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20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知,引入新知
1、认读词语:
搬背拉躲躺
乘凉唱歌睡觉过冬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神气
2、提问,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年龄这么小,读书的本领可真大。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到了冬天,有的蝈蝈死了,有的哭了?
*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
*为什么蚂蚁在夏天要搬粮食?……
这些问题也是老师想问大家的,咱们就一起认真读书,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二、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一)学习第三小节
1、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和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看图,说一说。
蚂蚁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
蝈蝈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
2、这是课文哪一小节写的?出示第三小节。
(1)应该怎么读?自由读。
指名生读课文。评议。
(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读得最有感情?
你觉得还有哪个词要读得有感情?带领大家读读这个词好吗?)
指导读好““呼呼地”、“装满”、“又冷又饿”
(2)理解“神气”的意思。(神气就是很得意、很骄傲。)
你能做个“神气”的样子给大家看吗?(学生表演)
“神气不起来”又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表演)
3、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过渡: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活呢?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季节?蚂蚁和蝈蝈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第一、二小节。思考。
出示:
一群蚂蚁在______。他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个个___________。
蝈蝈躺在大树下______。他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个个___________。
指名说。
3、现在,你一定知道了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活。
同桌讨论。
汇报。
用“因为在夏天,所以到了冬天
。”的句式练说。
*因为蚂蚁在夏天很辛苦地搬粮食,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了。
你从哪个词知道蚂蚁很辛苦?(满头大汗)
天气那么热,小小的蚂蚁却在搬那么重的粮食,多吃力呀!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
齐读第一段,好好地夸夸他们吧!
*因为蝈蝈在夏天偷懒,乘凉、睡觉、唱歌,所以到了冬天又冷又饿。
理解“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蝈蝈看到蚂蚁在搬粮食,还嘲笑蚂蚁呢!他们怎么笑蚂蚁?
(哈哈!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冬天还远着呢,现在搬粮食还太早。
搬粮食多累,还不如和我们一起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再读第三小节,深入体会。
其实,真正的傻瓜是谁?
再次齐读第三小节。体会冬天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结果。
三、总结全文,背诵积累
1、学到这里,你想分别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
总结:对!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幸福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更甜蜜的生活。
2.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3、这么好听的故事能把它背下来吗?
指导看图背诵。
四、拓展延伸
1.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怎么做呢?
2.齐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升华情感。
五、作业:
1、填空:
又(冷)又(饿)又()又()又()又()
又()又()又()又()又()又()
2、指导用“有的……有的……”说话。
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
大扫除时,
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
选择一句写下来。
板书:20、蚂蚁和蝈蝈
夏天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舒服过冬又冷又饿
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本课是第二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为主要教学形式,采取看看、说说、读读、演演等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以图片示之,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每个孩子都有评价他人和被评价的权利。“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读得最有感情?”“你觉得还有哪个词要读得有感情?带领大家读读这个词好吗?”或赞赏或提出异议。这样不仅能刺激孩子的读书欲,而且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1、课始,我就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读书有目的,有收获。
2、理解“神气”“神气不起来”等词,让学生表演,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留下鲜明印象。
3、由于我采用倒叙方式,先学习结果(第三节),再学习原因(第一、二节),我估计学生难以一下子进入文本,深入感悟,所以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话“蚂蚁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蝈蝈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把图意说清楚、说完整,这样容易进入文本、理解文本(第三节),还不局限于文本的语言,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本篇文章的情境适合学生发展想象。
如:教学第二节时,提问: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故事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通过提问: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抓住典型语言,用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地说、准确地说、生动地说,使语言积累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蚂蚁和蝈蝈》课堂后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蝈蝈冻得瑟瑟发抖,他们有的躺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呻吟;有的捂着肚子直喊饿;有的边哭边说:“我以后再也不那么懒惰了,夏天不准备好粮食真是后患无穷啊!”怎么办?怎么办?正在这时候,善良的小蚂蚁毫不吝啬地将粮食借给了蝈蝈,但也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下次可别光玩啊!不然,明年冬天,你们又会挨饿啦!蝈蝈狠狠地点了点头。
夏天又来了,天气真热啊!太阳公公用最强烈的光照射大地。小草小花都低下了头。蝈蝈们可不怕热。他们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出去找粮食、运粮食。有的抬、有的扛、有的拉、有的推……汗水不停地从脸上往下流,可他们毫不在乎,直到把粮食安安稳稳地送到家里。他们忙碌的景象被正在搬粮食的小蚂蚁看见了,他们竖起大拇指,用赞许的口吻说:“真是一群勤劳的蝈蝈呀!”
