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岁,母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课后反思:

扩展阅读

地球万岁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万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地球万岁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明确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出示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地球的图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板书32地球万岁)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等会儿提出来。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各啬,总是倾其所有。”

①根据课文内容谈对这一句的理解。

②也可联系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至六小节,体会地球的无私。(可采取分读、合读、领读等诗朗诵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过渡: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听,她在流泪、在哭泣。

(2)读第七小节,重点理解“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的理解。

②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谈理解、说体会。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

a.人们乱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给人类自己造成巨大损失。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C.蛇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致鼠害严重,每年仅我国就损失粮食几十亿斤。

d.我国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贵,被称为“软黄金”,由于人们乱捕乱杀,已濒临灭绝。

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

过渡: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我们人类是何等重要!作为地球母亲的儿女,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地球母亲一定会焕发新颜。

(3)读课文的最后三个小节,理解“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的资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着诗歌的格式写诗,题目自拟(参考题目:①地球的诉说②地球妈妈笑了③未来的地球……)

2.请你给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个人或单位写一封劝诫信。

20、《地球万岁》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地球万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地球万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主旨。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生命的星球!它是那样美丽、晶莹: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起伏的群山,莽莽的森林……到处都留下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足迹。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万岁》。(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熟悉课文: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预设: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存在了亿万年、地球是大家的、地球把一切都给了人类、地球被人类破坏、人人都该珍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资源。

(二)研读品析:

教师:文中有这样两句话——请看课件: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

人类却做过多少令自己惭愧的事情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地球把什么给了人类?人类又做了哪些令自己惭愧的事情?

提示:阳光、月光、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戈壁、沙漠。

教师: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养育了所有生命,可是人类对地球做了什么呢?

(1)教师:谁能读出文中的诗句?请同学们想一想,人类做了哪些令自己惭愧的事情?出示课件:

语段赏析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连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

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餐桌,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王国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绝后,

还有,还有,还有……


(2)看前四句,说说你们知道人类做了什么事情?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师:“窒息”是什么意思?谁能够根据诗句的情境,尝试来解释这个词语?

(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对战争的了解,谈一谈战争对人类的危害?看图片,指导朗读(怀着沉痛语气)

教师:战争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浓重的阴影,除此之外,人们还做了什么呢?教师逐句读诗句,学生概括。(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侵占土地)

思考:砍伐森林,给地球带来什么危害呢?捕杀动物,侵占土地呢?

师:文中的诗句我们改为“连遥远处的绿叶都被震动”可以吗?

(5)师:“还有”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谁能补充一下?让老师看看谁的知识更丰富?

(6)指导朗读:同学们,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吗?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阅读这段文字呢?(指名读)

2、美丽的地球母亲,被无知而势利的人们伤害得满目疮痍,如果地球继续被破坏下去,人类将无处存身,同地球一同毁灭。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醒悟了,从心底发出了深切的呼唤。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节,看看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珍惜人类生存的家园?


(1)教师:如果人人都能这样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眼前将会出现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看图片,读诗句,体味作者情感,指导朗读)

“所有的草原和牧场,飘荡着欢快的歌声,徜徉着羊群、骏马和奶牛。”

(2)教师:你觉得这些牛羊和骏马生活得么样?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谁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3)“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庄稼结出丰硕的谷物,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这一句又该怎样读?

(4)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课文的形式,试着吟诵我们自己的诗句,补充省略号后的内容。(课件)

我来填诗句

所有的高山,都苍翠、(),雄鹰(),令人()。

所有的森林,都郁郁葱葱,成为()的乐园

所有的鱼儿,都()。

所有的湖泊,都()

3、教师小结:眼前的画卷太美了,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不断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还给大地原有的生机、活力。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地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为了地球母亲不再哭泣,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让我们都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作者的心声,也是所有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人们的共同的呼声。

