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

2023-05-23 十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也非常优秀,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需要断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的,撰写自己的教案要注意什么细节呢?来看看88教案网小编为您准备的这篇“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文章,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教时,学生算法不够多样化,显然让我在上课时有点乱了阵脚。 我想,大部分学生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会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过多的死记硬背颠覆了当初在他们脑中出现的各种算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其实,这时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5页的教学内容——十几减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来计算十几减几。

复习口算的环节,我创设了小猪要过生日,想邀请我们大家去参加,出示了几张邀请函,只要答对上面的题,就可以到小猪家的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算得又对又快。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请两名学生来扮演两只小猫,出示鱼缸图,让两只小猫之间进行对话,提出来我们将要解决的两个数学问题。给同学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情境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让同学们进行列式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说用加法计算,当时我忽视了他的想法,没有让他继续表述,而是请了另外一位同学。这里处理的不太好,应该让这位学生表述完整,帮他重新分析题意,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通过让学生同位说想的过程讨论出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学生在汇报方法时说得很完整,并且想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又创设了小猪考大家和找朋友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做游戏一中,让大家发现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时,自己总结的不够完整,导致后边让学生举例说题时一部分孩子不太懂。在做找朋友游戏时,孩子在找一加一减好朋友时比较慢,有个别孩子还不太理解,在这里做完游戏后我应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算式之间才是好朋友。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调抑扬顿挫不够突出,缺乏激情,鼓励孩子的语言不太丰富,应该面带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课堂气氛才会很活跃。

相关阅读

最新十几减8教学反思精选


88教案网专题“十几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师者,一直在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教师应该学会去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明确传授基础知识,教案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呢以下由栏目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8教学反思》,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1)

满意之处:

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例3前出示一副点子图,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

不足之处:

1. 这节课的重点并非算法的多样性,但仍然通过视频播放了4种算法,没有对“想加算减法”进一步展开,交流计算方法。虽然有适时点播,但导致部分孩子难以分清重点。

2. 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比较,由于很多孩子习惯用“破十法”来解决问题,这节虽有引导孩子对二者进行观察与比较,但是时间关系,没有连麦引导孩子说发现。

3. 顾虑连麦有延时,孩子说不对,时间较短等,与孩子连麦次数较少,仅让家长将孩子的答案打到对话框里。

4. 上午半个小时播放视频加适时点播,将练习题放到下午再巩固提高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进。

改进措施:

1. 认真备课,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2. 切记“贪多嚼不烂”,精讲精练。

3.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与孩子连麦,特别是总结发现提升之类的问题,多让孩子说说想法,让孩子自己去明确体验。

4. 开展组内教研,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式。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2)

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有的学生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3)

《十几减9》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例题和练习第一题,主要是通过操作进行计算,重点让学生掌握3种方法;练习第2、3两题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想家算减”的方法去解答。;最后两题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发现一些规律。

新学期第一节课,有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别是有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规范、完成整的语言表述出来。练习最后一题,从“11-9”一直到“19-9”,先请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他们观察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得数的关系,许多孩子发现了得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这是个能很快说出答案的秘诀,只要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答案了,发现这个规律,孩子们的计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混淆了个位数字加1还是减1,在接下来“十几减8、7”的新课中要加强讲解。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4)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四、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5)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说起来是比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师在引导上更为吃力。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发挥学生善于表现得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在本节课中会发现10加几或者是几加10就等于十几,十几减十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思维的冲击。

但在给加、减法家庭起名字时,我觉得自己为了赶时间,直裸裸的告诉它们名字,然后让学生齐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没调动学生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要更加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则应该更加精炼。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6)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如: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巩固20以内的加法。在这部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9+1、9+2、9+3、9+4、9+5、9+6、9+7、9+8、9+9、9+10,让学生开火车报得数。学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变化,并且回忆起得数的个位上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既可以让学生熟悉9加几,又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想加算减埋下伏笔。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自己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13—9,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记录过程。学生在经过无从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过程中,我给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在学习10以内减法的时候,是怎么进行思考的。(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减”,以及“运用分合”拆数的方法。并且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棒,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一定的依靠。渐渐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计算出了答案,还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交流算法过程:有学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学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但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减,没有一个孩子说出,说明孩子在自己内心就开始选择优化方法。当我在大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太麻烦了。学生多数选择想加算减的简便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没有上升到找规律的环节。但我认为,找到规律,对于学生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把想想做做第5题□-9=□放在首位进行练习,当把十几减9的所有题目都罗列出来后,让学生寻找规律。很快,表面的规律出来了:被减数依次变大,减数不变,差依次变大。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差用红粉笔进行标注。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马上有了新的发现,差就是被减数的个位加上1。我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提问:为什么会多1?学生联系计算的过程,得出“1”其实就是10里面的1,如果把9凑成10,那么就是减10,现在减多了,就是补个被减数的1。难点消除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最后,我们进行了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规律来进行计算。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7)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8教学反思(篇8)

