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语文上册《画家齐白石》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画家齐白石》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画家齐白石》教案分析

一、导入:
1、出示齐白石肖像照片。提问: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你想知道他的哪些事情?(木匠、画家、国画大师、人民艺术大师)
2、引导学生交流、介绍画
家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做木工雕花,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二、新授课:
1、出示课题。
2、ppt欣赏齐白石的草虫作品
“请你用一个词来描述你对齐白石作品的欣赏感受”
“齐白石为什么能将草虫画的如此生动?”
(介绍齐白石画蝈蝈的故事)
3、欣赏作品
结合萝卜图,了解用笔方法的不同:
仔细观察:画中的萝卜和蝈蝈,主要的笔法有什么不同?
萝卜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和蝈蝈细致生动的描绘,形成强烈的对比,工与写的极端合成。
4、练习一:画虾
齐白石画的虾家喻户晓,你能看出他的独到之处吗?对比一下,齐白石画的虾给你哪些不同的感觉?齐白石的虾,活泼灵动,他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
他运用了怎样的笔法和墨色?
5、介绍齐白石“衰年变法”
6、介绍“红花墨叶”画法
万年青照片与《祖国万岁》对比观察,画家在表现万年青的时候,采用怎样的方法使它更加突出醒目?(红花墨叶法)
说一说,红花墨叶法表现的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喜欢这种表现方法吗?
7、练习二:画牵牛花
三、拓展
1、欣赏白石老人的篆刻作品、书法作品。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2、号召参观齐白石纪念馆——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故居

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教案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教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教案分析

习作五
【学习目标】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新发现。
2.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发现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学前准备】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
2.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弄清交流主题。(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处)
2.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启发。
二、初试身手。
1.先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再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事情写下来,并进行交流。三、复习导入习作。
《搭船的鸟》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个新朋友;
《金色的草地》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色。
想一想,生活中,你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有什么新发现?
四、学生交流。
1.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
2.找善于发现的学生上台交流。
五、指导习作。
1.选取你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2.习作时,不仅写下自己用眼睛看到的,还要写下用耳朵听到的,用手摸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等。
3.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六、学生习作,题目自拟。

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学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说明性课文,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课文在短短的几百字里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还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然后还讲出了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4.体会重点语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2.体会重点语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什么?谁来告诉我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板书:世界闻名)
二、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你从书中哪里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1)体会“雄伟”
a)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b)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2)体会“坚固”
a)分小组学习下面的问题:“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大小桥洞的作用是什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有什么优点?
b)理解文中“创举”的意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思考:这句话哪个部分是写赵州桥坚固的?哪个部分是写赵州桥美观的?这句话好在哪?(体会过渡句的好处)
2.学习并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
3.朗读并感受文段刻画龙各种神态的生动之处。
4.围绕“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三、总结升华。
1.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
2.请同学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历史悠久、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课后反思】
这节课时间控制不好,下课铃响了还没上完课。上课时太过紧张,口语化严重。课堂衔接词还需要多积累,将每一环节过渡做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写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
(2)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被学生认识为止。
(3)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4)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
(5)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生字条里注音恢复本音。
本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改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
重点难点
1、学会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3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三教案分析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三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三教案分析

