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导数的几何意义》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节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复习旧知“求导数的两个步骤”以及“平均变化率与割线斜率的关系”,解决了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后,明确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依据导数概念的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
(3)依据割线与切线的变化联系,数形结合探究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几何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就是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图象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曲线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切线的斜率k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生活问题,加深对导数内涵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逼近的思想方法,了解“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感知发现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圆的切线和割线联系的认识,再类比探索一般曲线的情况,完善对切线的认知,感受逼近的思想,体会相切是种局部性质的本质,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结合分层的探究问题和分层练习,期望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尽力走在教师的前面,独立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应用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在探究过程中渗透逼近和以直代曲思想,使学生了解近似与精确间的辨证关系;通过有限来认识无限,体验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教学中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例题则采用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新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
难点:发现、理解及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导数的定义是什么?求导数的三个步骤是什么?求函数y=x2在x=2处的导数.
定义:函数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就是函数在该点处的瞬时变化率。
求导数的步骤:
第一步:求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第二步:求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平均变化率趋近于的确定常数就是该点导数)
2.观察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图象,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图形中表示什么?
生:平均变化率表示的是割线PQ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师:这就是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几何意义,
3.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图中又表示什么呢?
如图2-1,设曲线C是函数y=f(x)的图象,点P(x0,y0)是曲线C上一点.点Q(x0+Δx,y0+Δy)是曲线C上与点P邻近的任一点,作割线PQ,当点Q沿着曲线C无限地趋近于点P,割线PQ便无限地趋近于某一极限位置PT,我们就把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叫做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追问:怎样确定曲线C在点P的切线呢?因为P是给定的,根据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只要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PQ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切线PT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易知割线PQ的斜率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既然割线PQ的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是切线,所以割线PQ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T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由导数的定义知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由上式可知:曲线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就是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
C类学生回答第1题,A,B类学生回答第2题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评第3题,然后逐步引入导数的几何意义.
二、新课
1、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
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口答练习:
(1)如果函数y=f(x)在已知点x0处的导数分别为下列情况f(x0)=1,f(x0)=1,f(x0)=-1,f(x0)=2.试求函数图像在对应点的切线的倾斜角,并说明切线各有什么特征。
(C层学生做)
(2)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2-2),分别为以下三种情况的直线,通过观察确定函数在各点的导数.(A、B层学生做)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2、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增减?
小结:附近:瞬时,增减:变化率,即研究函数在该点处的瞬时变化率,也就是导数。导数的正负即对应函数的增减。作出该点处的切线,可由切线的升降趋势,得切线斜率的正负即导数的正负,就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体会导数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同时,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在某点附近的切线的变化情况与曲线的变化情况一样,也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都反应了导数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例1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上有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该点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并由此解释函数的增减情况。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函数在定义域上任意点处的瞬时变化率都是3,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此时任意点处的切线就是直线本身,斜率就是变化率)
3、利用导数求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
例2求曲线y=x2在点M(2,4)处的切线方程.
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y|x=2=2×2=4.
∴点M(2,4)处的切线方程为y-4=4(x-2),即4x-y-4=0.
由上例可归纳出求切线方程的两个步骤:
(1)先求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
(2)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切线方程为y-y0=f(x0)(x-x0).
提问:若在点(x0,f(x0))处切线PT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切线方程。(因为这时切线平行于y轴,而导数不存在,不能用上面方法求切线方程。根据切线定义可直接得切线方程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先由C类学生来回答,再由A,B补充.)
例3已知曲线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上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1)过P点的切线的斜率;
(2)过P点的切线的方程。
解:(1)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y|x=2=22=4.∴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4.
(2)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即12x-3y-16=0.
练习:求抛物线y=x2+2在点M(2,6)处的切线方程.
(答案:y=2x,y|x=2=4切线方程为4x-y-2=0).
B类学生做题,A类学生纠错。
三、小结
1.导数的几何意义.(C组学生回答)
2.利用导数求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的步骤.
(B组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1.求抛物线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
2.求抛物线y=4x-x2在点A(4,0)和点B(2,4)处的切线的斜率,切线的方程.