《十几减7、6》是在学完《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来以为将学《十几减9、8》的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法用到《十几减7、6》,同学们会掌握的挺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给一年级学生写出算式,让孩子们视算,可能还会算,但如果让学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让他在脑中想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点难,这一点我忽略了。另外,在学《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时,基础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连减或想加算减,以至于不能熟练说出计算过程,导致计算十几减7、6算式的不熟练,有的出现方法混淆的现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时,可以舍弃用小棒摆一摆的环节,直接让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出某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以免有为了形式增加环节的嫌疑,而为了节约时间,又仓促结束,让人感觉没力度,还不如直接去掉。

本节课做练习的时间也很少,知识不练就得不到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注意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十几减9教学反思(8篇)


教案到底该包含啥内容呢?星光不负赶路人,秋实丰硕种树人,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更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真心推荐这篇关于“十几减9教学反思”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观金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5.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2

刚学习完十几减9,经过巩固复习后,我和我的孩子们马上进入了下一阶段学习—十几减几。首先,我通过算式卡片复习十几减9,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并带读。果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一个接一个,声音洪亮,不愧是领读的小老师。经过紧张的复习后,我们马上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

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你可以更快地帮助小白猫解决问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在争当小能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勇于思考探索。完成了新课的学习,接下来就是紧张而又轻松的检验阶段了!在这一部分,充分让学生学会观察,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活动方式,以解决学习口算的单调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通过对比,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合适的算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重点部分如果能让学生说的更多,做一个更鲜明的对比,相信每个孩子会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3

十几减9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探讨、发现和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由于本课与上学期的《9加几》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呼应,因此我也继续沿用了小猴卖桃的情境导入方式,学生对于小猴卖桃还是很感兴趣的,都积极举手要说图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十几减9如何计算的探讨,他们也是在激励的讨论中进行的。但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两种算法——一个一个减和破十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其实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由于本课只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提出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并不能过高的要求孩子对算法进行优化。因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就成了本节课的贯穿语之一。但由于班上孩子对上学期的9加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做题时,当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想加算减”的方法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挂图出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知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的时候,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学的一节课,发现孩子们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不太感兴趣。这可能是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到什么是20以内退位减法,或者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以后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本单元的第一信息窗,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发现孩子们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都去了各个地方玩耍。因此,我由孩子们寒假游玩、去公园看花灯的话题导入,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游玩的情境比较感兴趣,但是教师需要在此处加以引导,控制课堂纪律。然后再展示课本中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去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在孩子们汇报的时候,重点强调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二、通过列算式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根据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但是对于为什么这么列算式,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说清楚。我先找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然后根据剩余学生的反应来进行总结,帮助全班的孩子理解:从总人数中去掉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男生的人数也就是从15里面去掉9,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算出15-9=?,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画圆圈来计算结果,有一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木棒来摆一摆,并很快的摆出一捆和5根小木棒代表15个学生,但是在减去9的过程中,都是一根一根的去掉。这个时候,我在展台上展示,如何利用“破十法”“连减法”来计算15-9,并在摆的过程中,清晰完整的说出来过程,引导孩子们直观的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最后将这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这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说一说。学生刚从寒假中回到学校,课堂纪律有点乱,这一过程,我相对减少了学生联系的时间,如果能给充足的时间就更好了。结合练习进行巩固,为将本节课知识迁移到十几减8、7打下基础。

四、按顺序列出全部的十几减9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借助破十法,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一。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有留给孩子很长的时间去探究,在以后的课程中,将整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放在一起,再探寻规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本课内容是在教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让学生结合小猴卖桃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算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时并不强迫学生把这几种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显得比较兴奋,想法较多样化,对他们合理的想法都进行了肯定,但是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等词,平时要多注意这些语句的积累,表扬时不再显得这么苍白。

另外,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之后还没有练习巩固就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对算理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单独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小朋友还只能掰手指头计算。在算理讲述后还要让小朋友多花时间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学习十几减九对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依据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授课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环节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学的作用。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环节中,借助学具、实物图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帮助计算,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初次执教低年级,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环节,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在复习分成和求未知加数,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的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再汇报的方式。

改进措施:这道复习题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答案。此外,在学生回答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对答的有规律并说的完整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样来回答问题。

(二)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从中找到和这节课有关的内容。

(三)例题的出示过程中,采用12个风车先展示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9个贴在了黑板上,其余3个直到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才贴在黑板上。

