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上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和“研究、驾驶、飞蛾、蚊子、避开、铃铛、苍蝇、绳子、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它们写下来,能和同学交流。。
3.能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并能从中知道从那些角度提问,能交流探究问题清单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问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整理、梳理探究问题的可持续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和“研究、驾驶、飞蛾、蚊子、避开、铃铛、苍蝇、绳子、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课文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问题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会提问,会思考的同学才是真正会读书的孩子,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提问题,那读了这篇课文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自读要求开始读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词:研究、驾驶、飞蛾、蚊子、避开、铃铛、苍蝇、绳子、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2)指名说说生词中难记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系”在课文中的读音。
(3)齐读生词,复习巩固。
(4)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易出错的字“即、绳、蝇”学生在田字格写一写
3.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想同学读课文一定也会畅通无阻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说。
(2)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指名说: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齐读,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像这样的链接上下不同意思的自然段,也可以当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主提问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可以在书上画出“?”或者把它们写在课文的旁边。
2.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电子设备,为什么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描述呢?
(2)雷达又是什么设备?
(3)蝙蝠和雷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4)蝙蝠如何分得清障碍物和猎物呢?
(5)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电子设备,为什么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描述呢?
(6)蝙蝠夜里飞行为什么能这么灵巧呢?
(7)蝙蝠在夜里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难道它有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8)科学家是如何进行试验的呢?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果?
(9)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怎样的呢?
(10)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
(11)无线电波和超声波一样吗?
(12)“蝙蝠和雷达”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13)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
3.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下节课我们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从出示的课后小组问题的清单中,说说自己的发现或受到的启发。
2.能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并能从中知道从那些角度提问,能交流探究问题清单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主要讲( )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在夜间探路的秘密,从中得到启发,给( )装上( ),解决了( )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1.出示课后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读一读,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
2.说说从这些问题清单中发现了什么?(或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预设:
我发现这几个问题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
我发现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的。
我发现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的。
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
3.问题清单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那说说还可以从那些方面去提问呢?
还可以从课文的题目上提问等等。
4.像上面一样,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那些角度提问?
5.小组内整理问题清单。
三、展示清单,学习提问
1.展示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小组可能会列出的问题清单:
(1)蝙蝠在夜里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难道它有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2)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怎样的呢?
(3)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
(4)蝙蝠在夜里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呢?
(5)无线电波和超声波一样吗?
(6)“蝙蝠和雷达”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
2.引导学生交流问题时,说说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问题?
四、探究问题,深化认识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2.全班展示,预设:
问题1:科学家是如何进行试验的呢?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果?
⑴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交流: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出示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⑵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⑶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指名说:因为三次试验有相同的地方,如果反复写显得罗嗦了。
第一次试验详细介绍清楚之后,我们就能明白相同的试验条件了,所以没有必要再重复写,就应该略写。)
小结:我们今后在类似的习作中也要学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合理地安排作文的详略。
问题2:雷达的发明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发明吗?
引导学生交流:如蜻蜓----直升飞机,袋鼠----越野汽车,猪----防毒面具
五、总结全文,迁移运用
1.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书了,都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的问题,还探究解决了问题,那下面老师考考你们,能运用学到的提问题的方法,对下面这篇小短文提出几个问题吗?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2.出示《他们是茎,还是根》短文,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预设:
(1)为什么说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呢?
(2)问什么把他们叫做变态茎呢?
(3)变态茎分为哪几种呢?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变态茎呢?
(4)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是植物的根而不是茎呢?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课题
课本第72页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方法准备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一)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二)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口诀?