3.求曲线y=2x-x3在点(-1,-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
*4.已知抛物线y=x2-4及直线y=x+2,求:(1)直线与抛物线交点的坐标;(2)抛物线在交点处的切线方程;
(C组学生完成1,2题;B组学生完成1,2,3题;A组学生完成2,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变化率问题、导数的概念”等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由于新教材未设计极限,于是我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作图,自我感受整个逼近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导数的几何意义及“以直代曲”的思想。
本节课主要围绕着“利用函数图象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问题”两个教学重心展开。先回忆导数的实际意义、数值意义,由数到形,自然引出从图形的角度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然后,类比“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研究思路,运用逼近的思想定义了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再引导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思考,获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是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
完成本节课第一阶段的内容学习后,教师点明,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在研究实际问题时,某点附近的曲线可以用过此点的切线近似代替,即“以直代曲”,从而达到“以简单的对象刻画复杂对象”的目的,并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体验导数与切线斜率的关系,并感受导数应用的广泛性。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每一个发现,总设法由学生自己得出,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笔演算等活动后,再组织讨论,本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加以引导。从学生的作业看来,效果较好。
高二数学教案:《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节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层次:
(1) 通过复习旧知“求导数的两个步骤”以及“平均变化率与割线斜率的关系”,解决了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后,明确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依据导数概念的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 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
(3) 依据割线与切线的变化联系,数形结合探究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几何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就是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图象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曲线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切线的斜率k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生活问题,加深对导数内涵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逼近的思想方法,了解“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感知发现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对圆的切线和割线联系的认识,再类比探索一般曲线的情况,完善对切线的认知,感受逼近的思想,体会相切是种局部性质的本质,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 结合分层的探究问题和分层练习,期望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尽力走在教师的前面,独立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应用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在探究过程中渗透逼近和以直代曲思想,使学生了解近似与精确间的辨证关系;通过有限来认识无限,体验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 在教学中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例题则采用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新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
难点:发现、理解及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导数的定义是什么?求导数的三个步骤是什么?求函数y=x2在x=2处的导数.
定义:函数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就是函数在该点处的瞬时变化率。
求导数的步骤:
第一步:求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第二步:求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平均变化率趋近于的确定常数就是该点导数)
2.观察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图象,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在图形中表示什么?
生:平均变化率表示的是割线PQ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师:这就是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几何意义,
3.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图中又表示什么呢?
如图2-1,设曲线C是函数y=f(x)的图象,点P(x0,y0)是曲线C上一点.点Q(x0+Δx,y0+Δy)是曲线C上与点P邻近的任一点,作割线PQ,当点Q沿着曲线C无限地趋近于点P,割线PQ便无限地趋近于某一极限位置PT,我们就把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叫做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追问:怎样确定曲线C在点P的切线呢?因为P是给定的,根据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只要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PQ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切线PT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易知割线PQ的斜率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既然割线PQ的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是切线,所以割线PQ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T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由导数的定义知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由上式可知:曲线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就是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
C类学生回答第1题,A,B类学生回答第2题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评第3题,然后逐步引入导数的几何意义.
二、新课
1、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
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口答练习:
(1)如果函数y=f(x)在已知点x0处的导数分别为下列情况f'(x0)=1,f'(x0)=1,f'(x0)=-1,f'(x0)=2.试求函数图像在对应点的切线的倾斜角,并说明切线各有什么特征。
(C层学生做)
(2)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2-2),分别为以下三种情况的直线,通过观察确定函数在各点的导数.(A、B层学生做)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2、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增减?
小结:附近:瞬时,增减:变化率,即研究函数在该点处的瞬时变化率,也就是导数。导数的正负即对应函数的增减。作出该点处的切线,可由切线的升降趋势,得切线斜率的正负即导数的正负,就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体会导数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同时,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在某点附近的切线的变化情况与曲线的变化情况一样,也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都反应了导数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例1 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上有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该点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并由此解释函数的增减情况。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函数在定义域上任意点处的瞬时变化率都是3,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此时任意点处的切线就是直线本身,斜率就是变化率)
3、利用导数求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
例2 求曲线y=x2在点M(2,4)处的切线方程.
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y'|x=2=2×2=4.
∴点M(2,4)处的切线方程为y-4=4(x-2),即4x-y-4=0.
由上例可归纳出求切线方程的两个步骤:
(1)先求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
(2)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切线方程为 y-y0=f'(x0)(x-x0).
提问:若在点(x0,f(x0))处切线PT的倾斜角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切线方程。(因为这时切线平行于y轴,而导数不存在,不能用上面方法求切线方程。根据切线定义可直接得切线方程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先由C类学生来回答,再由A,B补充.)
例3 已知曲线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上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求:(1)过P点的切线的斜率;
(2)过P点的切线的方程。
解:(1)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y'|x=2=22=4. ∴ 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4.
(2)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即 12x-3y-16=0.
练习:求抛物线y=x2+2在点M(2,6)处的切线方程.
(答案:y'=2x,y'|x=2=4切线方程为4x-y-2=0).
B类学生做题,A类学生纠错。
三、小结
1.导数的几何意义.(C组学生回答)
2.利用导数求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的步骤.
(B组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1. 求抛物线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
2.求抛物线y=4x-x2在点A(4,0)和点B(2,4)处的切线的斜率,切线的方程.