冬天到了,西北风又刮起来了,呼啦啦的风把黄叶刮下了树枝,把小鸟催回了巢,把小动物们赶回自己的家。这回,蝈蝈们高高兴兴地围坐在家里。从装满粮食的仓库中拿出(语文
课堂网)可口的食物,又吃又玩,一片热闹的景象。现在,他们牢牢地记住了:只有辛勤地劳动,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蚂蚁和蝈蝈夏天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冬天不同处境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生齐读课题。
2、最近,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有的就穿起了短袖(语文课堂
网)和裙子,是的,现在已经到了——[板书:夏天]。再往后啊,这天气还会越来越热,等到大热天,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时,你会觉得——
(),这时,你特别想——()。
3、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评读:你读得有点热了,谁还能读得更热!——真不错,你把夏天热得不得了的感觉读出来了!一起来学学!齐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
(一)夏天的蚂蚁。
1、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语
文课堂网)
2、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1)不错,你会用“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图,还有的蚂蚁——(推)。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
3)想想看,这后面的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呀?——(抱、扛、拎……)
是啊,没有一只蚂蚁在休息,个个都在卖力地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
3、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粮食。
[出示:蚂蚁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推,有的抱,有的扛,有的拎……]
1)老师读,小朋友们在下面表演。
2)这次,大家一边看大屏幕读,一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谁来接着把蚂蚁又累又饿的样子读出来。[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评读:这只蚂蚁刚开始背,还没怎么出汗。谁再来读?——这只蚂蚁干得真吃力,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把了!——谁再来象他这样读?——齐读。
5、能不能把整个第一自然段都读好了?[出示第一自然段]
6、天这么热,小蚂蚁还在这么起劲地干活,想不想夸夸他们?
(二)夏天的蝈蝈。
1、正当小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蝈蝈上哪儿去了?(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不但不夸蚂蚁,反而笑他们是——(傻瓜)。
[播放蝈蝈乘凉动画]瞧,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有的弹琴……)看看,一个个多会享受呀!
2、[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来读这句话?——能不能再神气一点、轻松一点?
3、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一边自己这样快活着,一边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吗?
这只唱歌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旁边这只弹琴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还有那只躺着睡觉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4、你们看看,这几只蝈蝈不仅自己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而且还笑话别人是傻瓜。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蝈蝈自由自在、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板书: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一个人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6、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二、冬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处境。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蚂蚁继续搬着他们的粮食,蝈蝈呢,还是自由自在地过着每一天,很快冬天到了,[板书:冬天]你听——[播放风声]
你听到了什么?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你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冷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封面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你们看,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雪下得很大,蚂蚁们围在火炉旁,有的吃着香喷喷的饼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说有笑,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谁来读?——齐读。
3、再看看这时候蝈蝈怎么样了?[出示封面图: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你看,这只蝈蝈哭得多伤心啊,他一边哭可能会一边说些什么?
他现在要是想起蚂蚁夏天搬粮食的情景,还会笑他们是傻瓜吗?
你能把蝈蝈这时伤心、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这个时候,蝈蝈和蚂蚁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不一样啊![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小朋友,为什么到了冬天,蚂蚁过得舒舒服服[板书:舒舒服服],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呢[板书:又冷又饿]?指名说。
6、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二、小结。
1、[出示封面图][看板书完成箭头]小朋友,在夏天不肯劳动,成天自由自在的蝈蝈,到了冬天就——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而在夏天不怕吃苦,辛勤劳动的蚂蚁,到了冬天就过上了——舒服、幸福的日子。所以啊,——[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齐读。
2、课文学完了,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更想和谁交朋友?