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7×1=77×1=7一七得七
2×7=7×2=二七()
3×7=7×3=三七()
4×7=7×4=四七()
5×7=7×5=五七()
6×7=7×6=六七()
7×7=七七()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三)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背开火车背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对7的乘法口诀。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第42页
选做题:课时特训p51/1、2、3、4
补充题:
□+◎+□=45□=()
□+◎=35◎=()
◎+○=45○=()教学整体反思学校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课本第73~75页,练习十六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教学方法准备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三七()六七()
四七()()七三十五()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4、看谁算得快。
7×2=5×7=6×7=7×5=
4×7=7×7=7×4=6×4=
7×3=2×7=6×6=5×6=
6×5=7×6=3×7=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3/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2/1、2、3、4
补充题:7×5+7=7×()=()
7×2+7×()=7×()=()
7×5-7×3=7×()=()教学整体反思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再去编制7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学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归纳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较短的教学时间,较大的思维空间,充裕的展示机会,多向的交流互动,轻松的学习氛围,高涨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我让学生通过拼摆七巧板。去发现七巧板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造成认知冲突,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口诀无法直接得出得数,这就造成了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为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我放手让学生结合图画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秘密,去积极尝试自编口诀,有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生基本知道如何去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方法优劣的问题。
3、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在介绍每一句口诀是怎么得来和怎样记忆口诀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学生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是根据乘法的意义一个一个相加得来的,还有的同学是运用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再加上1个7而得出下一句口诀的得数,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用2个7加3个7得出5个7的得数,也有的说可以用7个7减去1个7得到6个7的得数。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怎样提高编制的速度。为了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他们也会应用别的同学的经验,使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快。
4、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素材,并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为了巩固所学,我设计了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解答它的教学环节。如,我出示一首七言诗,让学生去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顺利地解决它,学生们觉得很有趣,使他们感受到:古诗里面也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的是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课前拼摆七巧板的活动,使他们都异常兴奋,以至于不能自抑,好长时间都不能将心收回,还一心扑在那神奇的七巧板上。另外,在学生独立编制口诀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没有编完的同学还不忍放手,别人介绍时,总是只顾自己写而忽视了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课题
课本第76页例2、例3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理解倍的概念。教学方法准备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游戏摆小棒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4/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3/1、2、3、4教学整体反思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过“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然后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倍”这个名字,整个环节中我试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来理解“倍”的含义,然后通过“算一算、说一说”加深对倍的认识。然而由于我的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得不太合理,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后对“倍”的理解依然模糊,从而后续的教学比较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整节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失误的地方主要有:1、设计问题时数据取得较大,不便于学生操作。2、学生学习的方法单一,“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没有很好的体现。
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课题
教材第77页例4
课时
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教学重难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教学方法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5×67×43×5
4×65×56×32×6
7×23×77×72×4
6×64×45×2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4可以说成()的()倍。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5/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4/1、
补充题:
1、想一想,填一填。
+++++=30
=()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课本第78页练习十七第4—9题
课时
第五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
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教学重难点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
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三七()四五()……
2、师生互补口令。
3.抢答
二、指导练习第4—9题。
1、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的4倍就是4个5。
2、计算。
5=()×()5=()×()
2=()×()4=()×()
7×4=()×()6×3=()×()
7=()×()7=□
6=()×()6=□
7×6+77×4-47×2+7
7×7-77+6+75×7+5
3、指导练习第7—8题。
4.看图说图意解决数学问题合唱队有多少人?5.买了多少盒白粉笔?6.先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三.小结今天学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形式达到熟记口诀。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6/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5/2、
补充题:
填一填。
小长方形表示3
那么大正方形表示()教学整体反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教材80页例5
课时
6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教学方法准备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7的5倍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的多少?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81624324048……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三八()四八()
五八()六八()七八()
八八()
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6、组织学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81页1~4题。
2、独立完成81页5题。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8/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5/1、2、3、4
补充题: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24=□×□24=□×□×□
6×6=3636=□×□36=□×□×□
教学整体反思
“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郭志刚老师的自主阅读法自己读课本上小朋友的对话,从而导入填表格的教学中,根据表格中的数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活动注重丰富有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在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所发现条件内容简单板书,避免其他学生在进行分析时,记不清数据和题意。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从为学生服务这个观念入手。
课题
课本第83页11—15题
课时
第八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
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3、填一填。(出示小黑板)
