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六单元《22.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六单元《22.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经验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文章内容,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给关心你的人。

3、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学习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会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文章当中有魅力的语言事什么呢(课件打出)

三、那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魅力改变了这位乞讨老人的乞讨结果?

四、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愿意用学过的或积累的好词佳句、古诗、文章来赞美一下春天。(交流展示)

我也特别喜欢春天,你看,春天向我们走来,《录象片段展示春景》,师配乐诵读。(或请同学诵读他积累的诗文)

你看,美好的景物通过诗人、作家用语言的描述就更美,更有活力了。看来,语言的作用还不小呢!

五、讲授新课

1、初读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吗?

什么是魅力?

为什么加上几个字给钱的人就多极了?

开始,人们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2、再看看人们的表现有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边读边批画)画后出声地读一读。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可继续提出组内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1)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让.彼浩勒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

(2)人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前: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指名读出,

指导读书:衣衫褴褛(生活很糟糕),头发斑白(年龄很大),双目失明(残疾人),写着木牌(有自尊。生活所迫)

师: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多么需要人们的同情帮助呀,人们为什么无动于衷呢?(板书)

师生合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人们无动于衷的原因?

人们无动于衷的原因是(老人是盲人,看不见是很正常的。)因此人们姗姗而去。

后:给钱的人多极了!

(3)前后对比读,探寻原因:

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桌两人讨论一下,并把理解到的小声读读。

汇报:悄悄、匆匆(不求回报)晚上又来询问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动脑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

5、想象春天到了,那些衣着华丽的人去干什么?打扮入时的人干什么?你又会去干什么?

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春天呢?请你快速找到句子,大声读出来。

师:太美了,简直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多叫人陶醉呀!

练习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

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一片漆黑屏幕同时展示)黑屏上出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什么心情?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同情之心人皆有之,想象一下,巴黎大街上的人看到这几个字会怎么做?)

盲老人不知为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说说理由。

体会语言的魅力。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6、齐读第六自然段,试背诵。

六、学以致用,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给关心你的人。

1、师:语文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2、结合关心日让学生用有魅力的语言给关心自己的人写一句话

七、总结课文

1、你觉得让彼浩勒是个什么样的人?

2、用爱的格言做结束语

延伸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s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s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寓言两则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邯鄣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4、能正确理解“姿势、优雅,顽固”等词语的意思。

5、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具准备

教学难点寓意的理解教法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则《滥竽充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

第二则<邯鄣学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姿势、优雅,顽固”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邯鄣学步>所包含的道理。

3、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讲故事。

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2、解释“优雅”“一扭一摆”

3、指名做动作

4、你从这个动作体会到了什么?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什么决定呢?

6、现在,你认为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7、那么,你从他学走路的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8、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配音讲故事。

五、教师总结

你们从这位学步者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六、布置作业

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事。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24、米芾学书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1、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教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教学后记:

1、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语文百花园六教学时间课时

学习目标1、区分音形相似的字,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懂得交朋友的重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4、通过阅读平台中的短文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通过能说会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

6、通过笔下生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准备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教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谁的花朵开得最鲜,开得最艳!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读读泡泡框的内容,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画,比较图画和相应的字体,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幅图又是怎样的呢?

[在观察、比较中明白两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第一幅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嘴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的意思。第二幅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3)(板书:即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两个字,谁能为这两个字组词呢?

2)你还知道哪些形近字的造字过程呢?说一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汇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

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鞋,可结实啦!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

玉石经过琢磨(zhuómó),变得更加光华美丽。

米芾认真地琢磨(zuómo)字贴。

锅里的水沸腾了。

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个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句子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可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讨论讨论,看看你有那些看法。

(3)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结实:第一句中是“牢固,耐穿”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勇敢,坚强”的意思。

琢磨:第一句中是“打磨”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思考”的意思。

沸腾:第一句中是“水烧到一定的温度,热气上升。”

第二句中是“气氛热烈”)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搜集不同汉字的造字过程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语文百花园”,不但与那里各族的友谊格言相聚,还要去“向奶奶学语言”。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格言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

(课件出示)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维吾尔族)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而且与友谊相关的。)

(2)谁能说说每句格言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一句是说树长得直,它的作用就大,人如果要正直,就有许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广结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第三句是说有朋友的人,心胸开阔;没有朋友的人,心胸就狭窄。

第四句是讲人的智慧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也就是说并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有智慧,而在于是否爱动脑筋。一时友好不是友谊,平时经常的关心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1)请同学们再多读几遍格言,能试着背下来吗?

(2)你好知道哪些有关友谊方面的格言,说给同学们听听。

2、阅读平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边读边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呢?小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结合短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4)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老师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真正的友谊,还懂得了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你呢?

2、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更多有关友谊的格言。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又要和你见面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一位同学丢了一支和你同样的一支钢笔,他责怪你私自拿了他的东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会怎样呢?(难过)

再比如,你走过有果皮纸屑的地方,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批评旁边的同学不讲社会公德,使别人受到委屈;后来知道不是他乱扔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内疚)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确定自己最想说的内容。

(3)不论是你受到了委屈,还是你委屈了别人,该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适时出示泡泡框的内容。

1)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说清楚。

2)向别人说明情况,不要着急,要有礼貌。

3)向别人道歉,态度要诚恳。

(5)确定好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又懂得了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吧!

(6)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是否有礼貌,态度是否诚恳。]

(7)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

2、笔下生辉

启发谈话,揭示主题

(1)在“能说会道”中,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情,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

(2)习作内容:

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在众多的事情中,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写得也真实、感人。你觉得自己又有了那些进步呢?说一说。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1课(单元、节)1课时

课题爬山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在文中画出父亲的语言。

重点难点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边读边划,将父亲的话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将自己爬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2、自由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新词用“——”做上记号并写下来。

3、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再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的疑惑和补充

边读课文边画

(提示: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收集起来,还要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它的意思哦!)

问题解决1、将自己再读课文的感受与同桌分享。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达标测试1、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次数什么地方什么情况说话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交流,汇报填表情况。

3、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读了父亲的话,我的理解是

4、“征服”还可以换成……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1课(单元、节)2课时

课题爬山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抓重点句子细细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品读与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1、自由读读5、6、7自然段;

2、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句子感悟: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了头。

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能仿写一句吗?

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我的疑惑和补充

有感情朗读

说一说

画出书中语句,写体会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品读与父亲的第三次对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3、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去看,还要用

()去听,更要用()去体会,最后

用()去思考。

有感情朗读

谈体会

结合课文体会,填空

达标测试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2)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3)父亲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

(4)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2、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2课(单元、节)1课时

课题语言的魅力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会认“魅、姗、辰”等3个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酸”等7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边读边悟,将自己感悟深的句子做上记号。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用“——”做上记号并写下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衣衫褴褛姗姗而去衣衫褴褛姗姗而去

4、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的疑惑和补充

重点学习的生字

结合课文,可以利用工具书解释词语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2、盲老人为生活所迫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读一读这些语句,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想象画面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达标测试我会写

mèilìqigaìmùpái

()()()

xīnsuānshēnshìwúdòngyúzhōng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2课(单元、节)2课时

课题语言的魅力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故事。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词的作用。

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细读慢品。

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

2、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之前:

之后:

3、同桌分别练习读读添字前后的内容,体会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我的疑惑和补充

学会用课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1、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

2、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在美妙的音乐中将自己想到的写或画下来。

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写

利用所积累好词好句

达标测试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1)天真热,可是

(2),可是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但句意不变。

(1)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那美丽的景色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3、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呢?(自由选择一处写一些,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水塘边:

草坪边:

花坛边: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观察句型特点

写作小练笔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3课(单元、节)1课时

课题寓言两则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熟读寓言,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成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意思和寓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然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滥竽充数()待遇()

腮帮子()装腔作势()

高超()齐湣王()

2、读课文,看看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找出句子,划上波浪线。

我的疑惑和补充

注意南郭先生的动作、神态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同桌议一议。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争取在全班展示。

齐宣王和齐湣王的爱好有什么不同?