板书设计:
20、蚂蚁和蝈蝈
满头大汗(夏天)自由自在
舒舒服服(冬天)又冷又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生活习性。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神态描写十分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另外课文内容和插图都很生动,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
设计思路:
运用课件,观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苦;理解文本——看蝈蝈乘凉的图片,感受蝈蝈的懒惰;听一听呼呼的北风,感受冬天的寒冷;在形象、富有生趣的过程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始终处在积极状态,带着感情主动走进文本,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拟用两课时完成,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可是,他们还不想急着和你们见面,想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好吗?
2、(逐一出示谜面)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蚂蚁和蝈蝈的外形及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印象]
3、(出示词语:蚂蚁、蝈蝈)
4、过度: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读了第20课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1)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
(3)给课文编好小节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乘凉冬天又冷又饿
搬粮食刮起来洞里
自由自在呼呼地满头大汗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不然的话往往就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检查自读时,先读准生字词,再读课文,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
2、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3、指名回答: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相机出示“蚂蚁搬粮食图”
4、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播放动画)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师指板书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觉得它们干得怎么样啊?(板书:满头大汗)。
5、全班配上动作朗读第1小节。
[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补充蚂蚁搬粮食的其他方法,从而积累了一系列动词。最后,老师在小结中将这些动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起来,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句式的积累与强化]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吗?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请大家再仔细的观察图画,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
(相机板书:开心、幸福等词语)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那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蝈蝈过冬图: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他们的表现,想象一下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4、齐读第3小节。
5、(出示夏天、冬天的对比图)小朋友们,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最后,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用补充的句式练习说话,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补充的句式也在无形中与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构段方式对应,进行“有的……有的……”句式的浅层训练,虽然这还不是一年级学生训练的要求和重点]
7、、总结课文
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小朋友们,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粮冷
2、教学新偏旁“米”(比较与“米”的不同之处)
3、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拆字法等)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粮:右半部分不要忘一点
冷: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今”
4、学生书空生字。
5、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6、给生字“开花”(组词)
7、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这两个字。
附:板书
20.蚂蚁和蝈蝈
夏天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开心、幸福又冷又饿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有感于《蚂蚁和蝈蝈》教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电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交流,在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一只忙于搬粮食的蚂蚁,和一只在大树下悠然自得地在大树下乘凉的蝈蝈,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学习课文中,我将“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设成中心句,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是傻瓜?(2)蚂蚁到底是不是傻瓜?围绕“傻瓜”一词读课文,找句子,展开讨论。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蝈蝈又冷又饿,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通过这样填空式的说话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后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训练:转眼间,夏天又到了,如果你是那些活下来的蝈蝈,你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由于在读课文、找句子讨论这一环节中,学生发挥得有些过,教师没有及时地收住,教学环节不够及凑,因此课堂上的背诵表演这一环节只能放弃了。有些遗憾
说话训练中把规范的句式传授给学生,引领他们学会使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力手段。当堂练习背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因为文本相对简单,又充满童趣。而孩子们又喜欢读这些文章,加之他们的积累很少,就更显得背诵的必要了。当堂背诵,既是引领孩子掌握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由课文〈蚂蚁和蝈蝈〉想到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如果面对生与死,你会选择什么?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火灾,对于人类而言,那也绝对是可怕的。前一段时间听消防队的教官降到火灾,说道很多人不是烧死的,而是因为拥堵,被踩踏而死的,心中便有一种悲哀。
面对灭顶之灾,渺小的蚂蚁们却让人瞠目结舌,他们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节课。从“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到“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死者已矣,但却有了生。而生则又是死付出的。死,是为了生。面对肆虐的火,一部分蚂蚁被灼焦,肝胆俱裂,但蚁团却不见缩小,它们致死也没有松动,没有退让。那“河面上升腾起的一层层薄薄的烟雾”便是他们不朽魂灵的升华。
想到了不久前的殷雪梅老师,她是英雄,她更是一位普通教师,我想,她的这种行为,使任何教师都会去做的。她想死吗?肯定不想。自己不想,也不想学生死,于是普通人变成了英雄。我宁愿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英雄,更希望不需要有这样的英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应当珍惜。
善待生命,但在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付出,这便是英雄。
幸福是什么?夏天真热,蝈蝈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他们以为,那就是幸福。
烈日下的蚂蚁在搬运粮食,个个满头大汗,蝈蝈们说,那是傻瓜。