8×2=□7×3=□8×6=□2×8=□
6×7=□4×6=□5×7=□4×7=□
5×8=□8×3□8×8=□8×5=□
5×6=□7×8=□6×8=□6×4=□
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
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解决问题。应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
二、拓展练习
(补充相应的练习)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3、24=□╳□=□╳□16=□╳□=□╳□
4、6+☆+☆+☆=30☆=()
三、课堂随练。
四、课堂小结。
重点背熟8的口诀。
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49/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6/1、2、3、4
补充题:24=□╳□=□╳□16=□╳□=□╳□
6+☆+☆+☆=30☆=()
教学整体反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课本P86~87页
课时
第十课时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准备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
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1)、完成课本第86页第5题,交流改正。
(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
(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完成第8、9题,
(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工有几个3。
(2)、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并改正。
(3)、第9题,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第6、10题。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51/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58/1、2、
补充题: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
7×()<403×()<22
5×()<378×()<60
教学整体反思
在前面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后,9的乘法口诀似乎没有很大的“教头”。但仔细一琢磨,发现学生现在把前面已经背得很熟的口诀又生疏了,所以让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掌握一种快速而记忆深刻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前面我几乎没有用太多的时间,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把9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后面我开始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特征。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展了一个记忆力比赛,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速的记住9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开始仔细地观察,认真查找每个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有的说“9乘几,积就是积的十位就是几减一”;有的说“积的个位和十位的和是9”;有的说“积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就正好是另外一句口诀的积”……最后下课铃响了,还有孩子走到我身边告诉我9的乘法口诀的其他特点。
上完课后我比较担心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背一背9的乘法口诀,这样放开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但最后的课堂作业彻底的打消了我的这个担忧,孩子们的计算正确率比前面口诀的计算率更高。
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课本P87页。
课时
第十一课时练习(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教学重难点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教学方法准备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或()
(2)()()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52/1、2
选做题:课时特训p61/1、2、3、4
补充题:教学整体反思学校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课本P88~89页
课时
第十二课时乘法口诀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方法准备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53/1、2、3、4、5
选做题:课时特训p62/1、2、3、4
补充题:
6+7+8+9+10+11+12=()
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教学难点是: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我在教学《乘法口诀表》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背一背1~9的乘法口诀,由"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引导学生想象:把1~9的乘法口诀组合的一起,会是一个什么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乘法口诀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表象,并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在头脑中画一个1~9的乘法口诀表,了解乘法口诀表的规律.为下一步: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做个准备.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先让学生在4分钟内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每做一题,都是从一几得几开始依次背口诀的,不能将乘法口诀灵活运用,我就试着提示:计算时,我们在心里面想的是什么?,通过提示学生在计算时速度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也了解到,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方面还有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还要加强训练.
年级(数学)课题
课本P90页
课时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重难点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准备口诀卡片、空白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
1、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举手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2、整理乘法口诀表
(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
生:独立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
(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3、介绍“九九歌”
(1)自己从课本90页中找到答案。
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完成91页第一题。(完成后,同桌开火车对答案)
(2)分蛋糕。(91页第二题),做完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综合练习
(1)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91页第三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
(3)独立分析完成四题
3、创新练习
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54/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63/1、2、3、4
补充题:列式计算。
3个8的和: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
8的5倍:()或()。
8和7的和:()或()。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学生还乐意听,到后来就越发的不耐烦了,教学的形式不是太多样,大部分就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很是枯燥和乏味,在知识的引导方面做的也是不够,尤其表现在“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这一环节,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要多学习、多钻研的地方。
年级(数学)课题
课本P92、93页
课时
第14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
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教学方法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六个图钉
教学过程及内容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一、观察物体。
1、生: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物体,说一说一样吗?
(1)展示卡车模型的前面、后面、侧面情况让学生辨认。
(2)再展示椅子的前面、侧面、后面情况再来让学生辨认。
2、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
3、师: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听完故事,小组讨论汇报。明白了什么道理。
4、小结:观察物题时要做到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观察物体。
二、动手拼摆。
1、拼摆基本图形
(1)、用桌上的学具摆出学过的图形。
(2)、介绍自己拼摆的图形。
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拼摆组合图形
师:出示范例,摆出一个图形,(课本93页图案)
(1)、生认真观察发现。
(2)、小组合作用最少的小棒,摆出最多的图形,看谁的办法最巧妙。
(3)、展评学生作业。
3、量一量、画一画
(1)、学生制作活动角。同时玩一玩,玩时能发现什么?
(2)、按要求转出角。小组讨论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
(3)、让学生用活动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角。
三、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玩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
预习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55/1、2
选做题:课时特训p64/1、2、3、4
补充题:在家自己练习摆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多少根火柴?