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两个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达标测试

1、“滥竽充数”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它还有理解的另一种用法。例如: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试着按提示用“滥竽充数”说两句话。

(1)(表示自谦)

(2)(混在行家里充数)

2、写出“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体会词语不同用法

教与学的反思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3课(单元、节)2课时

课题寓言两则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熟读寓言,了解《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意思和寓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然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优雅()彻底()机械()

姿势()模仿()顽固()

燕国()邯郸学步()

2、多读几遍课文,用自己简单的话来

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我的疑惑和补充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最后却是爬着回去,

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达标测试1、类似“邯郸学步”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或社会常有发生,你能举个事例吗?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故事?请把这个成语写下来。

3、将这些成语寓言故事说给同学或家长听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学习寓言故事有什么收获?还有设么疑惑?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24课(单元、节)1课时

课题米芾学书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1、通过质疑课题,提出问题,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常用的或新出现的词。

2、看到课题,你会有哪些问题呢?

我的疑惑和补充

(用彩笔标注)

易错字:

易错音:

易混字

问题解决1、同桌一起读一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说说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2、把你需要质疑的问题或语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

说说看法和理解

达标测试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米芾绘画有名。米芾书法也很有造诣。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两个生字。

你认为米芾写好字的原因是什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课(单元、节)1课时

课题百花园六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学会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去区分形近字。

学会区分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读一读,背一背“友谊格言”,逐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通过阅读《我向奶奶学语言》,了解奶奶说话好在哪里。

通过读《狮子和鹿》,能说出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逐题按要求单独思考,同时结合班级交流的方式完成练习。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读“语海畅游”第一题的话、结合看图,在班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区分“即”和“既”?再说说你还会用这种方法区分哪些汉字呢?

2、做“语海畅游”第二题: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先同桌讨论,再在班上说说。

(1)这姑娘长得真漂亮!

(2)这件事,你干得漂亮!

(3)这次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4)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我的疑惑和补充

给这种形近字区分法取个名吧!

注意区别

问题解决1、做“语海畅游”第三题:读一读友谊格言,在班上说说格言的大概意思,再试着背一背,看谁能当堂背出来。

2、学习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小作者有什么发现?

(2)主动举手,在老师主持下,逐段把课文读出来吧!

展示自己收集的友谊格言吧!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达标测试

1、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看看根据造字法,还可以区分哪些形近字吧!

2、写两条你新搜集的友谊格言吧!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课(单元、节)2课时

课题百花园六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1、在交流中,把自己受委屈的事讲出来,讲得通顺有一定条理。

2、学会用倾诉的方式消除内心痛苦,知道向别人道歉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重点难点默读书本146-147页,明白“能说会道”内容和要求;说委屈的事时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各小组进行评价;讨论如何向别人道歉的问题时,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先默读课本146—147页,思考:这次“能说会道”活动要我们干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每人先准备5分钟,然后轮流讲一讲自己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难受的心情,或者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内疚的心情。

我的疑惑和补充

在书本上划好笔记,并小组交流。

组内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1、各组评选出1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一讲自己受到委屈或者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心情。听者边听边思考:他(她)哪儿讲得好,哪儿需要改进?讲完后在班上评一评。

2、集体讨论:应该怎样向受委屈的同学道歉呢?

评价标准:清楚、通顺、有条理。

先说一说,写在横线上

小练笔

1、回想一下,向别人倾诉和道歉有哪些注意事项。

利用好词好句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1课(单元、节)3课时

课题百花园六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把事情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重点难点先自读习作要求、画出关键词句,再集体交流、梳理要求,然后动笔习作,写好后多读几次。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自由读“笔下生辉”,思考: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2、集体交流、梳理本次习作要求,将板书习作要求牢记于心,也可抄下来。

我的疑惑和补充

独立完成1、动笔习作。

2、习作草稿写好后,回想本次习作要求,再读读自己的习作草稿,看哪些地方需要改改。

学会修改作文

体验学习

1、本次习作“写委屈的事”有哪些习作要求呢?

2、听老师总评本次习作情况,记录优点及不足。

3、听教师念优秀习作,边听边自我评价、记录,然后全班交流习作优点: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4、听教师念中等习作,边听边自我评价、记录,然后全班交流习作优缺点: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如何修改?

5、把自己的习作读给老师或同学听,看习作中哪些词句有毛病。

6、根据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自己修改习作。

7、修改后多读几次,看看还有哪里不通顺,或错别字、标点等,再改改自己的习作。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

1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3授课时间:5.9第11周第1节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本课的情节,理清课文层次。

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情况。

(1)自学课文字词。

(2)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4)尝试抓住主要人物概括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立军令状、摆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4授课时间:5.10第11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及相关人物资料;教学课件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课件出示)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资料。(课件出示)

二、预习交流,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共写了几个人物?谁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吗?(神机妙算)什么叫神机妙算?

二、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轻读第三段,想想在借箭过程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儿?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1)画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重点句。

(2)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不仅显示了他丰富的天文知识,更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三、对比人物,体会特征:

1.诸葛亮是来帮周瑜的。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板书:妒贤)

2.诸葛亮不仅识周瑜的妒忌,知曹操的多疑,还相信谁?(鲁肃)你觉得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板书:忠厚)

4.小组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5.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诸葛亮神机妙算:

(1)知天文:大雾漫天

(2)懂地理:顺风顺水

(3)识人心:周瑜-妒贤,曹操-多疑,鲁肃-忠厚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呼应开头)

2.你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从容镇定、料事如神、雄才大略、顾全大局、学识渊博、运筹帷幄、谈笑风生……)

五、布置作业,拓展训练。

搜集交流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或故事。

板书设计

11、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

知天文大雾漫天

晓地理顺风顺水

周瑜(妒贤)

识人心曹操(多疑)

鲁肃(忠厚)

教学反思

学生合作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惊喜连连。课上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体会深刻,想法多样,表达清晰完整;设计了两道讨论题:(1)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同学们全面理解了课文内容,对人物形象把握准确,深入分析了诸葛亮和周瑜二人的优长对比人物,进一步感受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词汇量很大,概括准确,惊喜连连。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草船借箭》习题

备课时间:5.4授课时间:5.11第11周第3节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丞相()饮酒()都督()惩罚()

水寨()呐喊()调度()

二、读了课文,我最佩服诸葛亮()。

三、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定罪()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虚实()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四、辨别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希望

1.我希望妈妈能带我去杭州西湖旅游。()

2.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谢谢

1.教师节时,我对李老师说:“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2.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五、我会感受。

1.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2.从“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3.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六、语文营养菜。

1、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尽是计谋

2、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七、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八、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

);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十、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等等。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2.《跳水》

备课时间:5.5授课时间:5.12第11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o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

(1)学生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2.《跳水》

备课时间:5.5授课时间:5.12第11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出示课件)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板书设计

12.跳水

放肆戏弄机智果断

猴子孩子船长

恼怒冲动临危不乱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象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跳水》习题

备课时间:5.5授课时间:5.13第11周第6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áozhǔnmóxiàhu

()()仿()

rěsīfānchuán

招()()坏()

二、选择正确的字画上横线。

炮(蝉弹)船(枪舱)龇牙(咧裂)嘴

吓(虎唬)胳(膊博)(桅危)杆

三、缩写句子。

1.调皮的小猴子一口气爬上了高高的桅杆。

2.弟弟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彩色的连环画。

3.大理石的地面平整光洁,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四、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五、按要求回答问题。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胆战心惊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5授课时间:5.13第11周第7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2)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3)认读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三、阅读课文,感知人物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3.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个、没有一个、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4.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4、5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5.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6、7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6.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7.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2.布置作业: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为主题制作语文学习小报。

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顺乎本性

教学反思

课上利用课件给孩子们播放了迪斯尼乐园建设的视频,他们对此十分向往,对设计师的路径设计在视觉感染下对课文内容中的自由、尊重更深层次的理解。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哥伦布竖鸡蛋》

