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金色的鱼钩教案”相关内容。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育人先育己,编写教案一定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教案的撰写可以锻炼老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您一定也想了解如何写好教案吧!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88教案网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陷入泥塘的老同志,耗尽最后心血的老班长,他们都是党培养的好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永远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胜利,勇敢前进。(齐唱队歌)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己吃得少,操劳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之三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
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
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
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
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生:勤务员就是干杂活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
生:保姆就是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
2.细读课文,释疑解疑。
师:那现在同学们就认真地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生:(自由读,边读边勾划。)
师:谁来说说?
生:为了照顾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
生:他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仍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三个伤员,并带领他们走到草地边上,他真是个好领导,好上级。
生:没有了食物,他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后来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给伤员吃。
生:他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生:当别人发现他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
师: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别人受到委屈。
生:他怕小同志知道了真相,也不吃鱼了,那他们就走不出草地了,老班长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他想硬撑着,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师:一句话,他这样做就是苦了自己,去照顾别人,最终能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吗?
生: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临死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真的是舍己为人,一点儿都没想到自己。
3.精读句子,体会感情。
师:课文中有些句子读了让人非常感动,你认为呢?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要读出感情来。
生:(勾划,朗读)
4.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品读。(略)
四、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是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生:老班长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这体现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生:从老班长身上我想到了那个倔强的小红军,为了别人,宁愿牺牲自己。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前后呼应,发展思维。
1.抒真情,点明题目。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我听出来了,老班长的牺牲让你们难过,伤心。但是,活着的人只是难过行吗?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我觉得小梁不只是悲痛,为了完成老班长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们必须坚强。
生:老班长的牺牲让小梁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为了老班长,他必须擦干眼泪,顽强地带领两个小同志走出草地去。
师:说得很好,你们的意思是要化悲痛为力量,是吧?那你们俩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韵味来了,我想起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男生全部都来带着自己新的感受来读读。
男生:(读)
师:刚上课时,有同学对题目提出了疑问,现在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2.唱歌谣,提升感情。
师:说得太精彩了。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生: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生: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生: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师:听了你们的精彩发言,我知道你们已经领会了这篇文章的精髓。恭喜你们,你们会读书了,你们是好样的。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发展思维
师: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佚名)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
(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
(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
(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出望外回味衰弱弥漫严峻
奄奄一息收敛抚摸瞻仰闪烁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什么用威胁?
(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
(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6、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
(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7、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容?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8、接近草地的边缘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9、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10、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
(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1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六、看插图
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写: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金色的鱼钩教案”相关内容。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抽象思维和抽象认知也是教案当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做好安排,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由此,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金色的鱼钩教案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力求突破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教学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2)、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三“哭”,并以两“笑”三“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程序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引导勾画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三“哭”,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前后笑了几次并勾画出来。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读来体会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钩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为什么会哭?体会“我”的“三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2)、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3)、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4、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5、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说板书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
老班长两“笑”
板书:金色的鱼钩
“我”三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字词
略
2、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英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现主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
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说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我采用了我校的“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让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
本节课(转载于: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我主要采用“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课堂教学为基本结构,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为主”为教学原则,以“多种教法”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教学宗旨,以“形成学生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策略。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即“当堂预习,生成目标;指导学法,自主学习;问题切入,合作探究;练习巩固,达标测试;师生质疑,再生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当堂预习,生成目标(5分钟)。
1.出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了解本课写作背景,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检查预习结果,生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上新课前,老师要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步骤。预习以后,师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共同制订出具体、分层并简明扼要的学习目标,形成不同的学习提纲。)
(二)指导学法,自主学习(10分钟)。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老班长的光辉形象?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3.交流、汇报,抓住重点句子感悟人物高尚的品格。
(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达标测试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和学习的注意事项。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课堂自主阅
读、思考练习,发现疑难问题画在课本上或者写在课堂笔记本上,便于在小组合作时解决问题,完成学生的“首次学习”。)
(三)问题切入,合作探究(10分钟)。
学生质疑、问难。(课文主要写老班长,为什么课题却用“金色的鱼钩”?)
(学生提出学习难点、困难和疑惑,互相交流答疑释惑,共性问题、复杂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生的“再次学习”。没有复杂问题进入下一程序。)
(四)练习巩固,达标测试(10分钟)。
1.投影出示:这篇课文运用了()描写、( )描写、()描写、()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的( )和( )的革命精神而感动,鼓舞和震撼。
2.朗读检查。
(这一环节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重要保证。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性地编写A、B、C三个级别、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和检测题,练习结果或者测试结果当堂进行教学反馈,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向学生指出错误原因,进行点拨、纠错和总结,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师生质疑,再生目标(5分钟)。
课题为什么不是“老班长”而是“金色的鱼钩”呢?
通过达标练习或测试,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巧妙引导出下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下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好是在教学当中自然生成预习目标,使一堂课带着问题开始,再生成问题留待下一节课学习,让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和未来性。
说板书设计
紧皱眉头咽鱼骨
金色的鱼钩夜摸野菜苦钓鱼忠于革命
命令战士喝鱼汤忠于党
奄奄一息让鱼汤舍己为人
板书设计体现了主题“英雄”,四个环节紧扣重点,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对今后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 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 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 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 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 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 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 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 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 救
做鱼钩 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以下内容“金色的鱼钩读后感”是由88教案网小编给您提供的,请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保存到你的书签夹里。读书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应该比美食的诱惑更大一些,读后感书名是{作者人名}经过不断努力,日夜写作完成的一部优秀著作。 通过写作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收获。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一)如果有人问我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了伤害时,或者有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去救他么?答案是会,因为做人都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但是我不觉得会,每当我碰见这种事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走开。看见别人做这种事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想:
为什么要救他呢?这对你不起作用,否则你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真是个傻瓜。的确,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我过去认为帮助别人应该得到报酬。
然而,自从我读了一篇文章,这个想法就消失了。
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一开始我还想:为什么这上面的鱼钩是金色的呢?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1935秋天,红军长征进入草地,三个同志病得很重,指导员派老班长来照顾他们,为他们做鱼汤,自己却不喝,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他们,最后三个小同志成功走出了草地,自己却饿死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地惭愧,老班长舍去自己的生命救了三个小同志,在我以前看来是一个笑话,而现在,却成了一个感人的事件,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英雄身影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老班长拥有的金子般的心灵永垂不朽。这正好解开了我的问题的纽扣。
在老班长惯用的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灿灿的思想光辉,长长的红色铁锈钩成了金钩!
