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经典六篇。

我们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感谢您愿意来参考并认真阅读。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案追求卓越。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

课标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内容。内容标准中这节有关的条目是: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本节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下一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分析

有利条件: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不利条件: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认识。

学生特点:基础比较差但有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确立依据:自由落体运动概念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而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设计,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3、情感与价值观:

(1) 调动学生积极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2) 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天平、小纸片、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

二、教学方法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科书的表达分为两节。本节课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两个同学上讲台,同学甲用右手捏住直尺的上端,同学乙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直尺的正下方,当同学甲放开直尺后,同学乙立刻去用手指夹直尺。然后甲、乙同学互换,看谁反应快,能夹住直尺。

设计意图:①、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索。

2、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提出问题:“影响下落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分析问题,体会物理模型来源与生活。

3、学生自主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提出假设: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2)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小段粉笔下落、纸片下落、纸片揉成纸团下落。

(3)让学生思考、讨论、“说一说”,“说一说”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参与,不过分看重结果。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实验(学生独立完成,本章第1节为: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交流、讨论得到结论:在空气阻力、摩擦力可忽略的情况下: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不同重量的物体加速度相同;③加速度的大小为 (学生由实验中测量的值)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更有说服力。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4、教师演示:牛顿管。在无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不同下落的快慢。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自由下落运动升华为自由落体运动,强调物理条件的重要性

5、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设计意图:概念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6、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纸带)。方法:Δs= aT2、V—t图像法。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约等于9.8m/s2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师生共同提炼教学内容要点,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7、引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

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学生阅读:P44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归纳及表达能力。

8、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应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迁移到“自由落体运动”。

V=gt h=gt2/2 V2=2gh

9、例题分析、课堂练习

10、思考与讨论:解释如何测反应时间。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一、概念:只受重力作用, 三、重力加速度 四、运动规律

从静止自由下落

1、大小 V= g t

二、特点:初速度为0,加 2、方向 h = gt2/2

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不同纬度的变化 V2=2gh

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提出问题,不断引发矛盾,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探究,从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的关系开始,接着探究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直到最后利用自由落体规律探究生活中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小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质量不同的重物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内容

1、知识概要

2、师生活动

3、设计意图

4、教学反思

七、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2、4-1要求,提供打点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于课前先行探究重物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探究重物做自由落体时的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记录相关实验实据,以便课上进行交流。

提示学生:

1、若重物做的是匀变速运动,请测出重物的加速度;

2、请思考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减少误差?

这节课要求学生探究的实验较多,如果都在课上完成,只花1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把这个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学生很难亲身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利。

学生在课前完成该实验,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研究该实验所用的方法,在前几课中已很好地学过。所以,为了突出“探究”,课前让学生做一做,非常必要。

八、新课内容

1、小实验引入新课:观察硬币和纸片的下落快慢。

2、回顾历史,进一步引发学生猜想。录像短片:比萨斜塔实验。

3、“牛顿管”实验。

4、月球上的实验。

用这个小实验激励学生猜想: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借助实验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做出初步的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3

一、教学任务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一个具体应用。重点放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会用dis实验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学生分组,并认领探究的课题。

通过子课题1引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通过子课题2和专题3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重力加速度。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内容采用学习包的形式编写,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做到“资料自己找,实验自己做,问题自己答,小结自己写,效果自己评”,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和科学态度对探究的成功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意义。

(4)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单位以及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

(5)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获取、搜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在运用网络、多媒体和dis等手段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对探究活动的支撑作用。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实际意义的分析,认识理想模型这一科学方法。

(4)通过用频闪照片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以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比较等过程,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分析等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落体运动快慢争论的物理学史介绍,领略伽利略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和敢于对前人,尤其是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通过对伽利略落体运动研究过程的物理学史介绍,体验和学习“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感悟科学方法在人类认识自然和应用中的作用。

(3)通过小组成员间根据子课题研究内容,明确各自担任的角色和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体验具体分工、合作的愉悦和经验,增强责任感,乐于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 。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资源

1、器材:五分硬币和纸片、钱毛管和抽气机、频闪照片、dis多种传感器、书签、反应时间尺、计算器、其他器材等。

2、internet 网络、图书资料等。

3、自制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二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三是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四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总课题自由落体运动提出系列性问题或子课题,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探究实验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小结、交流和评价。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 。

方法是:通过专题1,纸片和硬币实验、钱毛管实验、月球实验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快慢的争论的介绍,引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通过专题2和专题3,让学生通过初步观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等过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 。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方法是:通过制作反应时间尺测量反应时间和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等实例分析,掌握用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本设计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形成过程的科学方法和物理学史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搜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的教学任务需2~3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实验和设问

