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会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潜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潜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2.方程的同解原理

3.解方程中常见的变形有哪些?(以上问题口答)

4.(幻灯片)某数的4倍减去9等于3,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幻灯片)观察方程:44x+64=328;13+x=(45+x);=+1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①只内含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③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二、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回答: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强调:“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内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

学生练习并反馈矫正(课堂练习一)

三、师生共同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解方程:例43(x-2)+1=x-(2x-1)

例5-=1

例4:

分析:解这个方程用到哪些变形?(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一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解:去括号,得3x-6+1=x-2x+1

移项,得3x+2x-x=6-1+1

合并同类项,得4x=6

化系数为1,得x=

)(让学生自己小结本题的解题步骤

师强调注意问题:①去括号时,括号前“―”要变号;

②移项时,改变符号

(练习并反馈矫正,一生板演其余练习,课堂练习2)

例5(让学生类比例4先请三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引导学生观察例4、例5的解题过程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⑴去分母⑵去括号⑶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化系数为1

四课堂练习(幻灯片)

1.如果x3n+1-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

2.已知(m-1)x-(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199(2m+3)(1-m)+10m+1的值为__________

3.解方程:⑴(x+1)-2(x-1)=1-3x

⑵2(x-2)-(4x-1)=3(1-x)

=

-122

4.列方程求解:当y取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存在问题加以矫正

)

五、学生自我小结:1.学生自己针对本堂课谈收获和体会

2.师生共同补充完善六布置作业:p121②2②③

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方程5x=11x的解是________

2.当x=_____时,代数式2(x-1)-3的值等于-9

3.当k=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0

4.当m=______时,代数式与互为相反数

23x-52x-325.-mn与nm是同类项,则x=__________6.(m+2)x|m|-1-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_

7.3x∶2=4.5∶0.8则x=________

8.x=1是方程2x-a=7的解,则a=_________

9.如果2kx-5=7x-k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

10.若(a-6)2+|a-b+2|=0,则a-2b=_____________

二解下列方程:

1.2(x-2)-3(4x-1)=9(1-x)

2.

3.(x-2)-3=(x+3)-(2x-5)

4.[x-(x-1)]=(x-1)

-4=-=1.05

5.

6.|x-2|-1=1

四解关于的方程:

ax+b-

=1.

2.m(n+3x)-n=(m+1)x+mn

五已知关于x的方程xm+2+3=0是一元一次方程求的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8篇《最新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2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2.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1)认真审题 (审题)

(2)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3)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4)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5)列出合理的方程(列式)

(6)解出方程(解题)

(7)检验

(8)写出答案(作答)

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相遇问题、逆流顺流问题、相向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盈亏、利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3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第一课时)

一。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使学生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教学

思考

1.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解决

问题

会设未知数,并能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通过分析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进一步了解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情感

态度

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难点

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及“利润””利润率”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二。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

铺垫练习     课堂练习  拓广延伸练习

三.教学过程设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

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

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

的数学工具,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用一元

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回忆、猜想

激起学生主动回

忆、联想和学习欲

望。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出示课件)

教师先介绍图片,再提问

问题一:某商店在某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

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

损25%,卖出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

或是不盈不亏?请同学们估算卖这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

学生观察、合

作交流、讨论、

发表看法

培养学生学会合

作交流,善于听取

他人见解和敢于发

言,让学生大体估

算身边的实际问题

,可激发学习兴趣

和探究的主动性。

问题二:渐进给出,教师因情引导,并板书

利润=进价×利润率

如果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

(1)    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该商品的

利润怎样算?

(2)    如果卖出后亏损25%,那么该商品的

利润怎样算?

(3)那么利润、进价、利润率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交流

讨论、归纳、发

表意见

让学生结合生活

经验,由身边熟悉

实际的问题构建数

学模型,培养学生

会用数学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和由特

殊到一般,概括能

力、学生感到好学

,进而乐学,从感

性上自然地熟悉销

售中的等量关系,

并逐步突破重难点

,为以后问题打下

基础。

问题三:渐近给出,教师因情引导,并板书

利润=售价-进价

或  利润+进价=售价

(1)小卖部老板的面包进价为0.80元/个,

卖给同学们1元/个,老板获取利润怎样算?

(2)因而利润、售价、进价的关系又如何呢?

问题四:教师逐步给出,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

二、三中的等量关系来回答,解答,最后给出解

题步骤,并板书。

思考:盈利25%、亏损25%的意义?

引导学生得出:盈利25%,即这件商品的销售利润值(售价—进价)是商品进价的25%,亏损25%,即这件商品的销售亏损值(进价—售价)是商品进价的25%。

问题①:你能从大体上估算卖这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吗?

问题②:如何说明你的估算是正确的呢?

问题③:如何判断是盈还是亏?

问题④:两件衣服的进价、售价分别是多少?如何设未知数?相等关系是什么?

问题⑤:商品销售中的进价、 售价、 利润、利润率有何关系?

