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六年级作文教案

六年级作文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为了满足您的需要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六年级作文教案”,看到这个链接别忘了收藏一下哦下次再来看看!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

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

(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2)

(2)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尽量让方法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同时分类板书。

(3)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板书启发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可以适当突出“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改写方法。如可以提问:将0.95米改写成厘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高级单位的数到低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1米等于100厘米,求0.9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用0.95乘进率100。进而归纳出: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4)接着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那1.32米=厘米呢?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汇报。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思考0.95米和1.32米改写成厘米数的共同点,明确它们都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然后提出“应该怎样改写?”启发学生进一步归纳改写的方法: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

(5)在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②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③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右移动,移动几位。

(6)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5题。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3)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习作二

教学目的: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上课伊始,故意创造一个教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走进课堂引发讨论:老师没在课堂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要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情况。进而引入新课,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时,拟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

1、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事情的发展过程要一步一步的写清楚,让事情的每一个发展层次清楚的展现于读者眼前。借助例画来引导探究。

(1)抓住整体观察例画,感知面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

(2)抓住局部观察例画,感知学习点的描写。从例画中选取一两位同学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

2、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

(1)选择特定的人物捕捉细节。

(2)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例画中描绘的场面学生一定也经历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先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除了要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例画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1、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2、引导学生进行自改。

3、引导学生进行互改。

五、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习作本上。

习作⒊

教学目标

⒈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⒉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⒊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部分。

⒋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习作前阅读要求:

⒈读一读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者读一读《海伦凯勒传》。

⒉阅读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

二.进入习作话题

读书后总会有感受,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三.学习范文

⒈先介绍关于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交流:①作品内容。②阅读后的感受。说感受时,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说,也可以介绍自己对精彩语言的理解。

⑴小组内交流。

⑵大组交流。

⒉阅读例文。

⑴学生自由阅读例文。

⑵交流阅读所得:文章是怎么开头的?中间主体部分写了些什么?是一个怎样的结尾?

四.指导写作

⒈教师提供阅读文本《谁送给我耳朵》(一个表现伟大母爱的故事)。

⑴教师范读文章《谁送给我耳朵》。

⑵师生对话,聊聊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⑶学生默读文章,体会语言文字包含的丰富情感。

⒉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⑴小组内交流。

⑵大组交流,师生互提建议。

⒊学生练笔。

⒋交流习作片段,师生评议、修改。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学习板报穑的写法,交流收集的消息。

学习板报穑的写法,交流收集的消息。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则板报稿,报道班级和学校消息。

2.学习习作提示第1、2自然段内容。

(1)指名诵读第1自然段,读后梳理内容要点。

①什么是板报稿?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常见种类?

②本次写报道稿,可以报道学校或班级哪些方面的消息?

(明确写作范围:班级和学校活动消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对学习、生活提出建议、要求......)

(2)读第2自然段。讨论:对报道稿的材料有哪些要求?怎么理解有教育意义,为什么选新发生的?(归纳板书:真实,及时,简短。)

3.交流课前收集的班级、学校有关消息或发生的事。(用一

二句话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及自己的看法。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以利拓展选择材料思路;说时重点帮助学生提高对消息或事件的认识。)

4.学习习作提示3-5小节和习作举例,领悟写法。

(])默读思考:①报道稿的结构和各部分写作要求;②将《玩野火,闯大祸》的正文,划为3个层次。想想例文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2)就上述问题,四人组议论。

(3)交流。试说习作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要点:①标题醒目,概括出主要内容;②结构完整,开头用一句话交待时、地、人、事,经过和结果写得简明扼要,结尾指出自己的看法。随机板书归纳。)

(4)齐读习作提示3-5自然段。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重读《好》的习作,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将片断写具体。

2、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将片断写具体。

1.发习作,重读寻找。

自读习作,寻找应修改的片断。同桌交换习作,倾听同桌关于选择修改片断的意见和片断格改的建议。

2,各人根据自己习作的问题,选择一个片断修改。对于部分没有合适修改片断的学生,可提供下列片断修改。

奶奶不爱穿新衣服,很节俭。袜子快破了,也不要给她的新袜子,自己做了大脚套给我试。真的,这大脚套很暖和。我试了后很感动。

3.交流修改习作片断,小结修改体会。附:好爸爸)修改

片断比较灯片内容。

我爸爸天天学习到深夜才睡,早上又很早起来读书。爸爸为了参加自考,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眼睛也熬红了,人也瘦了。学习的精神真令人惑动。

修改:我爸爸是个读书迷,为了多学点知识和本领,他呀没日没夜地苦熬。为了这,我妈不知和他闹过多少回。这不,这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让我到爸爸床前去监督。让干了一个通宵的爸爸老老实实睡一觉。我看爸爸眼睛是闭着的,可嘴里还在叽哩咕喑地背英语单词。不老实,我告诉妈去!我刚要走,爸爸一把抓住了我的手:别走!小刚。爸爸不这样用功,怎么能学习本领?再说,你妈够辛苦了,别再让她操心丁。这--我看看爸爸诚恳的脸,心软了,可一见爸爸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忍不住说:可你不能老熬夜呀!小刚,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孩子,爸爸是技术科长,厂里引进不少新设备,我连说明书也看不懂,多急人哪!我能不拼命学点东西吗?可是--我还是心疼爸爸,爸爸您累病了邪可怎么办呀!爸爸荚了,傻小子。现在少睡点,过两天空了多睡点。少睡点不令垮,啥本领也没有,工作垮下去才真糟呢!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6)

