把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师: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交流。

(针对向导的一段话,课件呈现,生充分交流后,师总结:向导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可我们就是听不进去呀,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呀!)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

成百上千、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是多么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意味着惨不忍睹。

三、置身文中,感同身受,体悟愚不可及。

学习七、八两段

1、师:当我们看到事情的结果时,更是感到我们的愚不可及,大家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2、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读: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我们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回归: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指导朗读,升华感情4、体会向导的“有知之愚”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谁能体会此时向导的心情,他在想些什么?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了解自然之道,就不会有痛心的一幕。如果。。。可是没有如果。大自然就是这样气象万千,充满神秘。同学们,读到这再看这“自然之道”,它还是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吗?你还感悟到了什么?好,拿出笔,写出你的感受。

写话: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3年_春__季__四_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主备人执教者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欲出又止鱼贯而出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

,往往只会适得其反。2、小练笔,补充句子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教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生字组词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生字组词语文s版

《孔子学琴》生字【倦】

读音:juàn

巧记:一人(亻)把身“卷”,困乏不睁眼。

字义:疲乏,懈怠

组词:疲倦厌倦困倦倦怠孜孜不倦

造字:形声法

造句:妈妈每天下班回家都显得很疲倦。

笔顺:左窄右宽。右边长撇要收,“乚”不宜过大。

2《孔子学琴》生字【恳】

读音:kěn

巧记:良上少一点(艮),却是真“心”人。

字义:诚恳,真诚

组词:诚恳恳谈

造字:形声法

造句:双方态度都非常诚恳,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笔顺:“艮”横折部分稍短,捺长;“心”卧钩起笔轻快。

字歌:土地宽无垠金属有白银木茂在于根诚恳在于心

3《孔子学琴》生字【溢】

读音:yì

巧记:每天喝三杯水(氵),对人体有“益’处。

字义:充满而流出来

组词:洋溢溢美充溢河水四溢热情洋溢溢于言表溢出此数

造字:形声法

造句:新年到了,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笔顺:“氵”要彼此呼应;“皿”笔画宜粗壮,底横稍长。

字歌:有耳设要隘水多往外溢出言封谥号丝来莫自缢

4《孔子学琴》生字【浸】

读音:jìn

巧记:人不入侵()水(氵)入侵,湿了衣衫湿裤裙。

字义:①泡,使渗透②逐渐

组词:①浸润浸透浸入浸泡风雨浸衣②浸渐友情浸厚交往浸密

造字:形声法

造句:雨水浸润着干旱的田地。

笔顺:左窄右宽。“冖”托上盖下,“又”捺伸展。

字歌:有人来入侵水把衣服浸家中床榻上有人在安寝

5《孔子学琴》生字【抑】

读音:yì

巧记:接前(扌)迎后(卬)。

字义:压,压制

组词:抑制抑郁压抑抑扬抑止抑郁症抑扬顿挫抑强扶弱抑恶扬善

造字:会意法

造句: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跳了起来。

笔顺:左部窄;右部短撇与提画平行,竖为悬针竖。

字歌:迎日向东方挺胸气昂昂手到难压抑万人来敬仰

6《孔子学琴》生字【炉】

读音:lú

巧记:“户”外生“火”。

字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组词:火炉锅炉电炉炉台炉灶炉火纯青围炉取暖

造字:形声法

造句:张师傅的绘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笔顺:左窄长,右稍宽。“火”右边的撇略偏上,捺变点。

