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我们都在变》教案

2024-03-24 我们教案

2024《我们都在变》教案精华。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想了解“《我们都在变》教案”的内容吗88教案网编辑特别为您挑选了这篇文章,这些文件和资料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欢迎收藏和分享!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

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

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

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

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

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全课总结:

这时候人们已经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设行不行呢?接下来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作出了什么猜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们是怎样来验证这一猜想的。

二、活动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一、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课件展示他的画像)。有同学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布置任务: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阅读、交流。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设?

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收获吗?是什么?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对待心中的疑问,要大胆去猜测,更要想办法去证明。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习麦哲伦的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二、在太空中看地球

讲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课件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吗?最早给地球拍照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相关资料)

提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你们知道中国飞天第一人吗?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杨利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讲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宇航员来说是残酷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氧气、没有水也没有重力,是对人生存极限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现在必须把身体锻炼好。

提问:通过各种实践,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飞机、人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三、作业

布置任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旅程,我们应该把这些都牢牢记住,因此我提议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制作一张有关地球故事的科学小报。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每个小朋友从小应当保护周围环境卫生。

课前准备

1、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环境的对比图片。

2、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看图:

整洁优美的环境图。

脏、乱、差的环境图。

学生观察后,同桌讨论:

这两幅图画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小结:

生活在整洁的环境里,才能保证我们心情舒畅地学习、生活。

2、再引导观察脏、乱、差的环境图:

⑴谁能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⑵学生交流,师根据学回答,随机出示图片。

妈妈拣菜、削苹果;小朋友吃的牛奶瓶和饮料罐;刨铅笔的屑、纸片等。

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是:

我们身边的垃圾

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小朋友,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心情多么舒畅。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校园的环境,找一找校园每一处有没有垃圾。

1、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

2、师生边走边看,师问: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这么美?

3、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4、组织学生回教室交流:

⑴请大家说说校园里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大胆交流)

⑵要保持校园、教室环境整洁,小朋友该怎么做?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⑶教师归纳要点:

①小朋友首先应当做到不乱扔纸屑、铅笔屑。

②如果看到地上有废纸就马上捡起来,扔到纸篓里。

③看到别人乱扔,应当劝阻。

⑷谁能说说家里,大街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⑸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地垃圾堆里学习、生活,垃圾一定要处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三、开展活动,处理封闭

小朋友,我们来玩为处理垃圾出金点子的游戏。

1、谁知道金点子是什么吗?

(学生说)

2、请学生自由组合,为处理垃圾出点子,交流各自想法。

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得最热烈?

四、合作交流,语文交际

1、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上介绍处理垃圾的点子计划,组员相互补充。

2、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说说他们的点子好哪里?你认为哪里不够好?再介绍自己组的金点子。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点子最好?好在哪里?

4、根据各组交流,汇报,师投影映示:

废纸送到造纸厂经工人叔叔加工后,变成了白白的纸,花花绿绿的故事连环画

5、师小结:

工人叔叔把一车车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站,积小成多,变废为宝,支援国家建设。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会变得美丽整洁。

五、活动延伸

1、小组合作:

把怎样处理垃圾的想法画一画。

2、开了未来垃圾处理新闻发布会,将各组的金点子全部贴出来让大家观看,并向大家介绍。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成果展示。

1、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什么日子?(“六一”儿童节!)祝同学们节日快乐!童年的时光是美妙的,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然而时光老人不会因此而停留。在告别最后一个“六一”后,我们长大了,我们步入人生的新的旅程!(板书:28、我们上路了)

2、理解题目

师:好奇怪啊,我们上得什么路?我们是谁啊?

3、整体感知全诗,了解诗的内容。

指一生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指导朗读。

(一)研读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上路的?

2、集体交流。

(1)畅所欲言。

(2)这一小节里出现了哪些意象?

(3)深入体会以下意象(小黑板出示):

嫩嫩的芽尖

淡淡的粉红

很小的邮票

很大的信封

思考一:这一组意象象征了什么?(我们的人生刚刚起步!)

语言训练一:今天我们是 ,明天将

例:今天我们是嫩嫩的芽尖儿,明天将变成大树参天!

将其它的意象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思考二:还可以用哪些意象代表我们的人生刚刚起步?

3、理解最后一句“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体会:这一句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自豪、骄傲)

指导读:读出感情。(可轮读“上路了”。)

过渡语:在路上,我们将遇到什么,如何面对呢?

(二)研读第二小节

1、默读,将自己感触最深的画出来,做批注。

2、交流,生自由谈。

3、深化理解:

(1)本小节又出现了哪些意象?象征了人生中的什么?

(小黑板出示):

脚印歪歪扭扭

膝盖被石块磕肿

骤起的风暴

虚幻的风景

结合实际谈谈,这些意象可能是指人生中的哪些事情?

(2)我们如何面对?像文中说的“退到爸爸妈妈们温热的怀中,做一只供人观赏的狗熊”?那你想怎么面对?

