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接触了能源这个大家族,并且了解的太阳能与核能的有关知识。现在我问同学:是不是人类一开始就能像现在一样能够这样充分利用太阳能与核能等自然能源呢?
学生:不是
教师:对,人类利用能源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因此人类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能源必须要不断进行能量转化技术改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能源革命。
2、进行新课
一、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师:人类历史上在能量转化方面有几次大的技术革命,这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现在同学们翻到课本138面,你们阅读一下有关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沿着能源革命的轨迹来看一看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学生阅读,老师板书〈能源革命、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生看完书,老师讲解
1要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做图16.4-1,并将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
教师:这图表示的是远古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2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能源革命.老师加些有关人工取火的故事
3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老师讲些这时期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各种新型热机和有关事例,并讲解学生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使用电能?
4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老师讲些现在我们利用核能发电的先进技术与优势.
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我们还常说要节约能源呢?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141面做好这里的想想做做,将图16.4-7排好序,同桌间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学生标出课本图16.4-7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后,问学生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后向学生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板书: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这里要向学生强调能量的转化、转移是有方向的,比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冷;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
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初步认识就可以了,不要深究。
三、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1)、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效率的可能方法。
答案:汽车发动机使燃料内能的一部分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另一部分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空中白白损失掉了,提高效率的方法一是改进发动机使尽可能多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另一方法是把散发的热量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2)、调查本地历史上火灾发生的事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讨论如何防止火灾.
(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能措施.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STS)
板书设计
四、能源革命
一、进步的阶梯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能源:太阳能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
2、取火:自然火—人工火有方向性的。不是什么能量都
3、机:柴薪—化石能源可以用的
4、堆:核能
延伸阅读
平面镜 —— 初中物理第四册教案
四、平面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仲沛东,葛志华,彭荣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蒋志娟,毕云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具准备:
演示器械、平面镜、潜望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课堂实验
1.学生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P67“做一做”的实验。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桌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相同的粉笔A、B。
实验步骤:
①移动玻璃板后的粉笔B,使它与粉笔A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粉笔B的位置就是粉笔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②移开粉笔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粉笔的像?
得出结论: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提问:(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2.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①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粉笔)的大小;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粉笔A和粉笔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的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三、讲授新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举例并演示: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如课本P68图3-39)
(课本P68图3-39)
教师补充说明:物体与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上表示,其实是关于表示镜面的直线成轴对称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一些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例
平面镜的应用:
1.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3.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学生看课本P69,并思考,举例)
教师说明: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平面镜。
(适当涉及“光污染”的有关实例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联系课本P70“生活、物理、社会”对凹面镜与凸面镜的知识稍做讲解。
(2)学生思考与作业P70“WWW”中的题目。并完成《学习指导》、《课课练》上的相应习题。
(3)预习“光的反射有关知识”。
第四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
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6.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未来的理想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1.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2.在你生活的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四册平面镜
四、平面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仲沛东,葛志华,彭荣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蒋志娟,毕云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具准备:
演示器械、平面镜、潜望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课堂实验
1.学生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P67“做一做”的实验。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桌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相同的粉笔A、B。
实验步骤:
①移动玻璃板后的粉笔B,使它与粉笔A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粉笔B的位置就是粉笔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②移开粉笔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粉笔的像?
得出结论: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提问:(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2.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①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粉笔)的大小;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粉笔A和粉笔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的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三、讲授新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举例并演示: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如课本P68图3-39)
(课本P68图3-39)
教师补充说明:物体与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上表示,其实是关于表示镜面的直线成轴对称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一些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例
平面镜的应用:
1.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3.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学生看课本P69,并思考,举例)
教师说明: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平面镜。
(适当涉及“光污染”的有关实例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联系课本P70“生活、物理、社会”对凹面镜与凸面镜的知识稍做讲解。
(2)学生思考与作业P70“WWW”中的题目。并完成《学习指导》、《课课练》上的相应习题。
(3)预习“光的反射有关知识”。
文章来源://m.jab88.com/j/34637.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平面镜 —— 初中物理第四册教案 四、平面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仲沛东,葛志华,彭荣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蒋志娟,毕云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 - 第四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10-21
- 第四册 认识路线 ,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四册 认识路线 ,”,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 认识小学教案 05-24
-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四单元教案 13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04-17
最新更新
更多-
《相信未来》说课稿2 《相信未来》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我将在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以读... - 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小结
-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三、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 小学教学教案 10-27
- 第四册平面镜
- 甲烷教案 第五章烃 第一节甲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从而提高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取代反应... 高中教案教案 10-27
- 小学四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练习题:上册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四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练习题向大家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ǐcāoɡuójì...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10-27
- 高二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案二 高二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 2.由简单的单体写出缩聚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简式。 3.由简单的聚合物结构简式分析出它的单体。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10-27
- 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 高中历史选修二教案 10-27
- 冀教版第一册《我想知道》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孩子的眼睛里藏着无穷的问号。本课教学是在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课文时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中自得,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写田字...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案 10-27
- 《平分生命》教材理解 读罢《平分生命》这篇微型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男孩对妹妹的爱,是那样的深切,那样的无私。他说:那就是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本文的主人公男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便是他无私的爱...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10-27
- 物体的惯性教案 课题:惯性现象.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节知识... 小学健康的教案 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