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知识点
知识点
1.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练习题
24+(8-4)=____23+(9-8)=____40-(2+8)=____
32-(4+6)=____72-(9-5)=____66-(4+6)=____
39-(4+5)=____89-(7-5)=____63+(3+7)=____
8+(50-6)=____4+(23+42)=____60+(30-7)=____
参考答案
24+(8-4)=_28_23+(9-8)=_24_40-(2+8)=_30_
32-(4+6)=_22_72-(9-5)=_68_66-(4+6)=_56_
39-(4+5)=_30_89-(7-5)=_86_63+(3+7)=_73_
8+(50-6)=_52_4+(23+42)=_69_60+(30-7)=_83_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
【分类知识点】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课后练习题】
3+9=15-6=4+8=17-8=3+6=12-0=4+5=7+4=9+1=18-6=20-9=21-9=
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得数是12得数是9得数是9和12之间的数
个数
(1)(2)
加法算式减法算式
个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知识点归纳
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强调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重点指导竖式的计算,并理解“借一作十”的含义。
3.根据主题图会进行比较合理的估算。
小小运动会
【知识点】
1、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小小运动会,综合复习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和图形的认识。
2、能利用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8.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一)》知识点归纳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才是计算的结果。
3、应用方法熟练的进行口算。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
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计算,明白列竖式的方法,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使学生能够在正确列出算式后进行准确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知识点】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练习题】
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2、时针走一格是小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
请你画出下面的时间。
1、早晨6时起床。
2、下午5时半放学。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领域分类
内容
数
与
代
数
知识
与
技能
·认识20以内的数;
·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
·认识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解决问题
·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
空间
与
图形
知识
与技能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
问题
·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统
计
知识
与
技能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象形统计图;
·简单统计表。
解决
问题
·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表示整理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实践与
综合应用
·大家来锻炼(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迎新年(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学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四、分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点: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五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六、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七加减法(二)
(一)本单位知识网络:
(一)各课知识点: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八、认识钟表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知识点: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
知识点:
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部编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天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练习题
一、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9里面有1个()和9个()。
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6.15=7+(),5+8=()+5,13-()=10。
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
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
二、在()里填上“”、“”、“=”或“+”、“-”。
11()6=17,17()8=9,7+6()13,7-2()4。
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648111820
四、把左边的7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
●●●●●●●●●●●
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六、应用题
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
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
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
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
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
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上述知识点判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如果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课后练习题】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公式知识点归纳》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53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