习作·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
2.认识“口”部的生字,并理解带“口”部的字与什么有关。
3.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积累谚语。
5.学编童话故事。
【学习重难点】
1.识字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编童话故事。
【学前准备】
1.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相关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我来编童话)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童话)
2.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动、植物,把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你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吗?
二、学生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一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故事内容。
3.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三、指导习作。
1.确定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找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发生的?
3.他们在那儿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四、学生习作。
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话故事,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
二、出示习作范文。
龙公主
从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长得美若天仙。到了待嫁的年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王子前来求婚。国王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便告诉他们,城堡对面的山顶上住着一条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它的胸前有一颗发光的火石,谁能把那条龙胸前的火石取下来,谁就可以娶公主为妻。
于是,三位王子带着武器便上山了,在山顶,他们找到了那条巨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鼻子上还有一条斜长的伤疤。三位王子与巨龙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最终巨龙被斩杀。但三位王子只有一位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王子取下巨龙胸前的火石,火石的亮光瞬间熄灭,他将火石做成项链献给了公主,并如愿以偿地娶了公主。
晚上,公主开心地将火石项链戴在胸前,这时,火石开始渐渐变亮,突然,在一阵强光中,公主变成了一头巨龙,通身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卫兵和王子听到响声后赶过来,发现公主不见了,一条巨龙蜷缩在房间。
王子以为公主被巨龙吃了,愤怒地举起剑向巨龙砍去,变成龙的公主想向王子解释,可是刚靠近便被王子的剑击中了鼻子,一条斜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巨龙疼痛地吼了一起,撞破墙壁,踉踉跄跄地飞出了城堡,飞向了远处的山顶,房间里留下惊惶失措的卫兵和伤心痛哭的王子。
习作评析: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小作者通过“人杀龙,人变龙,人再杀龙”的故事结构展现了一幅“巨龙复仇”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奇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若不善待动物,最后终将得到惩罚的道理。
三、老师指导同学们评议。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时间、地点是什么?
2.故事情节是否清晰?
3.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习作,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要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2.指名学生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比一比。
横线右边的字是左边字的一部分。(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2.认一认横线右边的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我发现
1.认识带“口”部的字,并归类。
第一类:和嘴巴有关的动词:咬、叼、嚼、啃、咽、吞、含
第二类:表示叫的动作:叫、喊、嚷、吼、啼、吵、唤
第三类:表示声音的词:吱、呜、嘀、嗡、嘟、啪、哗
2.学生认读这些字。
(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认识修改符号
表示改正
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日积月累。
1.自读谚语。
2.简单理解谚语的意思。
3.积累谚语。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24*说话算数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了圆圆收到表哥林林捎来的龙眼,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后来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山里红送给表哥,兑现自己诺言的事,表现了两位小朋友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故事生动有趣,充满了儿童的纯真感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注意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学过程宜粗不宜细。给足时间,自主读悟。抓住重点,读读议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生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圆圆和小表哥林林都是说话算数的孩子,懂得从小要养成说话算数、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舅、剥、尝、泛、酸、营、寄、羞、存。要求掌握的词语有:不安、鲜嫩、忸怩、诚心诚意、一本正经。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养成说话算数、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有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展示课件第三屏)
(一)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板书课题:说话算数,齐读课题。
(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大家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一)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二)通过预习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四)出示生字词(展示课件第四至五屏),检查掌握生字词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音,引导字形辨析、识记,加以巩固。]
(五)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一)以指导默读为重点。
1.让学生回顾一下第四单元“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第五单元“一边读,一边想”和本单元“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去默读课文,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展示课件第六屏)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展示课件第七屏)
[(1)开始圆圆为什么说“我说话不算数”?画出当时表现的句子
(2)后来她为什么说“我说话也是要算数的”?你觉得圆圆是个怎样的孩子?
(3)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围绕思考题,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中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三)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启发引导。
[(四)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抓住“笑成了一朵花”“忸怩不安”“惊喜”等词语,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
四、深入分析,理解感悟(展示课件第八屏)
(一)圆圆是本课所写的主要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圆圆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
[如,当圆圆看到舅舅捎来的龙眼时,圆圆的神态是“小脸笑成了一朵花”,动作是“猛地扑到舅舅怀里”,语言是“我做梦都想吃龙眼呢”;当圆圆知道了龙眼是表哥林林让捎来的时候,神态是“脸色微微泛红”“有点忸怩不安”,动作是“突然停下手不吃了”,语言是“妈妈,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当圆圆想到去年和表哥的约定时,神态是“脸羞得通红,真的像山里红一样红了”,动作是跑到房间,拿出存钱罐,倒出硬币,语言是“妈妈??我说话也要算数的”。]
思考:这些描写反映了圆圆怎样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变化?
(二)在课文的插叙部分,也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如用小手指拉钩这种小朋友间表示守诺的方式,去体会感悟圆圆和表哥间友谊的纯真与诚信的品质。
(三)要让学生在体会感悟圆圆的情感变化中,在体会圆圆和表哥相约的认真中,感悟到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念,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五、谈体会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注意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学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悟。抓住重点,读读议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生成。尤其是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有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语文百花园六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本教案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部分词语、句子,扩大阅读实践,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1.“能说会道”情境图。
[2.学生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展示课件第三屏)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5、学生自己例举这样的词语搭配。
(二)加标点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
[冒号属于点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属于标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5、介绍冒号和引号的其他用法。]
三、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一)出示成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展示课件第五屏)
(二)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三)同桌互背。
[(四)说说哪些成语是关于诚实守信的,把他们摘抄在“采集本”里。]
四、学习“阅读平台”
(一)阅读和感知《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指名分段朗读读短文,老师注意正音。
3.齐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4.默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和讨论
1.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
[2.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周处除了两害后,人们没有为他的安全担心,相反却奔走相告,说明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4.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
5.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一)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二)弄清要求,把握重点。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展示课件第八屏)]
1.说的对象是自己,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
2.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
3.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一)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些词语记在卡片上。]
(二)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三)指名介绍。
(四)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
2.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一)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二)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三)全班交流,看看大家眼中各自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选择一个年龄段
[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不知大家对哪一段最感兴趣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年龄段,写下那个时候的自己吧。]
二、观察和思考(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
(一)明确观察重点(外貌、姿态和表情;在做什么事)。
[(二)注意叙述的顺序和方法。
(三)从十年后在干什么进行想象。]
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
(一)写小时候或现在,更多地要依据观察,并借助想象,重点是描写外貌、姿态、表情、做什么事,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十年后,主要依据想象写事,写清干什么事的过程应该是其重点。虽然也可以有外貌等的描写。要注意充分发挥想象,但也要合乎情理。]
四、动笔练习(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三)
(一)依据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充分想象,动笔写下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自己。
(二)全班交流,看谁写得最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百花园的学习,学生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部分词语、句子,扩大了阅读实践,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在教学中,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一、亮“开门红”——激趣导入

