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2023-12-17 心理心得体会

2024心理课的心得体会(范本十二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2024心理课的心得体会(范本十二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1

对于毕业之后要踏入教师的行业的我们来说,心理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其实随着社会的快步发展,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拥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于是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显得越发重要,心理咨询师逐渐成为很热门的职业,但是,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跟我一样,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进入误区,认为心理学是专门为有精神病状的人群而设立的,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去看心理医生意味着心理有问题,其实我们都错了,这个认识是我在大一下学期上庞海波老师的《家庭心理教育学》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其实在21世纪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深,甚至于到负荷的地步,急需得到缓解,所以心理学为此提高一个渠道,它就是一个聆听者,听我们倾诉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压力,让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我们大二开始学习《心理学概论》这门课程,经过快一个学期的学习,虽说对心理学还没有达到完成理解的程度,但起码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切身体会到心理学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看清自己,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只是无所事事,但我们的心理活动却从未停止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里想象的事实、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及阐明心理现象的本质。可以说心理学时刻贯穿于我们的一生的每个角落,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

这个学期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心理的实质、感知觉、注意与教学、想象与思维、情感与意志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概念认识,虽然这些理论知识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从这些的理论知识中,我明白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希望能够给别人一些帮助,成为别人的聆听者。

心理学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常常出现于人际关系中,有时候同学之间因为一点误会而发生口角,或者毫无里头愤怒对待他人等等,这些事常常让人在事后感到悔恨,总是后悔当时的行为,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过去就是过去了。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不断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不仅仅是仅靠理论上所说的有利于让我们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要经得起实践的证明,毕竟光动嘴皮子不能让人信服,心理学经过这么多年不断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以前在从未接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不由自主随波逐流进入误区,然而在经过快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课本里面依然有许多看不懂的理论知识,但起码还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认识到它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有影响。在学习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心理学,比如说我们经常运用想象力,将我们脑海中形成的灵感转化为文字,从而形成文学写作。

人生短暂,匆匆而过,又能记得今夕是几何,记忆力始终伴随着我们,古人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等背诵为主,而作为一名文科生,对于古诗词等熟悉度要求也是极高的,这一切都要靠于我们的记忆力以及勤奋度。通过科学实践证明心理学对于记忆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任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还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通过一个软件测试我们的记忆力年龄,刚开始还好因为数目比较少,可是后来随着数目增多错误率也越来越高,对于记忆力,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色遵循记忆定律。对于这方面,相信很多文科生都不陌生,每次我们背诵古诗词、英语单词、政治等,总是当时背的很顺溜,可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忘却,又要重背,所以对于背诵还是要根据记忆定律去背,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在识记、保持、再回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记忆,方能事半功倍,正如那个吕超背诵圆周率不仅获得吉尼斯纪录,还打破了日本人保持多年的纪录,可以说他的记忆力惊人,他的记忆方法便是将数字转化成故事等等,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来借鉴。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也随之进入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他们更好的识记知识。心理学对于记忆的作用并非只存在于学习生活中,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产品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便会各出奇招,如今比较流行的便是广告,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广告词甚至于成为这个产品的代言词,比如m&m“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则清楚地告诉顾客产品的特性,与其它巧克力的差异性,还力求简单,容易记住,因为每个人的记忆力都有差异,所以这个产品抓住了这个特点,由此产生了记忆点,当然心理学运用的成功案例并非只有这一例,例如王老吉、舒肤佳等宣传的成功也离不开心理学的作用,仅仅抓住消费者消费的心理,让他们自觉走进消费自己产品的圈子里。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2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

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随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籍是由各高校联合编辑,并且在大学开设专业课堂,为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上诉问题的。

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医学卫生的基本工作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环境卫生好了,个人卫生意识、卫生习惯好了,人的健康水平必然提高,尽管疾病不可能完全消灭。拉马克的进化法启示我们,地球上疾病彻底消除的那一天,就是人类免疫系统彻底退化的一天。但是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到来;所谓困难越大,信心越强。人类在与各类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免疫机制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

从认识社会、认识自身出发,立足学习与发展,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大学生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学习此书,再根据老师课堂的正确指导,我们一定可跨过那道砍的。当我们出现矛盾或是抉择时,只要想想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心理学知识,想着自我做心理调节,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被那些琐碎的事情所困扰,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放弃的。

