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化学性质是指。物理性质是指,
如物质的等。
【新知导学】:
1.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三态的转变。一个大气压下,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体;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状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中却可以燃烧。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活动一、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活动二、2.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观察并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放出,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问题思考: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放出,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射,放出;生成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思考:①将铁线绕成状;其目的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其目的是。
②实验前需在集气瓶底铺或加,其原因是:。
(4)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烟,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活动三、3.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反应。
(1)缓慢氧化:在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金属的、食物的、有机肥的等变化过程中都是包含缓慢氧化作用。
(2)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共同点:;
不同点:。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2.氧气的用途分为和两方面。列举实例:,,,,,
3.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分别装有氧气、空气、氮气的三瓶无色气体?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B.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
C.氧气具有可燃性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
2.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实验事实()
A.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
B.将盛有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白色的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铁丝B.木炭C.红磷D.蜡烛
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铁制品锈蚀
C.食品腐烂D.电灯发光、放热
【课后训练】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2.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2)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__。
3.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中,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A.;
B。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铜绿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1.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
2.学会发生装备与集气装备的选择
【学习难点】1.学会探究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学会发生装备与集气装备的选择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查:;
(2)装:(在试管口放);
(3)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
(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再收集);
(6)移:实验结束后先;
(7)熄:最后。
2、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探究步骤:
【新知导学】:
1.催化剂
2.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在双氧水分解过程是二氧化锰是,起催化作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步骤
1、药品: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为液体,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家庭和医院用的消毒水常常是其3%的溶液,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热或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O2)。实验室常用含%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与在常温下制取氧气。
2、原理: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这种在化学
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在反应都
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1)能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不变
(3)反应前后不变
活动二、3.发生装置
ABCDE
①指出下列各发生装置的名称,并说明用该方法制备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A装置,;
BCDE装置,;
②制备氧气所用药品的状态和条件是:,
所以用药品抽取氧气的发生装备选择,
活动三、4、收集装置
指出各装置的收集方法,并说明用该方法收集的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F装置,;
G装置,;
H装置,。
②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
所以氧气收集方法和装置是。
5.检验与检满
活动四、6、操作步骤(排空气法收集):(1)组装仪器(2)
(3)(4)(5)(6)
注意事项:(1)一般先装体,后装体
(2)分液漏斗液体放完后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1)能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不变
(3)反应前后不变
2、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与集气装置的选择依据?
3、下图均可以用于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指出仪器的名称:a;b;c。
(2)哪一种装置更适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什么优点?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先用手捂住试管,过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用排水法收集,待导气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能收集
C.加热时,先均匀预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用外焰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请结合图10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10中(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如果用A装置制氧气,则需要作如何改进,
为什么要如此改进。
管口应略低的原因;
用外焰加热的道理是;
你认为该装置还有可能错误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催化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变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B.二氧化锰只能用作催化剂
B.催化剂必定加快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D.加入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3.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作原料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所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D._______E._______
(2)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前,应先检验装置的_______,目的是防止装置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然后再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
我们学习化学时间尽管不长,但已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
如:A.光合作用B.加热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D.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获得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
器的名称①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②步骤b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③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填序号)其原因是。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信息和观察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氧气与木炭、蜡烛、铁丝、红磷和硫磺的反应现象,认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二、教学准备
◎教具:木条、五瓶氧气、木炭、铁丝、蜡烛、硫磺红磷、火柴、镊子、燃烧匙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三、教学方法:活动引领、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已有知识】
空气中各气体的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He、Ne、Ar):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0.03%。
【问题】为什么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恒定?
消耗氧气: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
生成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堂训练】
例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活动二】学会研究物质的方法
1.化学研究什么?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
【已有知识】
氧气的组成元素是;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2.系统研究物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
(2)化学性质
(3)用途
(4)制备(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
【活动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学生观察
【观察】一瓶氧气,结合生活经验你能归纳出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联想医院病人吸氧,水中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现象
1.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液态氧、固态氧为淡蓝色)
(2)密度比空气略大(寻找证据)
(3)不易溶解于水(寻找证据)
2.化学性质
教师:你们已经知道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学生:回忆并回答
(1)铁在常温条件下——生锈
(2)铜在常温条件下——生锈
(3)动植物的呼吸
(4)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5)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6)蜡烛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7)红磷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8)天然气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归纳】
这些物质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21%)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设疑】物质在纯氧中,反应情况如何呢?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
3.物质燃烧的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
(1)放出大量的热;
(2)生成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的产物
(3)固体直接燃烧发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体、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
【演示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表述实验现象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木炭的燃烧
蜡烛的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讲解实验细节:
(1)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考
【归纳】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小结】
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
2.不同点:
(1)剧烈氧化:剧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
(2)缓慢氧化: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活动四】性质决定用途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途
【用途一】支持燃烧——助燃剂
【用途二】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给呼吸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课后作业
学习与评价P15-161-9.12
【教学反思】
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34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