首先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之后我发出这样的感叹: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大都与实际季节相吻合,所以这样熟悉场景的再现,很容易勾起了孩子们对秋的感知,但在他们眼中、心中秋天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而我借由此过渡到秋天也是引人愁思的季节,与本诗主题吻合,也能在孩子头脑中设下一个小小的悬念:秋天怎么会引起人们愁思呢?这首诗又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愁思?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引人思索。)

二、唱“重头戏”——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品读赏析,感悟诗意;游戏练习,加深理解四步。

(一)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老师请诗人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出示作者资料)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读懂诗,这一步就是为读懂诗做了初步的准备,明确诗题的含义,才能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要写些什么。通过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写诗的时间——“夜”及内容——“所见”。)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并出示学习提示: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萧萧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们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们的住所及出色的演唱才华。)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写生字。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由课题的理解很自然地引出了自读提示,这样的提示可以给刚刚迈入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根学习的拐杖”,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诗,避免一头雾水的学习。这首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不多,而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养成他们认真细致的书写习惯,我还是设计了生字的书写指导,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想念家乡,思念亲人)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两行诗。

(6)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体悟诗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注重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诗中去。)

(四)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考虑到我班的孩子年龄偏小,设计游戏加深理解的方式很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品“音绕梁”——感悟升华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逐句理解诗句之后,带领同学们回顾整首诗感情朗读,我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让孩子反复诵读,提醒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朗读之中,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思乡情感。)