虽然我没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心理学,在高中时还梦想着自己在大学时可以学习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从图书馆借阅的一些图书中略知心理学很深奥,所以要学好学通心理学并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学的东西以授课的方式讲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找到一种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透彻确实很难。如果课堂形式繁多,做游戏,看电影,搞辩论,抢答题等等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么此课堂就帮忙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虽然不是主修那门课程,但是还是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心理学,并且学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个课堂的开设,更多的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大家都会积极的参加,在学习中学会对合作精神,学会相互信任,学会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自己,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在未来的十几二十亦或是终身收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在从新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艰难的前行着,只是却不感觉到孤单,因为心里满足了。不会感觉到恐慌,因为我们明白怎么定位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生活里,沿途的风景总是会消逝,那么看看自己的脚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较直?哪一段的

印迹深刻些?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么未来的道路上,错过了风景,却留下痕迹。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3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心理课的房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

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忍一尺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特别与一两个人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因此发生了。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中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

我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不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会家长,要多和家长沟通,多谈心里话。让家长多理解自己,也让自己多理解家长。

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4

心理拓展训练心得体会篇1

在这次心里拓展训练之前,我对拓展训练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认知: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协作,考验自身意志品质等。可是实际参加过拓展训练之后,让我真正懂得了拓展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认知团队协作的意义和自身的意志品质,而且最关键的是让人彻底懂得团队中领导的领导艺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团队计划及人与人沟通的价值。拓展训练项目中针对军人教育的特点特别设计了几个训练项目,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全体学员展示了拓展训练的意义。经历了背摔、雷阵、红黑对决、孤岛泅渡、过电网、盲阵、求生墙等项目的训练,让我对团队的领导、协作、计划、沟通四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团队领导。任何一个团队中的领导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导的产生可能有各种方式,但领导权威的确立是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个领导必须拥有超越常人的才华和机智,同时还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沟通的技巧,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活动,我意识到领导在团队中要发挥出领导艺术,需要平常工作中不断通过各种活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凡事要能够事先确立好周密的计划并能够将计划内容让同事全盘领悟,切忌盲动和不沟通。

(2)团队协作。纵观我们这次拓展训练所完成项目,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靠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合作使我们融入团队,合作使我们力量大增,合作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正象有人说的: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不行,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这让我体会还有很多,但真正理性的分析可能不是一次拓展训练就能总结得出来的。

(3)团队计划。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要有好的领导和协作精神,而且还要有好的计划,并且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能够自觉的厉行禁止,坚决的执行计划。只有每个个体都能够严格遵守计划,才能够让事情的发展更加顺畅些,才能够让大家形成合力,从而无往而不胜。

(4)团队沟通。团队有了领导、协作精神、周密计划,还不足以使得团队拥有好的工作效率,还不能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人的行为都有一种惯性,往往会按照习惯去完成一件事情,从而主观认为这样那样是对的,沟通不畅,最终导致效果不理想。在孤岛泅渡的训练项目中,就发生了太平岛的队友习惯性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忽略了整个队伍最关键的泅渡任务。沟通中一定要打破常规思维,主动思索任务主旨,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达到沟通目的。

经过这次的拓展训练,我深刻认识了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拥有常人没有的素质、品质,要打破常规思维、克服自身的不足,积极与他人沟通协作,才能让自己在相应的领域里取得成功。总之,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是新时期提高我军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是当今部队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

心理拓展训练心得体会篇2

学校组织全校老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心理拓展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悟很多。拓展训练以简单的游戏,揭示了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中团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懂得了自己的工作价值并体会到了强烈的团队荣誉感。也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在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凝聚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于是,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

尤其是“信任背摔”和“毕业墙” 两个项目对我们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和处理问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它让每位同事都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增强了个人的自信。集体项目的完成,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活动加强了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我体会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人的潜力是无尽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之,通过这次拓展训练,使我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拓展训练,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心理拓展训练心得体会篇3

对于心理拓展我之前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通过参与了这个课程后我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心理拓展的具体内涵,同时获得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也对事物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

还记得在第一堂课时,同学们都互相不认识,老师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队,选队长,起队名,编队号和队歌,时间是50分钟。一开始大家都很腼腆,就连选队长都花了很长时间,渐渐大家觉得不能再羞涩了,不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于是有人开始主动起来,并顺利选好了队长,接着我们也完成了后面的任务。这节课似乎过得很快,5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完了。其实,如果你跟一个没有参加过心理拓展的人说这个活动需要50分钟,也许他会认为时间很充足,但当你真正参与了你才会体会到,在陌生的团队中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克服的,陌生感、羞涩感、不适应感等等。另外,我认为选队长是这次活动的关键,一个团队只有有了一个带头的领导者才能将活动有秩序有条理地开展下去。事实上,任何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而确立领导者的威信是很艰巨的工程,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并懂得说话的技巧,以取得其他队员的信任。