5、布置作业:学习了这首诗,大家也对现代诗有了一定了解,尝试描绘你心中那个美好的未来生活。

板书设计:20、地球万岁

珍惜

保护

母校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母校教学设计

(第十册)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迤逦”、“甬道”、“琅琅书声”、“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等词语的读音。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迤逦”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动词的恰当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母校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触景生情”的含义。。并能抓住行文线索,从“触景”和“生情”两方面概括主要内容。

3、根据“说写双通道”设计说话、写话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感受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作者的“触景生情”,了解“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2、感受作者在小学的成长历程,根据提示写一件自己的经历。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先解释带点字,并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触景生情、迤逦、傲放、朝气蓬勃、精神抖擞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情感

1、理解“母校”的含义

(1)我们学校的全称是什么?

(2)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离开就读五年的学校了,它将成为你们的母校。

板书课题

2.激发情感:在熟悉的校园中,你们度过了五年的童年时光,即将离开母校了。此时此刻,你能否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归纳。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长大了一岁,改正了不少缺点。
2.学习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9个字。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2.学习写字,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词语、生字),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出示人物课件及人物录音)我叫王明,今年六岁,已经上一年级了,我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看看我的进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老师读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认识生字及词语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大家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看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乱飞再见弟弟都要欺负
妹妹抹眼泪大孩子捉小鸟
2.看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指名带读。
岁乱再捉弟妹抹
孩都眼泪欺负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看,我,要”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5)比较不同点,组个词语加以区别。
在()妹()地()
再()抹()弟()
指导:“欺负”的“负”读轻声。
课中休息:学唱一首歌《小松树快长大》。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
提示:回答时要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渗透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6.各小组再读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比赛。
五、练习背诵
教师:你们刚才朗读得好,表演得也好,这篇课文写得这样好,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自由背诵——小组练背——指名背诵。
六、说话练习
1.小组合作学习
个人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七、写字练习
教师:看这些字哪些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指导个别字。
学生写字。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王明的进步,也找到了自己的进步。你们在今年里进步的特别快,高兴吗?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更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九、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老师(或爸爸妈妈)好:
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

《万年牢》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万年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课前准备

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A案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B案

●自学

①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②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③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默读思考

①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②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①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②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相互评价。

万年牢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教学略读课文,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根据上面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谈。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先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的意思,再说说这中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一步步地走来,学生学会了学习,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效果不错!