语言训练:在人生的路上,纵然我的膝盖被石块磕肿,我也会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行

联系其它意象,用以上句式,把你的态度表达出来。

过渡语:我看出了同学们的勇敢,听出了同学们的坚定,那就让我们继续前行!

(三)研读第三小节

1、自由读,看其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意象,而它们又象征了什么呢?

2、交流:

预设:“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林”象征了人生中的美好事物

“风、雨、电、闪”象征了人生中的艰难险阻

3、质疑:

预设一:“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的意思

预设二:句末“真正的姓名”是什么?我们不是已有了姓名吗?

4、深入理解

“真正的姓名”是我们用自己用脚踏出来的,用汗水干出来的,流于后世的功业或美好的品质。

你将如何重写你的姓名呢?

语言训练:我叫张XX,我也叫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学生仿写。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小结: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在新的旅途中,希望你们努力奋进,坚持不懈,勇往真前,永不言败!不因胜利而骄傲自满,不因失败而沮丧。历经风雨,你们个个能练就一副坚硬的翅膀,成为搏击蓝天的雄鹰!

2、感情朗读全文。

第一小节(所有的女同学),注意轮读部分,同以上指导。

第二小节(所有的男同学)

第三小节(师读第一句,所有的同学读其余的部分)

3、本诗对我们成长的启示

师:此刻我们激情澎湃,此刻我们心绪难平,稍作沉静后,是否也应深思一下,告别童年,我们该如何前行?

(生进行课堂小练笔)

集体交流。师小结:人生之路,该怎样走下去?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同学们:

人生之路,寻找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人生之路,昂首阔步、脚踏实地走下去;

人生之路,无怨无悔、高尚地走下去!

四、质疑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已成为过去式,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将永远伴我们在人生路,一同前行。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8个新词。

⒉理解有一定内涵的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⒋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文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气势浩大。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气魄--气势。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二、教学要求: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之中,才有力量、有智

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

⒉进一步说说“我们”和“我”包含了哪些内容?

⒉讨论归纳:

①“一朵花”虽美,但不能算万紫千红,只有“我们”朵朵花都开放,才能有花的海洋和美好的春色。

②“一块石”虽然坚硬顽强,但永远不可能具有泰山的雄伟气势,只有“我们”千万石块堆积在一起才能成为大山。

怎样做?

②为什么说“有无数个……一切”?

⒉讨论:

引导得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收集资料、自行探究、比较、整理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碘酒、白纸、酒精灯、火柴、镊子、食物图片、双面胶、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些食物、课前收集的资料、小刀一把、一个食品包装盒(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组介绍带回来的食物,指出课题。

二、交流信息,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指出五大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把五种营养成分贴到黑板上。

2、交流信息,知道各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

(1)开个“营养交流会”: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其他适时补充。

(2)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三、小组探究,找出带来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小组讨论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各种方法(包括听家长介绍、看食品包装、上网、做实验等)。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归类方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四、拓展:比较、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

1、看食物图片,比较、整理信息。

2、汇报,并把各营养成分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些什么收获或想法?

学生自由说。

六、课外延伸

师:我们还有许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检验,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通过各种方法找找其它食物的营养成分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搭配一份营养餐。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6)

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你知道下棋的历史吗?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下一节课请同学来示范制作一个人物棋子。

一、     组织教学。

二、     学生示范制作一个人物棋子。

三、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人物棋子。

1.将乒乓球用双面胶粘在直筒上。

2.用彩泥、用多种方法制作人物头部的发型、五官等。

3.彩泥制作人物的服饰,注意抓住人物的身份特点。

4.将立体棋子与一般的手工作品区别开来,即在身上标上棋子的名称。注意乒乓球与纸筒相连处用双面胶和彩泥连接固定。

1.屏幕上来回滚动出示一些棋子的形象图片。

1.各组同学相互交流观看立体棋子。

2.请每组代表作作者到台上讲述创作意识和方法。

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这个棋盘有趣吗?它包括哪些部分?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五、小结延伸:

把自己设计好的棋盘带回家和家人玩一玩。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我们上路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告别童年”中第三篇精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韵律较自由,不拘一格。全诗用孩子的口吻,以“我们上路”为线索,展现了当代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精神,刻画了他们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风貌及渴望自由自在地成长的心情。鉴于这首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易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且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现代诗的积累,所以我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诗——仿诗——赏诗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大意,在替换意象中,尝试创作的快乐,在欣赏名篇中,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熟练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在读诗的过程中尝试仿写,体会创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告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4、教学手段的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句的寓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意象对诗歌进行仿写。

四、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作业纸和磁钉,便于将学生的灵感结晶粘贴在黑板上,供大家借鉴、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我们来对名言和诗句:我说“昼出耘田夜绩麻”,你说……我说“中流砥柱”,你说……我说“祸兮福之所倚”,你说……太简单了,我们来点有难度的,我说“天对地”,你说……我说“山花对海树”,你说……,我说“雷隐隐”,你说……我说“风高秋月白”,你说……,我说“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你说……。这其实是《笠翁对韵》中的语句,古人在创作诗词时讲究对韵,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朗朗上口。

(二)谈话引题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板书课题

(三)解疑释题

“我们”指的是在坐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上路”指踏上青少年之路。

(四)出示学习目标

(五)学生自主展示自学情况

(六)品诗、仿诗

1、学习第一节,示范仿写诗歌;

老师来示范朗读诗歌的第一节,你们来谈谈从哪里听出了我们的“稚嫩”?