备课时间:5.9授课时间:5.16第12周第1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个熟鸡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煮熟的鸡蛋,你能把它竖立在桌子上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2、A情况(大家没有成功):鸡蛋是椭圆形的,大家无法竖着立住。但是,500多年前哥伦布却办到了。你一定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吧?那么,马上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个究竟吧!(板书课题)

B情况(个别学生成功了):你很聪明,想到了这个办法。那么500多年前,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让鸡蛋竖在桌子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同学们,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哥伦布为什么要竖鸡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真好!相信大家走进快乐读书屋,这些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文中,把自己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词作上标记,多读几遍,可以查工具书解决。

2、同桌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争取读得更好。

(1)卡片出示本课应该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

(2)做识字游戏。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课前提出的问题),准备在小组内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合作探究,理解感悟:

1、小组互动交流,并分角色朗读。

2、汇报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把自己在读书中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与大家交流。)

3、谈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哥伦布离席而去时留下的耐人寻味的话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朗读品味,扩展延伸:

1、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特点。如达官贵人对哥伦布的藐视、嘲笑、讥讽;哥伦布的礼貌、平静、自信及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3、师感言小结:达官贵人面对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虽然这个事情很简单,但正像哥伦布说的那样,“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哥伦布那种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的可贵品格。

4、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哥伦布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补充阅读:

完成《阅读》书中的相应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提出不同意见》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10授课时间:5.17第12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树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适时提出自己不同意见的观念。

2.训练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对能力和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重难点:

1.在口语交际中恰当应对,学会与别人密切合作。

2.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同学们,今天龙龙和文文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课件出示龙龙和文文向大家打招呼的动画)

2.可是龙龙和文文却遇到了难题,(课件出示龙龙和文文放学时,老师留作业较多的情景)这可怎么办呢?

龙龙和文文想请大家帮忙解决,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再说。

3.你们的办法可真多,都能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们就来以《提出不同意见》为主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我们怎么办呢?(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

三、自主探究、自由练说:

1.在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列情况?(课件出示动画,教材中提供的三种情况)

2.遇到这些情况,你怎么做呢?(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自由进行练说)

四、合作交流,小组练说:

1.小组合作,练说表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注意自己的态度语言,其他成员注意倾听)

2.组间交流,充分练说。(分组表演,师生评议。就语言、态度、条理几方面进行评议)

3.全班展示,演中体会,其他学生评议。

五、拓展练说,课外练笔:

1.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意见与别人不一致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2.创设情境,学生练说。

(课件出示动画,破坏环境的场景①工厂排放的污水;②小朋友乱扔纸屑、果皮的情景;③滥砍乱伐树木)

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巩固本课的与人交际方法,同时渗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3.小组选抬起话题,自由练说。

4.知识内化,由说到演。

5.作业: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同学意见还没有提完,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以书信的形式整理出来,寄到校“红领巾广播站”。

板书设计:

提出不同意见

意见表达清晰

态度自然有礼

应对巧妙恰当

倾听认真细致

教学反思

同学们对话题的选择多集中在家长要求自己上不同的补习班,而且在小组合作中都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交流,小组汇报热情非常高,相同话题的小组争相发言,掀起讨论高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和作家学写人》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10授课时间:5.18第12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2.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确定素材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品味了几个中外作家的名篇,在他们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2.学生进行回顾课文中是如何写人物的。

(1)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全班一起来交流。

(2)课件出示课文片段,汇报交流人物描写方法

3.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

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1)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2)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2.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和作家学写人》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11授课时间:5.19第12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在相互欣赏评改中完善习作。

3.能够对自己或者同伴的习作提出恰当的修改建议,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

2.够对自己或者同伴的习作提出恰当的修改建议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二、自改习作。

1.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2.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3.课堂交流。

指名交流时,明确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评议“最佳习作奖”。

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三.示例评赏

1.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2.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

四、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和作家学写人

抓住特点

细节描写

突出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写作训练,多数学生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比较细致,但是在介绍人物性格特征时,个别学生事件叙述不具体,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有待加强。引号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习作中错别字明显减少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七色光六》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12授课时间:5.19第12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和名言名句。

2.培养学生理解和搜集词语,佳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勇于奇思妙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和本单元有关的词句、名言;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七色光之歌》,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走进七彩乐园《语文七色光》。看,钢笔先生在向我们招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自由练习,把握规律。

1.学生读课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由读句子,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弯弯的月牙像镰刀.……像…..

她的脸蛋好像红苹果.……好像….

那彩虹犹如一条彩带飘在空中.…..犹如…..

太阳像个火球似的烤着人们荒….像….似的….

小结扩展: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是用熟悉的事物去说明不熟悉的事物,这样的句子,使人易于理解、形象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在现实和活或写作中,也常常会用些比喻句,请大家回记一下,你听过或见过的比喻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日积月累,明理运用。

钢笔先生对大家的出色表现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和他说声再见吧!因为“日积月累”栏目正在等着我们去参加呢。

1.读名言警句。

(1)指生读名言警句。要求:读得流利,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2)小组讨论、汇报。

(3)熟悉成诵。

(4)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立志、探索类的名言警句。用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5)教师出示小黑板几则名人名言,学生认真读一读,记一记。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劝君莫秦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兰

四、总结收获,结束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七色光六》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5.12授课时间:5.20第12周第6节

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和搜集词语,佳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勇于奇思妙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小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和本单元小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自悟,扩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知识窗”里有一个动听的神话故事,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1.小朋友们自由读故事。

2.同桌练习讲这个故事。

3.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童话、神话故事。

教师小结:

同学们,前辈们真伟大,写出了那么多优美的故事,希望大家向她们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也能看到你们创作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语文实践。

1.学生读题,明确目的。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感兴趣的内容(图片、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刻苦钻研的故事)。

3.谈感悟与所得,并把它写下来。

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在同学们的头脑中也一定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你们要从小立大志,大胆创新,敢于创造。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从小立志大胆创新

教学反思

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大家在小组交流中分享了搜集的名言警句,交流了词语的意思,练中的词句能在独立完成后组内进行互查订正,汇报中补充扩展了相关了练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题

备课时间:5.13授课时间:5.20第12周第7节

一、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查字典。

台湾岛上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于是,我慕()名前去,坐在汽车里,看到重luán()叠zhàng(),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我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1.从字典中查出用拼音代替的字,选择恰当的,填在()里。

2.从字典中查出带点字的恰当解释,填在()里。

二、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规范。

ǒuěrxuǎnzémiányángōngjìng

()()()()

ruòxiǎoèlièzhuānxīnzhìzhì

()()()

三、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后再组词语。

()()()()

艮()()扁()()

()()()()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

葬()喊()崖()伐()

藏()减()涯()代()

坦()株()旷()

担()珠()扩()

五、在词语中错别字下面画上横线,并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里。

1.四季长青()2.乱砍监伐()

3.担心刁胆()4.坦战心惊()

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纵:①释放,放走。②放任,不约束。③纵身。

1.花猫向前一纵,就把老鼠扑住了。()

2.妈妈不让奶奶纵着孩子。()

3.老虎掉入猎人的网里,猎人不但没有伤害老虎,反而纵虎归山了。()

七、从下面句子中找出四对反义词填写在括号里。

1.碰到紧急情况,一定要沉着,千万别慌张。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激光发光集中,不像太阳、电灯光那么向四面八方分散照射,所以有很强的方向性。

()―()()-()

()-()()-()

八、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要……就……尽管……还是……

既……又……不但……而且……

1.爸爸()会开车,()会修车。

2.中国结,()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

3.()这本书很薄,但捧着它()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4.()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九、按要求写。

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例:校园里有树。

(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高大的)树。

(1)天空中有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在鸣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1)北京是一座中外闻名、历史悠久的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买了一篮子水果和柑橘、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喜欢吃花生和牛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它们都是风,它们的脾气完全不相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的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迎着寒风坚持长跑,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风啊,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要叫你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给多音字组词。