我和老班长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有一次,当我去公园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孩子拿着一根钢丝哭。很明显他不能下来。我摇摇头,漫不经心地走开了,心想:如果你知道怎么起床,你一定知道怎么下来。
这时,一个大哥把他打到了。我看见他了。我脸红了,很快就跑了。现在想起,都有些惭愧。
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二)一根普普通通的鱼钩,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大家的眼里,它似乎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根”金色的“鱼钩竟挽救了三位战士的生命。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两夜五千里长征中老班长的感人故事
《金色的鱼钩》主要讲的是: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一位快四十多岁的老班长接受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负责照顾三个得了胃肠病的小战士。没想到老班长工作很认真,坚决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他想方设法的给两个病号找东西吃。有一次,他无意中在水中发现一条活鱼,他拿出一根缝纫针,烧红了,把它弯成了一个鱼钩。钓鱼后,做成鱼汤给三个小战士喝。
由于食物的缺乏,老班长长久地忍着饥饿,不吃一点儿东西。只要有一点小东西,他就把所有的食物送到三个小士兵的嘴里。过了不久,老班长就因长期没有进食而活活地饿死了。
读完后,我感慨万千。我发现我的眼经湿了。
从这篇课文中,我体会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老班长为了三个小战士嚼鱼骨和草根。这些东西很难咽下,但老班长毅然把鱼汤给了小战士,忍受了饥饿的蹂躏。
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别说我们饿上十几天,就是饿上一顿两顿,都受不了了。何况在那么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前面**的追兵,地下全都是沼泽,一不小心就有死亡的威胁,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走出草地,然而老班长年纪也老了,营养跟不上,一日三餐跟不上,老班长怎么有精力走出草地呢?
一次偶然的事故出现了,老班长正在为战士们寻找吃的时候,他晕倒了。战士们心急如焚,找了点儿鱼汤给老班长喝。但老班长还是决心坚定: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老班长怎么能说给他喝鱼汤是浪费呢?
事实上,他现在最需要的是这碗鱼汤。他只是不想喝这碗鱼汤。可见他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啊!
我相信,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鱼钩可以永远留在这里,老班长伟大的革命精神可以永远传唱!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三)大家一定要记住革命啊,那些坚强的革命队伍是多么好的队伍啊。是他们用鲜血把五星红旗染成了红色。有多少人甘愿忍受皮肉之痛,甚至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而失去温暖的家庭和宝贵的生命。
红军长征是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而红军这支铁打的队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战胜困难。爬雪山,过草地,这支无畏无惧的队伍真切的验证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作为一名老党员,炊事班班长在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后,照顾了3名年轻战士。他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三个人吃,而把最坏的留给自己吃。为了改善这三个年轻士兵的生活,他把一根缝纫针做成了一个鱼钩。虽然眼睛看不清,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钓鱼,然后摸索着拔出几棵杂草给战士们做鱼汤。
三个小士兵吃完后,他把鱼骨的残骸拣起来咀嚼,痛苦地吞了下去。
最后,在即将走出草原的最后一刻,身体严重虚弱的老班长终于倒在了草原边上。而那个鱼钩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个老党员的无私与伟大。
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必将被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今天的共和国是党和士兵的生命和鲜血。我们也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军人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共产主义精神,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社会和党。
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明亮、迷人、多姿多彩。我们的担子很重,承载着家人的期望和祖国的希望。我们要下定决心,从小努力,成为未来的栋梁,报效祖国。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四)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本文的主人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使三个小同志走出了草原。战争期间,有三个小同志病了,跟不上队伍。领导让老班长带三个小同志过去。领导给老班长三袋大麦粉,让他们省点吃的。路很远!过了不久,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出去找东西吃,有一次,无意中他在池塘边洗衣服看见有一条鱼蹦了上来,老班长兴高采烈地跑回来,拿着一根针,把它放在火上烤,变成了一个鱼钩。
他回到池塘里钓到一条鱼。虽然鱼不大,但有东西吃。老班长钓的鱼被3个小同志吃完了,不久也钓不上来鱼了,老班长很着急,他再次来到河边,等了很久,才钓上来一条猫鱼。有一次,小梁忍不住问老班长:
“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老班长说:“我早就吃过了,”我不信就偷偷的跟着老班长,我不由得呆住了,老班长在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我不由的喊了一声老班长你怎么了,老班长对我说:
“咱们是党员,你知道了,就不要告诉别人。”有一天,我们快出去了,可是老班长不知在**,最后在一个池塘边找到他,我去钓鱼,那两个小同志去生火,等了很久总算钓到一条鱼,不过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
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 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的鱼骨头啊!
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五)《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老班长为别人付出了那么多,但他对自己却那么单纯。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
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
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的行为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不已。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我的两眼湿润了。这篇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眼前。
这篇文章真实而生动的讲述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让一个病号,自己却光荣牺牲了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便皱着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都哽咽了,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的需要,宁愿自己吃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那硬邦邦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的呀?他靠的是那惊人的毅力和至高无上的革命精神。问我呢!生活在如此的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很容易得来,平时吃饭把桌上,地上“种”的到处都是。
我掩卷沉思着:老班长,课文中说您死了,我认为您还活着。您的精神,您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当今社会像你的人很多,当让人们遭遇大地震时,解放军立刻冲在了救灾最前线;大街上一个小孩迷了路,有人会送他回家;一个小孩快要在车轮下丧生,有人飞身扑上去将他救出……到处都是您,有您的精神,有像您一样的行为。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从心底喊:老班长,我一定要学习您那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您的英雄行为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第一次看《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触,然而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去品味文章中感人的细节,一遍又一遍的去思考是什么让老班长为照顾同志而不怕牺牲自己。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老班长又这样做了!