改进措施:在呈现例题时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画面,也就是12个风车要同进展示,可采用画虚线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题意。

(四)在学生汇报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学生只说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减法、破十法、平十法这三种方法,老师在板书时采用的是书写算式的方式。

在学生说出平十法这种方法时说的有些含糊,老师要给特殊的点拨。

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突破教学的重点。

(2)学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时,采用图式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3)“平十法”这种算法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应采用图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学生没能想到“减十法”这种计算方法,作为老师可以把这种算法告诉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以增强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算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老师激趣到:“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想加做减”。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4

《十几减5、4、3、2》练习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2、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快速的口算出十几减几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题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应用。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5

刚学习完十几减9,经过巩固复习后,我和我的孩子们马上进入了下一阶段学习—十几减几。首先,我通过算式卡片复习十几减9,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并带读。果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一个接一个,声音洪亮,不愧是领读的小老师。经过紧张的复习后,我们马上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

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你可以更快地帮助小白猫解决问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在争当小能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勇于思考探索。完成了新课的学习,接下来就是紧张而又轻松的检验阶段了!在这一部分,充分让学生学会观察,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活动方式,以解决学习口算的单调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通过对比,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合适的算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重点部分如果能让学生说的更多,做一个更鲜明的对比,相信每个孩子会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6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荒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7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十几减9”的。掌握“十几减9”的方法对于后边“十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8、7》教学反思集锦(8篇)


教师是祖国宏伟蓝图的设计者,教案也是老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样工具。教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接下来88教案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十几减8、7》教学反思”,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巩固计算方法。

2、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渗透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自己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渗透函数思想

3、连线

学生计算,列式

4、计算:巩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计算

5、用6、7、13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6、思考题:

-9〈5

15-〉7

三、课堂独立作业

计算:124页9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较好,能够正确计算。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2】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是在教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让学生结合小猴卖桃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算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时并不强迫学生把这几种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显得比较兴奋,想法较多样化,对他们合理的想法都进行了肯定,但是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等词,平时要多注意这些语句的积累,表扬时不再显得这么苍白。

另外,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之后还没有练习巩固就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对算理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单独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小朋友还只能掰手指头计算。在算理讲述后还要让小朋友多花时间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十几减9 ”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时介入的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

课后,我再次进行了访谈和检测,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两种或三种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 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课后,想着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节课上完后,我重点想到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和动手合作: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所以下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着重强调了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对比上。

2、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及学会更多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第5总倒着数有的班级能想到,6、连减法。有的想不到,课后针对本节课有几个问题又仔细琢磨了一下:

1、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

几位教师都在问题抛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学生无从下手,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是15-3=不退位减法,本节课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的生长点应该是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如15-3=直接从个位拿走3个,现在拿走9个,个位上不够了,怎么办?然后在让学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时小棒的准备,应该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复习,有了学具准备,学生先想到的应该是连减,那有5个,不够怎么办,把10位拆开,把1捆变成是根,再拿走4根,这是连减,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破十。然后在引导,有无简单方法,学生可能想到,拆开1捆,直接从里面拿走9.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吗?

有老师对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个十来叫破十,还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显然是后者,这将在第3条说明。

3、本节课的后续知识是什么?

本节课直接后续知识是十几减8、7、6等,但我认为本节后对下面几节课的学习,仅仅是计算方法的铺垫,是计算方法的迁移,方法拿过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识本身一个深层次的铺垫,这部分真正的后续知识应该是竖式计算,退位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节1当十,从这一点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当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处理不到位,后续的竖式计算还会出现障碍。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决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什么?

共性的东西应该是减法的意义,就是从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学具准备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数,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连减,直接从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还回1根,平十。

5、课后练习找规律的用意何在?

11-9=2

12-9=3

13-9=4

14-9=5

发现差的个位都比减数对1

本题重点应在1、找规律的过程,提升观察能力。2、多的那个1哪里来的?10-9剩的1,从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基于上面思考觉得课堂中个别环节调整一下

15-9=出来以后,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学过吗?学过,比如15-3=,复习怎么做的?从个位那有3,现在也这样做,还行吗?不行,个位不够了?已发认知冲突,那怎么办,合作探究,探究式准备1捆5根小棒,动手操作,然后展示,展示过程重点演示破1当十的过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减9: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3、慢慢减: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十几减9是在学习了9加几、10以内加减法、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册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十几减9,学生在新课之前对本内容也已经有所了解。在课中学生共出现四种算法:A、9+4=13,所以13-9=4;B、10-9=11+3=4;C、13-3=1010-6=4;D、13-10=11+3=4。

