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函数知识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函数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函数知识点

函数(function),最早由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出于其着作《代数学》。之所以这么翻译,他给出的原因是“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也即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

函数的零点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JAb88.CoM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练习题:

(1)y与x成正比例函数,当时,y=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2)和B(3,-5)两点,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1)设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把,y=5代入上式得,解之,得∴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设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此图象经过A(-1,2)、B(3,-5)两点,此两点的坐标必满足,将、y=2和x=3、分别代入上式,得解得∴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点评:(1)不能化成带分数.

(2)所设定的解析式中有几个待定系数,就需根据已知条件列几个方程。

精选阅读

高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


高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练习题:

1、下列函数(1)y=x(2)y=2x-1(3)y=1x(4)y=2-1-3x(5)y=x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A、B(x2,y2)是一次函数y=kx+2(k0)图像上的不同的两点,若则()

A.t<0

B.t>0

C.t>1

D.t≤1

3、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最多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4、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直线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m<7

B.3<m<4

C.m>1

D.m<4

高二数学导数与函数的性质知识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导数与函数的性质知识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二数学导数与函数的性质知识点

单调性

⑴若导数大于零,则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零,则单调递减;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需代入驻点左右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

⑵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则导数大于等于零;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则导数小于等于零。

根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对于可导的函数,有:

如果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零(或恒小于零),那么函数在这一区间内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这种区间也称为函数的单调区间。导函数等于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在这类点上函数可能会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即极值可疑点)。进一步判断则需要知道导函数在附近的符号。对于满足的一点,如果存在使得在之前区间上都大于等于零,而在之后区间上都小于等于零,那么是一个极大值点,反之则为极小值点。

x变化时函数(蓝色曲线)的切线变化。函数的导数值就是切线的斜率,绿色代表其值为正,红色代表其值为负,黑色代表值为零。

凹凸性

可导函数的凹凸性与其导数的单调性有关。如果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那么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反之则是向上凸的。如果二阶导函数存在,也可以用它的正负性判断,如果在某个区间上恒大于零,则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反之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上凸的。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曲线的拐点。

高二数学下册《反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下册《反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反三角函数主要是三个:

y=arcsin(x),定义域[-1,1],值域[-/2]图象用红色线条;

y=arccos(x),定义域[-1,1],值域[0,],图象用蓝色线条;

y=arctan(x),定义域(-,+),值域(-/2),图象用绿色线条;

sin(arcsinx)=x,定义域[-1,1],值域[-1,1]arcsin(-x)=-arcsinx

其他公式:

三角函数其他公式

arcsin(-x)=-arcsinx

arccos(-x)=-arccosx

arctan(-x)=-arctanx

arccot(-x)=-arccotx

arcsinx+arccosx=/2=arctanx+arccotx

sin(arcsinx)=x=cos(arccosx)=tan(arctanx)=cot(arccotx)

当x[/2,/2]时,有arcsin(sinx)=x

当x[0,],arccos(cosx)=x

x(/2,/2),arctan(tanx)=x

x(0,),arccot(cotx)=x

x〉0,arctanx=/2-arctan1/x,arccotx类似

若(arctanx+arctany)(/2,/2),则arctanx+arctany=arctan(x+y/1-xy)

练习题:

1.y=arccosx(x属于[-1,0]]的反函数是多少?

2.已知cosx=3/5(x属于3π/2,2π])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x的结果是多少?

答案:

1.y=arccosx(x属于[-1,0]]的反函数是多少

x=cosy

将x,y互换,得到反函数解析式

y=cosx

因为原来的函数的定义域是x属于[-1,0]

所以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来函数的值域[π/2,π]

反函数是:y=cosx,定义域是[π/2,π]

2.已知cosx=3/5(x属于[3π/2,2π])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x的结果是多少?

x属于[3π/2,2π]

所以2π-x属于[0,π/2]

cosx=cos(2π-x)=3/5

2π-x=arccos(3/5)

x=2π-arccos(3/5)

高二数学下册《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学下册《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

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

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练习题:

1.若圆(x-a)2+(y-b)2=r2过原点,则()

A.a2-b2=0B.a2+b2=r2

C.a2+b2+r2=0D.a=0,b=0

【解析】选B.因为圆过原点,所以(0,0)满足方程,

即(0-a)2+(0-b)2=r2,

所以a2+b2=r2.

2.已知定点A(0,-4),O为坐标原点,以OA为直径的圆C的方程是()

A.(x+2)2+y2=4B.(x+2)2+y2=16

C.x2+(y+2)2=4D.x2+(y+2)2=16

【解析】选C.由题意知,圆心坐标为(0,-2),半径r=2,其方程为x2+(y+2)2=4.

3.圆(x+2)2+y2=5关于原点(0,0)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A.(x-2)2+y2=5

B.x2+(y-2)2=5

C.(x+2)2+(y+2)2=25

D.x2+(y+2)2=25

【解析】选A.圆心(-2,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2,0),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2+y2=5.

【举一反三】本题中圆的方程不变,则其关于y轴对称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圆心(-2,0)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2,0),

所以已知圆关于y轴对称的圆的方程为(x-2)2+y2=5.

答案:(x-2)2+y2=5

文章来源://m.jab88.com/j/497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