红军过草地时,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很重,跟不上队伍,指挥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老班长经常给我们洗衣服,在池塘边钓鱼,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我从未见过他吃鱼。有一次,“我”跟在老班长后面,偷偷看老班长,老班长竟吃我们没吃完的鱼骨头,“我”问老班长:
“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吃?”老班长说:“不行,太少了。
指挥员临走的时候说‘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我”感动得哭了。班长还是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向前走,就这样挨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看见了山峰。
我们来到水塘边钓上两三寸的鱼,“我”把鱼炖成鱼汤给老班长吃,老班长却说:“不要浪费东西了,你吃吧,吃饱才能走出草地。”说完就闭上眼睛了。
……老班长“皱紧”、“硬咽”的动作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我从这看出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我看到了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也没有好好照顾你。
看,你们都瘦得……”这一句话中我看出了老班长一心想着同伴……
老班长关心同志、自我牺牲、忠于革命的精神,忠于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值得的!为了同伴的生命,为了革命事业的忠诚
现在看着我们,在幸福的生活中,我们不珍惜食物!每天吃着各式各样的美食,不好吃就扔了,掉了就不要了,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现在我觉得每一粒米都对不起,更对不起红军的血。
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食物。老班长能把我们的食物和我们的比较吗?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鱼骨头啊!
既然老班长今天有贡献,我们就要报答他和红军。珍惜食物,做一个愿意牺牲自己,为他人着想的人!
《金色的鱼钩》记述的是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进入茫茫大草地后的一件事。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金色的鱼钩》学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阅读课上,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被文章中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三位生病的战士疲惫不堪跟不上大,一位炊事老班长为照顾他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起初读这篇文章,只知道这是描写长征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却没有弄明白文章为什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读完后才恍然大悟。“鱼钩”是指老班长用火烧红后弯成的钓鱼用具,而“金色‘’暗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老班长起初给伤员做青稞面,后来,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在水塘边给伤员们洗衣裳时,忽然看见一条鱼跃出水面,这给老班长很高兴,回去老班长用缝衣针做了鱼钩经常给伤员们钓鱼做鱼汤喝。日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从来未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伤员们在饭后跟踪老班长却发现他在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这段话让我知道了老班长为了同志们有体力能走出这片草地,为了伤员能继续赶路,吃草根和伤员吃剩的鱼骨充饥。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坐在那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我读到这里感觉嗓子有些疼痛,像是什么东西堵在喉咙中,眼中充满了泪水说不出话来。想起生活中吃鱼时,都是妈妈给我把鱼刺精心的挑出来,鲜美的鱼肉总是我先吃。鱼刺卡在嗓子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更何况吃鱼骨头了!多么好老班长啊!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己生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想着自己的战友。
老班长的鱼钩,挽救了红军战士的生命,它不是一个普通的鱼钩,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闪光品质!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两眼湿润了。文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使我深受感动。
文章讲述了:在红军途中,以为炊事班长牢记了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自己却牺牲的小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读完这篇文章后,第一想到的就是我自己,我以后得以“老班长”的精神为动力。以前我总是不能及时完成老师给我的任务,而文中的“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而光荣牺牲。而我还没有到那种程度,我还不完成任务,我以后要改正这个毛病。像“老班长”一样胜利完成任务。
“老班长”我要向你学习。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件感人事情。
文中的炊事班长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为照顾掉队的三位年轻重病伤员,用缝衣针做成鱼钩,尽量给同志们准备鲜美的鱼汤,自己却忍住饥饿舍不得尝一口。在带领同志们即将走出草地时,他却壮烈牺牲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两眼湿润了,眼前浮现的是那感人肺腑的一幕:老班长坐在那里手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邹紧眉头硬咽下去。我想,那么硬的鱼骨头老班长是怎么咽下去的呀?
老班长是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啊!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三个病号,直至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的革命事业。
再想想我自己,不禁耳根一热:平时吃饭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如果不合口味的还会把它丢到一边。自己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惭愧了,如果没有老一辈红军的牺牲,怎么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顿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收回思绪的翅膀,我在心底呐喊:老班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这种艰苦朴素、不怕牺牲的精神,并将它传送给更多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讲述了1935年秋天红军某一连队的指导员,派老班长在后面照顾三位得了肠胃病的小战士,在那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没有一点粮食,只能靠吃着草根和野菜维持生命。老班长为了让三位小战士挺下来赶上大部队,他用缝衣针做了一个鱼钩,克服各种困难,每天钓上一两条鱼煮给三位小战士吃,而他自己却吃草根和鱼骨头。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候,他自己终于坚持不住了,安详的长眠在草地上!
看了这篇文章,我被深深的感动了,禁不住热泪盈眶,老班长用一个共产党员金子般的思想要求自己,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照顾小战士的任务的任务,毫不利己的崇高精神,彰显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重重困难之下,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创造了一个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
文章中最后小战士含着眼泪把老班的长的遗物——鱼钩保留了下来,他保留的是革命先辈金子般的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是长征灿烂辉煌的历程。让我们牢记着这艰苦卓绝的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路上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一起起来抗日,解放全中国,把红色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当年的红军,发展成今天强大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就是金色的鱼钩的精神传承。
在这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先烈,告慰先烈:你们的血没有白流,你们的苦没有白吃,我们会举起先辈的旗帜,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当我收拾书包的时候,看到这篇作文我很感动。叫《金色的鱼钩》
这篇作文告诉我们,1953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原,许多同志得了胃病。烹饪班的班长和两位同志得了胃病。指挥官让我们留下来。他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给战士吃。自己却吃鱼骨头。
到了快牺牲的时候,还不吃,最后因太饿而牺牲。当老班长受不了时,他说了一句话:你必须出去
我非常佩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好吃的蔬菜给别病号吃,自己却吃鱼骨头下去,到快牺牲还让病号吃。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品德。事实上,父母总是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给我们美味的食物。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把老班张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我贴身的衣兜里……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子孙孙瞻仰革命前辈遗物,学***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让战士走出草地老班长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红军战士吃了不少苦。他们翻越了雪山,跨越了千山万水的危险,穿越了青草,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里的老班长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到吃的每一粒米中,在我吃到每一棵菜叶中,我就会想起《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那个在草地上饱经风霜的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记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当我读到老班长为了我们能吃饱而自己啃鱼骨头的时候,我不禁思潮起伏:“老班长,你又是何苦呢?你可以丢下他们,自己走出草地,电影导演说他们已经死了,我只是不明白!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如果我是老班长,我可能会说:“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红军,作为一个党的军人,我接受了上级的任务,我就要负责,因为,你对得起这一颗心啊!