这四种算法的出现与我课前预设基本吻合,第四种想法,我没想到学生也能想到。但是这四种算法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又有多少学生能主动去运用?这才是我所关注的。每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结合主题图来解释,如:第二种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小兔要买9个桃,一盒是10个,小猴便从盒子里拿出1个,让小兔连盒子一起带回家。小猴就剩下盒子外面的3个与盒子里拿出来的1个,共4个。这样叙述学生都能理解。第四种算法算理略有不同,小猴给了小兔1盒桃,小兔退回多给的1个。这样直观到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十几减9还有着特殊的规律,在练习环节安排学生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与速度。但在练习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计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表达,有的学生会算出结果,但不会表达自己的算法。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练习课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 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3-9,先用 10-9=1,1+3=4。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3】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第5总倒着数有的班级能想到,6、连减法。有的想不到,课后针对本节课有几个问题又仔细琢磨了一下:

1、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

几位教师都在问题抛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学生无从下手,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是15-3=不退位减法,本节课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的生长点应该是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如15-3=直接从个位拿走3个,现在拿走9个,个位上不够了,怎么办?然后在让学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时小棒的准备,应该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复习,有了学具准备,学生先想到的应该是连减,那有5个,不够怎么办,把10位拆开,把1捆变成是根,再拿走4根,这是连减,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破十。然后在引导,有无简单方法,学生可能想到,拆开1捆,直接从里面拿走9.

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吗?

有老师对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个十来叫破十,还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显然是后者,这将在第3条说明。

3、本节课的后续知识是什么?

本节课直接后续知识是十几减8、7、6等,但我认为本节后对下面几节课的学习,仅仅是计算方法的铺垫,是计算方法的迁移,方法拿过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识本身一个深层次的铺垫,这部分真正的后续知识应该是竖式计算,退位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节1当十,从这一点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当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处理不到位,后续的竖式计算还会出现障碍。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决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什么?

共性的东西应该是减法的意义,就是从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学具准备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数,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连减,直接从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还回1根,平十。

本题重点应在1、找规律的过程,提升观察能力。2、多的那个1哪里来的?10-9剩的1,从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15-9=出来以后,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学过吗?学过,比如15-3=,复习怎么做的?从个位那有3,现在也这样做,还行吗?不行,个位不够了?已发认知冲突,那怎么办,合作探究,探究式准备1捆5根小棒,动手操作,然后展示,展示过程重点演示破1当十的过程。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4】

十几减9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探讨、发现和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由于本课与上学期的《9加几》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呼应,因此我也继续沿用了小猴卖桃的情境导入方式,学生对于小猴卖桃还是很感兴趣的,都积极举手要说图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十几减9如何计算的探讨,他们也是在激励的讨论中进行的。但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两种算法——一个一个减和破十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其实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由于本课只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提出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并不能过高的要求孩子对算法进行优化。因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就成了本节课的贯穿语之一。但由于班上孩子对上学期的9加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做题时,当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想加算减”的方法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挂图出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知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的时候,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学的一节课,发现孩子们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不太感兴趣。这可能是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到什么是20以内退位减法,或者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以后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本单元的第一信息窗,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发现孩子们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都去了各个地方玩耍。因此,我由孩子们寒假游玩、去公园看花灯的话题导入,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游玩的情境比较感兴趣,但是教师需要在此处加以引导,控制课堂纪律。然后再展示课本中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去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在孩子们汇报的时候,重点强调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二、通过列算式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根据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但是对于为什么这么列算式,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说清楚。我先找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然后根据剩余学生的反应来进行总结,帮助全班的孩子理解:从总人数中去掉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男生的人数也就是从15里面去掉9,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算出15-9=?,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画圆圈来计算结果,有一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木棒来摆一摆,并很快的摆出一捆和5根小木棒代表15个学生,但是在减去9的过程中,都是一根一根的去掉。这个时候,我在展台上展示,如何利用“破十法”“连减法”来计算15-9,并在摆的过程中,清晰完整的说出来过程,引导孩子们直观的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最后将这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这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说一说。学生刚从寒假中回到学校,课堂纪律有点乱,这一过程,我相对减少了学生联系的时间,如果能给充足的时间就更好了。结合练习进行巩固,为将本节课知识迁移到十几减8、7打下基础。

四、按顺序列出全部的十几减9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借助破十法,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一。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有留给孩子很长的时间去探究,在以后的课程中,将整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放在一起,再探寻规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本课内容是在教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让学生结合小猴卖桃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算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时并不强迫学生把这几种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显得比较兴奋,想法较多样化,对他们合理的想法都进行了肯定,但是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等词,平时要多注意这些语句的积累,表扬时不再显得这么苍白。