教学整体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九)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相对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一、情境导入
1.读一读,并说一说每一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16÷4=4 20÷5=4 18÷6=3
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活动激趣:
教师拿出8朵小红花给同学们看,并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把这些小红花分给一些同学,每位同学分2朵,可以分给几位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教师把小红花先拿2朵分给一位同学,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拿出2朵分给另一位同学,直到把最后2朵小红花分给第四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位同学?”
学生观察得出:8朵小红花,每位同学分2朵,可以分给4位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4页例5。
师:现在小熊猫要分竹笋,你们能帮它分一分吗?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名学生到讲桌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份4个)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指导算式的写法。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20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个,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教师巡视,对写错的学生做个别指导并请学生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
(2)让学生说一说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20个竹笋,每份4个,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师:除法算式和加减法一样,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20 ÷ 4 = 5
…… …
被除数 除数 商
出示除法算式21÷7=3,25÷5=5,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这两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还认识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12个)
完成练习:
每份2个,分成()份。
12÷()=()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分成了多少份?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2.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后思考】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通过平均分的等分活动建立了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动手操作,明确包含也是一种平均分活动,同样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学生在根据平均分的包含活动写除法算式时,会有冲突,写成20÷4=5或20÷5=4。我借助情境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此过程,分析并处理了该问题,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应该写在等号的右边,在理解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和除法的联系,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同时为以后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升,加深印象,学会用户对表示数。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4教学过程
4.1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马上就要国庆节放假了,老师想邀请几个同学到我家里玩,你们谁想去?好,那我告诉你们地址,可要记好了,我家住在301室。你们能找到吗?为什么?
2、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3、学生说一说自己家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和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激情引入
展示昨天中国贫穷落后和今天中国富裕强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引入新课。
2.自主探究纳税的知识。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看书探究。
(1)什么是纳税?
(2)纳税的作用是什么?
(3)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4)什么叫应纳税额?
(5)什么叫税率?
3.学生归纳汇总,教师点拨。
三、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例3,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3、让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总结归纳求应纳税额的方法。
四、巩固拓展练习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 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判断对错。
4、增强纳税意识,从我做起!让学生说说他们应该为纳税做些什么?
5、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6、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
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20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万元?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第14页第6、7、8题。
2、回家和家长说说纳税的有关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九)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
2.发展和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复习复习时安排了三道小题,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信息做好铺垫,使学生可以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轻松体会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 的。第二层次--新课新课教学分3步进行:1.在手脑并用中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2.在数形结合中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3.在检查讨论中完善分数 除以整数的方法。第三层次--练习教学中,先进行仿练,再进行开放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经历了前一章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情况不一致,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2.10%)。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5000×2.10%×2=210(元) 5000×(1+2.10%×2)
=5000×1.042
5000+210=5210(元) =5210(元)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8000×2.75%×3=660(元)
8000+660=8660(元)
答:张爷爷可得到660元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8660元。
2.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需要交1%的汇费。汇费是多少元?
2000×1%=20(元)
答:汇费是20元。
3.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为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付款。
(1)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
32×96%=30.72(万元)
答: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30.72万元。
(2)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307200×1.5%=4608(元)
答:契税是4608元。
五、课堂总结
1.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计算到期时取回的钱的方法:可以用本金加
利息计算,也可以转化为“求比一个数多百
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来解答。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第12题。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七、教学板书
利率
1.利息求法: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到期取回总钱数的求法: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在农业收成中,用来表示农业收成增减情况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到“成数”。
2.生活中你见过成数吗?
3.老师这有一条关于成数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
1.成数的含义。
(1)你找到信息中的成数了吗?
(2)你知道“二成”表示什么意思?
(3)三成是几分之几?八成呢?
(4)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成数吗?
(5)出示课件:成数的概念。
(6)请同学们举出衣柜成数的例子,并把它改写成分数、百分数。
(7)练习:
①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七成五= 五成= 四成= 四成三= 六成=
②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 80%= 30%=
③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今年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今年我省粮食比去年增产四成五。
2.解决实际问题。
(1)看来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成数,而且掌握了成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有关成数的问题,好吗?
(2)教学例2
①指名读题。
②你认为哪个条件最关键?
③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④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两种方法)
⑤做这样的成数问题要注意什么?
