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度量教学设计

2023-07-23 度量教学设计

度量教学设计(集锦10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的教案能够明确教师所应授之课程内容,你对于写教案有哪些技巧呢?88教案网为你准备的“度量教学设计”类文章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思想,分享可以带来力量也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

度量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后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教材分两个层次,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于边的长短无关,第二介绍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结构,使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过程中到底是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班里22个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学过之后懂得用直观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检验自己测量时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策略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六)教学用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41“做一做”

2、P44、2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5、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15° 150° 165° 75°(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5 5、7

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但还需熟悉和巩固。《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在量角的过程中,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时更是如此),所以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容易把刻度读反。

度量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度量教学设计(篇3)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清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向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周围的数学距离,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课文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形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又开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让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元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从图上看估计这三个角的度书,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后,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来进行巩固好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度量教学设计(篇4)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 92° 179°

34°

89° 160° 58° 100°

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依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提高学生估测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

2.比一比看谁的估测值与准确值最接近,五局三胜,选出组冠军.

度量教学设计(篇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M.jaB88.COm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这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小心)

(8)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大量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④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形成对比。

(2)在桌面上摆一个50度左右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检测环节(白板出示)

(1)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返回)(B、C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B、C组做)

(3)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组做)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可以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已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已的探索、实践、总结出量角器量有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建立1。角的表象,能分辨量角器内、处圈刻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认识,那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这是什么?(线段)

2、如果我要知道这条线段有多长,应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用直尺)

3、那怎么样来测量呢?(用直尺开头的那部分对着线段的第一个端点,量一下看它的第二端点在直尺的什么地方,就知道它是多少厘米。)

4、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直尺的0刻度线与线段的一端对齐,再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它就是几厘米。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是一个锐角)

5、是的,这是一个角,而且是一个锐角。如果我要知道这个角的大小,那我们应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可采用量角器)

6、我们在量角的大小时候要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量角器。我们一起读一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7、那应该怎样测量,以及测量以后应用什么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对教材加工,使学生怀着一份愉悦而又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同学们,你们也准备好量角器了吗?请拿出你们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一下,量角器上有什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在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数字。

生2: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线。

生3:我看到了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点。

师:对,其实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3)还有没什么别的发现?

生1:90比其它数字要大。

生2:0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

(4)对,量角器的右边一条0刻度线,而且左边也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仔细看看0分别在里面还是在外面?

生1:右边的0刻度线是在里面。

师:所以我们把右边的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且从内圈从逆时针方向看这些数字越来越大,我们把这些刻度叫做内圈刻度。

师:我们再来看看左边的刻度,0在外圈,我们就把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且从左边0刻度线开始,顺时针方向看,数字越来越大,我们把外面的这些数字叫做外圈刻度。我们又把连接中心点和数字之间线叫做刻度线。

【让学生自由发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说明计量单位“度”

老师还要告诉你“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来表示(0要写成一个小圆圈,且要靠上面一点)。而且人们规定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0。”板书1度=10

3、观察10的大小

(1)10到底有多大呢?(课件出示10的角,并说明这就是的10角)10的角很小。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量角器,看一看300、450、600、900、1200有多大。

(学生自由观察)

(3)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课件分别出示开口分别向左向右的300、450、600、900、1200的角)

(4)通过刚才我们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在看角的时候如果0刻度线在右边我们就要读内圈的刻度,如果0刻度线在左边我们就要读外圈的刻度。

4、学习量角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7,小组合作讨论应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放手让学生直面课本,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空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2)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得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第1个角是60度。

(3)你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汇报后,总结①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③再看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它就是多少度。并板书:①点点重合;②线边重合;③分清内外,读准度数。)

(4)第2个角是多少度?

生:第2个角是120度。

【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5、练一练

(1)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角80度,对吗?(同时出示课件)

生:不对。(因为量角器的中心点没与角的顶点重合)

(2)这个角是120度,对吗?(课件)

生:不对。(因为角的一边与左边的0刻度线对齐,我们应读外圈的刻度)

(3)这个角是70角,对吗?(课件)

生:对。

(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着P39第3题,读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再量出时针和分针所组成角的度数。

(学生动手测量)

(学生汇报:第1个钟面是2时,60度;第2个钟面是3时,90度;第3个钟面是4时,120度;第4个钟面是5时,150度)

6、教学例1

(1)接下来老师要与大家玩一个变角的游戏。(出示教具)这是一个角,现在老师先剪一刀,再剪一刀,角的大小变了没有?(没有)老师再剪两刀,角大小变了没有?(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板书。)