(四)给每个年级,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课外活动,让同学们真正接近自然,放松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同学,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在小学的光辉岁月中,我和同学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共同携手走过了五年的光阴。再过一年,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这难分难舍的情谊永远会荡在我们心中。

六年前,谁认得谁?四年前,终于让我们相遇,数亿人海中,或许就因前世的一眸,一擦肩,再次让我们相遇、相识、相知。

二年级写景作文题目:美丽的竹湖园。关于竹湖园的写景作文怎么写?这篇二年级写景作文200字美丽的竹湖园小练笔希望能够帮到你。

小学三年级时,我在自己家的阳台玩,一会摘些花草,一会逗逗蚂蚁,这时的一个声音将我的好奇心拉了过去,那是防盗网上一只很小的鸟,它的羽毛是黑白色的,又不是喜鹊,我觉得好玩,就叫爸爸把它抓了下来,把它捧在手里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喜悦。爸爸找了一个以前养鸟的笼子,把它养了起来,我火急火燎地拿了一些水,一点食物,拿了一个小纸杯搅在一起,放在它面前,它吃了,看着它吃,我心里也很高兴,就这样,我多了一个玩伴。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7)

一复习要求:

1、复习什么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复习围绕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材料的方法。

3、通过读、思、议、写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二、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三、复习难点: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

四、复习时数:一课时。

五、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来跟你们上课,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沈,是田军小学六(2)班的语文老师。你们今天回去会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会怎样描绘老师的外貌? 师:你们主要是抓住了我的长相、衣着、描绘了沈老师的形象。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复习:写一个人的时候怎样做到抓住特点写具体。写人物的时候,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哪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边说边板书。

二、教学流程

(一)说人物外貌

1、我们一起来看人物图片。

2、这个人是谁?你将怎样描述她们的外貌?

3、生描述。

4、你们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衣着、长相、职业特点来描述。

小结:记住,写外貌时要抓住人物特点去写,不能千人一面。

(二)、复习语言:

但凡人便要说话,写作文自然离不了要写人的语言,不论一个人独白、两个人对话还是一伙人议论,如果写得不好,好比隔靴挠痒不如不写,下面我们就聊聊怎么样把对话写好。

请听一则笑话:下雪天,财主邀县官和秀才到家中饮酒赏雪,酒足饭饱,财主提出,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旁边戴乌纱帽的县官,马上接了一句:“全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一个穷人正好路过,一听就生气,嘟囔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写人物的语言必须要——(符合人物身份)

再听个故事: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皮肤生得较黑,偏偏他又喜欢穿黑衣服。一天,他遇到两个穿得花里胡哨的公子哥儿。其中一个见到克雷洛夫就对他的同伴说:“看哪,飘来一朵乌云!”克雷洛夫应声答道:“怪不得青蛙高兴得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话不在多,能表明人物特点就行。)这里虽然只写了克雷洛夫一句对话,但已把他机敏过人,风趣幽默,语言辛辣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光写说话的内容还不够,要适当地结合他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和声音的轻重缓急来写。

小结:人物对话要注意符合身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结合描写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和动作。另外,改变提示语的位置会让对话更加富有变化,生动形象。

练一练:把下面的内容用对话形式写下来,不但要把内容交代清楚,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

教室里班长正在发新书,我发现他把一本书藏在了怀里,非常气愤,便跑过去跟他理论。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一言不发,同学们听了我的话也议论纷纷。后来,老师找他谈了话。我很得意。上课了,老师对我们说明了真相,我羞愧得低下了头。

(三)、复习动作。

咱们根据下面文字的描述猜一猜做这些动作的是些什么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了,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小结:

我们根据几个动作就看出这些人的身份、性格,这全靠作家们的传神描写。

(四)、复习心理

说话要说真,写人要写心,心理描写得好可以让文章倍添光彩。

1)出示两段话,看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

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汇报、交流

3)齐读写得好的哪一段话,

小结:心理描写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写具体。

五、课外作业

给你刚才的片断描写加一个开头和结尾,再取一个响亮的题目。

六:附板书:

抓住人物特点 写具体

外貌

语言

心理

动作

神态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8)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 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

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距离。

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图上绘出物体的距离。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

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二、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三、课后延伸:

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二、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教后记: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能够在方位图上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画出物体的位置并正确绘制方位图,判断比较准确,绘图规范,但是个别学生总是找不准方向,因而不能判断方向,也不能够正确绘制方位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表示出班级“-x”同学的位置?指一生说。(这位同学是用数对表示的)

2、以学校为参照点点,说一说旗医院的位置?指一生回答。(旗医院在学校的西北方向)(这位同学用方向表示,为什么不用数对表示了?反之,第一问为什么没有用方向表示?)