3.做一做。
(1)你找到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上一年指的是哪一年?
(3)独立解答。
(4)这道题语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三)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数学书P9的知识,请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提出来。
(四)拓展应用
2.电视机售价。
3.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3万辆,比上月增长3成。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
4. 王大爷的这块地去年产玉米4050千克。预计今年可产玉米多少千克?
5.一个苹果园去年产苹果6870千克。预计今年产苹果多少千克?
6.去年陈伯伯家收玉米15000千克,今年比去年多收一成五,今年收玉米多少千克?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成数
二成 = 十分之二 = 20%
方法一: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九)
教学内容: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8页--折扣。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销售的含义。
2、理解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 感受利用数学折 扣解决问题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折扣销售的含义。
2、会解决 折扣销售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出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商家打折广告.
教师:你在商场里见过这些广告吗?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呀?
学生:打5折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打6折就是按原价的60%出售;打3折就是按原价的30%出售。
教师:同学们,真棒!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广告牌,你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全场6.8折又是什么 意思?
学生:打6.8折就是按原价的68%出售。
教师:对了,同 学们,真棒。
3、爸爸和小雨想到百货商城买东西,正好商城搞促销。百货商城庆店5周年,电器打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小雨:爸爸,什么叫做“八五折”?
爸爸: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
教师小结: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打九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第8页例1 。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 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教师:先找出关键数学信息,是哪些?
学生:原价180元,打八五折出售。
教师:如何列式 子表示?
学生: 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教师:那买这辆车只花了多少元?
学生:只花了153元?
教师:那买这辆车少花了多少元?如何列式子?
学生: 180-153=27(元) 答:买这辆车 少花了27元。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教师:认真省题,找出关键数学信息,有哪些?
学生:原价160元;打九折出售;问题是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教师:真棒,那如果让你们列式子,如何解决?
学生1: 160×90%=144(元) 160-144=16(元)
学生2: 160×(1-90%)=16(元)
教师:大家说他 们解答是否正确?可以给老师解释一下你们这样列式子的用意吗?
学生:都正确了。
学生1:我先算出打折后现价要给144元,再算出原价与现价的差 价就是便宜的价钱。
学生2:我是先求出便宜了1折,再用原价乘以便宜的折扣,就可以算出便宜的价钱。
教师:同学们,真棒,那我们先做一下练习,巩固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
2、妈妈带着200元去商场看到了这样的打折信息,非常高兴,冲进 专卖店就挑选了原价500元的衣服,心里盘算着:正好钱够了。付款时,售货员却告诉妈妈200元不够,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get free 40%或者off 40%在商场打折信息中也经常看到, 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2题。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课本案例和现实举例来给学生传授销售折扣知识点,多让学生练习相关习题,让学生学会折扣销售的含义,理解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感受利用数学折扣解决问题带来的欢乐。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l.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数风流人物______披蓑衣______稍xn______风骚
冻jiāng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①《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2分)
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当鱼塘寒浅滞留着游鱼
C.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欠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场上球员个个成了防守专家,令一向善长防守的活塞一筹莫展。
B、哈顿在达尔文之前就独立形成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的观点。
C、太让人感动了,听了他的事迹,我便浮想联翩地流下了眼泪。
D、田启文也像周星驰等许多曾经的好伙伴一样,最终以分道扬镳的结局结束了10年的合作历程。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7、阅读选自《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在以后的日子里,国王经常召见我,有一天,我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他对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鄙视,与他超人的智慧不太相称。人不是躯体大头脑就聪明,相反,在动物世界中,蜜蜂、蚂蚁的勤劳、技能和名声都远远超过了一些大动物。国王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听着听着,渐渐开始对我产生了好感。他要我尽可能详实地说说英国政府的情况,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他效仿的。
(1)文段中的国王是国的国王。(1分)
(2)请你回忆一下,在后文中,国王在我向他介绍英国政府的一些情况后是如何比喻我的同胞的。请你再据此推断一下,作者写我在这个国家里的经历的用意是什么。(1+2=3分)
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北京电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1日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等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说,2006中国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李立国介绍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9、上片中词人因今追昔,借景抒情,请揣摩词人在夕阳之下的所思所想,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2分)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边诗段,完成诗后各题。(15分)
(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1、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下列读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2、惜字统领七句,请说出惜包含哪些意味。(4分)
13、赏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妙处。(3分)
1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意?(3分)
15、你同意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吗?请说明理由。(3分)
(三)阅读下边诗段,完成诗后各题。(14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6、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结构上看,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光彩。
B.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病句,既然是错误,就不可能美丽,同样,美丽也不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20、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3分)
(四)阅读文章《关注你身边的湿度》。(7分)
