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课题方案

2024-06-29 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精选9篇。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课题方案精选9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题方案 篇1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2、行动研究法的涵义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的首要目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现什么规律,去发展什么理论。参与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问题初步解决也就是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以自然状态为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法基本以学校、班级、学生等自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背景,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第四、以研究方法灵活为策略。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区别

(1)从对教师工作出现的'问题看,常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一般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行动研究则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契机,正是问题,正视矛盾,把它做为课题来研究。

(2)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看,搞常规工作只是单纯为完成当前任务而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而行动研究则即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是有头脑、有眼睛的研究。

(3)从工作结果上看,做常规工作结果是获得一般教学成绩,而行动研究既获得工作上的成绩,还获得科研成果,是工作、学习、研究上的成果。

6、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做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价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7、对行动研究法的认识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 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4)选择适用可行的研究方法;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课题方案 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坚持的是“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提高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通过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味化、人本化、生活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生活因素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好达到知、意、行的统一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

课题方案 篇3

(一)强化教育,注重实效。各班要结合班情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报告、知识问答、倡议书、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打捞;不冒险过桥、过河、涉水坑。发现险情会互相提醒、劝止、报告,能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尤其要教育学生,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呼救,不宜盲目下水营救,避免发生更多伤亡。学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各班要在前期开展预防溺水工作“六个一”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2、各班要通过有效方式给学生及家长至少发一条预防溺水温馨提示函,请家长加强对孩子离校期间的教育和监管;

3、学校要组织每个学生签订一份由学生、学生家长、班主任共签字的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

4、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印发一封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致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回执栏必须有家长及监护人的签名;

5、组织教师开展一次安全大家访活动,或由学校协调相关部门召开一次村民组会议,强调学生暑期安全。

(二)排查分析,落实措施。各班要对校园附近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详细的排查,将校园外的危险地段告知学生及家长;在校园、校门口等显眼处张贴(挂)有关宣传标语、横幅,提示学生及家长;在校外水域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设立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等。争取杨店镇人民政府、学校驻地村委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等危险地段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提醒池塘,水库管理者或权属人落实好防溺水相关措施,切实承担起安全责任。

(三)家校联防,确保平安。学生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管理的时段。各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家长切实加强监管,使家长在学生离校期间,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引导家长在假期利用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游泳,做到家校齐抓共管,联防联动,严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课题方案 篇4

奇台县“提高双语班学生第一学段“数的运算”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小课题课例研修活动研究

课例:一年级:十几减5、4、3

大二:用2-6乘法公式求商

三年级:笔算除法例3

时间:2014年3月14日

活动地点:奇台三小

活动议程:

1课前讲:口语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先说出小题目的名称。

(2)说一说自己已经研究出的方法(或已经取得哪些成果)(3)本节课要体现了哪些方法?(4) 本研究存在哪些问题?(5)今后打算怎么做?

2、课例展示

授课教师: 第一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授课教师:乔仁许婷婷

第二节:二年级:“表内除法”授课教师:吉布库吴晓红

第三节:三年级:“笔算除法”授课教师:二马场史桂萍

第四节:苏华,一至三年级教学方法培训教研室

三。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反思本次课在反思结果方面的成功。(2) 反映小项目成果有哪些误区和不足。(3) 如果我再上这门课,我怎么能提高呢。

4、小课题交流活动。每一位参加课题教师主要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提炼出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5、活动总结。

6、具体安排

奇台县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题方案 篇5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课题方案 篇6

连南瑶族自治县顺德希望小学市级科研项目

《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九章民族教育这一部分指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二、研究思路

我校地处粤北石灰岩地区,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生源复杂,各方面困难大:2009学年全校1048名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5%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占53%(包括瑶族50%和壮族3%)以上,留守儿童占41%以上。

大部分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或忙于生计,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疏于管教变得散漫,加上家庭贫困和读书意识观念淡薄,学生家里的藏书非常有限,农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意识淡薄。由于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瑶语中没有送气音,送气音几乎不准确。与普通话相比,语序颠倒了。学生在说话和写文章时,经常使用瑶语的语序,这就造成了既不唱也不笑的窘境。

瑶族学生、移民学生和当地农村学生生活在贫困家庭中,表现出怯懦和迟钝。学生除了阅读课本外,很少阅读课外书,课文往往不流畅流畅。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课外书。由于种种原因,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反思慢。

大多数家长不爱读书,也不会引导孩子读书。另外,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获取信息的途径少而慢,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的思维更为扎实。这迫切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和写的有效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效率。

