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走月亮教案

2024-09-10 走月亮教案

最新走月亮教案锦集7篇。

今天88教案网给大家介绍一篇有关“走月亮教案”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基础。期待这些实践经验能够为你的日常工作带来提高!

走月亮教案 篇1

今天参加了“全国协作区中小学新课标再学习暨课堂展示会”,天津红桥区教研室特级教师张树林老师的一节课,让与会的老师们很受感动。

张老师身体较胖,带眼镜,60多岁,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步履蹒跚。在上课之前,张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不断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自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这节课,老师们看一下,怎么来训练孩子们的字词语句,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

部分课堂实录:

师:起立,向老师们问好。

生:老师们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走月亮》(板书课题)

三个字,什么意思?谁能勇敢地说一说?

生:在月亮下走着

师:很好!谁能说得更全面一些?

生:我在月亮下走着。

生:我和阿妈在月亮下走着。

生:我和阿妈在皎洁的月亮下走着。

……

教师引导:怎样走?

生:……在月光下漫步。

师:太好了!为他鼓掌!

作者有什么心情?

生:愉快、高兴、快乐……(学生说了很多)

师:作者为什么愉快?

学生说不出来。

教师引导:作者在哪儿走?

生:故乡

师:为故乡的爱,为故乡儿自豪!

你能读出为为故乡的自豪和爱吗?读出声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走月亮。

生读:“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而是太阳升起来了。

生:反复地读,直到读出意境来。

师: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呢?改成从天边升起来好吗?

生:学生们回答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直到有学生说出月光与湖的相互映衬。

师:月光撒在湖上,波光银银,像撒上了一把碎银子。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还在随波荡漾,美吗?

师:月亮升起来什么样啊?读出来。(又让学生们反复地读)

生:

师:此句子有特点,你发现了吗?齐读,注意体会。

生:读

师:什么特点?

生:比较容易答出来,月亮照亮了三个景点,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师:怎么用声音区分呢?(教师提醒:什么地方清晰?)

生:学上们心领神会,读的声音由小到大,读得很好!

……

找三位学生读全文。

张老师读一遍全文,下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自始自终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他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得好,是不是因为声音高?”生答:“不是”。“读书读得好不好,要看她是否读出了文中描绘的情景。夜晚应该是安静的,读的时候既要读出景美,又要读出月夜的静谧,声音要低缓、抒情。”

评论

听一节好课,就是一种享受。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事。

好课来自积淀!  咀兰吹香

走月亮教案 篇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生:好听)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走月亮》(板书课题7《走月亮》)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上节课老师看你们读得那么投入,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愿不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呀?(生:愿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生听读课文,想象画面。师范读)慢慢的睁开你们的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生谈感受: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温暖;太美丽了;我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我感受到了快乐……)嗯,你们说的可真棒!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美丽)。

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与你的小伙伴来分享吧。(学生分小组交流,师走入组中倾听,相机提出问题帮学生理解内容)

谁第一个带我们去感悟它的美?(学生汇报):

(1)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出示小黑板)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吸引你?生: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师: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生:声音应洪亮,大点声。师:是需要大声读吗?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师: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师:谁还想读?想一想这月光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师:多美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生: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妈妈拉着我就像美丽的月亮拉着小星星;我感到了他们的母女深情)师:说得可真不错,你能再读读吗?生读这一段。师:自己再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生自读)师:谁愿意给老师和同学们再读读?(学生读)师:文中还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

(3)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师:多温暖呀!那这句话“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是怎么感受的?生: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师:这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读读它蕴含的感情吧!生读文

(4)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生:白天和妈妈在一起,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很快乐)又有同学提到了倒数第二自然段,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这诗情画意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读课文吧!(学生读全文,指名读文)师: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呀?(生:妈妈,我爱你!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去走月亮;妈妈我们之间的母子情最深……)师适时地给以表扬

三、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教学反思:我今天执教的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7课《走月亮》的第二课时。这组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真情。真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真情从不解释,从不喧哗。这里的真情有三个方面即乡情、亲情、友情。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感也真。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但却没能走得扎实。

在学生谈论听教师范读后的感受时,有一个引领点我却给忽视了。当时有的同学谈到了这篇文章写得美,还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积极性。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也会有明确的目的,体会的会更深;而在实际教学时我给学生放了一个大问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读文后在组内交流漫无目的,只是找出了自己认为很美的语句,并没有如我想的那样在谈自己的体会,为此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佳。在汇报时并没有采用小组汇报,互相补充,而是个人汇报,比较零散。虽然那些重点语句学生们都提到了,但我在引导他们感悟时,比较粗糙,并没有咬文嚼字去使学生深入领会。比如: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学生谈到了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环抱着月亮。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个“抱”字,可我就这样结束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的重要性没能很好的发挥,学生互相质疑的积极性没能开发出来,致使小组合作失去了意义,课堂氛围没能调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定会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使语文课丰富起来!