闷mēn()号hào()

mèn()háo()

2、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2)

A.这篇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写的。()

B.这篇文章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的。()

C.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十二、习作。

题目:我感觉到了______的爱。

提示:身边最爱你的人是谁?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这份趋势的爱?从中选择一件最感人的写下来。注意:一要把题目补充完事;二要写事情的过程;三要突出对人物言行、心理的描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生字组词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生字组词语文s版

《语言的魅力》生字【魅】

读音:mèi

巧记:“鬼”“未”合一,魅力神奇。

字义:传说中的鬼怪

组词:魅力鬼魅魅惑魅人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些富有魅力的童话故事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笔顺:“鬼”的竖弯钩舒展托上,“未”的竖宜长。

字歌:王子献玫瑰槐树绕周围未来增魅力委托学魏碑

2《语言的魅力》生字【黎】

读音:lí

巧记:水上行人()“禾”旁撇一刀()。

字义:众

组词:黎民黎庶(shù)

造字:形声法

造句:封建社会,黎民们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

笔顺:中间的撇、捺舒展;“”左右笔画要对称。

3《语言的魅力》生字【丐】

读音:gài

巧记:不正()只为晚节屈()。

字义:①乞丐,讨饭的人②乞求③给予

组词:①乞丐②丐命

造字:会意法

造句:家有肥牛骏马的富翁,不如头脑聪明的乞丐。

笔顺:上横长,盖住下面的部分,“”的竖短。

4《语言的魅力》生字【牌】

读音:pái

巧记:“十”个鬼头()瓦“片”旁。

字义:①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或凭信物②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

组词:①牌照招牌②纸牌

造字:形声法

造句:凡是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都要办理牌照。

笔顺:左窄右宽。左部偏上;右部“十”的横稍长。

字歌:木片做牌子女人非奴婢张口喝啤酒月边脾气来

5《语言的魅力》生字【绅】

读音:shēn

巧记:半伸(申)半缩(纟)。

字义:绅士,旧称地方上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组词:绅士乡绅土豪劣绅

造字:形声法

造句:参加马术表演的骑手们个个都有绅士风度。

笔顺:“纟”两个撇折要有变化;“日”略扁,竖为悬针竖。

字歌:动手做抻面一人伸手帮丝来变绅士乾坤变了样

6《语言的魅力》生字【衷】

读音:zhōng

巧记:“衣”字分两边,“中”字插中间。

字义:内心

组词:衷心言不由衷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衷心地祝愿妈妈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笔顺:“中”的“口”要扁,竖宜短,“”的捺伸展。

字歌:裹足难前行悲哀事一宗叶衰应节气衷心表赤诚

7《语言的魅力》生字【辰】

读音:chén

巧记:上唇岂能有口?

字义:①指时日②日、月、星的统称

组词:①时辰良辰美景②星辰

造字:象形法

造句:在这美好的时辰里,我们祝愿祖国明天会更好。

笔顺:捺伸展,突出主笔,竖提在第三横的左端起笔。

字歌:星辰渐渐暗日出是早晨振臂挥挥手对镜涂红唇

8《语言的魅力》生字【酸】

读音:suān

巧记:酒虽无水(酉),也没人俊(夋)。

字义:①微痛无力②像醋的气味或味道③悲痛,伤心

组词:①腰酸腿痛②酸菜③心酸悲酸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虽然累得腰酸腿痛,但心里乐滋滋的。

笔顺:左部窄些;右部笔画繁琐,布局要紧凑。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课后练习题


一、查字典,理解词语。

(1)“特殊”中“殊”这个字是()结构,应查大写字母(),它的部首是(),除去部首还有()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极,很b.断,绝c.不同这其中的正确选项是()。

(2)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可真是一个开明的人。“开”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通,使通c.显露出来d.扩大,发展e.热,沸,滚

f.发动,操纵以上解释中此处应选的正确一项是:()

二、看拼音完成下列词语:

xīxìshēnshìfánhuáwúdòngyúzhōng

()()()()

dǎbànpiàoliàngbēishāngliángchénměijǐng

()()()()

三、根据词义写出下列词语,看谁记得最好!

1)心里一点儿也不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2)表示人的穿着破烂不堪,形容人穷困到极点的样子―-()

3)形容十分美好的时光―――――――――――――――()

☆《语言的魅力》一文中的作家让•彼浩勒巧妙地运用语言给行人带来无尽的联想,也让人们对无助的老人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这充分展示了语言在生活中的活力所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这无声的语言来装点。如:默默哭泣的水龙头旁、街边的绿地上、路边的垃圾箱附近……只要你肯开动脑筋,也会创造出不少无声的奇迹!快试试吧!(仿照文中内容的样子,写一则令你感动的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

”“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

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

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

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

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

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

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

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

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

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

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

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

,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

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

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教后反思:

1.通过听写识字效果好,学生积极性高。因为,我总是告诉孩子,这是没有教过的字,非常难

写的,写不对是很正常,若是写对那是非常了不起,所以,没有了错误的思想包袱之后,孩子

们都很乐意到黑板上来尝试听写生字。

2.六幅图用六个四字小标题概括,学生兴趣浓厚。瓜藤攀檐,鲜花轮放,雨后春笋,鸡鸭觅食

;院落晚餐,月夜甜梦。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

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

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

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

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

——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

、、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

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后反思:

注重积累,尝试识字。第一自然段比喻句的教学,学生有了生成。最后一个自然段,牧场的静

谧,学生感悟很深。另外,每个自然段让学生概括小标题也效果不错,如群牛吃草,骏马飞驰

等。有时候,教还不如别教,像这样优美的课文,我是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主动积累。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

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

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

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

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三、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

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24麦哨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

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

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

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

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

,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
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
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
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饶有兴趣闪亮羡慕宽裕惊叹
不由自主显然神气湿润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
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
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
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
(最妙的细节描写)
(最羌的情感抒发)
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
(最不具体的描写)
(不通顺的句子)
(最平淡的情感表达)
修改后
理由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词语汇总(第六单元语文S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词语汇总(第六单元语文S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重要词语汇总(第六单元语文S版)

第六单元

一、字音与字形

凝视níngshì朝阳zhāoyáng征服zhēngfú煮熟zhǔshú

蝉鸣chánmíng哲理zhélǐ燃烧ránshāo辉煌huīhuáng

智慧zhìhuì崎岖qíqū逞强chěngqiáng清脆qīngcuì

魅力mèilì衣着yīzhuó漆黑qīhēi待会儿dāihuǐér

斑白bānbái黎明límíng乞丐qǐgài木牌mùpái

浓厚nónghòu绅士shēnshì心酸xīnshuān燕国yānguó

宣传xuānchuán编班biānbān混乱hùnluàn彻底chèdǐ

机械jīxiè模仿mófǎng待遇dàiyù姿势zīshì

顽固wángù优雅yōuyǎ腮帮sāibāng私塾sīshú

琢磨zuómó窍门qiàomén枉然wǎngrán造诣zàoyì

字帖zìtiě一沓yīdá铭记míngjì

二、成语

1【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2【似懂非懂】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3【自以为是】为: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4【一五一十】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5【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6【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7【良辰chén美景】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8【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9【莺歌燕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10【衣衫褴褛】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11【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2【邯郸hándān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3【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14【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5【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16【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7【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18【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的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诗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1.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2.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3.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4.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6、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汇报展示: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2、再读诗句,注意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指名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6、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汇报展示:

三、自主学习:

反复读诗句,想想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四、汇报展示: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1)齐读(2)指名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四、汇报展示: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绿线内的12个生字。

2、正确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生字。

魂缕幽葬颇愁腮慈呜

绸愈谓梳衰绢侨

(2)给生字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幽芳葬身异国颇负盛名

(4)识记生字: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

(5)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并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自主合作学习:

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2、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汇报展示: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五、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这梅花,代表着——;代表着——;还代表着——。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中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填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读读课文,找出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段落,想想他到底为什么落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抓住三次落泪,品味语言;

2.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

3.领悟梅花魂的深层涵义——赤子魂、中国心。

重点: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

因为这梅花,代表着——;代表着——;还代表着——。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学习中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填空:(课件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找出这三次落泪的段落,仔细读读,想想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找出外祖父三次落泪花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看看是那些字眼触动外祖父的心,让他悄然落泪?