通过演示实验,以“马路边夹钱骗术”创设情景,指出落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提出“落体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和规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i和活动ii学生分组和探索研究

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子课题及研究内容、明确角色和任务分工。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自主研究、制定课题计划书和进度表,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分析、整合,初步做成ppt 、网页、作品等形式。然后,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观看成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件或作品。

活动iii子课题展示

通过学生分组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运动性质和重力加速度,引入理想模型、“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等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

活动iv师生评价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课题评审团,一方面对学生开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另一方面以投票方式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创意奖、特别奖等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评奖面可适当大一些,主要起鼓励作用。

活动v 、活动vi和活动vii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通过“大家谈”的方式,让学生小结自由落体规律。然后,教师通过实例1和实例2的分析,进一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设计方案

通过设置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制作反应尺测量反应时间,测量不同人群的反应时间(性别,年龄,职业等),研究采集到的数据,总结反应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实现“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教学设计意图。

七、教学案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所做的准备

学生分组:以自愿结合为原则,每4~6人分为一组。

角色和任务分工:根据自身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和承担对应子课题的各项任务。每组可设资料搜集员,整理员、展示员,实验员、制作发明员、组长(兼)等。

课题选题:包括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可以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能操作的课题,然后填写选题意向表。“

其他课题:需由指导老师主持开题评审会对学生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

2、教师方面所做的准备

创设学习的情境:从本节课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

编写课前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应考虑时间的合理性,高中生课后作业较多,为了让学生有宽裕的课前自主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根据具体要求,编写了“课前导学”,在“课前导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学法指导,针对所学内容,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尽量实用、丰富些)让学生参考,重在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思考,发现疑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搜集选题意向表:按照学生的意向分组,最后宣布分组名单。

各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和别人交流讨论,并认真填写研究过程的记录表格。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等辅助手段去解决问题(学会搜集信息,与人的终身学习休戚相关)。实再解决不了的(包括学生课前自学时发现的其它问题),由每组的组长把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汇总给课代表(作简单统计),再反馈给任科老师。通过反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尊重其权利。

成立课题评审团:由每个课题组的一名代表和指导老师组成评审团,一方面对学生开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另一方面以投票方式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创意奖、特别奖等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评奖面可适当大一些,主要起鼓励作用。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学生分组交流各自专题的研究结果(以下课题供参考)

子课题1:关于落体运动快慢的争论

问题: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吗?

实验:

a.纸片和硬币。

b.纸片揉成团和硬币。

c.钱毛管实验。

d.月球实验介绍。

e.物理学史: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和伽利略的巧妙反驳。

小结: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本身所受重力大小无关,从而得出自由落体的定义。

教师进一步指出:

(1)自由的含义:不受空气阻力的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初速为0(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受重力作用。

(3)实际意义: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落体运动的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与所受的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则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这种为了突出问题的本质,采取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成为理想模型法。

子课题2: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研究

初步观察落体运动的特点:得出其是初速为0的加速运动。

提出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吗?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介绍研究方法。

物理学史:介绍伽利略对落体运动性质的研究过程(提出假设-数学推理-斜面实验)。

小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

子课题3: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重力加速度的定义:教师可指出当我们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再回过头来推导为什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g 。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设计方案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物体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例如称重法,滴水法,dis实验(光电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4)通过表格比较不同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找出规律,指出标准值的含义。

(其他子课题)略

2、师生评价

对学生开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并以投票方式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创意奖、特别奖等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评奖面可适当大一些,主要起鼓励作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

(1)学生小结自由落体的规律,得出计算公式。

(2)实例1分析:破解“夹钱”骗术。

模拟实验:夹书签。教师指出这个实验可以检验人反应的灵敏程度,引出反应时间概念。

教师拿出一根神秘的尺子检测学生,直接得出反应时间,让学生猜一猜这把尺子的奥秘。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方法,布置课后继续研究工作。

(3)实例2分析: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我们先在水龙头下放一个盘子,调节水龙头阀

门,使第一个水滴到盆子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阀门处开始下落(边听水滴碰盘子的响声边注视阀门处的水滴),问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就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并写出计算公式。

4、课后研究

制作反应尺,测量反应时间:测量不同人群的反应时间(性别,年龄,职业等),研究采集到的数据,总结反应时间根哪些因素有关?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

一、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的定义.

(2)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5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6

一、预习目标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对于落体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本节课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要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二、学习过程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二)、逻辑的力量

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

(三)、猜想与假说

(四)、实验验证

阅读: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

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

设计实验: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三、反思总结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①问题的提出。

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③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然后实验验证。

④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四.当堂检测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5,20,15

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2/(n+1)2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 +1):1

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20m/s,2s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7.0s,66m/s

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2.75m

以上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经典六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644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