3. 求曲线y=2x-x3在点(-1,-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
*4.已知抛物线y=x2-4及直线y=x+2,求:(1)直线与抛物线交点的坐标; (2)抛物线在交点处的切线方程;
(C组学生完成1,2题;B组学生完成1,2,3题;A组学生完成2,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变化率问题、导数的概念”等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由于新教材未设计极限,于是我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作图,自我感受整个逼近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导数的几何意义及“以直代曲”的思想。
本节课主要围绕着“利用函数图象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利用导数 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问题”两个教学重心展开。 先回忆导数的实际意义、数值意义,由数到形,自然引出从图形的角度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然后,类比“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研究思路,运用逼近的思想定义了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再引导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思考,获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是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
完成本节课第一阶段的内容学习后,教师点明,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在研究实际问题时,某点附近的曲线可以用过此点的切线近似代替,即“以直代曲”,从而达到“以简单的对象刻画复杂对象”的目的,并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体验导数与切线斜率的关系,并感受导数应用的广泛性。 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每一个发现,总设法由学生自己得出,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笔演算等活动后,再组织讨论,本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加以引导。从学生的作业看来,效果较好。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复数的几何意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1.2复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复数与复平面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复数模的计算方法
3、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了解共轭复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重难点】
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数集是实数集与虚数集的
(2)实数集与纯虚数集的交集是
(3)纯虚数集是虚数集的
(4)设复数集C为全集,那么实数集的补集是
(5)a,b.c.d∈R,a+bi=c+di
(6)a=0是z=a+bi(a,b∈R)为纯虚数的条件
二、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完成下面题目
(1)、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的
(2)、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y轴叫做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虚轴上的点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
(3)、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
(4)、共轭复数
(5)、复数z=a+bi(a、b∈R)的模
2、学生分组讨论
(1)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是如何对应的?
(2)复数的几何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3)复数的模与向量的模有什么联系?
(4)你能从几何的角度得出共轭复数的性质吗?
3、练习
(1)、在复平面内,分别用点和向量表示下列复数:
4,3+i,-1+4i,-3-2i,-i
(2)、已知复数=3-4i,=,试比较它们模的大小。
(3)、若复数Z=4a+3ai(a0),则其模长为
(4)满足|z|=1(z∈R)的z值有几个?满足|z|=1(z∈C)的z值有几个?这些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构成怎样的图形?其轨迹方程是什么?
三、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例1.(2007年辽宁卷)若,则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复数z1=1+2i,z2=-2+i,z3=-1-2i,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例3.设Z为纯虚数,且,求复数
四、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判断正误
(1)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若|z1|=|z2|,则z1=z2
(3)若|z1|=z1,则z10
2、()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已知a,判断z=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4、设Z为纯虚数,且|z+2|=|4-3i|,求复数
《复数的几何意义》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复数与复平面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掌握复数几何意义及复数模的计算方法
3、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了解共轭复数的简单性质
二、学习重点: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
三、自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复数集是实数集与虚数集的
(2)实数集与纯虚数集的交集是
(3)纯虚数集是虚数集的
(4)设复数集C为全集,那么实数集的补集是
(5)a,b.c.d∈R,a+bi=c+di
(6)a=0是z=a+bi(a,b∈R)为纯虚数的条件
2、预习看课本60-61页,完成下面题目。
(1)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的
(2)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y轴叫做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虚轴上的点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
(3)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
(4)共轭复数
(5)复数z=a+bi(a、b∈R)的模
3、自主练习
(1)、在复平面内,分别用点和向量表示下列复数:
4,2+i,-1+3i,3-2i,-i
(2)、已知复数=3+4i,=,试比较它们模的大小。
(2)、若复数Z=3a-4ai(a0),则其模长为
(3)满足|z|=5(z∈R)的z值有几个?满足|z|=5(z∈C)的z值有几个?这些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构成怎样的图形?其轨迹方程是什么?
(4)设Z∈C,满足23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已知复数z=(m2+m-6)+(m2+m-2)i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直线x-2y+4=0上,实数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2007年辽宁卷)若,则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四:变式训练
1.已知复平面上正方形的三个顶点是A(1,2)、B(-2,1)、C(-1,-2),求它的第四个顶点D对应的复数.
五、小结:
当堂检测:
复数的几何意义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复数与复平面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掌握复数几何意义及复数模的计算方法
3、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了解共轭复数的简单性质
二、学习重点: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
1、预习课本说明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一一对应关系的
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y轴叫做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
虚轴上的点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
巩固练习:在复平面内的原点(0,0)表示实轴上的点(2,0)表示,虚轴上的点(0,-1)表示,虚轴上的点(0,5)表示非纯虚数对应的点在四个象限,例如点(-2,3)表示的复数是,z=-5-3i对应的点(-5,-3)在第象限
2、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
3、共轭复数
4、复数z=a+bi(a、b∈R)的模
二、讲解范例:
例1已知复数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例2复数z1=1+2i,z2=-2+i,z3=-1-2i,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例3.设且满足下列条件,在复平面内,复数z对应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1)
2)
3)Z的实部和虚部相等
例4.设Z为纯虚数,且,求复数
研究性学习:复数为实数的充要条件
五、小结:
当堂检测
1、判断
(1)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若|z1|=|z2|,则z1=z2
(3)若|z1|=z1,则z10
2、()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已知a,判断z=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40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