另外,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之后还没有练习巩固就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对算理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单独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小朋友还只能掰手指头计算。在算理讲述后还要让小朋友多花时间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学习十几减九对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依据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授课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环节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学的作用。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环节中,借助学具、实物图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帮助计算,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初次执教低年级,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环节,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在复习分成和求未知加数,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的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再汇报的方式。

改进措施:这道复习题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答案。此外,在学生回答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对答的有规律并说的完整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样来回答问题。

(二)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从中找到和这节课有关的内容。

(三)例题的出示过程中,采用12个风车先展示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9个贴在了黑板上,其余3个直到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才贴在黑板上。

改进措施:在呈现例题时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画面,也就是12个风车要同进展示,可采用画虚线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题意。

(四)在学生汇报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学生只说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减法、破十法、平十法这三种方法,老师在板书时采用的是书写算式的方式。

在学生说出平十法这种方法时说的有些含糊,老师要给特殊的点拨。

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突破教学的重点。

(2)学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时,采用图式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3)“平十法”这种算法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应采用图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学生没能想到“减十法”这种计算方法,作为老师可以把这种算法告诉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以增强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算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老师激趣到:“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想加做减”。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5】

《十几减几》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本课的教学容量大,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但学生计算起来并不轻松。

课堂上采用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简便,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先用整十减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优越性。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说出具体的思路,同时并借助小棒来进行操作,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交流哪一种方法好。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在学习例题第一道问题算式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对学生放手太早,应该先引导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2、在讲授计算方法的时候,应该多注重一些小结语言的收与放,做到更完美。

3、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必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以后会采取有效的途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善于学习。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6】

这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数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孩子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我采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7】

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以前在教学十几减几时,一般都是让学生摆小棒或圆片,让学生依次摆出13-8=?13-7=?13-6=?大部分学生纯粹依赖小棒算得数,久而久之,导致错误率高,正确率低。我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学生非常兴奋,激发了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小组交流,让学生体验了13-8=7的算理,然后在师生集体评议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等不同计算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可以让小猫学得快?”老猫是怎样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其中一位学生领悟了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脱口答出13-8=5的原因,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开火车游戏”、“钓鱼比赛”、“找朋友”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 “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结果,就算你钓到了一条鱼”,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课堂中应加强注意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等等。

《十几减8、7》教学反思【篇8】

这节课从课件到教案,我用了不到6个小时完成了。客观来说,时间准备不足,设计教案时思考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教案反面存在很多不足。听完专家的点评,我深感惭愧,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整体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本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由于本节课是在教学了十几减9、8、7、6以后进行的,学生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能熟练运用。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大胆尝试。“放”与“收”的权利都要留在学生自己手中,老师只能为他们做好分配“放”和“收”的时间点。

2、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

数学本身是简洁的,所以数学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否则就有点喧宾夺主了。本节课的情境叙述和过渡性语言都有些罗嗦,以后要特别注意。而有些口头禅如“对不对”则是一节漂亮的数学课最致命的地方。那么平时的教学也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评价性语言。

3、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我很惭愧地说,我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没有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单纯去追求了“情境创设”和“交流”的形式,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因此今后设计教学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心中明了后再思考“怎样做”,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成了附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2023课件] 十几减8教案精选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课件] 十几减8教案精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材P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并能够用语言表述思维过程。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试题。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同学们,你们想去动物园看熊猫吗?(想)。好!可是我们必须闯过两关游戏,老师才能带大家去,你们有信心吗?(有)

(一)击鼓传花

(二)填空练习(开火车)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老师非常高兴,所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

第一节 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同学们看,熊猫宝宝在干什么呀?(卖风车)。熊猫宝宝说,如果今天小朋友们能够大胆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她就把风车奖励给你们,好不好?(好)

(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 在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4. 要求“还剩几个”你能解答吗?12-8=4

5. 这个4是怎么得到的啊?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

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过程

第二节 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熊猫宝宝非常满意。她除了把风车送给你们之外,还邀请大家去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蔬菜和可口的玉米,你们愿意吗?(愿意)

1. 圈一圈,算一算。

2. 算一算。

问题:(1)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题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3. 看谁算得快。

问题:算得快的同学,你有什么窍门吗

你们今天跟熊猫妈妈一起玩得开心吗?(开心)下面是熊猫妈妈留给你们的家庭作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地完成呀?(是)

第三节 布置作业

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十几减8

12-8=4 11-8=3

想:8+(4)=12 想:10-8=212-8=4 12-8=(4) 2+2=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系列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系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1)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观金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5.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2)

这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数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孩子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我采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3)

这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数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孩子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我采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4)

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5页的教学内容——十几减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来计算十几减几。

