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
(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2)看图想象,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画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石灰吟墨梅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石灰吟墨梅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
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
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以及:
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业。
默写《竹石》
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经过多年的教学,有的教学技巧已经熟练于心,即使不要做精心的准备也能随机应变,体现出高超的教育机智。
就拿《竹石》这首古诗的教学来说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那天我们好象刚聊了关于熊猫灭绝原因的话题,后来接着正好学习这首古诗,于是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问题:竹石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你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就说知道了竹石是生长在石头里的竹子,作者是清朝的郑板桥。郑板桥喜欢画竹子等等。还说了哪个画家喜欢画什么的情况。
我对学生课前的准备表示了欣赏,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郑板桥又不是熊猫怎么那么喜欢竹子呢?看同学们能不能在诗中找到答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古诗,我先检查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让他们说自己的答案。学生抓住了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反复地体会,把竹子的坚韧、顽强都体会出来了,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么讲解,他们就已经体会到作者是敬佩竹子那样的精神,而我就只需要点拨:那么由这首诗歌你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后对于有感情的朗读是水到渠成,背诵也是不费吹灰之力了。
课后,我很想把详细的情形记录下来,但是因为忙碌就没有记录,也给我一个教训,有什么好的收获要及时记载。当然精华已经记录于心,相信这个也是一个成长的足迹。
古诗诵读石灰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局的含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练读这一句。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练读这一句。
(3)悟诗情。
师: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
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
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强不坚强?
生丁: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
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
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编选了清代诗人郑燮的古诗《竹石》,诗中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一句。这里的劲读jn还是jng?两个读音在词义上有何区别?
我认真查阅了《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和《现代汉语词典》,觉得劲在此处只有读作j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
首先,从词义上看,劲(jn)有力气、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的义项。从词性上来说劲(jn)是名词性的,例如:使劲干劲拼劲。而劲(jng)在字典里的意思却是坚强有力,常见的词语有劲拔劲敌劲旅刚劲强劲疾风劲草等。从词性上说,劲(jng)是形容词性的。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坚劲的劲应读作jng;表示坚强、坚挺、坚韧不拔的意思。在句法上属于形容词作谓语,赞美了竹子虽然遭受无数磨难和打击依然傲然挺立的精神。如果将劲读作jn,则它与劲(jn)的任何一个义项组合在原文中都是无法说得通的。
其次,我们从《竹石》这首诗的主旨来分析,也不难看到这首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他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所以,坚动一词唯有解释成坚韧不拔等意思才更符合作者的原意,劲理应读作jng。
一、案例
《竹石》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中的一首古诗,练习要求读读背背。学生对这首诗兴趣很浓,读得有滋有味。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诗的后面写着呢,他叫郑燮(yn)。
师:(板书:燮)这个字他读对了吗?
生:这个字我们没学过。
师:对,这个字你们是没学过:但你们有办法把它读准确。
生:可以查字典。
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得难以计数,如果光靠老师教,你们一辈于都学不完。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查字典。
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查到这个燮字读xi。他们大声读着郑燮,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不一会儿,学生都已流利地背出了这首诗。《竹石》这首诗人人会背了,可同学们并不尽兴。关于郑燮这个人,他们仍有许多疑问。
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他是个诗人。
生:从诗中我发现郑燮很喜欢竹子。
生:他一定是个像竹子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的人。
师:诗人常常以物言志。你能从诗中的竹联想到诗人本身,胜人一筹。
师: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写得好,画比诗更好。猜猜看,郑燮最擅长、最喜欢画的是什么?
生:竹,肯定是竹。
师:你们真聪明,一猜就着。
生:有一部电视剧中有他的故事,可我忘了。我想知道更多有关他的故事。
师:老师也想知道关于郑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办法去搜集郑燮的资料呢?
生:去看有关他的书。
生:可以上网搜索。
生:我爷爷知道许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问问爷爷。
师:原来办法这么多,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板桥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郑燮的画(当然这是印刷品)。我被孩子表现出来的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解读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学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由此看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能力独自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对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这是因为教师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扩大学习空间,整合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巧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语文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课本学习,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来自于课内外其他方面学习资源的摄取。课堂中当学生对郑燮这个人感兴趣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巧妙展开,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虽然郑燮是个怎样的人不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但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麻雀飞进教室,学生群起而观之;如准备写字时学生因窗外的雪花而雀跃;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产生了兴趣这些事件乍一看是不利因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的,但是它也是教学资源。因为它是学生想了解的,只要教师好好利用,它就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关注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愉悦还是愁眉苦脸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要把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爱融人课堂,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永远处于乐学的积极状态中。
教师要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像案例中让学生读读诗,说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诗说说郑燮爱画什么。教师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培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励他们,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就必须尊重学生,时时激励学生,让学生永保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位美术教师的做法很令人称道。当他发现一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时,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下来了。教师听了,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来。
试想,如果该老师认为学生的想法荒唐,或木讷地对待,不加询问,该学生还会乐于学习美术吗?
另外,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习的参与者。如老师也想知道更多的,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来交流。简单的几句话,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平等。在这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愉悦的、积极的。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点拨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当然教学中教师也不是纯粹地把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利用暗示、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并且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读不准燮这个字时,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引导他们用学过的知识部首查字法来解决。以上案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如读了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诗人常常以物言志。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
学会,重在掌握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只有让学生会学,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果把孩子的学习阶段比作一条长长的跑道的话,那么每堂课都是一道起跑线,它提醒、激励学生永远向前,迈出踏实的每一步。而教师,就像是他们的教练员,教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不要停下脚步,但是永远无法伴着他们跑完全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2个生字。
2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体会竹子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搜集描写、赞美竹子的诗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释题激趣
1出示教学挂图或课件,指导观察。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3)你对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有什么看法?
2齐读课文题目,释题。
3了解郑板桥。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评价。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三停顿)
3分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老师提出学习要求:
(1)小组朗读古诗。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
(3)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后相互评价。
4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从诗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
(3)齐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
1教师范读,自由朗读。
2背诵。
(1)正确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3)表演背诵。
(4)相互评价,学习。
四、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1读准、读通古诗。
2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3理解全诗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感情。
5熟读成诵。
五、拓展学习,积累语言
1人们是怎样赞美竹子的?汇报课前搜集的诗文。
2结合本诗和你对竹子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竹子吗?
六、指导写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竹影》教学设计_”,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n
kūn)妥协(tuǒ
xi)卓(zhu)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
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
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
(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教后记: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
吞没(m)郁郁(y)葱葱(cōng)尘埃(āi
)潜藏(qin)千仞(r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
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外形坚毅顽强
生长纯洁朴素
气节虚心有节
态度无私奉献
教后记: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29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