(五)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四、听“窗外音”——拓展延伸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而中华五千年来的诗歌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此环节中刺激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验,让他们吟诵其它有关思乡的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而学后质疑,有利于引发新的思考、新的感受,使孩子们永远处于“学然后知不足”的境地,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五、练“好功底”——个性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个性作业是对全课的一个复习巩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文拓展到实际生活,这样以来,本课的学习就被引入更深更广的空间,体现出“大语文”的理念。)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叶绍翁听:萧萧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古诗两首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蓑笠翁”形象,读后让人感动和回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一户贫穷人家的情景。寥寥几笔,诗人便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反映出山村人民生活的贫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暮、宿、柴、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宿、柴、闻、犬、归。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背景音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江雪》)
一、引入课题
(一)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二)出示挂图(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三)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江雪》,写的是唐朝诗人柳宗元雪天江边所见。]
(四)简介诗人柳宗元。(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
(一)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2.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自读情况。]
(二)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词的意思。
[3.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披文入情
(一)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练习朗读
(二)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三)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四)讨论,升华诗情(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天气这么寒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在江面上独自垂钓?渔翁冒寒独钓,无疑是迫于生计,但如此严寒中还有孤舟独钓者,正表明他不向生活屈服的精神。柳宗元写这首诗,令人想到他在革新失败后的孤寂落寞而仍不畏缩的品格。(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反复朗读,指导背诵。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中去读。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大雪覆盖江野的意境,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记(展示课件第七屏)
(一)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指导书写。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建立音与形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一)继续完成生字的书写。
(二)背诵诗歌。
第2课时(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初读,感受情景
(一)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二)简介诗人刘长卿。(展示课件第八屏)
(三)配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
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
[(四)反复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熟。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宿”的声母是而不是,“芙”“吠”是唇齿音,“蓉”的声母是不是。]
二、再读,感悟诗意
(一)借助课文插图自读诗歌,看看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
[(二)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寒、贫)读读这句诗。
1.诗的一、二两句中,“日暮”、“天寒”点明了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白屋贫”写出了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境况。“远”字把暮色中的山写得非常形象,“贫”字点出投宿的人家是山村里的贫民。
[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2.第三、四句写篱门外听到了犬吠的声音,原来是在这漫天风雪的夜晚,有人从外地回来了。回来的人是谁,诗句没有写明,但从“风雪夜归”来看,这个人必定是辛辛苦苦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很可能是主人家的人,结句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余地。(展示课件第九屏)
(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
[听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三、反复朗读,指导背诵(展示课件第十屏)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味道,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二、四句押的是“en”韵,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一)利用上节课交流总结的记字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
(二)利用灵活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写字教学: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一说怎样才能把字写端正、美观;再让学生描、写。]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会写字。
(二)把自己喜欢的诗句默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三)把本课的两首诗背给家人听。
六、课外拓展(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古诗朗诵会——每个学生准备一两首古诗,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另选的。先在小组进行朗诵,然后全班举行一次古诗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学生理解了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26父亲、树林和鸟
设计思路:
[课文通过一件事,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文章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再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体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整个故事情节,适于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训练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思维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黎、凝、兀、畅、瞬、掠;要求会写的字有:雾、蒙、鼻、指、浓、舒、畅、猎、翅、膀;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雾蒙蒙、鼻子、凝神、指着、一根、浓浓的、羽毛、舒畅、猎人、翅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朗读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疑惑或者想知道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三者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要解决这些疑惑,我们就只能通过学习牛汉的这篇课文找到答案。
[(三)简介作者牛汉。(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听朗读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二)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主识字。自读识字→小组内交流记字的方法→教师检查学习情况,注意指导把字音读准。]
(三)同桌互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把文读通、读顺的困难点,及时指导,尽量使学生做到:不读错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特别要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等。]
三、借助插图,整体把握
(一)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我”和父亲坐在树林边,高兴地观看树林的鸟和听鸟叫的情形。)(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
(二)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的内容描写了这幅插图的情形。(从第2自然段开始到课文结束。)(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三)默读并思考: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什么?与下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后面的内容具体地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层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展示课件第五屏)]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词(展示课件第六至八屏)
(一)检查学生对本课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二)出生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三)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教师再巡视指导。
(四)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五)出示本课的新词,让学生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六)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识记这些生字新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生字,组词语,用“舒畅”口头说句子。
(二)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一)自读,思考,自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在小组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
(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展示课件第九屏)
1、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2、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1)“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2)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3)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3、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
4、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5、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6.为什么说“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可通过朗读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喜爱之情。)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8、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9.讨论:父亲说“黎明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表明“我”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鸟儿,进而产生了保护鸟类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实践(展示课件第十屏)
(一)让学生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然后再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白花篮上,或写在自己的词语本里。
[(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一)摘抄词语。
(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对周围的人谈谈你对大自然的看法,向他们宣传你所知道的保护大自然的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抓住引导学生读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突出训练重点。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设计思路: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小山村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事出有因。通过这一因果关系,课文告诉人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本课教学应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以读为本,以悟为魂,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去的故事,知道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原因。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葱、犁、扩、曾、括;要求会写的字有:曾、郁、葱、砍、露、减、扩、量、随、囱、消、靠、括;要掌握的词语有:郁郁葱葱、造犁、砍倒、减少、扩大、大量、随着、消失、靠着、黎明、包括。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看图揭题,激发兴趣
(一)出示课文挂图,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生活的安适。
[(二)教师导语:然而,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处。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是平舌音,“扩”“括”的韵母是“uo”,“郁”读时口型要圆。
[(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主动识记生字。提示学生:有些字可利用熟字加上偏旁记忆生字,如匆+心+艹葱;利+牛犁;广+扌扩;舌+扌括等。]
(四)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五)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指导书写,掌握字词
(一)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示第四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师示范和指导。重点指导“减、随、葱、露、靠、量”几个较难写的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和字的结构,要求学生记住13个会写字的字形,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三)学生写字。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和体会“郁郁葱葱”、“黎明”、“清澈”、“婉转”等本课应该掌握的生词意思。(课件展示第五屏)]
四、自主学习,读懂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了解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自读情况,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小山村的什么故事?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默读思考:小山村为什么消失了?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展示课件第六屏)]
3、那么原来的小山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会有山洪吗?为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所学,导入新课
(一)认读生字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三)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小山村的美丽以及小山村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但结果怎样?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二、阅读探究,悟情明理
(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课件第七屏):
[1.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然而”一词,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2.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