2、找出文中有关梅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三、汇报展示:

(一)吟诗落泪——思乡之泪。

课件出示段落:

1.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指名读、齐读后)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竟能让外祖父落泪?

①出示三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会背全诗吗?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的是诗人在山中送完朋友的时候,问朋友: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还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句词中有个字特别忧人——“愁”!)

所有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诗句?(是的,这些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的亲人诗句,都是写乡思,乡愁!)

师总结:作为中国人的外祖父,此时身在他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钩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凄然泪下。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冰凉的泪是思乡的泪!

(二)心想归而身不行——无奈之泪

课件出示段落:

1、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师引导:再来看看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这是在我们将要回国的时候。来,我们先来读好8—11自然段。我和同学们配合着读,我停下来,你们接着读。注意把话听清楚)

师:当妈妈告诉我要回唐山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生:“外公年纪太大了……”

师: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

生:“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师:想不到

生: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外孙女的哪句话,直接刺痛了外公那根敏感的神经?——“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在别人看起来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句话,在外祖父的心里,却如同王维的那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字字刺疼了他的心。

引读:

因为这句话,不禁让他想起离别时家乡亲人们的百般叮咛——;

因为这句话,让他想起了朋友在杨柳岸设宴送行后的声声问询——;

这也曾是他登上离国大客轮时,自己对自己的叩问——;

而今身在异国的外祖父,也是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师引导:孩子们,你说外祖父能归吗?——因为“外公,年纪太大了……”

外祖父何尝不想回啊,可是年迈的他只能回答“春草年年绿,老夫不得归”呀!你说,他能不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是无奈泪水

4.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读,把外祖父这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三)送别时泪眼朦胧——深情之泪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节,读着读着,你的脑子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2.面对这令人心酸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

3.课件出示: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4.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着。(教师范读)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大家看是那个词?(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5.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6.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7.这是怎样的手绢?——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读出它的沉甸甸——船快开了……血色的梅花

(四)感悟梅花气节:

1、课件出示: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3)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4)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R,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师引导: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梅花是一种怎么样精神的花?(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涌现出过那些有气节的人呢?举例说说。(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江姐、刘胡兰、王二小……)

教师重点讲述江姐的事迹,播放《红梅赞》

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仍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抢险救灾中,我们的子弟兵战士舍生忘死;当非典袭来时,我们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他们不正是这朵朵傲霜怒放的梅花么?让我们身怀崇敬之情再读这几句话。

师引导:此时,你对课题中“梅花魂”中的“魂”又多了那些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四、感悟提升,永驻中国心

教师过渡:载着无尽的思念,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但外这位华侨老人仍然站在岸上,凉风依然飕飕地吹拂着他的银发,泪水可能仍然迷糊着他的眼睛,或者不停地从他的腮边落下,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这位老华侨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的震撼着,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爱国心、思乡情)

这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示这颗心,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魂,我想,最好是用一首歌的歌名《中国心》。这不仅仅是外祖父的一颗心,更是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华人的一颗心。他们像外祖父一样,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眷恋着祖国。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播放《我的中国心》片段)让我们在心里永驻一颗中国心。(音乐声中下课)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二、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汇报展示:

(一)(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

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二)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

出示句子: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

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

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古诗《天净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小桥流水人家》,出示课题,齐读。其实,这个题目来自于一首古诗词?谁知道(课件出示马致远的《天净沙》)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这首词写出了一位远在他乡的人那种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4、那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课前让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哪位同学能读读本课出现的词语?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谈谈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本文课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思考指名回答。)

(第1、2自然段写流水,第3、4自然段写小桥,第5、6自然段写人家)

三、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边读边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

四、汇报展示:

(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的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株垂柳。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生:把家乡的景物:柳枝、水鸟、流水当作人来写,表达他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生:我从“清澈见底”“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生:我们组也是从这段话体会到作者的思乡情的。我还画了一幅画,让大家来欣赏一下。)师:小溪是什么样的,垂柳有着。。。水鸟在歌唱,小鸟也再。。。作者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读给同学们听。评价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生:我从抓小鱼小虾这些童年小事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

请同学们在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放佛看到了几个小孩挽起了裤脚光着胳膊撅着屁股在捉鱼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有个孩子在大声吆喝: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师:真是有趣的童年呀。作者通过回忆这些童年的趣事,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对家乡的怀念。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⑷“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摘茶叶,欣赏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恋与思念。)

⑸“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却非常爱它。直接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⑹“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⑺“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他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哪些美好的印象?(生:小溪绕村庄,杨柳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抓小鱼小虾,桥上丢野花,摘茶叶,赏野花野菌)

闭上眼睛想象那种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自食其力,无忧无虑,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太平生活。多让人向往呀,我们全班同学也搬去那住吧

师;同学们的发现让老师心服口服,太厉害了。

是啊,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想一想体会作者再表达思乡之情的的时候运用了几种不同方法:

生:通过描写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生:通过回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乡人地生活反应出自己思念故乡之情。

师:这两种方法是间接抒情(板书)有的地方作者还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比如哪些句子:

师:原来感情可以这样来表达,直接抒情的句子,我们一度就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

四、积累背诵

师:这篇写的这么美,我建议同学们去试着背诵下你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阅读

师:思乡是许多文人进行创作的主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月是故乡明》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语文园地六:

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让学生们在策划“浓浓的乡情”的活动中,通过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学唱思乡的歌唱,制作热爱家乡的图画,制作表现浓浓的乡情的小报。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实践者,在倾听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策划,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就活动主题进行商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小组交流讨论:

⑴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⑵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三、展示交流,体验乡情

1、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2、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

3、分组表演,评优激励:

⑴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组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⑵交流本次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四、总结收获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同学们也获得一定的成功。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

语文园地六: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回顾本单元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回顾诗词反应的思乡主题,引出“思乡”这一话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反复读诗句,想一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故乡情”、“浮云”“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是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录的他的好友许明府吟出来的两句诗。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它该认识我,因为我和明月年年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家如在梦中,遥望那白云缭绕的家乡,何时才能尽享它的温馨,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二、背诵诗句:

1、反复朗读诗句,尝试背诵诗句。

2、组内背诵诗句。

三、相关链接:

西江夜行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第六单元前置性作业设计

21《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前置性作业:

1、收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2、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3、再读诗句,注意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

4、根据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秋思》前置性作业:

1、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2、再读诗句,注意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

3、根据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长相思》前置性作业:

1、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2、再读诗句,注意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

3、根据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22、《梅花魂》前置性作业:

第一课时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生字。

魂缕幽葬颇愁腮慈

绸愈谓梳衰绢侨呜

(2)给生字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幽芳葬身异国颇负盛名

(4)识记生字: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

(5)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并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这梅花,代表着——;代表着——;还代表着——。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学习中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填空:(课件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找出这三次落泪的段落,仔细读读,想想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23、《桂花雨》前置性作业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24、《小桥流水人家》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谈谈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本文课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关键词来掌握文章大意,并能通过语言的魅力来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文章中诗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魅力。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1.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词语所产生的强大语言魅力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难点:运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对比突出。

教学准备:课件,纸卡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导出课题

师(出示烈士陵园图片):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引导生说出烈士陵园。

师: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上周呢也去过那里,然后看到那里的管理员叔叔陷入一个难题。他发现最近去里面参观的人在里面吸烟,于是想在里面贴几张提示图片,但是他却在两幅图片中不知选什么,想让我们的同学帮忙他参考下意见。我们一起来看下。