3、师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2、我们理解了题意,把不明白的问题也解决了,考验大家的时刻到了,(教师出示只有4个方向的方位图,学生每人一份)你能用方位图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完成。

3、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在展台展示,并说一说这幅图能不能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预设:1、没标名称的;2、没标度数,距离的;3、东偏南30°画错的;4只有方向没有距离的等等)

4、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了吗?

5、修改自己的图,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6、展示两个组的图,并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

台风中位于A市东偏南30度方向,距离A市600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向A市移动,

(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

2)集体订正。

5、学生自学教材第22页例题3.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集体订正。

挑一道典型的求平均数的题目进行练习,如求平均速度;复习一下画角的过程,会描述小林家在小强家什么位置,小强家在小林家什么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作文课教案。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二、导语的设计: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阶段,那便是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是一个人日趋完善的过程。我们中学生正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说明: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是情感的酝酿过程。)

三、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接着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烦恼,我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说明:1、这样设计,目的是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自主的学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体现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

2、这样的设计,也是对学生口语的初步训练,做到准确的表达。

由于应试教育强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中学生人格内涵各种因素的培养,课业负担太重,造成中学生"没有知心朋友"、"没有娱乐时间"、"没有功夫看课外书"、"没有家庭温暖"等几多烦恼。

学生发言:1、压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内心。

面临最大的烦恼便是升学压力。我平时成绩不错,所以心里很担心,怕自己做不到最好,怕辜负父母、和所有关心我的人的希望。

2、欢乐肯定有,但烦恼。

压力来自于父母。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花很多钱和精力,让我多方面发展,什么书法、艺术等等,占据了我很大的空间。我的大脑一直绷得很紧,没有业余时间,很烦、很累。

3、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同学

老师不平等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这是我的烦恼。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好,但在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优点和特长的,老师应该去发现它,鼓励多于批评,给我们很大的动力。

四、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就是要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在比如: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等等,教案《作文课教案》。

(说明: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五、当学生把烦恼用这种方式写出来之后,我在赞赏、表扬的同时,会接着提出新的问提:"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们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这时,我会给他们讲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成长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它不可回避,也挥之不得,正是因为有了烦恼,才有了我们长大的可能。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六、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我首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再让每个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以及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由最初的为烦恼而烦恼,到最后的把烦恼变成前进中的动力,由最初问题的提出,到最后问题的完美解决,能不说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吗?)

七、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六年级作文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这次是训练学生的习作修改力。学生只有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才算真正学会了写作。本次修改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把不够具体的片断改具体。作文写不具体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严重性仅次于学生习作没东西可写。

2.教材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将自己作文中不够具体的片断改具体。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本次习作提示提供的是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片断。但一个写得笼统,缺乏具体叙述;一个以妈妈非常爱我,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为总起句,紧接着具体记叙了我上三年级时一次生病,妈妈背我上医院看病的经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具体描写了妈妈无微不至关怀我的动作(放下筷子走到我跟前,用嘴唇在我额头一试,背起我就冲出家门,用她那块羊毛围巾把我围得严严实实,三步两步向医院奔去)和语言(小敏,怎么啦?不好,烧得真厉害,快上医院!)。这两个片断相互对照,对比鲜明,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领悟到叙事要分步把经过写清,写人物就要把人物在具体事情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写清楚,这样才具体,写的作文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好》写人训练,本次安排把作文改具体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将人物在事件中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状态写具体,以此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懂得将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心理写清楚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培养修改为作文的初步意识,逐步养在修改习惯。

2.能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进行修改,把片断写具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写具体的方法,将自己的片断改具体。

难点:培养修改的意识与习惯。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在《好》中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和忽视习作修改的主要问题。准备修改的示范片断的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比较两个片断,初步懂得修改的重要和怎样将写人的片断写具体。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

从文章不嫌百回改,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双又绿江南岩到白居易请保姆给诗提意见修改讲起。

针对学生中写好作文从不重读修改,批好作文只看分数,不看批语,更不修改的问题。

揭题《把作文改具体》

2.明确要求

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是修改写人习作《好》中不具体的片断。

3.学习方法。

自由读习作提示,思考讨论:

这两个片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第二个片断哪些写法使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具体了?

小作者为什么选这件事?当时妈妈肯定有很多话和动作,为什么选这些动作(放筷子,嘴唇试温,冲出去,围严实,三步并两步奔?)为什么选这些话语(亲切地询问怎么啦?惊叫不好!烧得厉害,快上医院!)为什么还要写听到妈妈喘气声越来越粗?

小结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围绕人物品质选事;记清事情中能反映人物品质的言行和心理。

4.学生示范。

出示班里学生写《好》中不具体的片断,及该片断的作者事先修改好的片断灯片。

出示灯片,学会阅读比较。

由作者讲述修改前后的想法及修改后的体会收获。

(习作写好要认真朗读一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修改错别字、多字、漏字和明显的病句。习作写好要认真看看习作要求,看习作有否围绕中心,把重点写具体,写人的习作要写好人物在具体事情中的言行与心理。)jAB88.cOm

以上就是《六年级作文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六年级作文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114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