幸福是什么?冬天真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又冷又饿的蝈蝈们却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简洁明快的故事告诉我们很朴素的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教材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说,简单而有效,文中横纵对比,不难让孩子们领悟文字中的真谛:
夏天的蝈蝈的自由自在与夏天的蚂蚁的满头大汗对比;
冬天蝈蝈的又冷又饿与冬天蚂蚁的“躺”着过冬对比;
夏日、冬日的蚂蚁、蝈蝈的纵向对比。
课文一共7个生字,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地渗透到课堂中,使我们的课堂能动手又动嘴,可以设计如下包含了5个生字的板书:
蚂蚁和蝈蝈
夏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躺装满粮食又冷又饿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像低年级的课,一定要把理解定位到恰当的程度,不能喧宾夺主,我以为,低年级的理解也同时体现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之上,学生能把课文读好了,就是理解了课文内容,此外,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教者的教学来达到这一目标,值得关注。
正如教材说明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我们必须把这三项任务落实到位,尤其是识字、写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课课都要落实的任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习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蚂蚁和蝈蝈》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材简析:
《蚂蚁与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躲在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安然越冬,蝈蝈又冷又饿的对比描写,深刻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文章充满童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全文共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进行描写。课文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4、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会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我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重感悟、重体验。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量“弹性化”,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
五、设计思路:
1、在《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在看动画、听声音、学动作等过程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运用电教手段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汉字,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依照本理念,设计教学过程。
2、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运用课件——观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并戴头饰演一演——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苦,理解文本——看蝈蝈乘凉的图片,感受蝈蝈的懒惰——听一听,学一学呼呼的北风,感受冬天的寒冷——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大家看:读准了这些词语,这美丽的红花就属于你啦——去掉拼音还能读好吗?真聪明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复习学过的词语,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词语的积极性,激化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继续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精读训练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是的,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热)是的,出示句子:夏天真热。是呀,天气可热了!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搬粮食”加上小圆点。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相机点“背、拉”。
3、小朋友说的真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蚂蚁学学他们搬粮食的样子吧!我来问问你,小蚂蚁,你是用什么方法搬粮食的呀!你们搬粮食的方法可真多。
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
4、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5、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习语言文字,营造气氛让学生学一学小蚂蚁搬粮食,看看小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主动接触课文。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读懂课文,真切的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另外学生整体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表演不再留于形式。)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板书),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看,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
。指导朗读词语——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3、真好!看了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的更好的。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板书),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蝈蝈是怎么认为的呢?点红“傻瓜”,是的,他们都在笑蚂蚁!他们为什么笑呀!是觉得搬粮食好玩吗?
5、刚才我们做了勤劳的蚂蚁,下面我们也来做做蝈蝈吧,你们是怎么笑话蚂蚁的呢?学学他们说的话,可以加上动作。和同桌说说,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由“图”入手,图文结合,理解语言文字。让学生带着画面从多角度将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将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可爱。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愉快的学习中去,不仅进行了语文思维训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加深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
天可真冷啊,想象一下“天可真冷啊”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并模仿西北风呼呼的声音。
那么谁能把冬天的寒冷用朗读表现出来?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3、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指名交流:相机学习蚂蚁:是的,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4、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我们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是的,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怎么神气的?那他们为什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呢?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看看图,说说话,读读句子,使静态的语言变成了一连串鲜活生动的画面,实实在在的进行语言训练,促进让学生动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齐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整体——部分——整体,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道理通过蚂蚁的嘴告诉给小朋友,远比老师直接传递要好。)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引发学生探究、争论的兴趣,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向书本挑战,在问题讨论中展示个体的风采。)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宽容,要有爱心,要善于伸出友谊之手。)
四、展开想象,延续热情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么?