(2)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的两边张开,再张开,再张开,角的大小变了吗?(变了,且越来越大。)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的两边合拢,再合拢,再合拢,角的大小变了吗?(变了,且越来越小。)这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板书。)

7、欣赏生活中的角

因为角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十分的美丽,十分的谐和。(边出示课件边解说)

(1)这是挖掘机,它的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帮我们人类完成很多和很多的工作。

(2)在部队里面,军人两脚之间的夹角成60度的时候最标准,最威风。

(3)音乐课使用的钢琴,当背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时候,音色最美。

(4)我们家里的沙发,当靠背与水平面成120度的时候,人坐在上面感觉是最舒服的。

(5)在体育赛场上,投掷标枪,当标枪也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的时候,它能投掷得最远。

同学们,你们课后也能用你们的眼睛,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它有什么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你们课后会去观察吗?

三、总结反思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反思)

四、板书设计

【通过上面的板书,把有关角的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反映了整堂数学课的精华,让学生从板书中,掌握知识的纲要。】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角的分类、画角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长度无关,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认识过,但几乎没有学生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是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能知道?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画角引入,使学生感到过渡自然。通过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观察操作,学习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自学教材内容

(2)交流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思考: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O。

(2)学生观察1O的角,并体验1O的角。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当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角的计量单位,通过观察、体验,使1度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表象。】

3、尝试量角。

(1)自学要求: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

(2)交流方法。(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情预设:会出现120度和60度两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一种情况根据角2比直角大,所以是120度。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角的一条边指向外圈的零刻度线,所以要读外圈的120度。】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自主纠正、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充分展现了自我。】

4、概括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对度量角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既是语言的锻炼,更是思维的再一次提升。】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判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2、巩固练习:测量黑板上角的大小。

【学情预设: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比较短,学生没有办法量度。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延长两边的长度,不会改变角的大小。从而加深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回到本节课的开头,既首尾照应,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角的度量方法。进而引深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使学生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欣赏延伸: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积极力求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拓视野,放宽题材,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想提醒大家在量角时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梳理,不仅要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还要给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设计思路

1、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汇报”的活动展开,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思维,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又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勃勃生机,展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教师简介

张慧丽,女,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数学教师兼教研室副主任。曾获长治市教学能手、山西省教学能手、长治市城区“名牌教师”等荣誉称号。参加第七届全省示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评比获二等奖;全国“杏星杯”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数学学科一等奖。并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获奖。

度量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度量教学设计(篇7)

1、透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透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透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透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潜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1、这天我们一齐走进角的王国看看。(让学生欣赏由美丽的角组成的图片)。可这一会,角的王国里有两个角发生了口角,角1对角2说:“我的角比你大,你就应叫我老大,你看我的边比你长多了。”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两个人在争论不休。提问:同学们,你们说是哪个角大呢

4、揭示课题: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学了这部分资料之后我们就明白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书:角的度量)

5、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区别内外圈的刻度,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及1度有多大。

(2)会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

(1)学生自学课本P37页及38页的例1并完成例1。(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忙、相互探讨。)小组交流时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先2人互相介绍量角器,再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测量个角的度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在组内交流,组内成员可互相质疑评议,如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能够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得出角的测量方法,并得出结论。

(1)、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其他同学能够加以补充,还能够根据这位同学的发言来提推荐与想法。

学生汇报,教师可拿出量角器辅助学生讲解。

(2)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①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出示量角器加以说明。

②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

(3)小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1)、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其他同学能够加以补充,还能够根据这位同学的发言来提推荐与想法。谁来汇报一下是怎样量角的

(2)组织学生验证、评价。

(4)小结:测量角的度数的过程与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二是把角的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三是读出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线表示的度数。

2、38做一做第2小题: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几度。群众进行校对,同时请两位学生进行演示,怎样测量的。)

3、练习四的3、4题。

2、课外提升: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能从这个图形中分别找出45度、90度、135度的角吗

3、思考题:在各种度数的放大镜下看角,角的大小会改变吗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会画出这个角吗

有关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推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资料,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必须的难度。

课堂上我首先透过故事讲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开始我发现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样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及时让学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认识量角器时,我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读角时学生却容易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透过这两个角的认读,认识到读角时要注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时还要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能够让学生注意,不仅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透过一系列的学习,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度量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

(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 2、3

度量教学设计(篇9)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4.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度量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以上就是《度量教学设计(集锦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度量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074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