尊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反思:学生的话使我感到震惊。是啊,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把拍马溜须,曲意逢迎当作把根留住的法宝,但是不是要生存就必须以丢失尊严、降低人格、压抑个性为代价呢?听了学生的这些话我仿佛懂得了什么,我不愿为活着而活着,但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想起一句歌词: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个更重要?举目四望:一群群民工被厂方苛扣工资,食不裹腹;深圳的一群打工仔为了讨要工资纷纷跪倒在老板的脚下当所有的人都在寻找那个不跪的人时,我却沉痛的将眼光放到了下跪的人身上,难道他们不懂得人的尊严吗?还是没有找到比不下跪更好的方法?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辛酸无奈猝不及防,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学生是最贫穷的富翁,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也许他们在童言无忌的率真中一语道破了天机,也许在乳臭未干的稚气中,还看不清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也许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还不能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但我相信,学生会随着不断的接触社会生活而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我们没有限制学生思维的权利,我们也限制不了。这些孩子很明显接受了当代社会的各种信息舆论导向的熏陶。很多人都说,现代人现实了,现代人精明了。社会进步的大方向永远是好的。可是,精神领域呢,很多人又说,现在社会的精神世界是空白的,是匮乏的。特别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吃喈来之食,曾经是多少人佩服的骨气,而现在竟成为了更多人嘲笑的对象。作为我个人来讲,是很为此痛心的。我们的孩子比之我们儿时真的是聪明的多,可是也现实的多。可是他们也毕竟是孩子,是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的孩子,我总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在我们的校园保持一块净土。我为他们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骄傲!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态度,我对此感到自豪和欣慰。不管他们辩论的结果如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生命、会对尊严、会对人生产生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下课了,我带着几分思索走出教室,我听到身后有学生追来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本课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教学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读写”,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数的读写法则,同时对数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对于万以内数的读写,基本上能自主掌握。鉴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教学读、写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难点
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讲授新课,教学例4
师:首先我们来观察一幅画,南京长江大桥,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师:这上面有两个重要的数字,如何来读,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1、引导学生自学例4
出示课件中的小方块:
(1)一个一个地数,引导学生说出10个一是十,共有10个;
(2)十个十个地数,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百,共有100个;
(3)一百个一百个地数,引导学生说出10个百是一千,共有1000个;
(4)一千个一千个地数,引导学生说出10个一千是一万,共有10000个。
师:“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2、用计数器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2)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师:当我们拨到九千时,应该先把9退后,向前一位进1
3、引导学生自己编出“数位顺序表”
(1)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总共学了多少个计数单位:(5个)
(2)那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数位顺序表”吗?
给出例子如下,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4、做一做
(1)一千五百、六千零五十、一千二百五十六的写法、读法及组成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
(3)学生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
(4)多媒体展示规律
三、教学例5
1、教学例5类似题
师:大家预习时,已经做了例5,那我们再试着做一下这道题
(1)谁能先来写(调板)
(2)谁还能再读一下(调板)
(3)接下来看一看组成(提问)
2、总结读写的方法
师:读写都是从(最高位)开始的
(1)写法:千位(百、十、个)是几,就写几。
(2)读法:千位(百、十)是几,就读几千(百、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3)组成
3、做“做一做”
老师拨计数器,学生来读写、陈述组成
(1234,5126,2374)
四、巩固练习:我会做
1、按规律数数。
A.996、997、、、、;
B.2270、2280、、、、____、____;
C.5600、5700、、、、;
2、说出下面的数是有()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331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7175是由()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6178是由()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师:有关这些数你还知道什么?
3、选择:
由5个千7个百三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A、2573B、5237C、5732D、7352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图片找到关键数字。
(1分钟)

学生自主数数,同桌之间合作。
(7分钟)

借助计数器快速地数到10000。(6分钟)
学生自己编出“数位顺序表”(7分钟)
学生合作
学生自主做题(6分钟)
全班汇报(2分钟)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3分钟)
孩子们逐渐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1分钟)