”如果是我自己,我会撒手不管,这就呈现了人的责任心,人的品质!
当我读到老班长好几天没吃饱饭时,他终于死在草地上了。我不禁泪流满面。垂死的老班长最后一刻没有喝士兵们做的鱼塘。他还鼓励三名士兵勇敢前进,走出草地!
他没有忘记上级的任务,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他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老班长,你的鱼钩上虽然沾满了红锈,却记录着你的英雄事迹。我永远不会忘记你,老班长!
最近,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他让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也令我感慨!
这篇课文讲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穿过草地,最后自己牺牲的感人故事。当我读到他已经奄奄一息,他还要关心照顾那几个小同志这个片段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他都快去世了,还要照顾别人,这是多么伟大啊他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良好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老班长不惜一切代价争先恐后!他宁愿受苦,被风雨打,已经在风霜中受苦了。他也要照顾好几个小同志,不要向困难低头!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缺这样舍己为人的人,是无数个这样坚强不屈、顶天立地、傲霜欺雪的中国人而骄傲!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您真的是太伟大了,您的这些良好品质无不让我惭愧。我每次吃饭时,总会剩一些米饭掉一地。更重要的,我不懂得分享,不时拿到一个东西就会占为己有,对它的主人也不管不问。
想到这些,我觉得您和我真是天壤之别啊!所以,我想向你学习,我再也不会犯低级错误了!
老班长,我要像您致敬!从您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在哪一个世纪,哪一个时间,舍己为人、忠于革命这样良好品质一定会经久不衰,永垂不朽的!
当我读到五年级第二卷时,我学到了一篇叫做《金鱼钩》的课文。在那之后,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文章中的老班长接受了党布置的任务。照顾经过草原的三个病人时,老班长想让三个病人吃鱼汤,但到了边上没吃,老班长就死了。为了纪念老班长,小梁保存了金色的鱼钩。
当我读到:“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读到这体会到,红军过草地时艰难,有的时候还吃不到好的东西。而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好吃的鱼。还加了作料。
我有时还嫌这嫌那的,从来没想过爸爸妈妈的辛苦。
当我读到:“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piāo]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ài)!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读到这时我体会到。老班长没有捉到什么鱼。但他已经尽力了,不管有多少,只要让三个病人吃就行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去上班,但我吃一点,我觉得不好吃。可我想”如果不吃完妈妈会说我的。
可这这么难吃,我吃不下呀!“于是我就把妈妈准备的早餐倒掉了。现在我对这件事感到十分内疚。
红军过草这么辛苦,我还在这里浪费粮食,真是可耻。
这段文字,让我得到了深刻的启迪,我发誓:我再也不会浪费食物了。
在语文书上的第四组课文中,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刻在我们心中,可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长征途中,有三个同志得了肠胃病,一位老班长负责照顾他们,老班长每天找野菜,和着青稞面来做饭,可是不久青稞面吃完了,有一天,老班长突然看见河里有一条鱼,就把缝衣针给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他每天都给三个同志做鱼,自己却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饿死在了草地上。
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想:鱼钩虽然生锈了,但它记录了老班长的英雄历程,象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闪耀,永垂不朽!
一个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为了让三个小同志安全的走出草地,自已却吃三个小同志吃剩下的鱼骨头,鱼骨头,是人吃的东西吗?不,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不行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当然不想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老班长呢?为了把同志们安全地送出草原,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每个人非常艰难的选择。
同学们,老班长的这种舍己为人、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以老班长为榜样吧!
88教案网相关栏目推荐:“金色的鱼钩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88教案网的编辑给你提供了以下的《关于金色的鱼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剧中人(共15人):男(朗读诗)、女(朗读诗)、指导员、老班长、小梁、红军甲、红军乙、红军丙旁白、6名受伤战士
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女;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男: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女: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列的伟大长征。
男: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一路上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最终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女: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男女合:请欣赏课本剧《金色的鱼钩》
场景一:(接受任务)
旁白:每当我们看见这长满红锈的鱼钩,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6名受伤战士上场,艰难地走着,之后退下),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们几个实在病得跟不上队伍,组织上派老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老班长:指导员,您找我?
指导员:小梁这几位同志病的不轻,组织上安排你照顾他们,他们年轻人是革命的种子,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也是勤务员,要照顾好他们,一定要带他们走出草地。
老班长:指导员,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请多保重。
指导员,你也要保重。(相互行军礼)
老班长:小梁啊,你们走的怎么样?(4位红军上场)
小梁:唉,我们还能走。
红军甲:小梁哥哥,还有几天走出草地?
小梁:我也不知道,大概得十几天吧!
小同志们:老班长!
红军乙:老班长,有您跟我们一起走草地,真是太好了。
小同志们:太好了!
老班长:同志们,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举拳头)
小同志们:走出草地,就是胜利。(举拳头)
老班长:好,出发!
场景二:(护送病号)
旁白:十天以后
红军甲:我累的实在走不动了。(一瘸一拐)
红军乙:我的胃也是越来越疼了。(抱肚子)
红军丙:我的腿越来越疼了。(摸腿)
小梁:老班长,天黑了,同志们也走不动了,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
老班长:好,同志们,你们休息一会儿吧,我去找点吃的。
小同志们:老班长,我们帮你吧。
老班长:你们休息吧,我去就行了。(到另一边钓鱼)
老班长:唉,青稞吃完了,一日三餐怎么办呢?困难啊!(看水塘)嗯?是鱼,我用缝衣针做一个鱼钩(做钓鱼的动作,钓上一条鱼)好家伙,用它给战士们做鱼汤喝。
(老班长做鱼汤,摆放一张桌子)
老班长:同志们鱼汤来了!