①所谓湿度,是指空气和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科学研究表明,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②人体是含有水份的有机体,液体占体重的60%-70%,通过热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平衡,体内一旦失水,生命则难以维系。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即可导致生病,对此,祖国传统医学称为湿邪。
③临床医生们发现,在天气潮湿的季节中,人极易患头痛、胃溃疡、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湿度过高会使人感到憋闷不爽,夏天三伏时节,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因而使人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诱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甚至会导致某些行为改变。日常生活中,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的情况下,空气湿度大,对于老弱病残者都会招致疾病。
④湿度过低对人体也不利。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得粘膜变干,出现口渴、声哑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鼻腔出血、嘴唇开裂。空气干燥还会使表皮细胞脱水,角化加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此变得粗糙起皱、开裂,有关学者认为这便是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妇女的皮肤不如江南一带女性的皮肤那么细腻光洁的主要原因。另外,湿度过低不仅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氏阳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易随粉尘一起扩散,导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哮喘、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这一点在低湿的冬季尤为突出。
⑤由此可见,时刻关注身边湿度的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可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要降低湿热的憋闷不爽感,可用湿水沐浴、喝凉茶或在通风处休息一会。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或去湿机等新型家电产品,改善小范围的湿度条件。
21、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1分)
22、请你根据第二段内容给湿邪下个定义。(2分)
23、第五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24、如果你遇到一些哮喘病或支气管炎易患者,结合这篇文章,该如何对他说呢?(2分)
三、写作(40分)
25、细读冰心的这首短诗,根据诗中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运用描写手法,以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她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1、hǔsuō逊僵
2、躬,倾倒停留不流通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4、
5、C
6、A
7、(1)大人国
(2)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种。(答案关键词:毒虫,1分)作者以此表达对英国统治阶级腐朽政治的讽刺。(2分)(意对即可)
8、去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致死3186人,损失2528亿元。(答去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得2分,致死3186人损失2528亿元各1分)
9、对去年一次欢聚的回忆,想到时光的流逝,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等。
10、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
11、C
12、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的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13、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14、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5、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6、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7马蹄春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8、比喻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19、B
20、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21、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22、湿邪就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
23、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文题的照应,再次强调湿度对人的重要影响。
24、意对即可,但须体现如下几个要点:(1)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生活环境的湿度过低;(2)如果湿度过低,要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或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或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以此来加湿。
25略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模型、方格纸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师:我这里有一张有趣的图,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苦恼)
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结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学习图1:
师:这个图形你会搭吗?出示图形:(同桌合作学习)
⑴ 教师出示同桌合作学习要求:
①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个立体图形,
②观察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画出来。
⑵ 学生活动,指名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在作业纸中。
⑶ 师:他们摆的和你们画的形状一样吗?
出示图2和图3,(要求如图1: 摆; 画)
2.比较,发现:(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师:仔细观察这三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1)师:这三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2)小组讨论: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从正面看有几层;
从正面看有几列;
从左面看有几排;
3.小结:(板书)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 P14做一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2的格子中画出
(2)集体交流结果:
生:这三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进一步强化:完成作业纸第3题(课本P16第5题)
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
⑴ 出示P16第5题图;
⑵ 独立完成;
⑶ 集体订正。
3.提炼升华:(课本P16第6题)
⑴ 请拿着小方块与家长一起研究;
⑵ 与家长汇报你们拼的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要全面观察 )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左右》教案(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左右
1、认识左右手:
教师:开学到现在已经半个学期了,何老师觉得你们写字越来越漂亮了,你们做一个写字的姿势给何老师看看。哇!姿势真好看!你们握笔的是哪个手?(右手)
请同学们举右手。
另一个手是哪个手?(左手)
请同学们举左手
【设计意图:用学生最熟悉的学习情境--握笔写字引出新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以下的课堂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2、借助左右手认识左边、右边
(1)教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边(板书:左),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边(板书:右)。
(2)教师示范伸出左手、右手。
(3)教师说左右,学生伸出相应的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平常握笔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
二、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加深认识左右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过关吗?