生:嫩嫩的牙尖、淡淡的粉红、小小的邮票、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刚刚从那林子里走出来……

宋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用这种客观事物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称之为“意象”,你还能列举哪些表示稚嫩的意象呢?

初升的朝阳、展翅的雏鹰、刚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让学生写在纸上,贴在黑板上。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我们还是羽翼还不丰满、思想还不成熟、行为还不沉稳的未成年,父母会有哪些担忧?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可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分吹雨打,港湾里的小船受不了惊涛骇浪,所以我们说——“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有自豪、有骄傲、有摆脱束缚的快乐。让我们把这些感情送入到诗句中再读一读,读出我们告别童年,踏上属于自己人生之路的决心。

2、那在未来的路上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呢,看看第二小节吧!

学生朗读

有哪些意象值得我们关注?小组内讨论一下。

你认为“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是什么呢?

看不见的陷阱、万丈悬崖、家庭变故、考试失利、朋友矛盾、网络诱惑……

这样我们就要趴下,做一只供人观赏的狗熊吗?还有哪些意象能表示知难而退的人?

寒号鸟、缩头乌龟、寄生虫……

当你遭遇打击、困难时,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对,不,绝不趴下,再大的风雨,也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再大的烦恼也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

3、学习第三小节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出了山的溪水也不会往回流,还有哪些能反映生命苦短呢,时光不复呢?

泼出去的水不可以回流,燃尽的蜡烛不可能还原……

生命中也有一些美好的事物

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着什么?你还能想到哪些意象?

红宝石、四叶草、黄金屋……

风、雨、雷鸣电闪象征着困难艰险,还有哪些意象象征着人生路上的坎坷?

(七)赏诗

1、让学生将仿写的诗歌署上自己的姓名,感受创作的快乐,并予以肯定。“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鼓励他们在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2、赏析冰心的《成功的花》、顾城的《一代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开拓学生的视野。

3、赏析一些年龄相仿的小作者的作品,如《汽水》、《瞌睡虫》、《毕业歌》,感受诗歌的趣味和形式,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热情。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心灵情愫的凝练,让我们一起阅读诗歌,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记录成长道路上的点滴,营造诗意的人生。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将这一首现代诗作为了孩子们仿写练习的切入点,课前我组织孩子们做了热身运动,主要是对对子,先是古诗名言,后是《笠翁对韵》,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增加了孩子对韵律的语感,为后面仿写起到一些铺垫吧。

字词的处理上,我遵循一贯的学生自学,讨论加汇报的模式,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自信满满,汇报完后也会听取别的小组的意见,达到了较好的自学效果。

仿写的引导上,我引入了“意象”的概念,鼓励孩子通过替换意象来仿写诗歌,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纷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将自己的思维火花写在纸上,粘贴在黑板上,这就达到了头脑风暴的效果,成了仿写的催化剂。

赏诗环节我选取了名家名篇,也有不知名的小作家的作品,让孩子们在欣赏中得到诗意的熏陶,得到心灵的满足,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埋下诗意的种子。事实证明,在后来让写关于“母校”的作文中,一部分孩子都选择了诗歌的题材,小试牛刀,展露头角。

这节课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朗诵《毕业歌》时,受惯性思维影响,学生把“春秋冬夏”读成了“春夏秋冬”,我灵机一动,没有急于订正,而是问学生“在刚刚的朗读中出了一点小错误,你知道在哪里吗?”学生反应过来,哦,原来读错了。我接着问“正确的四季顺序应该是春夏秋冬呀,为什么作者要写成春秋冬夏?”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发现“夏”刚好和上句的最后一个字“芽”押韵,我随即告诉学生,在写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押韵的方法让自己的诗歌朗朗上口。

这节课的缺憾是,时间的把控上还不足,没能展示更多学生的作品,此外,朗读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

《我们都在变》教案(篇8)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

3.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自然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

教学准备

有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课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鸡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视频。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

3、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有关地球内部的猜想吗?说说猜想的依据。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4、师: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阅读书上49页相关内容。说说地球的结构并说说这些部分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地幔、地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看剖开的鸡蛋,画图。)

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请同学们阅读49页《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说说看,我们的猜想和科学家的发现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地球的三个部分呢?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教师小结。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探索开发地球内部吗?展开你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记录本上。

以上就是《2024《我们都在变》教案精华》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我们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718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