(战士们聚上去)
红军甲:鱼汤?
红军乙:哪来的鱼汤?
(战士们去端汤,班长探头笑。端来后战士们互相对视小声说老班长没有。)
小梁:老班长你的呢?
老班长:我早就吃过了(摸摸嘴,仿佛在回味),不信啊?我钓了四条不只有三条了吗?快吃!(口气严厉起来)
红军甲:老班长越来越瘦了。
红军乙:这样下去怎么行?
红军丙:老班长呢?出去找找吧!
小梁:你们休息,我去找找。
小梁:啊!老班长,你怎么吃鱼骨头呀(老班长艰难咽鱼骨头)
老班长: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有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声音提高,带着哭腔)
老班长:小梁,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啊!(老班长示意小梁声音小一点)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呀!
老班长: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看远处,做动作)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容易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如果你们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组织交代呀?(做动作,声音提高,带着哭腔)
小梁:可你总该和我们一起吃一点啊!
老班长:不行,太少啦!(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有时等到半夜,也不见鱼儿上沟,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钓鱼,挖野菜。
老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
小梁:老班长,不,我要帮你一起钓鱼,挖野菜。
老班长:(口气严厉异常)小梁同志,你是党员,共产党员是要服从党的分配的。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老班长:看,天又亮了,你去休息吧,我再弄点吃的。
小梁:好,我去休息,你别再辛苦了。
红军甲:小梁哥哥,老班长呢?
小梁:老班长钓鱼去了。
红军乙:老班长越来越瘦了,可是他从来不让我们帮他拿一件东西。
红军丙:老班长真是太辛苦了。
老班长:同志们,鱼汤来了,吃吧,就是少了点,唉!好大的一条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老班长用盆子端来了四碗鱼汤)
老班长:怎么都不端呀?小顺子,快端上,喝,怎么都不喝呀?小梁快,端上。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哭(端上碗)
老班长:(严厉)你不要太脆弱!为了走出这草地一定要吃东西!
小同志们:老班长,你也喝。(声音提高,带着哭腔)
老班长:我带头喝,(小同志们喝了一口)就该这样,我们面对困难,就该战胜困难,我们去休息吧
场景三:(壮烈牺牲)
旁白:就这样,老班长每天用鱼钩为我们钓鱼,可他自己却很少吃东西,终于不幸的事发生了
红军甲:小梁哥哥,听老班长说,我们马上就走出草地了。
红军乙:(兴奋地)走出草地了,我第一件事就是大吃一顿。(继续唱,下场)
老班长:看,远处山峰重叠,我们快走出草地了,该庆贺庆贺,今天钓一条大鱼。
老班长:头晕,心跳,不,不,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躺在水塘边了)
红军甲:小梁哥哥,老班长怎么还不回来?
小同志们:老班长,老班长(大声喊)
红军乙:那边躺着一个人!
小梁: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小梁:鱼啊,快上钩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端鱼汤送到老班长的嘴边)
老班长:(微弱的声音)小梁,别!别浪费了,我.不行了,你们吃吧!我,我不行了,还有二十多里路,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
(其他人抽泣)
小梁:老班长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
老班长:(环视草地、战士们)..同志们,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老班长使出最后的力气抬起手然后垂下)
(战士们大哭)(配乐响起)
战士们:老班长,老班长,我的老班长(喊)
(战士们脱帽站立,灯光暗下)
(配乐,轻声伴奏旁白)
场景四:(深切怀念)
小梁:我们要记住老班长的遗志,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这是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我们要等到革命胜利以后,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中,让子孙后代都去瞻仰它。
齐声: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配乐加强)
男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前,向前。
合唱:《红星闪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贩毒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排:布置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局部?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局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身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采取读读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进程。教案目的应具体、明确,并易于实施和检查。编写教案能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你知道教案怎样写才合适吗?以下为88教案网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己吃得少,操劳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
(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
(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
(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出望外回味衰弱弥漫严峻
奄奄一息收敛抚摸瞻仰闪烁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什么用威胁?
(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
(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6、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
(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7、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容?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8、接近草地的边缘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9、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10、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
(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1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六、看插图
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写: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一、从外貌体会中心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仅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就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外表的瘦,清晰地反映出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这正是他对战友、对党的高度忠诚和满腔热爱的写照。
二、从行为体会内心
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钓;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为,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钓鱼的辛苦、艰难。他分明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三、从神情体会内心
他嚼着风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悉、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四、从语言体会内心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小梁,别浪费东西了你们吃吧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明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重托,念念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导语:─板书:金色的鱼钩
2、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3、背诵《长征》诗。
4、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班长做了那些事,让人感动?