1、第一关:听口令做动作
(1)教师口令,全班学生做动作。
口令:摸你的左耳、摸你的右眼……
(2)教师口令,小组内一起做动作。
(3)教师口令,请个别学生做动作。
2、第二关:介绍邻居
请学生说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请个别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两个活动,可以使学生心情愉快,且使得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过程。】
3、第三关:摆一摆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摆放。
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4、第四关:完成练习卡上的练习
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的练习卡,老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进行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生活中的左右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出现左右,例如:
1、上下楼梯靠右走。
2、敬队礼时用右手。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部分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教案(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9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口算下面各题。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
36÷3= 360÷9=
80÷4= 300÷6=
2400÷6= 42÷2=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 386÷4=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节假日,小丽一家三口出去游玩,要在宾馆住三天,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帮帮他们吗?
生:能!
1、初步学习估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了住宿3天一共花了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
师:你真会读题目!仔细观察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问我们“大约”多少钱。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大约”是什么意思呢?
生:大概、差不多、估计…….
师:所以我们是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的!谁会列式?
生1:267÷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呢?
生1:把26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会估算吗?
生:会!
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算一算,算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能把你的算法分享给大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生1: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267÷3≈100(元)
生2: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267÷3≈90(元)
生3:……….(方法合理均可)
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几种方法均正确,事实上估算方法具有多样性(师板书)。
师:那你们觉得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呢?
生1:比90元少,因为每天90元3天就是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90元少。
师:说的真棒!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比80元多还是少呢?
生1:比80元多。因为每天80元3天就是240元,而实际花267元,所以比80元多。
师:你真会想!说的很有道理!
2、在练习中总结估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练习(估一估)
208÷5≈ 124÷3≈ 82÷9≈ 23÷6≈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自己试着做一做
指名学生回答做法,师帮忙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的是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估算的(想一想什么数与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用估算的方法很简单的帮小丽解决了问题,也正确的回答出老师刚才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的就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三、课堂练习
1、学校合唱队为4名男队员购置演出服共用去388元,每套演出服大约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
2、
(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作业:第31页练习六,第2题、第3题。
板书
除法的估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乘法,但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学生与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读“乘于”,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强调读“乘”。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2.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四、随堂练习: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5/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24/1、2、3、
补充题:1、分一分下面星星,并用乘法表示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教后整体反思: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第2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5×3=15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6/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25、26/1、2、3、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练习课(一)
第3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练习本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三、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7、/1、2、3、
选做题:课时特训p26/1、2、3、4
补充题: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3+3+2+1=()×()
8+4+4+4+4=()×()课后反思: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练习课(二)
第4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二、读一读。
4×56×35×23×4
三、看图写算式
★★★★★★★★★★★★
算式是()×()
读作()乘()
◆◆◆◆◆◆◆◆◆◆
算式是()×()
读作()乘()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7/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27/1、2、3、4
补充题: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一个加数是9,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
5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5×1=5)
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5=102×5=10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5=155×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5=204×5=205×4=20四五二十
2)20+5=255×5=25五五二十五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
()()()()
()()()()
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5+5+5+5=□×□
6×3=□+□+□=□+□+□+□+□+□
4×5=□+□+□+□+□=□+□+□+□
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五、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8/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28/1、2、3、4
补充题:一共多少元?
5角5角5角5角
()×()=()角=()元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新教材对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作了较大的改进,由于学生已经有五个五个数数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能较好地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如: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小手引入,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思维过程的教学,在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画小伞,5根一把,直观上认识几个5相加是几,并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写乘法算式时和编乘法口诀时,带着学生一个一个解决,逐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口诀的意思。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更侧重让他们讨论怎样记更快更牢,忘了下一句怎么办。孩子们很会想办法,记的效果也很好。
吴兴区学校白雀(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5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6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2.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一、一、复习旧知
1.对口令
一五()()()()一十四五()()
三五()()()()二十五二五()()?
