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考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点:知道联合国的产生;了解联合国的宗旨;知道联合国主要机构;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感受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向往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基础知识
一、联合国的成立
1.产生: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
2.《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与;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包括和。
二、20世纪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建立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第一次维和行动。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1987年,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1998年,联合国安南秘书长成功化解可能爆发的又一次海湾战争。
1952年,联合国成立裁军委员会
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是专门审议裁军问题的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会议。
问题思考:联合国是怎样成立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什么?
联合国成立后有哪些主要维和行动?

练习巩固:
1.“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
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决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下列属于联合国与国联不同点的是
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③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
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
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
5.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包括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联合国大会由世界各国代表组成B.安理会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
C.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D.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任命
6.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宜言》宣告要建立联合国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活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7.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1943年苏、中、美、英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C.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D.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
8.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其根本目的在于()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9.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二十个拉美国家政府一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莫斯科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摘自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国家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各国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摘自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演讲
材料四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摘自江泽民在乔治布什图书馆的演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有重要影响力。为什么美国能有这种影响力?(2分)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削弱了,其原因是什么?(3分)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2分)
(3)据材料三、四回答,中国对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2分)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6分)

附参考答案:jAB88.coM

基础知识:1945《联合国宪章》纽约;和平安全和平;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练习巩固
选择题CABAGDCBA
非选择题10
答案:(17分)
(1)原因: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控制拉美国家。(2分)方式:通过控制多数票的方式,操控联合国。(2分)
(2)原因:亚非同家纷纷加入联国;一方面使美国失去了多数票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亚非国家联合反美反霸。(3分)后果:联合国成为弱小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同时,使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大打折扣。(2分)
(3)加强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通过协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2分)
(4)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第三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考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点: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感受国际社会为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
基础知识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1.19世纪,___________的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_______加强,到了20世纪,_______成为整体,世界各国的_______明显增多,__________日益加深。
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_____________,它给人类造成的_______和_______是以往战争无法比拟的。
3.20世纪下半期,在__________推动下,各国普遍重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优先发展_______,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
4.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______________最终都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
5.______________在增长,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大多数国家愿意通过______________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6.和平、合作、发展、进步已是人心所向,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进程
1.维护___________是促进发展的_______。
2.促进_____________是维护和平的__________。
三、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中国始终不渝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社会处理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准则。
3.中国是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要力量。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_______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5.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倡导者。
问题思考:联合国是怎样成立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什么?
联合国成立后有哪些主要维和行动?
练习巩固:
1.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是
A.民主与政治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和平D.发展与和谐
2.人类生存的基本目的和继续生存底条件是
A.经济B.和平C.环境D.发展
3.下列关于和平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B.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C.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D.发展可以保证永久的和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独立自主,永不结盟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5.中国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是
A.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势力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6.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下列关于世博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在英国首先发生,所以1851年在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也就理所当然
B.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商人把他经营的丝绸在世博会上展出
C.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用意应是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201O年的上海将赋予世博会向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7.(26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6分)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10分)
材料三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认为人类保障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20年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10分)

附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世界市场联系世界共同利益相互依赖;两次世界大战物质损失心灵创伤;新的科技革命本国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经济;全球性问题;和平的力量普遍愿望谈判和协商;和平前提;发展有力保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与国之间关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练习巩固
选择题BDDBDC
非选择题7
(1)和平是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各国民众应该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6分)
(2)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局限性:康德的和平观是建立在民众理性的基础上。(2分)但在现实中,民众的和平理性却会受到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统治者的欺骗宣传等因素的干扰。(2分)
(3)理由: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与发展;发展中的中国(第三世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答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也可)。(4分)
努力: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给6分,如只答具体史实给一半分数。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扩展阅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导学案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材分析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由于学生对古代罗马的历史比较陌生但又有兴趣,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古代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法律的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3)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变迁。

2、过程与方法:以案说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也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主要思想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和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1、资料研读、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初步认识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