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辅导,最后给出解题

步骤。

三。归纳总结。

学生合作、交

流、讨论、思考

、补充解答过程

让学生学会回顾

已有知识,学会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

养成好动脑、动手

、合作学习的习惯

,体验成功感,以

突破重难点,达到

教学目标。

四。知识拓展,教师给出问题:

(1)    汕头琴行同时出售两台不同钢琴,每台售价为960元,其中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损20%。这次琴行是赢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某商店对购买大件商品实行分期付款,明明的爸爸买了一台9000元的电脑,第一个月付款30℅,以后每月付款450元,问明明的爸爸需几个月付清余下的款?

学生独立思考

并完成、展示

及时巩固所学知

五。回顾与小结

1.能理解商品销售中的基本概念及相等关系

,熟练地应用“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进价×利润率”

来寻找商品中的相等关系

2.能联系以前研究过的问题,加深理解用一

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六。拓展延伸题。(略)

学生看黑板、

屏幕、教材、记

回顾所学知识,

学会梳理、概括、

总结。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97页 第3、题

学生记录

对已学知识强化

巩固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 =9,则  =           ;如果 2 =9,则  =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 、 互为相反数则 )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如:

(5)如果 ,则(      )

A、 , 互为倒数   B、 , 互为相反数    C、 , 都是0    D、 , 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 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

A、    B、    C、   D、 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 米,那么长为( +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 +25=310   B、 +( +25)=310   C、2 [ +( +25)]=310   D、[ +( +25)] 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 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属于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且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甲队一共得22分。求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 场,则平了          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

答:甲队胜了        场,平了        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 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 的 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复习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教师能够用两个课时把资料传授给学生,主要讲授的是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教师透过小学的学过的算式引入到此刻要学的方程,透过讲授例题引出方程的相关概念,这样同学在教授新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

明白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过程与方法:

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透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安排:

农民赛克斯正在嘀咕,他要支付90元现金以及若干千克小麦种子作为他租赁一块农田的一年地租.对此,他逢人便说,如果小麦种子的价格为每千克6元的话,这笔开销相当于每亩56元,但此刻小麦的市场价己涨到每千克8元,所以他所付的地租相当于每亩64元.他认为付得太多了.试问:这块农田有多大

这是一个方程问题,学习本章知识后,你就会解答.

问题:小明向小彬询问年龄,小彬说“我的年龄乘2减5得21”。小明立刻就说出了小彬的年龄,你会嘛?(幻灯片)

师:你会用算式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试着列出等量关系。

师:上面列出的是算式关系式,此刻我们能够引入未知数,也就是用x来代替小彬的年龄。

(板书)可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则:

2x-5=21,(直接估算一下结果得x=13)。

师: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内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到达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到达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

1700+150x=2450。

(2)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为(1-0.52)x。

0.52x-(1-0.52)x=80。

师:上面各方程都只内含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像1700+150x,2(x+1.5x),0.52x,(1-0.52)x.等这样的式子,能够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0.52x-(1-0.52)x=80在

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总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1.3x-1是方程嘛?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

3.上题中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嘛?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如果不是,说明原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 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 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 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 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解方程、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 考中的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 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 (2)。 x2+3x=2 (3) 。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 3x-5=6x+4 的解。

(1)。x =3 (2)x=3

3、解一 元一次方程的基本 思路 :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 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 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 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 的工作效率下共同, 具体 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 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 4x+8(x+2) =40

去括号,得 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 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 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 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 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 、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 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 问题明确 知识要点

学生练习基础上,教师点拨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数学思考。

2、认识到由实际问题得到的方程的解要符合实际意义。

解决问题。

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方程模型列出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会用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会进行推理判断。

难点。

教学流程。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观看球赛片段。

活动2认识球赛积分表提出问题。

活动3对问题进行分解。

活动4解决问题。

活动5问题深入化。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入新课。

展示积分表,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引导、分析,为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问题——数学——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展示篮球赛片段,引出积分表问题。

教师:操作课件,播放篮球赛片段。

学生:欣赏球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2]。

展示课本96页中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常规赛最终积分榜。提出问题:。

(1)列式表示积分与胜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教师:说明积分规则。

学生:观察表格。

教师在学生自由观察表格并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横、纵所隐藏着的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重点关注:。

(1)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2)解决问题的关键: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

在观察表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实现“问题——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明确总积分是如何得出的,建立数学模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活动3]探究:。

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

学生继续观察表格,教师提问题:。

你选择表格中哪一行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呢?

学生探究交流得:。

从最后一行数据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

教师继续提问:。

胜一场积几分呢?