学生模仿,同桌同学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
2.写乘法算式
正正()×()=()
正正正()×()=()
正正正正()×()=()
3.填口决。
三五()()()()一十四五()()
五五()()()()二十五二五()()
4.计算
5×35×11×55×55×24×55×42×5
5.看图写算式。
△△△△△△
△△△△△△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二五()
四五()
三、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29/1、2、3、
选做题:课时特训p29/1、2、3、4
补充题:找规律,填一填。
(1)3,6,9,(),()
(2)1,4,9,(),()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口诀教学的起始课,为了使学生掌握5的乘法口诀,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必要性,教学时,我先通过与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激起学生想学乘法口诀的欲望。从而达到探索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目的。强化学生对几个5相加是几的感知,抓住知识的衔接点,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
整个学习过程坚持直观性原则,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动手实践和讨论、交流,边操作边编口诀,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师板书。“2×l=2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
二二得四4×5=205×4=20四五二十。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
3、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板书:1×4=44×1=42×4=84×2=83×4=124×3=12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板书
设计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0/1、2、3、4、5
选做题:课时特训p30-31/1、2、3、4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教学2、3、4、6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有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没有对编乘法口诀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对照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对口诀进行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行记忆。
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错。我没有按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而是举了个:我们每人都有2只手的例子。课堂上学生学的十分到位。最后让学生自学例2、例3的情境图巩固加深理解,效果很好。因为对乘法意义教学比较到位,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又比较注重学生对图、口诀、算式的理解,既对几个几相加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阻力很小,学生对“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4人,一共多少人?”和“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能够准确在进行列式。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理解加数中加数和相同轨数的个数与乘法中因数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摆图开写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其次,注重课堂的调控。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我把教师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放手让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这样,因为教师讲解的是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听得也比较专心,而竞赛、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经会背口诀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不会背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激励下也能迅速提高。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8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3.填一填
5×3=★◆×5=10●×5=25■×2=104×◎=20
1×5=□△×5=15☆×5=20◇×◆=255×★=30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三、课堂随练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1/1、2、3、4
补充题: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
乘加和乘减第9课时/共13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板书
设计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2/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32/1、2、3
补充题: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口×口-口
7+5=口×口+口=口×口-口
9+7=口×口+2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乘加和乘减是对乘法的再深入学习过程,学生虽然能很容易地背出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列出相关的乘法算式,但对于这部分新知识,学生一时之间还难以接受,“为什么乘法后面还有加法(或减法)?”他们的思维是简单的,还停留在潜意识的思考面上,使得不能很及时地巩固,致使在碰到相似的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对于加减乘三种计算方法混合在一起,不能分清计算顺序:如2+2×5,有部分孩子的得数是20,习惯性地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因此在平时应该重视运算顺序的训练。
(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第10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2+2+2
5+5+5+5+53+3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a)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b)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
五、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3/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33/1、2、3、4
补充题:一共有几支铅笔?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6的乘法口诀
第11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十五三()十二()四得八
()四十六四()二十()五一十
()三得九五()二十五()三得六
3.写出乘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
(2)4乘以5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二、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
鱼(条)
1
2
3
4
5
6
(个)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6=66×1=62×6=126×2=123×6=18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1×6=66×1=6一六得六
2×6=126×2=12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6×3=18三六十八
4×6=246×4=24四六二十四
5×6=306×5=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
三、巩固练习
l.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
(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5.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四、随堂练习: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4/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36/1、2、3、4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既发展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本课中给学生创设了金鱼吐水泡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金鱼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然后再让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再如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先设计了“把口诀补充完整”“算出得数并说出那句口诀”的练习,再设计“课程表给我的信息”的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师生、小组、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6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12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要求学生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给学生提?
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7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三.、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2)6+6+6+6+5可以写成6×5+5。()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2/1、2、3、4
选做题:课时特训p37/1、2、3、4
补充题:
1.已知△×△=25△+□=13
求△+△=()□=()
2.已知□+○=9□×○=18
求□=()○=()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整理和复习
第13课时/共13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四、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必做题:课堂作业本p36/1、2、3、4p37/1、2、3、
选做题:课时特训p39/1、2、3p40/1、2、3、4
补充题:
根据得数写乘法算式。
6=()×()=()×()=()×()=()×()
12=()×()=()×()=()×()=()×()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书信及演讲稿》范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美术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23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