七、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播放幻灯片1(罗马圆形剧场)有人说罗马三次征服了世界,第一次是他的武力,但随着罗马的覆灭消失了。第二次是他的宗教但也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科学的进步影响的范围在缩小。唯有法律对世界的影响是永恒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罗马法呢?打出幻灯2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罗马成文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什么是罗马法

学生思考,寻找答案: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教师:罗马出现过哪些法律呢?并在学生回答后总结:罗马法的内容包括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教师过渡;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那罗马法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打出幻灯3

二、罗马法的形成及发展

1、习惯法

师;罗马最先出现的法是什么

生:习惯法

师:习惯法是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打出幻灯4

(案例一)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大家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

生:-------

师: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习惯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与贵族矛盾的一个焦点,当时的罗马是怎样来处理这个焦点的?

2、十二铜表法

学生活动阅读书中材料

师:如果还是上一个案例,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呢?

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师:《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时候的罗马,你会有什么感想?(你的身份可能是贵族、平民或奴隶)

学生活动讨论:---------

师:内容广泛,条纹清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权利,但维护的仍是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打出幻灯5

屋大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版图扩大后的统治阶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呢?

打出幻灯6

(案例三)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为什么?那这种现象合理吗?怎么解决的?

生:--------(学生活动)

师:(1)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会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2)国际交往扩大,引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原来的公民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3)对外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大量奴隶,由此奴隶制在罗马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以稳定统治,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4、万民法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立法。3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5、《民法大全》

从4世纪开始,罗马的统治者们注重法的编撰,特别是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撰完成了《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成。

(罗马法的发展是伴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那么罗马法到底有怎样的思想内容呢)

三、罗马法的思想内容播放幻灯7

现在请看这一份案例(四),这是公元2世纪的一件事:“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可是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只有一份家产和二十几个奴隶。为此加图告上法庭。下面由同学们自愿扮演卢修斯、加图和法官进行一次现场审判模拟。

学生表演:

教师总结: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的适用条款,另外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所以卢修斯家的奴隶只得乖乖地作为一种财富或物品被判定归属于加图家。

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播放幻灯8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民法大全》

以上规定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

师:不能,有君权至上和男女的不平等。罗马法提倡的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因此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宣扬君权神授,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播放幻灯9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政治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

师:古罗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自然法则?

生:理性权利平等正义

播放幻灯10

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四、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1、作用:维护奴隶制度和稳定帝国统治。

播放幻灯11

(1)“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2)“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3)“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师: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

生:《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影响

①是近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③对中国的立法也产生一些影响

小结:播放幻灯12

活动与探究: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第二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什么是罗马法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为标志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3、完善:《民法大全》为标志

三、罗马法的思想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四、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十、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多,头绪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主简次,否则定会给人匆忙感而不知所云。在本科的教学实际中,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整合。把罗马法的广义内容放在了开头并简化。重谈其发展过程与思想精华。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的现实意义。经课堂实践,效果良好。并用案例的形式贯穿始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小品剧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究问题的乐趣,这种形式应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有些草率,少了点创新,倘若能上升一个高度,联系今天的一个法律案例。让学生对法的认识升华,可能会更好一些。

另外,本课的教材编写上总感觉有些杂乱,罗马法的内容一目感觉不明不白。这也是我的一点疑惑。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
一、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问题①: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总体表现和具体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总体:

具体:

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一)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产生的时间、地域和部门:
时间:
地域、部门:

(三)特征:
1、生产目的:
2、经营方式:
3、分布:

(四)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是从明朝后期开始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三、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

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重农抑商
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评价该政策?

③封建关卡众多、向商人征收重税

④海禁闭关政策
问题3: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评价此政策?
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问题4: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有哪些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中西方比较)?后果如何?