设计意图:直截了当地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通过小正方体直观的认识一万到底有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千以内数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借助于课件的刺激和计数器,学生能合作学会万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基本总结出读数和写数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能快速读数和写数,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练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课堂小结
2分钟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分钟
课时练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百
10个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反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教具和学具——挂图、小方块、计数器等,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万以内的数。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学生在数小正方体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300+600800-40030+40
200+700600+40080+90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20+30=5050+4=54
23+30=5353+1=54
31+20=5151+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本节课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第二课时练习十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第四教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收集矿泉水瓶例5”是关于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估算,是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这节课我通过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事例-----收集矿泉水瓶入手,引导学生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估算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表现在学生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算法,还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使学生对数的感觉得到提高。
培养应用意识,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后,引导学生解决了“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平常应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渗透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86—3447+33
23+6962—18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万能胶水发明记 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万能胶水发明记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万能胶水发明记》。(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3.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万里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在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刚毅、巍然、浩大”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一遍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动情的学生,并就学生对长城的印象做初步了解。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初步的印象,引导朗读。教师随机点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分了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的,第二自然段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请你自己用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深深地激发了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用笔划一划,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巡视,并且关注学生划的是什么句子和词语,可以随机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4、小组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划的句子或者词语和伙伴做一个交流,说说理由。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请学生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①、“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用巨龙比喻长城: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6、师生合作朗读第二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段话是围绕着“长城气魄雄伟。”这句话写的,按照从远望到近看、由物到人的顺序层层写来。写得多么生动,多么精彩! 四、作业: 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从课文中找出至少六个描写长城的词语,并记在心里。 ()长城()长城()长城 ()长城()长城()长城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解部分词语。 1、听写词语:组织学生听写带生字的新词,听好以后自己校对订正。 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心里的长城。并请学生做简单的解释把词语的理解与长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3、用自己头脑里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长城。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1、是啊,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不朽的长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又从其他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长城,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还是划一划你认为深深打动你的词语或者句子,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的句子,并做简单交流。 3、组织同桌之间先做一个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参与同桌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读书心得,寻找典型事例准备全班交流。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重要读悟以下句子: ①、“到了明朝,几百万人又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历时200多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 ②、“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与生命。” ③、“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 5、再快速地读读3、4自然段,看看你还有特别想知道的知识,还有特别想提的问题。(有一个质疑的环节,可以发现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暂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延伸到课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桌为你做一些评价。 2、找一些你感兴趣的关于长城的资料,与同学们做交流。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用朗读表达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1、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学习《猫》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方法,请你想一想《万里长城》的2、3、4自然段你如何来概括。(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摘下来加以改动。) 2、这一部分的内容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结构上是总分关系。)那这一部分内容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结构上是分总关系。)概括一、三段的段意。 二、朗读,再说感受。 1、配乐朗读。 2、同学们,现在你对长城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和了解,你的朗读比第一节的时候更动情了,能对大家说说你的动情理由吗? 3、师生朗读。 三、交流资料。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课文,你找到的有关的长城的资料、知识或者传说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它……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曹婕 部分参考“名师名校长论坛”中王崧舟老师的《万里长城》。 伟大的友谊 课前学情分析: 预测: 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所从事共产主义运动并不熟悉,这就必然妨碍他们对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的理解;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伟大友谊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学生不易把现实生活中的一般情谊同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接通; 课文仅以几百字就力图阐释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总的来看是缺乏感染力的,不利于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两位伟人之间的伟大的友谊。 