接下来的一堂课我们玩了同心鼓,以前没有接触过,当看到那个四面都有绳子的鼓时我甚至不知道是怎么玩的。经老师介绍后才知道玩法,并且老师说让我们努力用鼓颠球争取超过别人的记录60几个,当时我们惊呆了,觉得那是不能做到的,可是在队员们逐渐磨合和总结后,我们突破了自己,并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所以说同心鼓,也就是要所有成员都同心协力,相互信任和配合,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团队精神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位队员默默地为团体奉献着自己,推动着每项任务的完成。这个游戏让我想到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从一开始的吃惊道突破自我,这一变化让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鼎力相助,才能最终完成团队的目标,同时,要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我们相信温暖的团队,合作的力量,创新的魅力,开放的思维,所有的这些都将陪伴我们的每一个队员获得成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对我们打造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心理拓展课程已经要结束了。最后一次的活动是踩雷,这次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在游戏快结束时我们队还一个队员都没能顺利通过雷区,结果是另一个团队先通过,诀窍就在于有一位队员突破的了惯性的传统思维,大胆地尝试走了红区,才得以通过。这个游戏既好玩又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在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生活在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中,这样虽然能够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但是也有很多情况是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圈,去探索新的路线和方法的。而那个愿意并勇敢尝试突破的人,必定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能活得成功,活得精彩。这就更加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才能在竞争中成为赢家。

训练虽然结束了,但它给人带来的影响和思考却是深远和延伸的,通过参与该课程使我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境的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参与中每个人也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活动加强了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我体会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人的潜力是无尽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5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做为新一代的教师,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活力与热情,并且对自己的学生要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做的很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发光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他们的亮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数不胜数,就看班主任怎么从小的细节去寻找了。我们教师应当把一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并且进行放大,让这些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经验,从而对自己的任何方面都充满信心。

我们都知道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那么同样道理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所以,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教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地。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为此我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如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情操,充实小学生生活,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6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须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实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老师自己必需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验,我深深的体会到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干脆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奇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损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化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需是心理健康的人。

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化的推行者、详细实施者。一个胜利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殊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气。老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老师,能在课堂中创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开心。老师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化、情感教化的动身点和首要原则。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老师要擅长做好自身的心理调整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学问和心理健康学问,驾驭心理调整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实力;调整心情,保持心理的平衡;擅长选择自己心情开心的角度去思索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支配时间,张弛有度;培育多种爱好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主动健康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老师是特别辛苦的,须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化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老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老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老师的视野,增加老师的学问面。老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阅历、主动心情带到教化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化工作。

二、常常关注特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当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肯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同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别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念教化、青春期教化等。采纳讲座法、相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学问,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老师的个别询问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打通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刚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老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化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心理水平肯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7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科进入科学的行列。运动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

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别差异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2、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比如:有氧训练对人的焦虑水平有哪些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促进或改变运动员的个性吗体育活动,会加强残疾人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吗。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比如:如何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哪些影响运动技能掌握,提高的重要心理因素更多地受遗传因素制约。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比如:比赛中的最佳唤醒水平是什么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唤醒水平如何区分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心理疲劳优秀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操作的注意中心是什么。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是优秀运动员,也有青少年运动员;它也研究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与选材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解决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与各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揭示了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运动训练,除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包括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如运动表象,空间,时间定向与判断,反应,思维及注意,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参与了技术动作的调节,是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基础。

比赛双方在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对实力相当的两队来说,心理因素的训练和心理能量的发挥,往往在竞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两队交锋,可以说心理能力强者胜。运动员的选拔内容必须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选材要依靠一套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许多心理测定手段,并根据体育运动学所提供的原理,制定心理素质测验的标准。

在研究运动心理学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运动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它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并且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三种。

(一)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测定反应时的实验,操纵的变量是某种声音或颜色的光,借助的是反应时测定装置。

该方法的优点:实验者能够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该方法的缺点:人为的痕迹过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二)自然实验法,是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在自然班级的条件下,对实验组被试采用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对照组被试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便证明哪一种教学方法更为优越,这种实验就属于自然实验法。

该方法的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该方法的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三)准实验法,是指在某些自然情景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例如,考察体育锻炼对减轻潜在的焦虑的作用,需控制有氧锻炼的项目、持续的时间、并记录被试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测量焦虑的水平等指标,这属于准实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该方法的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询问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对被试进行控制,不对被试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实验者到现场去询问或观察时不操作任何变量。所以,它作为研究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而被广泛采用。m.jAB88.Com