1、这篇课文,讲述了(),()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尽心尽力地()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讲述了老班长()()、()、()的事。
三、走进文本品文悟情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合作探究一: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法提示:独学: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对学:读所画的句子,同桌之间交流感受。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合作探究二:细读课文描写老班长感人事迹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感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法提示:注意找出描写“我”的感情变化的句子,批注下自己的感受。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选代表汇报,在展示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内心。群学)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创设情境拓展提升
假如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提示: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
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作业设计
必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读本册书选读课文第4篇《丰碑》。
选做: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找《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地夜行》《七根火柴》等文章来读读。
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陷入泥塘的老同志,耗尽最后心血的老班长,他们都是党培养的好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永远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胜利,勇敢前进。(齐唱队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所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你是否在因为写教案而感到苦恼呢?经过栏目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关于金色的鱼钩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身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和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劳累。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一帆风顺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示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方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干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衰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烘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身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高尚,自身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身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身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繁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身吃得少,劳累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身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身。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忠心耿耿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评介
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
广东汕头市金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传铭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但如何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则是不少教师仍在摸索研讨的课题。魏俊尤老师积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条如何“紧扣教材,渗透德育”的教学规律──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易学可行的富有启发性的好经验。以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准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引发开去,进行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包括的独有的教育内容。假如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课文去随意说教,则不但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会因泛泛而谈冲淡或抵消思想教育的因素。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之所以值得学习,就在于他选准了课文中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在知识上进行幅射,收到最佳的课堂效益。如教师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提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何以会“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魏老师让同学从“鱼钩”这条线索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去认识老班长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生锈”“金色”等词语以和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的有关句子去体会老班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使同学真正弄懂课文的内含,春雨润无声似地受到老班长这个光辉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革命保守教育。知识幅射,充沛发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二、注意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逐步深入,充沛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在同学学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层次性的合理布置。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接受教育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何把这两个过程很好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魏老师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去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同学从描写老班长外表的语句去揭示内心世界,去学习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饥饿和死亡的痛苦留给自身的伟大精神;从启发同学理解“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的含义,让同学置身当时当地的环境中而掀起感情的波澜,从引导同学细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的认识;最后再次从鱼钩进行归纳,让同学接受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从接受教育上升到提高思想认识这个高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同学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升华。
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体现了他的教学特色:“既在知识上辐射开去,出现网状结构,又在认识方面扩展开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领悟、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叙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三、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
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课前查阅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同时处理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注重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以此为主线,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图片导入,情景渲染
1、请同学们认真地看几幅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说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片,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2、引入:在长征途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地,继续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
、合作交流,品味赏析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后,引导学生找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加以指导。
3、让学生通过外貌、神态等描写方法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4、接着学习“喝鱼汤”片段,学生回答,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让学生齐声朗读并想象老班长与“我”当时的心理。
5、然后分角色朗读“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对老班长的感激与不舍之情。这时我提议:全体起立,再一次呼唤老班长,希望他能听到我们渴望他醒来的声音。 6、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句话含义。“在这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小组合作讨论)
7、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8、感受责任,听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总结
正是老班长的这种品质像金子一样附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才使它闪光发亮。我们学课文不仅仅是把课文读好,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精华,老班长的品质是高尚的,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这种品质,当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导语:─板书:金色的鱼钩
2、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3、背诵《长征》诗。
4、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班长做了那些事,让人感动?
1、这篇课文,讲述了(),()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尽心尽力地()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讲述了老班长()()、()、()的事。
三、走进文本品文悟情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合作探究一: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法提示:独学: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对学:读所画的句子,同桌之间交流感受。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合作探究二:细读课文描写老班长感人事迹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感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法提示:注意找出描写“我”的感情变化的句子,批注下自己的感受。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选代表汇报,在展示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内心。群学)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创设情境拓展提升
假如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提示: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
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作业设计
必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读本册书选读课文第4篇《丰碑》。
选做: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找《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地夜行》《七根火柴》等文章来读读。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文章记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名老班长接纳党的嘱托,照应三个抱病的小士兵过草地而名誉捐躯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气,动作,说话,映照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练习重点,依据门生现实,环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计划了如下教学目的:
一、了解本课四个生字。
二、有情感地诵读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惟情感,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
三、实习快速浏览,扼要地复述故事:
力求突破重点:实习快速浏览,通过重点语句领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领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1重点和难点,我计划了如下教学进程。
一、教学前,应用多媒体播放录相,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末了一段,让门生领会“金色”的含意,捉住中心,引诱门生从课文中离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3“哭”,并以两“笑”3“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惟情感。结合老班长的外貌,举措,说话,神志的文句剖析,进一步领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在学法指点上,本课偏重指点快速浏览的法子。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换显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白,捉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甚么,解决甚么题目,成竹在胸。在“快速浏览文章”指点上,借助引诱门生勾勒两“笑”3“哭”,琢磨领会,悟出法子。通过练习,门生悟出快速浏览的重要性,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首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认识课文配景,寻觅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用施行打下基础。2是一条主线贯串始终:即快速浏览──勾勒──领会。快速浏览的对象是全文,勾勒的对象两“笑”和3“哭”。领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格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凸起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公道地串连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条理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吻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如许计划的:
1、紧扣课题,设置牵挂,使快速浏览有目标的进行
一、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题目:“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鱼钩?鱼钩隐蔽了一个甚么故事?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门生带着题目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索这些题目。
2、互动交换,勾勒重点,细心研读,进步快速浏览的质量
一、交换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述次序。
二、交换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诱提出本课必要解决的重点题目。文章的首要人物是老班长,而标题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何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灼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三、引诱勾勒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3“哭”,读中感悟:
起首让门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先后笑了几回并勾勒出来。让门生对比先后两次“笑”有甚么不一样,通过读来领会老班长忠于党的奇迹,舍己救人的心田运动和崇高品格。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年夜的鱼已经中计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咱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蔓延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门生勾勒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剖析我为何会哭?领会“我”的“3哭”所表达的思惟感情。
⑴望着他那非常严厉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⑵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火朝天的鱼汤里。
⑶咱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泣着,良久良久。
四、捉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切体会:
老师质疑,“我”为何小心肠把鱼钩留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灼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甚么?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门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气,动作,说话来领会老班长的精神。
五、情感诵读,体会感情:
让门生找出最使自己打动的部份有情感的诵读,通过诵读,加深对老班长的钦敬,爱戴的思惟情感,感悟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首要表现中心明白,重点凸起,简捷明晰三个特色。
【板书】
老班长两“笑”
金色的鱼钩
“我”3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救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考虑:
x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衰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⑵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考虑:“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身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月度教案精选 《金色的鱼钩》教案之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考虑:
x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衰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⑵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考虑:“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身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这是我们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一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部编版”文章,建议将本页面和网站加入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教师是春蚕,是蜡烛,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可以完成相对于比较优质的教案。教案的编写锻炼的也是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引起思考
1、板书课题
2、读题后自己了解到什么?
