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

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循环利用。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碳循环
1.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运动。
(1)循环形式:CO2
(2)循环途径:
(3)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
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略。
〖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旁栏思考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含碳有机物CO2
范围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流动

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以食物链为流动渠道。
〖小结〗略。

典型例题
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
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
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d
A.夏季,a﹥b﹢c﹢eB.秋季,e﹢f﹤gg
C.春季,g﹦b﹢e﹢fD.冬季,d﹥c﹢fc
ef
c
解析: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
者同化作用占优势,生长较快,因此a﹥b﹢c﹢e;在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增多,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e﹢f﹥g;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d值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c值减少,可能的关系是d﹢f≤c。
答案:A

例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C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D
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AB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但其中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存于地层中。
答案:(1)C生产者(2)二氧化碳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解
(4)化石燃料二氧化碳(5)能量流动

目标检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5.对于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6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7.细菌、真菌对每个生物群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们()
A.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是消费者的食物来源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循环D.能将动、植物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8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

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乙丙
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CO2+H2O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10.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D.水循环是单向的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排泄物、杂屑(肥料)
太阳辐射
秸秆粪屑杂屑
籽实
(饲料)
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BBBDDBDBBBC

12.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O2
①②③
O2ABC
④⑤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煤和石油
(1)A、B、C、D各是什么生物?
ABCD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用箭头在图上表示。
(4)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方式属于,异化作用方式属于。
(5)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
 ②。
答案:(1)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细菌、真菌等
(2)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⑤燃烧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A指向CO2的箭头)
(4)腐生细菌、真菌等异养型需养性、厌氧性、兼性厌氧型
(6)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扩展阅读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

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①声信息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步性;瞬时性;多变量。
②电信息
③磁信息
(2)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3)行为信息
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1.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4.是。
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程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能业生产中的应用
两方面:⑴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⑵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2、例题精析:
〖例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解析: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D


●基础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传播的信息、情报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D.人的想法
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
3.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
4.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6.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A.光B.乙烯
C.蜜蜂跳舞D.生物碱
7.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孔雀开屏B.蜜蜂跳舞
C.蝙蝠的回声定位D.鸟类发出的声音
8.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从环保的角度你认为最好的防治措施是()
A.生物防治 B.化学防治
C.机械防治D.人工捕杀
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
10.一些鸟类在求偶时的行为非常独特,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雄鸟在传递什么信息()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DCBACADAA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

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检查学案
讨论与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过程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第减
(4)研究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
生产者464.662.813.52%
植食性动物62.812.620.06%
肉食性动物12.6
分解者1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2×1011/8.5×1012)。

典型例题
例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B.a>b+dC.a<b+dD.a<c+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
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b=cB、a=b+cC、ab+cD、ab+c
7图30—2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B3.A4.C
7.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目标

引入课题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它有什么特点?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不循环的,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那大家是否发现,能量流动的同时也伴随有物质的变化,比如呼吸作用,在呼吸过程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同时,在物质方面,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水。可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变化是相伴随的。

那么,物质的变化是否页像能量一样,是不可逆转,逐级递减的?听讲,回忆旧知

集体回答或点名回答

引入课题

学生答:不是

物质循环的概念没错,能量在流动过程不断散失,却有太阳能不断补充进来,相当于有了一张永久饭票,不愁饿死。但是物质就不同了,它只能来源于地球本身,如果像能量那样,那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的,这就使得物质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直接讲述物质循环的概念。)引出“物质循环”

碳循环接下来我们以C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循环的具体过程。(展示“碳循环模式图”)

在看图的同时,大家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1.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中,碳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3min)

通过提问详解上面的问题,理清碳循环的整个过程。

了解清楚碳循环的整个过程后,我们知道,大气中的CO2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那么,如果绿色植物大量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造成什么后果?引起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解释“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那么要是地球持续升温,将会有什么危害?

既然温室效应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碳循环的正常运行是生态系统稳定的保证,若是循环过程出了什么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事实上,每一种元素的循环都是生态系统正常的保证,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比如:和S有关的酸雨,及和P有关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等。

3min时间阅读课本101页及图5-11,思考问题。

1.无机环境中:单质碳与化合物

生物群落中:有机物与离子

2.CO2;生物圈

3.进: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出: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

答:CO2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答: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土壤沙漠化加剧;物种减少。

答: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的开采和使用。

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哪些区别。

(列表比较)

总结所有知识点。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二、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练习巩固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C)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B)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B.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明了:(B)

A.DDT使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

5.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光合作用

②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⑤燃烧过程

3)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绿色植物B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D腐生细菌、真菌等

4)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5)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反复循环

②全球性

6.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循环利用。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碳循环
〖学生活动〗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
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略。
〖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旁栏思考题〗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
二、能连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据全球性生物圈
范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1)√;(2)╳。
2.A。3.B。
4.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
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1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