师(出示提示语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两幅图片,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们图片一样,英文字也一样,就是字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棒。首先请同学分别把上面的内容读一下。那再请我们的同学来思考下,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呢,并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生:思考并发言。(注意引导学生向语言的魅力方面展开表达。)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对比发现我们的确可以看出来第一幅图片字很简单,但却随处可见,并不吸引人。相对来说第二幅图片更好,因为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详细,考虑到人的健康,更吸引人,更有语言的魅力。好谢谢我们的同学们的思考选择。大家看了吸烟是对健康有害的,那么大家家里有大人吸烟的也要及时的劝阻。我相信管理员叔叔应该知道选哪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情景任务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也能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关注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师(板书“魅力”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魅”的书写):我们来一起看看生字词,请同学们找出你认识的词,并组词成句。之后关注要求识记的词语。

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阅读做铺垫。同时先学生自认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进入文本,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并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两个任务。请同学读任务卡

生:(读课文,完成任务)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检测下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检查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用关键语句概括中心内容,并及时点评,引导到木牌的字的变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使学生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以及提取文本核心内容)

4.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块木牌的在这篇课文前后发生了变化,那大家再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要注意的是要尽量使用精确的语言,有的地方需要概括出来。

生:(完成任务)

师:(讨论表格内容,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5.精读课文,细节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的语句。请同学把相关语句读出来。

生:(读出相关语句)

师:这位同学读的真棒,有没有同学愿意挑战一下把这个老人的情形给演出呢。

生:(表演)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真好,给你一个赞。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图片,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形象,不禁对她产生一种怜悯之心。这个老人的身边有块牌子,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这位盲老人,你如何读出她内心的独白,请同学尝试下。

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出木牌上的字。

师:同学们都特别厉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状况,我们在来看看这时老人的幸运之神来临了,诗人的出现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三位同学分别对应这段话的三个角色来试着读一读,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人和盲老人的对话内容比较短,但是需要有感情的朗读。

生:(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上了四个字“春天到了,”所以当人们再看到这块木牌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那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这时,行人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到这里用了几个关联词,无论,还是,都,就连,也。用了这些关联词,与前面老人所说的“我什么也没得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试想一下,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诗人仅仅加了“春天到了”,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太佩服你们了,找的真准确。我们来看下,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春天很美丽,春天是绿色的........

师:真好,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小桥流水,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可是这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是虚设的,她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幻灯片图片同步更进。)当人们想到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这样的情景怎么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一定会的,一定会让人们产生同情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清晰)

6.总结归纳,抓住主线

师: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清晰了,请同学们说下,你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分享。

生:畅所欲言的谈感想。

师,同学们都太厉害了,通过大家的总结老师发现大家对这篇课文学习的都很透彻,说明大家这节课学习得都很棒。黑板上老师也小小的总结了下,通过课文我们知道语言确实有它强大的魅力,那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去体会语言的强大魅力,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平时在说话过程一定要注意用语言的魅力来感染人。同学们能学习做到吗?

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升华主题。)

7.牛刀小试,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用你的魅力语言来给这图片配图,看看你能行不行。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下。

生:看图完成写一句话。

师:请我们的同学来读一读他的写得一句话。。。。。。

生:分享他的魅力语言。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8.复习巩固,知识梳理

师:老师好佩服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有语言天赋。老师也来分享下我的一句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出来具有不同的效果,有魅力的语言更能吸引人。我们同学们也表现的很棒,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很有魅力的语言。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下这篇文章讲了件什么事情,你能不能用你独具魅力的语言概括出来呢?

生:踊跃发言,复习概括文段中心思想。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收获很多。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搜索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使学生能对课堂学习加以整合)

9.课后作业:搜集有魅力的语言,并赏析写小短文。

10.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二类字并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一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根据课文前4节,再仿写1节。

二、教学重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难点:

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图片(春天美景)、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揭题示标。

1、板书课题,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

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同桌互议。)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出示小黑板: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位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5、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

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三、合作提升。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解惑。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五、巩固运用。

练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1、“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填表。

春天良辰美景

行人盲人

陶醉漆黑

上午下午

什么也没得到多极了

同情

第二课时

一、揭题示标。

1、检查复习。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拓展延伸

三、合作提升。

1、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2、浪费水罚款!)

四、总结解惑。

教师点拨: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五、巩固运用。

1、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好吗?

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也请你动动笔,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2、学习丛书、以一带多。

(1)读《母亲的姿势》《蚂蚁代点报恩》。

(2)圈画好词佳句,说课文主要内容。

附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多极了

语言是连接桥梁课后反思:

(1)学生对课文字词解释较好,能联系上下文解释。

(2)课堂学生发言积极,小组交流不够勇跃。有待再分功细改,调动积极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单元整体概述】

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习作六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而且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培养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练习六中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注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淡三重”:(1)淡化技能训练、重视感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以免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是应重视熏陶感染,引导感悟、积累,重视阅读。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记叙文的教学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如《云雀的心愿》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人物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2)淡化知识传授、重视语文实践——语文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课外语文素养的提高更不是只看考试,课堂的触角一定要伸向课外、伸向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本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3)淡化教法的新奇、重视学法的指导——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东西,但也存在片面追求教法创新、追求“表面繁荣”的误区,我们的教法应该为学生更轻松、有效地学习语文而因地制宜。就这一单元而言,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而本单元课后练习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如第19课《云雀的心愿》:“5.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结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为: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再写下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小儿垂钓》和《池上》。

4、能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在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5、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家园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理解古诗《小儿垂钓》和《池上》的意思,想象故事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情感。

7、学习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8、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9、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10、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单元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2课时

《云雀的心愿》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18、沙漠中的绿洲

首案编写者:陈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能灵活用“纵横交错”、“适宜”等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2.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灵活用“纵横交错”、“适宜”等词语造句。难点是能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花,从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教学本课时,知道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等学习方法。

养成训练点: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阿联酋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简称,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临波斯湾。境内大部分是荒漠。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迪拜是全国商业中心。

迪拜,曾是一片曾经一无所有的沙漠,它在短短的几年内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全世界最现代化的城市。眼下,四通八达的柏油大马路,川流不息的奔驰宝马,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与之相伴的还有绿树成荫,鲜花夹道,芳草成坪,你已经完全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都市里了。如果不是花草下面的沙子,你不会相信你的脚下竟然是一片沙漠。阿联酋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沙漠变成了绿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的绿洲。

二、初读课文

①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想一想。(学生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

沙漠、盐碱、恶劣、不毛之地、

代价、挖去、填上、纵横交错、

漂亮、侍弄、霎时、星罗棋布、

音:“侍”翘舌音。“漂”是多音字

形:“劣”上面是一个“少”,“侍”与“待”要区分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霎时:极短时间

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交相错杂。

源源不断:连续不断。

板结: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或降雨后地面变硬,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不读破句。

及时帮助学生正音,使学生读得准确、流利。

重点句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三、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②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阿联酋在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付出很大的代价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课时

一、细读一、二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到沙漠,沙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沙漠?

【无边无际,黄沙满天,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干旱酷热,缺乏水分,环境恶劣读一组有关沙漠的词。】

②师:可是,在阿联酋的沙漠中有片片美丽的绿洲,这多神奇啊!你们想见识一下这片神奇的绿洲吗?好,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我们登上了去阿联酋的飞机。八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阿联酋上空。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教师读第一自然段。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③师:我们在高空惊奇地看到了沙漠中那象征生命的绿洲,想下去看个清楚看个够吗?好,那我们的飞机就在阿联酋茫茫沙漠中的一个绿洲----迪拜降落。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后交流】

④(师播放迪拜美丽的城市风光,配以描述)

高高的椰树像一把把大伞,倒映在碧水之中。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块绿绒地毯。五彩的鲜花竞相开放,组成了绚丽的花海。飞溅的喷泉,整洁的街道,让人流连忘返。站在这里,你绝不会想到,脚下曾是一片贫瘠的沙漠……

⑤师: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细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①师: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这沙漠中绿洲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听听阿拉伯朋友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把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画下来,和同桌交流一下。

②【学生自学】

③【全班交流】

a、环境之恶劣。

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说这里每种植一棵树的成本在3000美元以上。

师: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约两万元左右,那么培养一棵树大约是多少?可是老师却不太相信,难道培育一棵树要这么多钱?所以我想这样读:“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谁能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服我?