[(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语句,感受小村庄自然环境的美丽,并指导朗读、背诵。]

(2)从“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屋顶冒出的浓烟”感受到村子里的人靠着锋利的斧子,日子过得很不错。而这代价是对森林的破坏:“谁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明理悟情。)

(二)交流互动,升华认识,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长期大量地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是造成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直接原因。从小山村的人们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致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明白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展示课件第八屏)]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文章的韵味,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展示课件第九屏)
[(一)出示课文三幅插图,学生边看图想象边练习复述课文。
(二)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并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或写在自己的词语本里。
[(二)(展示课件第十屏)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首先要人人动手搜集图片、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栏目,编文绘图。如果搜集的图片、资料丰富,也可分小组进行,这样就可以资料共享,人人参与,效果会更好。]

(三)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以读为本,以悟为魂,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抓重点句子读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一教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一教案分析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学生)
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
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
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
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
三、引导写作。
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四、学生习作。
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
二、词句段运用。
1.我的发现:
(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
(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
(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
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昂首挺胸
(3)学生熟读成语。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

“一点儿”需要重读。
(4)自读,指名读句子。
3.展示台。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
(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
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
3.学生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1、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⑴自由读课文。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一、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3、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4、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指生配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纯洁()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清水洗过

纯净明洁

神往紧紧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2.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5.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读读背背。

1.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多种形式练读(同

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
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勾画感受深的句子,用心体会。
3.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交流“失信”的意思。指导读好课题。
2.交流预习中做了那些学习准备。
3.简介宋庆龄。
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及时补充)
4.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二初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评价自己达到的程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及时表扬预习较好的同学。
2.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组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结合问题回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五、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一个名人守信的小故事。




8我不能失信
守信
宋庆龄伯父家鸽子
小珍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二教案分析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二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二教案分析

习作·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背诵“日积月累”中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4.学写日记,了解写日记的格式和好处。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写日记。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写日记)
一、例文导入:
1.课件出示日记范文。
2.和同学交流:
(1)写日记有什么好处?(2)日记里可以写什么?(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
(1)写日记能为我们习作提供素材,让我们记住过去的时光,珍藏回忆;写日记能让人学会思考……
(2)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的人、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等。
(3)写日记时要先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情况。
4.学生交流自己写日记的内容。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顾《秋天的雨》一文中,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
2.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看哪个组总结得多。
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
①查字典;②联系上下文;③找近义词;④请教老师和同学……
二、词句段运用。
1.我会写。
(1)和同学交流,描写四季的词语有哪些?(两个字、四个字都可以)
(2)写一写:
春:暖和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百花盛开桃红柳绿
夏:炎热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绿树成荫骄阳似火
秋:凉爽秋风落叶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风瑟瑟
冬:寒冷北风呼啸冰天雪地鹅毛大雪银装素裹
(3)读一读,记一记。
2.我知道。
(1)学生读句子,交流对句中带点词语的理解。
(2)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查词典;联系前后句子意思)
三、书写提示。
1.观察图中小学生书写的姿势(身体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2.正确书写田字格的字(横平竖直、把字写端正)。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点。(都是描写秋天的)
2.简单理解词意。
3.再读、积累词语。