在现场做观察记录时,要做到客观、不带主观的倾向。必要时,可以通过录象、照相、录音、遥测等手段来作详细而又真实的记录。为获得详尽、全面的观察资料,事先可以编制好观察记录表,明确规定观察哪一种或哪几种行为,每次观察多长时间,两次观察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此外,事先练习作记录的方式,使能够很快而又不漏地把被试的行为反应记录下来。该方法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者心理现象的最简单方法。其缺点是研究者对所观察的事项不能随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现场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观众和教师等因素常常左右着研究结果。因此,从现场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的科学性难于保证。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标准化的个性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焦虑情绪测验等工具都有其特定的测定范围和作用。在采用心理测验法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一般要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者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来实施。

具体运动心理学研究时,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课题内容来确定。为使研究成果更接近实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常常同时选用几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8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5.干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腼腆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性内向、沉静。二是由于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三是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对第一种情况,要加强性格锻炼,对第二、第三种情况,要改变观念,树立生活的信心,并培养交际技巧。

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被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8.孤僻

这种人孤芳自赏,只是认为别人世俗浅薄。克服孤僻的关键在于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9.角色固执

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种角色,不知道适时变通自己,就会形成社会角色固执。比如,有人在单位是领导,习惯向下属发号施令,可把这个社会角色用在对待妻子上,妻子就不会买他的账;用它来对待朋友,朋友更会认为他盛气凌人,不值得交往。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9

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儿童博弈任务(children’sgamblingtask)实验范式

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gambling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猜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延迟满足任务(delayofgratification)

延迟满足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项经典范例,它采用延迟任务和选择任务来评定满足的延迟(如mischel,ebbesen和zeiss。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一些小礼品(如糖)并让儿童选择是立即得到1颗糖还是过一段时间(如游戏结束时)获得2颗糖(此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如:现在1颗,游戏结束时6颗)。研究要测量的是儿童做出延迟选择的次数,并就此来考察儿童是否能够抑制即时的愿望去满足长远的愿望,即能否有着眼于将来。使用这种方法的早期研究通常未在学前期发现年龄差异,但在学龄期发现了年龄差异。而且,这一研究确定了许多影响儿童选择等待的时间长度的注意和认知因素。例如,对想要的奖赏的抽象的、非唤醒的,而不是具体的、唤醒的特性的考虑积极地影响了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些结果说明了在这个任务上取得成功的一种方法可能是将它从一个“热”执行功能任务转变为一个“冷”执行功能任务,强调了执行功能的两方面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有两个研究采用经过修改的选择任务,考察了年龄较小的儿童能否放弃自己当前的机会去满足自己将来的愿望或者能否帮助他人(researchassistant)放弃当前的机会去满足将来的愿望。儿童在研究中表现出了审慎和利他行为,并且这种着眼于将来的(futureoriented)审慎和利他行为与年龄有关。moore还发现审慎和利他行为与心理理论测验中的表现相关。

窗口任务(windowstask)

这种研究方法来源于russell、mauthner、sharpe和tidswell。研究者向儿童呈现开有窗口的两个盒子,将盒子上的窗口朝向儿童,以便让儿童看到盒子的内容。每一次试验中,主试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放上“诱饵”,要求儿童告诉主试(主试看不到盒子的内容)哪个盒子里有东西。接着,主试对儿童指出的地方进行验证。如果儿童示意主试检查空的那个盒子,则儿童能够得到另一个盒子内的东西。相反,如果儿童让主试察看放有“诱饵”的盒子,儿童就得不到该盒子里的东西。这个实验的关键因变量是儿童指导主试察看放有“诱饵”的盒子(因而没能得到“诱饵”)的试验的次数,如果儿童能够学会“欺骗”主试,总是指示主试去空盒子里找东西,那就表明儿童能够主动运用欺骗的策略来获得奖励。其基本假设是儿童具有获得“诱饵”物品的需要,这种需要将推动儿童的认知活动;其要求儿童形成的规则是:如果我要得到奖品,就必须给主试说空盒子里有东西。这种任务主要用于研究3-6岁儿童的心理理论问题。