3、读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课题为什么不以“地球”或是“我们的地球”为题?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指出是“只有一个地球”)。
二、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情况,(课文分别从“地球的外观”“地球的资源”“移居外星球”和“呼吁保护好地球”等四个方面来写的)。
Ai xi hui
2、学习生字词:和蔼 锡 毁坏
3、提出不懂的词语,相机解释
璀璨――鲜明灿烂 慷慨――不吝惜,大方
恩赐――因怜悯而施舍 遨游――漫游
枯竭――断绝或体力、资财等用尽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回答后,板书、可爱、太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了地球的“可爱”,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的“太容易破碎”?
四、细读地球“可爱”部分,了解地球的外观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段,想一想,从外观看地球与其他的星球有什么不同?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着重理解“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纱衣”等语句。
(蓝色的为水,白色的是陆地,“纱衣”指的是大气层,水和大气层是别的星球没有的,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的特点)。
2、理解“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句(只有地球才能孕育生命,人类才能生存)。
3、讨论从“6300多公里”“5.1亿平方公里”的数字和“一叶扁舟”的比喻你了解到什么?从“五分之一”的数字你又了解到什么?(地球不大,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4、学完这一部分,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资源”部分,了解地球资源短缺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3、4段,思考:为什么说人类如不加节制在开采将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因为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再生时间相当漫长,有的是不能再生,所以滥采滥用将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
2、举例说一说人类滥用矿产资源的事。
3、自由读课文,看哪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们不能再生,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灾难?(水、森林、生物、大气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才导致与上述问题的产生。)
4、说说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5、学到这里,你又想说什么?
6、读《地球的自述》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六、学习“移居外星球”部分,了解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讨论:如果地球真的出了问题,人类有没有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
2、联系美国的探测器登上火星,看人类在其他星球有无生存的可能。
七、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重温“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联系全文说说对它的理解。
2、讨论:保护好地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造福孙后代造福人类自己)
3、回应课题,说说课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八、作业:收集有关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的资料,及有关我国、我省、贵阳市环境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听写字词
二、交流有关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说一说,学完课文后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容易破碎
地球的外观
地球的资源
移居外星球
保护好地球
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艺性的笔调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的渺小,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不断造成生态灾难,除地球外人类别无去处等科学知识,阐明了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道理。全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几个社区,他们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平时没有时间辅导他们的学习,好在我的这些孩子们自觉性都比较高,他们课前都能认真预习,也搜集很多相关资料,他们有能力完成本课的目标。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品读、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让学生在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后,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科学小品文是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体。科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打比方、举例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难点是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写:晶,莹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产、
不加节制、枯竭、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
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各种学习途径,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难点:懂得为什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并身体力行和进行环 保宣传。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相处同样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自由读一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单元导读告诉了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2、导语中还向我们推荐了三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来说说?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语入手,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的第一课,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球的最后五笔是点提撇捺最后一笔是点,齐读课题,有几个地球?
生: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的关键词,强调球的写法。
4、再读课题,读得好!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响亮的口号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从此为题,是想呼吁人们应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自学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自读提示,下面开始自由读课文吧!
3、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咱们一起看课文中的词语你读准了没有?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指名读一读。
4、读得好!薄在这里该怎样读?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字典中的解释,齐读,我们该选择哪个读音呢?
5、很好!你为什麽选择这个读音呢?
生:我是根据字的意思来确定的。
6、真棒!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根据解释来确定它的读音,再读薄薄的纱衣。一叶扁舟,它还有另一个读音biǎn扁担,再读一叶扁舟,本课中的蔼和竭这俩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强调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生:1、结果不一样。2、部首不一样。
7、蔼字怎么写呢?先写草字头,要写宽一点,能盖住下面的部首,日要写扁一些,人的第二笔是点,最后一笔坚折不出头, 占三分之一,最后一笔是提,请同学们在课后生字表的旁边工工整整的写一遍,写时要头正、身直、足安,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设计意图】:区别形近字,指导形近字的写法,强调写字姿势。
8、下面学们默读课文,读后小组内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到第几段?,你能说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能用小标题概括吗?接着说,很棒!
3、谁能把这四个小标题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这种把各部分主要内容串联起来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叫做连段串意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掌握用连段串意的方法来总结课文内容。
5、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从哪下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
6、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
7、这一段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8、地球是美丽的,但他又是渺小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的渺小?
9、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
10、这一段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11、地球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2、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
13、这一段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破坏环境的事情吗?谁来说说?
你们可曾想过,造成这一切一切后果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同学们,当你看到一片片干涸的土地的时候:当你看到滚滚浓烟从烟衷冒出来的时候:当你看到汹涌的洪水吞噬我们美丽的家园的时候:当你看到一具具动物尸体的时候,当你看到雾霾笼罩在我们上空的时候,当你看到一棵棵大树被拦腰砍断的时候:当你看到海啸排山倒海的时候:当你看到一条条河流被污染的时候:当你看到汶川地震残垣断壁的时候。
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环保小卫士吗?声音太小,请全体起立,举起右手握拳我宣誓:我自愿加入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队伍中,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把掌声送给每一位环保小卫士,你们是地球的希望,你们是地球的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事例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通过宣誓增强孩子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今天,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一、二部分,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渺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作业超市】:
1、收集宇宙星球的资料,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2、调查我们学习、生活场所附近的环境状况。
3、课外阅读鲁斯坎贝尔的《可爱的地球》。以上作业任选两题。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更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让学生们了解本课的内容,更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 、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 、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 、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 、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3 、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 、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 、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 1 、 2 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 )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 3 、 4 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 )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 5 、 6 、 7 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 )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渺小”造句。
保护地球的教育,懂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可爱,同时有多么脆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再破坏资源了;为什么破坏了地球将别无去处。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目前地球面临的危机,从思想深处接受爱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内容简练,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都没有机会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结合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教材。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本课力求体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认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突出电教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恰当展示时机的设计,体现电教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四、教学媒体设计
《课文分析》。主要用于指导学生自学和预习。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方法、相关资料。
2、电子相册。包括一组漂亮的自然风光照片和歌曲《蓝色的地球》在正式上课前3分钟播放。
3、多媒体《美丽的地球》。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用。展示一段在卫星上拍摄的关于地球的影片。
四自然段时用。用大量生动形象、逼真的影像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思考。画面也贴近主题,一群各种肤色的孩子围成圈转啊转,转成一个地球缓缓转动。在第一课时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
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一定还在回味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活泼、愉快的旋律吧?这首歌名叫《蓝色的地球》,它告诉我们要爱护美丽的大自然,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今天我们学习讲述同样内容的16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产生过什么疑问?通过预习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地球本来就只有一个,人所共知,为什么题目还要说“只有一个地球”?自由发表意见,说清:作者是在强调必须保护地球,破坏了地球我们将无处可去。
教师:这也是本课所要揭示的`主题,课文哪一段直接点明了这个中心?
