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直方图”,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0.2直方图
第一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划记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学;
(2)组距是,组数是;
(3)跳绳次数在范围的同学有人,占全班同学%;(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别次数x频数(人数)
第1组80≤x1006
第2组100≤x1208
第3组120≤x140a
第4组140≤x16018
第5组160≤x1806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x140为合格,140≤x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m.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课时作业:

相关阅读

《频数分布直方图》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频数分布直方图》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能力目标
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大小.(2)样本的代表性.(3)样本的广泛性.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
二、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我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A、B、C、D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frequency).
分别计算A、B、C、D的频数与频率.
A的频数为23,A的频率为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B的频数为8,B的频率为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C的频数为13,C的频率为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D的频数为6,D的频率为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
[生]列表如下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美体
学生数

频数
频率
[师]你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上表所收集数据的内容.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
2.议一议:(投影片)
小明、小亮从同一本书中分别随机抽取了6页,在统计了1页、2页、3页、4页、5页、6页的“的”和“了”出现的次数后,分别求出了它们出现的频率,并绘制了下图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图5-1
[师]随着统计页数的增加,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生]频率在0.05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厘米)(投影片)
158167154159166169159
156166162159156166164
160157156160157161158
158153158164158163158
153157162162159154165
166157151146151158160
165158163162161154163
165162162159157159149
164168159153
[师]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学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
集体备课5.1《频数分布直方图》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频数与频率两个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
五、课后作业
习题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知识点总结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⑤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
三、各类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常见考法
(1)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完成题目设计的问题;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4)统计图的绘制和转化。
误区提醒
(1)在做统计时,没有合理选择统计图表;
(2)提取图表中的信息时,不完全,有遗漏;
(3)绘制扇形统计图时,错误判断部分的数量。

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1)教学案


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1)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准备
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情境引入:
1、从下面四位球星中选举1位作为“六一儿童节”慰问大使
A姚明B科比C詹姆斯D韦德
选举方案:(1)请你写上你推荐的球星的代号;(2)组长收齐选票;(3)选三名同学进行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4)得票最多的当选“六一儿童节”慰问大使.
(1)在上面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
(2)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
请填写下列表格.

2、我们称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frequency).
3、分别计算A、B、C、D的频数与频率.

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六一儿童节”慰问大使与指定某球星为“六一儿童节”慰问大使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

三、知识运用:
2001年12月25日,国家环保局公布了47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如下:
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南宁桂林北海海口
污染指数859910711994786751111526249

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北京天津
11417496747612812897652056481
石家庄秦皇岛太源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苏州
9873125124138689098867489

南通连云港杭州宁波温州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烟台
7971928082817966101937353
空气质量等级划分如下:空气污染指数1-50为I级,51-100为II级,101-200为III级,201-300为IV级。请按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填表:
空气污染指数1-50(I级)51-100(II级)101-200(III级)201-300(IV级)
划记
频数
频率
四、当堂反馈:
1、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出现的点数分别为6、3、1、2、3、4、3、5、3、4。在这10次中“4”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频率是.
2、某人调查25个人对某种商品是否满意,结果有15人满意,有5人不满意,有5人不好说,则满意的频率为,不满意的频数为.
3、频率不可能取到的数为()
A.0B.0.5C.1D.1.5
4、某校七年级共有10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20名学生的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若数据在0.95~1.1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3,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数有()
A.600B.300C.150D.30
五、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频数与频率是同一概念,且有时结果一样.()
(2)在数l、2、3、2、1、2、3、2、2、1、2、3、2、1、2、1中“2”的频数是8,频率是()
2.在数字l241421235623412141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2”出现
的频数是________,“4”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
3.下表是某班学生在一次身高测量中得到的统计结果:
请回答:
(1)这个班总人数是_______人;身高______、_____人数最多,分别是______人、_______人.
(2)身高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米、________米,他们分别是_______人、_______人.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_______米.
4.历史上许多学者做过大量抛掷硬币的试验,请看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计算出正面的频率,根据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5.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的~次调查结果,根据表
中已知数据填表:

6.七年级某班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定为成绩优秀,60分以上(包括60分)定为成绩及格,那么,(1)在这个班级的这次成绩统计中,成绩不及格的频率是多少?(2)成绩及格的频率是多少?(3)成绩优秀的频率是多少?

7.在等式x+y=10中,已知x、y均为自然数,试求x、y同时为正整数的频率。

文章来源://m.jab88.com/j/4144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