三、建立健全实验领导机构

组长:陈新媚负责理论学习、策划和总结。

副组长:周慧萍、石记莲负责实验督导推进、协调讨论、组织实施、资料收集等工作。

组员:唐秀红、古志红、朱伟珍、何佩云、孔玉琴,做好实验,收集第一手资料。

四、实验对象:

选择三、

四、五、六年级若干个实验班。

五、实验内容:

1.寻求每各年级的古典写作技巧的新策略。

2寻找不同年级古典作文评价的新策略。

2我们应该寻求新的策略来开展阅读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学校充满书香氛围,让学生愿意阅读,。

三。不同年级课堂教学结合阅读与写作新策略的研究。

六、实验方法:

1经营对话:与校长对话,汲取他们的办学思想,达成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正向关注,促成学校对课题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人力诸多保障。与校风建设对话:

使校园环境成为教、学、研、学的良好场所;与教师对话,吸收他们实践研究的精华,解决他们的疑虑,鼓励他们成长。与学生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反馈,确定学习,制定控制措施。与其他学科对话,研究注重跨学科整合,使综合阅读内容充实,视野开阔,境界提升。

2、经营问题和反思。问题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我们实验教师针对实践中的困惑、思考、**刺激着我们思考尝试,促使我们总结反思,引导我们思维碰撞,进行问题研究与个性反思。

3、经营活动。不活跃的研究只是苍白的研究。通过活动,消除疑虑,通过活动辐射体验。

七、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领导机构。

2.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三。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

4选择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提高理论水平。

5. 召开开题动员会。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

1. 修订和完善实验方案。

2开展古诗词教学研讨会,将古诗词经典课制作成光盘。。

三。开展家庭、学校、社区活动,引导孩子阅读,收集好活动素材。

4探索各级学生读写结合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收集第一手资料。

5做好阶段性实验反思和专题总结。

第三阶段(实验推进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1. 深化课题研究。

2开展课研成果展示活动。

三。开发阶段的实验评价、经验总结和专题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 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总结、**。

2召开课题实验研究总结交流会。

三。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做好归档工作。

4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实验结果的验收和鉴定。

八、实验保障

软件方面:

1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2.加强研究组成员的领导,进一步阐明工作思路,掌握实验方法。

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工作。

硬件方面:

1. 学校有专门的电脑室,有学生电脑54台,有专职的电脑老师。

2. 学校有教师办公电脑33台,学校装有光纤电缆,上网速度很快,教师可以及时上网查阅资料等,每位课题组成员家里有电脑。

三。教学设施能满足实验班的需要。

4学校图书书量达到25册,实验班设有班级图书馆角,定期对学生开放。

5学校可以保证实验所需的资金。

九、成果形式

1教师教学记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2实验教师专题**,实验阶段总结。

3、各种读书活动资料。

4、学生作文和各种作业。

5、课题结题报告、实验报告。

6优秀教师课光盘,教师收藏。

课题方案 篇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现在与未来,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独立拼搏创造等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幼儿素质发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1)自信心不足;(2)自卑感较强;(3)交往能力弱;(4)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劣势在我们地处偏僻的农村孩子身上表现更甚,急切需要改变现状,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自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自主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占据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游戏中,幼儿精神状态轻松投入,能力强的孩子自选角色自主交往,还能克服各种困难,大胆提出建议,这些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胆选择游戏,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事事跟在别人的后面,不能或不愿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缺乏信心,主动性差。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是目前极为迫切的任务,直接关系着幼儿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二.课题的含义及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含义

游戏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游戏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

首先,认真分析教育目标,自觉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真正作为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手段,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其次,充分认识其可能性,幼儿的自主意识在有效的游戏中能逐步得到发展。

2.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专家实验表明,完全决定一切,严格控制监督幼儿活动的专制型教师会使幼儿形成严肃呆板,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而尊重幼儿、和幼儿互相协商、互相帮助、协调行动的民主型教师则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和时间。

游戏活动是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合里利用来园、自由活动时间、餐后等开放游戏角,让幼儿尽情游戏。

4.重视游戏过程的指导,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研究表明: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儿童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因此,游戏时我们将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等间接指导方法,这样有利于启发幼儿的主动性。

5.鼓励幼儿大胆参与讲评,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评活动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找出存在问题,为下次游戏活动开展作好准备。在讲评中既可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又可体现幼儿的合作性,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幼儿游戏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地积累

经验,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幼儿的选择,尊重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

四.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小班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1.观察法;

2.行动研究法;

3.文献资料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为3年从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8—9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三)、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六.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法;