字歌:驴马驮芦苇草庐盖一层莫妒富裕户炉火烧正红

7《孔子学琴》生字【纯】

读音:chún

巧记:“屯”集细丝(纟)。

字义:①专一不杂②熟练

组词:①纯净纯洁纯真单纯纯朴清纯②纯熟炉火纯青

造字:形声法

造句:湖水纯净透明,倒映着蓝天白云。

笔顺:左部偏窄,“纟”的提要向上挑。

字歌:港口有吨位蚕丝品质纯闭目在打盹休息在村屯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一、课型: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生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屏显]
这里,山冈的冈的读音,半晌的晌的读音,茅塞顿开的塞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读一遍。
好,下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9个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生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哪些笔画?
[屏显]
3、这9个生字中,
[屏显]
顾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提,葛下面的是人,半晌字的左边是日,恭字要注意下面不是小,右边是两点。
4、同学们,记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书上的描红练习。
[屏显]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的时候,想一想: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些地方读错了?
[屏显]
3、课文,同学们都读熟了,那谁来说一说: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4、《三顾茅庐》主要写了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那谁来说一说:课文重点写的是第几次拜访?哪几小节写出了这一次拜访的全过程?
[屏显]
5、《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课文2~4小节写出了这次拜访的全过程。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一)
一、感悟刘备
1、同学们,我们知道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的去拜访,都因为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失败,第三次拜访终于取得了成功,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2~4小节,说一说:你觉得刘备能够取得拜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屏显]
2、同学们,刘备能够取得拜访的成功,就在于他诚心诚意,对诸葛亮很尊重的。
[屏显]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2小节,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很尊重?
3、同学们,你们看,第三次拜访前,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来,我们来读一读他们两个人的话,张飞的话要读出无礼和霸道,刘备的话要读出生气。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屏显]
好,一起读一读。
[屏显]
4、刘备和张飞、关羽来到隆中,刘备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受到他对诸葛亮非常尊重?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用笔画出表现刘备尊重诸葛亮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屏显]
5、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刘备是一方诸侯,地位是何等的尊贵,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屏显]
(边说边显示红色)可在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就下马步行,敲门是轻轻的,诸葛亮午睡,他不让童子叫醒,他也知道张飞、关羽是急性子,就吩咐他们在外等候,自己则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一看到诸葛亮醒了,就快步走进去。这些做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对诸葛亮的尊重。
来,听老师来读一读。
[屏显]
好,谁也来读一读?
[插入flash动画指名读]
6、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屏显]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5小节,说一说:刘备的是怎么对待诸葛亮的?这些做法让你强烈地感受到了什么?
7、同学们,你们看,
[屏显]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不仅和他同桌吃饭,还同榻睡觉,他对诸葛亮是何等的尊重呀!来,读一读。
[屏显]
二、感悟诸葛亮
1、同学们,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心诚意让我们感动。
[屏显]
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如此尊重?
2、同学们,刘备尊重诸葛亮,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诸葛亮是个人才,课文第4小节就写出了这点。来,读一读。
[屏显]
3、[屏显]
这里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都理解吗?说说,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4、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当时群雄纷争的形势是怎样的吗?诸葛亮是如何分析的?他又提出了什么样策略?这里有一段诸葛亮说话的大意,听老师读一读。
[屏显]
5、你们看,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这样的分析,这样的策略,是前所未有的。
[屏显]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来,读一读。
[屏显]
7、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中还有和这句话相似的两个句子,也写出了他的才干之大。
[屏显]
一齐读一读
8、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屏显]
说一说:每个句子的前后两个部分是什么关系?
9、是的,这三个句子都是打比方的句子,它们的后半部分都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前半部分进行解释。来,一起读一读。
[屏显]
10、对于诸葛亮的故事,同学们课外也一定有所了解,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能说明诸葛亮的才干之大?
[屏显]
三、回顾课文
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备又十分尊重人才。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三顾茅庐》这样一个被后人传为佳话的故事。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二)
1、人物形象鲜明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这篇课文第三小节开头的一处景色描写也非常好。(教师范读)
[屏显]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开头的景色描写,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景色的宜人?
[屏显]
2、蜿蜒起伏的山冈,疏疏朗朗的松林,潺潺的小溪,青翠欲滴的竹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这里的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理解吗?
[屏显]
谁来说一说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等词语的意思?
3、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景色描写,看看这一段景色描写是怎么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屏显]
4、同学们,这段景色描写,
[屏显]
先写他们来到隆中,再用一个只见写出他们看见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仿照着这样的写法,用上来到,看见了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
5、这一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课文的3、4两小节,再找一本《三国演义》故事书来读一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