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五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

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精选阅读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

逍遥游《庄子》

一、课文感知

二、课文鉴赏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小大有区别: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

3、气势博大,汪洋辟阖(类比)彭祖、鲲鹏斥鴳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至人、神人、圣人引用论证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那种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做逍遥主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具体内涵。

二、作者简介注释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龄略小。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在《读本》里有关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停顿。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3、提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⑴大鹏怒飞:读出气势和力量。⑵蜩与学鸠:读出其渺小。⑶大年小年:读出鲜明的对比。⑷汤之问棘: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鴳的鄙视。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肯定。

四、师生质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讨论解决。2、教师以第1节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因为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通过三个事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运行都必须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五、指导探究1、作者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别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⑴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

《逍遥游》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一、“逍遥游”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提示:1、超越、乘物游心、绝对的精神自由,是游于意。

2、可以用文本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乘物游心

二、《逍遥游》是一则寓言,既然是寓言,就是由故事和寓意构成。《逍遥游》发生在怎样的时间和空间?(细读第一自然段)

本文描写了哪些生物?

时间:三餐六月三月

上古三月宿五百岁八千岁

地点:北冥南冥楚之南穷发之北

(空间)九万里三千里百里千里

人物:鲲鹏生物天水芥风蜩学鸠

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斥鷃

启示:超越时空局限超越物我的局限人与物梦幻与现实

毫无界限生命的大自在大自由鸢飞鱼跃

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改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

三、《逍遥游》的主人公是谁?鲲与鹏有什么特点?

给你怎样的心灵体悟?(结合课文)

体悟:※是庄子给世人的生命大礼

※是生命的姿态

※是充满了智慧和悲悯

※是挣脱了“所待”的大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辽阔

※浑沌、茫然、天真、天籁、神韵

补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有哪个同学听说过“浑沌”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地位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秋水》

四、没有对比映衬就无法抵达艺术的境界,试列举本文的参差错落、大开大阖的几组主要的对比,体会妙处。

 化

鲲——————鹏

鹏——————蜩学鸠

朝菌蟪蛄——————冥灵大椿

众人——————彭祖

斥鷃——————鹏

列子

(过渡)

智行德而(能)————至人神人圣人

(真人、化人)

追问:1问什么两次写到“鹏”的飞?(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2怎样理解庄子的“水”与“天”?

3饲料与鲜花也许我们真的不是彼此懂得,“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的含义相同吗?

五、1、屈原有文《天问》,文中哪一句是庄子的“天问”?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①(把我们的视野引向苍茫无限的宇宙,远方的远方,仰望与敬畏

康德语)

②(人们已经能测到一百亿光年的之遥的远度和一百亿年前的历史)

③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2、本文最能体现庄子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超越凡俗的价值标准的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强大的内心看破名利甚至生死)

3、解释加点的词语:

水击三千里(磅礴大气)

野马也,尘埃也(生命气息

天地自然为——大生命

生命相互激荡,油然盎然

生生不息的精神)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洋洋自得活色生香小家子气十足)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代倡形象,通假,很绝)

之二虫又何知(泛称)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追求)

文中几次写到“笑”,有什么意义?

1蜩与学鸠笑之曰

2斥鷃笑之曰

3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六、庄子的哲理故事,惊艳绝艳,惊世骇俗,风流一脉

庄生化蝶(物我)

鼓盆而歌(生死)

超越 曳尾涂中(名利)

相忘于江湖(自我)

藐姑射神人(注: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

雪,绰约若处子,不食谷,吸风饮露。庄子《逍遥游》)

白驹过隙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薪火相传

朝三暮四

运斤成风

七、最能表现庄子的生死观、自然观、价值观的一段话: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本彼与此,何其偏也。”

八、儒道互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结语:1、战国时代是混血的时代,战国时代是思维启蒙的时代,是智者的时代。 ——林庚

 2、(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还有路,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可以飞翔)

 3、庄子不仅给我们智慧悲悯,还给了我们生命的诗。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抟(tun)坳(o)蜩(tio)

决(xu)起而飞抢(qiāng)小知(zh)

斥鴳(yn) 数数(shu)然泠(lng)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六、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附:板书设计

鲲(kūn)抟(tun)坳(o)蜩(tio)

决(xu)起而飞抢(qiāng)小知(zh)

斥鴳(yn) 数数(shu)然泠(lng)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

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四、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五、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作业:搜集庄子有关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

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

也有所待物

1、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人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至乐》记载:庄子妻死,他不但不悲哀,反倒鼓盆而歌,当惠施责怪他太不尽人情时,他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杀龙妙计

朱萍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脊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萍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龙是人们想象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沙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无的放矢,为学习而学习,那么学来的本领再好也是一钱不值的。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其精华,学会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

教学方法:重视诵读和背诵,并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庄子、《庄子》及庄子思想,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1.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

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

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

---------------------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7.《庄子》有何特点?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今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

8.导入课文: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

9.解题: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10.范读课文后让学生试读一遍并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谓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凭借)。

此则与造化者游而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陆树芝《庄子雪》)

11.目的何在?

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12.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么,此前写了什么?

有所待(凭借)者。

13.具体写了什么?它们各有什么凭借?

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

雾,尘埃:息相吹

大舟:水

适莽苍,百里千里者:三餐粮

宋荣子:内外之分,荣辱之境

列子:御风而行

14.文中运用最多的手法是什么?

对比。

15.具体怎样对比的?

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笑小知)

结论------------------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小年)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大年)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大年)

众人:(七十古来稀悲)(小年)

结论-------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

斥: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

结论----------(-小志不如大志。)

16.再三对比说明了什么?

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17.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18.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

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朦,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清林云铭)

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

(2)借用寓言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气魄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叙述风格。

庄子的寓言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其目的,不过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寓言的躯壳中。

19.再读课文

20.布置作业:利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了解庄子,写篇介绍庄子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先秦诸子: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

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

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

有所待者:

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

雾:

尘埃:息相吹

大舟:水

适莽苍或百里千里者:三餐粮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

对比说明其大小之辩(辨):

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小知)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大年)

众人:(七十古来稀)(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

斥鼹: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

-------(小志不如大志。)

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本文的思路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写作特点:

(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

(2)借用寓言对比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字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以练习为主

教学内容和步骤:

1.诵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而耐辩辨有又辩变

3.单音节词

怒志抟也胶培决枪控适久穷绝劝恶焉

3.双音节词并进行古今意义对比(见书上):

生物与今义同。

野马借喻,代游动的雾气

果然饱满的样子;食饱之状。

众人一般人

羊角借喻,代盘旋而上的旋风

然后这样以后。

不过不超过

虽然即使这样

3.特殊句式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覆杯水于坳塘之上-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作补语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4.虚词用法: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

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代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众人匹之代词,代彭祖

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的

翱翔蓬蒿之间结构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代词,代宋荣子

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

5.布置作业:将本文译成现代文并背诵文中第一段。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