图片工作记忆任务——自定顺序指示(self-orderedpointing,简称sop或sopt)任务

sop也被以为是研究冷执行功能的典范之一。最初,研究者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额叶的功能及其损伤的后果。arc~bald和kems把它纳入了研究执行功能的重要方法中。在适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一本图册。首先,儿童看到图册的一页上有2张图片并任意选择其中一张。接着,研究者翻到下一页,呈现给儿童与前面看到的完全一样但位置安排却不同的2张图片,这时,要求儿童指出刚才没有选过的那张图片。然后,研究者向儿童呈现新的一页,这一页在原有2张图片的基础上增加一张新图片,且原有的2张图片的位置与前一页的安排又不相同,要求儿童指出哪张图片是没有选过的,以此类推。如果儿童没能正确地从一组图片中找出自己没有选过的一张,研究者就向其呈现重新安排过位置的同样一组图片;如果儿童在两次重新安排图片位置之后还是没能正确指出,那么此任务结束。此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图片记忆广度的测量,以此揭示出工作记忆在整个儿童时期内存在的与年龄有关的规律性的增长。完成这种任务需要将记忆中的图片和现实知觉的图片相比较并做出决策,当图片的数量超出儿童的记忆广度时,儿童将不能在头脑中实现这种比较,因而,表现为行动上的失败,即不能利用思维活动正确地支配外部行为。这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河内塔和伦敦塔(towerofhanoi或toweroflondon)实验范式

河内塔以流行于19世纪的一道难题为基础。此任务中有一个特殊装置,装置有3个相同大小的底座,n个盘子从大到小、由下直上放置在其中一个底座上,要求儿童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如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且移动过程中3个座上都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将n个盘子从起始座借助中间座移到目标座。任务难度?**侍饨饩鏊枰贫套拥拇问浠6侍饨饩鏊枰贫套拥拇问谴搜芯康墓丶虮淞俊a硗猓幽谒挝裰惺褂玫呐套涌梢愿唬琄lahr和robinson(1981)就用铁罐代替了最初的河内塔任务中的盘子。在河内塔的基础上,shallice设计了伦敦塔任务。此任务将河内塔任务中的盘子换成了彩球,要求儿童描述他们要怎样改变彩球的最初排列才能将它们按要求移到目标座上。河内塔任务和伦敦塔任务都曾应用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但近来,更多的研究采用了伦敦塔(如luciana和nelson,他们用此方法来研究额叶受损儿童的认知缺陷。

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需要被试利用被告知的特定规则,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问题。因此,一方面,规则运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根据规则去制定行动计划则显得更加重要,最后,利用规则、按照计划去具体执行也同样重要。显然,这里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比前面的搜寻任务、优势规则抑制任务、灵活反应任务等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更加高级,除了研究规则运用以外,还要求更高级的利用规则制定计划以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工作记忆依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昼与夜stroop(day-nightstroop)

昼夜stroop来源于gerstadt、hong和diamond的研究。当研究者向儿童呈现画有月亮和星星的图画,要求儿童看见此图画时回答“白天”;当呈现画有太阳的图画时,儿童回答“夜晚”。在此实验条件下儿童正确回答的次数就是该研究的关键因变量。这种任务和stroop任务具有基本相同的实质。昼夜stroop这种研究方法既用于学前儿童又用于学龄儿童。

这两种任务一方面具有共同的实质:都要求儿童抑制字面意义和视觉冲突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不完全一致,后者同时还是一个规则运用任务,即“如果你看见月亮和星星,那么你说白天;如果你看见太阳,那么你说夜晚”,因此,工作记忆在这种任务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而stroop任务则几乎没有规则运用的含义,工作记忆在其中并不重要。

停止信号任务(stop—signaltask)

logan(1994)【2lj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来研究了与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的抑制控制(inhibitorycontro1)。他通过计算机向儿童呈现一系列刺激,并告诉他们,如果屏幕上出现某个刺激(如字母“x”或“0”),就按x键和。键中的其中一个,如果听到作为停止信号的声音,就停止按任何一个键。这个研究中的因变量包括选择反应时,而这种选择反应时任务在本质上是一种测量规则使用能力的任务,即:如果出现x,则按x键;如果出现o,则按。键,如果出现停止信号,则不按任何键。因此这种任务所要求的也是一种利用给定规则控制行为的能力,同时还测量对已形成的“按键反应倾向”进行抑制的能力,当然,因为儿童必须记住规则才能灵活地反应,因而工作记忆的作用也不可缺少。

在优势规则抑制任务中,有些任务要求儿童自己归纳出规则(发现规则,如wcst和fist),有些任务是将规则指直接告知儿童(运用规则,如dccs),但其共同实质是要求儿童不仅仅能够运用规则实现分类任务,而且更进一步要求儿童在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实现规则间的灵活转换,而实现规则灵活转换的关键则是要儿童抑制先前的优势规则的影响而发现或利用新规则。利用前面提到的斜面滚球任务,适当修改实验程序也能够检测这种要求规则灵活转换的能力。