学生探究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算术法得出胜一场积2分,这时教师应关注:。

1、引导学生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用解方程的方法得到,为最后问题的拓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让。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4]解决问题。

(1)列式表示积分与胜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教师:以上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胜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1)。

教师应关注:。

(1)负场数=比赛场数-胜场数。

(2)总积分=胜场积分+负场积分。

(3)问题变式:列式表示积分与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2)。

教师应关注:。

(2)方程的解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在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解答,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合作交流地信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养成思考习惯,增强交流的勇气。

[活动5]。

1、探究。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小结、作业p100t89。

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应关注:。

教师提示:。

可利用各队胜一场积分相等或利用各队负一场积分相等,任选两个胜、负场数不相同的队即可列方程解决。

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关注:。

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通过学生回顾感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积分表,从中读取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现“问题——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到数不就在我们身边,明白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型。

注:本教学设计是云梦县道桥中学夏辉老师在“湖北省xx年初中数学使用新教材暨全国全省一等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中的展示课中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06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B两地相距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担心内容多,学生自己不会弄懂,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这一小小的点拨,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实质性含义,为以后列出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题目略,题目设计主要是列方程,并要求学生划出列方程的一个相等关系;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次的舞台大展示,教师仍然改掉以前的在学生旁边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让学生一口气做完,让他们胆大地出错,暴露问题,然后师生一起纠正答案,效果比以前好了N倍!】

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来说

生1我掌握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即①有未知数②是等式;

生2:我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两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生3:我会检查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生4:我知道列方程的关键是找一个包含题目意思的相等关系并且等式左右两边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种表达方式!

生5:我觉得用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比以前小学的算术法来得简单!

师:谢谢你们精彩的发言,你们的发言是“五语道破其他人”!

【课堂小结一改教师全盘包办,学生没心没肺的听,心里还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游戏的课间。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把掌握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也可以训练他们把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为以后学习几何学知识打下深厚的基础!】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作业设计也一改从前,千篇一律,本节课后作业分出了层次,也体现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六、课后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和其它学科中的阅读一样重要,在课堂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对概念性的东西进行阅读,帮助他们从句子中提炼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能把书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读教材,然后和同学相互讨论,以便引起思维的碰撞。只有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明白关健词的含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等式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该方程的解。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数学课堂中,阅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比起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得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06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担心内容多,学生自己不会弄懂,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这一小小的点拨,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实质性含义,为以后列出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题目略,题目设计主要是列方程,并要求学生划出列方程的一个相等关系;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次的舞台大展示,教师仍然改掉以前的在学生旁边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让学生一口气做完,让他们胆大地出错,暴露问题,然后师生一起纠正答案,效果比以前好了N倍!】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预初第二学期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中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⒈会运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运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⒉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2.移项法则及方程解的检验。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观察归纳,建构新知——交流对话,自我探索——理解性质,应用巩固——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2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开始,主动寻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的作用,掌握运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通过探究活动,可以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主要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的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切实提高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标准”看,在前面学段中已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已经对方程有初步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即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经历了入门阶段,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让学生在经历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代替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获得更大的收获.

知识与技能:

2.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1.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会设未知数,并能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对于列出的方程能用“移项”等方法来解决手机收费问题,进一步了解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采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完成教学.

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大屏幕)。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展现问题:

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部手机,他从电信公司了解到现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他正为选择哪一种方式犹豫呢?你能帮助他做出选择吗?

(一)算一算:

一个月通话200分钟,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300分钟呢?

通话时间,全球通,神州行。

[设计意图:这里用表格形式给出答案,便于学生对后面问题的分析.]。

(二)议一议:

(1)累计通话t分钟,用“全球通”收费多少元?

(2)累计通话t分钟,用“神州行”收费多少元?

(3)对于某个通话时间,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会一样吗?

(三)解一解:

设累计通话t分钟,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会一样.

则:

0.6t=50+0.4t,

移项,得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数化为1,得t=250.

由上可知,如果一个月通话250分钟,那么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相同.

(四)想一想:

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呢?(可分组交流)如果一个月内累计通话时间不足250分钟,那么选择“神州行”收费少;如果一个月内累计通话时间超过250分钟,那么选择“全球通”收费少.

(五)试一试:

根据以上解题过程,你能为小明的爸爸做选择了吗?如果小明的爸爸活动较多,与外界的联系一定不少,手机使用时间肯定多于250分钟,那么,他应该选择“全球通”,否则选择“神州行”.

(六)猜一猜:

假如你爸爸也遇到同样问题,请为你爸爸作出选择?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1.方程6x+a=12与3x+1=6的解相同,则a=()。

a.1b.2c.3d.4。

2.某蔬菜生产基地10月份上市青菜x万千克,11月份上市青菜是10月份的4倍还多5万千克,那么两个月份共上市青菜()万千克。

a.3x+3b.4x+4。

c.5x+5d.6x+6。

3.一列火车长为1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通过600米隧道,从火车进入隧道算起到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是()秒。

a.30b.40c.50d.60。

4.有一根竹竿和一条绳子,竹竿比绳子短2米,把绳子对折后比竹竿短1.5米,则竹竿长()米.

a.3b.4c.5d.6。

5.三个数的比是5∶6∶7,它们的和是198,则这三个数分别是()。

a.33、44、55b.44、55、66。

c.55、66、77d.66、77、88。

四、知识回顾,归纳总结。

1.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认知程度(可谈收获及感受);

2.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基础作业:教材84页第4题,85页第10题。

2.课外探究:某学校在暑假将带领该校“科技能手”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则其余学生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价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40元.

(1)如果学生为3人或7人时,两个旅行社各收费多少?

(2)学生数为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通过课后探究,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394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