三年级上册《小露珠》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上册《小露珠》教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小露珠》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过程与方法:能在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小露珠。(齐读课题)
2.课文中的生字词还记得吗?
草秆、珍珠、俊俏、吹奏、袭来、水蒸气、笑盈盈、夜幕降临、钻石、乐曲。
3.把新词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老师考考你们,“笑盈盈”的句子找出来。
谁来笑盈盈地读读
从这个“笑盈盈”你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小露珠。
小露珠这是在和大家告别,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想大家只要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小脑袋里。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太阳公公下山了,田野里雾漾漾一片,黑乎乎的,草丛中不时传来蟋蟀的鸣唱。请你们边读“夜幕降临”这个词语,边想象这种情境。)
形成过程;(小露珠一边在柔软的花瓣上、草叶上、禾苗上打滚,一边尽情地闻着浓浓的花香、淡淡的青草香……此时,小露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出现的地方:荷叶上、草秆上、花朵上(小露珠在花朵上、草叶上、禾苗上打滚,禾苗、小草、花儿不生气吗?)
2.你想怎样读呢?指名读。
3.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清晨,起早的小动物们看见了小露珠,来向她问好了,它们是谁呀?迅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答案。(学生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请大家轻声读读2-5小节,边读边体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它们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小露珠?
(1)学生自由朗读第2-5小节
(2)你想做哪个小动物来给小露珠问好呢?
(3)学生朗读2-5小节(多媒体出示)
师:谁来做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
A“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见过钻石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出示钻石图片)小露珠就像这钻石一样闪亮。
你能读出来吗?
加上小青蛙的动作再读一次。
师:在小青蛙的眼里,小露珠是多么闪亮啊!谁来做小蟋蟀,也来夸夸小露珠。
B“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我们来看看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出示透明的小露珠的图片)
漂亮吗?再读读!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看!这就是圆润的珍珠。
谁再来做小蝴蝶
加上小蝴蝶的动作,再来一次。
(4)读到这儿,谁知道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
用“因为小露珠所以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句式说说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指名说)板书:美
2.过渡:多美呀,大家都喜欢它,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向小露珠问好。
3.齐读2-5小节
(三)学习6-7自然段
1.小露珠外表十分美丽,所以动物们都喜欢他。其实不光小动物喜欢小露珠,植物们也喜欢小露珠。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六自然段,把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句子划下来。
交流:相机出示: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指名读)
A.小露珠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发出耀眼的光芒,你想到了哪个词语。(生说,师红色显示光彩熠熠)
B.怎样才叫“格外精神”指名读此句。
2.相机出示:金黄的向日葵……美丽的珠宝。
A.“俊俏”一般是说小姑娘长得漂亮,好看,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小姑娘?
B.“美丽的珠宝”是指什么?如果你是这些花草树木你觉得自己漂亮吗?你夸夸自己。
C.是谁把鲜花嫩草打扮得这样俊俏?
多美呀,哪位同学愿意把这样的美景读一读?(多媒体出示第六自然段)
小结:对,是小露珠美化了植物,把鲜花嫩草打扮的格外美丽,格外俊俏。
读到这儿,同学们你们也该知道谁也喜欢小露珠了?为什么?
(出示:因为小露珠__________,所以花草树木感谢小露珠。)
3.让我们把这一幕幕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齐读第六自然段。(配乐)
4.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的——(爬着,滚着,笑着)它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它自己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出示: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了,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1)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猜猜看,此时小露珠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从这个“笑盈盈”你又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小露珠呢?
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板书:心灵美
(2)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
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
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3)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
(出示: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
(4)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出示:同学们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
2.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多么善良的小露珠呀,她把快乐带给别人,她把美丽留给别人,我们一起来喊喊她的名字——小露珠!
3.总结: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小露珠的世界,我们看到了()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看到了小露珠映衬着鲜花嫩草的美景。小露珠这么可爱,这么美丽,难怪大家都喜欢她,仿佛看到你们也变成了一颗颗小露珠,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课堂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老师感谢你们.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分析

3.荷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课文,说说“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朗读。
2.学生识字记行。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把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吧。
五、作业布置。
1.照样子组词。
2.小小书法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前部分。
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闻:清香赶紧
看叶:像圆盘
板书设计:荷花花:活的画美
想:成了一朵荷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画家齐白石》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71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