手部游戏(handgame)

手部游戏源于luria的研究。儿童首先模仿主试的几个手部动作。然后,儿童必须做出与主试相反的手部动作。例如,当主试伸出一根手指时,儿童就伸出拳头;而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儿童就伸出一根手指。此实验的因变量是儿童在做出与主试相反的手部动作时所犯错误的次数。这种研究方法类似于民间的一种“拍手一踏步游戏”:如果游戏的一方拍两次手,则要求游戏的另一方踏步,如果拍一次手,则要求停止踏步。这种任务要求运用的规则是:“如果我出拳头,你就出手指头;如果我出手指头,你就出拳头”。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到底是先出手指头或者是先出拳头,可以是随机的,且以后继续出什么也可以是随机的,因此,在规则之间进行灵活转换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要求儿童在工作记忆中记住这一对规则,并且,由于先让儿童模仿了主试的手部动作,容易使儿童形成继续模仿主试动作的倾向性,因此,要正确进行反应,还需要抑制模仿主试动作的倾向性,否则,将犯一种模仿性的“持续性错误”。因此,在这种任务中,规则运用、工作记忆、规则的灵活转换以及抑制控制都是重要的。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简称wcst)

grant和berg编制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评定正常成人的抽象思维及其灵活的转换,它是关于抽象和灵活思维的一个经典神经心理测验。发展心理学用wcst来研究儿童的认知灵活性,成了研究冷执行功能的一个典范。测验中,研究者先向儿童呈现多种维度的刺激卡片,接着向儿童呈现与不同刺激卡片在不同维度上相匹配的独立的

卡片。儿童必须发现规则并用该规则来分选卡片。每选一张卡片,不管对错,研究者都给予儿童反馈。在连续的正确选择达到一定次数后,研究者改变目标维度,这时,儿童必须找出新的分类规则。此研究的关键因变量是:第一,儿童对刺激卡片和目标卡片的相似性抽取能力;第二,目标卡片的维度改变后,儿童抑制先前规则以发现新规则的能力。通常,在这类研究中,同样发现了儿童不能灵活转换的持续性错误,而不能灵活转换的原因通常被认为是维度改变前所形成的规则成为抑制新规则的优势规则,同时,这种任务要求儿童在发现规则是要不断猜测主试心目中的目标维度,因此,工作记忆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种比规则运用更复杂的假设检验也起到重要的作用。wcst通常用于6岁及其以上年龄的儿童。

灵活选择任务(flexibleitemselectiontask,简称fist)

fist是一项归纳性任务。在feldman和drasgow视觉.言语测验(visua1.verbaltest)的基础上,jacques和zelazo改编出了这种方法(fist)来研究学前儿童的冷执行功能。它和wcst一样,也考察儿童的抽象和灵活思维,但它比wcst任务更简单,它对工作记忆的要求更低,对被试利用反馈的能力的要求也更低,因此结果的分析也更容易。此任务的每次试验中,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三张图片(如一艘大船、一艘小船和一只小兔子),首先要求儿童选出在某一方面相关的两张图片(如形状:大船和小船),然后再让儿童选出在另一方面相关的两张图片(如大小:小船和小兔子)。儿童第二次选择正确的次数就是主要的因变量,这种研究方法就在此基础上测量儿童灵活运用规则、在不同维度间灵活转变的能力,即认知灵活性。在这种任务中,儿童常常在依据一种标准对刺激卡片进行归纳以后,往往难以发现另一个归纳维度,因而同样表现出所谓的“持续性错误”,所以,首先形成的归纳维度所构成的规则就成了所谓的“优势规则”,必须抑制这种优势规则才能进行新的归纳。它通常用于3—5岁的儿童,但也有更加复杂的版本可用于年龄更大的儿童。

