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关键知识点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4.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项目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a%)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意义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饱和
单位克(g)是比值,单位为1
计算公式×100g(饱和溶液)
×100%
联系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100%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
[解析]此题是有关溶液、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溶液不一定无色,故①错。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温度有关,②没有指明温度也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故③不对。饱和溶液在同条件下不再溶解同种溶质,故④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的,这只是味觉的迟钝造成的错误,故⑤也不正确。⑥正确,所以答案为:C。
例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B.蒸发一定量水
C.给溶液加热D.给溶液降温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充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温度可达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或蒸发溶剂亦可达到目的。这三种措施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都可以。
答案:C。
例3.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
(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B物质属于___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4)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法提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以及结晶法的原理。
答案为:(1)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sg(2)大于
(3)易(4)蒸发溶剂
例4.某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Na+、Mg2+、Cl-、SO,其中:Na+、Mg2+、Cl-离子个数比为4:7:6,若Na+离子个数为4a,则SO离子个数为____。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溶液中电荷守恒原理: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依题意可知:溶液中Mg2+、Cl-的个数分别为7a、6a个。设此时溶液SO离子数为x,则4a×1+7a×2=6a×1+2x,x=6a。故本题答案为:6a。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
A.仍为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解度变小D.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D.温度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
C.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4.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A.混有泥沙的粗盐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D.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物
5.如右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
6.t℃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S,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S与a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A.S>aB.S<cC.S=cD.无法比较
7.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茶油菜西瓜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4.5-5.55.8-6.76.0-7.07.2-8.5
A.油菜B.茶C.西瓜D.甘草
8.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
1.在碘酒溶液里,____是溶剂;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NaOH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胆矾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
2.如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
(2)当温度为t1℃时,____的溶解度最大;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
(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t3℃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4)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方法。
3.已知m>n>ω,在一定温度下,ag水中最多能溶解ngM物质(M不含结晶水),现将ωgM物质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下同),现将mgM物质同样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溶液,此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4.甲、乙、丙、丁四只烧杯中,都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90g
(1)甲杯中投入10gNaCl,搅拌至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乙杯中注入10g水稀释,稀释后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3)丙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4)丁杯中蒸发10g水浓缩(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附:测试题答案]
一、1.A2.AB3.C4.AD5.C6.A7.D8.D
二、1.酒精氯化氢硫酸钠硫酸铜
2.(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BA>B>C
(3)AB(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3.不饱和饱和
4.(1)19%(2)9%(3)11%(4)11.25%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识点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溶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溶液学案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含义。★★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3.了解结晶现象。★★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常见物质中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哪些,形成溶液的颜色:
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
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
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_____溶于水,溶液颜色____;
2、常见物质中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哪些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气体不易溶于水,
__________气体能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溶于水。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内因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内因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
5、哪些物质溶解于水有明显的吸热现象,使环境温度明显降低?
如:_________、__________
6、哪些物质溶解于水有明显的放热现象,使环境温度明显升高?
如:_________、__________
7、哪些物质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如:_____
8、利用哪些物质可以制冷?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利用哪些物质可以制热?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将2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将80℃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②将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将4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③将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将4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法和技巧:_____________
11.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0.9%的生理是盐水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汽油清洗油脂是__________现象,合成洗涤剂(洗涤灵、肥皂、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液等)清洗油脂属于___________现象。以上现象都属于_________变化。厕所洁厕灵清洗水垢(碳酸钙、铁锈等物质)会产生气泡,此现象属于__________变化。
溶液2008.12检测拓展
1.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糖水C.雪碧钦料D.酸奶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白醋C.白糖D.面粉
3.向右图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饱和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的是
A.生石灰B.硝酸钾
C.稀硫酸D.硝酸铵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
4.(4分)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
(2)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30克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
D.干冰E.氢氧化钠F.氧化钙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NaCl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NaCl的质量(m)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6.水及水溶液对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明矾可以起到净水作用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D.物质溶于水时不会放出热量
7.(5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8、右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在Tl℃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10g/100g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_________(选填“由饱和一不饱和”或“由不饱和一饱和”)
(3)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3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
(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A物质的溶解度(填“>”、“=”、“<”)。
(2)60℃时,A、B两物质(填“能”、“不能”)
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3)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C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
10.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OC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克硝酸钾
D.40O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1.(3分)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图1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
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1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是(填“并列”、“交叉”或“包含”)
(2)根据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1的区域(填“Ⅰ”、“Ⅱ”、“Ⅲ”或“Ⅳ”)
(3)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饱和溶液和食盐的饱和溶液,配制方法是
12.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变质而增大是
A.浓NaOH溶液B.浓硫酸C.浓盐酸D.饱和NaCl溶液
1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14.(4分)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上的点Q表示
(2)在10o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AB(填“>”、“<”或“=”)
(3)30oC时,将10gA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4)20oC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m]
A.蔗糖B.纯碱C.食盐D.奶粉[
16.(3分)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2)在℃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3)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
18.要使如图3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能是
A.硝酸铵和水B.氢氧化钠和水
C.氧化钙和水D.碳酸钙和稀盐酸
19.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点A表示
(2)有A、B、C三只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如图8所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此时B试管中溶液的状态(填“饱和”或“不饱和”)
(3)20oC时,将40g食盐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做的理由是
20.(7分)海洋是人类潜在的巨大资源宝库,人们把21世纪预测为“海洋开发的新世纪”。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方法。右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的减小。
①溶质质量分数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
21、海水晒盐得粗盐后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右图是苦卤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已知t1℃时,氯化镁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为M、N,则它们溶解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将苦卤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__________。
22、小军为验证一包白色粉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该白色固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时,将甲、乙、丙分别配制成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溶剂不变),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只有甲的溶液B.只有丙的溶液
C.甲、乙的溶液D.甲、乙、丙的溶液
24.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8.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31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