(二)倒序法学习中心段。理清条理
齐读最后一段。试分层,并说说层意。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个中心?读一读,理清课文条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讲地球很小,运用了什么方法?看看这一组数字,体会其中的含义。讨论,体会。
2、教师:课文一开始给我们描述了宇航员眼中的地球,读一读相应的句子,想象是什么样的。学生朗读相应的句子,再指名读。评价,读得怎样?
现在再来读描写地球的句子,体会一下应该怎么读。让我们一起深情的赞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朗读)
4、抓住“母亲”一词引导,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教师: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以加倍的爱来回报她。那么,对养育了人类的地球母亲,人类是怎么做的呢?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2、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受到破坏,许多已不可再生,还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污染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生亲眼目睹的事例谈一谈。
一棵树或一只鸟或别的什么属于大自然的东西,此时,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教师朗读第五自然段,教师:你们说得这么可怕,然而“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大家讨论,这说法有道理吗?放手让学生讨论,对于有的说法,比如:科学家已经尝试在太空建立居住的空间,有可能成功;外星人的发现说,也说明在地球之外有可能存在能生存的地方,不否定学生的想法,只是要引导:无论怎样,地球还是绝大多数人生存的基本家园,不能再破坏了。
2、引读:“我们这个地球,真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多媒体文字:“我们这个地球,真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在课文第一段讲地球的小时,用了一个比喻句,大家找找看,学生读:“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讨论为什么把地球比做扁舟?除了说“小”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六)延伸课题,畅谈环保设想
教师:大家都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些什么?还能再做些什么?学生交流、发言。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可不能只有想法,要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从自身做起。
(七)多媒体:诗歌《地球的孩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带动学生加入进来。建议:课后抄给学生练习朗诵。
(八)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写读后感做准备。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下节课我们要写一篇读后感,大家可以先查资料,思考,做好准备。可以参考以下题目,当然也可以自拟题目。
《假如我是环保局长》
《我为母校设计绿化方案》
《五十年后的家乡》
《我是环保小卫士》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人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裏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人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裏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我上的是这一课的第1课时,带领学生完成前两个部分:地球地奉献、我们唯一的家园的学习。教材中编排这两部分内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许多资源,是我们人类的唯一的家园。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力争创造高效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家园。了解她,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奉献”部分。通过诵读《我们田野》,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馈赠,再讨论:地球还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此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到地球物产的丰富,这些资源与我们的生存与生活至关重要。学完了这一部分后,我话锋一转“没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我们怎么办?”转入“我们唯一的家园”的学习。学生先通过课文中与师生交流的材料认识人类至今没有找到宜居的星球。后再了解“生物圈2号”实验及其失败的原因,感受到了,对我们人类来说,地球是我们不能离开的地方。到此,学生们自然有感而发,谈感想时都是“地球对我们太重要”样的声音。
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这个设备,通过播放幻灯片来提高效率。我准备了图片,准备了音乐,准备了视频??这样做,丰富了课堂的容量。
但是也正是这次的运用,让我认识到了多媒体投影仪的不足。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对课件的内容进行更改和补充,如果要改动或是增加,必须退出播放再进行。课堂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其次,制作多媒体课件确实比较费时间。如果没有现成的课件,再加上不熟悉课件的制作方法,这样的上课方式难以广泛使用。
怎么办?
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使用电子白板上课。它可以随时更改和补充教学内容。方便快捷,避免白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这种可以直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素材展示出来。它不需要每个人都学会专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了,要什么,就从资料库中调用。没有的,弄好放在资料库,直接调用就可以。这样的设备更是节省出了制作课件的时间。
那就从最简单的电子白板操作开始吧。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基础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性格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就是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因数、倍数以及2、5的倍数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工作。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找出一些数的因数,是今后判断质数、合数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帮助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观察到教材是直接出示百数表进行探究的,我认为可能需要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铺垫,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自行提出用百数表继续探究,也有助于我顺势提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教材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其实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要一口气把问题都提出来,或者并不一定是要全部提出来。要极力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那么我会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先圈出3的倍数,进一步提出可否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会与什么有关。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便能够发现之前学习的结论在此并不适用,进而引导出后续学习内容。
经历了猜想失败后我会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做尝试。我会从两个维度提示——我们单纯横着看找不到什么规律,还能怎么看;或是提示我们只看个位不行还能怎么看,逐渐让学生发现“斜着看时,十位依次增大1,个位依次减小1,总和不变”。
此处结合上一部分引导的两个维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重点讨论3的倍数对于个位是否还有特殊要求以及十位与个位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之后再组织学生反馈,多次举例验证,便可以得出个位可以是任意数且十位和个位的和均为3的倍数。
但是在这里我观察到学生的感知其实一直都是“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因此进行提问,我们今后可以怎样找3的倍数。可能有学生提出可在已经圈好的百数表中对照找寻,我便顺势提出若为几百几千是否还要准备其他的数表,进一步突出总结特征的便捷性及总结的全面性。
在此基础上便能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我辅以规范性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便会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部分,先让学生判断下面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
24 58 46 96
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在每个数后面加一个数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这样分阶段的练习既能够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并带领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特征,发现研究倍数的特征时方法各有不一,以此体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关于课后作业,我会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数字同时是2、3、5的倍数,并尝试列举1000以内的这种数字。这样的作业能够在夯实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又兼顾到之前学习的内容,真正达到作业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略
以上就是《《金色的鱼钩》说课稿部编版3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765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