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
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
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新授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课时2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方法设计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引入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四、学习生字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2、词语非常丰富,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一、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3、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二、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三、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板书设计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课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生字组词
【卖】
读音:卖[mài]
巧记:“十”个人挤上前“买”东西。
字义:①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②卖弄,显示、表现自己
组词:①卖菜卖货卖木雕②卖弄卖功
造字:会意法
造句:卖木雕的少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笔顺:上横最短;下横略短于横钩。
字谜:十字买上添人前爱表现与买一起用拿物换成钱
2【售】
读音:售[shòu]
巧记:唯有改革变了样。
字义:卖
组词:出售售货零售销售售票抛售惜售配售
造字:形声法
造句:旅游区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摊点。
笔顺:“隹”四横间距均匀;“口”稍扁与上部对正。
字歌:赶集好热闹麻雀枝头叫售货态度好心中不焦躁
3【驮】
读音:驮[tuó]
巧记:“大”“马”不拉车,货物身上搁。
字义:用背(多指牲口)负载人或物
组词:驮运驮轿驮马
造字:形声法
造句:骆驼是沙漠里最好的驮运工具。
笔顺:“马”宜收,横变提;“大”的横适中。
字谜:左看是马大右看是大马左右一起看货物运到家
4【构】
读音:构[gòu]
巧记:“木”放无水沟(勾)畔。
字义:①结成(用于抽象事物)②构造,组合③作品
组词:①虚构构思巧妙②构图③佳构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个故事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笔顺:左窄右宽,两边等高。“勾”内部要安排均匀。
字歌:金属做鱼钩防洪挖水沟用木来构筑花钱把物购
5【端】
读音:端[duān]
巧记:“而”“立”“山”下。
字义:①端正,不歪斜②用手很平正地拿着③东西的一头
组词:①端正端坐②端饭端茶③两端笔端
造字:形声法
造句:老师要求我们上课的时候坐姿端正。
笔顺:左窄短,右宽长。“立”末笔变提,左伸右缩。
字歌:品行不端惴惴不安张口喘气揣手不言
6【掏】
读音:掏[tāo]
巧记:先捡(扌)后淘。
字义:①伸进去取②挖
组词:①掏钱掏耳朵掏口袋②掏洞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终于掏钱买了那本喜爱的书。
笔顺:左窄右宽,“”横折钩内收,“缶”笔画均匀。
字族:妈妈去淘宝精心选葡萄再把陶器挑最后把钱掏
7【馆】
读音:馆[guǎn]
巧记:一半管(官)饭(饣)。
字义:①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②开展文化等活动的场所
组词:①宾馆旅馆②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们住的宾馆环境幽雅、待客热情。
笔顺:左部横钩宜短;右部下边宽窄有变化。
字歌:吃饭上餐馆伐木做成棺截竹制笔管清廉做好官
8【饭】
读音:饭[fàn]
巧记:“反”对吃零食(饣),三餐要按时。
字义:①每日定时吃的食物②煮熟的谷类食品
组词:①晚饭早饭②稀饭大米饭
造字:形声法
造句:吃过晚饭,我们全家去广场散步。
笔顺:左窄右宽。“饣”短撇直且挺,竖提偏左。
字族:小商贩扛木板返回家食米饭
9【辨】
读音:辨[biàn]
巧记:辛“辛”苦苦弄到一(丿)点(丶)东西。
字义:分别,分析
组词:辨认分辨辨识辨别清晰可辨明辨是非不辨真伪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张照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是谁。
笔顺:左部的“辛”竖改为撇;右部的“辛”竖为悬针竖。
字歌:用丝扎小辫瓜在花瓣间有言能申辩用心细分辨
10【堆】
读音:堆[duī]
巧记:推“土”不用手(隹),聚积又归拢。
字义:①量词,用于成堆的事物②累积在一起的东西
组词:①一堆一堆黄土②土堆草堆
造字:形声法
造句:在一堆乱石中,我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笔顺:“隹”的“亻”要细长,四横间距均匀。
字歌:土来聚成堆手把东西推路边是淮水丝线含纤维
11【模】
读音:模[mú]
巧记:十八“日”,草(艹)下趴一人(大)。
字义:模子
组词:铅模模具字模铜模一模一样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模一样。
笔顺:右部中间的“日”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字歌:模样不错不怕寂寞摸黑站岗守卫大漠
12【付】
读音:付[fù]
巧记:时到落日(寸)人(亻)方回。
字义:交,给
组词:付出付钱付款支付给付付诸实施付之东流付之一笑付之一炬
造字:会意法
造句: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只有付出,从不要求回报。
笔顺:竖钩宜直挺,出钩前先顿笔,钩锋不宜大。
字歌:拿竹做兵符广旁是官府耳旁称依附为人懂付出
13【标】
读音:标[biāo]
巧记:“二”“小”树(木)。
字义:①记号,标志②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组词:①标准路标商标标点②标价标题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们制作的布贴画大小符合标准。
笔顺:右部第二横稍长,“小”的竖钩在中间起笔。
字谜:二小立木旁用它指方向行人靠着它路途很顺畅
14【齿】
读音:齿[chǐ]
巧记:“人”在框(凵)中藏,“止”字头上坐。
字义:①牙齿,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②牙齿状的或像牙齿状的东西
组词:①牙齿②齿轮锯齿儿
造字:形声法
造句: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
笔顺:“止”首笔竖居中,下横宜长托上;“人”大小适当。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复习教案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复习教案人教版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字词学习】
字:尼(ní)、墩(dūn)
词:琳琅(láng)满目、驮(tuó)着、构(gòu)思、犹豫(yù)、诚恳(kěn)、语无伦(lún)次、遗憾(hàn)、宾(bīn)馆、吹拂(fú)、标(biāo)准、沉甸(diān)甸、掏(tāo)钱、爱不释(shì)手、栩(xǔ)栩如生
【重点句子】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2.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3.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4.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5.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的文章都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卖木雕的少年》是体现了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讲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课文中那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地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知识点
一、理解词语:
1.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2.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活泼,好像活的一样。
3.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下。语无伦次: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二、少年是一个有美好心灵质朴善良的人。
三、读句子,体会想法。
1.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少年想:希望这单生意可以做成,让这个游客带走一个纪念品。
2.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少年想:自己的工艺品不能被游客带到中国真是遗憾。
3.“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想:他这么喜欢木雕,我不能让他带着遗憾回国。
4.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少年想:中国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是我们的朋友。我不能要他的钱。
四、文中第九自然段两个“遗憾”
我的“遗憾”是因为不能买下自己喜欢的象墩;少年的“遗憾”自己的工艺品不能被游客带到中国真是遗憾
五、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亲爱的少年,你的善良、纯真将永远记在我们心中,中非两国的友谊也会在我们手上延续。欢迎你到中国来做客。)
园地七
我的发现:积累AABC式的成语,试着用这些成语说句子
读读认认:会认这些生字,并学习通过熟字加偏旁认识生字
读读背背:五句名句都是表现友谊的,要会背诵默写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词语解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词语解释
游览:从容行走观看(名胜、风景)。
工艺品:具有高度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艺产品。
名不虚传:传播的好名声一点不虚假。形容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很多,来来往往。
壮观:景象雄伟。
出售:卖。
摊点:一个一个的售货摊或售货点。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给人看。
琳琅满目:形容眼前充满了多种多样美好珍贵的东西。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构思:做文章或工艺品时运用心思。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动,像活的一样。
观赏:观看欣赏。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即将:将要;就要。
沉甸甸:形容沉重。
诚恳:真诚而恳切。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猜测:推测;凭想像估计。
流露:(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遗憾:1、感到悔恨或不顺心的事。2、不称心,感到惋惜。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
精美:精致美好。
宾馆:较大而设施好的旅馆。
清晰可辨:清楚,可以辨别出来。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衣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标准:1、衡量事物的准则。2、符合准则的。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
有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往返”。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年级处于转合时代,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跟尾、过渡作用,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否有实效,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宿老师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宿老师的独具匠心!宿老师松松围绕这次我们教研的主题“抓住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有用词语和教学”以她那甜蜜而可爱的声音、适中的语速音量将学生牢牢吸引着学生,听她的课就是感觉亲切、舒服、放松。对课标的解读与落实,对文本的解读都体现出了的深度与高度。
宿老师这一课教学中最引发我思考的就是词语教学。宿老师经由文本细读,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了四类,这四类词语分别出现在四个情节中。
(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
琳琅满目仔细观赏十五六岁一幕一眼
各式各样爱不释手五官端正拳头大小
构思新奇忧郁猜测不要钱
有板有眼遗憾遗憾朋友
第一组词语出现的时分老师让学生想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木雕的词语,学生在头脑中搜罗初读课文后留下印象的词语,学生说出一个,老师在中出现一个,还不住地夸学生读过课文就你能把精妙的词语记住了,读到词语就能假想到绘面了。随后的几组词语出现,宿老师不息变化情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是变化次序先出示一组词语,然后让学生想这些词语是关于课文中哪个场景的,或是经由男女生分别读,将词语在学生面前反复显现。后来祁老师用让词语淡出,只留下(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借助这些词语概括的主要内容。最精妙的是宿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我”和作者都有的一个相同感受——“遗憾”,当屏幕上只留下选木雕和卖木雕两个情景中的相同词语——“遗憾”时,课文的切入点也就出现了。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绘出有关的语句。经由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冲突。从而经由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今天,宿老师带领着同窗们仅仅围绕着“遗憾”进行朗读感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宿老师带领同窗们赏识木雕,聚焦“遗憾”;盘点词语,表达“遗憾”,从而充分感受了“我”的遗憾。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宿老师的课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感悟、积聚语言,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磨炼。
应该说,宿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长短常有特点的,磨炼也很扎实特别是对于四字词语的教学。在教学中宿老师应用多种要领引导学生感悟、积聚、应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有许多的四字词语,宿老师在教学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联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四字词语。“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珍贵的工具,宿老师松松抓住“有板有眼”、“琳琅满目”、“名不虚传”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积聚、应用,再让学生联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准确的应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磨炼,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两、器重口语磨炼,在读中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育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使命。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包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宿老师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进行口语外交磨炼,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情绪。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后的小练笔,既有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有培育学生准确的应用文中词语,恰到益处的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磨炼,并受到优良的效果。