预设目标: 1、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不同程度的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看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先来说说你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多少了解吧?老师这里有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准备资料,屏幕阅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样两位人物之间的友谊会是怎样的呢?课文里有一些描述,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你对伟大的友谊怎么理解?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并就学生对伟大的友谊的理解做一些交流。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以后对他们的伟大的友谊的理解。教师随机点评。 三、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四、作业: 1、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2、读一读课文。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紧扣友谊 1、请学生围绕课题说说:我们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读懂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想弄懂的问题是什么? (肯定所得,引发深究) 二、由疑入手,感悟友谊 1、出示讨论题及提示(课件) 讨论: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提示:1).从友谊表现的两个方面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3)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 2、先请学生结合三个阅读提示,读一遍课文,自己思考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3、读书,讨论 4、广泛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朗读,加深感悟,(分组讨论增加课堂上的交际场,加强生生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及语言、思维等训练) 三、鼓励质疑,深究友谊 1、鼓励学生在感受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基础上,就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 2、学生自行解疑(在深入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层面,情感层面都加深了许多,肯定有着比课前预习更深的感悟及产生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嫩里,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充分辩论,歌颂友谊 1、出示辩题,学生自由选择辩题 正方:《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反方:《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2、学生辩论 (此设计,一是在学生对伟大友谊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学生有参阅了相关资料,有了论辩的可能。就是说,时机与条件都具备,而辩论的形式又易于激发思考,训练语言) 这种教学设计,从总体上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通道,让阅读理解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与文学系的僵化局面,使学生有厌学到乐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附:教学实录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结合课题简要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这节课你最想弄懂的是什么问题? 〔肯定所得,引发深究。“简要”一语,利于语言训练。)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读懂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有伟大的友谊。 生:我想弄懂一个问题:是什么致使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有这么伟大的友谊呢? 师:问得多好哇!还有没有想说说的? 生:我懂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建立一种伟大的友谊。 师:他提的问题,看来你都读懂了。事实上,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为什么是伟大的?(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将教学引向课文的重点。) 师:好,看幻灯片,这里有一个讨论题,下面有几个提示,谁来读一下? 生:(读)讨论: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提示:1.从表现友谊的两个方面来体会友谊的伟大。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友谊的伟大。3.结合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来体会友谊的伟大。 [这个思考题好就好在提示重点,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师:对这个讨论题和几个阅读提示,同学们懂不懂? 生:懂!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结合三个阅读提示,先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生读书、讨论) 师:刚才我们小组读书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哪个小组先从表现友谊的两个方面来谈谈他们的友谊是不是伟大的? 生: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生活和事业方面。以前马克思的生活十分穷苦,恩格斯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来维持马克思的生活。还有在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无微不至。在1876年9月至1878年,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一书,马克思不仅听他念了全部书稿,还写了其中政治经济学篇的第十篇。还有马克思当时是担任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的欧洲通讯员,可是他还不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师:那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表现在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她不光学习了课本内容,还阅读了大量材料,你们听懂了吗? [这个答后评既肯定了学习成果,又引导学习方向。] 生:听懂了! 师:对她的发言,谁还有补充意见? 生:(读)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了马克思。在共同的目标——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对对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 师:所以说—— 生: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师:真好!她说的这段话,你们听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么多同学举手,你们真聪明,书上有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生:“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师:这段话能不能体现友谊的伟大?谁再讲一讲? 生甲:因为它不仅说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但说了思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还说了恩格斯和马克思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生乙: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我从“热忱”一词体会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是无微不至的。 生丙:我从“他们互相关怀,在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体会到他们之间有伟大的友谊。我从“亲密”这里体会出了他们在工作上是互相取长补短的,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师:从刚才那位女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这一段在文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把这个重点段的内容整理到黑板上,应该写一点什么呢? 生: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师:说得好,简练点写什么? 生: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生:生活上热忱地帮助。 师:那么,相应地下边写点什么? 生: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生:简单地概括,就是事业上亲密地合作。 [将学习所得用板书固定下来,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师:同学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不错的,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同学们先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好。如果停顿注意一些,感情再充沛一点会更好。还想读吗?想读的同学都起立。 [在议的基础上读,有利于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起立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生:(起立读这一段) 师:这样看来,我们循着生活和事业这两条线索,抓重点词、句、段进一步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能不能? 生:能! 师:发言的时候,你可以先把你抓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再讲一讲。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 [教师的两次引导,前次引导学生抓重点内容,后次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生甲:我抓的句子是:“有一个时期,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他把挣来的钱分给马克思,十镑,一百镑,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去。”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能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乙:恩格斯如果不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他就不会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能看出恩格斯十分关心马克思,要维持马克思的生活。 