复习口算的环节,我创设了小猪要过生日,想邀请我们大家去参加,出示了几张邀请函,只要答对上面的题,就可以到小猪家的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算得又对又快。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请两名学生来扮演两只小猫,出示鱼缸图,让两只小猫之间进行对话,提出来我们将要解决的两个数学问题。给同学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情境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让同学们进行列式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说用加法计算,当时我忽视了他的想法,没有让他继续表述,而是请了另外一位同学。这里处理的不太好,应该让这位学生表述完整,帮他重新分析题意,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通过让学生同位说想的过程讨论出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学生在汇报方法时说得很完整,并且想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又创设了小猪考大家和找朋友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做游戏一中,让大家发现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时,自己总结的不够完整,导致后边让学生举例说题时一部分孩子不太懂。在做找朋友游戏时,孩子在找一加一减好朋友时比较慢,有个别孩子还不太理解,在这里做完游戏后我应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算式之间才是好朋友。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调抑扬顿挫不够突出,缺乏激情,鼓励孩子的语言不太丰富,应该面带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课堂气氛才会很活跃。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5)

这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教时,学生算法不够多样化,显然让我在上课时有点乱了阵脚。 我想,大部分学生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会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过多的死记硬背颠覆了当初在他们脑中出现的各种算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其实,这时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6)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观金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5、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十几减8教学反思简短(篇7)

《十几减5、4、3、2》练习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2、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快速的口算出十几减几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题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应用。

[荐]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通用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身为合格的教师,预先准备教案是家常便饭。写教案应该消化和吸收别人的经验然后独立思考,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88教案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1】

成功之处:本节课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重点放在情景图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节教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简单的迁移就很容易想到并掌握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课上采用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简便,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先用整十减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优越性。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说出具体的思路,同时并借助身边的实物进行操作,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记学生:本节课部分孩子们掌握得不好,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减法是孩子们乐于用的一种方式,并且在上学期对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练习得也比较多,但是为何现在计算减法就那么难呢?可能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没真正地理解。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减法的练习,希望在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再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学生自由表述他们的想法,一方面使他们充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明确体验到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2】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3】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4】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 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5】

今天,丰满区小教部王玉宏校长,刘老师和李老师三人同行来到我校,听了一节我讲的《十几减9》的数学课,听我课是因为我作为我校数学教师代表成为了丰满区典型数学教师培养对象,这节课算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个摸底和了解。应该说之前的两位教研员对我比较了解,对我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她们认可我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两位教研员还说,今天要听我课了,心情很美丽,也就是说她们很期待我能带给她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让她们失望而归。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创伤”,这课上得我不满意,不足之处太多,然而这份失落都源于我自身,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反思这节课,让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教研员们在评课中提到的。

一、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纵观整节课,教师都显得有些急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稳不下来,着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就好像没有完成,教学不完美一样,其实,我们细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环节处理得毛毛躁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又谈何完美呢?这节课重点教学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当一个学生表述自己算法后,教师急于进行巩固,没有再找其他学生来重复,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其他同学是否都会,另一方面也变相检验学生是否听课了,教师如果多找几个同学来说,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来调整教学。教师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总结和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要学会等待,放慢脚步,也许等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师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课堂教师其实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错误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学习知识上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关注了错误也就是更多地了解了学情。比如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在计算13-9=()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错了,我便让他坐下,没有做任何评价,随后找了另一个同学回答的,教师完全不用这样,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给时间表达,因为它可以折射出教学上的问题。我们不怕学生出错误,如果一节课进行得如此的顺利,不合乎常理,听课教师也会感觉好假呀!人们不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恰恰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电教手段的应用要考虑到时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开课,很多教师马上就会和课件联系起来,就好像是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开课。所以接到讲课任务首先考虑的不是选课,写教案,而是绞尽脑汁地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钻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这恰恰适得其反,作为公开课,我们把课上好靠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课件应用得当确实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发挥其价值,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课件的时效性,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指令语言要做到准确和清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上教师每发出的一道指令都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到位的,学生才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指令模糊不清,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偏离教师的初衷,从而给教学带来麻烦。比如这节课上,在观察图片环节中,我本来的意图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提问,而是这样问的:你看看缺了什么?学生好几个站起来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马上改变。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而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是要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探究出十几减5、4、3、2的算法。因此复习导入应该直接而迅速,学生抢答了复习题目后,指名学生以1~2题为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回顾算法。由于学生们对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很熟练了,评价学生的回答要恰当,不宜每道题都问“对吗”,而应该直接根据课件出示的答案进行评价。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7】

“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两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计算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凑十法”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这道练习时,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部分学生圈成了以前学过的凑十法的圈法。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的内容我一定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巩固。总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会发扬优点,改善缺点,力求做到更好!