(画一画,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再造性的作画,编故事,不仅仅是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是培养了他们读书的热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蚂蚁图片:谁想和蚂蚁交朋友的?读出藏在后面的词语,勤劳的小蚂蚁就和你交朋友。
2、今天我们来记这两个生字,出示生字。看笔顺表,和同桌说说这些生字的笔顺。
3、谁来当小老师教我们记这些生字?教师范写“粮”、“呼”,指导写进田字格。
4、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看准横竖中线。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创造和蚂蚁交朋友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蚂蚁(mayi)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蚂”和“蚁”都是第三声。当两个第三声在一起时,第一个字要读得像阳平。教者示范。领读。
再板书:蝈蝈(guoguo)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重叠式的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教者示范。领读。
最后用彩色粉笔写“和”,问:从“和”字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事?这件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小小组交流:读了第一遍后,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的停顿。
3.全文一共三个自然段,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第二自然段写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笑蚂蚁是傻;第三自然段写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结果。
4.学生提出本课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
洞里又冷又饿躲乘凉刮风
躺装饿
(1)自主拼读,读准字音,互相检查。
(2)小小组交流;机警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教者检查“自由自在”的意思。
讲:“自在”也是“自由”的意思。“自由自在”讲的是很自由,一点儿不受拘束。
(4)用生字口头组词:
汗()冬()由()冷()
(5)互相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5.读读、记记、写写生字词。
同桌互报词语听写,订正。
6.自由读课文,质疑。
三、作业
1.组词。
冬()乎()玩()元()
东()呼()完()原()
2.看课文插图,结合朗读课文,说说两幅插图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二、精读训练
1.讨论:书上几幅插图的内容,从事情发生的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什么?
(1)自由看通版图,自由练说。
指名当众说图意。
(2)仔细观察另外两幅插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什么内容?
2.课文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A.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B.这时,蚂蚁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
(板书:搬粮食蚂蚁夏天背拉满头大汗)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蚂蚁的表现。(板书:勤)
(3)用赞扬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突出重音:真、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问:这一段写了什么?(谁干什么怎么干的)
A.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象一下,会说些什么呀?
B.蝈蝈这时在做什么呀?(板书:乘凉唱睡自由自在)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板书:懒)
(3)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讽刺)突出重音:笑躲唱睡自由自在。
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指名读。
A.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B.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教者问:句A中的“有的”指谁?
句B中的“有的”又指谁?
(让学生知道,像这类句子,“有的……有的……”指前面整体中的一部分)
练习说:
A.小小组练说;
B.指名当众用“有的……有的……”说话。
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
(3)为什么现在蝈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这一道理的?
(采用对比手法,从一“勤”一“懒”已经他们不同的结局上让我们知道只有辛勤老,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C.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2.继续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3.想一想怎么演这个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扩词
由()()过()()
冷()()冬()()
2.填空:
夏天,一群小蚂蚁在搬(),一个个忙得();蝈蝈躲到()下乘凉,一个个()。
冬天到了,蚂蚁躺在()过冬,蝈蝈(),再也()不起来了。
二、背诵指导
1.理文章层次
轻轻读全文,回忆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冬天到了,蚂蚁安全过冬,蝈蝈又冷又饿)。
2.记关键词语。
第一自然段:夏天搬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笑乘凉唱歌睡觉自由自在
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躺装满粮食蝈蝈又冷又饿
3.各自试背,发现疏漏,继续练习背诵。
4.同座互相背,教者抽查。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粮汗由冬呼洞过冷
2.自主观察生字,分析各个生字的特点,指出写时的注意点。
3.教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粮、汗、洞、呼、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都要左让右,左边偏窄,右边稍宽。“氵”并不是从上到下直线排列,而是略呈弧度,第二点稍稍向外露一点,落在横中线上。
教“米”字旁,“米”字作“粮”的左偏旁,捺要改成点,整个字才能显得紧凑。
“由”,独体字。要居中安排,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笔顺规则:先里边,后封口。
“冬”上下结构。“夂”(折文旁)的交叉点落在竖中线上,最后的两点是上下排列,不能左右并列。
4.按笔顺描红。
四、研究分角色演课本剧
试演。
1.采用自愿报名担当某个角色的办法,确定上台表演的人选。
2.试演,表演后对“演员”的表演一分为二地提出意见。
3.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到底该怎么演?
再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由过粮
2.背诵课文。
3.自由结合组成《蚂蚁和蝈蝈》表演小组,排练课本剧,争取“六一”儿童节把这个小故事演给大家看。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365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