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

《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他们已经胜利着()落。

(2)乘()上电梯。

(3)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

2.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尽情地谈。()

(3)辞行。()

(4)仰着头直立。()

3.按课文内容填空。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_了月球,________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__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地说,第一个踏上月面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宇航员乘飞船直接到了月球。

D.宇航员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是不能休息的。

5.阿姆斯特朗在评价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时说:“________。”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二、阅读理解

二、阅读理解

(一)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6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选段写了________。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3.“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作者精确地写上这一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4.从宇航员和总统通话可以看出________。

5.在月球上,为什么两位宇航员要神色庄重地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比较下面两种说法,看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1)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2)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二)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上文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道难关。

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三、写作练习

①夜晚遥望星空,我们总会有无数的遐想。现在,已不只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相会的年代了,科学,已经使我们和其他星球成为近邻。你了解哪一个星球,就做一次畅想,以“假如我登上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要受什么限制。

②我们看到过好多科学家探险的故事,我们很为他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你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吗?那么就开一次班会,或三五成群也可以,推举一个同学当主持人,进行“讲科学家探险故事比赛”,最后民主评选出第一名。

参考答案

一、1.(1)zhuó(2)chéng(3)gòngjǐ2.(1)可望而不可即(2)畅谈(3)道别(4)昂首挺立3.拜访迈开树起4.A5.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6.依次是:议论、描写、说明、记叙 

二、(一)1.宇航员走出登月舱到回到登月舱这段时间在月球上工作的情况2.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的星条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等。3.表明这一时间不同凡响,它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巨大飞跃。4.美国政府对这一次登月活动的重视程度5.标志着是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神色庄重”表现了宇航员的强烈爱国之心。6.(2)更好些,简洁、读起来易带感情,而(1)则比较平缓一些。(二)1.列数字;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或“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2.动力能源;飞行速度。3.状况(或“成果”);设想。4.“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略

相关知识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叙事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把握叙事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1、理解阿姆斯特朗关于“一小步”的评论。
【教学准备】
1、查找1969登月图片资料。
2、录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情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我国古代的飞天梦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2、播放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情境。
3、展示登月图片。
老师讲述:飞天,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们再来感受那成功的喜悦。(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在文中标出来。
明确: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并在文中勾画出标志性的词句。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作者所介绍的时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介绍的时间很精确。这说明科学探究的精度要求高,同时也说明了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关于“一小步”的评论?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四、小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我国的“嫦娥一号”正在向月球而去。(再次播放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情境)让我们祝福她的成功吧。
【板书设计】
小小一步
地球月球
巨大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重点难点:
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难点)
一、预习热身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
4知识链接:
A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B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椭圆()铁锹()飞跃()畅谈()
轨道()海域()燃料罐()氢气()
2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找出并勾画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归纳登月全过程的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情?(按出现顺序依次写来)

4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二、活动探究
1课文最后一段中: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怎样来理解?

2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三、盘点提升
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个足迹是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留下的?

2、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3、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

4、想像训练
同学们,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假设二十年后,你成为中国的宇航员,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来到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文章来源://m.jab88.com/j/5869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