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篇8】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小丸子”过生日的情境,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合集8篇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每个老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写好教案。教案能帮助教师有逻辑次序的安排教学活动,你知道一篇新颖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88教案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1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减9: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3、慢慢减: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2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前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到位,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尤其个别学生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教学新知时结合主题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从整题到部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气球上,引出课题,十几减九。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计算,孩子们用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几减九》方法时多做文章。而且能够运用“破十法”、“算加想减”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讲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算法进行强化。

3.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我们应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个别生加强辅导。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本节课,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本节课,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

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上起来就感觉好了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多多钻研,也谢谢老师的指导。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4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四、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5

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有的学生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6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说起来是比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师在引导上更为吃力。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发挥学生善于表现得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在本节课中会发现10加几或者是几加10就等于十几,十几减十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思维的冲击。

但在给加、减法家庭起名字时,我觉得自己为了赶时间,直裸裸的告诉它们名字,然后让学生齐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没调动学生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要更加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则应该更加精炼。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7

十几减9是在学习了9加几、10以内加减法、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册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十几减9,学生在新课之前对本内容也已经有所了解。在课中学生共出现四种算法:A、9+4=13,所以13-9=4;B、10-9=11+3=4;C、13-3=1010-6=4;D、13-10=11+3=4。

这四种算法的出现与我课前预设基本吻合,第四种想法,我没想到学生也能想到。但是这四种算法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又有多少学生能主动去运用?这才是我所关注的。每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结合主题图来解释,如:第二种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小兔要买9个桃,一盒是10个,小猴便从盒子里拿出1个,让小兔连盒子一起带回家。小猴就剩下盒子外面的3个与盒子里拿出来的1个,共4个。这样叙述学生都能理解。第四种算法算理略有不同,小猴给了小兔1盒桃,小兔退回多给的1个。这样直观到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十几减9还有着特殊的规律,在练习环节安排学生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与速度。但在练习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计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表达,有的学生会算出结果,但不会表达自己的算法。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练习课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8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系列


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身为教师,我们应当为自己编写一份合适的教案。写教案时,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自然流畅,88教案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1

《十几减九》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前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到位,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尤其个别学生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教学新知时结合主题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从整题到部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气球上,引出课题,十几减九。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计算,孩子们用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几减九》方法时多做文章。而且能够运用“破十法”、“算加想减”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讲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算法进行强化。

3.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我们应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个别生加强辅导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2

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以前在教学十几减几时,一般都是让学生摆小棒或圆片,让学生依次摆出13-8=?13-7=?13-6=?大部分学生纯粹依赖小棒算得数,久而久之,导致错误率高,正确率低。我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学生非常兴奋,激发了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小组交流,让学生体验了13-8=7的算理,然后在师生集体评议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等不同计算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可以让小猫学得快?”老猫是怎样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其中一位学生领悟了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脱口答出13-8=5的原因,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开火车游戏”、“钓鱼比赛”、“找朋友”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 “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结果,就算你钓到了一条鱼”,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课堂中应加强注意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等等。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这节课从课件到教案,我用了不到6个小时完成了。客观来说,时间准备不足,设计教案时思考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教案反面存在很多不足。听完专家的点评,我深感惭愧,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整体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本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由于本节课是在教学了十几减9、8、7、6以后进行的,学生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能熟练运用。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大胆尝试。“放”与“收”的权利都要留在学生自己手中,老师只能为他们做好分配“放”和“收”的时间点。

2、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

数学本身是简洁的,所以数学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否则就有点喧宾夺主了。本节课的情境叙述和过渡性语言都有些罗嗦,以后要特别注意。而有些口头禅如“对不对”则是一节漂亮的数学课最致命的地方。那么平时的教学也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评价性语言。

3、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我很惭愧地说,我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没有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单纯去追求了“情境创设”和“交流”的形式,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因此今后设计教学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心中明了后再思考“怎样做”,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成了附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本节课我教学时从复习8加几的口算入手,通过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开火车口算十几减9,并选取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学例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5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习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习本课新知做好铺垫。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

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习中在做练习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以后应该加强练习。

十几减8教学反思范文 篇6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这是第二学期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新知与上学期知识能够很好的衔接,在开始我就出了一些复习题: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可以分成几和几?9+4=()。然后出示书的情境图,让学生用三句话描述图的意思: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桃?学生能列出算式:13-9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交流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算出来的。有的说:先从盒子里拿出9个,再把盒子里剩下的一个和外面的合起来就是4个。有的说:先减去外面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就是4个了。至于书上提到的第一、四两种方法,没有学生提到。第一种方法是从13里一个一个地减。第四种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早就接触到,解决十几减9已不是难事,所以第一种方法没有被学生提到,而第四种方法相对其他几种方法来说较容易计算,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想到。我在课堂上提示后,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课后的练习当中,在学生顺利完成1-4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了第5题。第5题将十几减9的算式按照顺序全部给出,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灵活算法。这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不少帮助。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精选7篇