生:;因为环境恶劣,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师补充小结:那儿的气候炎热干燥,一年之中很少下雨,沙漠中还时常会有沙尘暴。土地咸而板结,水也是咸的,环境十分恶劣,是块不毛之地!

b、建设之不易。

师过渡:还有什么地方也得花钱?

出示: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生:“从国处买来”要花大量的财力。“挖、填、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结: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很不容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辛勤的劳动。说到这儿,老师完全相信了这句话。我的问号改成了感叹号。谁能替老师读?

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育一个孩子!

C、代价之巨大

师:让我们来算一算,一棵树是两万,两棵呢?三棵?四棵?五棵?十棵?一百棵?一千棵?那么,建一个中心公园得多少钱?建一座城市付出的代价更是惊人的。算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真可以说是“不惜代价”。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出示并齐读)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⑤师:过渡:让我们沿着宽阔的林阴大道边听边走,跟随友好的阿拉伯朋友继续前行,前面就是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啊,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好美的景色啊!快进去好好欣赏一番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到7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这部分内容的一句话。

【学生回答: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⑥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⑦学生交流。

⑧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公园里的小树,小草,小花,请闭上眼想象,“呼呼呼-------”一阵狂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沙子迷住了你的眼睛,弄脏了你的脸和头发,你们觉得怎么样?想干什么?好,我就是园林工人,让我拉出大皮管,打开水龙头,“沙沙沙------”一阵雨雾洒下来,把你们淋得干干净净,感觉怎么样?这么一洒,树叶更绿了,小草更翠了,鲜花更艳了。你们就更漂亮了。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师生交流)

⑨师:只有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吗?你从哪里看出?读: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⑩师:是啊,阿联酋人民人人爱护花草树木,个个自觉保护环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学生回答:沙漠环境恶劣,花草树木来之不易,能够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抒发感想

①师:同学们,我们在阿联酋看到这么美的绿洲,感受到这儿的人民对花草树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护,在今天的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

②师:生活在沙漠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正盲目无知地把绿洲毁坏成沙漠。人类啊,请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地球!

四、作业: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

板书:

漠中的绿洲

环境恶劣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建设:不惜代价

侍弄:无比精心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部分,我主要由“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导入,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最后,用感人的言辞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写了宣传语。像类似的文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值得好好学习。

19、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技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

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学习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自主地学习课文,并体验文中富含的道理和情感。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以获得情感体验,另外通过多媒体设置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组内成员大胆、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乱砍滥伐贫瘠冲垮树冠★

冲刷土壤擦去空调器绿洲

②脱缰讯期蓄水苔藓渗进储存

多音字:埋怨mán/mái淹没mo/mei

树冠guan/guan

暖和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伐()垮()冠guan()

庆()代()挎()guan()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一部分

土壤吸收大部分

①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26二、三、一

2、搜集森林的资料,说说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乱砍滥伐咆哮冲垮

②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人类的资源宝库

(2)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良好的吸尘器

(4)卫生保健医生

(5)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

1、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预习“习作3”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种树

蓄水

调节温度第二教时

教学反思:

教学中,因为有学生的预习,所以先让学生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找到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三个地方,找出了看到的情景,再通过理解云雀妈妈的话,从而认识到森林的三大作用:保护水土、储蓄雨水、调节气温。本文主要是以人物对话形式讲述的,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整体揣摩人物的情感。譬如在前两次的人物对话分别是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沙漠上空和大河上空的对话。当看到地上黄沙漫天飞舞的时候,小云雀是“讨厌”、“埋怨”,当看到汹涌的、浑黄河水冲垮河堤,淹没村庄时,小云雀内心充满恐惧“不由得挨近”等等,这些地方的角色朗读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破坏环境给自身带领的后果;而云雀妈妈的“心疼”、“叹了一口气”、“唉”等词,则很好地表现了云雀妈妈对于人类破坏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惋惜与痛心。在此基础上,我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谈谈自己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更深地了解了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并且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文,在吟诵过程中要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过程:

一、设疑探究,激趣导入。

二、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2、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

炎热的夏季已经悄然来临,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清凉的画。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荷花。如果用凝练的语句,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诗)你会背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吗?(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此时汇报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荷花的诗,也是这篇课文的第一首诗。

出示课题:池上并板书

理解课题:池塘里,荷花塘里。

设疑引入:只是描写美丽的荷花池吗?美丽的荷花池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三、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诗吧。大家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学习字形。

撑萍解艇迹

3、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听课文朗读。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诗做动作读

5、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学生两两组合,一人读一句。)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句。

6、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7、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走进文本,理解内涵。

1、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孩子们除看到些什么?猜猜在这个小娃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

2、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知诗人,解诗题。

介绍白居易。你还知道白居易写过那些诗吗?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抓字眼,明诗意。

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语,理解诗意。

音乐中,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4、抓字眼: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莲:莲蓬。

解:知道、懂得。

藏:隐藏。

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

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5、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句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白莲的图片)

(2)交流感悟: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此刻你是小娃,心情怎样?

(3)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示浮萍的图片)

(4)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配上音乐)

四、品诗情,绘美景。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夏季,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池塘边跟随着诗人白居易走进诗歌,走进童年,我们无限畅想,我们深切感悟,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心、童趣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课件出示河边情景)

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读古诗。

(三)指导写字。

想想哪个字最难写,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古诗,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指名背诵。

二、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大家齐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课件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2)男女生赛读。(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教学反思:

在教学《池上》这首诗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小儿垂钓》一诗,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学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学生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还联想到上学期学过的《维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头垢面”一词;有的说“蓬头”一词写出了农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饰,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发现文中的插图上,垂钓的小男孩头发梳得很整齐,他认为“蓬头”就是头发蓬松的意思。我对他们的理解一一给予肯定,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我还告诉她,古时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把头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显然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习作六

习作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啊?

2、学生自己谈。

二、新授:

1、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出示话题3武松打虎)一起读话题。你对这个话题有何看法呢?为什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你们的家长有何看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现代版武松打虎的故事,请同学来表演。看完这个故事,你们又有何想法?(在古代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他是英雄。但在现代武松打虎是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仅不能被世人称赞,还要受法律的严惩。)

2、我们来看第2个话题(出示乱扔废旧电池话题)魏学明的说法对不对啊?

老师看到同学在收集废旧电池,知道为什么老师会让你们收集废旧电池吗?

所以魏学明的这种说法是不被认同的。老师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给我们介绍了乱扔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读例文)

听了这篇例文之后,你们想对乱扔废旧电池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写作:1、同学们讨论的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这次习作和以往不一样。它不是要求我们只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文章。

第一种,围绕其中一个话题和家人讨论,把自己的看法、别人的发言、讨论的经过写下来。

(板书;写下讨论经过)

第二种,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要注意详略得当,再写成文章。

练习6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预习练习6,继续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自主预习的习惯。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比较“需要”、“须要”和“频率”、“分贝”的意思;能够自编顺口溜,区分“噪”、“澡”、“躁”、“燥”,进一步感受汉字行与音的关系,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初步理解成语和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图画美,体会初夏小池的景色特点。

4、在身边的人遇到困难灰心气馁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地说出鼓励的话语,语句比较通顺,态度比较大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处处留心”。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篇课文,前面我们还就环境问题展开了讨论。其实,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于噪声有什么了解呢?