生丙: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还“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宁愿”就是心甘情愿。恩格斯对商业本来是厌恶的,而这时却心甘情愿地去做,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师:那么谁把这句话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 师:那么你还抓了哪些内容体会友谊的伟大? 生:我说的是事业上。马克思过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有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从这段话里的“毅然”“竭尽全力”就能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毅然”说的是恩格斯放下自己研究工作的态度,而“竭尽全力”是他对待好友马克思的态度。 师:“竭尽全力”这个词抓得好。它在文中出现几次,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甲:这两句话是:“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马克思很大的帮助。”“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生乙:我从这两个“竭尽全力”体会到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丙:我是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找句子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待人非常周到,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生丁:“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表现出了他们的友谊伟大。 生戊:我补充的也是事业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这40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我从这里重复使用的三个词语,一个是“40年”,一个是“共同”,一个是“伟大”,看出他们的友谊非常伟大,他们合作了40年,而且都是向着一个目标的,创立了伟大的友谊。 师:作者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些词?用这些词能突出什么? 生甲:“40年”能突出他们合作时间长。 生乙:“共同”是突出他们一起研究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生丙:“伟大”是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师:不光是友谊的伟大,事业也是伟大的。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段,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同学们先练一下。 [教师帮学生升华认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悟。] 生:(齐读) 师:这40年里头,你能不能想象两位伟人都做了什么?其实课文里也有提示。 生甲:我想马克思为了帮助恩格斯,可能不吃饭不睡觉。 生乙:在40年里头,他们同住伦敦的时候,他们会在马克思家里,为了某个问题,谈论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生丙:在40年里头,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师:我们把“共同”的这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读) 生:“共同”说明他们不论什么事都是一起做的。 师:这几个“共同”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可以是什么? 生:形影不离。 生:亲密无间。 师:还可以是“志同道合”。现在看,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伟大。课文阅读到这,我们反倒会有一些疑问,谁还有疑问? [通过成语概括有利于深化所得,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都有好处。在学生学有所得的情况下,教师激疑,将教学引向深入。] 师:这么多同学有疑问,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好,下面小组先讨论一下,如果是共同的疑问请一名代表提出来。 生:(讨论) [分组讨论增加了课堂中的交际场,加强生生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及语言、思维等训练。] 师:谁先说说你的疑问?能回答的同学可以解答疑问。 生:后来他们分开了,为什么恩格斯还能帮马克思翻译,帮马克思写文章? 生:因为写文章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没有分开。 师:马克思担任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通讯员,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他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所以恩格斯有时代他写。 生:我的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共同写《资本论》? 生:我认为XX同学的问题提错了。不是共同写的,是因为马克思逝世了,恩格斯才帮助马克思完成的。 师:听话很仔细,连老师都没察觉问话中的这个毛病。但这毕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资本论》呢? 生:因为《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所以要写《资本论》。 师:说得好极了!连老师都感到惊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好极了”“惊讶”等,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解决课内问题。] 生:我是从介绍《资本论》的文章中知道的。 师:她这样能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呢?还有疑问吗? 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里只是说马克思,而没有提起恩格斯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听懂了吗?老师设计了一个辩论题,恰巧和刚才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请同学们看幻灯。 生:(读)辩论。正方:《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反方:《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辩论的设计比较巧妙,它一是在学生对伟大友谊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学生又参阅了相关资料,有了论辩的可能。就是说,时机与条件都具备。而辩论的形式又易于激发思考,训练语言。] 师:对这个辩论题,你们懂吗?那么,哪些同学喜欢按正方的观点发表意见?哪些同学赞同反方的观点?好,现在请同学们简单调整一下座位。 师:为了大家辩论得充分,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放录像片) 师:同学们辩论时,要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录像片,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好,现在正方、反方先讨论一下,然后辩论开始。 生甲:我觉得《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他们干什么事都是一起干的,署上他们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乙:我认为《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这里恩格斯和马克思有伟大的友谊,署不署名字都无所谓。 生丙:如果署谁的名字都无所谓,不如干脆署上两个人的名字最好。 生丁:《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恩格斯是依据马克思的目录索引和部分原稿。也就是说《资本论》反映了马克思的思想,我认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戊:我觉得《资本论》署上思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资本论》最后两卷都是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完成的,还有我从课文中了解到,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大多是恩格斯帮助马克思。所以我认为《资本论》应该署上恩格斯的名字。 师: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通过辩论,我们就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友谊的伟大。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源于他们共同的什么?你们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教师对辩论的总结没有法官式的裁定正误,而是将注意力引到“友谊的伟大”上,突出了教学重点。] 生甲:共同的目标。 生乙:共同的志向。 生丙:共同的意愿。 生丁:共同的理想。 生戊:共同的思想。 师:也就是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曹婕 第二课时是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王显才老师的《伟大的友谊》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我的家(听说训练) 预设目标: 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的孩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能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1、家是港湾,是我们每个人休憩调整的地方。我们对它充满了情感,我们的听说训练绝对不是为了说“家”而说“家”,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家的依恋。语文学科永远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在这样的课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体会家庭的温暖与温馨,使课堂洋溢着一种情感。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2、“倾诉是你的权利,而倾听是你的义务!”在听说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专注地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他伙伴发言中的优点!互相交流,相互感染。 3、让每个人都机会说,可以采取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要好的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尽可能地在一节课里让每个学生都有张口的机会。 4、说话要有要点,要说清楚,语句完整,意思连贯。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把话说清楚。 5、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帮你补充、给你建议,使你说得更好。 资料提供者:

万能胶水发明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事情以后积极思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可惜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告诉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从而自觉实践,大胆创新;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和他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课文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将课文多读几遍,了解聪聪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和他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聪聪发明的万能胶水为什么暂时无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突破理解的难点。
2.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对理解全文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1)“聪聪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所有的问题全解决了,再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也能少惹爸爸妈妈生气。”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聪聪要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
(2)“在第四十三天的早晨,聪聪从他配制的一百种药液中各取出一滴,小心地混合在一个玻璃瓶里,再加上两滴他自己的汗水,万能胶水就试制成功了。”为什么要再加上两滴自己的汗水?
(3)“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是这样报道的: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为什么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还要报道出来?
以上围绕三个句子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得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
3.朗读时,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聪聪的心情变化。课文的前半部分,聪聪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读出他担心、好奇、盼望的语气;他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以及研究、实验的经过,要读出他充满自信的心情;在宣布发明结果而又无法演示时,要读出焦急、生气、无奈但又无比佩服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或尝试开展某种发明创造活动。
四、参考资料
下面是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发明与发现。
飞机1903年,两位自行车制造商莱特兄弟进行了第一次机动飞行试验。1930年,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尔首次申请喷气发动机的专利。但是,德国是第一个研究成功喷气式飞机的国家,德国研制的海因克尔赫178型飞机于1939年飞上蓝天。
电视机提起电视机的发明,人们最常想到的是苏格兰工程师约翰贝尔德。他在1923年首先为他制造的有8条显像线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第一台电视机投放市场,他将这个装置命名为“电视接收器”。
青霉素这种世纪神奇药物是1928年由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当时他在培养皿中发现一种霉菌可以杀死细菌。但是直到10年以后,牛津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找到了提纯这种霉菌并作为药物使用的方法时,他的发现才得到广泛应用。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开始于1943年,并在二战中得到了大大推进。青霉素拯救了无数生命。
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实用型电子机械计算机是1943年由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发明的。这台名为“巨人”的计算机是用来破译纳粹密码的。此后的不断革新使得电子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能力却提高了成千上万倍:晶体管(1947年)、集成电路(1959年)和微处理器(1970年)的发明逐步提高了数据运行速度;硬盘(1956年)、调制解调器(1980年)和鼠标(1983年)的发明又不断提高了获取数据的能力。未来还会出现一些“智能”型装置,诸如手表型对话器,及时提醒你购买牛奶的冰箱。
资料提供者:

北师大版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长大了一岁,改正了不少缺点。

2.学习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9个字。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2.学习写字,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词语、生字),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出示人物课件及人物录音)我叫王明,今年六岁,已经上一年级了,我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看看我的进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老师读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认识生字及词语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大家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看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乱飞再见弟弟都要欺负

妹妹抹眼泪大孩子捉小鸟

2.看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指名带读。

岁乱再捉弟妹抹

孩都眼泪欺负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看,我,要”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5)比较不同点,组个词语加以区别。

在()妹()地()

再()抹()弟()

指导:“欺负”的“负”读轻声。

课中休息:学唱一首歌《小松树快长大》。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

提示:回答时要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渗透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6.各小组再读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比赛。

五、练习背诵

教师:你们刚才朗读得好,表演得也好,这篇课文写得这样好,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自由背诵——小组练背——指名背诵。

六、说话练习

1.小组合作学习

个人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七、写字练习

教师:看这些字哪些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指导个别字。

学生写字。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王明的进步,也找到了自己的进步。你们在今年里进步的特别快,高兴吗?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更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九、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老师(或爸爸妈妈)好:

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106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