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是桥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前精心备好一份教案。不墨守成规,发扬未来。教案有助于过去教学经验的总结。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1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虽然书本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们似乎对前面两种方法很难理解,所以,课堂上当有学生列出15-8这一算式后,我就让孩子们说说是怎样想的,发现许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说不上来是怎么计算的。能说上两句的,是这样两种方法: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减8等于7;二是想到了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这也就是书本上的第三种方法。至于书本上的前两种方法没有一个孩子提出来,于是我就结合书本上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理解,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孩子还是不能接受,在后来的《一课一练》的练习中就暴露出来了。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好,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减法是孩子们乐于用的一种方式,并且在上学期对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练习得也比较多,但是为何现在计算减法就那么难呢?可能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没真正地理解。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减法的练习,希望在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2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桃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②想加算减: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连续减:13-3-6=4,13-9=4;⑤简便计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课堂提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针对这部分学生,课后还得加强算法的指导。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3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 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4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5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6、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6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模板 篇7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如何写出清晰简单明了的教案呢?教学信息量大,美感强,视觉刺激强是每个优秀教案的前提,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能帮助老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海量文章中“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脱颖而出成为88教案网眼中的佳作,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1)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电脑演示,教师讲述星期六那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小白兔要请13位客人,所以小白兔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你瞧,已经来了好多客人。

2、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你能在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学生看图思考了一会,纷纷举手回答。

生:小白兔要请13个客人,已经来了9个,还有几个没有来?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

生:13-9=4

师板书13-9,并且提问: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

生1:小白兔准备了17个蛋筒,吃了9个,还有几个?

生2:有14块蛋糕,吃了9块,还有几块?

生3:有15个气球,放飞了9个,还有几个气球?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点击鼠标,一一出示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914-915-9

3、探究算法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9+4=1313-9=4

师:不错,你很聪明。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其他好多学生纷纷表示也是这样想的。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考虑好久,有一位学生举手:13分成9和4,13-9=4

师:也可以。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都沉默了,有的摇头,有的低下了头。

反思: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可以张扬个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它是学生不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自然展示。然而,多样化的算法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这时该怎么办?算法多样化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在哪里?

教学片段(二)

三、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减法。

生2、都是减9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被减数有什么特点?

生:被减数都是十几。

2、师:对,这些都是十几减9。揭题:十几减9

3、师: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

师: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5、全班交流

生1:11、12、13、14一个比一个大1。

生2:2、3、4、5一个比一个大1。

生3:都有一个9的。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被减数和差。同时教师用彩色粉笔标出被减数和差。

生:2比1多1。3比2多1。师追问:哪个2,哪个1?生:11的1,2是11-9=2的2。师小结:也就是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师: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学生沉默。

反思:

在探究十几减9的算式的规律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然而有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规律?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时,教师能不能明确指出找找被减数的个位和差有什么规律?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探究活动的时间,可以较快地发现规律。但是如果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怎么落实呢?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教学反思: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片段(一)中,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想加做减一种方法。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交流存在着障碍。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两个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出教师过分地注重结果。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2)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小小智慧星等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变枯燥为有趣。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是课堂预设与实际偏差比较大,导致压堂。

二是教学评价不够多样,以后要注意。

三是课件演示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出错。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3)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

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王鑫:9+6=15,15-9=6;雷鸣:10-9=1,1+5=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有的同学对破十法还是对新知仅知其然,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5)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6)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

计算教学如何能利用好学具,不为学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学生能借力而学,我想是我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想利用练习一里面的题目再加工一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学生们的实际思维水平,这是我常常犯的错误。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7)

本单元主要有这样的三个内容——口算、笔算和估算。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说说口算过程以及要注意哪些方面。接着是复习笔算,我呈现几种类型的错例,让学生总结提醒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加以联系。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单元的一个难点,我要求学生只要能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整节课下来,思路还算清晰,要点都落实到位。

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规范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8)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

我采取了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探究15-9=?你是怎么想的,再动手摆一摆小棒,让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是想9+()=15,因为9+6=15所以是6,还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10-9=1,1+5=6,我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经有学生说出来了“破十法”,也没再让学生再多摆几次小棒,多说说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就忙着开始做练习题了,做题时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有的学生说得根本不对,有的学生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做的,对于本节课刚教的“破十法”学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选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9)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10)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简短(篇11)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荒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以上就是《十几减8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十几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86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