1、生个别谈课前预习所得。引导学生完整、流畅地交流如下问题:

①对噪声的了解;②这些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

2、出示:

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杂乱组合形成的,它是人所不需要的声音。超过60分贝就是噪声污染了。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与休息,还会引发噪声病,须要予以治理。

(1)请生朗读1遍。

(2)用一句话概括,巩固“抓要点概括段意”的方法。(噪声是声音的杂乱组合,对人有危害,须要治理。)

(3)再自由读一读,看看把“需要”和“须要”调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交流准备。

②请2-3小组汇报,教师伺机指导

(需要:应该有的或者必须有的。在这里是指要求得到,往往后面和某事物搭配。

须要:一定要,强调一定、必须。后面一般跟“干什么”和“怎么样”。

噪声是人们所不想要的,没有“一定”的意思,后面跟着“声音”,所以只能用“需要”;噪声污染给人带来危害,一定要治理,所以用的是“须要”。二者不能调换。)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约1分贝;到130分贝的声音,人耳听了感到疼痛;平常谈话约65分贝;按国际标准,在繁华市区,室外噪声白天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不应超过45分贝。)

3、“澡”、“躁”、“燥”,容易与“噪”混淆的,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吗?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区分。伺机引导用顺口溜的方法区分:

(一)

乱喊乱叫是呱噪,乱发脾气是急躁,身子脏了要洗澡,天不下雨地干燥。莫把呱噪当急躁,一个动嘴一个跺脚;若是洗澡成洗燥,身上的泥总不能用火烧;要是干燥成干澡,究竟是旱还是涝?

(二)

有口分贝太高,有足性情太暴,有水可净身子,有火水分不保。

(三)

有口声音太吵,有脚脾气急躁,有水可以洗澡,有火比较干燥。二、小组合作读背成语。

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家自己已经学会了“处处留心”里的内容,你们真了不起!“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勤于动手动脑,就一定能学到更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选取了国际首例冷冻克隆牛技术这一素材,结合实际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体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先进科研成果,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本单元借此基础,先由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引入,然后过渡到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教材重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借助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直接推广到小数加法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6课时)

信息窗1 3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1: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1)填一填:P89(1)

2)计算并验算

26.81+5.29= 1.92-0.71=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91(13)前两个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学期预交了150元课本费,学期末我们是要补交还是会退回呢?让我们课后一起算一算吧!

四、感悟收获

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0.77+0.03= (米)

0.77

+ 0.03

0.80 0可以去掉不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头奇异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并且了解克隆牛出生时的情况,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装入了问题口袋,这节课我们从问题口袋里找出问题,开动脑筋,继续一起来解决。

2、课件出示:问题口袋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点击课件)

8.90.4213.4600

(2)算一算(点击课件)

4.6-3.2 1.28+1.21 8.75-3.74

4.5+5.5 56+344 130-25

实物投影演示学生计算的过程 订正答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后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尝试 探究新知

1、迁移情境 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壮壮和健健出生时情况表

点击课件:问题口袋提出问题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同学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试一试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板书算式:1.3-1.25

2、独立思考 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3 1.3

-1.2 5 -1.2 5

0.8 8 0.0 5

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 探讨算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0补齐)。

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1.3-1.25时1.3百分位上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5、加强算法 深化理解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进行验算。

指名学生板演

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加法验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

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9.7+12.34 10-0.8

(2)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课本练习91页第13题后两道题目。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 9 4. 6 7. 0 5 3.2 5

- 3. 5 8 + 2. 8 5 - 6.5 + 1 5.7

2. 4 8 6. 4 1 6. 4 1 1 8. 9 5

3、走进生活

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1)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娃娃: 26.00元 闹钟:45.80元 铅笔:0.60元

铅笔盒:6.84元 照相机:265.80元

火腿肠:0.90元 巧克力:8.55元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买吃的花了多少钱?

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买生活用品花了多少钱?

300元钱买照相机和娃娃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同学们都有逛超市的经验,找出一张购物小票,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核算一下是否正确?

四、总结回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进步?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1.3-1.25=

2. 3 1.3

-1.2 5 -1.2 5

0.8 8 0.0 5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回顾整理 夯实基础

1、快速抢答

0.6+0.3= 5.3+3.7= 0.6+1.2= 7.6+1.4=

1.2-0.4= 7.9-0.9= 1-0.8= 12.5-2.5=

(哪位学生最先算出结果,可直接起立回答)

2、用竖式计算

12.4 12.4 12.92 12.92

+ 5.87 5.87 4.5 + 4.5

二、对比练习 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 第6题(p90)

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自主练习 第7题

通过统计表呈现出一周气温变化,除了解决给出的问题外,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其他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3、自主练习 第12题

让学生了解人类到太空后身高增加的小常识,再独立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数

().4 14 . 5

+ 6 .( ) 5.( )

10 .7 8. 6

通过此练习,利用小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能灵活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 第9题

此题是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位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

3、自主练习 第10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可能隐含的规律。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数量关系,得出魔术箱中隐藏着相同的数据。培养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

4、数字游戏:

全班学生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写完后任意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既可以用抢答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四、归纳总结 实践应用

1、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说生活中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3、超市购物

出示一组商品价目表:

篮球 32.5元;布娃娃 18.7元; 薯片 8.5元;

赛车 38.75元;笔记本 15.45元; 小刀 9.6元

估一估:选购你喜爱的两件商品,带50元够吗?(够,大约还剩多少元? 不够,大约还差多少元?)

五、课后实践 升华体验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2.4 12.4 12.92 12.92

+ 5.87 5.87 4.5 + 4.5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的: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投影出示)

79+145+21 25+97+3

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a+b=b+a (a+b)+c=a+(b+c)}

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 0.3

6.9 1.2

19.7 2.1

1.03 0.97

2.99 2.01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活动一

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

(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米)

0.18

+ 0.16

0.97

- 0.78

0.19

活动二

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7.65+3.72+6.35+6.28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 +(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导练:

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4.95 (1.38+1.75)+0.25=□+(□+□)

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

5.64+4.65+0.36

= 4.65+5.64+0.36 ( )

= 4.65+(5.64+0.36) ( )

= 4.65+6

= 10.65

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 19.1+1.26+2.74+0.9

3、综合

⑴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0.1+0.5)+0.5=0.1+(0.5+0.5)

②0.2+0.3+0.8=0.2+0.8+0.3

③a+0.4+0.6=0.4+0.6+a

④0.3+(0.7+b)=(0.3+0.7)+b

⑤0.3+0.4+0.6+0.9=0.3+(0.4+0.6)+0.9

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 )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 )

四、总结: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 +(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

1、师生谈话:今天小芳休息,不过她安排了许多事情要做,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芳一起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清早起床,小芳总是要练习几道口算题,我们来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4.5+5.5 1―0.25 12.7+7.3 5.4―0.7

7.3―0.98 9.8―7.9 7+0.7 0.02+7.98

2、同学们,如果我们也养成小芳这样的习惯,口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今天小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去车行买车,这是小芳盼望已久的。

二、走进生活 拓展应用

情境一:在车行买车

1、小芳的爸爸看好了标价12.6万元的黑色轿车,车行提供了三种付款方式,如下表。

请学生对表格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解释。

小芳的爸爸倾向于第三种付款方式,他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学生汇报;4.2+4.6+5.1=14.9(万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1:你发现对于这种付款方式的总额与车价是什么关系?

学生2:你感觉这种付款方式有什么好处?

汇报者:第三种付款方式虽然总额多,但是这种付款方式的首付最少,这是它的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付款方式谈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付款方式。

学生1:三次付清总额14.9万元,二次付清总额13.1万元,一次付清总额12.6万元,我认为一次付清最合算。

学生2:三次付清首付只有4.2万,就是说我今年没有12.6万,也可以开上车。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看法,这就是你们处理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都是良好的表现。

2、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了。

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

100-18.00-21.44-50.56

=100-(18+21.44+50.66)

=100-(18+72)

=100-90

=10(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

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

情境二:在商场购物

1、从车行里出来,小芳到商场买文具。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汇报:

11.40+6.80+1.20+0.60

=(11.40+0.60)+(6.80+1.20)

=12+8

=20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

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六单元《22.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4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