走月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三、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走月亮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的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们晚上月亮会出来,可是小朋友们总是很疑惑:为什么月亮总是在晚上出来呢?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才会出来,幼儿园老师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月亮走”教案。


教案开始,老师先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夜晚跳舞、追逐月亮。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纷纷感叹月亮真是美丽又神秘。


接着,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画笔在白纸上描绘月亮、星星和夜空的景象。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挥舞着画笔,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人的夜晚。


然后,老师开始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月亮只在夜晚出现。老师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比喻来解释这个道理:月亮就像一个很害羞的小朋友,在白天见不到人的时候才会出来,晚上人们都睡觉了,月亮才敢露脸。


孩子们听了老师的比喻,恍然大悟,原来月亮只是害羞而已。他们纷纷表示,以后晚上一定要多看看月亮,让月亮知道我们不会吓着它。


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这个神秘的存在在歌声中变得如此亲切和温馨。


这堂“月亮走”教案不仅生动有趣,还成功地引发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更加喜欢夜晚的美好。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将受益终身。愿我们的孩子们在月亮下茁壮成长,像一轮明亮的圆月照亮自己的前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月亮教案 篇5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走月亮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师: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个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2、了解作者

3、板书课题走月亮这个“走”是什么意思?

4、师: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走过月亮吗?你有什么感受?

5、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指导读好重点句子:A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B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以哪个句子为线索?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3、同桌交流。

4、班级汇报

课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个句子为线索。

第1—3自然段,写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写“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5、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班级考查:

(1)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镀、埂、烁”指名认读。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浴”是形近字。

(2)指导书写:“淘、鹅、坑、洼、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淘:注意后半部分里面是个“缶”字,一竖不能出头。

卵:左高右低。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跃:足字旁的最后两笔是竖、提。右边第一笔是撇,运笔时注意从右上往左下,要写得短一点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检测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 gǔ)稻穗(huì suì)

2、看拼音写汉字。

pú tɑo tiào yuè zhuāng jiɑ qiān shǒu()()()(三、3、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答案:1、sú suì

2、葡萄跳跃庄稼牵手

3、香甜——香香甜甜高大——高高大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把课文读熟。2、正确书写课后生字。3、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走月亮》一课,我和妈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想象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二、精读课文,想象画面。

(一)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像。五分钟后和同学说一说。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小组交流。

(四)班级汇报:

1、想象“月亮升起”图,感受月夜的明亮和柔和。

(1)抓住“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这个句子体会到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师板书:月明亮柔和)

(2)带着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3)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4)你能把这幅画起个名字吗?——月亮升起图

2、想象“月下溪边”图,感受月夜的祥和。

(1)第4自然段,抓住“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几个句子生理清这个自然段的主要画面。想象画面,并体会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

(2)你喜欢哪个画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3)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月下溪边图

(4)试着背诵这一段。

3、想象“月下田园”图,感受月夜下的丰收景象。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时,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一个名字,如“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小画面,或描述,或朗读,或交流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4)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月下田园图

4、想象“月亮牵星”图,感受浓浓的亲情。

第9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1、同学们,你有没有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 www.bai 仿照第六自然段写写。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到两个,描述课文中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写具体。(课下写到积累本上)

柔和新鲜河床修补满意招待传说

鹅卵石庄稼葡萄风俗水稻成熟坑坑洼洼牵手

2、继续背诵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通过检查预习,能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朗读、字词认读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巩固生字词掌握情况。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链接学生学习起点。提出这节课学习目标,同时渗透阅读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

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读写结合,写法迁移

当堂训练

一、比一比,组词语。

牵()填()饿()

奇()镇()鹅()

二、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2、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三、我会填。

秋虫()着,夜鸟()着翅膀,鱼儿()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四、填一填。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shuò)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

【答案】

一、牵手好奇填写城镇饥饿白鹅

二、1、黑暗僵硬2、平平整整

三、唱拍打跃出

四、拟人

主题阅读篇目

夜石林(节选)月迹(节选)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走月亮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认真看过晚上陪伴我们的月亮吗?

听一段体现月夜静谧的音乐,放朦胧的月景图。

师:让我们把耳朵、眼睛、鼻子和心都唤醒,带着它们去月光下散散步。板书课题:《走月亮》

评价课题读法,重新试读。

(轻而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课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感受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三、再读课文,研读重点

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

生:晚上。

师: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很安静。

师谁再来读,接着读。

师:还没读过书的请举手。请你读。

生读: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挺好!谁还想读?

师:读得有点急。“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

师:下面我需要课堂特别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三个“照亮”,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呀,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看听不听得出来。

师:远处的景物在月光朦胧中能看清楚吗?(生齐:不能)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到了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点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所以就有不同的读法。谁能读读?

生读。(学生读得很好)

师:踩着月光的银辉,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柔和的月光,团团的月影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带着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心一起走月亮,并与你的小伙伴交流并分享。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视觉

听觉景美———情浓

嗅觉(调动五官走月亮)

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感觉

以上就是《最新走月亮教案锦集7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走月亮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7871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