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imensionalchangecardsorting,简称dccs)

dccs是一种典型的冷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frye等人使用了标准的dccs任务来研究35岁儿童的冷执行功能。此任务中,研究者首先向儿童呈现有着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图案(如一辆红色的车和一朵蓝色的花)的目标卡片,接着呈现给儿童一系列测试卡片(如几辆蓝色的车和几朵红色的花)并要求儿童在一种维度上(如颜色)进行分类;经过几次(如8次)实验后,又让他们在另一维度上(如形状)再进行相等次数的分类。其关键因变量为维度变化后儿童是否能正确分类,从而检验儿童运用合取规则的能力,即能否在两套不相容的规则之间进行灵活的转换。研究者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儿童不能在几对规则之间转换,尽管在每次试验时告诉他们要转换规则并告知新规则,他们还是在规则变换后的实验中系统性地固着在转换前的规则上,即存在所谓的优势规则,必须抑制优势规则才能实现灵活转换。也就是说,儿童的认知灵活性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另外,在标准dccs的基础上,dccs任务还有许多变式。虽然dccs的某些版本被用于研究学龄儿童和成年人,但是它主要还是适于3—5岁的儿童。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定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定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XX)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治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个更有代表性的工作记忆任务,包括维持少量信息,要求n-back任务操作工作记忆信息。其次,允许应用参数变量方法代替减法方法(themethodofsubstraction),因而避免了一些和后者相关的问题假设(fristonetal。,1996;jenningsetal。,1997)。第三,n个任务允许系统操作工作记忆负荷。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脑区被认为起到特殊的加工作用。

活动记忆实验范式

这种范式要求被试听或看一系列未知长度的项目串,被试者在系列回忆时,有两种回忆方式,一是回忆出尽可能多的项目,二是只回忆最近呈现的几个项目。包括两项难度不同的分任务。在较易任务中,由计算机在屏幕中央以每1。75秒呈现一个数字的速度,随机呈现一系列的数字,要求被试者随时大声报告数列的最后3位。如呈现数字7,6,2,1,4,被试者就应该依次报告:7,6,762,621,214。最终答案为214,完全正确得1分,中途任何一次漏报或误报都不能得分。数列有4~9位6种长度,在每一数列中没有相同的数字出现。在实验中数列长度随机安排,被试者不知道数列何时呈现完毕。练习8次,正式测验24次(每种长度各4次)。较难任务程序与较易任务基本相同,只是数字呈现的速度改为每0。75秒一个。

在活动记忆任务中,被试者要保持一个激活的项目串,在该项目序列的长度大于需要反应的项目序列长度时,每呈现一个新的项目,被试者要消除掉记忆中位于项目序列位置最前面的那个项目,并把新呈现的项目加到末端。在morris等的动态记忆任务中,先在计算机屏幕中央以一秒一个的速度呈现一串辅音,要求被试者随时记住该串辅音的最后几个(如4和6个),直到呈现完毕。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该串辅音何时呈现完毕,因而辅音串越长,需要刷新的次数就越多,难度也就越大。kiss等人利用活动记忆范式研究执行功能的脑定位[10],该实验利用erp的方法对相应脑区的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对数字的控制与存储是相分离的。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10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有:智力健全,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对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人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然而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维护;学校层面的维护;家庭层面的维护和教师自身的调适。

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6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5、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7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11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多答案:我们要善待他人,关怀他人,宽恕他人的过错,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蔼与慈悲,以及乐观对待未来。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去做,就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

世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不简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样。善无恒善,恶无恒恶。友善和关怀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关怀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宽恕他人能带来满足感,除非被宽恕的人不愿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未来保持乐观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并感到快乐,除非你是一个赌徒并相信下一盘赌局能大赢一笔。

我们已经把某些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标识为“积极”,把其余的那些标识为“消极”,但研究人员吉姆·麦克纳尔蒂和弗兰克·芬查姆认为,“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本质;相反,心理特征促进还是破坏幸福,取决于它们在什么情境下发挥作用。”

我们如何从积极心理学中去掉积极?麦克纳尔蒂和芬查姆认为,我们不要再假设像友善这样的“积极”心理特质永远有助于增进幸福,而应深入去了解友善、关怀、宽恕或仁慈在什么时候、对谁、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进健康快乐。此话何解?

他们提出三个方法:

考虑情境。

为了理解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什么时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考虑。“积极”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实际上是有害的。宽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强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她的过错只是忘了关灯,而且你很清楚她对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但如果她不断在你朋友面前贬低你,还从不感到后悔,那么宽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虑对象。

积极心理学运动帮助心理学家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人类的问题去理解人类的整体状况。

同样,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那些快乐的家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为了解开健康快乐生活的奥秘,我们不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团糟的人身上,检验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乐观只对某些人有益,他们拥有某些值得期盼的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在拥有光明前程的大学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诊断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开展研究。

