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案

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
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
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
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
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
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
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
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思考与交流】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正确认识碳酸氢铵
活动一、碳酸氢铵的溶解
①碳酸氢铵是色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活动二、碳酸氢铵的加热②
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铵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铵的认识是
,你认为碳酸氢铵应_______________保存。
活动三、碳酸氢铵的加热③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
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保存也有学问。请你仿照下例说出物质贮存的一些注意事项。
例: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应放在阴凉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表达式:
加热碳酸氢铵的符号表达式:
(提示:将文字表达式中的物质的中文名改成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就成了符号表达式)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反馈】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
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
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课后训练】
1.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可以变成油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下列属于“绿色化学”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B.倒入江中
C.碾压粉碎后回收D.深埋于土壤中
3.为了保护我市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炸;②电池集中处理;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禁止使用塑料制品;⑤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⑥禁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杆。()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⑤⑥
4.资料: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氨气具有刺激性的臭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如图所示,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装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回答:
(1)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内壁有,导管口有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打开橡皮塞可闻到气味。
(2)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到结论是,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精选阅读

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案及练习题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案及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1)编号:1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在古代我国在化学工艺上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商代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唐宋的烧制都是世界闻名的。
2、碳酸氢铵俗称、它是一种色,溶于水的体。
加热碳酸氢铵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1)
(2)
(3)
(4)

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符号:。
【知识巩固】
1、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金缕玉衣B.“莫邪”剑的制造(铁器)C.马踏飞燕(青铜器)D.黑火药的发明
2、结合课本实验,认真观察右边两幅化肥标签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课本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由此可得出碳酸氢铵的性质是。
(2)课本实验中的蒸发皿用试管替代,实验后发现试管已破裂,破裂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2点)

★(3)你能否解释为什么碳酸氢铵要照标签注明进行保存和施用?

★(4)根据生活经验和两张标签的信息能否区分出两种化肥?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2)编号:2
出题:谢志宇审核:周青山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水污染的原因:。
防治水污染措施:。
解决水资源紧缺方法:。
2、观察与思考:图1—9铁丝生锈
现象:。
解释:。
启示:延长钢铁制品的使用寿命方法。
3、“白色污染”指的是:。
4、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
若用木条代替火柴进行上述实验,此时高锰酸钾溶液
结论;含硫火柴中的燃烧产生的能使变色。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5、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知识巩固】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
2、“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D.臭氧层衰竭
3、“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大型超市提倡顾客使用塑料袋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家用轿车代替公交车D.含磷洗衣粉去污效果好,应提倡广泛使用
4、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项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B.塑料购物袋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
C.塑料购物袋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D.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直接烧掉
5、农村里有一种现象: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的对联比客厅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C、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水蒸气D、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6、已知红磷(固体)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
水的气体,结合课本P5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等右图红磷熄灭后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你能
否简要解释?

(2)将课本实验中锥形瓶内物质换成氨气且充满整个锥形瓶,要想出现红墨
水倒吸的现象,你可采取何种措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B.烧瓷器C.冶铁炼钢D.制作玻璃器皿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
4.为了建设“生态扬州、绿色家园”,我市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沙尘暴B.防止水士流失
C.净化空气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5.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方法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
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张的矛盾
7.禁放烟花爆竹,是防治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污染是()
①水源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噪声污染④以上三项污染都存在
A.①②B.②③C.③D.④
8.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
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9.与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B.太阳光C.盐酸D.二氧化碳
10.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冰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冰箱D.“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12.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D.生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提高]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
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14.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菜油B.面粉C.海带D.食醋
15.下列措施同环境保护有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脑、手机等
C.大范围推行“酱油加铁工程”D.用加碘盐替代一般食盐
1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今年的“315”前夕,我市有关部门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长江中
C.碾压粉碎后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17.专家提醒: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牙齿比较坚固,蛀牙少。你认为含氟牙膏比普通牙膏中多出的有利于儿童牙齿健康的化学元素是;但从保护臭氧层角度出发,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使用无空调、无冰箱等。可见,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请再举两例:(1);(2)。
18.为研究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中间有红墨水的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12CDADCDDBACAB
拓展提高

二、选择题
13-16CDABD

三、填空题
17.氟氟氟(1)煤气是一种污染小的燃料,但一旦泄漏会引起中毒(2)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18.向左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学案


第1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3、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所属类型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依此判断变化类型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学习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哪些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教材P5铁生锈的实验中铁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新知导学】: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与、
与、与等基础自然科学。
2、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的工具是:,研究内容是: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
活动一、1.蜡烛燃烧实验
阅读教材P9“活动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思考:
(1)火焰上压白瓷板观察出现现象,分析原因是什么?

(2)吹灭火焰后出现的白烟是什么?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3)“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灰”中含有哪些物质?

2.物理变化
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例如、都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如、都属于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
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A.汽油挥发;B.木材做成课桌;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E.樟脑丸逐渐消失;F.烧制陶器;
G.汽油去油污;H.植物的光合作用;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3.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例如,轮胎爆炸属于变化,
火药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
2.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煤气燃烧
C.湿衣晾干D.菜刀生锈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一定不同
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元素组成有一定不同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同
【课后训练】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产生光和热
C.有气体或沉淀生成D.有其他物质生成
2.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成语被誉不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D.落井下石
6.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中被曝光事件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B.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制成“假奶粉”
7.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豆磨成豆浆,滴水成冰
8.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各个流程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说明理由。
1、钢铁生锈(变化)判断依据
2、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变化)判断依据
3、镁带能燃烧(变化)判断依据
4、用条形磁铁吸引铁钉(变化)判断依据
5、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变化)判断依据
姓名成绩.

文章来源://m.jab88.com/j/2237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