2.观察记录;

3.活动方案;

4.研究报告。

课题方案 篇8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

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孩子处于父母婚姻危机中,没有人关心孩子的感受,给他们安全感,是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界定,离异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离异后又与他人结婚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学习的就是离异再婚家庭学生。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以及他们的自身的生活经历,都使他们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合作意识差,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冲动易怒,闯祸打架;行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个性内向,不合群。

离异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再婚,情况更为复杂,子女与后父或后母关系处理不好,问题可能会更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1、全面了解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及家庭情况

(1)进行家访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父母离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父母再婚的情况等等。

(2)和离异家庭学生谈心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何种心理问题,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经历过父母离异之前的争吵、打骂,孩子目堵这些情景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对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许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顾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环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夹缝中,这让很多孩子都无所适从。

多数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有的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孩子由祖辈抚养,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督促,溺爱放纵,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强等。有的孩子虽跟着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多疑,自以为是,如果不及时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会走上邪路。

因此,通过谈心,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看法、观点,显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师里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

要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可以进行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离异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2、离异再婚家庭学生问题原因调查与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识的残缺,教育子女的失误,不良的生活习惯,缺少父母的关爱等。造成离异家庭学生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3、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1)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一阶段:

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用积极的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测验、会谈、

过程:

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时,一面倾听,一面给予同感的反应。鼓励学生将无助、焦虑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来,以释放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适当运用“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鼓励性的话语,形成尊重、接纳、关怀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的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后来的咨询打好基础,当学生问及能否治好时,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给予学生治疗的信心

第二阶段:

目标: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和家庭疗法等,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学生对社会、他人和恋爱观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确、合理认知的良好行为方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家庭治疗等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是对特定的不合理的认知的矫正,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绘画的语言丰富、内涵清晰。

通过绘画疗法,了解李某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发泄。

家庭疗法:家庭疗法一般是治疗者与当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建议离异学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双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辞掉所有的应酬,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阶段:

目标: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和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离异家庭学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制定行为改变计划;

(2)指出继续努力方向,建议继续保持咨询关系,2个月后联系汇报

(2)做好离异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强化班集体的作用,增进人际交往

(4)学会自我调节,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亲情,但教师不能替代父母,所以,当他们面对困境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增强自信。在关爱和帮助的同时,所有教师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真研究诱发原因,有针对性进行辅导、矫正。否则,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再矫正就费时费劲。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调兵山市第七小学离异家庭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访谈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家访,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总结一些个案特质。

2、探究法。

探索离异家庭学生代表性的个案,从而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个案特点。

3、调查研究法。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分析和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

4、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个案的研究,从而得出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四、研究实施步骤

1、20xx年4月————20xx年7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进行调查研究;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xx年8月————20xx年7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实施方案。

(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3)开展系列课题研讨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4)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5)调整修订课题实施方案,深化课题研究。

3、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学生成长个案等。

(2)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3)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交流。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养,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中已有一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报的课题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并保证充足的时间研究。

4、学校给予本课题以充足的研究经费。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学生成长个案;

3、优秀研究个案、分析报告、案例等;

4、教师的论文、专著;

5、课题研究报告等。

七、课题组成员(见附表)

课题方案 篇9

小制作、小发明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1、 主题:未**于梦想,发展源于创新

二、活动宗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学校决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本着“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原则举行,由学生自由选题、发明、制作。

三。参加者:四至五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6月12日─6月16日

5、活动要求:

1.作品要求构思新颖,符合科学性、实践性,具有可操作性。作品要精美、美观,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2小生产、小发明要**于生活实践,种类不限。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的内容进行创作,也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以及科技知识等方面进行的小发明、小创作。

三。小生产、小发明可以用废料做原料。小发明可以改进原有功能或增加新功能,也可以自行发明。

4作品必须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师或家长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不能弄虚作假。

如发现是剽窃他人发明成果或别人代替的,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进行严肃批评。

5所有参赛作品均须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班级、导师及报名**(附)

6.每个班级将于6月12日星期一向校长发送2-5份优秀作品。

6、评审标准

1选题:选题必须由作者自己发现、提出和选择。

2自我设计与研究:设计的创造性贡献必须由作者自己构思和完成。主要论点的论点必须由作者本人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获得。

三。**:作者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

4.先进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包括新颖成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

5实用性:指发明或者创新技术的可预见的社会、经济或效果。

七、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分别评出

1、 一批二、三等奖将颁发证书。

2017年6月9日

以上就是《课题方案精选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课题方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658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