考虑时间发展。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是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测量一群人的感受)。为了了解心理特征如何影响幸福感,我们需要开展纵向研究(对同一群人在他们生命的若干不同时期进行测量)。这很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的在短期内有益的东西,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通过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评以解决严重关系问题的夫妻,在当下报告称,他们对于夫妻关系的感觉变好了,但长期来看,他们的满意度低于那些更多相互批评的夫妻。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评的夫妻实际上处理了他们的问题,这帮助他们改善了关系。

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传播,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运动。治疗方法、自助书籍和提升生活的应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广积极心理特征,例如更加友善和宽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宽恕这样的心理特征对于每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是有益的,那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只在它们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情境中推广它们。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12

太阳正毒,我却连家也不敢回,到处流浪。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我好想妈妈,还有家里做的香甜可口的饭。可是------

今天下午我得到学校一趟,我想老师那温柔可亲的声音,还有同学下课游戏的欢乐。我怕老师会批评我,但我知道她喜欢每一个学生。

到了学校,同学说老师找我都急疯了,我忐忑不安的等老师叫我。果然老师一来班上就看见了我,她声音轻柔的叫我去办公室,我感到自己仿佛要上刑一样。因为我想我妈妈肯定把我偷钱不回家的事告诉老师了。我不是怕她吵我,她很少吵人。我怕的是让老师失望。

她没有直接问我钱的事,而是问我“来这里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和老家相比,大学城里有很多卖东西的,周围同学都很有钱。有人一天喝两瓶雪碧,有人上网玩游戏,买零食吃,买喜欢的文具、玩具。我非常羡慕他们。我没有钱,我也想要他们有的东西。所以我才偷妈妈的钱。但这些我怎么说呢?老师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就微笑着鼓励我说:“老师喜欢把心里话告诉老师的人,你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你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么?”我赶紧点点头。我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了,她很认真的听着,什么也没有说。他又问我,“世界上最爱谁?”我毫不犹豫的说:“妈妈。”想到妈妈,我就想哭。妈妈很勤劳,天天起早贪黑卖东西,总说让我好好学习,我却偷了她的钱。开始有钱的喜悦随着时间变成了懊悔,恐惧。我不敢回家,就到同学家睡,或者在网吧玩游戏。老师接着问:“在学校最希望什么?”我说,;“老师同学能喜欢我,和我做朋友。”老师竟然表扬我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有可爱的好孩子!"

我听了,低下了头,小声说:"我不是好孩子,我做错事了!"黄老师惊讶的说:"错事谁都会做呀,好孩子能改,坏孩子却知错不改。"我抬起头问她:"我改了就还是好孩子么?"“当然!我还会帮助你改呢,因为我们是朋友呀。但老师还不知道你错什么呢?"我就跟她说了偷25元钱的事。她夸我说:“勇敢诚实,这正是好孩子的特点。大家都喜欢学习,劳动,纪律上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并不喜欢乱花钱的人。其实我们班一直提倡节俭,不许孩子们吃零食,那些乱花钱的人是不对的。”我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乱话钱不对。其实我们班的人不乱话钱,我说的是别的班的学生。以后我再也不乱花钱了。"黄老师还是微笑着,在她脸上我仍然看不到愤怒。我突然心里很难过,她一直和颜悦色,一定是怕伤害我。可我竟然逃学,让老师着急的找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对我好,我却犯错误让她伤心。我们师生都沉默着------她突然打破沉默说:“你说最爱的是你的妈妈,但你却 深深伤害了你的妈妈。你愿意这样么?”我赶紧摇摇头。“那你 愿意接受惩罚么?”我点点头。"你爱妈妈,那也愿意帮她卖东西了。并且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拿,你已经把钱花了,所以你要挣钱还上。星期天你从你妈妈那里拿报纸卖,挣的钱还欠妈妈的钱。永远不要想得到一分不属于自己的钱,我们需要钱可以自己挣,欠的也要还。男子汉不可以欠别人东西!"我听了,觉得自己能做到,就大声说:“我一定尽快把欠妈妈的钱还上。”“那我让你妈妈来,你当面向她道歉。”

妈妈来了,她见到我就哭了,我也哭了。在哭声中我听到自己反复说:“我错了!我错了!”是的,我错了。我真的感到自己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妈妈一直向黄老师说:“谢谢!谢谢!”我不知道怎么感谢老师,就向老师恭恭敬敬的鞠了一个躬。师恩如山,老师,您的笑容背后的掩盖了多少焦虑的,又有多少默默的付出呀!我感谢我的黄老师,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用我最怕的“偷”字哦!

以上就是《2024心理课的心得体会(范本十二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心理心得体会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42748.html

更多
上一篇:习惯作文 下一篇:励志演讲稿(必备9篇)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