三、增补材料,拓展教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长短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友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存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必然困难。是以,宿老师在课中增补了非洲象和非洲人民的材料,来增强对文本的感悟。以此丰富学生的积聚,扩大学生的视野,使材料与课文相呼应,相增补,相促进,为深入理解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情绪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环节极度松凑,有水到渠成之感,教师深谙语言的要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要读出词语的味道。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牵一而发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情绪世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于学习充满了爱好,此外教师很善于应用这个教训工具,对学生认识事物,体会情绪起到了很大的助益。理解词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机的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和语言环境相联合,与生存相联合,可谓逐层递进,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的词语内涵,并对他们以后的无邪应用做好了铺垫。中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词语教学,宿老师这一节课就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将词语教学进行得扎实、高效,如安在阅读教学中将词语教学进行得生动、多变。
四、自己的不成熟的设法:
如对“爱不释手”的理解之后,能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存中,你有过对什么工具爱不释手的时分吗?有语言的磨炼点,又串起了情绪的线!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卖木雕的少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以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由于保存的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是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
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
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涣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富民强,党和国家对民间工艺的大力扶持,唤起了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追求。逢此盛世,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面对实际情况,在全国工艺品展出中,优秀作品的作者年龄偏大,年轻作者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怎样能够激发年轻人对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间美术事业后继无人,这是进行正常艺术创作以外所尝试研究的工作。如何有效地保护民间艺术,延继民间传统文化已成为政府、学者及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作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其个人应当在公成名就的同时以其影响力做好传帮带。 可以改变一下以往的传承形式,民间工艺多以家庭个体制作经营,在经济来源、作品销售等方面都尚无很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继续、延续、继承和发展上困难和问题更多。如果没有很合适、理想的家族继承人,社会又没有关注和给予支持,很多民间艺术珍品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出现断代现象。这就迫切的需要我们进行文化抢救,使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艺术形式得以保护。但所遇到的困难则是,由于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挤压费工时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其次,正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
手工木雕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场中站住脚,就必须拿出无法大量机械制造的优秀艺术作品,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艺。但掌握全面扎实的技能决非一日之功,众多艺术大师很希望能找到好的弟子,让自己的手艺能传下去,发扬光大,但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的年青人不多。无论哪一种工艺门类,都要求作者对工艺事业本身很热爱,要专心,肯动脑筋,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住外界的诱惑。在社会上定期的举办作品展,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艺术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由喜爱到向往,并投身其中,逐渐深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多多关心艺术家,特别是中青年艺人,使他们能够安心搞艺术创作,不为生活而奔波。在媒体中多报导宣传成功艺术家的事迹,使年轻人懂得从事艺术最终会带来莫大的荣誉,是一件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很好的事业。在个人带徒的同时,把木雕艺术纳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科研,在讲坛上言传身教,这已是新时期美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和长远。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world,one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卖木雕的少年我
卖不成遗憾买不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7卖木雕的少年》,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112页至11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后反思
1、学生从老师的介绍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
2、自己未有发开让学生读其他有关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友谊的故事。
[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课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7 卖木雕的少年》,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7卖木雕的少年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8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