练习题:
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犯运B抑商、禁海
C中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稳定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4、图2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一材料反映了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中国实行开放政策
C中国鼓励出海贸易D绝对禁止出海航行
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6、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7、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则山泽不辟也。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业,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⑵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

⑶雍正皇帝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题: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水稻的种植:

(3)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2.手工业:_

3.商业:

(1)

(2)

4.明清国力强盛:

(1)突出表现:

(2)明清时期的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

领先地位。

二.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原因:

2.产生时间、地点和部门:

3.特征:

4.地位:

5.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农民:

(2)清朝统治者继续沿用“”的政策,

(3)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自然经济: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中国:明清统治者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1)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

(2)海禁政策的评价:

2.西方:工业文明发展:

(1)英国:

(2)西方主要国家:

3.中西国力兴衰易位:

国别

项目

中国

西方(英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课本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为什么说海禁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1.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两个条件:

①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持有者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

②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

(2)产生的两个原因:

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进步是直接原因。

(3)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两个认识:

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生事物,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对中国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有所反映。

②它只是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中出现,是稀疏和微弱的,其力量远远不足瓦解封建势力;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社会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没有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如何评价?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体。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④主观原因: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

(2)评价:

①消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被工业文明遗弃,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积极: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

一.选择题

1.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2.“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按田亩征收赋税B.征收白银

C.农耕经济的发展D.放松人身控制

3.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B.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冲破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4.为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压力,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

A.推广引进高产粮食作物B.限制人口增长

C.实行“摊丁人亩”D.鼓励垦荒

5.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机工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官办手工业工场B.民间小手工作坊

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7.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活用品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8.清政府的哪些措施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①对外闭关锁国②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③实行“摊丁人亩”制度④厉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最主要的是

A.重农抑商思想严重B.闭关锁国的政策

C.国内市场相对狭窄D.腐朽的封建制度

1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②私营手工业的显著发展③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④统治者大力扶植商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餮(早、晚饭,这里指生存)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梏(空虚),两者相资为生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鸡豚、肉食也而税;耕牛骡驴一畜产也而税……搜刮于十五郡之中,遍及一百六十州县之内。”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户”与“小户”各指什么?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分析这种关系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C

C

B

C

D

C

11.

(1)

大户与小户:①“小户”指的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早期雇佣工人。

②“大户”指的是雇人劳动的工商业经营者,即早期资本家。

关系:大户与小户之间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实质: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

(2)主要原因: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和盘剥,使机主丧失生产经营主动权,征收苛捐杂税,严重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我国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地区;理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分析17~18世纪中西方不同社会状况,提高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综合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学习,启迪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社会经济全面高涨。
1.农业的发达
农业技术世界领先,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并推广,棉花种植普遍等;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手工业的发达
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技术也明显提高,《天工开物》涉及的约#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商业的繁荣
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
4.国力强盛
明清盛世时期的国际地位比前代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表现在: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欧洲,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想一想:明清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农业结构;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丰富的商品;发达的手工业为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明清赋税制度的调整有利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利于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劳动力条件等。
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1.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产生时间、地点和部门明朝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中最先出现,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中也随后出现,另外采矿等部门也有出现。
3.特征
(1)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以自由雇佣为经营特点。
(2)大量雇工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
4.地位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想一想:
(1)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手工业的丝织业部门?
(2)材料中苏州的丝织业具备了哪些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提示:(1)丝织业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技术和资金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产品种类多、质量高。
(2)工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之分,“黎明立桥以待”说明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机户雇佣工匠“计日受值”,雇佣关系已经形成,这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特征。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已经孕育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这种倾向始终未能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未能形成革命性的变化。
1.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1)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2)清朝统治者继续沿用“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打击工商业活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以及传统观念习俗的形成。
2.近代前夜的危机———中西实力对比的变化
(1)西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导致革命性的变化。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展了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它们开始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
(2)中国:中国清朝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厉行文化专制,阻碍新生因素的发展而不自知,从而日益走向了衰落。
总之,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起,几百年的时间,中国迅速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实力对比发生严重逆转,这就为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想一想,清朝统治者为何要推行海禁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原因:防范外敌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是其具体原因。闭关的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依赖于对外贸易。
(2)影响:一是“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的契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是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进行经济交流的渠道,从而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1.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
2.十三行
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清“沿明之习”,但意义不详。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家洋行于!$%年!%月(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成立“公行”,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逐步趋于没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6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